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2.1 空氣 2.1.1 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頁
2019年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2.1 空氣 2.1.1 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頁
2019年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2.1 空氣 2.1.1 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頁
2019年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2.1 空氣 2.1.1 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頁
2019年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2.1 空氣 2.1.1 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空氣第1課時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1,課堂講解,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空氣的組成純凈物和混合物,2,課時流程,課后作業(yè),逐點導講練,課堂小結,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唐朝詩人李嶠寫過一首小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边@首詩描寫的是一種自然現象風,風是無形的,空氣流動形成了風??諝馐且环N什么樣的氣體?它是由什么組成的?,1,知識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知1導,想一想:空氣無色無味,不易覺察,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答案:(1)空集氣瓶在盛滿水的水槽中向下壓集氣瓶內的水無法上升到頂部。(2)空集氣瓶在盛滿水的水槽中側立有氣泡冒出。(3)扁的密實袋開袋后抖動,然后封好雙手擠壓,有壓力(4)扇子朝臉扇、樹葉在動有風(5)給車胎打氣漲起來,知1導,【拓展】空氣的發(fā)現史1很久以前,人們認為空氣只是單一的某種物質2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分別制得了氧氣。3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第一次用實驗證明了空氣中有氧氣和氮氣,知1導,拉瓦錫,普利斯特里,舍勒,知1導,拉瓦錫實驗。(播放視頻),知1導,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實驗原理過量的紅磷燃燒時耗盡了集氣瓶內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氣體總體積減少,壓強降低,打開止水夾后,燒杯中的水便進入到集氣瓶中,且集氣瓶中氧氣被消耗多少,進入瓶內的水就有多少。因此,從燒杯中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就相當于原瓶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知1導,知1導,2實驗步驟(1)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記號。(2)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觀察紅磷燃燒的現象。(3)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實驗現象。,知1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播放視頻),知1導,知1導,知1導,知1導,歸納,知1導,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約占瓶內空氣總體積的。,歸納,知1導,實驗結論: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集氣瓶中的水上升到約后,不能繼續(xù)上升,說明瓶中剩余氣體主要為氮氣,不溶于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歸納,知1導,在實驗中,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的體積常小于集氣瓶內空氣總容積的,可能的原因是:裝置漏氣;紅磷的量不足;紅磷熄滅后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等。,【例1】如圖所示,用此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燃燒匙中加入紅磷,紅磷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請按要求填空。,知1講,(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_,_。,燃燒匙,水槽,知1講,(2)在空氣中點燃中的紅磷,并迅速插入無底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此時看到的主要現象是_,該變化的文字表達式為_。,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知1講,(3)當紅磷燃燒完畢,冷卻到室溫后,看到無底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是_,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紅磷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_而生成了固態(tài)的_,從而使無底集氣瓶內氣體的體積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無底集氣瓶內氣體壓強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無底集氣瓶外的大氣壓。,水面上升至約刻度1處,氧氣,五氧化二磷,減小,小于,知1講,(4)上述實驗除了可以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_的結論外,還可以得出有關氮氣的哪些性質?_。,氮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與紅磷反應,氮氣難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知1講,(來自點撥),導引: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實驗的原理是利用紅磷在密閉的無底集氣瓶內燃燒,消耗集氣瓶內的氧氣,使集氣瓶內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會將水壓入集氣瓶內,使水面上升,集氣瓶內增加的水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總結,知1講,化學反應可以用文字表達式簡單地表示出來,即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總結,知1講,書寫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的基本格式為:反應物A反應物B生成物C生成物D在“”上方標明反應條件,如:點燃、加熱、高溫、通電等。書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總結,知1講,(1)不同的反應物或不同的生成物之間一律用“”連接,讀成“和”或“與”或“跟”,不能讀成數學符號;(2)所有的物質都用化學名稱表示;(3)正確書寫反應條件,如燃燒是一種反應過程,不是反應條件,因此書寫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時不能將點燃等同于燃燒。,知1練,(來自典中點),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內,欲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A選擇的可燃物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B選擇的可燃物只能在氧氣中燃燒C選擇的可燃物必須足量D生成物中不能有氣體,1,B,【中考邵陽】實驗室用燃燒紅磷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用過量的紅磷進行實驗B紅磷點燃后,緩慢伸入瓶中并塞緊橡膠塞C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彈簧夾D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2,(來自典中點),A,知1練,知2導,2,知識點,空氣的組成,知2導,填一填,知2講,【例2】北京右圖為空氣成分示意圖(按體積計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氣B氮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B,導引:根據圖示可知: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a”,其次是“c”,最少的是“b”。結合空氣的組成: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氣,約占78%,其次是氧氣,約占21%,可得出“a”代表的是氮氣。,知2講,(來自點撥),總結,知2講,運用口訣法記憶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即: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還有兩個點零三,二氧化碳和雜氣;體積分數要記清,莫與質量混一起;化學計算常用到,時刻牢記在心底。,總結,知2講,拓展:上述空氣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是體積分數,不是質量分數??衫斫鉃椋好?00體積的空氣中約有氮氣78體積、氧氣21體積、稀有氣體0.94體積、二氧化碳0.03體積、其他氣體和雜質0.03體積。,(來自點撥),知2練,(來自典中點),【中考懷化】人時刻離不開空氣,空氣中含量最多且性質不活潑的氣體是()A氧氣B氮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3,B,知2練,(來自典中點),【中考長沙】空氣是人類的寶貴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錯誤的是()A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B空氣是混合物C氧氣具有可燃性D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4,C,知2練,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并得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結論B空氣是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組成的混合物,5,A,知2練,C氮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氣體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知2練,下列事實說明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1)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含有_;(2)空氣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說明空氣中含有_;,6,氧氣,氮氣,知2練,下列事實說明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3)石灰水長期露置在空氣中,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固體,說明空氣中含有_;(4)酥脆的餅干在空氣中放置逐漸變軟,說明空氣中含有_。,6,(來自典中點),二氧化碳,水蒸氣,知3導,3,知識點,純凈物和混合物,(1)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中各成分各自保持著原來的性質如:海水、河水礦泉水、礦石等。(2)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梢杂脤iT的符號來表示,如氧氣(O2)、氮氣(N2)、二氧化碳(CO2)。,知3導,混合物中的鐵和硫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播放視頻),知3導,答案:純凈物:(4)(6)(7)(8)(9)(10)混合物:(1)(2)(3)(5),知3講,【例3】下列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液氮B.潔凈的空氣礦泉水C.紅磷牛奶D.稀有氣體冰水共存物,C,本題可用排除法來解答。潔凈的空氣、礦泉水、牛奶、稀有氣體屬于混合物,B、D不符合題意;二氧化碳、液氮、紅磷、冰水共存物都是純凈物,則正確答案為C。,知3講,(來自點撥),總結,知3講,運用比較分類法認識混合物與純凈物,根據組成物質的種類進行辨別,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知3練,(來自典中點),【中考昆明】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A空氣B高鈣奶粉C蒸餾水D加鐵醬油,7,C,知3練,(來自典中點),【中考福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空氣本來是純凈物,但被污染后變成了混合物B礦泉水不是一種純凈物C空氣中的稀有氣體肯定是純凈物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種純凈物,8,B,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的成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松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進入的水約占集氣瓶內原空氣體積的,結論:氧氣占空氣總體積的,(來自典中點),【中考河池】在“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中,打開彈簧夾后,進入瓶內的水不足瓶內空氣體積的1/5。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A紅磷過量B裝置漏氣C紅磷不足D裝置未冷卻即打開彈簧夾,9,A,點撥:在“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紅磷必須足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或裝置沒有冷卻至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