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中國古代文學(xué)《孟子》
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匯編
閱讀《孟子?公孫丑上》(節(jié)選),完成下列小題。
“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p>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
義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愫于心,則餒矣。我故日,告
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苗
之不長而推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于助苗長矣!’其于趨而注視之,則槁
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推苗者也------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有不愫于心,則像矣餒:饑餓,引申為喪氣,萎靡不振。
B.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之者ffi:拔起
C.今日癇矣病:生病
D.敢問夫子惡乎冷長:擅長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直養(yǎng)而無害?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B.芒芒終歸然后君子
C.則塞乎天地之間勿施于人
D.其子趨而注視之死耐不亡者壽
3.下列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足()
A.“浩然之氣”是指人的仁義道德修養(yǎng)達到極高的水平時所具有的一種正氣凜然的精神狀態(tài)。
B.孟子認為,對于“養(yǎng)氣”有兩種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攜苗助長,一是放任不管。這兩種
做法都會對“養(yǎng)氣”產(chǎn)生危害。
C.“浩然之氣”需要用“義”來培養(yǎng),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經(jīng)常性的仁義道
第1頁共71頁
德蓄養(yǎng)。
D.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辯著稱,論證綱目清晰,說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動,深刻透徹。選文
體現(xiàn)了以上特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土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
佟,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西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
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
之善,故民本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
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
之田,勿奪苗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牛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
路矣。老者衣用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jié)選自《齊桓晉文之事》)
乙
孟子曰:“規(guī)矩,方圓冬至也: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
者皆申堯舜而已矣。不?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
民者也。孔子旦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日,幽厲,,
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此之謂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
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中像;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p>
孟子日:“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盡我敬。行有不得者,皆反聿
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p>
(節(jié)選自《孟子?離婁章句上》)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放辟邪修,無不為己侈:奢靡
B.誣庠序之教,甲之以孝悌之義申:告誡
C.二者皆洋堯舜而已矣法:效法
D.禮人不答反其敬反:反省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第2頁共71頁
A.然后從加刑之貌恭加不心服
B.故民之從之也輕規(guī)矩,方圓之至也
C.勿奪基時基皆出于此乎
D.雖董之以嚴刑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時期貴族最低等級,地位低于大夫。文中指有道德操守的官員,以區(qū)別百姓。
B.幽厲,指西周幽王和厲王,合稱幽厲。幽王昏庸,身死國亡;厲王暴虐,被國人驅(qū)逐。
C.弒,古代統(tǒng)治階級稱兒子殺父親、臣子殺國君為“弒文中的“弒”指百姓殺君王。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用社稷泛指國家,反映我國古代以農(nóng)立國的特色。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日/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
B.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
C.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
D,孔子日/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甲孟子在分析“恒產(chǎn)”與“恒心”關(guān)系基礎(chǔ)上,進而提出推行王道的關(guān)鍵在于先解決人
民的生計問題,然后進行教化。
B.選文甲思路清晰、說理透徹、氣勢磅礴。“則盍反其本矣''是孟子對齊宣王的呼告,如見
其色,如聞其聲,富有感染力
C.選文乙中孟子認為君臣都應(yīng)該遵循一定的規(guī)矩,用堯、舜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國君應(yīng)該向
堯、舜學(xué)習(xí),實行仁政以保天下。
D.兩則選文都體現(xiàn)了孟子核心政治思想:仁政。選文甲側(cè)重正面闡述行仁政的措施,選文
乙多從反面論說行仁政的重要性。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惟救死而恐不贈,奚暇治禮義哉!
(2)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干日而撫臼夷也。以若所為,求
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日:“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
第3頁共71頁
后必有災(zāi)?!?/p>
日:“可得聞與?”
日:“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日:“楚人勝?!?/p>
日:“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c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
九,棄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以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
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
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日:“吾惜,不能進于是矣。愿大于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p>
日:“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
降士罪名后叢而列名&周且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
足以事父母,俯是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四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
死而恐不嬤,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鳴、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
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步之教,申之以季憚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節(jié)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及陷
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B.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及陷
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C.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
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D.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及陷
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II.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指中原地區(qū),中心位于黃河流域一帶,古稱中土、中夏或中華。
B.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IE時也是對學(xué)者和老師的尊稱,如孔門就尊稱孔子為夫子。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學(xué)校,后泛指學(xué)校?!睹献?滕文公上》記載:“復(fù)日校,殷曰序,周日
庠?!?/p>
D.孝悌,善事父母為孝,敬愛兄弟姊妹為悌??鬃又匦?,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xué)問的根
第4頁共71頁
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善于以退為進,引導(dǎo)話題。他不直接否定齊宣王希望“蒞中國而撫四夷''的想法,而
是用“緣木求魚”之喻和“鄒人與楚人戰(zhàn)”之例消解齊宣王稱霸之心。
B.孟子善用整句,以增強語言氣勢。如他以“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等幾句描述“發(fā)政施
仁,,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因為形成了排比,所以氣勢酣暢,很有感染力。
C.孟子施政之策,內(nèi)容十分具體詳實。他描述王道景象時所用的數(shù)字,如五畝、百畝、八
口等,對實施王道的宅之面積、地畝數(shù)量、家庭人口做了具體規(guī)定。
D.最后孟子從治理百姓、鞏固統(tǒng)治進而統(tǒng)一天下的角度來論證,對作為統(tǒng)治者的齊宣王來
說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文末描繪的一幅王道樂土圖客觀上也有利于百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
(2)老者衣吊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經(jīng)過孟子的游說,齊宣王表示“請嘗試之”,接著孟子提出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綱領(lǐng),其
具體舉措有哪些?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
孟軻,粘(ZOU)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玉不
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貪、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
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今多牽帝,以攻伐為賢,
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
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駱子之屬。
(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乙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日:“王何
必曰'利'?亦有'仔斗'而已矣。王日:'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
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歹參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
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
展。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
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①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
方百里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效,深耕易耨②。壯者以暇日修其季性當停,
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
第5頁共71頁
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
者無敵。'王請勿疑!”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丙
孟子嘗有言矣:“人能充其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其無欲為穿客③之心,
而義不可勝用也?!薄试唬浩涞朗加谥链郑鴺O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
有所必計。嗚呼,此其所以為孟子歟!后之觀孟子者,無觀之他,亦觀諸此而已矣。
(節(jié)選自蘇軾《孟軻論》)
【注】①比:為,替。②耨:nbu,鋤草。③梃:棍棒。③穿客(yu):穿墻(偷盜)。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遷遠而闊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合從連衡:戰(zhàn)國時六國諸侯聯(lián)合抗秦的謀略,稱為“合縱”;秦國聯(lián)合一些諸侯進攻另外
一些諸侯國的謀略,稱為“連衡”。從,同“縱”;衡,通“橫”。
B.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車萬乘,諸侯出兵車千乘,
后世以“萬乘”稱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內(nèi)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
儒家倡導(dǎo)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對父母要孝順。
D.仁義:是儒家的重要倫理范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備受孟子推崇,與“禮、智、信''合
稱為“五常
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張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納,因為當時各國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
孟子對此是深惡痛絕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書立說。
B.孟子面對梁惠王利國的急切心態(tài),先表明自己施行仁義的觀點,然后運用比喻論證來闡
明施行仁義的意義,最后指出施行仁義的具體措施。
C.孟子批評那些不實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評了梁惠王“東敗
于齊”、“西喪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蘇軾認為孟子推崇的仁義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從最粗淺的辦法做起,不害人、
不偷盜而已。因此孟子的觀點不是靠空虛的道理來支撐,更簡潔明了,易懂易行。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第6頁共71頁
(1)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展。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2)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
19.梁惠王想洗雪恥辱,向孟子詢問對策。孟子給出的建議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題。
1.孟子見梁,,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日:“王何必曰,利,?亦有,仔多,而已矣。王日:,何以利吾國?'本卡日:
'何以利吾字?'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
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
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麋。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
已矣,何必曰'利'?”
2.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p>
孟子對日:“殺人以梃①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痹唬骸耙匀信c政,有以異
乎?”日:“無以異也?!?/p>
日:“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孽,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
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日:,始作俑者,其無后
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3.梁惠王曰:“晉國②,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
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效,深耕易將,壯者
以暇日修其率性學(xué)停,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
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4齊宣王問臼:“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時日:”于傳有之?!比眨骸叭羰?/p>
其大乎!”日:“民猶以為小也。”日:“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日:“文王之囿方七十里當蕪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
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
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選自《孟子?梁惠王》,有刪改)
【注】①梃:木棒。②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和各國承認為諸侯國,稱三家
為三晉,所以,梁(魏)惠王自稱魏國也為晉國。
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第7頁共71頁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荒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D.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惠:梁惠王死后的謚號。謚號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
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的--個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
B.仁義:“仁”是儒家的一種含義廣泛的道德觀念,是各種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與人
相互親愛;“義”儒家學(xué)說指思想行為符合一定的準則。
C.大夫:先秦時代職官等級名。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家:大夫的封邑。封邑是
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nèi)),又稱采地。
D.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內(nèi)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
儒家倡導(dǎo)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對父母要孝順。
2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一個國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就危險了,并通過利害分析,進一
步勸誡梁惠王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不必談利益。
B.孟子詢問梁惠王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
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饑餓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國的恥辱,向孟子詢問對策。孟子建議梁惠王對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確
指出他讓百姓生活在苦難中,必難以抵擋入侵之敵。
D.周文王方圓七十里的狩獵場,老百姓覺得小;齊宣王方圓四十里的狩獵場,百姓卻認為
大。孟子將兩者對比,意在闡述與民同樂的思想。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2)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齊桓晉文之事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日:“仲尼之徒。無道梗、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
王乎?”
日:“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p>
日:“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
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第8頁共71頁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善,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
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思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日:“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日:'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日:'我
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
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時云:'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涉,不推恩無以保妻
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
者,獨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情度之!抑王興甲兵,
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日:“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日:“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談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
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日:“否,吾不為是也?!?/p>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烏,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
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日:“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
后必有災(zāi)?!?/p>
王日:“吾脩,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工上》)
2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王告之乎許:認可
B.王請廖之度:思量
C.欲野土地,朝秦、楚辟:開辟
D.我雖不徼,請嘗試之敏:敏捷
2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鈞”,古代重量單位,四十斤為一鈞,成語“千鈞一發(fā)”中的“千鈞”和本文中的“百鈞”都
是表示力量非常沉重。
第9頁共71頁
B.“詩'即《詩經(jīng)》,西漢漢武帝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先秦諸子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其
中的句子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C.“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按方位為“東海”“南?!薄拔骱!焙汀氨焙:蠓褐?/p>
天下,本文也是此意。
D.“中國”,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qū),即京城、國都,后來指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中國”
以外的地方則稱為“四夷
2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齊宣王急于在戰(zhàn)國的紛爭中成就一番霸業(yè)。他一見孟子就提出齊桓晉文的話題,表現(xiàn)出
他渴望向“春秋五霸”學(xué)習(xí)如何施仁政而奪天下。
B.齊宣王在向孟子求教時態(tài)度謙虛而且真誠。他開始有問必答,后來“笑而不言”,這其實
反映了他欲霸天下而又不那么理直氣壯的心態(tài)。
C.孟子使用設(shè)喻類比的方法成功說服齊宣王。他用"舉百鈞''和“察秋亳''的比喻,讓齊宣王
真正明白了統(tǒng)一天下必須推思到百姓的道理。
D.孟子說理始終抓住齊宣王欲王天下的心理。他首先呈現(xiàn)了“莫之能御”的美好結(jié)果,然后
說明行王道并不難,最后指出霸道帶來的危害。
2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2)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一)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guān)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
其逝也有所為。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笔菤庖玻⒂趯こV?,而塞乎天地之間。
號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盡之,天下靡然從公,復(fù)
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
帥。此豈非參天地、關(guān)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
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云,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
鮮魚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謗;能信于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
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xué),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寫于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
第10頁共71頁
號稱易治。信乎孔于之言:“君子學(xué)道用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潮人多事公也,飲食
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人為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
新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敬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yǎng)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
服,則出令日:“愿新公廟者,聽?!泵駳g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
或目:“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但,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軾
日:“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
煮蒿凄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日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二)
公孫丑①:“敢問夫子惡②乎長?”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p>
公孫丑:“敢問何謂浩然之生?”
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
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驚③即于心,則候矣。我
故曰告子④未嘗知義,?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日:'今日演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不
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褰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攜苗者也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公孫丑:“何謂知言?”
日:“誠辭⑤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谄湫模?/p>
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
(選自《孟子?公孫丑拿句上》)
【注】①公孫丑:孟子的學(xué)生。②惡:同“烏”,疑問詞,哪,何。③愫:同“愜”??煨?,滿
意。④告子:孟子同時代人,兩人所持觀,點不同,有過辯論。⑤破辭:偏頗的言辭。
2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卒然遇之卒:同“猝”,突然B.談笑而摩之麾:指揮
C.皆寫于文行篤:專一D.今日酒矣?。簯n慮
2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B.潮人之事公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以其外之也加之以師旅
D.其子趨加往視之蟹六跪w二鰲
第11頁共71頁
3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41苗者也/非徒無益而
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分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攜苗者也/非徒無益/而
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搜苗者也/非徒無益/而
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報苗者也/非徒無益/而
又害之
31.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結(jié)合(一)(二)兩段內(nèi)容,全都能夠體現(xiàn)孟子“浩然正氣”之
說的一組是()
①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②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③留將正氣沖
霄漢,著成信史照塵寰。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
老生死系。⑥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D.①?⑤
3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語段(一)中,首段議論縱橫探闔,明寫先賢的生死蹤跡,暗寫韓愈是參天地、關(guān)盛衰、
生有來、死有為的非凡哲圣,可與先賢比肩為伍。
B.所謂“天人之辨”,就是分清天意和人為兩個方面的情況,蘇軾認為韓愈受到貶謫、遭遇
誹謗、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結(jié)果。
C.有人認為在潮修建韓廟并無意義時,蘇軾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來比喻韓愈之神
“無所往而不在也“,說明韓愈影響之廣大深遠。
D.“浩然正氣”是孟子對個人最后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對約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堅毅的人格
功莫大需。
3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
(2)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
34.結(jié)合語段(一),概括韓愈附,浩然之氣”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冉有日:“今夫顓臾,固而近于游,今不取,后世必歸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螅?/p>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可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
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
第12頁共71頁
與求也,加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吾恐李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p>
(節(jié)選自《季氏將伐顓臾》)
(二)(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T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
罟不入泠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蟹不可勝食,材
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撼,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多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
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草而不知發(fā);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
斯天下之民至海。”
(節(jié)選自《寡人之于國也》)
(三)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天子諸侯養(yǎng)禽獸的地方)方七十里,有道?”孟子對日:
“于傳有之?!痹唬骸叭羰瞧浯蠛??”曰:“民猶以為小也。''曰:"寡人之畫方四十里,民猶以
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羌者(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這
里指獵人)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聞郊關(guān)(國都之外百里為鄰,郊外有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齊宣王問日:“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日:”于傳有之?!暗┑┰焦曹覆孀拥?/p>
賊仁意謂之賊賊又煮謂之殘我賊1之人道之貍夫用誅獨大紂矣木聞弒君也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有刪改)
3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曲夫子,遠人不服相:輔佐
B.養(yǎng)生彎死無憾喪:為……辦喪事
C.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奪:強取
D.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諸:兼詞,之乎
3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后世必為子孫憂吾屬今為之虜矣
B.不患寡畫患不均君子博學(xué)財日參省乎己
C.則無望民之多干鄰國也以其無禮于晉
D.申之以孝悌之義加之以師旅
第13頁共71頁
37.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合理的一項是()
A.臣弒其君可乎/FI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獨/夫聞?wù)D獨夫紂矣/未聞弒
君也
B.臣弒其君可乎/日/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獨夫/聞?wù)D獨夫紂矣/未聞弒
君也
C.臣弒其君/可乎/日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獨/夫聞?wù)D獨夫紂矣/未聞
弒君也
D.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獨夫/聞?wù)D獨夫紂矣/未聞
弒君也
38.下列對上述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與孟子都主張“仁政”,但在治國之道上有所不同。孔子主張以“禮”“德”來安定國家;
孟子主張要通過使百姓安居殷富、民風(fēng)淳樸、長幼有序來安定社會。
B.材料(二)從正面論述“仁政”的措施和好處,并巧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批駁“人死罪歲”
的觀點,自然得出“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結(jié)論。
C.材料(二)中,孟子的論述多次運用比喻論證,說理生動深刻,在明確安民具體措施的
基礎(chǔ)上,提出了關(guān)于民本的終極理想一4'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D.孟子通過把文王的獵場與民共享和齊宣王的獵場幾同于殺人的陷阱進行對比,突出了齊
宣王的殘暴不仁,諷諫齊宣王施行仁政。
39.把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日:“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
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日:“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中爰也。以若所為,求
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p>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
第14頁共71頁
后必有災(zāi)。”
日:“可得聞與?”
日:“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p>
日:“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c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
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
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
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英若是,孰能御之?”
(節(jié)選自《齊桓晉文之事》)
(二)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
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日:“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牛也。大伯不從,是
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上,勛在王室,藏于盟舟。將虢是滅,何愛于
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
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日:“吾享祀豐潔,神必據(jù)我?!睂θ粘悸勚砩穹侨藢嵱H惟德是依故《周書》日皇
去無童惟德是翅。一又曰:“'有翠非馨,明德惟馨。'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音不更舉矣。"冬,十
二月丙子用,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
(選自《左傳》,有刪改)
4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B.對日/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C.對日/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D.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41.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夷,泛指天下,與古文中的“四?!薄鞍嘶摹薄坝顑?nèi)”同義。
B.昭,古代宗廟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則左昭右穆。大伯、虞仲俱為大王之昭。
C.黍稷,黃黏米和不黏的黍子,這里泛指五谷。
D.朔,農(nóng)歷每月初一;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晦,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42.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15頁共71頁
A.“笑而不言”四字,寫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遮遮掩掩的微妙的神態(tài),極盡生動之妙?!翱?/p>
得聞與“,表現(xiàn)了宣王欲爭霸天下的強烈愿望。
B.宮之奇看清了晉國的狼子野心,抓住晉虢的地理關(guān)系和假道的嚴重后果對形勢作了透辟
的分析,并有力地駁斥了虞公提出的“吾宗”和“神據(jù)
C.孟子明知故問,以口腹聲色之娛等一系列排比式的內(nèi)容來揣度宣三的心思,形成說理的
頓挫態(tài)勢,然后道破其“大欲”,從而產(chǎn)生搖曳生姿的效果。
D.選文一孟子借鄒楚之戰(zhàn)的比喻,表明霸道的方式不可取,選文二宮之奇引用《周書》中
的句子闡述“為政以德”的重要性。
4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2)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
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日:“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戔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日:“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茶等不入泠池,
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聲多用,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
無饑矣;謹庠生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享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日:
'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
焉?!?/p>
(選自《善于?梁惠王上》)
4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
如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
如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
如
D.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
第16頁共71頁
如
4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孟子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著的儒家著作,最早見于趙岐《孟子題辭》。宋代朱熹
將其與《論語》《大學(xué)》《中庸》合稱為“四書”。
B.數(shù)罟,指細密的漁網(wǎng)?!皵?shù)罟不入垮池''與孔子的“子釣而不綱”思想相近,都體現(xiàn)了儒家
的“仁”。
C.百畝之田,相傳周代實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畝。井臼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
民使用。
D.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學(xué)校,商代稱學(xué)校為“序”,周稱“庠”,后泛指學(xué)校。
4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止的相互征戰(zhàn)的,之所以"以戰(zhàn)喻''是因為知道梁惠王好戰(zhàn)。
B.從選文看,孟子的仁政學(xué)說,是由“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兩部分組成的,孟子更強調(diào)
后者,因為這樣,老百姓就能“衣帛食肉
C.孟子認為梁惠王雖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與鄰國統(tǒng)治者的治國不盡心在本質(zhì)上沒
有區(qū)別,是“百步”與“五十步”的關(guān)系。
D.本文表面看來似散漫無序,實則邏輯清晰,層次井然。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原因,后述
措施,解決問題,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
4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孽而不知發(fā)。
48.孟子長于論辯,請結(jié)合文本賞析孟子的雄辯藝術(shù)。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齊宣王)目:“吾惜,不能進于是矣。愿為于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單,請嘗
試之?!?/p>
(孟子)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
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氏而可為也!是故明君
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
故民之從之也較?!?/p>
“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儀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
能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
第17頁共71頁
子之教,申之以孝悖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麴民不饑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p>
4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B.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C.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D.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5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氐砸的一項是()
A.“夫子”一詞的意思有:對年長而學(xué)問好的人的尊稱;稱謂,婦人對丈夫的尊稱;特指孔
子;后世亦沿稱老師為夫子。這里用第一個意義。
B.“不敏”不明達,不敏捷?!秶Z?晉語二》中有“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導(dǎo),以至于
死。”這晨的“不敏'用作謙詞。
C.“庠序”指古代的貴族學(xué)校,后也泛稱學(xué)?;蚪逃聵I(yè)。商朝日庠,周朝曰序。
D.“孝悌”,孝,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指敬愛兄長??鬃臃浅V匾曅?,認為孝悌是做
人、做學(xué)問的根本。
51.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事項的一項是()
A.“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用“士”與“民”無恒產(chǎn)進
行對比,論證制民之產(chǎn)的重要。
B.有恒產(chǎn)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禮儀。這就是《管子?牧民》所謂“倉縻實則知禮
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的道理。
C.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家畜及妻子兒女;
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餓死。
D.最后一段幾乎與孟子在梁惠王那里所展示的一樣,從中可以體會到他為救世濟民而不辭
辛勞,周游列國推行仁政積極入世的精神。
5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栗于河內(nèi)。
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軍于對日:“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第18頁共71頁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效手不入湖池,
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撼,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聲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河南林業(yè)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西洪州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武漢工貿(mào)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新疆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新疆建設(sh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東輕工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哈爾濱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辦公樓租賃合同示范文本2篇
- 二零二五年機械租賃合同(含定期檢查與報告)3篇
- 上海上海市醫(yī)療急救中心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 新概念英語第一冊Lesson103-104筆記(語法點+配套練習(xí)+答案)
- 2024年河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正式版)JBT 3300-2024 平衡重式叉車 整機試驗方法
- 養(yǎng)老院健康檔案模板
- (2024年)電工安全培訓(xùn)(新編)課件
- 單位車輛變更名稱的委托書
- 粉塵外協(xié)單位清理協(xié)議書
- 2023年12月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面向應(yīng)屆生招考聘用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機電設(shè)備故障診斷與維修(高職)全套教學(xué)課件
- 建設(shè)銀行新員工培訓(xùn)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