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童年與解放》的斷想_第1頁
關于《童年與解放》的斷想_第2頁
關于《童年與解放》的斷想_第3頁
關于《童年與解放》的斷想_第4頁
關于《童年與解放》的斷想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5 關于童年與解放的斷想 關于童年與解放的斷想 作者 /保志明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210003) 一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認為,“在于免除恐懼”。童年與解放一書的作者黃武雄教授顯然是極為贊同這一觀點的?!敖逃谟璧氖钦w性的知識,整體性的知識使人了解真實的世界,了解真實的自己,人將因此不再恐懼”;“真實的知識是整體的,是人對真實及對自己的整體性的理解。整體性的理解,使人把知識提升為智慧,使人的知性與人格趨于成熟,使人免于恐懼,在生命存在的時刻泰然 自若。相反地,如果把知識切割成碎片,讓每一個人抱持著一塊碎片,那么人將看不到世界的真實面目,看不到自己的全貌”。 反觀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碎片”隨處可見。不僅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被斷然割裂,各自為政、各說各話,就算是在一門學科內(nèi)部,知識也被割裂成一個個知識點,進而又被窄化為一個個考點。久而久之,在很多教師眼中,知識 =知識點 =考點。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高考、中考試卷只能考查這些“點”。比如化學,高考強調(diào)“寬基礎、重能力”,2 / 5 “寬基礎”的真實含義應是“考點覆蓋全面”,但現(xiàn)實是:一個選擇的四個選項都可以毫無聯(lián) 系,只為增加考查點;“重能力”的真實含義則應是“重視應試能力的考查”,但試題那么多、文字量那么大,平時不多多操練達到“手熟”,怎么能應對?至于化學整體觀念、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也完全可以沒有建立“微粒觀”而會書寫離子方程式,甚至可以沒有進過一次實驗室而會做那些實驗題,可以從未真正探究過任何問題而知道“假設、驗證、結(jié)論”這一套探究流程。因為考查的只有“點”,即“知識的碎片”,它們完全可以通過“踩點式”的習題訓練而達到目的。 整體性的理解是需要通過真正的學習活動才能獲得的。什么是真正的學習活動?那是伴隨著 學習者主動思考的體驗性活動。就如皮亞杰所言的“同化與順應”,就是要將接受過來的新知識納入到學習者原有的認知圖式中,才算完成了學習。因此,“主動”、“體驗”、“思考”就應當是和學習過程相生相伴的幾個關鍵詞。按照黃武雄教授的觀點,兒童天生就具有整體把握事物的自然能力,如果我們用“碎片式”的教學去發(fā)展所謂的文明能力,那真是罪過了。 其實,在我們的教學中,是有機會讓學生去學習整體性的知識的。首先,是課堂上的學生活動(如化學課堂上的做實驗、搭模型等),重要的是這些活動還得是任務式的,不能有太具體的操作步驟,否則 又變成“碎片”了。學生拿3 / 5 到任務后,得自己主動地理解任務、分解任務、嘗試完成任務,這個過程中也許還有同伴間的交流互動,這一切都是在整體性地學習。 (教學論文 )其次,是課堂上的師生活動(其表現(xiàn)形式就是教師組織討論),重要的是這些討論必須具有一定的開放度,不是“誘敵深入”、“請君入甕”式的,得讓學生真能把想法說出來,真能動起腦筋來。從目前的課堂現(xiàn)狀看,特別是公開課上,學生活動、師生討論這些環(huán)節(jié)隨處可見,可“真活動”、“真討論”并不多,由此 可見這不是教師常態(tài)的教學行為,“臨陣磨的槍”難免顯得生硬。學生活動和課堂討論都是要花時間的,有時候教師會因為擔心學生做得、說得“亂七八糟”而不愿“浪費”這個時間;真正的課堂活動當然會是開放的,有時候教師會因為擔心超出預設、不好控制而不愿去放手讓學生做開放的實驗、開展開放的討論。這些教學行為的背后還是教育觀念 如果我們追求“分數(shù)的效率”,當然不愿花這個時間。再者,我們教給學生知識的時候,有沒有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呢?比如化學教學,有沒有在能量轉(zhuǎn)化的背景下認識原電池?有沒有在化學反應的趨勢中理解鈉的性質(zhì)、氯氣的性 質(zhì)?有沒有在守恒的氛圍中認識幾乎所有中學化學的定量關系?這些“背景”、“趨勢”、“氛圍”難以成為題目去考查,因此也難以進入教師的視線。十分可惜,我們可能本來抱住的也是“碎片”。 紙筆測試由于它的形式,由于它有標準答案,由于它4 / 5 要有便于操作的區(qū)分功能,必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由于現(xiàn)實原因,它還得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nèi)存在,難以變動??梢哉f,現(xiàn)實已經(jīng)給了紙筆測試不應得到的“崇高地位”了,如果教師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一味盲從,在教學行為中表現(xiàn)出對紙筆測試的過度“尊重”,便是愚昧學生的行為,其后果是很可怕的。因為 ,那樣的學習活動消耗了學生寶貴的身心資源,卻沒有讓他們收獲任何人生智慧,反倒帶給他們更多的恐懼。 二 人的認知如何發(fā)展?黃武雄教授強調(diào)了皮亞杰所指出的同化與順應的辯證過程?!皟和恼J知結(jié)構(gòu)不是存貨的倉庫,他須將外在世界輸入的加以處理與改變,才能接納于他的認知圖式中,予以同化”,“所以人認識世界須把他內(nèi)心的認知圖式作不斷的同化與順應。人認知圖式的發(fā)展就像酒壇里葡萄的發(fā)酵一樣,每一分每一秒,壇里都在變化,外在世界的種種對小孩都是刺激,小孩需要自己去吸收,去組織,去加以同化。必要時還要改變自己原有的認 知圖式去順應,這一切都要他自己來主導”。 其實這些論點早已不新鮮了,教育專家作報告、名特優(yōu)教師寫論文的時候都是言必稱皮亞杰的,而黃武雄教授的可貴之處,在于聯(lián)系到了現(xiàn)實做法。他說:“密集的、有一定進度的、統(tǒng)一而強迫性的檢測(例如學??荚嚕?,會干擾5 / 5 人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的同化與順應的辯證發(fā)展,就如同時常拆封壇蓋、掀開壇蓋,要檢定釀酒的進度,會使酒的醞釀停頓一樣。一個學生長年接受密集考試,成績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并不表示他心智發(fā)展一定良好。相反地,很多情況下只說明了他的內(nèi)心世界不過是一張未經(jīng)同化便不斷被迫去順應,而剪貼起來的、 七拼八湊的認知圖式?!?綜觀我們的教學現(xiàn)狀,考試已然有越來越頻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