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論文)《書目答問》研究.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摘要 j -;iii一一。 一一 ;i 一i i ie 1 i _ 舅曼皇曼皇! 曼量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摘要 張之洞是中國近代史上地位僅次于李鴻章的著名洋務(wù)派領(lǐng)袖,是朝廷的重臣,在他 從政的同時文化造詣亦是甚高。他先后著有籀軒語、勸學篇、勸刻書說、書目 答問、論金石札等,尤其是書目答問是目錄學史上一部重要的書目。本文力圖 對這一書目做系統(tǒng)全面的探究和解讀。 書目答問是一部指導治學的重要目錄,近百年來流傳甚廣,具有很高的研究價 值。無論是它的成書情況、版本流傳,還是它的內(nèi)容,以及通過內(nèi)容所折射出的張之洞 在那個時代下的思想,任何一點都值得我們認真研究。雖然書目答問的作者問題一 直眾說紛紜,但是以陳垣為代表的多數(shù)學者還是認為張之洞當是主要編者,繆荃孫做了 一定的助理工作,整部著作所反映的政治見解、思想體系等亦當是張之洞的思想見解。 書目答問決非如作者所言,只是“隨手記錄 ;而是滲透著作者諸多思想觀點的一 部推薦性書目。通過設(shè)置的類目、收列的書目、以及所加的按語等情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 作者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金石學等諸多文獻學思想;而且此書還反映了作者在教 育、儒學、經(jīng)濟等諸多方面的思想。這些思想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此書的作者問 題提供了證據(jù)。此外,書目答問在類目設(shè)置、收錄書目、版本方面可能還有一些不 足和待考訂的地方,但這對整部書目在目錄學史上的重大貢獻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通 過一系列的考證研究,本文力爭使書目答問較全面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同時也希望 對一些問題的研究能夠推動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綜觀全文,主要是以書目答問為研究對象,力求多方面的來研究這一目錄著作, 特別是其中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從而力求對這一著作做更全面的探究和詮釋。 關(guān)鍵詞書目答問目錄學張之洞研究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 z h i d o n gw h o s ep o s i t i o ni so n l yl o w e rt h a nl i h o n g z l h a n gi saf a m o u sl e a d e ro ft h e f o r e i g n l e a r n i n gp a r t yi nm o d e r nh i s t o r y h ei s a l li m p o r t a n to f f i c e ri nt h ec o u r ta n dh a sh i g h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w h e ne n g a g i n gi nt h ep o l i t i c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s h u m u d a w e n i sa ni m m o r t a l m o n u m e n t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t h i sp a s s a g et r i e st om a k eas y s t e m i ca n dg e n e r a lr e s e a r c h t ot h eb o o k m a k i n g s h u m u d a w e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c a t a l o g u et ow i s eu pt e a c h i n ga n dt a k ea n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a sac r u c i a ll i t e r a t u r e i ti so n eo f t h eb e s t k n o w nc a t a l o g u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w h i c hi s w e l lw o r t h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e v e r yp o i n to ft h eb 0 0 k ,w h i c hs h o u l db ew o r k e do v e r , c a nr e f r a c t z h a n g z h i z h o n g si d e o l o g yi nt h a tt i m e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w a yi tc a n l ei n t ob e m g ,t h ee d i t i o n s p r e a d e do ri t sc o n t e n t s w eh a v ed i s c u s s e dt h ew r i t e r , b a c k g r o u n d ,s o c i a li n f l u e n c e ,a n dt h e p r o b l e m sa st h ec h a n g eo f t h ee d i t i o ni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w h a tw ea n a l y z et h e i d e ao ft h ep h i l o l o g yf r o mt h ew a yo fc a t a l o g u e ,e d i t i o n , e m e n d e r , i n s c r i p t i o n b e s i d e sw e m a k ea na n a l y s i so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n f u c i a n , e c o n o m i ct h i n k i n g t h ep a s s a g ef o u n ds o m e d e f i c i e n c yi np i e c es e t t i n g ,b o o ke m b o d y i n ga n de d i t i o n si nt h ee n do ft h ep a p e r w et r yt o m a k eas y s t e m i cr e s e a r c ht ot h es h u m u d a w e n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b a c k g r o u n d , w r i t e r s a d v i s e m e n t , t h ee d i t i o n ss p r e a d i n ga n dt h ei d i o g r a p h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n t e n t s ow ec a n e x p l o r et h ev a l u eo ft h ew r i t e r w et r yt om a k ei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d r i v et h er e a d e rt o d e e p e rs t u d y k e yw o r d s “s h u m u d a w e n c a t a l o g u ez h a n g z h i d o n g r e s e a r c h 河北大學 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盡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河北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gòu)的學位或證書 所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 的說明并表示了致謝。 作者簽名:型盈堡 日期:j 絲l 年月上日 學位論文使用授權(quán)聲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學有關(guān)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學校有權(quán)保留并向國 家有關(guān)部門或機構(gòu)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學??梢怨?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論文。 本學位論文屬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適用本授權(quán)聲明。 2 、不保密彳。 ( 請在以上相應(yīng)方格內(nèi)打“) 作者簽名: 導師簽名: 剎凈凈 日期:坐2 年月上日 日期:2 翌2 年丘月臣 日 緒論 緒論 書目答問是張之洞于四川學政任內(nèi),為回答眾學子“應(yīng)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 之疑而作。張之洞可謂是封建科舉仕途的“標準仕子 ,他從小就飽讀詩書,先后曾受 業(yè)于丁誦孫學習古文,受劉書年讀小學,受朱琦讀古文學,受韓超讀經(jīng)學與史學。良好 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的熏陶,加之他博聞強記,融會古籍,逐步積累學識,奠定了其 堅實的文化基礎(chǔ)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先后著有鞘軒語、勸學篇、勸刻書說、書 目答問、論金石札等,而書目答問更是目錄學史上非常重要的書目。雖然,目 前就書目答問的作者尚有爭議,但從該書的內(nèi)容以及所反映出的思想等方面判定仍 應(yīng)為張氏所作,且目前尚無足夠證據(jù)證明不是其所作。至于這一點,本文正文中做了詳 細探討。 書目答問是一部指導治學的重要目錄,在中國目錄學史上占有顯要的地位。目 錄對讀書治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書目答問本身又是一部推薦書目錄?!巴扑] 書目錄,亦稱舉要目錄或?qū)ёx目錄,是針對一定的讀者對象,圍繞一個專門目的,對有 關(guān)文獻加以選擇,推薦給讀者的一種目錄。 回書目答問雖無解題和小序,但它絕不 是將各種重要的經(jīng)史子集雜亂地堆放在一起,細讀全書我們便能明白作者“指示門徑 的良苦用心。另外,書目答問作為一部推薦性書目,不僅向?qū)W子們推薦書目,還重 視對版本的介紹、鑒別和推薦,尤其是??本康谋咀?。作者在該書的略例中便提到“讀 書不知要領(lǐng),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作者認為版本的 優(yōu)劣直接影響讀書的效果,為此他特地“分別條流,慎擇約舉 ,以便向眾學子推薦精 優(yōu)之版本。書目答問不僅反映了作者諸多文獻學思想,還體現(xiàn)了作者教育、經(jīng)濟、儒 學、科技等方面的思想,比如作者“重視農(nóng)業(yè) 的經(jīng)濟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的教育思想等等。 作為清末的一部重要書目,書目答問一直受到學術(shù)界的高度重視,現(xiàn)在的目錄學 著作多對該書進行介紹。王重民先生的中國目錄學史論叢,羅孟禎先生的中國目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目錄編臍南:齊魯書社,1 9 8 8 ,第2 7 4 頁 1 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錄學簡編,余嘉錫的目錄學發(fā)微,姚明達的中國目錄學史,程千帆、徐有富的 校讎廣義目錄編等目錄學著作均對其進行了介紹。但是這些研究多是從目錄學角 度出發(fā),就書目答問的體例進行簡單介紹,并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另外也沒 有深入到文獻學的其他角度或其他學科范疇去研究。相對來說,目前對書目答問在 版本、校勘、金石等文獻學方面的價值研究也是比較少,比較欠缺的。本文不僅從目錄 學角度來分析它的價值,還從版本、???、金石等文獻學方面以及教育、儒學、經(jīng)濟等 領(lǐng)域來綜合分析研究書目答問這一著作。 另外,目前對書目答問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它的作者、版本,到具 體內(nèi)容思想等方面都有許多新的觀點和史料。書目答問的作者問題,一直就受到眾 多學者的關(guān)注,陳垣先生在其 與 一文中對書目答問的作 者究竟是繆藝風還是張之洞進行了較全面的介紹,認為書目答問當屬張之洞所作, 繆荃孫為助理。柴德賡也于書目答問補正重印序里對“繆荃孫代撰說 提出了嚴厲 的批評,認為繆荃孫在張氏在世之時,未提出此代撰之說,而在張氏作古以后方言自己代 撰此書,“未免有掠美之嫌 。周鐵強先生和潘秀芹先生的( 書目答問 撰者考辨均對 該書的作者問題進行了探討。周鐵強先生在分析前人研究的成果上,還從書目答問 所反映的思想方面進行分析,認為是與張之洞的見解相吻合的。潘秀芹先生則認為繆氏 初撰書目答問的可能性是比較大,傾向于“繆荃孫代撰說 。書目答問的作者問 題是對其進行研究的基礎(chǔ),多數(shù)學者也較傾向于張之洞為主編,繆荃孫為助理的觀點;現(xiàn) 在也尚沒有新的更充分的資料來佐證此問題。本文也贊同多數(shù)學者意見,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 書目答問所反映的思想進行研究。關(guān)于書目答問的成書背景、性質(zhì)特點、社會影 響等內(nèi)容,除了傳統(tǒng)目錄學著作的簡單介紹外,還有袁行云的 和范希曾的 以及徐雁的:蒼茫書城書目答問等文章對其進行多方面的介紹;此外還 有潘秀芹的 得失談和納秀英的 簡介等文章,但這些 多是泛泛之談,并未深入、分條理地對書目答問一書進行研究。本文在此基礎(chǔ)上對 書目答問的基本情況分條理的進行深入探析和研究,從而總結(jié)歸納出此書的性質(zhì)特 點和社會影響等情況。 對于張之洞的思想情況,學術(shù)界研究的是比較全面、比較深入的,學術(shù)成果也是比 較多的。除了一些象張之洞評傳、張之洞等成熟定型的整部著作外,還有很多文 緒論 ! ! , , i! innn n 皇皇曼皇寰量曼皇曼曼曼皇 章對其進行探討,如:楊麗的淺議張之洞“中體西用”思想對傳統(tǒng)教育的突破;梁 云的淺議張之洞對中國學制的創(chuàng)新;陳景普的張之洞教育活動事略;翟慕華的張 之洞與中國教育近代化等對張之洞的教育思想進行介紹。龔書鐸,黃興濤的“儒臣 的應(yīng)變與儒學的困境;張昭軍的從“經(jīng)世致用 到“中體西用 張之洞對傳統(tǒng) 儒學的調(diào)適和錮蔽;龔書鐸的略談張之洞的儒學等文章對張之洞的儒學思想進行 介紹。單獨地對張之洞思想的介紹目前是比較多,但是將書目答問與作者思想相結(jié) 合的研究卻是比較少的,主要有:許伯卿的從 看張之洞的教育思想和 趙翠芳的 在著錄經(jīng)濟文獻方面的貢獻,此外還有從政治、科技方面對 其進行零星的介紹,但這些也只是從某一個角度對書目答問所反映的思想進行簡單 的梳理,并未系統(tǒng)深入地將其作為一個專題進行全面研究。 所以,書目答問的研究工作還有許多有待我們?nèi)ヅ?。本文在對其基本情況進 行介紹的基礎(chǔ)上,還對其文獻學價值進行詳細研究,同時也對該書所反映的作者教育、 經(jīng)濟、儒學、科技等方面的思想進行了研究,從而對書目答問一書作一個專題性質(zhì) 的全面、系統(tǒng)研究。 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1 章書目答問及作者的基本情況 1 1 書目答問的作者考辨 書目答問是一部指導讀書治學的導讀性書目,是一部非常有學術(shù)價值的著作。 然而其作者問題一直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偟臍w納起來,目前大概主要有三種說法: 用書坊舊本說;繆荃孫代撰說;張之洞撰者說。此書究竟作者是誰,所反映的是何人思 想,這是研究書目答問首先遇到的問題,因此受到眾多學者的關(guān)注,也的確需要進 行認真的考辨。 1 1 1 用書坊舊本說 此說最早見于書目答問批校本,提出者是倫明。倫明認為書目答問是依“江 陰某君記錄舊本而成;后來又在他的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繆荃孫中稱:“張之洞 書目答問,乃先生( 筆者案:即繆荃孫) 代作,據(jù)年譜( 筆者案:即藝風老人年 譜) 則作于二十四歲時也。頗疑先生早歲從宦川滇,地既偏僻,又乏師承,何能博識 若此? 陳慈首云:是書蓋江陰一老貢生所作,先生得其稿,又與張之洞共參酌成者。 慈首嘗令江陰,所言或有據(jù)。 于是,“書坊舊本說 便由此而產(chǎn)生。但是,這種說法確 屬穿鑿,讓人費解。 書目答問非僅止作者開列的一簡單的書目單子,而是“頗有深 意 。書中所反映出的學術(shù)思想、政治主張以及一些西學意識,絕非一書坊儒生所能具 備的。倫明的此種說法,并無多少支持者,而是屢遭學者們的攻駁,可見是非昭然,不 攻自破,這也只能算是舊時代某些文人的“人倫之譏 罷了。 1 1 2 繆荃孫代撰說 此說早在清光緒年間就已經(jīng)流傳。光緒十九年( 公元1 8 9 5 年) 葉德輝跋書目答 問初印本云:“同年友楊叔翹銳為吾言,此目出繆太夫子小山先生( 荃孫) 手,實非 南皮( 張之洞) 己書。 之后的一些版本竟將書目答問的撰者直接著為繆荃孫。1 9 2 1 年上海朝記書莊翻印本和解放前商務(wù)印書館的國學叢書本均將其撰者直接標為繆荃 孫。另外,繆荃孫亦于 藝風年譜光緒元年條云“八月,執(zhí)贄張孝達先生門下受業(yè), 命撰 書目答問四卷。 于與盛杏蓀( 宣懷) 書云:“荃孫同治甲戌( 公元1 8 7 4 年) 為張文襄書目答問一手經(jīng)理。近南洋、學部兩圖書館均有同志幫忙,荃孫止總 4 第1 章書目答問及作者的基本情況 暑曼皇曼苧曼鼉皇皇曼舅_ 一一ml l 。- - 一im l | 一量鼉皇曼曼量鼉皇曼量璺 大綱,專注善本?,F(xiàn)在無一書不過目,無一字不自撰,直與撰書目答問一樣。 繆 荃孫均稱書目答問為自己所撰。柳詒征先生也說,繆荃孫一生為別人編刻的書很多, 大多都署上別人的名字,張之洞書目答問就是其中一部;而且在他為范希曾書目 答問補正作的序中說:“文襄之書,故繆藝風師代撰。錢亞新也提到繆荃孫“初編撰 的書目答問就未因襲陳法葉德輝、柳詒征、錢亞新可謂是“繆荃孫代撰說 的代表人物。 仔細研究書目答問,就會發(fā)現(xiàn)“繆荃孫代撰說 有相當大的漏洞。最早對“繆 荃孫代撰說”提出置疑的是陳垣。陳垣先生撰 和 對此說進行 了反駁: 潘祖蔭與張之洞、繆藝風往還甚密,同講金石目錄之學光緒九年潘祖蔭丁憂在籍, 陸心源與潘札有云:“張中丞所- - t 4 書目答問,世頗風行。如考古續(xù)圖,流傳絕少, 惟天祿琳瑯及葉氏平安館有其書,答問列之通行;朱石君知足齋文集乃散行, 而列之駢體:毛岳生、吳仲倫、劉孟涂、管異之,稱姚門四杰,而獨遺毛氏,亦百密之 一疏也?!标懯纤h,今范希曾本書目答問補正尚未為補正然當時未聞此書出藝 風手也 今藝風年譜光緒元年務(wù)云:“八月,執(zhí)贄張孝達先生門下受業(yè),命撰書目答 問四卷。”是藝風自言此書出其手也,然光緒三十四年藝風為半巖廠所見書目序, 僅云助理。序云:“同治甲戌,南皮師相督四川學,諸生來問應(yīng)讀何書? 書以何者為善? 謀所以嘉惠蜀士,于是有書目答問之編荃孫時館吳勤惠公督署,隨同助理。”助 理與代撰,本來就有不同,此語在張之洞未卒之前,應(yīng)該比較可信。中 1 9 6 3 年,柴德賡更是對“繆荃孫代撰說 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繆荃孫在張氏在世 之時,未提出此代撰之說,而在張氏作古以后方言自己代撰此書,“未免有掠美之嫌 。回 1 1 3 張之洞撰者說 此說目前呼聲最高。書目答問自問世以來,多數(shù)版本還是署名張之洞的。自光 緒二年( 公元1 8 7 6 年) 刊刻的初印本,到后來的各種重印本、訂補本、批校本等多數(shù) 還是認可張氏所作的??箲?zhàn)前北京發(fā)現(xiàn)光緒二年閏五月張之洞致王懿榮的論及書目答 。陳垣藝風年譜與書目答問,見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shù)文化隨筆大系,第2 5 1 2 5 4 頁 雪柴德賡書目答問補正重印序,見范希曾編書目答問補正中華書局影印本,1 9 6 3 ,第3 頁 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量鼉量曼曼量鼉i 一一 i i i 皇曼曼皇曼蔓曼皇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鼉量曼曼曼置置曼笪曼量量曼曼皇曼曼曼皇 問的手札,對“繆說”提出了有力的反證,也肯定了作者張之洞。札云: 弟在此刊書目一卷,以示生童,意在開擴見聞:( 一) 指示門徑,( 二) 分別良 桔,( 三) 其去取分類,及偶加注記,頗有深意,即是無數(shù)語言,非僅止開一書單也。 更有深意,欲人知此所列各書精美,而重刻或訪刻之特自知谫陋,以職司所在,不敢 謙避,其間舛漏必多,特寄上一本,請為補正,至感補正后,請分條書于別紙,速即 寄川,以便改補又一本并一函,寄繆小珊進士,望轉(zhuǎn)交,屬其訂正,亦即詳列見覆為 要。此物可作公牘觀,不可作著述觀,蓋不得已也或與潘少宗伯一觀,必無暇詳覽, 但能指摘其體例大端亦好,所以不徑寄者,嫌于自銜。如非同道,不必與看,免致徒招 唇舌然此舉作法自弊,于買書大不便矣又鞘軒語一本,說更淺陋,亦呈一覽 此真是告示公牘一例物事,本不足登大雅之堂,不過欲使執(zhí)事知弟在此勞精弊神,舌敝 唇焦,大率皆為此等事此物雖潘宗伯亦不可與看,見之徒令其罵耳。 陳垣先生認為此札末尾署“閏月十八日,重慶行署”,當是 書目答問由蜀刻成 后寄京,由王懿榮轉(zhuǎn)交繆荃孫,讓其幫助訂正,這和寄與王懿榮、潘祖蔭等人補正、指摘 等基本類似,而非代撰。柴德賡于書目答問補正重印序里也提到“此書作者為張 之洞本無問題。前人有說書出繆荃孫手的,傳說無憑,不一定可信。”圓然此等并不能說 明書目答問一定完全出自張之洞之手。上述諸多引證也說明了繆氏雖不應(yīng)自命為“代 撰 ,但也確實為其做了許多工作,“隨同助理 。 書目答問的撰者問題,目前學術(shù)界尚無統(tǒng)一的定論,而且也沒有其他新的證據(jù) 來說明。但是,從上面的諸多論述中,我們至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點:首先,書目答問 反映的政治見解、思想體系、學術(shù)觀點等與張之洞相一致,這些與張之洞的生平所論, 以及他的鞘軒語和勸學篇等著作,是同出一轍的;而與藝風學派則有很大的不 同。張之洞在整部書目的編纂過程中起著倡導、組織,發(fā)凡起例、編纂審定等絕對作用。 書目答問的總體構(gòu)想策劃,以及書目的取舍評定等,無疑均是由張之洞所最終審定。 其次,繆荃孫確實為 書目答問作了許多工作??娷鯇O不止一次,不止在一部著作中 提到“為撰 、“撰、“命撰 等詞,若非參編,恐不會屢屢提及,且當時張之洞尚在。 可見,繆荃孫確實作了許多助理的工作,否則也不會反復多次提出上述言論。所以,我 們認為 書目答問的主要撰者應(yīng)為張之洞,繆荃孫僅為助理而已。 。陳垣藝風年譜與 書目答問,見二十世紀中國學術(shù)文化隨筆大系,第2 5 3 頁 。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北京:中華書局,1 9 6 1 ,第2 頁 第l 章書目答問及作者的基本情況 在階級社會里,一部目錄總是反映著編纂者的階級立場、思想和學識水平。書目 答問作為_ 部推薦性書目更是如此。我們無法否認書目答問所反映的政治主張、 思想學識水平與張之洞思想是比較吻合的。通過全書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加全面的 認識此書的作者問題。本文第三章便力圖從書目本身來分析作者的多方面思想,同時也 希望通過思想的分析能夠為此書作者問題提供更多的證據(jù)。 1 2 張之洞生平簡介 張之洞( 1 8 3 7 1 9 0 9 ) ,字孝達,號香濤,晚年又自號抱冰老人,直隸南皮( 今河北南皮) 人。眾所周知,張之洞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實業(yè)家、教育家,清末有名的洋務(wù)領(lǐng) 袖之一。但學術(shù)界長期以來對其文獻學成就關(guān)注甚微。其實張之洞在文獻學領(lǐng)域貢獻也 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其書目答問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導讀性書目,在目錄學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讀其書必先知其人,知其人必先論其世。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 乎? 是以論其世也。張之洞出身于官宦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tǒng)教育,祖父廷琛, 貢生,曾任四庫館謄錄、知縣等職。其父張瑛通過努力學習走上仕途,知禮清正,對張 之洞兄弟管教極嚴,聘請有名的儒生向他們傳授儒家經(jīng)典。張之洞就先后拜過多位老師, 少年時代,曾受業(yè)于丁誦孫學習古文學,從韓超讀經(jīng)學與史學。張之洞本人亦是天資聰 慧,八、九歲時就讀完了四書五經(jīng),十三歲為生員,十五歲中舉,二十六歲中進士,成為 一名投身科舉仕途的標準仕子。其“起家翰苑,出掌文衡,迭鷹疆寄,扶晉督粵,移節(jié)湖 廣,權(quán)理兩江,經(jīng)營八表,1 9 0 7 年以疆臣入贊軍機,并任體仁閣大學士,兼管學部,揚歷 中外四十余年 。o 張之洞的宦海生涯起于學官,其先任浙江鄉(xiāng)試副考官,后又歷任湖北學政、四川鄉(xiāng) 試副考官、四川學政。十余年的學官經(jīng)歷使張之洞與教育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深感當時的 教育體制急需改革。同時,張之洞對人才也非常珍惜,對培養(yǎng)人才更是投入了巨大的心 力,“惜才 、“得人 是其一生始終不渝的風格,其先后著有教育眾學子的鞘軒語 和書目答問等著作。尤其是書目答問一書,雖未有任何明顯的教誨言語,但作 為一部導讀性書目,每一部書的開列,均包含著作者的良苦用心,整部書目更是包含著 孟子萬章下,見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 9 8 7 ,第7 2 6 頁 。苑書義張之洞全集序言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1 頁 7 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對眾學子不盡的諄諄教誨。 張之洞在任學官的十余年間,除了完成主持各種考試、選拔人才等諸多份內(nèi)之職外, 還聯(lián)合其他官員或有識之士開展了一系列傳播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活動。張之洞于湖北學 政任內(nèi),不僅主持全省鄉(xiāng)試,以“端品行”、“務(wù)實學”兩義反復訓勉諸生,還與湖廣總 督兼署湖北巡撫李鴻章商定,在武昌創(chuàng)建了文昌書院,也就是后來的經(jīng)心書院。其于同 治十二年九月任四川學政,其間更是由大力整飭川省科考舞弊入手,對四川的教育體制 進行一系列改革,立意“儲養(yǎng)人才以各國家緩急之需,而救當世空疏之習。 其主持四 川學務(wù)時,對于確有才華的學子,更是備加關(guān)懷,著意栽培。張之洞還創(chuàng)建尊經(jīng)書院, “送高材生百人肄業(yè)其中,延聘名儒,分科講授,手訂條教。 又“捐俸置四部書數(shù)千 卷,起尊經(jīng)閣庋之。 他還親自訂制創(chuàng)建經(jīng)心書院記,詳細陳述了“建置書院之本 義與學術(shù)教條之大端”共十八條。書院的建立,不僅完善了各省的教育體制,為清政府 培養(yǎng)了大批有才華有抱負的后起之士,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文獻的傳播范圍,有利于 文獻的傳播。從某種意義上講,張之洞也為文獻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張之洞一生“身兼政壇重臣和學界巨擘雙重身份,起初入黨清流而為健將,中間從 事洋務(wù)而為殿軍,最后參與新政而為主角。力。他在從政的同時,在學術(shù)方面亦有一定 的貢獻。 1 3 書目答問成書背景 書目答問是繼清代四庫總目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書目。清代乾嘉之時,治 學先治目錄,讀書必懂版本,在學人群體中成為時代性的風氣習慣。與此相關(guān)的目錄學、 版本學、校勘學、輯佚學、辨?zhèn)螌W等學科也都逐漸發(fā)展成為顯學。而以“條其篇目,撮 其旨意 為追求的目錄學,在這種情況下更是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目錄學“辨章學術(shù), 考鏡源流”的傳統(tǒng)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這使得一代圖書的流傳情況和學術(shù)的發(fā)展情況能 夠展現(xiàn)于大家面前。而與這些以詳細著錄公私藏書情況為內(nèi)容的書目不同,以指導廣大 學子讀書治學為目的的導讀性書目書目答問,就是在這種大量書籍和各種書目相繼 涌現(xiàn),目錄學得到巨大發(fā)展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 雖說在書目答問問世以前,已有一部較完備的四庫全書總且反映清一代的 。許同莘張文襄公年譜卷一商務(wù)印書館,1 9 4 6 ,第1 9 頁 圓同上 苑書義張之洞全集序言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1 頁 第1 章書目答問及作者的基本情況 學術(shù)。該書對一萬多部古籍詳細地進行了考訂和評價,且多是言簡意賅、一語中的,是 非常有用的治學工具,一直到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也因詳備而過繁,內(nèi)容 龐大復雜,對眾多初學者來說,如臨高山,不知如何下手。另外,從四庫總目問世 到書目答問出現(xiàn),這之間已經(jīng)有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正是學術(shù)繁榮、名家輩出的 時代,在學術(shù)研究方面又出現(xiàn)了大量水平頗高的學術(shù)佳作,特別是在經(jīng)學和小學方面, 更是成就非凡。這些著作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又有所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見。在這種情況下,就迫 切需要一部“以約馭繁 ,指示門徑,并能充分體現(xiàn)清儒們最新學術(shù)成果的書目著作, 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yīng)運而生,并擔負起這一重擔。 此外,此書的作者張之洞從小飽讀詩書,十六歲中解元,同治二年應(yīng)試中第,授翰林 院編修。張之洞入翰林院三年,便派充浙江鄉(xiāng)試副考官,隨即任湖北學政,后來同治十 二年,又再度出任四川鄉(xiāng)試副考官?!八拇ㄊ莻€大省,當時擁有府州廳縣學等各類官學 一百五十五所,數(shù)量僅次於直隸,居全國第二;但帝國政府配給的學額,即在學諸生的 人數(shù),則僅居全國第五,為一千九百一十八人,較直隸少了近千人。但至于四川全省 的生童數(shù),張之洞曾說,他每巡回全省考試一次,就要批閱浩浩一萬四千卷。多年的學 官經(jīng)歷,使張之洞對教育有著很深的感情,也深感培育有用人才的重要性;再加之作為 四川這樣一個大省的學政,手握萬千學子的仕途命運。如果不進學就不能躋身于士紳行 列,不在學也便失去了免役的特權(quán)和小紳士的風光體面。何況生員能否參加三年一屆的 鄉(xiāng)試,去競爭帝國政府配給四川的僅僅六十名的舉人身份,以取得候補文官正途出身的 初級資格,也必須由學政主持的科試決定。 張之洞身居此學官之位,加之自身又飽讀詩書,科舉出身,于是眾學子常常來詢問 應(yīng)如何讀書,讀何書等問題。張之洞在書目答問略例中說“諸生好學者來問,應(yīng) 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偏舉既嫌縫漏,志趣學業(yè)亦各不相同,因錄此以告初學。 書 目答問略例開篇便指出做此書的緣由、目的,即為初學者指示門徑。作者本人也一 再強調(diào)“此僅一書目單而已 。作者之所以一再強調(diào)此書只是為指示門徑,只是方便初 學者的書目單子,一方面是確有此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其面對四庫全書總目 的一種自謙。張之洞在鞲軒語中已提過“讀一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略知學問 門徑矣。然其之后自己又做書目答問,所以,作者一再強調(diào)“只為初學者指示門徑, 數(shù)字參考: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guān)于其在1 9 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 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 9 9 1 ,第1 4 2 - 1 4 3 頁 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其實也是作者在為自己爭取一定的自由度。張之洞本人并不是目錄學??睂W方面的專 家,即使繆荃孫亦是這樣。據(jù)繆荃孫的傳記,他也只是從張之洞“命撰”書目答問 那年起,始為目錄之學。也就是說,無論書目答問是誰起草的,他在版本、??狈?面都無十足的把握,所以作者要為自己爭取一定的自由度。 總之,書目答問就是身居學官之位的張之洞,在這樣一個大的學術(shù)背景下,由 身居學官之位的張之洞面向四川及各地學子們而著的一部指導讀書治學的導讀性書目。 1 4 書目答問的特點 書目答問作為作者回答后學讀書疑問的一部書目,共收錄中國古籍中最基本的、 具有代表性或總結(jié)性的重要著作兩干二百多部。縱觀全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此書具有如下 性質(zhì)和特點: 1 4 1 書目答問是一部為科舉考試服務(wù)的書目 書目答問是一部為封建科舉考試服務(wù)的書目,其所提倡的“讀書須知要領(lǐng)需 擇精本”等等,無不顯示出勸學導讀之意。張之洞在四川學政任上,為諸生撰鞲軒語 和書目答問二書,以答諸生“應(yīng)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 等問題。蝤軒語涉及 “語行”、“語學 、“語文”三部分,其中“語文”即講述時文和有關(guān)程式的內(nèi)容。書 目答問不像鞘軒語那樣直接表達作者對科舉時文的看法,它則是通過開列書目的 方式間接地指出諸生應(yīng)習何書以求功名,以成“材 。書目答問首列即為科舉必考之 經(jīng)史,且在“正經(jīng)正注”下按語“此為誦讀定本、程式功令、說經(jīng)根柢 ,開篇即為科 舉諸生點出“程試功令”的根柢。其指導諸生科舉之意甚明。 不過,張之洞在任四川學政之前,曾先后出任浙江鄉(xiāng)試副考官、湖北學政等學官。 多年的學官生涯,使張之洞也意識到封建科舉的種種弊端,意識到許多從事舉業(yè)的人“帖 括之外,固無所知”。o 他竭力提倡多讀經(jīng)史考據(jù)、古文詞章和經(jīng)世致用之書,反對空言 臆說、不務(wù)實用之學。作者在書目答問中,也反復提到這一點,“空言臆說,學無 家法者不錄 o ;“主禮家不考禮制、空言臆說者不錄”。張之洞主張改變學風,培育 一批有用的人才,以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書目答問雖是一部指導科舉考試的書目, 卻是在作者倡改學風中應(yīng)運而生的。隨著封建科舉制度的衰亡,鞘軒語漸漸失去了 鞘軒語,見:苑書義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9 7 7 4 頁 喜張之洞書目答問二種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 9 9 8 ,第1 4 頁 張之洞書目答問二種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 9 9 8 ,第3 4 頁 第1 章書目答問及作者的基本情況 其原有地位,但書目答問作為一部目錄,卻是不易受時間限制的,在今天仍具有極 大的學術(shù)價值。 1 4 2 書目答問是一部舉要類型的書目 清代乾隆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是我國目錄學史上的一部極為重要的著作,是 一部提要性的書目。全書共二百卷,內(nèi)容浩繁,讀者如力求全面掌握,或?qū)ζ渌械臅?目一一閱讀是比較困難的。而在此基礎(chǔ)上的書目答問則是一部舉要性的書目,全書 共收書約兩千二百種,約相當于四庫總目的五分之一。它擇其精要、以約馭繁,以 求向廣大讀書人指示門徑。 書目答問并不是四庫總目簡單的壓縮本,它只是選擇四庫中所收的歷 代流傳下來的重要典籍,更多的還是注重收錄清代人的佳作。兩書所收錄的相同的書, 大約一千三四百種,也只相當于四庫的七分之一。這樣一部既有四庫之重要典 籍,又有作者本人開列的適于初學者索購和掌握的書目,確實是更便于學子。 1 4 3 書目答問是一部體例上有所創(chuàng)見的書目 余嘉錫先生在其目錄學發(fā)微卷一中,將目錄書劃分為三種類型,“部類之后有 小序,書名之下有解題者 、“有小序而無解題者 、“小序解題并無,只著書名者 ,而 且他還指出,“屬于第三類者,即無小序解題之書目?,F(xiàn)存者如唐、宋、明藝文志, 通志藝文略,書目答問及各家藏書目錄皆是?!蹦軌驋侀_“小序 和“解題”, 而只用書名及按語作為指示門徑的主要途徑,確是書目答問之一大特點。1 9 3 6 年1 月,李時先生就在為北平君中書社刊印的書目答問再版序言中,指出“以書目為名, 而實指示讀書之法者,則莫如張文襄公之書目答問為優(yōu)也。公之書目出,四方學者, 聞風興起,得所依歸,數(shù)十年來成就學者不知凡幾。 書目答問在繼承先前目錄四分法的基礎(chǔ)上,又有所創(chuàng)新,對于四庫全書總目 的“經(jīng)、史、子、集 的分類方法,也敢于修正。它于“經(jīng)、史、子、集 四部之外, 增設(shè)“叢書和“別錄”,“雖未能破壞四部內(nèi)質(zhì),然已示人以四部之不必拘守 。圓作者 認為,叢書涵蓋內(nèi)容廣,價值高,最便于學者;且難于完全隸屬“經(jīng)、史、子、集 其 中任何一部,基于此,“他便仿祁承幞之例,于四部之外,別立叢書部,成為五部, 。余嘉錫目錄學發(fā)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 0 0 4 ,第1 0 1 1 頁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 9 8 4 ,第3 9 9 頁 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并說明道叢書最便學者,為一部之中可該群籍,蔸殘存佚,為功尤巨,欲多讀古書非 買叢書不可。其中經(jīng)史子集皆有,勢難隸于四部,故別為類。他還附立別錄,分群 書讀本、考訂初學各書、詞章初學各書、童蒙幼學各書,使書目答問成為一部完整 的推薦書目錄。 另外,在一類之中的各分子目之間用“鉤乙 符號來分開,使人一目了然,不至于 雜亂無章。書目答問還于經(jīng)部設(shè)“群經(jīng)總義 類,史部設(shè)“古史 類,子部首列“周 秦諸子”,“別錄專門著錄“初學讀本,使讀者可以由淺入深,逐步認識到讀書的門 徑。書目答問還在各類目下和某些書目下加有簡明扼要的按語,這些按語對廣大讀 書者亦非常有用。如:“論語之屬下加按語“論語、孟子,北宋以前之名;四書, 南宋以后之名。若統(tǒng)于四書,則無從足十三經(jīng)之數(shù),故視注解家之分合別列之。韓 愈、李翱論語筆解,偽書,不錄。 “資治通鑒 下加按語“宋司馬光。元胡三省 音注。胡克家仿元本。武昌局翻胡本。戰(zhàn)國至五代。 “左傳紀事本末”下加按語“高 士奇。刻本。坊行本乃宋章沖書,與此同名,不如高書。力這些按語或點出知識要點, 或指出不同版本及流變,或版本優(yōu)劣等諸多情況,這些對讀者極有幫助的??傊瑫?目答問是一部在體例上有所創(chuàng)見的目錄著作。 1 4 4 書目答問是一部重視清代學術(shù)成果的書目 書目答問非常重視收錄清代特別是乾嘉以來直至當世的學術(shù)著作。書目答問 所收錄的書籍“漢宋兼采”,表面上重視“漢學 ,實對“宋學”中有分量的著作亦不摒 棄。對當世的著作也非常重視,收錄了較多的清朝人的著作,雖為了避免標榜之嫌,不 書作者,只書“今人 ,然實際上是極力表彰的。如: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顧炎武黃汝成箋原刻本廣州重刻本武昌局本 經(jīng)史問答十卷全祖望。鮚琦亭集附刻本學海堂摘本,七卷 鐘山札記四卷,龍城札記四卷。盧文詔抱經(jīng)堂本 ( ( 讀書雜志八十卷王念孫家刻本 群書拾補三十八種盧文昭抱經(jīng)堂本 竹汀日記鈔三卷錢大昕。劉刻本。滂喜齋編錄本,二卷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目錄編濟南:齊魯書社,1 9 8 8 ,第2 7 8 頁 1 2 - 第1 章書目答問及作者的基本情況 作者對清人的著作還是比較看重的,尤其是像顧炎武、王念孫、錢大昕等這樣的清 代大家的著作,作者是極力推薦的。 另外,書目答問還于書后附有國朝( 清) 著述諸家姓名略,對清朝較有學術(shù) 見的的學者進行著錄,以便學子們知其人讀其書,多讀些大家的著作。雖然去取之間, 不足成為定論,但是可以窺見清代學術(shù)流別,也具有總結(jié)清代學術(shù)研究成果的重要價值。 總之,書目答問是繼四庫總目之后的一部重要的書目著作,它不僅在體例 上繼承了先前推薦、舉要書目的特點,繼承了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同時它又有許多創(chuàng)新 之處,如:在體例方面,于四部之外別立叢書部;在所收書目方面,“漢宋兼采”,推崇 今人著作等。 1 5 書目答問的社會影響 書目答問問世以后,在晚清、民國乃至建國后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多數(shù)學者 認為它既繼承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許多優(yōu)點,又開創(chuàng)了許多新的方式、方法,對 后世影響比較深遠。書目答問問世后不久便風行海內(nèi),數(shù)次重印,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 翻刻本。李元度說,當時的讀書人家中幾乎是“家置一編”。書目答問能如此的受眾 學子歡迎,一方面是與作者張之洞本身的地位和學識分不開的,另一方面也說明此書所 列書目對眾學子來說,確實是精核、實用的。它所開列的兩千二百多種書籍,從某種意 義上講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結(jié)構(gòu)的基本框架,是以經(jīng)學為根柢的傳統(tǒng)知識的壓縮版,或許這 也正是其受眾學者所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書目答問是我國古典學術(shù)階段影響深遠的推薦性書目之一。雖然現(xiàn)見最早的推 薦書目是唐末的“敦煌遺書伯2 1 7 1 號,此后又陸續(xù)有元代程端禮的程氏家塾讀書分 年日程,明代陸世儀所開的十年誦讀書目,十年講貫書目和十年涉獵書目; 清代李頤的讀書次第、龍啟瑞的經(jīng)籍舉要等。但是推薦書目真正在社會上、學 術(shù)界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則是張之洞書目答問的出現(xiàn)。書目答問不像四庫總目 那樣的官修書目以及其他的私藏書目那樣以藏書家或研究者為對象,而是以“讀書人竹 尤其是初學者為對象,以開列書目的方式為他們指示門徑,這在之前的歷史中是不多見 的,尤其是能產(chǎn)生極大社會反響的更是廖廖無幾。此后,類似的指導讀書治學的目錄, 則不斷地出現(xiàn),且國學領(lǐng)域中,多數(shù)學者仍廣泛參考張氏的書目答問,甚至有的則 直接讓學生去讀張氏的書目答問??梢哉f,書目答問的問世,為此后綿延迭出的 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推薦性書目,確立了歷史性的范例。 書目答問的問世,不僅在推薦性書目中起到了典范作用,同時在書目編纂方法 方面對后世也有著重大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在目錄的分類和編排體例方面。書目答問 分類編排體例既有對先前目錄的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之處,對后世目錄有巨大的影響。中國 古代目錄分類,自晉茍勖的中經(jīng)新薄創(chuàng)立了四分法之后,一直到清代的四庫全書 總目,基本上沒有變化,都是在延用此分類體系。直到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它在分 類方法上不盡用前人書目體例,注重對學術(shù)源流的區(qū)分,在延用四部分類法的同時,又 加“叢書 部。張之洞認為“叢書最便學者 ,“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叢書中 經(jīng)史子集皆有,勢難隸于四部 。張之洞的觀點得到了多數(shù)學者的認可。它既沒有完全 脫離我國古代目錄經(jīng)史子集的大框架,又不局限于四部分類法。書目答問創(chuàng)立的五 部分類法,既合理,又方便,之后的多數(shù)目錄均延用此法。另外,它還被廣泛地應(yīng)用于 我國近現(xiàn)代的古籍編目工作,我們今天看到的 中國古籍善本書總目就是采用的“經(jīng)、 史、子、集、叢”五部分類法。直到今天,我們在談到圖書的分類時,多數(shù)學者也是普 遍贊同張氏在 書目答問中分類體系的開創(chuàng),認為“叢書不應(yīng)隸屬于四部之內(nèi),也 很難完全界定它應(yīng)隸屬哪一部類,應(yīng)單獨一類。 書目答問在著錄文獻方面對后世目錄也有極大的影響。張之洞對科舉一貫主張 “讀書期于明理,明理歸于致用 。o 書目答問不僅注重經(jīng)典古籍的著錄,同時也注 重從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目的出發(fā)選錄古籍,主要表現(xiàn)在對西學書目的選錄和率先著錄經(jīng)濟 文獻,這對后世目錄選錄文獻是有一定影響的。雖然書目答問是張之洞早期的著作, 但整部目錄中,作者并沒有否認西學,而是著錄了一定數(shù)量的西學書目,如新繹幾何 原本,西洋人偉烈亞力的數(shù)學啟蒙,利瑪竇的經(jīng)天該等等。作者在這樣一部指 示讀書門徑的推薦性書目中,開列諸多西學書目,不僅開擴了當時讀書仕子的眼界,提 高了大家對西學的重視;同時,對后世目錄學家對西學的著錄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少目 錄開始重視對西學的著錄,尤其是近代梁啟超的西學書目表,王韜的泰西著述考, 直接介紹各種西學書目??梢哉f,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在一定程度上為后世目錄開著 錄西學書目的先河。 另外,書目答問還率先著錄經(jīng)濟文獻,在書目答問之前,由于受長期封建 。鞘軒語,見:苑書義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9 7 9 7 頁 - 1 4 - 第1 章書目答問及作者的基本情況 社會重農(nóng)抑商本末關(guān)系的影響,大多數(shù)古典目錄對經(jīng)濟文獻都不夠重視,導致大量經(jīng)濟 文獻得不到很好的整理和利用。直到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問世,這種狀況才有所改善, 在著錄內(nèi)容上開始關(guān)注“經(jīng)濟之學”,重視記載古今有廣泛影響的經(jīng)濟著作,張之洞在 書目答問中這種開先河的創(chuàng)舉,對近現(xiàn)代目錄學史上對經(jīng)濟文獻的重視和著錄都有 很大的影響,不少目錄學家開始關(guān)注“經(jīng)濟之屬”,將其作為一類屬進行著錄。 書目答問除了對西學和經(jīng)濟文獻的著錄外,對地理、天文算法等方面文獻的著 錄,也都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洋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建設(shè)
- 老年大學護理課件
- 老年醫(yī)學護理課件
- 老年健康課件教學
- 老年人飲食課件
- 老師的上課課件
- 2025年白茶市場調(diào)查報告
- 廠房租賃及設(shè)備安裝維修一體化服務(wù)合同
- 醫(yī)療機構(gòu)消防設(shè)備安裝與應(yīng)急預案制定合同
- 餐飲廚師營養(yǎng)與健康指導合同
- 柔性防護網(wǎng)施工方案
- 網(wǎng)絡(luò)安全論文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 GB/T 9867-200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磨性能的測定(旋轉(zhuǎn)輥筒式磨耗機法)
- 2023年初高中數(shù)學銜接知識點及習題
- 海康威視-視頻監(jiān)控原理培訓
- 體育原理課件
-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試卷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 不良事件報告與防范
- 【吉爾吉斯和國經(jīng)商指南-法律篇】
- 百家麗-中國-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的精益生產(chǎn)應(yīng)用
- 嵌入式軟件助理工程師認證考試試題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