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SC 1042-2000 奧利亞羅非魚》是一項針對奧利亞羅非魚的標準,旨在規(guī)范該魚類的生產(chǎn)、加工及銷售過程中的質(zhì)量要求。根據(jù)此標準,首先明確了奧利亞羅非魚的定義及其分類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體型特征、顏色等生物學特性。

在質(zhì)量要求方面,《SC 1042-2000 奧利亞羅非魚》詳細規(guī)定了成魚的最小體重限制、體長范圍以及肉質(zhì)的具體要求。此外,還對魚體表面狀況(如是否完好無損)、內(nèi)部結構(如肌肉緊實度)等方面設定了具體指標。這些規(guī)定有助于確保市場上流通的產(chǎn)品符合一定的品質(zhì)基準。

對于檢驗方法,《SC 1042-2000 奧利亞羅非魚》提供了詳細的指導原則和技術手段,涵蓋感官檢查、物理測量等多個方面。通過科學合理的檢測流程,可以有效評估產(chǎn)品是否達到標準所設定的各項要求。

該標準還涉及到了包裝與標簽的要求,比如需要清晰標注出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等信息,并且鼓勵采用環(huán)保材料進行包裝,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也強調(diào)了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適當措施保證食品安全和新鮮度。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jīng)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
  • 2000-02-22 頒布
  • 2000-04-01 實施
?正版授權
SC1042-2000奧利亞羅非魚.pdf_第1頁
SC1042-2000奧利亞羅非魚.pdf_第2頁
SC1042-2000奧利亞羅非魚.pdf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SC1042-2000奧利亞羅非魚.pdf-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s C 1 0 4 2 -2 0 0 0前言 奧利亞羅非魚, 原產(chǎn)于非洲, 8 0 年代引進我國。為保護和保存引進的奧利亞羅非魚的優(yōu)良經(jīng)濟性狀, 防止苗種生產(chǎn)中種質(zhì)混雜和性狀退化, 并開展該魚種質(zhì)的有效監(jiān)測, 特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是“ 七五” 、 “ 八五” 科技攻關成果的總結。 本標準的附錄A、 附錄B , 附錄C都是標準的附錄。 本標準由農(nóng)業(yè)部漁業(yè)局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chǎn)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 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潘鋒、 王和海、 胡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chǎn)行業(yè)標準奧利亞羅非魚s c 1 0 4 2 一2 0 0 0B l u e t i l a p i a1 范圍 本標準給出了奧利亞羅非魚( O r e o c h r o m i s a u r e a ) 主要生物學性狀、 生長與繁殖、 遺傳學特性及檢測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奧利亞羅非魚的種質(zhì)檢測。2 名稱與分類2 . 1 名稱2, . , 學名 奧利亞羅非魚( O r e o c h r o m i s a u r e a ) e2 . 1 . 2 別名 藍羅非魚、 奧利亞非娜、 奧利亞麗繃等。2 . 2 分類位置 屬妒形目( P e r c i f o r m e s ) , 麗魚科( C i c h l i d a e ) , 孵光鰓羅非魚屬( O r e o c h r o mi s ) ,3 主要生物學性狀3 . 1 外部形態(tài)特征3 . 1 . 1 形態(tài)特征 體形側扁, 背部隆起, 腹部呈弧形, 無腹棱。吻圓鈍, 突出??谛《宋?, 口裂不達眼前緣, 無口須。體披櫛鱗。體色藍灰色, 鰓蓋后部有一深藍色斑塊。咽喉部呈銀灰色。體側上鱗片中央的色素較邊緣深,魚體兩側有垂直暗帶。 成魚背部略帶藍黑色, 腹部顏色較淡。背鰭邊緣紅色。 胸鰭淡灰色透明。 臀鰭深藍色。尾鰭終生有藍綠色斑點, 不形成明顯的縱向或橫向暗帶條紋, 其末端平截不分叉, 呈現(xiàn)橙紅色, 腹鰭深藍色, 長有生殖突起。 稚魚青灰色帶金色光澤, 體側有深灰色垂直暗帶, 背鰭硬棘幼魚前期有一較大黑點, 以后逐漸消失。各齡魚體色因環(huán)境改變而迅速變淡或加深。奧利亞羅非魚外形見圖1 aS C 1 0 4 2 一2 0 0 03 . 1 . 2 可數(shù)性狀3 . 1 . 2 . 1 背鰭鰭式: D . X V -XV 0 , 1 1 -1 3 ,3 . 1 . 2 . 2 胸鰭鰭式: P . 0, 1 1 -1 4 .3 . 1 . 2 . 3 腹鰭鰭式: V. 1 , 5 .3 . 1 . 2 . 4 臀鰭鰭式: A. 1 , 9 -1 1 .3 . 1 . 2 . 5 左側第一鰓弓外側鰓耙數(shù): 2 5 - - 2 9 03 . 1 . 2 . 6 側線斷折, 呈不連續(xù)兩行。側線鱗數(shù): 上段為 1 8 - 2 9 , 下段為 1 2 1 8 ,3 門. 2 . 了 領齒 上下領有圓錐狀領齒各為三列, 最外一列為“ Y 型。3 . 1 . 3 可量性狀 可量比例性狀變動值見表 t o 表 1 可量比例性狀變動值項目范圍全長, c m2 0 . 5 - 3 4 . 5體長 , c m1 7 . 0 - 2 9 . 6體長/ 體高2 . 5 3 - 2 . 9 4體長/ 頭長2 . 5 6 . 4 . 2 9體長/ 尾柄長5 . 8 9 - 9 . 8 7體長/ 尾柄高6 . 0 6 . 1 0 . 2 1頭長/ 吻長2 . 3 9 - 3 . 5 0頭長/ 眼徑3 . 7 2 - 5 . 2 4頭長/ 眼間距2 . 0 6 - 2 . 3 5注: 此表為無錫地區(qū)2 至 3 齡奧利亞羅非魚的實側數(shù)據(jù),3 . 2 內(nèi)部結構特征3 . 2 . 1 縹 縹分二室, 前室較大, 后室細長。3 . 2 . 2 肋骨 肋骨數(shù) 1 3 對。3 . 2 . 3 下咽齒 左、 右下咽骨愈合, 其上有濃密的蓖齒。3 . 2 . 4 脊椎骨 脊椎骨總數(shù)( 顱后椎數(shù)、 腹椎數(shù)、 尾椎數(shù)之和) 為2 9 - 3 0 ,3 . 2 . 5 腹膜 黑色。4 生長與怪殖4 . 1 生長 池塘飼養(yǎng)條件下, 不同年齡組魚的體長和體重的理論值見表2 。S C 1 0 4 2 一 2 0 0 0表 2 不同年齡組魚的體長和體重理論值年齡, 齡123體長, c m1 3 . 0 6 士 0 . 4 71 9 . 4 9 士1 . 2 32 3 . 9 3 士1 . 4 9體重. 98 5 . 6 9 士1 0 . 1 72 3 1 . 9 5 士 3 7 . 64 1 7 . 1 4 士4 4 . 9 9注: 主要根據(jù)鱗片上的年輪數(shù)。 在同等飼養(yǎng)條件下, 雌魚的生長率僅為同齡雄魚的5 4 %-9 0 %.4 . 2 繁殖4 . 2 . 1 性成熟年齡 雌、 雄魚初次性成熟為4 - 6 月齡。4 . 2 . 2 產(chǎn)卵 越冬魚種在水溫 2 4 - 2 6 條件下, 飼養(yǎng) 1 - 1 . 5個月即可繁殖, 年產(chǎn)卵 3 -5次, 每次間隔 1 5 -3 0 d o4 . 2 . 3 繁殖水溫 繁殖最適水溫為2 4 2 6 0C. 水溫低于 2 0 或高于3 0 0C 繁殖減少。4 . 2 . 4 懷卵量 不同年齡組魚的個體懷卵量見表 3 , 表 3 不同年齡組魚的個體懷卵量年齡, 齡123體重, g5 0 - 1 5 02 0 0 3 5 04 0 0 - 6 0 0絕對懷卵量日 , 粒2 5 0 - 6 0 08 0 0 - 1 2 0 01 3 0 0 2 5 0 0相對懷卵ta , 粒5 - 34 - 33 - 21 ) 絕對懷卵f, 指直觀可數(shù)的卵位數(shù)2 ) 相對懷卵t, 指單位體重( 9 ) 所含卵粒數(shù)。5 遺傳學特性5 . 1 同功酶 醇脫氫醇( A D H) 電泳圖譜, 肝中AD H有 2 個位點, 2 條譜帶, 無多態(tài)( 見圖 2 )邸 即 靡 一辱0 圖 2 奧利亞羅非魚肝組織A D H同工酶電泳圖譜5 . 2 染色體數(shù) 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2 攤 =4 4 ,5 . 3 核型 雌、 雄魚核型完全一致, 有亞中部著絲粒染色體( s m組) 3 對, 亞端部著絲粒染色體( s t 組) 1 2 對, 端部著絲粒染色體( t 組) 7 對, 染色體育數(shù)( N F ) 5 0 ( 見圖3 ) eS C 1 0 4 2 一 2 0 0 0八人幾井古住p.nU入 八滬 、側 . .辦 介八 滬 i t 幾八晚八 八六 扣介 八圖 3 奧利亞羅非魚染色體組型核型公式: 6 s m+ 2 4 s t + 1 4 t ,6 檢測方法6 . 1 生化遺傳分析6 . 1 . 1 電泳樣品制備 將魚殺死, 取肝臟組織0 . 3 g , 以4 倍體積0 . 3 %的氧化型輔酶I 液勻漿. 在冷凍離心機中以1 7 0 0 0r / m i n離心 2 次, 第一次離心后, 去除上層油膜, 再第二次離心, 至上層溶液澄清為止, 取上清液點樣。6 . 1 . 2 電泳步驟 使用水平平板電泳儀和濃度為7 . 5 Y o 聚丙烯酞胺凝膠。 電極緩沖液采用E B T緩沖液 見附錄A( 標準的附錄) 。步驟為: a )預電泳。恒溫 5 時, 將預先制備好的象丙烯酸胺凝膠放在冷卻板上, 在 5 0 mA電流下, 預電泳3 0 mi n , b ) 前電泳。預電泳后, 用微量加樣器在每個點樣孔內(nèi)加人 8 K L樣品, 在2 5 m A電流下, 前電泳1 0 m i n , 再進行正式電泳. c )正式電泳。在 2 7 5 V電壓下, 電泳時間為3 -5 h , d ) 染色。將電泳后的電泳膠板放人在恒溫箱3 7 保溫的染色液中染色, 至酶帶清晰顯示為止。染色液配方見附錄 B ( 標準的附錄) 。62 染色體檢測6 . 2 - 1 標本制備 采用腎組織細胞加植物血凝聚素( P H A) 短期培養(yǎng)法及空氣自然干燥法, 制片, 吉姆薩( G i e m s a ) 染色。吉姆薩染色液配方見附錄C ( 標準的附錄) 。6 . 2 . 2 計數(shù) 在光鏡下, 選取染色體鋪散良好、 完整的中期分裂相計數(shù)染色體數(shù)目, 確定 2 n 數(shù)。6 . 2 . 3 形態(tài)分類 選擇 1 0 個以上的分裂相, 進行顯微拍照, 按放大照片對染色體組型分析, 按形態(tài)歸類。6 . 3 結果判定 各項測定結果, 對照標準指標, 綜合分析判定, 是否符合標準。同時, 計算出符合標準的百分數(shù)。s C 1 0 4 2 一 2 0 0 0 附錄A ( 標準的附錄)E B T電極級沖液的配制A l 原液配制 三輕甲基氛基甲烷( T r i s ) 6 5 . 4 g 乙二胺四乙酸鈉鹽( N a , E D T A) 3 . 5 1 g 蒸餾水1 3 0 0 m L 另稱硼酸約2 7 g , 用來調(diào)節(jié)p H值至8 . 6 , 并稀釋至1 5 0 0 m L ,A 2 電極用液正極用液: 取原液 7 9 . 4 mL稀釋至 1 0 0 0 mL, 濃度為 。 . 0 2 8 6 m o l / L ,負極用液: 取原液 1 1 1 m L稀釋至 1 0 0 0 m L , 濃度為0 . 0 4 m o l / L . 附錄B( 標準的附錄)染 色 液 配 方B l 0 . 2 5 m o l / L T i r s - H C I 染色級沖液的配制 稱取T i r s 3 0 . 2 9 g , 加燕餾水 9 0 0 m L , 和鹽酸調(diào)節(jié)p H值至8 . 0 , 再稀釋至1 0 0 0 m L ,B 2 染色液配方。 . 2 5 m o l 染色緩沖液氧化型輔酶I抓化硝基四氛哇蘭( N B T )吩喃甲醋硫酸鹽( P MS )9 5 %乙醇1 4 0 mL2 2 mg1 0 . 5 mL1 0 . 5 mg4 . 5 mL 附最C ( 標準的附錄)古姆薩( G i e m s a ) 染色液配制C l G i e m s a 染色母液的配制 稱取。 . 5 g G i e m s a 粉, 量取3 3 m L甘油, 在研缽中先用少I甘油與G i e m s a 粉混合, 研磨至無顆粒時再將剩余甘油加人, 在5 6 條件下保溫2 h ,-后, 加人3 3 m L申醇, 保存于棕色瓶內(nèi)。C 2 0 . 2 m o l 確瞼級沖液配制C 2 . 1 A液 0 . 2 mo l / L磷酸氫二鈉( N a 2 H P O , ) 液液、 稱取磷酸氫二鈉( N a , H P O , H z 0 ) 3 6 . 6 1 g 定容于1 L蒸餾水中. 或稱取磷酸氫二鈉( N a z H P O , s c 1 0 4 2 一2 0 0 02 H 2 0) 7 1 . 6 4 g 定容于1 L蒸餾水中。C 2 . 2 B液 0 . 2 mo l / L磷酸二氫鈉( N a H 2 P O, ) 溶液 稱取磷酸二氫鈉( N a H , P O , H , 0 ) 2 7 . 6 g 定容于1 L蒸餾水中, 或稱取磷酸二氫鈉( N a H , P 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jīng)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wǎng)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shù)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jīng)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zhì)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