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寄暢園賞析_第1頁
無錫寄暢園賞析_第2頁
無錫寄暢園賞析_第3頁
無錫寄暢園賞析_第4頁
無錫寄暢園賞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無錫寄暢園賞析——無錫寄暢園賞析摘要:寄暢園是江南地區(qū)一座保存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別墅型私家園林,其巧妙的選址,別具匠心的疊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無不表現(xiàn)出別墅型私家園林的造園特色,不愧是一座優(yōu)秀的屮國古典園林。關鍵字:寄暢園因借自然疊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正文寄暢園位于無錫城西的錫山和惠山間平坦地段(即錫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占地約1公頃,屬于中型別墅型私家園林。元代原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間兵部尚書秦金辟為別墅;后經(jīng)秦氏幾代人的經(jīng)營,寄暢園更為完美,名聲大噪。清咸豐十年(1860年),園曾毀于兵火。如今的園林是后來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變動,依舊傳承著文人園林簡遠、雅致的特質。中國古典園林的園名,很多都含有隱喻(象征)的特點。寄暢園也不例外,其初名為“鳳谷行窩”,后取王義之《蘭亭序》“一觥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為“寄暢園”。1寄暢園布局寄暢園總體布局為水池偏東,池西聚土石為假山,兩者構成山水骨架。假山約占全園面積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園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筑布置疏朗,相對于山水而言數(shù)量較少,故王穉登《寄暢園記》評價:“茲園之勝……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藥果蔬,又次堂榭樓臺池沼?!奔臅硤@區(qū)位圖寄暢同平面圖寄暢園西靠惠山,東南是錫山,園的總體布局抓住這個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以水面為中心,西、北為假山接惠山余脈。東部以水池、水廊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對映。園的面積雖不大,但近以惠山為背景,遠以東南方錫山龍光塔為借景,空間感、秩序感極為強烈。園內(nèi)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開采山中的黃石做成,所以,寄暢園在借景、選址上都相當成功,處理簡潔而效果豐富,水平甚高。在路線的組織上,寄暢園運用了江南園林常用的疏密相間手法。從現(xiàn)在西南角的園門入園后,是兩個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廳堂,則視線豁然開朗,一片山林景色。在到達開闊的水面前,又必須經(jīng)過山間曲折的小路。這種分割空間和景色的處理手法,造成了對比效果,使人感到園內(nèi)的景色生動和多彩。2寄暢園賞析2.1因借自然寄暢園因其選址之巧妙,能充分收攝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景色,使視野得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到園外,是造園技法——遠借的最佳實例。從錦匯漪水池東岸向西望去,透過水池及西岸假山上的蓊郁林木,可遠借惠山優(yōu)美山形,構成遠中近三層次景深;若從池兩岸及北岸的嘉樹堂一帶向東南望去,錫山及其龍光塔均被借入園內(nèi),襯托著近處臨水亭廊、水榭,又是一幅以建筑為主景的天然山水畫卷。寄暢園借錫山龍光塔2.2理水寄暢園的理水傳承了中國古典園林“大水宜分、小水宜聚”的基本手法。整體布局以聚為主(以錦匯漪為中心,展開景觀空間序列);南北長而東西窄的錦匯漪水池,又通過中部兩岸的鶴步灘與東岸的知魚檻對峙收束,把水池劃分為似隔又合的南、北兩水域;北水域的北端利用平橋“七星橋”及其后的廊橋,再劃分為兩個層次,中端做成小水灣架石板平橋(即鶴步灘),北水域被劃分為四個層次,加大了景深,又與南水域開敞的景觀形成對比。北水域東北角以跨水的廊橋障隔水尾,池水似無盡頭,彰顯其疏水脈脈源遠流長的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在園林創(chuàng)構和園林審美中的體現(xiàn),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在理水方面,寄暢園的獨到之處體現(xiàn)在從惠山引來泉水,這從另一角度證明了園址選擇的重要性,證明了別墅型私家園林融入自然的特質。鶴步灘與知魚檻對峙收束水面疏水脈脈源遠流長的意境2.3疊山寄暢園的疊山是著名疊山家張南垣之侄張鉞的匠心獨運之作。西岸的黃石間土的土石山,堆疊成中部隆起,首尾兩端漸低之勢,首迎錫山、尾向惠山,似與錫、惠二山一脈相連,猶如真山的余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山上灌木叢生,古樹參天,濃蔭如蓋,盤根錯節(jié).與錫、惠二山的自然景色融為一體。又從惠山引來泉水,形成溪流破山腹而入,跌落山塹,如空谷流水之琴音,故名“八音澗”,所創(chuàng)意境別具一格。2.4建筑除新建的雙孝祠、秉禮堂一組建筑群作為園林的入口外,寄暢園的建筑主要集中在水池的北、東兩岸,但疏朗冇致,其參差錯落、倒映水中的形象與池東南岸的天然景色形成強烈對比。正是因為建筑著墨不多,園林保持著疏朗、天然的格調,故乾隆帝駐蹕此園時曾賦詩詠之為“獨愛茲園勝,偏多野興長”。清秀雅致的涵碧亭蘊涵典故的知魚檻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命名,常含冇深刻的文化底蘊,寄暢園的建筑也是如此。如知魚檻,取自《莊子?外篇秋水》莊子與惠子關于“魚之樂”的對話;鶴步灘的“鶴”則隱喻灑脫、超然塵世之情。這些賦有寓意的命名,使寄暢園更添雅致風韻。寄暢園建筑的窗、門等上雕刻有蝙蝠、鶴、壽、松和書等圖案以及一些典故,無不在隱喻福、長壽、書香門第或升官、多子多福等,在此不一一枚舉。可以說園林中的建筑不僅有其實用功能、審美功能,也有一定的隱喻功能,豐富了園林的文化內(nèi)涵。3結語從上述分析來看,僅用傳統(tǒng)造園藝術的法則:借景、疊石、疏密、動靜等手法來閱讀寄暢園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一種理性的藝術梳理,而不是感性的生命體驗。寄暢園是一個注入了歷代造園者太多智慧和心血的巔峰之作,一個完全可以傳之百代永遠被人閱讀的精品。而更重要的是,寄暢園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有靈性、有情感的生命體,我們必須用心去體會、去感悟它。綜觀寄暢園的空間布局,不難發(fā)現(xiàn),其特點鮮明,個性化強,充滿了文人趣味與意境,同時也達到了建筑美、人文美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給現(xiàn)今的園林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參考文獻:[1]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第4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