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 1.1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課件 粵教版.ppt_第1頁
七年級地理上冊 1.1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課件 粵教版.ppt_第2頁
七年級地理上冊 1.1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課件 粵教版.ppt_第3頁
七年級地理上冊 1.1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課件 粵教版.ppt_第4頁
七年級地理上冊 1.1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課件 粵教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認識地球,地球是圓的嗎?,第一節(jié)地球的形狀與大小,第一章認識地球,地球是圓的嗎,1,圖1.1蓋天說示意圖我國古代的人們認為,大地是平的,天空如同一個巨大的圓形車蓋罩在大地上,因此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圖1.2渾天說示意圖東漢時期,以張衡為代表的“渾天說”提出,“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在古代,人們是如何認識地球形狀的呢?,做一只帶帆的小紙船,把它分別沿球體和正方體的背面自下而上移動,從上方觀察有什么不同,并記錄下來:,在正方體上,總是先看到小紙船的_,再看到_。,在球體上,總是先看到小紙船的_,再看到_。,圖1.3紙船小實驗,船頭,船帆,船帆,船身,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一支200多人的探險船隊,分乘5艘帆船從西班牙出發(fā),先向西南渡過大西洋,然后穿過南美大陸南端的海峽,進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員們歷盡了千辛萬苦,于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因介入島上部族糾紛,被當?shù)鼐用袼鶜?。最后只剩?艘帆船和10多名船員,他們向西穿過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首次完成了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圖1.4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線路示意圖,1說一說,麥哲倫船隊航行證實了地球的形狀是什么?2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你得到什么啟示?,圖1.5“阿波羅”號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但經(jīng)過科學家的精密測量,發(fā)現(xiàn)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還有哪些事實可以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呢?,今天人們通過從宇宙空間站或各種宇宙探測器發(fā)回的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實形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探索大小,2,圖1.6地球的大小,北極,地心,當年麥哲倫船隊環(huán)繞地球一周用了近三年的時間,而今,人們乘坐飛機環(huán)繞地球一周所需時間不足兩天,是地球變小了嗎?地球到底有多大呢?讓我們給地球量一量“身”吧!,先量一量地球的最大“腰圍”赤道。,圖1.7坐地日行八萬里,毛澤東的詩七律送瘟神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假設你坐在赤道上,以自己在宇宙中原來的位置為參照物,你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這句詩的意思嗎?,圖1.6地球的大小,北極,地心,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1根據(jù)毛澤東的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長度。(千米里)2根據(jù)赤道的長度,算一算地球的平均半徑大約是多少千米。,探索大小,2,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2,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2了解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3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課堂小結(jié),課堂反饋,1下列證據(jù)中不能確證地球是球體的是()A海邊看船B.環(huán)球航行C.地球衛(wèi)星照片D.觀察日月形狀推測,2首次證實地球是個球體的航海家是()A.哥倫布B.伽利略C.魏格納D.麥哲倫,D,D,4地球的大?。海?)平均半徑為:千米(2)赤道周長約為:千米(3)表面積:約平方千米,6371,4萬,5.1億,3麥哲倫探險航線證明了()A地球是方形的B地球是球形的C地球的陸地是相互連通的D從地球上的一點出發(fā),一直走,回不到出發(fā)點,B,拓展延伸,以小組為單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