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一中國古代史第1課時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課件_第1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一中國古代史第1課時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課件_第2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一中國古代史第1課時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課件_第3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一中國古代史第1課時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課件_第4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一中國古代史第1課時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時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板塊一中國古代史第一篇教材梳理1.(2022·阜新中考改編)北京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距今約70萬—20萬年,在這里生活的遠古人類是()A.元謀人 B.北京人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B2.(2021·丹東中考)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人工栽培某一農作物的遺跡。這一農作物是()A.水稻 B.粟C.黍 D.菽A3.(2023·邵陽中考)比較“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現(xiàn)代人頭像”圖片可知,北京人()A.仍然保留猿類特征

B.能夠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備現(xiàn)代人特征

D.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現(xiàn)代人頭像

點撥:觀察三幅圖片可以看出,北京人與現(xiàn)代人差別較大,與古猿的形態(tài)相似,A項正確。

答案:

A4.(2023·菏澤中考)山東淄博趙家徐姚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在該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紅燒土,即用火燒烤過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這可以印證該遺址居民()A.能夠飼養(yǎng)家畜 B.廣泛使用石器C.過著定居生活 D.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C5.(2023·重慶中考B卷)在我國古文獻中,記錄有這樣的傳說:神農“作耒耜,教天下種谷,立歷日……”這一傳說()A.沒有來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農業(yè)的信息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現(xiàn) D.與考古發(fā)現(xiàn)完全一致B6.距今約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時期的良渚文化遺址權貴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等。這說明當時()A.原始農業(yè)形成 B.社會分化出現(xiàn)C.禪讓制度盛行 D.中央集權確立

點撥:部分墓葬出土“象牙梳、象牙雕筒”和權貴墓葬出土“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表明這一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和社會階級分化,B項正確。

答案:

B7.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每年,滿懷虔誠與崇敬的中華兒女會以多種形式祭祀炎帝和黃帝。其原因是()A.他們創(chuàng)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B.他們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C.他們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D.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D8.(2023·濰坊中考)“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這描述了()A.禪讓制 B.分封制C.世襲制 D.郡縣制A9.以下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況簡表。由此可見,這一時期中華文明具有()A.統(tǒng)一性

B.多樣性

C.連續(xù)性D.復雜性代表文物人面魚紋彩陶盆玉龍玉琮分布范圍黃河中游遼河上游長江下游

B10.中國原始文化星羅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經(jīng)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劃分這兩個時代的主要依據(jù)是()A.房屋結構樣式B.工具制作技術C.使用火的水平D.農作物的種類B11.史前時期指的是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的人類活動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類由古猿演化而來。距今300萬年左右,有的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并會制作工具,后來進化成直立人。距今約20萬年,直立人經(jīng)過演化發(fā)展到更高一級的人類,即早期智人。到距今約5萬年,早期智人進化為晚期智人,即現(xiàn)代人?!吨袊鴼v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火,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物質。人類誕生后,他們得到天然火,并逐漸認識到火的功能,如驅獸、取暖,知道用火加工后的食物比生食易嚼、味美等。于是,人類開始控制火、使用火??脊虐l(fā)現(xiàn),北京人的洞穴中保留了極為豐富的用火遺跡,其中最厚的灰燼層達6米?;覡a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的籽實等。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有三四百處,涉及二十多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近百個縣市。遺址主要有云南元謀人、陜西藍田人、北京人、湖北鄖縣人和鄖西人、河南南陽人、安徽和縣人和遼寧金牛山人遺址等。從分布情況看,我國境內早期人類遺址范圍北起遼寧、南及云南、西至陜西、東到安徽。材料四:目前已知的起源于尼日利亞的最早的非洲栽培稻,可追溯到3500年前。印度在20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公元前6000—前4000多年的人工稻遺址。我國河姆渡遺址和另一處浙江桐鄉(xiāng)羅家角遺址出土的人工稻谷距今7000年左右;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huán)遺址發(fā)現(xiàn)的早期栽培稻遺存,時間距今超過10000年。

——以上三則材料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A:直立人。B:早期智人。(1)根據(jù)材料一,總結人類進化的主要階段。古猿→A→B→現(xiàn)代人(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