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原始陶器鑒賞.ppt_第1頁
第二講 原始陶器鑒賞.ppt_第2頁
第二講 原始陶器鑒賞.ppt_第3頁
第二講 原始陶器鑒賞.ppt_第4頁
第二講 原始陶器鑒賞.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陶瓷器鑒賞,主講人:孫趙君,第二講 原始陶器鑒賞,一、陶器的起源 1. 產(chǎn)生背景: 陶器起源于原始社會,是原始社會中由采拾經(jīng)濟向生產(chǎn)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首先,陶器不能在流動的生活中產(chǎn)生,人們學會建筑房屋、過定居生活是前提條件。其次,糧食需要加工成熟食,這就需要加工的容器。第三,人們在實踐中已經(jīng)掌握了使用和控制火的能力,了解了泥土的特性。,2.陶器起源時間及制陶技術 1)時間: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陶器殘片出土于南方地區(qū)的一些洞穴居住遺址中,據(jù)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900010000年左右。 2)制陶技術:大致有捏塑法與貼敷法。 泥條盤筑法:將拌制好的粘土搓成泥條,從器底起依次將泥條盤筑成器壁直至器口

2、,再用泥漿膠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盤筑時留下的溝縫;或進一步一手在器內(nèi)持陶墊或卵石頂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拍打,使器壁均勻結實,然后入窯燒制。 輪制法:是在盤筑法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一種制陶技術,它借助于稱為陶車的簡單機械對陶坯進行修整。,二、陶系 1.紅陶:是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鐵的化合物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紅陶有夾砂陶和泥質(zhì)陶兩種,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夾砂粗紅陶為主。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馬家浜文化、甘肅仰韶文化的馬家窯類型、大溪文化以及東南地區(qū)的山背文化等都以紅陶為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紅陶一般不占主要地位,如山東龍山文化、中原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峽文化等。,2、彩 陶:以赭

3、、紅、黑、白等顏料在陶器上繪畫。 仰韶文化 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fā)現(xiàn)而得名。它主要分布于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肅東部,而以關中、晉南和豫西一帶為其中心地區(qū)。據(jù)碳十四測定,仰韶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45152460年。,3、灰陶:灰色陶器。陶器的顏色和陶土的成分以及燒成氣氛有一定關系。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鐵的化合物,它起著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燒成溫度,在不同的燒成氣氛中,能使陶器呈現(xiàn)各種色澤,灰陶即是在弱還原氣氛中燒成的??刂七€原氣氛,是燒成中比較進步的工藝技術,因此灰陶一般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才占主要地位,如中原龍山文化、屈家?guī)X文化后期和東南地區(qū)的石峽文化及曇石山文化等。

4、夏代的陶器,已以灰陶為主。商、周時代,則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姨沼心噘|(zhì)灰陶和夾砂灰陶兩大類,前者用作飲器、食器、盛儲器和其它用器,后者用作炊器和部分飲器。商代已用灰陶制作建筑用陶的陶水管。由于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發(fā)達,灰陶器僅作為一般日用器,其花紋裝飾也就比較簡單?;姨盏娜粘J褂靡恢毖永m(xù)至今。,4.黑陶:黑色陶器。陶器的顏色和陶土的成分以及燒成氣氛有一定關系。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鐵的化合物多它起著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燒成溫度,在不同的燒成氣氛中,能使陶器呈現(xiàn)各種色澤,黑陶即是在強還原氣氛中進行滲碳燒成的,和以氧化氣氛燒制的紅陶及以弱還原氣氛燒制的灰陶相比,黑陶標志著陶器燒成技術的更加進步。它有兩類:

5、一類是胎和器物表皮都呈黑色,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漢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屈家?guī)X文化、馬家浜文化等遺址中常有發(fā)現(xiàn),其典型制品薄如蛋殼,有蛋殼陶之稱。另一類則胎為紅色或灰色,僅器物表皮為黑色,習慣稱為黑皮陶或黑衣陶。,5、白陶:古代的白色陶器,器物表面和胎質(zhì)都呈白色。我國新石器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以長江流域浙江桐鄉(xiāng)羅家角遺址(距今約7000年左右)所出的刻文白陶為最早,此外,大溪文化亦有發(fā)現(xiàn),黃河流域在仰韶文化晚期遺址、甘肅仰韶文化半山類型遺址和山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中均有出土。白陶一般均用瓷土和高嶺土作為制陶原料,由于其燒成溫度僅為1000左右,器物并未燒結,因此不能成為瓷器。白

6、陶胎質(zhì)含鐵量一般在2以下,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呈現(xiàn)白色的關鍵所在。,三、陶器的器類與組合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按用途可分以下幾類: 1汲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壺 等。此 外,如陶雙耳罐或小口瓶也可能用作汲器。 2炊器,有罐、鼎、鬲、釜、甑、甗 、灶等。 3. 飲器,有鬹、 盉、爵、角、觚、杯等。 4食器,有碗、缽、豆、簋、盤等。 5盛貯器,有壺、罐、甕、瓶,尊、盆、缸等,其中有些是糧谷等固體物的儲存器,有一些則為酒、水之類液體物的儲存器。,鬲,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熱。,甑,甑(漢語拼音zng)是中國的蒸食用具

7、,為甗的上半部分,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甗,甗(漢語拼音:yn,粵音“演”)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兩者之間有鏤空的箅,用來放置食物,可通蒸汽。,簋,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飯食。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盉,古代酒器,用青銅制成,多為圓口,腹部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溫酒或調(diào)和酒水的濃淡。,汲器小口尖底瓶,炊器鬶,飲器杯,食器缽,食器豆,盛貯器壺,四、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一)黃河流域的陶器 1.新石器時代早期陶器 1)裴李崗文化,1962年河南省新鄭縣裴李崗發(fā)現(xiàn)而得名,距今約8千年。裴李崗文化的陶器以紅陶

8、為主,有泥質(zhì)和夾砂兩種,均為手制,器壁厚薄不勻,燒成溫度為900-960。器表多為素面,少數(shù)有劃紋、篦點紋、指甲紋、乳釘紋等。器形簡單,僅有碗、缽、罐、壺、鼎等幾種。 2)磁山文化,1976年發(fā)現(xiàn)于河北武安縣磁山。距今亦約8千年。磁山文化的陶器絕大部分是夾砂紅褐陶,其次為泥質(zhì)紅陶,也屬于手制,燒成溫度與裴李崗陶器相近。器表多為素面或略加磨光,紋飾有劃紋、篦點、指甲紋、細繩紋、乳釘紋、席紋,等等。器形較多,有碗、缽、盤、壺、罐、豆、盂、四足鼎等。磁山還發(fā)現(xiàn)了一片紅彩曲折紋陶片,這是我國迄今最早的彩陶。,裴李崗文化(距今8000年),磁山文化紅陶盂,2.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陶器 仰韶文化,因

9、1921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肅東部,而以關中、晉南、豫西一帶為其中心地區(qū),距今約7千年至5千年,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發(fā)表歷程。仰韶文化的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灰陶比較少,黑陶更罕見。有的遺址還發(fā)現(xiàn)過少量近似白陶者,質(zhì)料可能是瓷土。(請注意,質(zhì)料為瓷土而仍為陶器,這是以后區(qū)分陶與瓷時要詳講的問題。)仰韶文化的陶器在裝飾上已比磁山、裴李崗文化陶器講究,主要有磨光、拍印和彩繪等幾種。紋飾以線紋和繩紋為主,籃紋、劃紋、弦紋、附加堆紋等次之。 仰韶文化的陶器是以彩陶為其特征的。彩是在陶器未燒以前畫上去的,燒成后彩紋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脫落。仰韶

10、文化彩陶的燒成溫度在900-1000之間。彩繪以黑色為主,亦兼用紅色。有些地區(qū)如豫西一帶,在彩繪之前先涂上一層白色的陶衣作為襯底,以使彩繪出來的花紋更為鮮明。仰韶文化彩陶的花紋主要是花卉圖案和幾何圖案,也有少數(shù)動物圖案。這些花紋多裝飾在細泥紅陶缽、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彩繪原料赭紅可能是赭石,黑色可能是一種含鐵量很高的紅土,白彩可能是一種配入熔劑的瓷土。彩繪工具可能是毛筆。,仰韶文化的陶器造型美觀適用器形豐富,有杯、缽、碗、盆、罐、甕、盂、瓶、甑、釜、灶、鼎、器蓋和器底座等,以小口尖底瓶最有特色。 由于延續(xù)時間長(兩千多年),分布范圍廣,仰韶文化可細分為北首嶺、半坡 、廟底溝、西王村、后崗、

11、大司空村、秦王寨等類型,各類型的陶器在某些器形和彩陶花紋上還表現(xiàn)出一些特點和一定差異。,半坡文化變體鳥紋盆,彩陶幾何紋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6.4cm,口徑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zhì)紅陶??谘丶巴飧共烤院诓拭枥L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腹部描繪兩層三角形幾何紋,兩層三角形紋飾的大小及形狀相同,但方向相反??赡苁怯婶~紋逐漸抽象演變而來。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紋飾具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約公元前4800前3900年)彩陶的典型特征。魚紋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中的常見紋飾,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描繪的就是一個人臉口銜魚的形象,可見魚和半坡人們生活的聯(lián)系。

12、,廟底溝類型彩陶花瓣紋盆,3.馬家窯文化陶器 馬家窯文化,以1924年發(fā)現(xiàn)于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而得名,距今約5千年。馬家窯文化的陶器以泥質(zhì)紅陶為主,彩陶特別發(fā)達,均為手制。器形有碗、缽、盆、罐、壺、甕、豆、瓶、盂、杯、尊等,在造型上有自己顯著的特點。夾砂陶的表面多飾以繩紋,少數(shù)飾有數(shù)道平行、折線、三角或交錯的附加堆紋,泥質(zhì)陶絕大部分都有彩繪,而且常在某些器物(如碗、豆、缽、盆)的里面也繪以花紋。紅陶的燒成溫度為760-1020,彩陶為800-1050。 馬家窯文化分布區(qū)域廣,可以分為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等四個類型。四個類型的彩陶各具特色。,馬家窯類型彩陶:制作精細,以黑色彩繪較多。彩陶紋

13、樣有條帶紋、圓點紋、弧紋、波紋、方格紋、垂幛紋、線紋、人面紋、蛙紋和舞蹈紋等 半山類型彩陶也以黑彩為主,但兼有少量紅彩,構圖復雜,紋樣有螺旋紋、菱形紋、圓圈紋、葫蘆形紋、三角紋、編織紋、連弧紋、網(wǎng)文和鋸齒紋等。 馬廠類型彩陶紋樣較粗糙,有在紅色陶衣上面施紅、黑二色繪制的彩陶。紋飾有人形紋、目形紋、云雷紋、三角紋、方框紋和蛙紋等,馬家窯類型網(wǎng)魚紋碗,彩陶缽,高9.6cm,口徑21.3cm。缽斂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漸斂,小平底。橙黃色泥質(zhì)陶,表面打磨光滑。缽內(nèi)、外及口沿均以黑彩描繪紋飾。缽內(nèi)飾以底為中心的漩渦紋,外壁為波浪紋,口沿為三組菱形網(wǎng)格紋。此器造型飽滿,圖案線條流暢,是馬家窯類型彩陶的典

14、型器。,彩陶漩渦紋雙耳罐,高37cm,口徑10cm。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huán)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構成漩渦紋,利用弧線的起伏旋轉表現(xiàn)河水奔騰向前的韻律感。這種將柔和的弧線和醒目的圓點相結合構成二方連續(xù)的裝飾帶,是馬家窯文化的典型構圖方式。,彩陶蛙紋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高42cm,口徑13.1cm。壺泥質(zhì)紅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兩側對稱置雙系。于橙紅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繪變形蛙紋。圖案線條流暢,富于變化,與造型協(xié)調(diào)一致。據(jù)科學測試,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彩陶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200前2000年。變形蛙紋作為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彩陶上

15、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體現(xiàn)了遠古人們對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青蛙產(chǎn)下許多卵,孵出許多蝌蚪,正是繁衍旺盛的象征。,半山類型鋸齒紋壺,4.大汶口文化陶器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發(fā)掘的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遺址 和寧陽縣堡頭村墓地(遺址和墓地隔大汶河相對,實際上是一個遺址的兩個部分)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東和江蘇北部。距今為6千至4千多年,大約經(jīng)過了兩千年發(fā)展。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為主,晚期有慢輪修整和輪制陶質(zhì)以夾砂紅陶和泥質(zhì)紅陶器為主,有灰 陶、黑陶器和少量白陶器,還有青灰、褐、黃,等等。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很重視器表的處理,絕大部分泥質(zhì)陶都經(jīng)過磨光,部分細砂陶也曾加以打磨紋飾陶器和紅陶衣和彩繪外,還有劃紋、

16、弦紋、籃紋、鏤孔圓圈紋、弧線三角紋以及附加堆墳等。大量鏤 孔的出現(xiàn)是大汶口陶器的一個顯著特點。鏤孔形狀有三角、圓形、文形、長條形、菱形等幾種,主要見于豆和高柄杯上。大汶口文化的彩陶數(shù)量不多,但很多有自己的特色:彩色有紅、黑、白三色,有的三種用于同一器物上。,彩繪一般都在器物的外部。有一部分彩繪是陶器燒成后再繪聲繪色上去的,所以彩色較易剝落。有的彩繪前先在陶器表面施工一層白色或紅色陶衣。彩繪豐富且別具風格,有圓點紋、圓圈紋、窄條紋、三角紋、水波紋、菱形紋、漩渦紋、弧線紋、連弧紋、花瓣紋、八角星紋、平行折線紋、回旋勾連紋、帶狀網(wǎng)紋等。器形也多有特色, 主要有鼎、豆、尊、單耳杯、高柄杯、觚形杯(三足

17、高柄杯)、高嶺罐等。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灰黑陶的比例上升,紅陶燒成溫度達1000,白陶約為900。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三足器、平底器、圈足器為多,這也是一個重要特征。,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4000年),5.龍山文化陶器 龍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在山東章丘龍山鎮(zhèn)城子崖發(fā)現(xiàn)而得名。后來在河南、陜西等地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與其類似的文化遺存,但文化面貌有些不同。為了區(qū)別其它地域性特征,人們又將他們分別稱為河南龍山文化(或后崗二期文化),陜西龍山文化(或客省莊二期文化)山東龍山文化(或典型龍山文化)等。,中原地區(qū)早期龍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為主,多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經(jīng)過慢輪修整,部分器物如罐類還采用器身

18、、器底分別制成后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藝。灰陶的燒成溫度約為840。早期龍山文化陶器的杯、敞口盆、折沿盆、斂口罐、尖底瓶等器形還保留、繼承了仰韶文化的某些因素,而雙耳盆、三耳盆、深腹盆、筒形罐。這一時期陶器的紋飾以籃紋為主,有些陶器又在籃紋上面飾以數(shù)道甚至通身飾以若干道附加堆紋,主要原因用來加固器身。 晚期龍山文化的陶器以灰陶器為主,紅陶已占有一定比例,黑陶器數(shù)量有所增加?;姨蘸图t陶的燒成溫度均達1000。仍以手制為主,但輪制技術革新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部分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主要器形有杯、盤、碗、盆、罐、鼎、甑、器蓋、器座及新出現(xiàn)的鬲等。紋飾以繩紋、籃紋為最普遍,還見少量方格紋。,山東龍山文化

19、是繼承大汶口文化的因素而發(fā)展起來的,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北部和遼東半島等處,時代距今4 千多年。山東龍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普遍使用輪制技術。因而器型相當規(guī)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勻,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都有很大提高,山東龍山文化陶器以黑陶為主,灰陶不多,還有少量紅陶、黃陶和白陶。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紅陶950,白陶800-900。黑陶有細泥、泥質(zhì)、夾砂三種。細泥烏黑發(fā)亮,學者們稱為“蛋殼黑陶”。蛋殼黑陶是山東龍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當時高度發(fā)展的制陶業(yè)的水平。 黑陶與灰陶的燒造方法一樣,均采用強還原氣氛燒成。之所以會呈現(xiàn)黑色,是因為在燒成后期將窯?;鸱忾T,在窯頂孔上澆水,燃料中的碳素與蒸氣結合滲入胎體即成黑色。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最為精致,其中有一種素面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體薄而均勻,色澤黑亮,有的薄如蛋殼,故有“蛋殼黑陶”之美稱。 山東龍山文化報名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紋飾 較少,主要有弦紋、劃紋和鏤孔等幾種。器形較多,主要有:碗、盆、罐、甕、豆、單耳杯、高柄杯、鼎、等。還有鬲。山東龍山文化鬼臉式鼎腿、圓環(huán)狀鼎足最有特色,為其它文化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