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1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病的辨證理論,陜西中醫(yī)學院溫病學教研室,請單擊播放,按ESC鍵退出,溫病辯證的含義,溫病辯證就是將四診所收集的溫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正確闡明溫病的病因、部位、病機、證候類型等。,溫病辯證的內容,溫病辯證的內容主要是闡明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所屬臟腑在溫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生理病理變化、臨床表現(xiàn)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相互聯(lián)系等。,在溫邪侵襲人體后,會導致衛(wèi)氣營血及三焦所屬臟腑功能失調及實質損傷,從而產生復雜多樣的臨床癥狀。以衛(wèi)氣營血辨證及三焦辨證理論為指導,對這些臨床表現(xiàn)進行分析,可以了解溫病各種癥狀產生的原因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判斷出病變深淺部位及性質,歸納證候類型,了解邪正消長,掌握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傳變規(guī)律等,從而為治療提供依據(jù)。,溫病辯證的意義,.審辨外因性質,察明體質陰陽 外因是發(fā)病的條件,內因是發(fā)病的根據(jù)。溫病的致病外因雖然有多種病邪,但其性質不外溫熱、濕熱兩類,而其發(fā)病實與人體的陰虛或陽虛有關,因此,臨證時一是要根據(jù)各種外因致病特點,審辨所感之邪是溫熱還是濕熱。,溫病辯證的意義,.歸納證候類型,分析病理變化 衛(wèi)氣營血辯證和三焦辯證均是用來歸納溫病的證候類型,并分析其病理機制的。如將發(fā)熱,微惡風寒,口微渴,脈浮數(shù)等癥歸納為衛(wèi)分證,其病理為溫邪襲表,肺衛(wèi)失宣。,溫病辯證的意義,.標志病位深淺,掌握病情輕重 一般的說:衛(wèi)淺,輕; 氣較深,較重; 營深,重; 血最深,最重。,溫病辯證的意義,.闡明發(fā)病規(guī)律,認識傳變形式 溫病的發(fā)展,傳變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衛(wèi)氣營血辯證和三焦辯證正是反映了這一規(guī)律性,正如吳鞠通說:,“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中焦病 不治則傳下焦,始上焦,終下焦。”,溫病辯證的意義,確立治療原則,制定處方用藥 如葉天士:“在衛(wèi)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衛(wèi)氣營血,一衛(wèi)氣營血辯證 (一)衛(wèi)氣營血辯證的源流 “衛(wèi)氣營血”這一詞語,首見于內經,繼見于傷寒雜病論。但其成為溫病學的辯證綱領,則是葉天士創(chuàng)立的。,.內經有關營衛(wèi)氣血的論述,素問:“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乃能入于脈也?!?靈樞.本藏“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也?!?內經主要概括了它們的生理功能和作用部位。,傷寒雜病論對營衛(wèi)氣血的認識,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以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復發(fā)其汗,榮衛(wèi)和則愈” 主要是指人體的營衛(wèi)氣血功能失調后所發(fā)生的病理變化和病變現(xiàn)象。,衛(wèi)氣營血理論的創(chuàng)立,衛(wèi)氣營血辨證是葉天士在內經及歷代醫(yī)家有關營衛(wèi)氣血生理與病理等方面論述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在臨床上對溫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觀察和總結,把衛(wèi)氣營血的概念用于對溫病病機的演變規(guī)律、病程發(fā)展階段性的分析,從而形成了衛(wèi)氣營血辨證理論。,在這一綱領中,衛(wèi)氣營血的含義不僅有其生理基礎,而且概括了它們的病理、證候等方面的內容。自葉氏的衛(wèi)氣營血綱領理論問世后,使溫病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對后世溫病學說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溫熱論: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肺主氣屬衛(wèi),心主血屬營,辨營衛(wèi)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1),(一)衛(wèi)氣營血的證候與病機,溫邪入侵人體,激發(fā)體內防御機能,出現(xiàn)一系列由邪正相爭所引起的反應,導致了衛(wèi)氣營血及有關臟器功能失調及實質損害。,衛(wèi)、氣分功能失調為主 營、血分實質損害為主,溫病發(fā)展的主要階段: 衛(wèi) 氣 營 血 衛(wèi)分證 屬表 氣分證 氣分證較淺 營分證 屬里 營分證較深 血分證 血分證更深,1、衛(wèi)分證,(1)概念 衛(wèi)分證是溫邪初襲人體,引起以衛(wèi)外功能失調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證候,屬于外感病表證的范疇。,(2)主要證候及辯證要點 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或有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邊尖紅,脈浮數(shù)等。,辨證要點發(fā)熱與惡寒并見,口微渴。,確定病邪在衛(wèi)分的主要依據(jù),是發(fā)熱與惡寒 并見,一般是發(fā)熱重惡寒輕。是否出現(xiàn)口渴 則是判斷病證寒熱屬性的重要癥狀之一,如 見口渴,則提示所感之邪為溫邪。因此通常 將發(fā)熱,微惡風寒,口微渴作為衛(wèi)分證的辨 證要點。,(3)病機分析 衛(wèi)分證是溫邪初襲人體后,與人體衛(wèi)氣相爭所出現(xiàn)的一系列表現(xiàn)。如風熱或燥熱等溫邪通過呼吸而犯于肺經,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而衛(wèi)氣主衛(wèi)外,所以衛(wèi)氣首先與溫邪相爭,引發(fā)了以體表見證為主的證候表現(xiàn)。,衛(wèi)分證主要的病機變化,衛(wèi)氣與溫邪相搏,邪正相爭,衛(wèi)陽亢奮發(fā)熱,衛(wèi)氣受邪郁,表失溫養(yǎng)惡寒,邪留肌表,衛(wèi)氣受阻,郁而不伸,腠理開合失職無汗或少汗,溫邪襲于頭部,經氣不通,加之陽熱上擾清空頭痛,邪犯肺經,導致清肅失司咳嗽,溫邪易傷津口渴,邪犯肺衛(wèi),病在衛(wèi)表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雖然溫邪抑郁衛(wèi)陽而致惡寒,但因溫邪屬陽熱之邪,故惡寒較輕而短暫。如濕熱病邪犯于中焦脾胃,除了影響脾胃的功能外,也可因衛(wèi)氣被邪郁遏,邪正相爭而引起發(fā)熱、微惡寒等衛(wèi)表癥狀。 總之,衛(wèi)分證的病理特點是: 邪郁衛(wèi)表,邪正相爭,不同類型的溫邪侵犯衛(wèi)分,癥狀各具特點,其病理也各有所不同。 風熱病邪犯于衛(wèi)分,病位主要在肺衛(wèi) 證見發(fā)熱,微惡風寒,鼻塞流涕,咽痛,扁桃體紅腫,頭痛,咳嗽,口微渴,舌邊尖紅赤,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等。其中以發(fā)熱,微惡風寒,鼻塞流涕,頭痛等為辨證要點。 燥熱病邪犯于衛(wèi)分,病位主要在肺衛(wèi) 證見發(fā)熱,微惡風寒,咳嗽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紅苔白欠潤,脈浮數(shù)等。其中咳嗽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為辨證要點。,如濕熱病邪犯于衛(wèi)分,病位主要在脾胃 證見惡寒發(fā)熱,身熱不揚,少汗,頭重如裹,身重肢倦,胸悶脘痞,舌苔白膩,脈濡緩等。其中以惡寒,身熱不揚,頭身重著,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但單純的濕熱衛(wèi)分證少見,因為在出現(xiàn)衛(wèi)分證的同時,同時已有濕熱內郁脾胃,中焦氣機失調等氣分的病機變化,所以多表現(xiàn)為邪遏衛(wèi)氣、衛(wèi)氣同病。,衛(wèi)分證的發(fā)展趨勢,從衛(wèi)表而解正氣未衰,治療及時無誤,由衛(wèi)傳氣感邪過重或治療不及時,由衛(wèi)進入營血分心陰素虛,失治誤治,衛(wèi)分證的治療原則,衛(wèi)分證由于病在肺衛(wèi)肌表,治療是以宣泄肺衛(wèi)為法,辛涼透表為治, 正如葉氏言“在衛(wèi)汗之可也。”,討論注意點,溫病衛(wèi)分證和傷寒太陽病均為疾病的初起 之征,二者有何區(qū)別?,同二者都是外感表證,由外邪引起的,都是疾病初期的表證,邪皆在表,治療都用解表法;,異溫病衛(wèi)分證是油溫邪引起的證候,多為表熱證,以辛涼解表法為其主要治法;而傷寒太陽病是由寒邪引起的證候,屬于表寒證,以辛溫解表為其主要治法。,氣分證,(1)概念 氣分證是溫邪在里,引起人體臟腑或組織氣機活動失常的一類證候, 屬于外感病里證的范疇,同時還包括了半表半里證在內。,氣分證的病變較廣泛,凡溫邪不在衛(wèi)分,又未 傳入營(血)分,都可屬氣分證范圍,涉及的 病變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腸、膽、膜原、 胸膈等。,氣分證的形成途徑,一是在衛(wèi)分的溫邪傳入氣分; 二是溫邪直接犯于氣分,例如暑熱病邪可以直犯陽明,濕熱病邪則直犯于脾胃等; 三是氣分伏熱外發(fā),如伏寒化溫病邪伏于氣分而內發(fā); 四是由營分邪熱轉出氣分等。,(2)主要證候及辯證要點 氣分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可因病邪性質及病變部位不同而各異。 其共同的特點: 熱勢壯盛,不惡寒,汗多,渴喜飲涼,尿赤,舌質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等 辨證要點但發(fā)熱,不惡寒,口渴,苔黃,各種氣分證的病機變化和臨床表現(xiàn)雖大體相似,但因病變部位不同和病邪性質各異,各種氣分證的臨床表現(xiàn)不完全相同,除上述典型的共有癥狀外,還可見邪熱盛于某一臟腑部位的癥狀表現(xiàn)。,熱盛陽明證:壯熱,不惡寒,但惡熱,汗多,口渴飲冷,舌苔黃燥,脈洪大等,即一般所說的“四大”見癥。 熱壅于肺: 可見身熱喘咳。 熱擾胸膈:可見身熱心煩不眠。 熱結腸腑:可見日晡潮熱,腹脹便秘。 熱郁膽腑:可見身熱口苦,干嘔心煩等。,(3)病機分析 氣分證的病理變化從總的方面來看,不外人體“氣”的病變。 病邪進入氣分時,人體全身正氣奮起抗邪,邪正劇爭,引起熱熾津傷,這是氣分證的主要病機變化。 而邪正劇烈的抗爭也必然會影響有關臟腑器官的正常氣機活動,從而發(fā)生相應的氣分證癥狀。,氣分證主要的病機變化,熱熾氣分,正邪劇爭壯熱,里熱亢盛,迫津液外泄多汗,熱熾津傷口渴喜涼飲,氣分熱熾舌苔見黃燥,里熱亢盛脈洪大而數(shù),總的病理特點是:正邪劇爭,里熱蒸迫,熱盛津傷,濕熱性溫病在濕邪化燥傷陰之前,多留連于氣分,呈現(xiàn)濕熱交蒸之勢。 氣分有熱,則見發(fā)熱汗出,口渴溺黃,心煩; 濕熱膠著,所以汗出而熱不解; 內有濕邪所阻,故渴不欲多飲; 濕阻氣機,脾胃升降失常,則脘悶嘔惡、便溏; 濕熱交蒸,則苔黃膩、脈濡數(shù)。 其總的病機是:濕熱交蒸,郁阻氣機。,(4)發(fā)展趨勢 氣分證如進一步發(fā)展,大致有以下3種情況 一是邪在氣分,邪氣既盛,正氣抗邪力亦強,正氣奮起抗邪,或經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冀邪退而病在氣分階段得愈。,三是經過邪正抗爭,氣分的病邪漸衰,但人體 正氣,特別是陰液大傷,形成正虛邪少局面, 如肺胃陰傷等,經過一段時間后,正氣得復而 病漸向愈。,二是正不敵邪,或得不到及時和正確的治療, 溫邪可自氣分進一步發(fā)展而深入營血分,病變 趨于嚴重。,氣分證的治療原則,清氣逐邪,泄熱保津,正如葉氏所云,“到氣才可清氣”,3、營分證,(1)概念 營分證是溫邪犯于營分,引起以邪熱盛于營分,灼傷營陰為主要病理變化的一類證候。 也屬于外感病里證范疇。 溫邪深入營分,人體臟器組織的實質損害較為明顯,而有關的功能障礙更為嚴重,病情較為危重。,營分證的形成原因: 一是在氣分的邪熱失于清泄,或濕熱病 邪化燥化火,進而傳入營分; 二是肺衛(wèi)之邪乘虛直接內陷營分; 三是內伏于營分的伏邪自內而發(fā)出; 四是溫邪不經衛(wèi)氣分而直接深入營分, 如暑邪可直犯心營而發(fā)生神昏,稱為暑厥。,(2)主要證候及辨證要點 身熱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飲,心煩不寐,時有譫語,斑疹隱隱,舌質紅絳,脈細數(shù)等。 辨證要點身熱夜甚,時譫語,或斑疹隱隱、舌質紅絳。,營分證的發(fā)熱特點為身熱夜甚,它不同于衛(wèi)分的發(fā)熱與微惡風寒并見,也不同于氣分的但惡熱不惡寒。 同時,營分證一般都可見到程度不同的神志異常,輕則心煩不寐,重則時有譫語。 營分證的舌象特點是舌質紅絳,正如葉天士所說:“其熱傳營,舌色必絳。”可見舌質紅絳是判斷溫邪傳入營分的重要標志。,營分證的病機分析,營分邪熱亢盛,則劫傷營陰身熱夜甚,脈細而數(shù),營熱蒸騰于上口雖干不甚渴飲,舌質紅絳,營氣通于心,營陰受熱,易侵擾心神神志異常, 輕則心煩不寐,甚則時有譫語,營分受熱,竄于肌膚血絡斑疹隱隱,營分證的病理特點是:營熱陰傷,擾神竄絡,各類溫病的營分證病機變化及其證候類型大多基本相似,但濕熱病邪(或暑濕病邪)化燥入營時,可見濕邪未能完全化凈之象,在臨床表現(xiàn)上,既有身熱夜甚,時有譫語,斑疹隱隱,舌紅絳,脈細數(shù)等營分熱熾的癥狀,又可有苔膩等濕象。,(4)發(fā)展趨勢 營分證的進一步發(fā)展,大致有以下種情況: 一是在營分的邪熱得以轉出氣分,即原有的營分證癥狀,如身熱夜甚、斑疹隱隱、舌紅絳等消失,而表現(xiàn)為一派氣分證癥狀,這是病情好轉的現(xiàn)象。 二是在營分的邪熱進一步深逼血分,出現(xiàn)了動血癥狀,如斑疹大量透發(fā)、腔道出血等,這是病情加重的表現(xiàn)。這兩種不同的轉歸,主要取決于營熱陰傷的程度及治療是否得當。,三是營熱亢盛而嚴重影響到臟腑功能,特別是可內陷手足厥陰。因營氣通于心,所以營熱可進一步發(fā)展而形成熱閉心包之證,出現(xiàn)神昏譫語等癥狀,或引起肝風內動而出現(xiàn)痙厥。這些病變有可能引起正氣外脫的危重后果。,營分證的治療原則,總的治療原則是清營透熱為主。選擇清除營熱的藥物以清泄營分的邪熱,同時適當配用辛透氣機的藥物以使邪熱外出氣分而解,臨床上還應配以養(yǎng)陰生津之品,正如葉氏言:,入營猶可透熱轉氣,4、血分證,(1)概念 血分證是邪熱發(fā)展到血分,引起以血熱亢盛、動血耗血為主要病理變化的一類證候,也屬于外感熱病里證范疇。 溫邪深入血分,病變已屬極期,亦多昏、痙、厥、脫之變,病情較為危重。,血分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個原因: 一是營分邪熱未解,營熱羈留,病情進 一步發(fā)展而傳入血分; 二是衛(wèi)分或氣分的病邪直接傳入血分; 三是血分的伏邪自里而發(fā),直接出現(xiàn)血分證。,血分證的形成原因,血分證的形成原因,(2)主要證候及辨證要點 身熱,躁擾不安,甚或神昏譫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質深絳。 辨證要點: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質深絳,血分證與營分證的主要區(qū)別有二: 一是血分證有明顯的“動血”癥狀,即表現(xiàn)為急性多部位、多竅道(腔道)出血,斑疹大量透發(fā),而營分證只表現(xiàn)為營熱竄絡而引起的斑疹隱隱,并未有明顯“動血”現(xiàn)象; 二是血分證的舌象多表現(xiàn)為舌色深絳,而營分證多表現(xiàn)為紅絳。因此急性多部位、多竅道(腔道)出血、斑疹密布及舌質深絳等是血分證的辨證要點。,(3)病機分析 血分證的病機變化,血熱是其基礎,由此而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一是由于血分熱毒過盛,經血沸騰,血絡損傷,造成血液離經妄行,出現(xiàn)多竅道(腔道)的急性出血,如嘔血、咯血、鼻衄、便血、尿血、陰道出血等,如血溢于肌膚則出現(xiàn)斑疹或肌衄等。,血分證的病機分析,二是由于血熱熾盛,煎熬和濃縮血液,加上邪熱耗傷血液,導致血行不暢,同時又有離經之血,都會造成瘀血,并與邪熱互結而形成熱瘀,有的則在脈絡內形成廣泛的瘀血阻滯,如何廉臣說:“因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而成瘀?!北憩F(xiàn)為斑疹色紫,舌色深絳等。,三是由于“心主血 ”,血分瘀熱易擾于心,從而逼亂心神而見嚴重的神志異常癥狀,如躁擾不安,神昏譫語等。“肝藏血”,血熱也易波及到肝經而引起肝風內動,出現(xiàn)痙厥。 綜上所述,血分證的病理特點是:動血耗血,瘀熱內阻。,血分證病機分析,熱毒過盛,迫血妄行,上下內外泛溢多部位, 多竅道急性出血:嘔血、吐血、便血、尿血等等。,血熱熾盛,血分熱搏,瘀熱互結,血絡瘀滯形成 廣泛瘀血阻滯,熱毒入血,逼亂神明躁擾不安,神志改變,(4)發(fā)展趨勢 有種發(fā)展趨勢 一是血分證病情雖然危重兇險,但經積極而恰當?shù)木戎危中盁釢u衰,正氣逐漸恢復,病情可望獲得緩解,病漸向愈。 二是血分熱毒極盛,而正氣不足,正不敵邪,可因血脈瘀阻、臟氣衰竭或急性失血、氣隨血脫而死亡。,三是血分熱毒雖漸衰,但人體正氣,特別是陰液大傷,往往可以表現(xiàn)為肝腎陰傷等證。如傷而未竭,猶可逐漸恢復而向愈,如傷而已竭,則可能發(fā)生正氣外脫而亡,或形成肝腎陰傷久久不得復之證。,血分證的治療原則,血分證以清熱涼血,化瘀散血為總治則,兼有竅閉,動風等癥則在此基礎上佐以清心,開竅,息風,止痙等。葉氏言:,“涼血散血”,討論注意點,血分證為何能形成血瘀征象,其形成原因是什么?,這主要有方面的原因: .血分熱毒熾盛,損傷血絡,血溢脈外,離經之血停而為瘀; .血分熱毒煎熬血液,耗傷陰津,使血液粘滯,營運障礙,凝聚為瘀。,(二)衛(wèi)氣營血證候的相互關系,衛(wèi)氣營血證候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四者不可截然分開: 衛(wèi)氣屬陽,營血屬陰, 氣之表者為衛(wèi),營之深者為血。,衛(wèi)分證與氣分證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衛(wèi)分證雖屬表證,但卻有病邪侵犯內在臟腑的病理基礎,所以衛(wèi)分證不解,就很容易轉化為氣分證。 氣分證較衛(wèi)分證病位深了一層,病變也較衛(wèi)分證為重,多明顯影響了臟腑的功能,但由于正氣尚盛,抗邪有力,經及時而正確的治療,邪氣每易被驅除而使病情好轉或痊愈。,營分證和血分證之間,病理變化存在著較多的共同之處。 正如葉天士所說:“營分受熱,則血液受劫?!?邪熱在氣分不解,傳入營血分,不但使營血耗傷,而且影響心神,病情更為深重,常表現(xiàn)為邪盛正虛。,營血分證較之氣分證,病理變化有了本質上的改變,由原來在氣分以臟腑功能障礙為主,而轉變?yōu)橐耘K腑的實質損害為主,必須及時救治,否則就有性命之虞。 因此,積極有效地治療氣分證,把住氣分關,對于阻斷病情,防止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衛(wèi)氣營血證候的病機層次反映了病變的淺深、病情的輕重。具體來說: 衛(wèi)分證病位最淺,屬表證,病情最輕,持續(xù)時間也短,治療容易; 氣分證病位進了一層,屬里證,病情較衛(wèi)分證為重,此時正盛邪實,邪正劇爭,若治療及時,每可驅邪外出,使疾病好轉痊愈; 營分證和血分證,病位最深,病情危重,熱邪步步深入,正氣節(jié)節(jié)衰退,若處理失當,正不勝邪,往往險證迭起,危及生命。,可見把握溫病衛(wèi)氣營血的病位淺深,對于判斷病情輕重,掌握轉歸趨勢,積極主動地采取治療措施,均有重要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來說,營分證與血分證雖有淺深之分,但有些溫病的營分證的嚴重程度并不比某些溫病的血分證輕,如有一些溫病較少傳入血分,但在營分證階段往往有神昏、動風、正氣外脫之變,病情十分危險,稍有失治或誤治,患者就可能很快死亡。,此外,營血分證的病機特點,在早期常表現(xiàn)為邪盛正虛而以邪實為主,而在血分證后期多見邪衰而正漸虛。在營血分證之后,其病機多以正虛為主,特別是陰液虧損較突出,所以在衛(wèi)氣營血階段之后,有一個陰虛階段。,(三)衛(wèi)氣營血證候的相互傳變,溫病發(fā)生后,病情往往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這種動態(tài)的變化就是傳變。 所謂傳變就是指病邪在患者體內的發(fā)展變化。 這一變化主要是溫邪與人體正氣相互斗爭的結果,也反映了溫邪在患者體內的發(fā)展變化,衛(wèi)氣營血辨證理論可以用來分析這一變化的主要規(guī)律。,溫病總的傳變趨勢一般不外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即多數(shù)溫病由衛(wèi)分證開始,再向氣分、營分、血分傳變。但臨床上傳變的情況是復雜的,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溫病是否發(fā)生傳變以及傳變的方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哪幾種因素?,1、影響衛(wèi)氣營血傳變的因素,一是感受病邪的性質不同,傳變方式有異 如風熱病邪在衛(wèi)易傳入肺,再傳至胃,但也可發(fā)生在衛(wèi)之邪直接傳入心包的“逆?zhèn)鳌?。暑熱病邪傷人疾速,傳變不分表里漸次。濕熱病邪傳變較慢,多呈漸進深入,病邪多久留氣分,化燥化火后亦可傳入營血分。,影響衛(wèi)氣營血傳變的因素,二是感受溫邪的毒力大小,對傳變也有影響 如溫疫論中所說的“毒氣所鐘有厚薄”。感邪較重的,病情較重,傳變也較迅速;感邪較輕,則傳變較少或較慢。,影響衛(wèi)氣營血傳變的因素,三是不同類型的體質,對傳變也有重要的影響 同一類溫病,所感受的是同一種溫邪,但傳變情況也可各不相同。如素體陰虛火旺者,感受溫邪后,更易耗傷陰液,熱勢更盛,傳變迅速,在病的后期易出現(xiàn)陰虛之證。素體陽虛者,在感受溫邪,特別是感受濕熱病邪后,較易損傷陽氣,病之后期易出現(xiàn)“濕勝陽微”的變化。,影響衛(wèi)氣營血傳變的因素,四是治療是否及時恰當,對傳變也有重要的影響 如治療及時恰當,可祛除病邪而不發(fā)生傳變。誤治或失治,或傷及正氣,或助熱戀邪,則可促使病邪深入內陷,而使病情惡化。,影響衛(wèi)氣營血傳變的因素,2、衛(wèi)氣營血證候傳變類型 由于感受溫邪的種類不同,人的體質有差異,或治療的及時與正確與否,溫病的發(fā)展傳變是千變萬化的。 正如王孟英所說:“然氣血流通,經絡貫串,邪之所湊,隨處可傳,其分其合,莫從界限。故臨證者,宜審病機而施活變,弗執(zhí)死法以困生人?!?溫病的傳變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自表入里 即溫邪循衛(wèi)氣營血層次逐漸深入地發(fā)生傳變,也就是表現(xiàn)為葉天士所說“大凡看法,衛(wèi)之后方言氣,營之后方言血”的演變程序。這種傳變方式多見于新感溫病。 但如在表之邪直接內陷心包,或由衛(wèi)而直接傳入營血分,則屬病情危重。,衛(wèi)氣營血傳變的類型,(2)由里達外 即溫邪自血而營,由營轉氣的演變過程。這類溫病的病機發(fā)展特點是原有伏熱自里向外透達,病情逐漸減輕,雖然在發(fā)病時病情較重,但因邪有外達之機,所以預后較好。伏邪溫病多具這種傳變形式。但是溫邪在自里達外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再逆向內陷,如邪熱已從營分透出氣分,又能自氣分內陷營分或深入血分,這是由邪正消長起伏所決定的。,(3)傳變不分表里漸次 即溫邪不循衛(wèi)氣營血表里層次的傳變。 這類疾病不僅在發(fā)病時可以衛(wèi)氣、衛(wèi)營同病,而且在傳變時可以同時出現(xiàn)氣分、營分或血分的癥狀,臨床上表現(xiàn)為衛(wèi)氣同病,氣營(血)兩燔,衛(wèi)營(血)同病,甚至衛(wèi)氣營血俱病的復雜病證。這類疾病發(fā)病較急、病情較重、傳變較快,如病邪很快內陷營血,則預后較差。,溫病的傳變除以上所述外,尚有一種情況是不傳。 所謂不傳,是指邪在衛(wèi)分或氣分,經治療后邪從外解而病愈。 如風溫病,初起表現(xiàn)為衛(wèi)分證,經適當?shù)闹委熀?,正勝邪退,疾病不傳氣分而中止在衛(wèi)分階段;或在氣分時,經治療后不傳營血而病愈。又如秋燥病,整個病程多在衛(wèi)分或氣分,很少發(fā)生深入營血分者。,因此,溫病的傳變規(guī)律雖有衛(wèi)氣營血的傳變順序,但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所有的溫病均有衛(wèi)氣營血四個層次的傳變形式。,衛(wèi) 氣 營 血 辨 證 表, 證型 病 理 證 候 辨證要點 備 注 邪郁衛(wèi)表, 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 發(fā)熱,微惡 衛(wèi) 邪正相爭 無汗或少汗,或咳嗽,口 寒,口微渴。 微渴,舌苔薄白,舌邊尖紅, 脈浮數(shù)。 邪正劇爭, 壯熱,不惡寒,反惡熱,汗 壯熱,不惡 氣分證的病 氣 熱熾津傷 多,渴喜飲涼,尿赤,舌質 寒,口渴, 變范圍較大 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苔黃。 此以熱盛陽 明為代表。 熱灼營陰, 身熱夜甚,口干,反不甚渴 身熱夜甚, 營 擾神竄絡 飲,心煩不寐,時有譫語, 心煩,譫語, 斑疹隱隱,舌質紅絳,脈細 舌紅絳。 數(shù)。 動血耗血, 身熱,躁擾不安,神昏譫 斑疹,急性 血 瘀熱內阻 狂,吐血、衄血、便血、 多部位、多 尿血,斑疹密布,舌質深 竅道(腔道) 絳。 出血,舌質 深絳。,吳鞠通醫(yī)案分析,戌子(1828年)二月十八日,某男風溫惡寒,邪歸心包血分,譫語神昏,右脈空大,舌苔干燥,不渴,津液消亡。與一面開心包之邪,一面育陰清熱。 生石膏50 細生地18 丹皮12 知母9 炙甘草12 麥冬18 粳米1撮,煮三杯,分三次服,外紫雪丹12克,與湯藥分服,每次6克。,十九日,溫邪熱入心包,譫語癲狂。昨與紫雪丹12克,與玉女煎加丹皮一貼,今日脈反洪大有力,紫斑加疹,續(xù)出若許。以化斑湯兩清氣血之伏熱,其紫雪丹再服9克,以譫語盡除為度。 生石膏100 知母12 黃芩9 炙甘草9 犀角6 丹皮15 粳米1撮。煮三杯,與紫雪丹分3次煎服。,二十日,斑疹已出,脈炙洪大,譫語已減,與護陰法。 生地18 丹皮15 麥冬15 白芍9 連翹9 銀花9 甘草4.5 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一日,熱退神清,余邪有限,大便溏,與一甲復脈湯二貼,紫雪丹5分。 生地15 甘草9 丹皮9 白芍9 阿膠(沖服)9 麻仁6 生牡蠣15 麥冬9,二十八日,溫疹未十分清,即不服藥,七八日后,飲食盡早,復受穢濁之氣,右脈洪大有力,舌苔白厚,先清穢濁。以舌苔白,未可下。 牛蒡子9 連翹9 銀花9 黃芩6 芥穗6 桔梗9 豆豉9 甘草6。煮三杯,分三次服。,解析:患者患風溫,病變部位以肺經為主,初起以肺衛(wèi)表熱證為特征,治療辛散涼泄,透邪外達。此時最忌辛溫發(fā)汗,而醫(yī)者誤用發(fā)汗,一則劫奪心液,二則耗散心陽,導致邪熱內陷心包,閉阻心竅,出現(xiàn)神昏譫語,即葉天士所說的“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治療清心開竅,方用紫雪丹。 汗則助熱傷津,因此治療宜清熱育陰。邪熱內陷氣、血分。因此治療宜氣血兩清。病至后期,宜養(yǎng)陰法。,二、三焦辨證,三焦辯證理論是源于內經,難經,發(fā)展于溫病學派,是清代醫(yī)家吳鞠通在內經三焦學說的基礎上,參考了歷代醫(yī)家運用三焦理論進行熱性病辨證的論述,并結合其診治熱性病的經驗而總結出來的一種辨證理論,主要用以闡述溫病發(fā)展過程中三焦所屬不同臟腑的病變及其傳變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溫病各個不同階段的治則。,三焦的含義,.部位三焦 .氣化三焦 .臟腑三焦 .辯證三焦,辨證三焦的實際意義,.劃分病期 上焦病變初期階段(輕) 中焦病變極期階段(重) 下焦病變在末期階段(深重),辨證三焦的實際意義,.區(qū)分臟腑部位 上焦肺與心包的病理反映 中焦脾胃為主的病理反映 下焦肝腎為主的病理反映,辨證三焦的實際意義,.闡明溫病三焦傳變規(guī)律 吳氏云:“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脾與胃也,中焦病不治則傳下焦肝與腎也。始上焦,終下焦?!?.闡明三焦所屬臟腑的病理變化和歸納各期證候特點,(一)三焦的證候與病機,三焦辨證中的上、中、下三焦分別代表了人體胸腹部內各種臟腑的部位范圍: 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陰肺與手厥陰心包; 中焦主要包括陽明胃、腸及太陰脾; 下焦主要包括足少陰腎及足厥陰肝。,1、上焦證: 上焦病證包括了肺及心(心包)的病變,其中肺,特別是肺衛(wèi)的病變多見于新感溫病的初期。上焦證的常見證候類型有以下幾種:,(1)邪犯肺衛(wèi)證 葉天士提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即指出許多溫病在初起時,病邪先犯于肺。肺合皮毛而統(tǒng)衛(wèi),所以溫邪犯肺之初主要表現(xiàn)為衛(wèi)受邪郁及肺氣失宣。,三焦的主要證候類型,發(fā)熱,微惡風寒,咳嗽,頭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赤,舌苔薄白欠潤,脈浮數(shù)等。該證候又稱為邪襲肺衛(wèi)證。,衛(wèi)氣郁遏,正邪交爭,邪熱上擾清竅,衛(wèi)氣被郁,肺氣失宣,溫邪初起,傷津不甚,邪熱在表,主要癥狀和病機分析,辨證要點發(fā)熱,微惡風寒,咳嗽。,(2)肺熱壅盛證 如犯于肺衛(wèi)的溫邪進一步由表入里,肺熱亢盛,可造成邪熱壅肺,肺氣閉阻。 主要癥狀: 身熱,汗出,咳喘氣促,口渴,苔黃,脈數(shù)等。該證候類型又稱為邪熱壅肺證。,肺熱壅盛證病機分析,邪熱熾盛,迫津外泄發(fā)熱,汗出,肺氣郁閉咳喘氣促,熱盛傷津口渴,里熱亢盛苔黃,脈數(shù),辨證要點身熱,咳喘,苔黃,基本病理邪熱壅肺,肺氣閉郁,(3)濕熱阻肺證 濕熱性質的病邪(如濕熱病邪、暑濕病邪等)亦可犯于肺,使衛(wèi)受邪郁,肺失肅降,即吳鞠通說:“肺病濕則氣不得化?!?主要癥狀和辯證要點,惡寒,發(fā)熱,身熱不揚,胸悶,咳嗽,咽痛,苔白膩,脈濡緩等。,濕邪郁于衛(wèi)表,困遏清陽,濕熱互結,熱為濕遏,濕熱阻肺,肺失清肅,濕邪偏盛,基本病理濕熱阻肺,肺失清肅,辨證要點惡寒,身熱不揚,胸悶,咳嗽,苔白膩,以上屬病邪犯于上焦肺者。另外,如邪熱犯肺病變嚴重者,可導致化源欲絕。化源欲絕是指肺不主氣,生氣之源衰竭的病理變化。肺吸納天氣,復與水谷精氣結合,積于胸中,名曰宗氣。宗氣上出喉嚨以司呼吸,通過心脈而布散全身。百脈皆朝宗于肺,臟腑、經絡、形體均受其榮養(yǎng),若肺受邪乘,生氣之源告困,清氣難入,濁氣難出,臟腑失養(yǎng),則可危及生命,癥見喘促鼻扇,汗出如涌,脈搏散亂,甚則咳唾粉紅血水,面色反黑,煩躁欲絕等。,(4)熱陷心包證 心主神明,而心包代心行令,所以在溫病過程中出現(xiàn)神明失常多責之于心包。心包位處上焦,所以心包的病變也屬上焦病變。邪陷心包是指邪熱內陷,引起心包絡機竅阻閉,心不能主神明的病理變化,又稱為邪閉心包證、熱閉心包證。,邪熱內陷心包的途徑有多種:其中有肺衛(wèi)之邪熱逆?zhèn)髦列陌?,稱為逆?zhèn)餍陌挥袣夥中盁釢u傳心營者;有營血分邪熱犯于心包者;有外邪直中,徑入心包者等。,主要癥狀、病機分析和辨證要點,主要癥狀: 神昏譫語甚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熱陷包絡,擾亂神明神昏譫語,甚或昏憒不語,舌蹇,邪熱熾盛,陽氣閉阻不達四末肢厥,熱灼營陰舌紅絳,辨證要點神昏,肢厥,舌絳,熱陷心包還常夾痰兼瘀,正如何秀山說:“非痰迷心竅,即瘀塞心孔”。溫熱論中所說的:“平素心虛有痰者,外熱一陷,里絡就閉”,即指痰熱內閉心包之證,癥見神昏,喉間痰鳴,舌絳苔垢等。其夾瘀者,多系邪熱與瘀血互結,瘀熱閉塞心竅所致,癥見神昏譫語或神志如狂,唇黑甲青,舌質紫晦等。,另外,熱陷心包還可引起其他的病變。如心包邪熱亢盛,津液耗竭,不能與陽氣維系,或邪熱閉阻,消耗心氣,均能導致陰陽離決而正氣外脫。這是由邪熱內閉心包發(fā)展到正氣外脫,又稱為內閉外脫,是熱陷心包所引起的危重病變。,(5)濕蒙心包證 濕蒙心包指氣分濕熱釀蒸痰濁,蒙蔽心包絡的病理變化,又稱為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 主要癥狀: 身熱,神識昏蒙,似清似昧或時清時昧,間有譫語,舌苔垢膩,舌色不絳,脈濡滑數(shù)等。,痰濕蒙蔽心竅,心神困擾,故神志昏蒙,間有譫語。 邪留氣分,未入營血,故舌質不絳。 濕熱上泛,故舌苔垢膩。 辨證要點神志時清時昧,舌苔垢膩,上焦溫病一般多見于發(fā)病初期。當溫邪初犯肺衛(wèi)時,如感邪輕者,正氣抗邪有力,邪氣受挫而不向里傳,邪可從表而解。如感邪重而邪熱轉甚者,溫邪由表入里,可引起肺熱亢盛。如肺氣大傷,嚴重者導致化源欲絕而危及患者生命。若患者心陰心氣素虛,肺衛(wèi)之溫邪可內陷心包(即逆?zhèn)餍陌踔翆е聝乳]外脫而死亡。但心包證候亦可見于溫病發(fā)展的極期,如邪入營血后,每可發(fā)生邪熱內陷心包。,上焦證轉歸,上焦病治則,邪在肺衛(wèi)宜辛涼解表,宣肺泄熱; 邪在肺氣清宣肺熱; 內陷心包清心開竅,泄熱解毒; 化源欲絕益氣救逆。 吳鞠通言:“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案例分析,黃某某,男,35歲,工人。 1998年1月20日初診,患者兩天前突然發(fā)熱惡寒,咳嗽,咯吐黑色痰涎,右下胸部疼痛,時有鼻衄。查體溫39.1,咽充血,右下胸背部可聞及少許濕羅音。血化驗白細胞18.0109/L,中性粒細胞0.87,。西醫(yī)診斷為”大葉性肺炎“,曾用抗生素等治療2天,療效不顯,故來中醫(yī)科就診。 診見:惡寒發(fā)熱,頭痛有汗,咳嗽,痰中帶血,量不多,右季肋疼痛,咳則加重,口渴喜飲,舌質紅,苔薄白,脈象浮數(shù)。,辯證:風溫犯肺,肺失宣降 治法:辛涼解表,化瘀清肺 方藥:桑葉9 菊花9 杏仁9 桔梗9 連翹9 蘆根30 板藍根30 桃仁9 冬瓜仁15 生薏仁15 丹皮9 仙鶴草9 3劑,水煎服,案例解析:此證病位在上焦肺。但根據(jù)發(fā)病經過介紹及中醫(yī)四診所見,其屬于邪襲肺衛(wèi)為主兼入里化熱趨勢,還是屬于肺熱壅盛為主而兼有表邪未盡解,是辯證的關鍵和難點。本案例病人雖然西醫(yī)診斷為大葉性肺炎,咯吐鐵銹色痰涎,中醫(yī)四診見口渴,舌紅,但發(fā)熱與惡寒并見,苔薄白,脈浮數(shù)等辯證要點提示病機以表熱為主,而治療過程及結果也進一步反證其屬于邪襲肺衛(wèi)兼有入里化熱之勢。,2、中焦證: 中焦所包括的臟腑主要是胃、脾、腸等,溫邪傳入中焦一般屬溫病的中期或極期。中焦證常見的病證主要有:,(1)陽明熱熾證 指熱入陽明,里熱蒸迫而盛于內外的證候,又稱胃熱亢盛證。 主要癥狀: 壯熱、大汗出、心煩、面赤、口渴引飲、脈洪大而數(shù)等。 足陽明胃為多氣多血之經,被稱為十二經之海,故其抗邪時陽熱極盛,又稱為陽明經證。,邪熱入胃,正氣奮起抗邪,邪正劇爭,里熱蒸迫,外而肌肉,里而臟腑,無不受其熏灼。 里熱亢盛,蒸津外出壯熱、大汗出; 邪熱擾心則心煩,邪熱上蒸面紅赤; 邪熱耗傷陰液口渴而多飲,喜飲涼水; 脈洪大而數(shù)邪熱盛于內外。 因熏蒸之熱彌漫內外而未里結成實,故稱其病理變化為“散漫浮熱”或“無形熱盛”。 辨證要點壯熱,汗多,渴飲,苔黃燥,脈洪大。,陽明熱熾的病機分析及辨證要點,(2)陽明熱結證 指腸道中邪熱與糟粕相結,耗傷陰津,腸道傳導失司的證候,又稱熱結腸腑證,或陽明腑證。 主要癥狀: 日晡潮熱,或有譫語,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腹部硬滿疼痛,舌苔黃黑而燥,脈沉實有力等。,里熱結聚于腸道,而下午陽熱較盛發(fā)熱日晡益甚; 胃腸邪熱可擾亂心神譫語; 腸道熱結津傷,傳導失職大便秘結不通,或熱迫津液從燥結旁流下利稀水,其氣臭穢; 腸道中燥屎熱結阻塞,氣機不通腹部硬滿疼痛; 腑實津傷舌苔老黃而干燥,甚則可見黑燥之苔; 腸腑熱結脈沉實有力。 熱結腸腑日久不愈,消爍津液、耗傷正氣,可導致津液大傷或正氣欲竭,形成正虛邪實之證,則預后極差。 辨證要點潮熱,便秘,苔黃黑而燥,脈沉實有力。,陽明熱結證病機分析及辨證要點,另外,還有因邪熱損傷腸絡,血溢腸間,而致腸腑蓄血者,癥見身熱夜甚,神志如狂,大便色黑等,如吳又可說:“盡因失下,邪熱久羈,無由以泄,血為熱搏,留于經絡,敗為紫血,溢于腸胃”。該證病位雖也在腸腑,但屬邪熱與瘀血相結,與陽明熱結之證邪熱與燥屎相結不同。,(3)濕熱中阻證 指濕熱性質的病邪,如濕熱病邪、暑濕病邪等困阻于中焦脾胃的證候。 主要癥狀: 濕熱中阻證因濕熱之偏盛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 .濕重熱輕者,脾氣受困,氣機郁阻,癥見身熱不揚,胸脘痞滿,泛惡欲嘔,舌苔白膩,或白厚,或白苔滿布,或白多黃少等。,由于熱處濕中,熱勢為濕邪所遏,故身熱不揚; 濕困太陰,氣機不暢,故胸脘痞滿; 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濁氣上逆,故泛惡欲嘔;舌苔白膩、白苔滿布、或白多黃少等,均系濕邪偏盛的征象。,濕熱中阻病機分析,.濕漸化熱,形成濕熱并重或熱重濕輕者, 癥見高熱持續(xù),不為汗衰,煩躁不安,脘腹痛滿,惡心欲嘔,舌苔黃膩或黃濁。 里熱偏盛,故見高熱持續(xù); 濕熱相蒸,故雖汗出而熱勢不衰; 中焦?jié)駸峄ソY,升清降濁受阻,氣機失于宣展,則脘腹痛滿; 濕熱中阻,胃氣上逆,則惡心嘔吐; 舌苔黃膩或黃濁,亦為濕熱互結的征象。 辨證要點身熱,脘痞,嘔惡,苔膩,(4)濕熱積滯搏結腸腑證 指腸腑濕熱與糟粕積滯相搏,腸道傳導失職的證候。 主要癥狀: 身熱,煩躁,胸脘痞滿,腹痛,大便溏垢如敗醬,便下不爽,舌赤,苔黃膩或黃濁,脈滑數(shù)等。,腸腑有濕熱熏蒸身熱,煩躁; 濕邪郁阻氣機胸脘痞滿; 濕熱積滯內阻腸道,氣機不通腹痛,便溏不爽; 舌赤,苔黃膩或黃濁,脈滑數(shù)濕熱內盛之象。 辨證要點身熱,腹痛,大便溏垢,苔黃膩、黃濁,濕熱積滯搏結腸腑證病機分析及辨證要點,(5)濕阻大腸證 指在濕熱性溫病過程中,濕濁閉阻于腸道,濕濁之氣不得下降而蒙上的證候。 主要癥狀: 大便不通,神識如蒙,少腹硬滿,苔垢膩,脈濡等。,本證多因濕熱之邪流連氣分,阻滯腸道,傳導失司所致。 腸道濕滯氣結,氣機痹阻則大便不通; 由于大便不通,邪無出路,濁濕彌漫,上蒙清竅則神識如蒙,下閉濁道則少腹硬滿; 濕濁偏盛則苔垢膩、脈濡。 病機濕阻腸道,傳導失職。 辨證要點大便不通,少腹?jié)M,苔垢膩。,溫病中焦病證一般發(fā)生于疾病的中期和極期,病機總的特點是: 病邪雖盛,正氣亦未大傷,故邪正斗爭劇烈,只要治療得當,尚可祛邪外出而解。 但若邪熱過盛或腑實嚴重,每可導致津液或正氣大傷,甚則引起真陰耗竭殆盡,或濕熱穢濁阻塞機竅,均屬危重病證,可以危及生命。,中焦證的轉歸,另外,濕熱久在中焦,若素體陽氣不足則往往可以從濕而化,進一步損傷陽氣而形成濕勝陽微或寒濕之證。,中焦證的治療原則,清泄陽明或宣化濕熱 吳鞠通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案例分析,劉某,19歲。 主訴:病者于兩天前頭痛,次日上午頭痛轉劇,身發(fā)熱, 并嘔吐一次,家人給予陳艾水,至下午身體如焚,昏睡,問之答話不清。經社區(qū)醫(yī)院做腰椎穿刺。腦脊液:壓力較高,色清,白細胞200106/L,蛋白實驗陽性,糖及氯化物正常。診為“流行性乙型腦炎“ 診查:體溫39.5,神昏,面紅唇赤,脈大而數(shù)。強其張口,舌紅,苔黃欠潤,身熱灼手,大汗出,頸項強直,腹壁、提睪反射均消失,克氏征 陽性,巴彬斯基征陽性,膝反射増強。,病例解析:此病例雖已有神昏表現(xiàn),但舌紅,苔黃,則顯示其邪熱應當是在氣分層次。進一步分析三焦臟腑部位,身熱灼手,大汗出,脈大而數(shù),陽明經之四大證已居其三,只是口渴情況因為病人神昏而不詳,但從其具有面紅目赤,苔黃欠潤等相類表現(xiàn)來看,也當有明顯口渴。根據(jù)以上分析,該病例當屬于陽明經熱之中焦證,其神昏當是胃經氣分熱盛擾襲心包而至,而非以邪閉心包的上焦證為主。邪閉心包證當在神昏同時伴舌絳肢厥等表現(xiàn)。,辯證:暑溫邪熱入于陽明 治法:急用辛涼重劑白虎湯加味 石膏20 知母15 甘草10 粳米30 連翹30 銀花30 板藍根20 滑石30 急煎兩劑,一晝夜服完,24小時后體溫下降至37.6,神志清醒,脈仍小數(shù)。改用竹葉石膏湯以清余熱。服藥兩天病愈,且無任何后遺癥。此例未用任何西藥。,3、下焦證: 下焦主要指肝、腎,溫邪深入下焦,是指肝腎的病變,屬溫病的后期階段。下焦證常見的病證有:,(1)腎精耗損證 腎精耗損證指邪熱深入下焦,耗傷腎精,形體及臟腑失于滋養(yǎng)的證候,又稱真陰耗傷證。 主要癥狀: 低熱,神憊萎頓,消瘦無力,口燥咽干,耳聾,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舌絳不鮮干枯而痿,脈虛。,由于腎精耗損,形體失養(yǎng),故神憊萎頓,消瘦無力,脈虛; 腎精不足,不能上養(yǎng)清竅,則癥見耳聾,即所謂“脫精耳聾”; 陰液不能上滋,故口燥咽干; 腎精枯涸,陰虛內熱,癥見低熱持續(xù),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等; 舌絳不鮮干枯而痿為腎陰不足之象。,腎精耗損病機分析,腎精耗損,多由中焦病變發(fā)展而來,特別是陽明邪熱不去,陰液耗傷過甚,更易引起本證,屬于溫病后期。正如吳鞠通說:“溫邪久羈中焦,陽明陽土未有不克少陰癸水者,或已下而陰傷,或未下而陰竭”。如腎陰耗傷過甚,導致陰竭陽脫,可危及生命。 辨證要點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絳不鮮干枯而痿,脈虛。,(2)虛風內動證 虛風內動是腎精虛損,肝木失養(yǎng),風從內生的病理變化,即所謂“水不涵木”,又稱為陰虛風動證。 主要癥狀: 神倦肢厥,耳聾,五心煩熱,心中憺憺大動,手指蠕動,甚或瘛疭,脈虛弱等。,虛風內動是在腎精虛損的病理基礎上發(fā)展而形成,故有腎精虛損的基本表現(xiàn); 同時,肝為風木之臟,依腎水而滋養(yǎng),如腎水受劫,肝失涵養(yǎng),筋失濡潤,則風從內生,癥見手指蠕動,甚或瘛疭。 此外,腎水枯竭,不能上濟心火,心神不能內舍,則見心中極度空虛而悸動不安,即所謂憺憺大動。 辨證要點手指蠕動,或瘛疭,舌干絳而痿,脈虛。,溫病下焦證一般發(fā)生于疾病的后期,一般屬邪少虛多。病情雖已緩解,但因陰精已大衰,所以病情仍然較重。若正氣漸復,驅除余邪外出則可逐漸向愈。但若陰精耗盡,陽氣失于依附,則可因陰竭陽脫而死亡。,下焦證的轉歸,下焦證的治療原則,吳氏云:“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辈≡谙陆梗文I真陰虧損,應給予味厚質重,滋陰潛鎮(zhèn)之品滋養(yǎng)肝腎育陰潛陽。,醫(yī)案分析,某某 ,女,18歲,2001年3月20日初診。 春溫發(fā)熱月余,初起寒熱咳嗽,家屬以為外感小恙,未能及時治療,延誤數(shù)日,繼則高熱不退,起伏于38.5-40之間,咳嗽氣急,引胸作痛,咳痰欠爽,心煩不能安寐,甚則入夜譫語。至某某醫(yī)院查治,胸透,左下肺大片濃密陰影,血檢:白細胞總數(shù)21.0109/L,中性粒細胞93%,淋巴細胞7%,診斷為”重癥肺炎“。經西藥輸液及大量抗生素,激素,中藥迭進辛涼解表如桑、菊、銀、翹之類,清化熱毒如膏、知、芩、連之屬,養(yǎng)陰退熱藥如生地,玄參,沙參,麥冬之品等治療,熱勢得挫,咳嗽氣急,心煩譫語漸平,胸透復查胸部炎癥大部吸收,血象亦趨正常。但低熱不清,體溫波動37.3-38之間。兩日來,恙情突變,特來本院邀診。刻診:發(fā)熱有汗不退(體溫37.8),面赤唇燥,間或心煩,頭暈不能起坐,精神委頓,神志朦朧,肢厥汗出,時而抽動,舌干絳苔少中裂,脈細微欲絕,時有欲脫之象。,一派溫邪久羈,肝腎真陰耗竭,虛風內動,陰陽離絕之危象,急取吳氏大定風珠法。 白芍18 生地18 麥冬18 五味子6 生龜板(先煎)15 生鱉甲(先煎)15 生牡蠣(先煎)15 麻仁10 阿膠9 小麥一撮 雞子黃2枚(沖),案例解析:本例患者病程較長,持續(xù)低熱不退,更見舌干絳少苔,已屬于下焦肝腎真陰耗竭之陰傷重癥;時常肢體抽動,則提示肝腎陰竭陽脫、陰陽離絕之危象。故速投大定風珠,取復脈之甘潤,以復耗竭之真陰;三甲之咸寒,以潛上冒之厥陽。共奏“陰復陽留”,虛風內定之功。,(二)三焦證候的關系及其傳變,上、中、下三焦證候不僅表示三焦所屬臟腑的病理變化和證候表現(xiàn),它同時也標志著溫病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說:“凡病溫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陰?!睆娜共C演變過程來看,反映了某些病發(fā)于表的新感溫?。ㄈ顼L溫等)的病程發(fā)展階段。,如上焦手太陰肺的病變?yōu)闇夭〉某跗?,中焦陽明胃的病變多為病程中期或極期,下焦足少陰腎及足厥陰肝的病變多為病程后期。,但由于感邪性質不同,體質類型有異,所以溫病三焦病機的發(fā)生及演變,不一定都是按照上述程序。例如暑熱病邪可直犯心包,未必始于上焦手太陰;濕熱病邪直犯中道,困阻脾胃;腎精素虛者,邪氣伏藏下焦,病起于足少陰;還有其他一些伏氣溫病也可起病于營血分。,同時,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邪之所感,隨處可傳,在溫病過程中,常有上焦證未解而又見中焦證者,或中焦證未解而又有下焦證者。故上焦、中焦、下焦的病變不是截然劃分的,有時相互交錯,相互重迭。,在溫病的傳變中,還有順傳與逆?zhèn)髦郑?如溫病初起,病邪始犯于上焦手太陰肺衛(wèi),再傳至中焦陽明胃,一般稱為順傳;若在肺衛(wèi)之邪不下傳于胃,而內陷心包,出現(xiàn)神昏肢厥、語謇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專業(yè)方向綜合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省長沙市2024年中考數(shù)學模擬考試試卷含答案
- 九江學院《服裝CAD制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海洋大學《生化分離工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九嶷職業(yè)技術學院《越南語閱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物理】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單元練習+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黑龍江工商學院《文化與社會發(fā)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海洋大學《光電信息材料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關與營銷策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GB/T 16895.3-2024低壓電氣裝置第5-54部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接地配置和保護導體
- 2025湖北襄陽市12345政府熱線話務員招聘5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北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智能節(jié)水系統(tǒng)設計與安裝(高職組)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下半年鄂州市城市發(fā)展投資控股集團限公司社會招聘【27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GB/T 29498-2024木門窗通用技術要求
- 《職業(yè)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yǎng)協(xié)議書》
- GB 4053.2-2009固定式鋼梯及平臺安全要求第2部分:鋼斜梯
- 通力電梯培訓教材:《LCE控制系統(tǒng)課程》
- 品管圈PDCA持續(xù)質量改進提高靜脈血栓栓塞癥規(guī)范預防率
- 一次函數(shù)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陜西省榆林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