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jiān)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qū)”。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由監(jiān)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提出了“周人制度大異于商”的觀點,并舉出“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等理由。據(jù)此推測,這里的“制度”可能是()A.王位世襲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下圖為某同學整理的思維導圖。這一圖示結構反映了當時中國的()A.經濟發(fā)展 B.百家爭鳴 C.華夏認同 D.社會轉型3.漢武帝時期,“舉賢良,自董仲舒以來,皆對策三道……當時未有黜落法,對策者皆被選,但有高下爾(注:區(qū)分人才水平高低)?!贝撕?,郡國每歲薦舉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為官,成為定制。這表明()A.察舉選拔的策論環(huán)節(jié)意義不大 B.西漢創(chuàng)立了人才選拔新機制C.西漢的人事選拔權集中于中央 D.新人才選拔制助推西漢強盛4.漢唐時期,由于歐亞各國對中國絲綢的剛需以及中國保持對外交流和交往的需要,“絲綢之路”形成。其形成使歐亞大陸東西方的人員、信息和物資得以順暢交流。這表明“絲綢之路”是()A.東西文明交流的大動脈 B.漢武帝派遣張騫著手開辟的C.政府財政收入重要來源 D.“華夷一體”民族政策的結果5.據(jù)下表可知,唐朝人口的變化()時間人口數(shù)(單位:萬人)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約1900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約4532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約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約1699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約1576A.受制于政局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 B.與國家制度創(chuàng)新有直接關系C.是兩稅法加重人民負擔所致 D.受社會尚佛和人口政策影響6.唐太宗發(fā)現(xiàn)有一人以詐偽做官,便下令處死。但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戴胄說:“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陛下發(fā)一朝之忿而許殺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碧铺诒黄仁栈爻擅λf:“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憂!”據(jù)此可知()A.唐朝有依法治國的傳統(tǒng) B.皇權至上觀念受到挑戰(zhàn)C.唐朝諫官制度真實高效 D.唐朝法律權威得到尊重7.歷史學家認為,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將士子凝聚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使得儒家價值觀進一步成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論證了中華帝國制度的合法性,從而使儒家獲得了全面“建制化”的力量。其意在說明科舉制促進了()A.帝國力量的整合化 B.儒家思想的世俗化C.儒學觀念的正統(tǒng)化 D.儒學復興運動發(fā)展8.北宋的印刷業(yè)逐漸從手工作坊發(fā)展為專門的產業(yè),刻印種類豐富、風格新穎、關注需求、經營渠道多樣,逐漸形成了成都、開封、臨安、建陽四大刻書中心。這主要得益于()A.中外交流日益頻繁 B.專制集權制的強化C.城市工商業(yè)的興盛 D.通俗性文化的崛起9.遼、金時期,契丹、女真民族成為統(tǒng)治民族,他們不再認為自己是所謂“夷狄”,遼金與兩宋都在“天下一體”的框架之中。這()A.反映了華夏文化認同的加強 B.體現(xiàn)了各民族政治地位一律平等C.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D.表明北方各民族已經完成了漢化10.元代,中央“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隸治之”的機構是()A.理藩院 B.澎湖巡檢司 C.宣政院 D.總理衙門11.明清時期的中外貿易中,“金太貴,而不便小用;米不能久而不便大用;錢近實,而易偽易雜;鈔太虛,亦復有泡爛。是以白金(白銀)之為幣?!边@可以用來說明()A.明清經濟受國際形勢影響 B.國家政策選擇了白銀貨幣化C.明清貨幣制度出現(xiàn)了倒退 D.政府“賦役收銀”成效顯著1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外國商船只允許廣州??抠Q易,不得再進寧波,不準進入浙江???,只開廣州一口通商。這一規(guī)定()A.表明清政府對外政策極具合理性 B.重在回應新航路開辟和西方殖民C.順應了工業(yè)文明下自由貿易的潮流 D.是自然經濟對外部沖擊的本能反應13.明清時期思想領域出現(xiàn)了“帝王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經世致用”“個性自由”的主張。這是源于()A.商品經濟發(fā)展的本質要求 B.中央集權制高度強化的反映C.中西文化順利交融的結果 D.資產階級崛起的必然要求14.1842~1844年,英、法、美先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根本目的是()A.破壞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 B.滿足工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C促進中國外交從理藩到近代 D.幫助中國走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之路15.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商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擁有3.6億人口的中國,1853年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只有0.75便士,而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卻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國的1246倍。這反映出當時()A.中國生產力水平超越英國 B.自然經濟具有頑強抵抗力C.英國對華貿易具有依賴性 D.中國對外開放的港口太少16.有學者認為: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竟向中國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這一戰(zhàn)爭()A.推動地主階級開啟了“自強”運動 B.促使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C.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直接促進民主共和高潮的到來17.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報刊上頻繁出現(xiàn)“托古改制”“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興民權”“設議院”“明定國是”等詞匯。這表明當時()A.變法圖強成為社會共識 B.政治變革的社會影響擴大C.民主共和成為歷史潮流 D.洋務派積極開展自救運動18.下表表明,近代中國的憲法建設()頒行時間制定者憲法名稱特色1908年清政府《欽定憲法大綱》仿照日本憲法,預備立憲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借鑒美國憲法,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憲法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工農民主專政A.不斷穩(wěn)定和深入的發(fā)展 B.隨中國社會性質而變化C.維護了各階級的利益要求 D.由借鑒西方到借鑒蘇聯(lián)19.下圖是沈伯塵先生于1918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漫畫。這表明當時()A.人民生活艱難困苦 B.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艱辛C.封建義務日益廢除 D.反帝反封成為國民共識20.1919年,吳虞發(fā)表《吃人與禮教》一文,提出“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1920年,他在《新派文學之疑點》中提出,“不信古之愛心,是否會失去中國特有之文化?”引發(fā)了思想界知識分子的深入探討。這反映出()A.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動搖 B.傳統(tǒng)儒家思想向新思想妥協(xié)C.新文化運動逐步趨向理性 D.馬克思主義成為時代的潮流21.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條分界線,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變成了人民公敵,“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成為一種時代意識。他意在說明民國初年()A.民主共和政體得以確立 B.社會習俗得以全面改觀C.民主共和觀念廣泛傳播 D.社會思想文化全面轉型22.歷史學家認為,“五四運動”喚醒了民眾,使他們覺悟到封建社會的毒瘤,覺悟到挽救危亡必須民眾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從思想教育做起。這重在強調“五四運動”具有()A.民族救亡的開創(chuàng)性 B.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C.民主革命的轉折性 D.民族民主意識的啟蒙性23.下圖是1929~1932年革命根據(jù)地形勢圖,形成了新的政治局面。由此可知()A.毛澤東思想已經成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B.與國民大革命運動不存在內在的聯(lián)系C.國內的階級矛盾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D.聯(lián)合地主階級是當時中國革命的需要24.中國共產黨曾在某一紅色革命圣地召開了重要的會議,此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此次會議()A.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B.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的總方針C.全力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 D.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25.工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部分水利工程時間國別主持者職位名稱所在地功能作用春秋楚國孫叔敖令尹芍陂淮河流域灌溉、防洪、航運等灌溉面積達一萬多公頃戰(zhàn)國秦國李冰蜀郡太守都江堰長江流域防洪、灌溉、航運自流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戰(zhàn)國秦國鄭國韓國水工鄭國渠涇渭水系灌溉《史記》“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戰(zhàn)國魏國西門豹縣令西門豹渠黃河下游防洪、灌溉《史記》“名聞”材料二(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水利興修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水利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意義。(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隋唐大力興建官倉的有利條件。(3)根據(jù)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古代工程的現(xiàn)代價值。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名稱中國共產黨一大中國共產黨二大黨綱內容概要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歸社會公有,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材料二中國共產黨大多數(shù)領導人不贊同馬林的主張,認為國民黨是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共產黨員加入進去,就有喪失自己獨立性的危險?!?922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在杭州西湖舉行會議,會議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條件下,由共產黨少數(shù)負責人先加入國民黨,同時勸說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中國共產黨綱領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待國民黨態(tài)度發(fā)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從兩次變化中,說明中國共產黨人優(yōu)秀品質。27.歷史探究:歷史圖片承載大量的歷史信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圖1魏源像和《海國圖志》百卷本書影圖2《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書影圖3《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圖4孫中山的畫像和題詞書影和康有為、梁啟超合影圖5《青年雜志》和《共產黨宣言》圖6《新青年》(注: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出版,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出版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請任選三幅圖片,提煉一個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釋。(要求先列出三幅圖的番號,再提煉出一個主題并闡釋,闡釋要求緊扣主題,持之有據(jù),邏輯清晰)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期末歷史試題答案及簡析一、選擇題1.答案:B簡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與“立子立嫡之制”相符。王位世襲制強調的是王位在家族內傳承,郡縣制始于春秋戰(zhàn)國,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制度,A、C、D選項均不符合題意。2.答案:D簡析:思維導圖展示了從西周的“天下共主”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大夫奪權等變化,反映了當時政治、社會秩序的變動,體現(xiàn)了社會轉型,經濟發(fā)展、百家爭鳴、華夏認同在圖中未直接體現(xiàn)。3.答案:B簡析:察舉制是西漢創(chuàng)立的新的人才選拔機制,之前沒有這種制度。材料提到“此后,郡國每歲薦舉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為官,成為定制”,說明西漢創(chuàng)立了新的選拔機制。察舉選拔的策論環(huán)節(jié)有區(qū)分人才水平高低的作用,A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人事選拔權集中于中央,C錯誤;材料沒有表明新人才選拔制助推西漢強盛,D錯誤。4.答案:A簡析:“絲綢之路”使歐亞大陸東西方的人員、信息和物資得以順暢交流,說明它是東西文明交流的大動脈。絲綢之路的開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非僅因漢武帝派遣張騫,B錯誤;材料未提及絲綢之路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C錯誤;“華夷一體”民族政策與絲綢之路形成無關,D錯誤。5.答案:A簡析:唐朝前期人口增長,安史之亂后人口銳減,后期也未恢復到之前水平,這與政局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狀況密切相關。國家制度創(chuàng)新對人口變化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直接關系,B錯誤;兩稅法實施于780年,不能解釋760年人口下降的情況,C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社會尚佛和人口政策對人口變化的影響,D錯誤。6.答案:D簡析:唐太宗被迫收回處死以詐偽做官之人的成命,是因為法律的權威,這表明唐朝法律權威得到尊重。唐朝是人治社會,并非依法治國,A錯誤;皇權至上觀念在唐朝依然存在,戴胄的行為不能說明皇權至上觀念受到挑戰(zhàn),B錯誤;戴胄不是諫官,材料體現(xiàn)的不是諫官制度,C錯誤。7.答案:A簡析:科舉制度將士子凝聚成統(tǒng)一整體,使儒家價值觀成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論證了中華帝國制度的合法性,促進了帝國力量的整合化。材料未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世俗化,B錯誤;儒學觀念正統(tǒng)化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確立,C錯誤;材料與儒學復興運動無關,D錯誤。8.答案:C簡析:北宋印刷業(yè)發(fā)展形成四大刻書中心,主要得益于城市工商業(yè)的興盛,為印刷業(yè)提供了市場、資金和技術等支持。中外交流日益頻繁對印刷業(yè)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A錯誤;專制集權制的強化與印刷業(yè)發(fā)展無直接關系,B錯誤;通俗性文化的崛起是印刷業(yè)發(fā)展的結果而非原因,D錯誤。9.答案:A簡析:遼、金時期契丹、女真民族不再認為自己是“夷狄”,遼金與兩宋都在“天下一體”框架之中,反映了華夏文化認同的加強。當時各民族政治地位并不平等,B錯誤;遼、金與兩宋對峙,并非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C錯誤;“北方各民族已經完成了漢化”說法過于絕對,D錯誤。10.答案:C簡析:元代宣政院負責掌管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數(shù)民族事務的機構,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臺灣地區(qū),總理衙門是清朝后期設立的外交機構,A、B、D選項均不符合題意。11.答案:B簡析:材料說明在明清時期,由于金銀、米、錢、鈔等貨幣存在各種問題,所以選擇白銀作為貨幣,這體現(xiàn)了國家政策選擇了白銀貨幣化。材料未體現(xiàn)明清經濟受國際形勢影響,A錯誤;白銀貨幣化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不是貨幣制度的倒退,C錯誤;材料未涉及政府“賦役收銀”的成效,D錯誤。12.答案:D簡析:清政府只開廣州一口通商,這是自然經濟的封閉性對外部沖擊的本能反應。這一政策具有局限性,并非極具合理性,A錯誤;清政府的這一規(guī)定主要是基于自身的經濟和政治考慮,并非重在回應新航路開辟和西方殖民,B錯誤;這一政策違背了工業(yè)文明下自由貿易的潮流,C錯誤。13.答案:A簡析: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這是“帝王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等主張出現(xiàn)的根源。中央集權制高度強化與這些主張的出現(xiàn)沒有直接關系,B錯誤;當時中西文化交流并不順利,C錯誤;資產階級在明清時期尚未崛起,D錯誤。14.答案:B簡析:19世紀40年代,英、法、美等國先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根本目的是滿足工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擴大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破壞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A錯誤;促進中國外交近代化不是列強的目的,C錯誤;列強侵略不是為了幫助中國發(fā)展現(xiàn)代工業(yè),D錯誤。15.答案:B簡析:中國人口眾多,但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很少,而洪都拉斯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很多,這反映出當時中國自然經濟具有頑強抵抗力,對外國商品的傾銷有一定抵制作用。中國生產力水平落后于英國,A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英國對華貿易具有依賴性,C錯誤;中國對外開放港口少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16.答案:C簡析:“倭寇”發(fā)動戰(zhàn)爭并向中國索得巨款、割走國土,這場戰(zhàn)爭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它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地主階級開啟的“自強”運動是洋務運動,在甲午戰(zhàn)爭之前,A錯誤;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五四運動,B錯誤;民主共和高潮是辛亥革命,甲午戰(zhàn)爭與辛亥革命沒有直接關系,D錯誤。17.答案:B簡析: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報刊上頻繁出現(xiàn)與變法相關的詞匯,表明政治變革的社會影響在擴大。變法圖強在當時并沒有成為社會共識,A錯誤;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潮流,C錯誤;洋務運動在維新變法之前,且與這些詞匯無關,D錯誤。18.答案:D簡析:從1908年清政府仿照日本憲法,到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借鑒美國憲法,再到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借鑒蘇聯(lián),體現(xiàn)了中國憲法建設由借鑒西方到借鑒蘇聯(lián)的過程。中國憲法建設并非穩(wěn)定深入發(fā)展,A錯誤;憲法建設主要是受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思想等因素影響,并非單純隨社會性質變化,B錯誤;憲法建設不可能維護各階級利益要求,C錯誤。19.答案:A簡析:漫畫中“外債、公債、地丁等”表明人民負擔沉重,生活艱難困苦。漫畫未體現(xiàn)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情況,B錯誤;封建義務并沒有日益廢除,C錯誤;漫畫不能說明反帝反封成為國民共識,D錯誤。20.答案:C簡析:吳虞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出不同觀點并引發(fā)思想界探討,這反映出新文化運動逐步趨向理性,從單純批判儒家思想到思考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儒家思想統(tǒng)治地位動搖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但材料重點強調的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趨勢,A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傳統(tǒng)儒家思想向新思想妥協(xié),B錯誤;材料未提及馬克思主義,D錯誤。21.答案:C簡析:辛亥革命后“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成為時代意識,說明民主共和觀念廣泛傳播。材料強調的是民主共和觀念,并非民主共和政體,A錯誤;社會習俗全面改觀說法過于絕對,B錯誤;社會思想文化全面轉型不符合史實,D錯誤。22.答案:D簡析:“五四運動”喚醒了民眾,使他們覺悟到封建社會的毒瘤,以及挽救危亡需要民眾自身努力,這重在強調“五四運動”具有民族民主意識的啟蒙性。五四運動不是民族救亡的開創(chuàng)性運動,A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B錯誤;材料未突出民主革命的轉折性,C錯誤。23.答案:C簡析:1929-1932年革命根據(jù)地的形成,反映出當時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中共七大,A錯誤;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與國民大革命運動有內在聯(lián)系,B錯誤;當時中國革命聯(lián)合的是農民階級,并非地主階級,D錯誤。24.答案:C簡析:“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會議是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全力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制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是中共二大,A錯誤;確定實行土地革命總方針的是八七會議,B錯誤;通過關于國共合作問題決議的是中共三大,D錯誤。二、非選擇題25.(1)特點:多國參與(涉及楚、秦、魏等國);由政府主持(主持者多為官員);分布廣泛(涉及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涇渭水系、黃河下游等);功能多樣(具有灌溉、防洪、航運等功能)。歷史意義: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提高了糧食產量(如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鄭國渠使關中為沃野);推動了地區(qū)經濟繁榮;增強了諸侯國實力,為諸侯爭霸和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物質基礎;改善了交通條件,加強了地區(qū)間的聯(lián)系。(2)有利條件:隋唐時期國家統(tǒng)一,社會相對穩(wěn)定,為興建官倉提供了政治保障;經濟繁榮,農業(yè)發(fā)展,糧食產量增加,有充足的糧食需要儲存;大運河的開通,交通便利,便于糧食的運輸和調配;中央集權加強,政府有能力組織大規(guī)模的工程建設。(3)現(xiàn)代價值: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合同范本8篇
- 2025版明光幼兒園食堂改造與綠色校園建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平房產權繼承與贈與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員工停薪留職員工培訓補貼合同
- 產前檢查講解
- 二零二五年度員工勞動合同轉移至新公司員工晉升服務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體育場館租賃及賽事組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美容院美容產品安全檢測與認證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影視特效制作合同標準范本
- 2025版奶牛養(yǎng)殖場安全生產與應急預案合同3篇
- 垃圾處理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天皰瘡患者護理
- 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復習壓軸題:電磁感應綜合問題(原卷版)
- 2025年蛇年新年金蛇賀歲金蛇狂舞春添彩玉樹臨風福滿門模板
- 《建筑制圖及陰影透視(第2版)》課件 4-直線的投影
- 2024-2030年中國IVD(體外診斷)測試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碎紙機設計說明書
- 湖南省長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 2024年股權代持協(xié)議經典版(3篇)
- 《稅務風險文獻綜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