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選修之《先秦諸子選讀》第四單元:《老子》五章課件.ppt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選修之《先秦諸子選讀》第四單元:《老子》五章課件.ppt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選修之《先秦諸子選讀》第四單元:《老子》五章課件.ppt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選修之《先秦諸子選讀》第四單元:《老子》五章課件.ppt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選修之《先秦諸子選讀》第四單元:《老子》五章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老子五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相當(dāng)于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xué)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關(guān)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終。,關(guān)于老子,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或道德真經(jīng),原為先秦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為道教奉為主要經(jīng)典。老子哲學(xué)與古希臘哲學(xué)一起構(gòu)成了人類哲學(xué)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xué)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xué)之父”。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是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并與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nèi)核。道教出現(xiàn)后,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自然規(guī)律,自然法則) 道(演說,說出) 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變的,為兩個詞) 名(名詞、名稱、稱呼等) 名(叫出) 徼( jio邊界,邊塞;引申為邊涯、界限),譯文:道,(如果)能夠說得出,他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叫得出來,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們用“無”來命名田地萬物的開始,用“有”來命名萬物的起源(母)。所以從永恒的“無”中,可以觀察宇宙的微妙之處;從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萬物的極限。這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卻各有不同的名稱,它們都可以說是玄妙的道理。極遠啊,又極深,他是一切微妙的總門。 紅樓夢:“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道”的闡釋,有,無,玄,探求,眾妙之門,本章旨在說明: 1、道具有不可言說性,精深玄妙; 2、道是萬物的初始和根源,其余的文字都是一個形容詞而已。,何謂“道”?,在傳統(tǒng)的古書中,大約便有三種意義與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間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猶如元人馬致遠在秋思曲中所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個“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說文意義的注釋就是:“道者,徑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guī)律,以及實際的規(guī)矩,也可以說是學(xué)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如子產(chǎn)在左傳中所說的:“天道遠,人道邇?!比缱铀荚谥杏故渍轮兴f:“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孫子所說:“兵者,詭道也?!钡鹊?。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傳所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庇秩绲罆f:“離有離無之謂道?!边@便同于佛經(jīng)上所說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測了! 選自南懷謹老子他說,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學(xué)范疇,含義有:,1、構(gòu)成世界的實體,2、創(chuàng)造宇宙的動力,3、促使萬物運動的規(guī)律,4、作為人類行為的準(zhǔn)則,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發(fā)動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評 析,第一章突出了“道”的超驗特質(zhì), “無”和“有”用來指稱“道”的,是用來表明“道”由無形質(zhì)落實向有形質(zhì)的一個過程。要求人們不可拘泥于萬事萬物的表象,而應(yīng)該用心去體悟“道”的實質(zhì)。 “無”并不等于零,相反, 因為“道”具有潛藏的特性,不能為人的感觀所認識;所以老子用“無”字來指稱這個“不見其形”的特性?!盁o”在老子看來,蘊含著無限未顯現(xiàn)的生機,“無”蘊涵著無限的“有?!?這是老子思想的一個哲學(xué)出發(fā)點。老子就是從這里出發(fā),去闡述他的政治哲學(xué)和人生哲學(xué)的。,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萬物相對而存在并相互轉(zhuǎn)化 圣人治國應(yīng)順其自然,不恃功而驕,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這就無所謂丑了;都知道怎樣才算善,這就無所謂惡了。所以,有無由互相對立而產(chǎn)生,難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xiàn),高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聲由互相對立而諧和,前后由互相對立而出現(xiàn)。 |因此,“圣人”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dǎo),任憑萬物生長變化,而不開創(chuàng)它。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以為盡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第二章先總結(jié)了自然現(xiàn)象及日常生活經(jīng)驗中矛盾對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轉(zhuǎn)化的例子,然后由此推論出“圣人”應(yīng)該遵循的治國之道。,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譯文: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勝強,柔之所以能勝剛,天下沒有人不懂,(就是)沒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說:承擔(dān)國家的屈辱,才算是國家的君主;承擔(dān)國家的災(zāi)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聽起來恰像是反話。 柔能克剛,弱能勝強 君主應(yīng)謙卑而治,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之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圣人”雖然居于高位,可是因為言辭謙遜,所以百姓不覺得有壓力;雖然領(lǐng)導(dǎo)著百姓,可是因為懂得謙讓,所以百姓不覺得有妨害。因此天下的百姓都樂于推舉他而不覺得厭煩,如此也就是“不爭”而爭。,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xué)無憂。 治國主張 拋棄圣智、仁義、巧利,拋棄了聰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拋棄了“仁”和“義”,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拋棄了巧和利,盜賊才能消滅。以上三條作為文治法度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的認識有所從屬:表現(xiàn)單純、持守樸素,減少私心、降低欲望,拋棄學(xué)問,沒有憂愁。,“圣”“智”“絕學(xué)” “巧”“利”“少私寡欲” “仁義”“素”“樸” 前者是社會的禍害,后者則是救世的良方。,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第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偽”不外乎是指知識、智慧成為了人們雕飾言行乃至弄虛作假以博取功名富貴的手段。 孔子也曾說過:“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論語憲問)“為己”,為了自己的道德完善和精神修養(yǎng)提高;“為人”,意在獲取功名富貴。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第五章) 天地對萬物無所謂“仁”,而萬物自然生長;圣人對百姓不“仁”,百姓就能各得其所。天地不仁,這是“道”的境界;而講求仁義,則表明“大道”已失,即“大道廢,有仁義”。在老子看來,對百姓懷有“仁”也屬多事,必然會打擾、干涉到百姓的生活,國家就不寧靜了。,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社會理想:“小國寡民”的社會 “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國家小,人民少,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隨便用生命去冒險,不向遠方遷徙。雖有船和車,沒有地方乘坐它;雖有武器裝備,沒有地方陳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結(jié)繩記事的辦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習(xí)慣。鄰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吠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老子五章體現(xiàn)了老子哪些思想? 1 “道”乃天地萬物之源 2 無為而治,我們怎么看待老子的“無為”思想? 無為的思想,是包含一種矛盾的。人的有思慮,有知識,有情欲,有作為,實都是自然而然。有為本是人類生活之自然趨勢。而故意去思慮,去知識,去情欲,去作為,以返于原始的自然,實乃違反人類生活之自然趨勢。所以人為是自然,而去人為以返于自然,卻正是反自然。欲返于過去之自然狀態(tài),正是不自然。 無為實悖乎人類生活之自然趨勢,逆乎生活創(chuàng)進之流。過去中國人的生活萎靡不振,固有物質(zhì)的原因,而亦實是蒙受道家思想之毒害。但道家思想,亦有其好處。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禍福毀譽窮達擾心,即叫人脫除名利的思想;如依此修養(yǎng),可得到一種精神的解脫。道家叫人減低欲望,勿過分地傷毀自然,保養(yǎng)自己的精力,勿胡亂消耗,也都是頗有深意,可以救弊。道家的政治思想,極力反對干涉,反對專制,反對分等級。在君主專制時代,如能實行道家的政治學(xué)說,人民確實可以得到一些好處。惜乎道家此方面的理論,并未發(fā)生甚大影響。,老子辯證法思想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在對立項的列舉中重視“柔”“弱”“賤”的一方。對此我們?nèi)绾卫斫夂驮u價? 老子這一特點,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強”的思想。老子再三強調(diào):“弱也者,道之用也”;“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而以下為基”;“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等等。這除了教導(dǎo)統(tǒng)治者要謙虛謹慎、重視基礎(chǔ)(“圣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們注意到只有處于“柔”“弱”的一方,才永遠不會被戰(zhàn)勝。這就是說,不但不要過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優(yōu)勢,要善于隱藏優(yōu)勢或強大,而且不要去競賽或爭奪那種強大。要“守雌”“貴柔”“知足”,這樣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韌性,就能戰(zhàn)勝對方而不會被轉(zhuǎn)化掉。 這一觀念在總結(jié)世事經(jīng)驗,開啟人生智慧上曾起過作用。從“老子不為天下先”“先讓一步然后還手”到“哀兵必勝”“寧受胯下之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讓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積蓄力量,用以奪取最后的勝利。這也屬于中國的智慧。它仍然承續(xù)了不動情感、清醒冷靜的理知態(tài)度和不失主體活動的特征,以服務(wù)于家族、邦國和個體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辯證法,而是維護生存的生活辯證法。,歷史上道家思想受推崇的時期:,道家思想曾經(jīng)在漢初由統(tǒng)治者列為主流,其他各家為輔,取得著名的“文景之治”。 在唐代,老子一書受到了空前的尊崇。唐高祖武德年間,不僅為老子立廟,還規(guī)定三教次序以道為先。 唐高宗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使老子的地位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唐玄宗老子為道德真經(jīng),令崇玄學(xué)的生徒學(xué)習(xí),并把道德真經(jīng)作為貢舉策試的經(jīng)典之一。,老子的影響,魯迅說:“不讀老子一書,不知中國文化?!?胡適說:“老子是中國哲學(xué)的鼻祖,是中國哲學(xué)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xué)家。” 黑格爾認為老子的哲學(xué)不得了,和希臘的哲學(xué)一起,是世界哲學(xué)的源頭。 托爾斯泰說,他受中國的孔子孟子影響很大,受老子的影響巨大。 美國紐約時報將老子列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美國學(xué)者邁克爾哈特在其所著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一人一書中,將老子名列第七十五位 。,研讀探討:儒道互補體現(xiàn)在何處? 儒家: 孔子:道德上主張“仁”,政治上主張“禮治” 孟子:主張“仁政” 道家: 老子:強調(diào)“道”,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主要思想:“天道無為”,主張無為而治 生活態(tài)度:一切順應(yīng)自然,安時而處順,儒家: A、偏重社會倫理,思考“人與人”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強調(diào)積極進取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zé)任心; B、側(cè)重人道,但同時具有積極用世和超然通達心態(tài); C、古代知識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蘇軾、李白、陶淵明) 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國 道家: A、偏重哲學(xué)問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突出寧靜和諧與超越世俗的觀念; B、側(cè)重天道,但同時具有積極用世和超然通達心態(tài); C、古代知識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蘇軾、李白、陶淵明) 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國,我們?nèi)绻逊e極的人生觀念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度地配起來,我們便能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xué),介于動作和靜止之間,介于塵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現(xiàn)實人生之間;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學(xué)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 林語堂,儒家思想糧店 道家思想藥店,討論:,在治國、求知、為人、處世等方面,我們可以怎樣去實踐“儒道互補”呢?,入世之態(tài),出世之心: “有所為有所不為”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子名言,上善若水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天長地久。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不出戶,知天下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小國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儒家論“天道”:,荀子的思想里,也明顯吸收了道家思想,如荀子天論篇言: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儒家思想中超然通達的一面: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家思想中積極用世的一面: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第二章)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第七十八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從“儒道互補”看“釵黛合一”,寶釵似乎是一個儒家人物,謹言慎行、積極進取,近乎 “圣人”;而黛玉則更像一個道家人物,自然率真、靈動飄逸, 婉若“仙子”。前者是主流、正統(tǒng), 因此為“(蘅蕪)君”;后者為輔助,因此為“(瀟湘)妃(子)”。 湘云最初受寶釵影響,傾向于儒家,如她向?qū)氂袼f的仕途經(jīng)濟;后來,與黛玉也頗為知心,如凹晶館聯(lián)詩。這是中國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條路:最初總是希望能夠“學(xué)而優(yōu)則仕”,有一番作為;當(dāng)理想受挫、四顧茫然時,便思退隱,寄情山水。,漢宣帝: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nèi)用黃老,外示儒術(shù)”。 南懷瑾,儒道互補在治國上的體現(xiàn):,八、相關(guān)藝術(shù)作品展示,范曾繪畫作品:老子出關(guān),八、相關(guān)藝術(shù)作品展示,元趙孟頫,道德經(jīng),北京故宮博物館藏。,九、延伸閱讀,1. 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張岱年 2. 中國哲學(xué)史馮友蘭 3.先秦學(xué)術(shù)概論呂思勉 4. 老子竹簡本、帛書本、今本,儒、佛、道三家圣哲對水之贊語,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佛說:“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從中可看出儒家的精進利生,道家的謙下養(yǎng)生,佛家的圣凈無生三面古鏡,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趨向,應(yīng)當(dāng)何去何從;或在某一時間,某一地位如何應(yīng)用一面寶鑒以自照、自知、自處。,上善若水(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學(xué)的總綱,也是老子人生觀的綜合體現(xiàn)。,“上善若水”一個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樣至柔之中的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走上圣壇,司馬遷: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圣矣! 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