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事再審制度改革的價值轉變_第1頁
論民事再審制度改革的價值轉變_第2頁
論民事再審制度改革的價值轉變_第3頁
論民事再審制度改革的價值轉變_第4頁
論民事再審制度改革的價值轉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民事再審制度改革的價值轉變 關鍵詞:民事訴訟/再審制度/改革/價值 內容提要:我國的民事再審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改革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xiàn)科學的價值選擇和轉變。在改革的價值取向上要實現(xiàn)從公權主導向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轉變,從職能糾錯向再審之訴轉變,從訴審混同向訴審分離轉變,從無序再審向維護裁判的既判力和正當性并重轉變,從審判監(jiān)督向程序救濟轉變。 我國現(xiàn)行的民事再審制度,長期以來在依法糾錯、維護司法公正、保障合法權益、推進法治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完善和形勢的發(fā)展,其本身也越來越顯現(xiàn)出缺點和不足。中央已經(jīng)把再審制度改革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最高 _也將民事再審制度

2、改革列為“二五”改革的重點。民事再審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內在規(guī)律要求的特有價值。改革的前提和基礎是要把握正確的價值選擇,實現(xiàn)科學的價值轉變。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初步認識。 從公權主導向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轉變 我國現(xiàn)行的民事再審制度體現(xiàn)了較濃的國家公權特征,從國家的立場來看待審判機關與民事訴訟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架構了以國家職能作用為主導的再審訴訟機制。這是建立在以計劃經(jīng)濟模式為基礎的思想觀念之上的。新中國成立以后,長期實行計劃經(jīng)濟體制,“其主要特征為權力經(jīng)濟,即以國家權力為基礎確立各種計劃來調整經(jīng)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所產(chǎn)生的各種民事權利義務爭議,都被理解為是國家各類計劃在落實和執(zhí)行過程中所產(chǎn)生爭議,

3、于是在解決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民事訴訟中所反映出來的訴訟觀念必然體現(xiàn)國家本位主義”。公權主導表現(xiàn)為國家職能在民事訴訟程序中的過度介入,“反映到程序的設置上自然體現(xiàn)為以法院為中心發(fā)現(xiàn)案件客觀事實,并保證作為法院行使審判權終極結果的裁判的正當性的程序模式,具體到再審審判程序的構筑上,自然以權力監(jiān)督為基點,即裁判發(fā)生法律效力后,因為有錯案,才有審判監(jiān)督庭”?;诖?,1982年試行的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當事人、法定代理人不服生效判決、裁定的申訴權,由法院依職權再審;1991年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人民檢察院抗訴提起再審的規(guī)定,同時將當事人的申訴權變更為申請再審權?!盁o論是申訴還是申請再審,都不是一種完整意義上的

4、訴權,二者只有通過 _或者人民檢察院的職權行為,即決定再審或者抗訴,才能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現(xiàn)行民事訴訟程序特別是民事再審程序賴以存在的經(jīng)濟基礎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法律對民事關系的調整日益普遍、深入,民事主體的私權日趨發(fā)達,以公權為主導的民事再審制度越來越表現(xiàn)出自身的缺陷。一是由職權主導的再審制度使當事人權益的再審救濟缺乏暢通的渠道。雖然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有申請再審權,但由于不必然引起再審程序,當事人“往往在相當程度上借助于人大、 _、政協(xié)、公眾輿論等外在力量對 _和人民檢察院施加壓力,因此當事人的申訴或申請只不過是 _或人民檢察院發(fā)現(xiàn)錯誤的一個

5、渠道而已,不如真正的訴權一樣受到 _的應有尊重和支持”。二是完全的依職權再審缺乏對民事訴訟當事人私權處分的尊重。民事訴訟是當事人的民事權益即私權利益之爭,應當充分體現(xiàn)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對自己的民事權益和民事訴訟權利享有處分權,對已經(jīng)生效的判決、裁定即使認為有錯誤也可以選擇再審或不選擇再審。在當事人不選擇再審的情況下,依職權提起再審有違對當事人處分權的尊重,也不符合民事訴訟不告不理的原則。這種完全的職權機關啟動再審程序“勢必將自己推到再審結果有利的一方,而無法保持與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等距,也難以吸收不利一方當事人的不滿,有損法院的公正形象”。三是運用職權再審容易造成民事程序工具主義傾向?!皩?/p>

6、事求是、有錯必糾”的理念容易導致注重實體公平而忽視程序正義,陷入程序工具主義誤區(qū)。把法律程序僅僅視為一種工具或者操作手段,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只是幫助司法機關作出正確的司法結論,不管原來的判決、裁定在程序上是否正當和具有正義性,只要實體可能有錯誤,就要進行再審,自然會形成“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 民法是私權和商品交換的產(chǎn)物,民事訴訟要體現(xiàn)私權意思自治的要求,特別是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民事訴訟以公權為主導不符合其自身的性質和規(guī)律,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處分權,體現(xiàn)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主導作用。因此,我國的民事再審制度改革要實現(xiàn)由公權主導向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轉變。這種轉變意味著再審制度理念要從

7、“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向“法定事實、依法糾錯”轉變,再審機制要從國家職能主導向給予當事人私權處分權轉變,再審定位要從“重實體、輕程序”向實體公正和程序正義并重轉變,再審目的要從注重監(jiān)督向權益救濟轉變。當然,確立民事再審制度的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并不排斥司法職能的權威、尊嚴和法律的嚴肅性,也不排斥國家職能的必要干預,在當事人濫用權利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者侵害國家、集體和社會公共利益時,應當進行國家司法職能的干預。 從職能糾錯向再審之訴轉變 民事再審制度的職能糾錯是國家公權主導立場的必然結果,適應民事再審制度向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轉變,必須建立民事再審之訴制度。這是民事再審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和基本方

8、向。 我國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但它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訴的范疇,不必然引起再審程序的發(fā)動,與訴權的概念具有實質的不同。所謂“訴”,是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基本權利,即當事人基于民事糾紛請求 _審理和裁判的權利。再審之訴,就是當事人對已經(jīng)生效的判決、裁定認為存在錯誤,損害其合法權益,請求 _重新裁判的請求。作為訴,在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要件的情況下, _應當受理并進行審判。將民事“申請再審”變?yōu)椤霸賹徶V”在法律內涵上具有重大差別,只要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以法定的方式和事由提出再審之訴, _就應當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內審理和裁決。保護當事人的訴權、構建民事再審之訴,不僅是民事再審制

9、度內在規(guī)律的要求,也有利于拓寬當事人正當權益的救濟渠道,減少和避免當事人多頭上訪申訴,同時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需要?!霸賹彸绦虻奶崞鹬饕怯僧斒氯诉M行,歸根到底在于市場經(jīng)濟的內在要求和現(xiàn)代民事訴訟基本法理的要求民事訴訟作為解決人們私權爭議的訴訟過程,當事人在訴訟中應具有主體地位,居于主導地位,再審的啟動當然當事人最有資格?!?建立再審之訴并不是說當事人具有無限制的對生效的裁判提出再審的訴權,而是必須符合必要的形式要件、法定事由、管轄規(guī)定和期限等。其中再審事由是再審之訴的關鍵內容。我國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法定事由是認為“確有錯誤”,并列舉了5個方面的內容, _決定再審的事由也是“確有

10、錯誤”,這是不科學的。一方面,對事人申請再審的事由規(guī)定得過于原則、抽象,難以把握和界定,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人民檢察院抗訴或者 _依職權啟動再審程序,在進入再審前確認原判“確有錯誤”實際上是“先定后審”,而且如果再審以后發(fā)現(xiàn)并無錯誤,造成司法機關內部前后結論自相矛盾,損害司法威信和形象,也容易加劇 _。建立再審之訴,科學規(guī)定具體的再審事由,并界定為“可能有錯”而不是“確有錯誤”,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矛盾。具體可以從訴訟程序、訴訟證據(jù)、法律適用、違法審判等足以有可能導致錯誤裁判的方面詳細列舉提起再審之訴的事由,為再審之訴提供明確的事由依據(jù),以有效地規(guī)范再審訴權。 在這里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是再審之訴

11、與當事人的申訴權的關系問題。申訴權是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但由于我國沒有違憲審查制度,只能通過普通法律對憲法基本權利的內容進行具體規(guī)定來予以保障落實,即“相對保障方式”,而不是直接適用。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申訴權體現(xiàn)在民事訴訟上就是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當事人“申請再審”權利,建立再審之訴制度后,就是當事人的再審訴權。有人認為,當事人的申訴權和再審訴權是兩種并列的、可以通過不同方式運用的權利?!吧暝V是公民的一項重要的民主權利,它和當事人的再審訴權是不同的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訴權相比,當事人的申訴權具

12、有沒有時間限制和不直接啟動再審程序兩大特點?!边@一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實際上是仍然堅持通過申訴權的確認繼續(xù)強化司法機關的職權啟動再審,并不符合我國憲法內容的相對保障機制。因此有人指出,“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今天,將現(xiàn)行憲法中的申訴權作為公民請求司法救濟的程序外手段的做法,恰恰說明我國 _得不到正當法律程序的保障”。不將當事人申訴權納入民事再審之訴的實際結果,必然是申訴無序,申訴失范。 從訴審混同向訴審分離轉變 民事訴權是當事人要求法院解決其民事爭議的權利,具有發(fā)起民事訴訟程序的功能,而審判權是 _基于當事人的訴進行審理并作出裁判的權利。審判的程序公正性要求 _居于中立的地位和立場,就當事人之

13、間的爭議查明事實,依法審查和認定證據(jù),正確適用法律,作出公平和正義的裁判。確保 _的中立性,必須對民事訴訟中的權力進行分工,并設立相應的制約機制,這種分工與制約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當事人訴權與 _審判權的分工以及當事人訴權對 _審判權的制約?!胺ㄔ核碛械乃痉▽徟袡鄰钠湫再|上來看,應當是一種消極的、被動的權力,而不應當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權力。為保證司法審判權所具有的被動性、消極特質的實現(xiàn),民事訴訟程序的設置必須體現(xiàn)訴審分離的原則,即基于訴權發(fā)動程序的權利由當事人行使,而基于司法審判權對當事人的具體訴訟請求進行審理并裁判的權力由法院行使?!痹谖覈F(xiàn)行的民事再審制度中,當事人的申請再審并不是作為訴來對

14、待,再審程序是由 _決定再審或者由人民檢察院抗訴引起,特別是在當事人沒有申請再審的情況下,由 _或人民檢察院依職權引起再審,使生效的民事判決、裁定重新回到訴訟程序?!斑@就使國家法定機關的審判權、民事監(jiān)督權與當事人的訴權相混同,使與案件無特定利益的公權力主體客串了當事人的角色。”“由法院提起再審,雖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起訴,但其實際結果是引起了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的開始,審者即是訴者,不符合訴審分離原則?!?11)因此,建立再審之訴制度,把當事人對民事再審的請求權作為民事訴權來對待,以啟動民事再審程序,而 _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可以有效地實行訴審分離。 實行訴審分離,體現(xiàn)在把當事人的再審之訴作為

15、啟動再審程序的主要途徑,但不應完全排斥 _和人民檢察院在必要的條件下依職權啟動民事再審程序。有觀點提出,應取消 _和人民檢察院主動提起再審的權力,因為它“動搖了以意思自治、私權處分為基本內涵的民事訴訟的基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妨害與侵犯,它與民事訴訟的性質是極不相稱的,與現(xiàn)代法治精神也不相容”(12)。筆者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在我國,私權的行使不能侵害國家、集體和社會公共利益,不能違反或惡意規(guī)避法律規(guī)定, _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對生效的民事判決、裁定如果發(fā)現(xiàn)確有可能侵害國家、集體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有權決定再審或者通過抗訴提起再審,以進

16、行糾正。這不是訴權與審判權或抗訴權的混同,而是國家必要的干預職能的要求。對于其他民事案件生效裁判的再審,則不應由司法機關依職權主動提起,但在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沒有修改的情況下,應當按照民事再審之訴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逐步加以嚴格限制,盡量減少。當然再審之訴改革實施以后,再審渠道得到暢通,這類 _和人民檢察院公力啟動再審程序的職能會逐步弱化,甚至消失。 訴審分離體現(xiàn)在 _內部的工作機制上,需要實行再審案件立案以及信訪工作與審理職能的分離。對當事人民事再審的申請,應當與民事訴訟一審、二審的當事人訴求一樣,作為“訴”來處理。經(jīng)審查,只要符合規(guī)定的程序要件和事由,就應當立案受理。在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的框架下進

17、行再審之訴改革,對當事人民事再審的申請,要改變過去非法律程序性的復查的方式,而應當進行審理,對原生效的裁判沒有錯誤、應予維持的,應當用正式的法律文書裁定駁回,不再用通知的方式駁回。經(jīng)審理認為當事人申請的事由成立、確有可能存在錯誤的裁判,應當裁定再審,按再審訴訟程序審判。同時,按照建立再審之訴的要求,要實行信訪工作與當事人再審請求的訴的審理的分離,進一步分清相互之間的職能,使兩項工作都得到強化。最高 _院長肖揚在xx年1月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指出,要“厘清申請再審審查與信訪工作的職責范圍,建立申請再審審查與信訪工作分流機制”。這對進行民事再審之訴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無序再審向維護裁判

18、的既判力和正當性并重轉變 由于現(xiàn)行民事再審制度的缺陷,再審程序啟動對公權的過多依賴、當事人訴權與申訴權的界定不清,使得再審申請、申訴無法規(guī)制,多頭上訪、越級上訪,甚至有些當事人為了法外利益無理纏訪、違法上訪、暴力上訪,給司法機關施加壓力,而為了維護穩(wěn)定往往又把啟動再審程序作為緩解矛盾的手段,造成正確的裁判終審不終、無限再審的無序狀況。因此,建立再審之訴制度,既要注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也要注重裁判本身的正當性,做到既判力和正當性的統(tǒng)一,改變無序再審的狀況。 _生效裁判的既判力是依訴訟程序判定的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確定性和矛盾解決程序的約束性、終局性和安定性,體現(xiàn)了法律的嚴肅性和司法的權威性。正如日本

19、學者所指出的:“訴訟是根據(jù)國家審判權做出的權威的法律判斷,是以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為目的,而終局裁判正是這種判斷。因此,一旦終局裁判使之在訴訟程序中失去以不服聲明方法被撤銷的可能性而被確定,就成為最終解決糾紛的判斷,它不但拘束雙方當事人服從該裁判的內容,使之不得提出同一爭執(zhí),同時作為國家機關的法院當然也必須尊重自己做出的判斷,即使是把同一事項再次作為問題在訴訟中提出時,也應該以該裁判為基礎判斷當事人之間的關系。”(13)法院的終局裁判作出后,便具有了形式上的確定力,而生效裁判實質上的確定力便為既判力,生效裁判形式上的不可撤銷性和不可變更性,可以有效保證實質上的既判力。生效裁判的既判力是國家法律

20、制定和司法職能基本價值的重要表現(xiàn),是定紛止爭、維護秩序、實行法治的必然要求。但是民事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必須以實體公正和程序合法為基礎,如果是錯誤的裁判,必然會損害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也會損害法律的公正價值目標,如果當事人提出再審之訴,應當通過再審予以救濟。“再審程序是針對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中的錯誤發(fā)生的,因而對發(fā)生法律效力裁判中的錯誤,仍有通過法律程序得到糾正的機會,是對民事合法權益更完善的保護?!?14)再審之訴是各國普遍運用的民事權益的特殊救濟程序。在美國作為對生效判決的事實問題或法律問題的救濟手段,立法允許當事人在一定時間內,無條件地向原審法院提出重新審理的動議或者向上訴審法院提出上訴。

21、德國的再審之訴分為兩種,即取消之訴和回復原狀之訴,都是以推翻確定判決、請求對原判決進行重新審判為目的。日本的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在有法定事由的情況下,對于確定的終局裁判,當事人可以通過再審之訴提出不服聲明。維護生效裁判的既判力與民事再審是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需要正確把握相互之間的關系和價值取向的平衡點?!拔覀冊谠賹彸绦虻脑O計時應找準維護法的權威和程序的安定性與個案公正之間的平衡點,既不能只講法的正義而置法的權威性于不顧,也不能只講法的權威性和程序的安定性而忽略正義性的要求。”(15)這個平衡點就是既判力要以生效裁判的正當性為依據(jù),做到既判力和正當性的統(tǒng)一。 構建民事再審之訴制度,實現(xiàn)裁判的既判力和正當

22、性的統(tǒng)一,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一是依法糾錯與實事求是的關系。我國現(xiàn)行的民事再審制度是以“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為指導思想來設置的,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 _審理一切案件,必須貫徹這一思想路線生效裁判錯了,悖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認定事實有錯誤,適用法律不正確,應本著有錯必糾的原則,堅決糾正過來。”(16)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在民事再審工作中必須進行貫徹。但前提是要將這一指導思想結合民事再審工作的規(guī)律,貫徹到民事再審制度的設置中。 _的職能是依法糾錯,按照法定的程序、合法的證據(jù)、訴的期限等糾錯,具有法律上的相對性,而不能片面追求實事求

23、是,不能絕對化,否則就會陷入無盡的紛爭和矛盾之中。二是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關系。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目標和主題,也是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要求和體現(xiàn)。但司法公正具有相對性。一方面它取決于法律本身的公正,法律規(guī)范不可能絕對地體現(xiàn)社會公正的普遍要求,而司法工作又必須嚴格地執(zhí)行法律,正如馬克思所說,法官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所以司法公正就不可能與社會公正標準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法律事實不等于客觀事實。法律事實是依法定程序、合法的證據(jù)確認的事實,由于主客觀認識條件的限制,只能努力接近客觀事實,而不能完全重現(xiàn)客觀事實。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司法公正與客觀公正在理想目標上應該是一致的,但實

24、際上總是存在差距。民事再審公正只能以法律公正即合法為標準。三是再審訴求與再審范圍的關系。民事案件的再審在范圍上是否要對原生效裁判的案件進行全面審判存在不同觀點。有人認為再審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案件進行全面的審理,作出裁判。這種觀點是有違當事人意思自治和民事權利處分原則的,是完全的國家職權主義的表現(xiàn)。再審案件的審判除非當事人自愿達成調解協(xié)議的,不能超出再審訴求的范圍,同時也不得超出原審當事人訴訟請求的范圍?!爱斒氯藳]有提出訴訟請求的事項法院不能作出裁判。即審判對象由當事人決定。從動態(tài)的角度看,當事人在一審起訴時,沒有提出的請求事項, _不能判決?!?17)四是糾正錯誤與補正瑕疵的關系。再審

25、的目的是依法糾正錯誤,對錯誤的判決、裁定進行改判。但要區(qū)分裁判的錯誤和瑕疵。構成改判的錯誤必須是訴訟主體錯誤、法律事實錯誤、證據(jù)認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并導致判決結果錯誤。但如果僅是一般的瑕疵,如錯引、漏引法律條文而裁判正確的,在原生效裁判中本應一并處理的事項未一并審理而可以另案處理的,法律文書文字上的瑕疵等,可以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補正,而不構成再審改判所指的錯誤。 從審判監(jiān)督向程序救濟轉變 由于公權主導的職權主義導向,我國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將再審程序的設置定位為對 _生效裁判進行監(jiān)督的一種特殊的程序制度,也就是通過為生效的裁判設置若干的監(jiān)督者,以糾正錯誤裁判,保證個案裁判的正確性。為此,在民事訴訟法中也稱之為“審判監(jiān)督程序”。這種審判監(jiān)督程序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再審程序,而是開啟再審程序必備的前置程序。民事訴訟法并未對再審的具體程序作出專門的規(guī)定,在再審啟動后按照原來的一審或二審程序審判。這是從“審判監(jiān)督”這種糾錯程序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