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規(guī)程_第1頁
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規(guī)程_第2頁
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規(guī)程_第3頁
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規(guī)程_第4頁
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99

P51

備案號:64087-2019DB11

北京市地方標準

DB11/T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規(guī)程

Routinemaintenanceoperationrulesofurbanroad

2018-12-17發(fā)布2019-04-01實施

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11/T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城市道路的日常巡查、路基日常養(yǎng)護、瀝青路面日常養(yǎng)護、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養(yǎng)護、

砌筑路面日常養(yǎng)護、人行步道日常養(yǎng)護、路緣石及平石日常養(yǎng)護、行車道擋土墻日常養(yǎng)護、安全防護設

施日常養(yǎng)護、預防性養(yǎng)護、道路巡養(yǎng)一體化及作業(yè)安全防護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各級城市道路的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

GB5768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GB/T9966.1~9966.8天然飾面石材試驗方法

GB/T18601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GB50763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

CJJ1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

CJJ36城鎮(zhèn)道路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

CJJ/T66路面稀漿罩面技術規(guī)程

JG/T333混凝土裂縫修補灌漿材料技術條件

JG/T376砂基透水磚

JC/T539混凝土和砂漿用顏料及其試驗方法

JT/T740路面加熱型密封膠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

JTGF40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

DB11/854占道作業(yè)交通安全設施設置技術要求

3術語和定義

3.1

日常養(yǎng)護routinemaintenance

為保持道路功能和設施完好所進行的日常巡查、零星修補及保養(yǎng)小修工作。

3.2

阻車樁interceptionpile

為防止機動車輛違規(guī)占用人行步道,保障行人路權而設置的一種阻車設施。

1

DB11/T1591—2018

3.3

預防性養(yǎng)護preventivemaintenance

在道路各結構層未發(fā)生明顯破壞的前提下,為進一步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或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

所采取的預防性工程措施。

3.4

道路巡養(yǎng)一體化roadpatrolintegration

針對道路零星病害開展的主動巡查并立即實施維修工作的一種快速養(yǎng)護作業(yè)模式。

3.5

交通導改trafficguideline

為保障道路養(yǎng)護作業(yè)過程中,作業(yè)區(qū)域和社會車輛、行人安全,交通組織有序,所實施的交通安全

防護和疏導措施。

4基本規(guī)定

4.1城市道路應進行日常巡查,了解道路的使用狀況,發(fā)現(xiàn)病害,應分析其產生原因,并對病害進行

維修處治。

4.2城市道路的養(yǎng)護維修作業(yè)應貫徹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方針,制定技術安全措施,加強安全教育,

嚴格執(zhí)行安全操作規(guī)程,確保安全生產。

4.3城市道路的養(yǎng)護維修作業(yè)應制定作業(yè)計劃、進度安排、人員組織、材料及機具準備。

4.4城市道路的養(yǎng)護維修作業(yè)應因地制宜,注重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

4.5養(yǎng)護作業(yè)機械操作人員應做好機械的保養(yǎng)維修工作,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4.6城市道路養(yǎng)護維修作業(yè)應加強質量管理,嚴格作業(yè)過程的質量控制,完善質量檢查和驗收制度。

4.7城市道路的養(yǎng)護維修作業(yè)應加強檔案管理,并實現(xiàn)信息化管理,其作業(yè)記錄、質檢記錄、計量記

錄等資料應整理、錄入、歸檔。

4.8城市道路的養(yǎng)護應鼓勵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提高養(yǎng)護作業(yè)機械化、自

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作業(yè)程度和技術水平,提高養(yǎng)護作業(yè)質量和勞動效率,降低養(yǎng)護工人勞動強度和

作業(yè)難度。

4.9城市道路的養(yǎng)護應貫徹精細化管理思想,在滿足交通基本需求的同時,重視道路設施的人性化和

功能化理念,兼顧道路綜合景觀的提升和與周邊環(huán)境的協(xié)調。

5道路日常巡查

5.1一般規(guī)定

5.1.1城市道路應按CJJ36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日常巡查,掌握道路的運行狀況。

5.1.2日常巡查頻率應按道路類別、級別、養(yǎng)護等級分別制定;Ⅰ等養(yǎng)護的道路宜每日一巡,Ⅱ等養(yǎng)護

的道路宜每二日一巡,Ⅲ等養(yǎng)護的道路宜每三日一巡。

注:Ⅰ等養(yǎng)護、Ⅱ等養(yǎng)護、Ⅲ等養(yǎng)護道路參見CJJ36-2016中3.0.3規(guī)定。

5.1.3巡查人員應著專用工作服或有警示標志的反光標志服,巡查車輛應統(tǒng)一標識并設置專用的警示標

志。

2

DB11/T1591—2018

5.2巡查內容

5.2.1日常巡查應對巡查范圍內道路設施的各種損壞、結構變化等狀況進行檢查,巡查內容按表1分類。

表1道路日常巡查內容

巡查部位巡查內容

路肩損壞、不潔;邊坡坍塌、水毀

邊溝淤塞、損壞;路基沉陷、翻漿

路基

路基擋墻開裂、傾斜、下沉

涵洞淤塞、損壞等

瀝青路面損壞包括沉陷、隆起、坑槽、擁包、車轍、松散、搓板、翻漿、啃邊、裂縫、剝落等

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損壞包括斷角、斷板、錯臺、拱起、碎裂、沉陷、坑洞、露骨、裂縫、唧泥等

步道磚及盲道磚破損、缺失、翹起、錯臺、拱起、沉陷、松動等

人行步道樹池邊框破損、翹起、缺失等

阻車設施損壞、缺失等

分隔帶隔離設施的損壞、缺失及位置變化等

路緣石缺失、歪斜、破損、翹起等

其他設施檢查井井框與路面錯臺、檢查井下沉及周邊路面破損等

雨水口周邊破損、錯臺等

護欄、消能桶、防眩設施等其他附屬設施損壞、缺失情況

5.2.2道路日常巡查還應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a)在道路范圍內的施工作業(yè)對道路設施的影響;

b)違規(guī)占用或私自挖掘等破壞城市道路的情況;

c)交通指路、指向標志或廣告牌的情況;

d)冒水、冒氣造成道路損毀及雨天積滯水等情況;

e)因遺撒物和危險化學品泄漏等對道路及附屬設施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

f)因暗挖、頂管、盾構等非開挖地下工程施工及深基坑開挖施工等對道路造成損壞的情況。

5.3巡查要求

5.3.1機動車道應使用機動車巡查;非機動車道、人行步道應使用自行車或步行方式巡查。

5.3.2重點區(qū)域的廣場、商業(yè)街區(qū)等宜采用步行方式進行巡查。

5.3.3有分隔帶道路應按交通行進方向分幅進行巡查,應保證各條車道全覆蓋。

5.3.4日常巡查以目測為主,輔以量測工具,巡查方式的技術參數(shù)宜參照表2執(zhí)行。

3

DB11/T1591—2018

表2巡查方式的技術參數(shù)

巡查方式機動車自行車步行

車輛配置(輛)11-

人員配置(人)211

巡查里程(km/天)60~8020~306~8

5.3.5巡查過程應做好巡查記錄并整理歸檔。每班巡查作業(yè)結束時,應按附錄A中表A.1填寫城市道

路巡查表并與下一班巡查人員進行交接。

5.3.6在巡查過程中,對發(fā)現(xiàn)設施明顯損壞或影響車輛和人行安全的情況,應采取相應養(yǎng)護措施。特殊

情況可設專人看護,并按附錄A中表A.2填寫設施損壞通知單。

5.3.7日常巡查中發(fā)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巡查人員應設置警示防護標志并上報,在現(xiàn)場監(jiān)視直至應急處

置人員到場;相關部門應啟動應急預案。

a)道路出現(xiàn)異常沉陷、空洞;

b)路面出現(xiàn)大于100mm的錯臺;

c)井蓋、雨水口箅子丟失;

d)路面出現(xiàn)嚴重積水、結冰等嚴重影響道路正常使用的現(xiàn)象。

5.3.8巡查結果應匯總后向上級單位報告。

6路基日常養(yǎng)護

6.1一般規(guī)定

6.1.1城市道路路基日常養(yǎng)護包括路基結構、路肩、邊坡、邊溝、涵洞等。

6.1.2日常巡查發(fā)現(xiàn)路基病害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進行維修,保持路基良好穩(wěn)定的狀況。

6.1.3路基日常養(yǎng)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加強日常巡查,發(fā)現(xiàn)病害進行處治;

b)路肩應無坑槽、沉陷、積水、堆積物,橫坡適當,邊緣應直順平整;

c)邊坡應結構完好、堅實、穩(wěn)定,無沖溝、松散。護坡等路基防護構筑物應保持完好,泄水孔暢

通;擋土墻等防護設施應功能完好;

d)邊溝等排水設施應無淤泥阻塞,無基礎沖刷,進出口完好、無雜草,縱坡適度,排水暢通;

e)涵洞及其構筑物應保持完好無損壞,洞口清潔,排水通暢;

f)對局部翻漿路段應進行處治。

6.2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

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見表3。

表3路基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

部位病害類型維修措施

堆積物加強巡查、清理

路肩

破損修整或加固;土路肩改建成硬路肩

4

DB11/T1591—2018

表3路基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續(xù))

部位病害類型維修措施

邊坡不穩(wěn)

邊坡坍方加強巡查,整修,消除不穩(wěn)定因素;邊坡防護與加固

水毀沖溝

沉降路基加固

路基

翻漿、沉陷路基換填;疏通或增設排水設施;路基注漿等

護坡等路基構筑物損壞維修與加固

邊溝等排水設施淤塞加強巡查,清除、疏通

淤塞加強巡查,清除、疏通

涵洞損壞維修與加固

填土沉陷檢查涵體結構,修復

6.3日常養(yǎng)護要求

6.3.1路基

6.3.1.1對易發(fā)生路基病害的路段應加強日常養(yǎng)護工作。雨季前、后應疏通排水設施,檢查修整路肩、

邊溝,補修路面碎裂和坑槽;雨季后做好水毀修復。

6.3.1.2路基病害應查明原因,對病害的范圍、發(fā)生時間、氣候變化、病害表面特征、路面結構、養(yǎng)護

情況等進行詳細調查分析,并確定防治方案。

6.3.2路肩

6.3.2.1路肩應平整、堅實、整潔,出現(xiàn)車轍、坑槽、路肩邊緣積土應進行處理。

6.3.2.2對土質松散的路肩,可采取以下穩(wěn)定措施:

a)采取石灰土或礫料石灰土穩(wěn)定、硬化路肩;

b)撒鋪石屑或其他粒料進行養(yǎng)護;

c)在路肩外側,用塊石安砌護肩帶或用水泥混凝土預制塊安砌坡頂石。

6.3.3邊坡

6.3.3.1邊坡的坡面養(yǎng)護應保持設計的坡度,表面平順、堅實。

6.3.3.2邊坡出現(xiàn)沖溝、缺口、沉陷及塌落時應進行整修。

6.3.3.3應注意路塹邊坡的穩(wěn)定情況,出現(xiàn)危巖、浮石時,應進行清除。

6.3.3.4邊坡防護應保證護坡坡面的穩(wěn)定性及護坡基礎的穩(wěn)固性,可根據(jù)路基土質條件選用植被防護或

坡面治理,亦可混合使用。

6.3.4邊溝

6.3.4.1在春融前、汛前,應全面進行檢查疏通。

5

DB11/T1591—2018

6.3.4.2雨天應加強巡查,排除堵塞,疏導水流,保持水流通暢,斷面完好。暴雨后應進行重點檢查,

如有破損、堵塞應整修、清理。

6.3.5涵洞

6.3.5.1涵洞洞口應保持清潔、洞內排水通暢。大雨或大雪后應進行清除洞內外的淤積物或積雪。暴雨

后應修復排水構筑物的水毀,清除涵洞內淤泥和洞口堆積物。

6.3.5.2涵底鋪砌出現(xiàn)沖刷損壞、下沉、缺口應進行修復,洞口鋪砌與上下游渠道坡度應平順。涵臺及

坡錐體的雜草和樹根應進行清除并修復。

6.3.5.3涵洞進水口的沉砂井和出水口的跌水構造,應適時檢查其是否損壞、與洞口是否結合成整體,

如有損壞或發(fā)現(xiàn)裂隙甚至脫離,應進行維修。

6.3.5.4涵洞的裂縫、局部脫落和缺損,應進行修補。

6.3.5.5當磚石拱涵或混凝土箱涵的沉降縫填料脫落時,應采用干燥麻絮浸透瀝青填料或用其他彈性材

料進行修補,不應采用灰漿抹縫,也不應采用泡沫材料填塞。

6.3.5.6水泥混凝土管涵的接頭處或鉸縫處發(fā)生填縫料脫落,引起路基滲水時,可用干燥麻絮浸透瀝青

填實或用其他彈性材料封堵,不應用灰漿抹縫,以免再次脫落。

6.3.5.7當涵頂及涵背的填土出現(xiàn)下沉時,應檢查涵體結構并采取修復措施。

7瀝青路面日常養(yǎng)護

7.1一般規(guī)定

7.1.1瀝青路面應通過經常性養(yǎng)護,保持路面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

7.1.2路面出現(xiàn)裂縫、松散、坑槽、泛油、擁包、啃邊、沉陷、波浪、車轍等病害時應進行養(yǎng)護維修。

7.1.3對各種路面病害應分析原因,并根據(jù)道路的使用年限、道路等級、交通量、結構類型、維修季節(jié)、

氣溫等綜合因素,采取相應的維修措施。

7.1.4因基層損壞引起的病害,應先進行基層處治。處治后,表面應平整密實,并保證具有足夠的強度、

剛度和良好的穩(wěn)定性。

7.1.5瀝青路面面層不應采用水泥混凝土進行修補。

7.1.6采用銑刨機銑刨的路面,在修補前應將殘料和粉塵清除干凈。粘層油應選擇乳化瀝青或改性乳化

瀝青。

7.1.7較大面積瀝青路面銑刨、挖除的舊料宜再生利用;零星挖補舊料應歸堆清運,做到工完場清。

7.1.8瀝青路面維修邊線、縱橫縫接茬宜使用機械切割,做到邊線齊直、切口垂直、底面清潔、形狀規(guī)

整。因基層損壞引起的路面病害應先處治基層,再修復面層。

7.1.9瀝青路面修補宜采用攤鋪機鋪筑。

7.1.10鋪筑瀝青混合料前,應對施工范圍內井座、路緣石、平石等有關設施標高的調整和位置穩(wěn)固、

井蓋防污等工作。

7.1.11瀝青路面坑槽宜采用熱料修補。

7.2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

7.2.1瀝青路面常見病害

瀝青路面常見病害見表4。

6

DB11/T1591—2018

表4瀝青路面常見病害

序號病害損壞形狀特征界定

道路產生的單根線狀裂縫,包括橫縫、縱縫、斜縫等,

1線裂裂縫長度≥1m,縫寬≥3mm

有時伴有少量支縫

2網(wǎng)裂交錯裂縫,把路面分割成近似矩形的塊狀網(wǎng)塊直徑<3000mm

3碎裂裂縫成片出現(xiàn),縫間路面已碎成碎塊,包括井邊碎裂碎塊直徑<300mm

凹槽深度>15mm,距離長,處在車道位

4車轍在行車作用下,沿車輪帶形成的路面凹槽

3m直尺量測,下陷深度≤30mm為輕微

5沉陷路面局部下沉

程度,下陷深度>30mm為嚴重程度

6擁包路面面層材料在車輛推擠作用下形成的路面局部拱起波峰波谷高差>15mm

7剝落面層細料散失深度<20mm,表面麻粒

8坑槽路面材料散失后形成的凹坑凹坑深度≥20mm

路面邊緣爛邊、缺口、剝落,凹凸差>

9啃邊由于行車荷載作用致使路面邊緣出現(xiàn)損壞

5mm

10路框差路表與檢查井框頂面的相對高差相對高差≥15mm

7.2.2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

瀝青路面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見表5。

表5瀝青路面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

維修

序號病害措施說明

措施

1.縫寬15mm以內的裂縫,應采用灌縫膠或熱瀝青灌縫;

灌縫

1線裂2.縫寬15mm以上的嚴重裂縫,應清縫后采用細(砂)粒式熱拌瀝青混合

填縫

料填縫

挖補

網(wǎng)裂1.局部網(wǎng)裂、碎裂可采用挖補工藝;

2基層補強

碎裂2.大面積網(wǎng)裂、碎裂,可在銑刨面層、補強基層后重新罩面修復

面層銑刨罩面

1.局部車轍,可用機械銑刨平整;

銑刨平整2.凹槽深度15mm以上、面積大、距離長的嚴重車轍,可采用銑刨罩面工

3車轍

銑刨后罩面微表處藝,若路面有足夠結構強度,也可采用微表處;

3.因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車轍,應先修補基層

1.當路基和基層密實穩(wěn)定,可只修補面層;

2.路基或基層損壞時,應先修補基層,再重鋪面層;

4沉陷挖補或補強

3.橋涵臺背填土沉降時,應先處理臺背填土再修補面層。正常沉降時,可

直接加鋪面層

7

DB11/T1591—2018

表5瀝青路面常見病害及維修措施(續(xù))

維修

序號病害措施說明

措施

1.擁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mm且趨于穩(wěn)定的輕微擁包,可采用機械銑刨平

銑刨平整

5擁包整;擁包峰谷高差大于15mm且面積較大時,可銑刨后重新罩面;

銑刨后罩面

2.基礎變形形成的擁包,應整修基層后重鋪面層

銑刨罩面1.已成松散狀態(tài)的面層,挖除或銑刨后罩面;

6剝落

微表處2.采用微表處等方法維修

1.坑槽修補可采用熱料修補、坑槽熱修補;

2.在低溫寒冷季節(jié),可采用冷料修補;

7坑槽坑槽修補

3.坑槽深度已達基層,應先處治基層,再修復面層;

4.槽深大于50mm時應分層攤鋪壓實

1.因路面邊緣瀝青面層破壞而形成的啃邊應將破損的瀝青面層挖除,補砌

挖補

8啃邊路緣石,恢復面層;

補砌緣石

2.因基層變形而形成的啃邊,應先對路面邊緣基層局部補強后再恢復面層

9路框差修復檢查井修復、周邊路面破損修補

7.3日常養(yǎng)護維修

7.3.1灌縫膠灌縫工藝

7.3.1.1適用范圍

適用于瀝青路面裂縫寬度15mm以下的線形裂縫灌縫作業(yè)。

7.3.1.2材料要求

灌縫膠材料應符合表6技術要求。

表6灌縫膠的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試驗

性能指標

方法

高溫型普通型低溫型寒冷型嚴寒型

錐入度(0.1mm)≤7050~9070~11090~150120~180

軟化點(℃)≥90≥80≥80≥80≥70按照

JT/T

流動值(mm)≤3≤5≤5≤5—740規(guī)

定的試

彈性恢復率(%)30~7030~7030~7030~7030~70驗方法

0℃,25%-10℃,50%-20℃,100%-30℃,150%-40℃,200%

低溫拉伸

3次循環(huán),通過3次循環(huán),通過3次循環(huán),通過3次循環(huán),通過3次循環(huán),通過

注:25%、50%、100%、150%和200%的拉伸量分別為3.75mm、7.5mm、15mm、22.5mm和30mm

7.3.1.3工藝流程

8

DB11/T1591—2018

灌縫膠灌縫工藝如圖1所示。

導找清

灌冷

改縫理

縫開灌卻

和→→、→→、→→

準槽縫放

安劃干

備行

全線燥

圖1灌縫膠灌縫的工藝流程

7.3.1.4作業(yè)要求

灌封膠灌縫工藝作業(yè)要求如下:

a)灌縫準備:根據(jù)現(xiàn)場裂縫的實際情況,制定灌縫方案,確定開槽寬度、深度及深寬比等工藝參

數(shù)。灌縫膠應提前進行加熱化料,達到設定溫度后應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不過熱、不老化;

b)找縫、劃線:查找需要灌縫的裂縫,根據(jù)裂縫的破損情況和裂縫修補類型進行劃線。龜裂裂縫、

嚴重網(wǎng)裂裂縫和大裂縫等不宜采用灌縫料灌縫修補的裂縫應做出特殊標記;

c)開槽:開槽寬度應將裂縫破損的松散壁面以及裂縫中松散碎屑、舊料、雜物等切削掉。開槽尺

寸宜為10mm~20mm寬,20mm~40mm深,深寬比宜為2;

d)清理、干燥:槽內的碎渣及裂縫兩側至少100mm范圍內的灰塵進行吸(吹),保證槽內及槽

口表面干凈。灌縫前對槽縫進行吹掃、干燥、預熱;

e)灌縫:灌縫時應將灌縫膠連續(xù)均勻地灌入槽縫內,并在槽口拖成寬度30mm、厚度1mm左右

的T型貼封層;

f)冷卻放行:灌縫膠冷卻至常溫后開放交通。

7.3.1.5質量驗收

瀝青路面灌縫膠灌縫質量驗收應符合表7的要求。

表7瀝青路面灌縫膠灌縫質量驗收標準

檢驗頻率

項目規(guī)定值及允許偏差檢驗方法

范圍點數(shù)

1.騎縫開槽不偏,槽縫尺寸均勻。槽縫尺寸應為10mm~

槽縫成型20mm寬,20mm~40mm深,深寬比宜為2;100m2鋼直尺量、目測

2.槽縫內干燥、整潔、堅實

灌縫灌縫連續(xù)、均勻,無氣泡和顆粒狀膠粒100m2目測

1.T型貼封層表面平整、邊緣整齊、無脫落變形;

外觀質量100m2目測

2.接縫周圍整潔、無灌縫料污染

7.3.2熱瀝青灌縫工藝

9

DB11/T1591—2018

7.3.2.1適用范圍

適用于瀝青路面裂縫寬度15mm以下的線形裂縫灌縫作業(yè)。

7.3.2.2材料要求

熱瀝青應選用石油瀝青或改性瀝青。石油瀝青宜選用針入度較高、延度較好的道路石油瀝青;改性

瀝青宜選用聚合物改性瀝青,其材料技術要求應符合CJJ1、JTGF40等的相關規(guī)定。

7.3.2.3工藝流程

熱瀝青灌縫工藝如圖2所示。

導找清灌

瀝熨冷

改縫縫注

青平卻

和→、→→、→熱→→

加縫放

安劃干瀝

熱口行

全線燥青

圖2熱瀝青灌縫的工藝流程

7.3.2.4作業(yè)要求

熱瀝青灌縫工藝作業(yè)要求如下:

a)找縫、劃線:同7.3.1.4.b);

b)瀝青加熱:普通瀝青加熱到150℃~170℃或改性瀝青加熱到170℃~180℃時可適時灌注;

c)清縫、干燥:同7.3.1.4.d);

d)灌注熱瀝青:灌縫時灌縫槍應勻速移動,寬度為6mm以下的裂縫,可一次直接灌注至與路面

平齊;寬度為6mm~15mm的裂縫,灌縫可分兩次進行,中間撒入干凈的粗砂;

e)熨平縫口:將溢出縫外的瀝青、細砂等清除后,熨平縫口;

f)冷卻放行:灌縫料冷卻至常溫后開放交通。

7.3.2.5質量驗收

瀝青路面熱瀝青灌縫質量驗收應符合表8的要求。

表8瀝青路面熱瀝青灌縫質量驗收標準

檢驗頻率

項目規(guī)定值及允許偏差檢驗方法

范圍點數(shù)

清縫縫內干燥、整潔、無松動現(xiàn)象100m2工具刷刮、目測

灌縫灌縫連續(xù)、充分、飽滿、無氣泡100m2目測

1.接縫表面與原路面平順;

外觀質量100m2目測

2.接縫周圍整潔、無灌縫料污染

10

DB11/T1591—2018

7.3.3裂縫填縫工藝

7.3.3.1適用范圍

適用于瀝青路面裂縫寬度大于15mm的線形裂縫填縫作業(yè)。

7.3.3.2材料要求

填縫料通常采用細粒式(AC-10)和砂粒式(AC-5)普通或改性熱拌瀝青混合料等,其材料技術要

求應符合CJJ1和JTGF40等的相關規(guī)定。

7.3.3.3工藝流程

裂縫填縫工藝如圖3所示

通撒

導清砂

改縫、

劃填卻

和→→、→→熨→

線縫放

安干平

全燥縫

防口

圖3瀝青混合料填縫的工藝流程

7.3.3.4作業(yè)要求

裂縫填縫工藝作業(yè)要求如下:

a)劃線:查找施工作業(yè)范圍內的裂縫,并根據(jù)裂縫的破損情況和裂縫修補類型進行劃線;

b)清縫、干燥:清除松散瀝青混合料及雜物,并吹烤干燥;

c)填縫:填入細粒式或砂粒式瀝青混合料并搗實。填縫時,普通瀝青混合料溫度應在150℃左右,

改性瀝青混合料溫度應不低于160℃;

d)撒砂、熨平縫口:在填縫表面撒一層細砂,并將縫口熨平;

e)冷卻放行:填縫表面自然冷卻至50℃以下后開放交通。

7.3.3.5質量驗收

瀝青路面裂縫填縫質量驗收應符合表9的要求。

表9瀝青混合料填縫質量驗收標準

檢驗頻率

項目規(guī)定值及允許偏差檢驗方法

范圍點數(shù)

清縫縫內干燥、整潔、無松動現(xiàn)象100m2目測

填縫填縫均勻、飽滿、平整、密實100m2目測

1.與原路面平順,接縫表面與路表面允許高差0mm~

外觀質量3mm;100m21m直尺量、目測

2.接縫周圍整潔、無填縫料污染

11

DB11/T1591—2018

7.3.4坑槽熱料修補工藝

7.3.4.1適用范圍

適用于瀝青路面坑槽病害處治,以及小面積的龜裂、碎裂、沉陷、松散、擁包等路面病害的處治作

業(yè)。

7.3.4.2材料要求

熱拌瀝青混合料級配種類宜與原路面面層結構材料一致,粘層油宜選擇改性乳化瀝青,應符合CJJ

1、JTGF40等的相關規(guī)定。

7.3.4.3工藝流程

坑槽熱料修補工藝如圖4所示

銑填

刨料

導量清涂夯

或、封冷

改測理刷實

切攤邊卻

和→、→→、→粘→→、→→

縫鋪修放

安劃干層壓

、、整行

全線燥油實

鑿整

除平

圖4坑槽熱料修補的工藝流程

7.3.4.4作業(yè)要求

坑槽熱料修補工藝作業(yè)要求如下:

a)量測、劃線:按圓洞方補、平行道路中線的原則,標劃修補輪廓線,應距坑槽外圍邊緣線100mm

以上;

b)銑刨或切縫、鑿除:較大面積的淺層坑槽,可用小型銑刨機銑刨,銑刨深度應均勻、邊口齊直;

較小面積的坑槽,可用人工切割破除方式處理,切口應垂直、整齊,基底平整堅實。若路面下

面層需要修補時,層間應形成階梯形搭接,搭接寬度宜為150mm左右;

c)清理、干燥:基槽應干燥、整潔、無殘留物;

d)涂刷粘層油:槽壁、槽底均勻涂刷粘層油,不應有淤積、漏刷;

e)填料、攤鋪、整平:人工攤鋪普通瀝青混凝土應采用扣鍬法,先邊后中,整平坡度應與原路面

一致,松鋪系數(shù)宜為1.30左右;

f)夯實、壓實:坑槽修補面積較大時,可采用壓路機壓實;修補面積較小時,可采用平板振動夯、

小型振動壓路機夯實、壓實。對于較深的坑槽,應分層填補和壓實,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

70mm;

g)封邊修整:接縫表面應密實平順,干燥后涂刷乳化瀝青,封邊寬度宜為30mm~50mm;

h)冷卻放行:瀝青混凝土表面溫度低于50℃后開放交通。

7.3.4.5質量驗收

瀝青路面坑槽熱料修補質量驗收應符合表10的要求。

12

DB11/T1591—2018

表10瀝青路面坑槽修補質量驗收標準

項目規(guī)定值及允許偏差檢驗方法

1.四周切縫整齊方正,切縫深度不小于30mm;

2.采用銑刨機或其他機械施工,邊口應整齊;

基槽成型鋼尺量、目測

3.開槽深度不低于原瀝青路面上面層厚度;

4.基槽內干燥、整潔、無松動現(xiàn)象

1.面層鋪筑厚度允許偏差-5mm,+10mm;

鋪筑鋼尺量、目測

2.表面粗細均勻,無毛細裂縫,壓實緊密,無明顯輪印

平整度人工攤鋪≤7mm;機械攤鋪≤5mm3m直尺、塞尺量

1.接茬密實,無起殼、無松散;目測

接茬

2.接茬平順齊直,與原路面高差+0mm~+5mm1m直尺、塞尺量

路框差井框與路面高差≤5mm1m直尺、塞尺量

橫坡與原路面平順,橫坡一致,不應有積水目測

7.3.5坑槽冷料修補工藝

7.3.5.1適用范圍

適用于路面坑槽及小面積的嚴重性道路路面病害快速修補,滿足“道路病害24小時修復”的養(yǎng)護要

求。對于有時限要求的緊急情況或低溫寒冷季節(jié)條件下也可酌情考慮使用。

7.3.5.2材料要求

冷補瀝青混合料應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粘層油宜選擇陽離子快裂型改性乳化瀝青,應符合CJJ1、

JTGF40等的相關規(guī)定。

7.3.5.3工藝流程

坑槽冷料修補工藝如圖5所示

銑填

刨料

導量涂夯

或清、開

改測刷實

切理攤放

和→、→→→粘→→、→

縫槽鋪交

安劃層壓

、底、通

全線油實

鑿整

除平

圖5坑槽冷料修補的工藝流程

7.3.5.4作業(yè)要求

坑槽冷料修補工藝作業(yè)要求如下:

a)量測、劃線:按圓洞方補、平行道路中線的原則,標劃修補輪廓線,應距坑槽外圍邊緣線100mm

以上;

13

DB11/T1591—2018

b)銑刨或切縫、鑿除:較大面積的淺層坑槽,可用小型銑刨機銑刨,銑刨深度應均勻、邊口齊直;

較小面積的坑槽,可用人工切割破除方式處理,切口應垂直、整齊,基底平整堅實。若路面下

面層需要修補時,層間應形成階梯形搭接,搭接寬度宜為150mm左右;

c)清理槽底:基槽應干燥、整潔、無殘留物;

d)涂刷粘層油:槽壁、槽底均勻涂刷粘層油,不應有淤積、漏刷;

e)填料、攤鋪、整平:人工攤鋪普通瀝青混凝土應采用扣鍬法,先邊后中,整平坡度應與原路面

一致,松鋪系數(shù)宜為1.30左右;

f)夯實、壓實:坑槽修補面積較大時,可采用壓路機壓實;修補面積較小時,可采用平板振動夯、

小型振動壓路機夯實、壓實。對于較深的坑槽,應分層填補和壓實,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

70mm;

g)開放交通:路面清理干凈后放行交通。

7.3.5.5質量驗收

瀝青路面坑槽冷料修補質量驗收應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瀝青路面坑槽修補質量驗收標準

項目規(guī)定值及允許偏差檢驗方法

1.四周切縫整齊方正,切縫深度不小于30mm;

2.采用銑刨機或其他機械施工,邊口應整齊;

基槽成型鋼尺量、目測

3.開槽深度不低于原瀝青路面上面層厚度;

4.基槽內干燥、整潔、無松動現(xiàn)象。

1.面層鋪筑厚度允許偏差-5mm,+10mm;

鋪筑鋼尺量、目測

2.表面粗細均勻,無毛細裂縫,壓實緊密,無明顯輪印。

平整度人工攤鋪≤7mm;機械攤鋪≤5mm。3m直尺和塞尺量

1.接茬密實,無起殼、無松散;目測

接茬

2.接茬平順齊直,與原路面高差+0mm~+5mm。1m直尺和塞尺量

路框差井框與路面高差≤5mm。1m直尺和塞尺量

橫坡與原路面平順,橫坡一致,不應有積水。目測

7.3.6銑刨罩面工藝

7.3.6.1適用范圍

適用于較大面積的瀝青混凝土路面銑刨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的養(yǎng)護維修作業(yè)。

7.3.6.2材料要求

普通或改性熱拌瀝青混合料、改性乳化瀝青等,其材料技術要求應符合CJJ1和JTGF40等的相關規(guī)

定。

7.3.6.3工藝流程

銑刨罩面工藝如圖6所示

14

DB11/T1591—2018

通攤

導銑灑鋪

定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