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知了的詩句_第1頁
描寫知了的詩句_第2頁
描寫知了的詩句_第3頁
描寫知了的詩句_第4頁
描寫知了的詩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描寫知了的詩句大全很榮幸同學們能來關(guān)注描寫知了的詩句有哪些詩文內(nèi)容,由為大家搜集整理發(fā)布,讓我們趕快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描寫“知了”的詩句有哪些

一.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拼河菔滥稀断s》

蟬聲遠傳是由于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二.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拼厚樫e王《詠蟬/在獄詠蟬》

秋天里寒蟬叫個不停,被囚的人思鄉(xiāng)愁情深。

三.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拼豪钌屉[《蟬》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睬白費其聲。

四.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未宏淌狻朵较场ず衔黠L急暮蟬》

傍晚夕陽斜照,微風吹過湖面,蟬鳴不歇。夜晚降落,顆顆清露點綴在紅蓮之上,煞是可愛。停留片刻后騎馬趕赴即將開頭的酒宴。

五.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cè)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拼好腻a《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

斜陽落日送走最終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覆蓋在茫茫煙雨里,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未盒翖壖病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

天涯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涼爽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wù)撝S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似乎在說著豐收年。

七.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拼豪钌屉[《霜月》

剛開頭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

八.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媳背和跫度肴粢?/p>

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非常安靜;鳥鳴聲聲,深山里倒比平常更清幽。

九.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拼涸S渾《咸陽城東樓/咸陽城西樓晚眺》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十.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拼和蹙S《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

二.有哪些描寫‘蟬’的詩句

一、《霜月》——李商隱唐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譯文:剛開頭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妙姿容。

二、《所見》——袁枚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響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突然想要捕獲樹上鳴叫的知了,就立刻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三、《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唐譯文對比

寒山轉(zhuǎn)青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譯文:寒山轉(zhuǎn)變得非常郁郁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煙一縷縷飄散。又遇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四、《初秋行圃》——楊萬里宋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譯文:夕陽看似無情,其實最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臨時間,舍命的高聲唱歌,園子里一片蟬叫聲。

蟬的叫聲似乎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由于,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似乎知道你來了,鳴叫聲馬上停止了。

五、《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毛文錫唐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cè)水茫茫。

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

譯文:斜陽落日送走最終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覆蓋在茫茫煙雨里,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仿佛湘妃在彈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紅的瑟弦凄切的悲鳴,久久地迥蕩在藍天白云中。

三.有關(guān)于蟬的詩句

蟬聲洪亮而高遠,古往今來,那“知了,知了”的鳴唱,曾使情感豐富而細膩的詩人們寫下了諸多美麗動人的詩篇。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岳《河陽縣作二首)“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保ㄌ諟Y明《己酉歲九月九日》)“園柳吟涼久,嘶蟬應(yīng)序驚”(隋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造化生微物,常能應(yīng)候鳴”(唐許裳《聞蟬》)“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蕭子范《后堂聽蟬》)“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唐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p>

(唐盧仝《新蟬》)“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保ㄋ涡翖壖病段鹘隆ぴ乱剐悬S沙道中》)“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聽秋蟬,秋蟬非一處。

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zhuǎn)簫,群噪學調(diào)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cè);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

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shù)葉,哀鳴抱一枝。

……”(隋盧思道《和陽納言聽鳴蟬篇》)(2)蟬本無知,然很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由于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顏色”(王國維《人間詞話》)。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所說:“蟬聲無一添苦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聽蟬》)。

唐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新蟬》);唐白居易:“一聞愁意結(jié),再聽鄉(xiāng)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像。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早蟬》);唐劉禹錫:“蟬聲未發(fā)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xù)弦”(《答白刑部聞新蟬》);唐孟浩然:“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寄遠上人》),唐元?。骸凹t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送盧詩》)。

唐雍裕之:“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五代楚劉昭禹:“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xiāng)聽”(《聞蟬》);唐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

猶畏旅人頭不白,一再移樹帶聲飛”(《晚蟬》);唐姚合:“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聞蟬寄賈島》);宋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雨霖鈴》);宋劉克莊“何必雍門彈一曲,蟬聲極意說凄涼”《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3)古人誤卻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故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征,并詠之頌之,或借此來寄予抱負理想,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首先應(yīng)當提到的當然是被稱為唐代詠蟬詩之“三絕”: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菔滥稀断s》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樫e王《在獄詠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钌屉[《蟬》三首詩都是唐代借詠蟬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異,各臻其妙。

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對此之評論可謂一語中的:“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借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p>

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小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廳事也,有古槐數(shù)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fā)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乎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

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shù);應(yīng)節(jié)為變,審藏用之機。

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

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

庶情沿物應(yīng),哀弱羽之飄落;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孤獨?????。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4)與詠燕詩不同,詠蟬詩中也有譏諷蟬之污濁者。代表之作當屬唐末詩人陸龜蒙和羅隱的《蟬》詩

陸龜蒙:“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p>

羅隱:“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diào)偕君綏。風棲露飽今如此,應(yīng)忘當年滓濁時。”

在陸之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而羅之筆下,蟬則是趨炎附勢之徒。兩詩借蟬言志,旨在諷刺批判唐末的社會腐敗、官場昏暗。

(5)其余如:唐人雍陶的“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蟬》)、清人朱受新的“抱葉隱深林,乘時慧慧吟。

如何忘遠舉,飲露已清心”(《詠蟬》),也。

四.描寫蟬的詩句

雨霖鈴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在獄詠蟬并序駱賓王具體內(nèi)容到百度里查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shù)珠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fā)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于前聽。

嗟乎,聲以動容,德人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

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shù),應(yīng)節(jié)為變,寄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

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微徽。

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情沿物應(yīng),哀弱羽之飄落,道寄人知,憫馀聲之孤獨?????。

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蟬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早蟬白居易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jié),再聽鄉(xiāng)心起。渭上村蟬聲,先聽渾相像。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六月三日夜聞蟬白居易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聞新蟬贈劉二十八白居易蟬發(fā)一聲時,槐花帶兩枝。

只應(yīng)催我老,兼遣報君知。白發(fā)生頭速,青云入手遲。

無過一杯酒,相勸數(shù)開眉。--------------------------------------------------------------------------------答夢得聞蟬見寄白居易開緘思浩然,獨詠晚風前。

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聽罷無他計,相思又一篇。--------------------------------------------------------------------------------風蟬趙嘏風蟬旦夕鳴,伴夜送秋聲。

故里客歸盡,水邊身獨行。噪軒高樹合,驚枕暮山橫。

聽處無人見,塵埃滿甑生。--------------------------------------------------------------------------------聽蟬趙嘏噪蟬聲亂日初曛,弦管樓中永不聞。

爭奈愁人數(shù)莖發(fā),故園秋隔五湖云。含鳳蟬盧照鄰高情臨爽月。

急響送秋風。獨有危冠意,還將衰鬢同。

--------------------------------------------------------------------------------聞蟬杜牧火云初似滅,曉角欲微清。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shù)聲。

時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不敢頻傾耳,唯憂白發(fā)生。

--------------------------------------------------------------------------------賦得弱柳鳴秋蟬李世民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微形藏葉里,亂響出風前。

--------------------------------------------------------------------------------晚夏聞蟬寄廣文(一作郎士元詩)李端昨日鶯囀聲,今朝蟬忽鳴。朱顏向華發(fā),定是幾年程。

故國白云遠,閑居青草生。因垂數(shù)行淚,書報十年兄。

--------------------------------------------------------------------------------詠蟬李百藥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未上華冠側(cè),先驚翳葉中。

--------------------------------------------------------------------------------和崔黃門寓直夜聽蟬之作張九齡蟬嘶玉樹枝,向夕惠風吹。幸入連宵聽,應(yīng)緣飲露知。

思深秋欲近,聲靜夜適宜。不是黃金飾,芳香徒爾為。

--------------------------------------------------------------------------------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蟬駱賓王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暫安。隱榆非諫楚,噪柳異悲潘。

分形妝薄鬢,鏤影飾危冠。自憐疏影斷,寒林夕吹寒。

--------------------------------------------------------------------------------始聞夏蟬韋應(yīng)物徂夏暑未晏,蟬鳴景已曛。一聽知何處,高樹但侵云。

響悲遇衰齒,節(jié)謝屬離群。還憶郊園日,得向澗中聞。

--------------------------------------------------------------------------------送永壽王贊府徑歸縣(得蟬字)岑參當官接閑暇,暫得歸林泉。百里路不宿,兩鄉(xiāng)山復(fù)連。

夜深露濕簟,月出風驚蟬。且盡仆人酒,為君從醉眠。

這些應(yīng)當差不多吧……。

五.描寫夏天蟬鳴的詩句

閑聽蟬鳴讀蟬詩

蟬,俗稱知了,也叫螞蛣鳥、蛣蟟猴,世界上現(xiàn)有3000多種。在我國,科學家已發(fā)覺200種左右,并依據(jù)其生長季節(jié),將其分為春蟬、夏蟬、秋蟬。春蟬鳴聲尖而高,夏蟬鳴聲洪亮,秋蟬的鳴聲聽起來有些哀轉(zhuǎn)。雌蟬不會鳴叫,故稱“啞蟬”,古希臘詩人薩拉朱斯曾有兩句特別幽默的《詠蟬》小詩:蟬的生活多么幸福呀,由于它們有不會開口的太太。

雖然說雄蟬被人們譽為“不知疲乏的歌手”,但它唱歌卻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一對鳴器。這鳴器內(nèi)有氣腔,外有響板,氣流從氣腔中沖出,響板和全身震驚,便發(fā)出了聲音。昆蟲學家經(jīng)過長期討論發(fā)覺,雄蟬的唱歌能反映出天氣的變化。例如,眾蟬齊鳴,是好天氣,蟬鳴嘎然而止,預(yù)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天氣陰沉,忽有蟬鳴,說明天氣即將放晴。唐朝聞名詩人許裳在《聞蟬》一詩中就有明確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應(yīng)候鳴”。唐朝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則在《六月三日夜聞蟬》一詩中告知人們在蘇州一代,蟬鳴開頭是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p>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壤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蟲時吸食植物的汁。然而,古人卻誤以為蟬靠飲露為生,因而把蟬視為高潔的昆蟲,不少文人雅士也就寫下眾多的詠蟬詩,或寄予自己的抱負,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漢代宏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寫道:“濯淖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這里以蟬為比方,高度贊揚了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不隨波逐流。隋朝舊臣虞世南,才高學廣,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并深得器重。他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詠蟬》詩:“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已遠,非是藉秋風”,意思是說,只要立身高潔,不需憑借任何力氣,自可聲名遠揚。而晚唐詩人李商隱滿腹經(jīng)綸,理想高遠,卻想不到陷入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終身。因而在聽到蟬鳴之后,便由蟬的立身高潔,聯(lián)想到自己的清白,于是以《蟬》為題作詩一首:“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詩人抓住蟬的特點,以情作詩,為情造文,詩中的蟬可謂是自己的影子。

與頌揚蟬的高潔相反,詠蟬詩中也有譏諷蟬的污濁的。唐末詩人陸龜蒙和羅隱各作有一首《蟬》詩。在陸龜蒙的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而在羅隱的筆下,蟬則是趨炎附勢之徒:“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diào)偕君綏。風棲露飽今如此,應(yīng)忘當年滓濁時”。兩詩借蟬言志,對唐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