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_18個常見文言虛詞---彩色.ppt_第1頁
高中語文_18個常見文言虛詞---彩色.ppt_第2頁
高中語文_18個常見文言虛詞---彩色.ppt_第3頁
高中語文_18個常見文言虛詞---彩色.ppt_第4頁
高中語文_18個常見文言虛詞---彩色.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文虛詞復習,教學目的,一、理解常見的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二、能夠憑借虛詞正確斷句; 三、提高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考點解讀,考試說明對本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的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蹦芰蛹墳锽。 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考查的文言虛詞一般是中學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二是考查的重點是文言虛詞在上下文中的用法還有意義,三是考查的能力層次為理解。,一是對文中的虛詞進行理解,要求選擇理解正確或錯誤的。 二是比較不同句子中相同虛詞的用法,一個句子來自文言選段,一個句子來自教材。 三是給一個例句,要求選擇與例句虛詞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項。,命題類型:,考查的重點是常見的文言虛

2、詞,常見的18個文言虛詞是: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與、于、則、者、之。,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類,1.之 (1)代詞:代人、代物、代事 (2)助詞:結(jié)構(gòu)助詞“的”; 結(jié)構(gòu)助詞“得”; 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 結(jié)構(gòu)助詞 ,取消句子獨立性; 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一、之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1作師說以貽之。 代人,作賓語。 2臣聞之胡龁曰。 代事,我曾從胡龁那里聽說過一件事。,3車柔使之然也。 代物,作兼語 4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事理,作賓語

3、。 (2)指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例如: 均之二策。 比較這兩個對策。 之二蟲又何知! 復指性定語。,2用作助詞,(1)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如: 古之學者必有師。 可譯為“的”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可不譯。 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譯為“這樣的”“那樣的”,說是指示代詞也可。,(2)結(jié)構(gòu)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例如:,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3)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

4、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通曉句讀,又不能解決疑惑。 我之謂也。 說的正是我啊。 夫晉,何厭之有?,(4)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省去。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5)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例如: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二、其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1)第三人稱代詞??纱恕⒋挛?,用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

5、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例如: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代人。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 它的,代物。,(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例如:,秦王恐其破璧。 “其破璧”作賓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其聞道”作主語。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其幾千里”作賓語。,(3)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例如: 失其所與,不知。 失掉自己的盟國,這是不明智的。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自己”。,(4)指示代詞,表遠

6、指??勺g為“那”“那個”“那些”“那里”。例如:,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那個”。 則或咎其欲出者。 那些。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如: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其一人專心致志。,2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其皆出于此乎? 表測度。 其孰能譏之乎? 表反詰,可譯為“難道” 吾其還也。 表婉商,我們還是回去吧。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表期望。,3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7、其無知,悲不幾時。 如果死后靈魂沒有知覺,這種悲傷也不會有太多時間。 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譯為“是還是”。,課后作業(yè),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 ) 2、輟耕之隴上。( ) ( ) 3、奉之彌繁。( ) ( ) 4、侵之愈急。( ) ( ) 5、子孫視之不甚惜。( ) ( )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 (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 ( ) 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 ( ) 3、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 ( ) 4、向使六國各愛其地( ) ( ) 5、童微伺其睡( ) ( ) 6、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

8、用武而不終也( ) (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1)表并列關系。兩項并列無主次之分,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例如: 蟹六跪而二螯。,三、而,(2)表示遞進關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例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3)表示承接關系。往往是兩動作先后相承,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如: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4)表示轉(zhuǎn)折關系??勺g為“但是”“卻”。例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例如: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人死后如果有知覺,那么分離的痛苦就沒有多少時間了。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例

9、如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吾嘗終日而思矣。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四、則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1)表示承接關系。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 就。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連接緊縮短復句中前后兩層意思,就。

10、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譯作“原來是” 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 譯作“原來是”。,(2)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jié)果,相當于“那么”“就”。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如果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那么。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那么 (3)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勺g為“就”,或不譯。例如: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1、。(師說) 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4)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zhuǎn)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zhuǎn)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美則美矣,而未大也。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非死則徙爾。 五、以 1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故以羊易之也。 用。 愿以十五城請易

12、璧。拿。 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憑借。,斧斤以時入山林。,以時:按一定的季節(jié)。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憑身份。 (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3)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如: 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促織) (4)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5)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與。

13、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帶領。 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系。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并且。,(2)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例如:余與四人擁火以入,(3)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 (

14、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連接兩個分句,應與作介詞的“以”區(qū)別。)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5)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3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例如: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有以”(有用來)。例如: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無以”(沒有用來)。例如: 河曲智叟亡(無)以應。 六、于 “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

15、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于此。 在。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在方面。,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中。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向。 皆朝于齊 到 青,取之于藍。 從、自。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跟、同。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對、對于。,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

16、狀態(tài),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 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4放在動詞前作詞頭。例如: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詩經(jīng)無衣) 5復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例如: 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2)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筛鶕?jù)“于

17、”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七、為 “為”在文言中經(jīng)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于實詞范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 1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勺g為“向”“對”等。例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向。 (2)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勺g為“替”“給”等。例如: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替,(3)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等到”等。例如:,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當 (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

18、例如: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竇娥冤)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5)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例如: 也只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竇娥冤)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6)表示被動關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盀椤彼M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xiàn)主動者;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例如:,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 還要告辭什么呢? 八、何 1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

19、用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例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2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勺g為“呢”。例如 何哉:為什么呢?,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這種思想之所以合于王道,是什么原因呢? (2)作賓語和介詞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例如: 豫州今欲何往? 您(劉備)現(xiàn)在要往哪里去? 大王來何操? 何:什么。 主人何為言少錢? “何為”即“為何”,介詞賓語前置,(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例如:,然則何時而樂耶? 何時:什么時候。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

20、哀鳴。 2用作副詞。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例如: 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怎么使我們痛苦到這般地步!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以至于割下頭發(fā),對天發(fā)誓,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 隱隱何甸甸。 隱隱、甸甸”的車的聲響是何等悲切?。?3復音虛詞“何如”“何以”。(1)“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例如:,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齊宣王)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德何如:具備什么樣的品德。 (2)“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

21、于“拿什么”“憑什么”等。例如: 何以能田獵也?(莊暴見孟子,何以:憑什么。) 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3)“何”又可與“奈”“若”“如”結(jié)合,構(gòu)成“奈何”“若何”“如何”。例如: 作狀語時,可譯為“怎么”,“為什么”。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怎么。) 奈何絕秦歡?(屈原列傳,為什么跟秦國斷絕友好關系呢?) 作謂語時,可譯為“怎么辦”。,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 這怎么辦呢?“奈”“如”“若”可譯為“對怎么樣(怎么辦)”。如太行、王屋何?,九、乃 1作副詞。 (1)用于動詞前,表示前后兩事在事理上或時間上的先后相承,相當于“于是”“就”。例如: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孔雀

22、東南飛)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2)時間副詞,表動作行為發(fā)生或結(jié)束得晚,一般在動詞性謂語前,相當于“才、剛剛”。例如: 齊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精思附會,十年乃成。 (3)作范圍副詞,用于動詞性謂語前,表示對事物限于某個范圍,相當于“只”“僅僅”。例如: 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 霸者乃五:成就霸業(yè)的僅僅五個人。,(4)復句的下句開頭,表轉(zhuǎn)折或出乎意料,相當于“卻、竟、居然”。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5)名詞或謂語前,表判斷,相當于“就是”“本來是”。例如: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 沒有關系,這正是行仁政的途徑。 2作

23、代詞。 第二人稱,相當于“你的”。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指示代詞,作“這樣”解。 何乃太區(qū)區(qū)。 你為什么這樣愚笨。,3復音虛詞“所以”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表示原因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表示手段或憑借的 4.“所”前有“何”字的是賓語前置格式。 問女何所思。(木蘭詩,“何所思”即“所思何”。),十三、者,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 1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 古之學者必有師 的人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 的事物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的原因,2一種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停頓作用。先

24、用“者”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3“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者”有時放在數(shù)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 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十四、且,1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遞進關系 河水清且漣漪 表并列,“又”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作“并且”,表遞進 (2)且在邦域之中矣 且爾言過矣。 相當于“況且”,(3)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白

25、馬篇) 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2用作副詞。 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例如 不出,火且盡。 將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將要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暫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姑且 復音詞“且夫”,表示另起一個話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十五、也,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者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表示判斷語氣 2、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表示肯定語氣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3、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表示疑問語氣 4、吾王之好

26、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表示感嘆語氣 “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如上句的“何”。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十六、焉,1、語氣助詞。 于是余有嘆焉。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用在句中,表停頓。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有詞尾的作用。相當于“然”,2作代詞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表他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且焉置土石 表疑問。譯為“哪里,什么

27、,怎么” 3、兼詞。“于之”“于此”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從哪里 馳椒丘且焉止息。 在那里,十七、乎,1用作語氣助詞。 (1)兒寒乎?欲食乎? 壯士,能復飲乎? 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 (3)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 (4)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5)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表反詰語氣,可譯為“呢”“嗎”,2、介詞,相當于“于” 生乎吾前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3、可作形容詞、副詞詞尾。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十八、與,1用作虛詞,有

28、如下幾種用法: (1)吾與徐公孰美? 用作介詞,“同、跟” 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 用作介詞,“為、替、給 ” 遂與勾踐禽 用作介詞,“被” (2)蜩與學鳩笑之 用作連詞表“并列”關系,相當于連詞“和”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與? 用在句末作語氣詞,相當于“歟”表示疑問或感嘆語氣,,2用作動詞。 (1)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譯作“結(jié)交”“交好” (2)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譯作“給予”“授予” (3)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 譯作“參與”“參加” (4)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譯作“贊許” (5)歲不我與 譯作“等待” (6)孰能與之? 譯作“歸附、跟隨,方法突破,由于在具體的使用

29、中,虛詞的用法非常靈活而多變,因此理解起來困難較大。它不僅需要我們朗讀并背誦一定的文言文來形成語感,識記其基本用法來形成知識體系,還需要我們具備在具體情況下推斷其用法和意義的能力。 1句意分析法 根據(jù)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和意義,在學習和應試中常用。如“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根據(jù)句意“不是挾帶著泰山來跨過北海這一類情況”,就可確定“以”是連詞“來”,表目的。,2上下文推斷法 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來推斷,也就是在總體把握文句意義的基礎上來確定某個詞的用法和意義。如“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一句,這里的“乃”是副詞還是連詞呢?我們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藺相如說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稱頌的寶

30、玉,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表示對大國的尊重,那么璧送來了,秦王也應對趙國表示尊重,“設九賓于廷”。這樣看來,藺相如提出的一個必要條件,兩句間是“只有才”的關系,因此,“乃”應解釋為“才”,表條件。,3代入篩選法 如果我們知道某個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將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選其中講得通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如“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我們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義項有:疑問代詞,譯為“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樣”等;副詞,譯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通“呵”,“呵斥”;復音虛詞“奈何”“何如”“何乃”等。一一代入進行理解和篩選,就不難確定“哪里”這個義項了。,4交換理解法 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讓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