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簡答題_第1頁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簡答題_第2頁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簡答題_第3頁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簡答題_第4頁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簡答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從制劑因素來提高藥物的口服吸收?A增加藥物溶出速度a制成鹽類b制成無定型藥物c加入表面活性劑d用親水性包含材料制成包含物B增加藥物的表面積C加入口服吸收促進劑從pH—分配理論的觀點,簡述藥物的理化性質對藥物跨膜轉運的影響,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規(guī)律去提高藥物的胃腸道吸收。對弱酸或弱堿性藥物而言,由于受到為腸道內pH值的影響,藥物以分子型和接力型兩種形式存在。構成消化道上皮細胞膜內類脂膜,它是藥物吸收的屏障,通常脂溶性較大未解離型分子易通過,解離后離子型不易通過。為腸道內已溶解藥物的吸收會受到未解離型藥物的比例和未解離藥物脂溶性大小的影響。通常弱酸性藥物在胃液中幾乎完全不解離,程度高,吸收差。他們的吸收只能通過提高胃液pH值來實現(xiàn)。正常小腸的pH值接近中性,通常pKa>3.0的酸以及pKa<7.8的堿很容易吸收。鼻粘膜給藥的途徑A鼻粘膜內血管豐富,鼻黏膜滲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B可避開肝首過效應,消化道內代謝和藥物在腸胃液中的降解。C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時可與靜脈注射相當D鼻腔內給藥方便易行影響軟膏中藥物透皮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劑型因素、透皮吸收促進劑、離子導入技術的應用影響要鼻腔吸收的藥物理化性質與生理因素有那些?生理因素:A鼻黏膜極薄,黏膜內毛細血管豐富,藥物洗手后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可避免肝臟的首過作用及藥物在腸胃道的溶解。B—C鼻黏膜纖毛的同步運動與清除外來異物的功能理化性質:A藥物的脂溶性和解離度B藥物的相對分子量和粒子大小C吸收促進劑于多肽蛋白類藥物的吸收如何通過制劑學方法來增加藥物的淋巴轉運?可以通過改造藥物的大小A將藥物修飾成仍具有原來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B利用現(xiàn)代制劑技術,制備脂質體、微孔微粒、納米粒、復合乳劑等各種載藥系統(tǒng)。簡述影響藥物代謝的生理因素年齡,性別,種族、個體差異,飲食如何利用藥物代謝的規(guī)律來知道藥物及其制劑設計?A前體藥物類制劑的設計:如左旋多巴在體內經酶解脫羧后再生為多巴胺,而發(fā)揮治療作用B藥物代謝的飽和現(xiàn)象和制劑的設計C藥酶抑制與制劑設計D藥物代謝和劑型改革簡述藥物從腎臟排泄的機理,若病人苯巴比妥過量中毒,從腎臟排泄機理角度如何指導醫(yī)師進行解救?A機理:腎小球濾過,腎小管主動分泌,腎小管重吸收B苯巴比妥中毒,從腎臟排泄機理角度可給予碳酸氫鈉,或乳酸鈉堿化尿液,減少腎小管中的重吸收,加速藥物排泄,可用甘露醇等利尿劑增加尿量,促進藥物排除等。10.提高腦內分布的方法對藥物結構進行改造藥物直接給藥暫時破壞血腦屏障利用血腦屏障跨細胞途徑通過鼻腔途徑給藥11.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的影響血漿中藥物蛋白結合的程度會影響藥物的V。結合型的藥物不宜向細胞內擴散,藥物分布主要取決于血液中游離型藥物的濃度。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血藥濃度高,進入組織能力低。12.首過效應與肝提取率通常,對于肝提取率高的藥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響因素,首過效應顯著;肝提取率低的藥物,肝血流量影響不大,而受血漿蛋白結合的影響較大,首過效應不明顯;對于肝提取率中等的藥物,肝血流量和血漿蛋白結合率對其均有影響13.影響藥物重吸收的因素A藥物脂溶性大,利于重吸收,大多藥物代謝后水溶性大,利于清除。B尿液pH:酸化尿液利于弱酸性藥物的吸收而不利于弱堿性藥物;堿化尿液不利弱酸。C尿量:尿量增加,藥物濃度下降,減少重吸收;尿量減少則反之。14.腎小管主動分泌A近曲小管能主動分泌有機酸和堿,通過兩種不同的機制進行分泌,屬于同一分泌機制的物之間存在競爭性抑制。a陰離子分泌機制:為許多有機弱酸所共同的腎分泌排泄機制b陽離子分泌機制:為許多有機胺類化合物所擁有的腎分泌排泄機制。B分泌過程為主動轉運,逆梯度,需載體能量,有飽和與競爭抑制現(xiàn)象。15.什么時候用尿藥濃度法,什么時候用血藥濃度法A在多數(shù)情況下,尿藥濃度高于血藥濃度,定量分析精密度好,測定方法較易建立,且取樣方便,可免除受試者多次抽血的痛苦。在體內藥物大部分以原形從尿中排出的條件下,可用尿藥法。B血藥濃度法較直觀、準確,是藥物動力學研究,計算藥動學的主要方法。是非題(yesorno)1.若消除半衰期為2h,即表示在該藥的消除過程中從任何時間的濃度開始計算,其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均為2h。2.一種藥物同時給予兩個病人,消除半衰期各為6h和9h,因為9h較長,故給藥劑量應該增加。3.生物利用度采用交叉給藥是為消除個體差異。4.具有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特性的藥物,其半衰期隨劑量的增加而延長。5.藥時曲線一定要用適當?shù)哪P蛿M合,并只為一級吸收時才可用Wangner-Nelson法求解吸收速度常數(shù)。6.速度法處理尿排泄數(shù)據(jù)誤差大的原因是由于藥物消除速度的波動性很大所致。7.虧量法測求,要求集尿時間不少于7T1/2。8.靜脈輸注藥物其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只受k0(輸注速度)和表觀分布容積的影響。9.靜注兩種一室模型藥物,劑量相同,表觀分布容積大的血藥濃度大,表觀分布容積小的血藥濃度小。10.消除速度k大,表示該藥在體內消除快,半衰期長。11.半衰期很短的藥物采用多次靜脈注射比采用靜脈輸注要好。12.達峰時只與吸收速度常數(shù)ka和消除速度常數(shù)k有關。13.有三種片劑,A、B、C受試者12人,進行生物利用度試驗,4人服A片,4人服B片,4人服C片,然后比較其結果,求出相對生物利用度。14.消除速度常數(shù)k對一個藥物來說,無論是正常人或病人均應保持恒定。15.因為藥物的治療作用往往取決于血液中藥物的濃度,因此,血藥濃度越高,治療作用就越強。16.表觀分布容積各藥不同,但同一藥物對正常人來說其數(shù)值相當穩(wěn)定,是反映藥物分布特點的重要參數(shù)。17.線性藥物動力學生物半衰期與劑量有關,而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生物半衰期與劑量無關?!?8.腎清除率是反映腎功能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某藥物清除率數(shù)值大,說明該藥物清除快。19.按一級清除的藥物,無論半衰期長短,到達穩(wěn)態(tài)濃度的某一分數(shù)所需的T1/2數(shù)都一樣?!?0.飽和消除過程的藥物的穩(wěn)態(tài)濃度隨劑量增加而增加。21.多劑量給藥經過個半衰期體內藥物達到穩(wěn)態(tài)濃度的99%。22.雙室模型都具有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23.用以描述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的米氏方程有兩種特例,即當Km>C時,則為零級消除,當Km<C時為一級消除。24.雙室模型中處置速度常數(shù)β大于消除速度常數(shù)k10。25.多劑量給藥達到最高穩(wěn)態(tài)濃度時間一般來說大于給藥間隔時間。26.奎尼丁分布容積為146L,說明奎尼丁在血液中的濃度大于組織中的濃度,組織攝取量小。27.多劑量函數(shù)式為。28.多劑量給藥當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后,血藥濃度始終維持在一個值不變。29.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的特點之一是其生物半衰期與劑量無關。30.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藥物(如T1/2)不宜制備緩釋制劑,而半衰期中等的藥物(如T1/2=3~4h)適宜制成緩釋制劑。31.藥物按一級過程消除,T1/2與劑量有關,與劑型無關。32.多劑量給藥穩(wěn)定時,在二次劑量間隔期間的AUC等于單劑量給藥時間0→∞曲線下的總面積。33.同一藥物同一劑型兩種制劑其吸收速度沒有明顯的差別,就可認為是生物等效產品。34.雙室模型中k10,α,β,A,B等均為混雜參數(shù)。35.β是代表雙室模型體內藥物的消除特征,所以,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學模型參。36.動力學中的模型參數(shù)與混雜參數(shù)其意義是完全相同的。37.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的特點之一是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與劑量無關。38.凡是藥物的半衰期超過12h的,統(tǒng)稱為緩釋制劑。39.依據(jù)藥物濃度-時間的轉運規(guī)律,把組織上一些可以加以區(qū)分的不同部位加以組合規(guī)定為隔室。40.腎衰病人的消除速度常數(shù)與正常人是相同的,不需進行劑量調節(jié)。41.口服某藥,設該藥吸收很快,根據(jù)尿藥排泄數(shù)據(jù)處理則可求出k,ke,ka。42.AIC法是用來判斷模型類型的方法之一。43.假如某一種藥物V=10L,說明該藥物只分布在血漿中。44.因為大多數(shù)抗心律失常藥是強效的,治療指數(shù)窄,吸收和處置作用個體差異大,為保證安全、有效,宜作血藥濃度監(jiān)測。45.苯妥英鈉是非線性動力學的代表性藥物之一,是因為它的治療指數(shù)窄的原因。46.在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必須保證藥物在尿中基本排盡,才能較精確地計算尿藥總量,藥物在體內經過七個半衰期后,體內剩余藥量只有0.78%,可認為基本排盡,因此收集尿標本時間至少要七個半衰期。47.Cmax是與毒性濃度有關而與治療效果無關的參數(shù)。48.求曲線下面積最常用的方法是梯形法,其次還有積分法。49.最小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在給藥方案設計時其意義在于它應在最小有效濃度以上。50.生物利用度的定義僅指藥物被利用的程度。51.矩量分析不受藥物模型限制,適用于任何房室,是非房室分析法之一。52.靜脈注射MRT表示消除藥物總量50%所需的時間,故與T1/2是一致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選擇題(附答案)(Choosequestions)1.作為一級吸收過程輸入的給藥途徑下列哪項是正確的:[A]多次靜脈滴注[B]靜脈注射[C]肌內注射,口服,直腸,皮下注射……等凡屬非血管給藥途徑輸入者[D]以上幾項都不是2.Wagner-Nelson法簡稱(W-N法)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方法,它主要是用來計算下列哪一個模型參數(shù)?[A]吸收速度常數(shù)ka[B]達峰濃度[C]達峰時間[D]表觀分布容積[E]總清除率3.非線性藥物動力學中兩個最基本而重要的參數(shù)是哪一項?[A]T1/2和k[B]V和Cl[C]Tmax和Cmax[D]km和Vm[E]k12和k214.下列哪一項是混雜參數(shù)?[A]α,β,A,B[B]k10,k12,k21[C]ka,k,β,α[D]T1/2,Cl,V,A,B5.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下列哪一項的敘述是正確的?[A]是與的算術平均值[B]在一個劑量間隔內(時間內)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的面積除以間隔時間所得的商[C]是與的幾何平均值[D]是除以2所得的商[E]以上敘述都不對6.擬定給藥方案的設計時,要調整劑量主要調節(jié)以下哪一項?[A]和[B]T1/2和k[C]V和Cl[D]X0和[E]以上都可以7.看圖4-3-1回答下列各項中哪一項是正確的?圖4-3-1圖4-3-1圖4-3-2[A]單室靜注圖形[B]雙室靜注圖形[C]單室尿藥圖形[D]單室口服圖形[E]以上都不是8.請指出下列哪一個方程式是符合所給圖形的(圖4-3-2)?[A][B][C][D]以上都不對9.請指出下列哪一個公式是單室模型靜注尿藥速度法?[A][B][C][D][E]A和C都對10.在新生兒時間,許多藥物的半衰期延長,這是因為:[A]較高的蛋白結合率[B]微粒體酶的誘發(fā)[C]藥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E]阻止藥物分布全身的屏障發(fā)育不全11.線性藥物動力學的藥物生物半衰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A]主要取決于開始濃度[B]與首次劑量有關[C]與給藥途徑有關[D]與開始濃度或劑量及給藥途徑無關12.生物等效性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A]兩種產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沒有差別[B]兩種產品在吸收程度上沒有差別[C]兩種產品在吸收速度與程度沒有差別[D]在相同實驗條件下,相同劑量的藥劑等效產品,它們吸收速度與程度沒有顯著差別13.消除速度常數(shù)的單位是:[A]時間[B]mg/時間[C]ml/時間[D]L[E]時間的倒數(shù)14.有A、B兩種不同藥物,給一位患者靜脈注射,測得其劑量與半衰期數(shù)據(jù)如下:劑量(mg)藥物A的T1/2(h)藥物B的T1/2(h)401060158020[A]說明藥物B是以零級過程消除[B]兩種藥物都以一級過程消除[C]藥物B是以一級過程消除[D]都以零級過程消除計算題(Calculationquestions)1.某患者單次靜脈注射某單室模型藥物2g,測得不同時間的血藥濃度結果如下:時間(h)血藥濃度(mg/ml)求k,Cl,T1/2,C0,V,AUC和14h的血藥濃度?!窘狻繉τ趩问夷P退幬镬o脈注射,logC對t作直線回歸(注:以下各題直線回歸均使用計算器或計算機處理),得:a=0.4954,b=-0.0610,|r(說明相關性很好)將a、b代入公式得回歸方程:①②③④⑤⑥⑦即14h的血藥濃度為。2.某患者單次靜脈注射某藥1000mg,定期測得尿藥量如下:時間(h)1236122436486072每次尿藥量(mg)設此藥屬一室模型,表觀分布容積30L,用速度法求k,T1/2,ke,Clr,并求出80h的累積藥量?!窘狻繂问夷P挽o脈注射尿藥數(shù)據(jù)符合方程,對作圖應為一直線。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列表如下:t(h)123612111369t(h)243648607212121212121830425466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以對作直線回歸得:A,B代入方程得回歸方程:|r(相關性很好)則80h的累積藥量:3.某單室模型藥物口服X0=1000mg時數(shù)據(jù)如下:時間(h)C(μg/ml)圖解法求:k,ka,Tmax,Cmax,V,AUC,Cl(已知F)【解】根據(jù)各時間的血藥濃度列表如下:t(h)C實測(μg/ml)C外推(μg/ml)787467C殘數(shù)(μg/ml)3717對于單室模型血管外給藥,血藥濃度-時間符合方程當時間充分大時,,將血藥濃度取對數(shù)后,尾段3點對時間進行線性回歸,得直線的斜率為-0.0416截距為∴再根據(jù)第二行和第三行相對應的數(shù)據(jù)相減得到第四行殘數(shù)濃度,取對數(shù)后對時間進行線性回歸得到殘數(shù)線,斜率為:∴從截距可知A=82μg/ml已知,X0=1000mg=1000000μg,則總清除率即:,,V=,Tmax,Cmax,,Cl4.按給藥間隔τ,重復劑量X0作靜注后,在一房室開放模型中,體內最大藥量為的表達式為,式中k為一級消除速度常數(shù)。①估算,若τ=T1/2②估算,若τ=2T1/2③估算到達50%,75%和90%時所需時間(T1/2的倍數(shù)表示)【解】①τ=T1/2時,②τ=2T1/2時,③∵∴nk則n∴到達50%時所需的時間,n,即為1個半衰期。到達75%時所需時間,n,即為2個半衰期。到達90%時所需時間,n,即為個半衰期。5.一種新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水劑肌內注射100mg,病人體重70mg,35歲,黑種人,男性,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t(h)C(μg/ml)設該藥屬于單室模型①分別計算消除半衰期和吸收半衰期。②若靜脈注射100mg后得AUC為,試問生物利用度百分數(shù)多少?③V為多少?按體重計算它的百分數(shù)多少?④此藥物靜注研究結果測得原藥排出量85%,試問對一名腎功能全部喪失的病人其半衰期為多少?【解】對于單室模型血管外給藥,血藥濃度-時間符合方程當時間充分大時,,①logC對t作散點圖根據(jù)公式,確定對后7個點進行直線回歸,得回歸方程:logC=0.6003-0.2012t|r(相關性很好)則k=-2.303b=-2.303(-0.2012)=0.4634(h-1)計算殘數(shù)濃度t’(h)Cr(μg/ml)根據(jù)公式|r(相關性很好)②肌內注射100mg該藥=已知靜注該藥100mg時,=30則③④6.病人口服某單室模型藥物A,測得該藥物的血藥濃度數(shù)據(jù)如下:t(h)123581020C(μg/ml)235①試按梯形法估算曲線下總面積②如果藥物給予同一病人,間隔時間分別為4h,12h,24h,試估算其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③如果1mg藥物給予同一病人,間隔時間為4h,試估算其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窘狻繉τ趩问夷P脱芡饨o藥,血藥濃度-時間符合方程當時間充分大時,,①根據(jù)公式,確定對后4個點進行直線回歸,得回歸方程:logC=1.861-0.1474t|r(相關性很好)則k=-2.303b=-2.303(-0.1474)=0.3395(h-1)∵∴②∵當X0,∴當τ=4h時,當τ=12h時,當τ=24h時,③∵當X0時,∴當X0=1mg時,當τ=4h時,7.某一病人給予洋地黃毒甙維持劑量,經6個月。若T1/2=6d,試計算在維持治療期間體內存在的洋地黃毒甙的平均藥量?!窘狻俊哐蟮攸S毒甙半衰期遠比給藥間隔時間一天要長,∴可用靜滴公式來計算口服后體內藥量的變化。已知k0,或設F=1則即在維持治療期間體內存在的洋地黃毒甙平均藥量為。8.某藥的半衰期為4h,靜注100mg后,測得血藥初濃度為10,如每隔6h靜脈注射100mg藥物,直至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求和?!窘狻恳阎猅1/2=4h,C0=10μg/ml,τ=6h則(μg/ml)(μg/ml)即最高坪濃度為,最低坪濃度為。9.研究華法林藥物動力學,70kg,男性,一次靜注200mg,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t(h)C(μg/ml)t(h)C(μg/ml)t(h)C(μg/ml)26901172414512837168348672192①應用這些數(shù)據(jù),計算A、B、α、β,k12,k21,k10和Vc。②偽分布平衡后,中央室(血漿)外圍室(組織)藥量的比值多少?③AUC是多少?【解】①a)以logC對t作圖,從圖形可知該藥在體內動態(tài)為二室模型。b)根據(jù)后11點構成的直線,以logC對t作回歸,求得:a,b,|r(相關性很好)代入方程得回歸方程:則(μg/ml)c)計算殘數(shù)濃度Crt(h)136Cr(μg/ml)對前4點logCr-t作直線回歸求得,a,b,|r(相關性好)代入方程得回歸方程:則(μg/ml)d)計算即μg/ml,μg/ml,,,,,,。②當t充分大的時候,應趨于0則即偽分布平衡后,中央室與外圍室的藥物比值為。③10.利血平是一個口服降壓藥,它是雙室模型的藥物,已通過實驗方法求出了它的一些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及混雜參數(shù)如下:,,,,L,M并且已知某廠產的利血平片的生物利用度為80%,求服用該利血平片后2h及20h后的血藥濃度?【解】∵N+L+M=0∴N=-(L+M根據(jù)公式則上式中以t=2h代入,得(μg/ml)上式中以t=20h代入,得(μg/ml)即服用該廠利血平片,2h后血藥濃度為μg/ml,20h后的血藥濃度為μg/ml。11.已知某藥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為80%,,,V=10L,今服用該藥250mg,并設此藥在體內的最低有效濃度為10μg/ml,問第二次服藥的時間最好放在第一次服藥后的幾小時為妥?【解】此即求第一次服藥后血藥濃度降至10μg/ml時所需要的時間。由口服血藥濃度-時間關系式:從已知條件中,由于ka>k,則故可忽略不計。則將已知數(shù)據(jù)代入上式得:兩邊取自然對數(shù)所以,最遲應于首劑服藥后8h服第二劑,以保證最低血藥濃度在10μg/ml。12.一患者每日服一次地高辛,其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從患者癥狀來考慮,最好維持血藥濃度在,試調整維持劑量?!窘狻坑煞€(wěn)態(tài)血藥濃度公式。則∴mg,故維持血藥濃度在時的維持劑量為每日。13.癲癇病人開始時給予苯巴比妥片300mg,在給藥后病人癥狀未見控制,首次給藥6h后接著又給予300mg,經2h病人癥狀開始有明顯好轉,可是當給予每天600mg維持量后,病人出現(xiàn)明顯的中毒癥狀,試問病人以何種維持劑量比較合適。(T1/2=60h,τ=24h)【解】由,則,則給予600mg維持量,體內總積累藥量將是顯然該積累水平會引起中毒,此時維持劑量可從初始劑量600mg算出。由題意,第一次給藥后300mg接著又給300mg,由于該藥物的消除半衰期很長,可看作初始劑量為600mg。由首劑劑量公式,則維持劑量為mg該病人以每天的維持量為合適。14.胍乙啶半衰期約10d,治療中等和嚴重程度的高血壓,門診病人治療的給藥方案一開始劑量為10mg/d,經一周治療,如效果不滿意,然后按每周增加10~20mg/d(即第2、3、4和第5周的劑量分別為20、30、50和70mg/d,k-1,其體內有效藥量約650mg。【解】因胍乙啶的半衰期遠比給藥間隔一天要長,故可用靜注和滴注公式來近似計算口服后體內藥量的變化。第1周末體內總累積藥量:mg第2周末體內總累積量應是第2周給的藥量及第1周存留的藥量變化的總和:mg同樣,第3周末體內總累積藥量為:mg第4周末體內總累積藥量為:mg第5周末體內總累積藥量為:mg可見在第5周末已達到有效藥量,為了維持此藥量,則由:,。體內每天消除6.93%的藥物,則補充消除的藥量,可保持體內有效藥量,故維持量應為。15.某抗生素在體內為單室模型,其生物半衰期為9h,體內表觀分布容積為,設長期治療方案中希望病人的血藥濃度高于25μg/ml,而不超過50μg/ml,問:①若每隔6h靜注250mg是否合理?②若規(guī)定每次靜注250mg,問給藥間隔應限制在什么范圍內?【解】①靜注最低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及最高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計算如下:μg/mlμg/ml可見此方案比要求的>25μg/ml及<50μg/ml稍高,因此,須減少每次劑量或延長τ。②要求>25μg/ml,≤50μg/ml則解出τ解出τ∴<τ<則τ=7h較合理,所以給藥間隔應為7h。16.某抗生素的生物半衰期為8h,其治療濃度范圍應在25μg/ml和50μg/ml之間,靜脈注射劑量每次均維持恒定,試考慮適宜的給藥間隔時間?【解】已知T1/2=8h,=25μg/ml,=50μg/ml,而,,兩邊取自然對數(shù),則:,τ=8h,適宜的給藥間隔為8h。17.苯甲異惡唑青霉素的半衰期為,每次給藥,其中有效劑量的30%在尿中以未變形式排泄,其余生物轉化,試問生物轉化總速率常數(shù)為多大?若病人無尿時,如何調整劑量?若生物轉化為原來的50%時,又應如何調整劑量?【解】①先求正常人k值,因T1/2,則,F(xiàn)e,則,正常人生物轉化速度常數(shù)為。②若病人無尿時,則ke病=0,此時只有生物轉化,故再根據(jù)g因此,病人無尿時的劑量只能給。③當生物轉化為原來的50%時,則,根據(jù)g當生物轉化為原來的50%時劑量為。18.某藥1g溶于稀乙醇給充血性心臟病人靜注,得到如下尿排數(shù)據(jù),求該藥物的半衰期?原藥排出總量是多少?假定剩余部分經轉化,試計算k,ke和kb。如病人無尿,藥物半衰期為多少?若病人的生物轉化只有50%時,其劑量應如何調整?【解】 時間(d)0~11~22~33~5尿容積(ml)990119013502100原藥濃度(μg/ml)(μg)(d)1112/tc以對中點時間tc回歸得方程:求求原藥排出總量由于=截距則,求ke:μg,求kb:kb+ke=k,若病人無尿時,由于ke很小,幾乎忽略不計,故半衰期可認為不變。病人的生物轉化只有50%時的劑量調整:d,再根據(jù)g。另外,從藥物半衰期看,當生物轉化只有50%時,從正常時2d延長至4d,增加一倍,故劑量也應減半。19.若已知某種抗生素的消除速度常數(shù)k-1,最低抑菌濃度1~16μg/ml,在一個體重為75kg的病人,表觀分布容積V=/kg,醫(yī)生希望維持2μg/ml以上的治療濃度,每隔12h靜注該抗生素一定劑量,試問維持量及負荷量多大?預計最高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和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是多少?【解】最低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則維持量。則負荷量。最高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可由下幾式求出:或即μg/ml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μg/ml20.利多卡因治療心律失常的病人,希望治療一開始便達到2μg/ml的治療濃度,需確定靜滴速率及靜注的負荷劑量,已知k-1,V=/kg,Css=2μg/ml,病人體重75kg。【解】靜滴的速度(即維持量)為mg/h如同時靜注及滴注,體內藥量X=VC,則靜注的首次劑量=255mg21.羧芐青霉素的有效治療濃度為150mg/L,現(xiàn)用1L靜脈注射液滴注,假定羧芐青霉素為單室模型藥物,T1/2=1h,V=9L①如希望靜滴該藥維持該濃度10h,應在1L靜脈注射液中溶解多少羧芐青霉素?②假定莫菲氏滴管的滴頭校正為每ml10滴,則每min應滴多少滴?【解】①因(滴注速度是單位時間內滴注的藥量,也可以認為是維持有效濃度10h所需的藥量),而,則,因mg,即在1L靜脈注射液中溶解的羧芐青霉素。②先求每ml含藥量每min滴注的藥量則莫菲氏滴頭為每ml10滴,每ml含藥量為,即10滴中含藥量為。因此每滴含藥量為。所以含滴數(shù)為滴,即每分鐘應滴17滴。22.利多卡因的有效血藥濃度是2.4~6μg/ml,如分別以150mg/h和300mg/h的速度進行靜脈滴注,問是否合適,如果使患者的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在6μg/ml,則最佳滴速是多少?已知k10-1,Vc=40L?!窘狻恳?50mg/h速度靜滴時,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為:以300mg/h速度滴注時其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為:μg/ml由于利多卡因血藥濃度≥7μg/ml時會產生毒性反應,故以300mg/h的速度滴注是不合適的。最佳滴速可由k0=Cssk10Vc求出。mg/h23.已知某藥的有效血藥濃度為,V=15L,T1/2=55h,用此藥10mg給某患者靜滴,2h滴完,問多長時間后發(fā)生作用?如用20mg,此藥稀釋于50ml輸液中于內滴完,則多長時間后發(fā)生作用?【解】以靜滴公式可推導出滴注后發(fā)揮作用的時間據(jù)題意:,mg/h,而則h,所以2h滴完10mg在后發(fā)生作用。當mg/h時,mg/L此時,故在滴完20mg在后發(fā)生作用。24.用安定治療癲癇大發(fā)作,常先靜注后靜滴,今有一患者,先靜注10mg,半小時后開始靜滴,速度k0=10mg/h,經3h是否達治療濃度。(已知V=60L,T1/2=55h)【解】據(jù)題意,先靜注半小時內有一個血藥濃度變化,半小時后,又開始靜滴,此時體內藥量的變化應為靜注的藥量與靜滴的藥量變化之和。即因mg/L,,h,t,以已知數(shù)據(jù)代入由于此濃度在治療濃度范圍內,故按此速度滴注(10mg/h)經3h能達治療濃度。25.某病對A藥的表觀分布容積為20L,經估算T1/2=10h,該病人給予快速靜注劑量250mg。①試算初濃度C0;②欲維持血藥濃度為8μg/ml,其恒速滴注速率為多少?③試制訂一種給藥方案,快速靜注后,欲維持血藥濃度在8μg/ml?!窘狻竣儆散谟蓜t維持速度mg/h③若快速靜注250mg,則應在血藥濃度降至8μg/ml時給予滴注才行,故先求降至8μg/ml時需要的時間,由C=8μg/mlh在后用的速度滴注,可維持血藥濃度在8μg/ml,。另外一種給藥方案為同時靜注及滴注,則首次靜注劑量=160mg維持靜滴速度為mg/h26.OxacillinT1/2,30%原形經腎排泄,①求kb;②腎功、肝功能各減退50%時的血漿半衰期?③若每日靜注5g,肝功能減退50%時應用多少劑量?【解】①,,T1/2∴h-1②腎功能減退50%時T1/2為多少?由k病=ke病+kbkek,則ke病=ke病=h-1,k病=0.2079+0.97=1.178h-1T1/2病=h,此為腎功能減退50%時的半衰期,與正常半衰期差別不大,可以不調整劑量。肝功能減退50%時T1/2為:k病=ke病+kb病=kekbkkbh-1,T1/2病=h當肝功能減退50%時,半衰期延長,故要調整劑量。③調整劑量當肝功能減退50%時,T1/2,k病-1,由g/d,故肝功能減退50%時患者應每日給。27.患者體重60kg,服用某藥,每次給藥1g,測得T1/2=6h,有80%的藥物以原形從腎排出,經過一段時間后,又發(fā)現(xiàn)肌酐清除率下降為40ml/min,顯示腎衰竭現(xiàn)象,問應如何調整患者的劑量?(設正常ClCr=120mg/min)【解】第一種方法,通過k值的加和性求出k病再求病人的劑量①求k正:h-1h-1由h-1②求k?。河捎诓∪思◆宄蕪?20ml/min降至40ml/min,則腎排泄只有原來的ke病=h-1k病=ke病+kb-1③求劑量:由g第二種方法:用經驗公式求k病,然后調整h-1,k病=h-1(此法簡單)注:若給藥劑量仍為1g時,要改變。即給藥間隔時間要延長2倍。簡答題第一章生物藥劑學概述1、何為生物藥劑學?研究它有什么意義?2、何為劑型因素與生物因素?3、試述新劑型開發(fā)與生物藥劑學研究的關系。4、何為藥物在體內的處置與消除?5、口服片劑吸收的體內過程有哪些?第二章口服藥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結構和特點是什么?2、藥物轉運機制有哪幾種?3、主動轉運有哪些特點?4、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響藥物吸收?5、食物如何影響藥物消化道吸收?6、藥物的脂溶性與解離度對藥物透過生物膜有何影響?7、何謂pH-分配學說?8、藥物的溶解速度與其溶解度有何區(qū)別和相關性?·9、什么是藥物的多晶型,與藥物吸收有什么關系?10、固體藥物制劑的崩解度與溶出度有什么關系?11、測定固體藥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2、評價固體藥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3、表面活性劑影響藥物消化道吸收機制是什么?14、應用藥物理化性質如何提高藥物消化道吸收?15、利用制劑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藥物消化道的吸收?第三章非口服藥物的吸收l、試比較各種非血管內注射藥物吸收的快慢,及影響藥物吸收的因素。2、影響藥物肺部吸收的藥物理化性質與生理因素有哪些?3、描述藥物通過皮膚吸收的途徑與過程。4、影響藥物經皮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進藥物的經皮吸收?5、影響藥物直腸給藥的因素有哪些?6、試述鼻粘膜給藥的特點,哪些藥物適合于鼻粘膜給藥?7、口腔粘膜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如何根據(jù)這一特點設計口腔粘膜給藥劑型。8、有人將抗青光眼藥物制成一種混懸于水凝膠基質中的半固體劑型,試說明這種新劑型是否能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與滴眼劑比較),為什么?9、哪些藥物主要通過細胞內通道透過粘膜吸收?哪些藥物主要通過細胞間通道透過粘膜吸收?指出它們物理化學性質的主要差異。10、黃體孕酮在家兔體內經不同途徑給藥后的生物利用度為:鼻腔給藥:88·4%;直腸給藥58·8%;陰道給藥:46·6%;口服給藥:9·52%。試解釋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原因。第四章藥物的分布1、決定藥物被組織攝取和積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組織攝取藥物最快?2、為什么應用"表觀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