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書》教學案例.doc_第1頁
《沙之書》教學案例.doc_第2頁
《沙之書》教學案例.doc_第3頁
《沙之書》教學案例.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沙之書教學案例一、案例背景本學期我們進行的是人教版選修教材“小說與戲劇”系列中的外國小說欣賞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對于這一模塊的學習要求是:1、培養(yǎng)閱讀古今中外小說的興趣,從優(yōu)秀的小說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yǎng);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tài),學會尊重、理解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shù)脑u價;3、學習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5、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嘗試創(chuàng)作小說。本單元的欣賞主題是“虛構”, 幫助學生了解博爾赫斯作為“玄幻型”作家的小說的虛構藝術,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格調(diào)的審美情趣及豐富其想象力,提升其人生境界,就成了此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案例描述課前請學生了解博爾赫斯的生平及作品;其次請生熟讀沙之書。上課后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 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伦屚瑢W們對“無限”有所感觸。接著讓學生談初讀的印象,再請學生復述小說。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既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思考“沙之書,一本 的書”。 同學聯(lián)系文中有關的語句,從時代、版本、文字、頁碼、插圖、重量等方面討論之后明確:沙之書,一本無限的書,像沙一樣,變幻不定,無始無終,無窮無盡,不斷“生長”,不可靠的、神秘的、荒誕的大家一致認為生活中這樣一本無限的書是決不存在的,博爾赫斯是借助其非凡的想像力為我們虛構了這樣一本玄幻神秘的書。明明是虛構,但博爾赫斯就偏偏想讓大家感覺到它的真實存在,這篇小說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真?文章中有哪些因素使故事趨向合理性?書的來歷,交易的過程,對書的描述,跟書有關的動作,跟書有關的心理描寫甚至想象跟“沙之書”有關的真實合理的地方,學生都找出來了。還有學生注意到了作家博爾赫斯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相比于傳統(tǒng)小說多用第三人稱敘述,它更顯真實,仿佛這個荒謬的事件是他親身經(jīng)歷的;并且敘事者“我”與博爾赫斯本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生活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都曾經(jīng)長期在國立圖書館工作,都對藏書充滿了癡迷,這種我、“我”相似就更加制造了小說的“現(xiàn)實感”。 沙之書代表無限,代表神秘,那么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無限神秘的?時間與空間、宇宙、未知的事物、知識、思想、命運、欲望這本書顯然是有象征意味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什么?無限的世界。這一意象的意義也有著很切實的現(xiàn)實價值。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感受博爾赫斯小說創(chuàng)造中虛構手法的巧妙:書外表是有形的,真實的,書的內(nèi)容卻是虛幻的,奇特的;情節(jié)人物是真實的,表現(xiàn)的卻是虛幻的東西。真實和虛幻編織在一起,使得小說亦真亦幻,魅力十足。虛構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現(xiàn)實的真實,更是一種想象的真實。常人若身陷流沙恐怕一如身陷絕望了,癡迷于“沙之書”的我對“沙之書”態(tài)度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就如書上所說:“夏季已近尾聲是一件詆毀和敗壞現(xiàn)實的下流東西?!薄拔摇庇蓪λ闷婧豌@研轉(zhuǎn)化為越來越深的恐懼,覺得它是可怕的怪物。為什么會恐懼?引進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一段話:“當人們想通過實驗來探索自然的時候,自然變得多么詭譎啊!我相信神秘,坦率地講,我有時以極大的恐懼面對這種神秘。換句話說,我認為在宇宙中存在著許多我們不能覺察或洞悉的事物,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歷了一些僅以十分原始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最美的事物。只是在與這種神秘的關系中,我才認為自己是一個信仰宗教的人?!睙o知者無畏,面對無限的星空,我們平常人只是感嘆:啊,真美!而科學家們勇敢地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發(fā)現(xiàn)了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等,當他們無論是用科學還是心靈抵達這個無限的世界時,內(nèi)心必定充滿深深的恐懼,然后為人類的自身的存在和處境悲哀。同樣,“我”出于對“沙之書”的好奇而設法獲得它,得到后卻漸漸意識到在無限面前自己的渺小無奈,緊接著迷失于無法自拔的敬畏,隨之而來的是恐懼,最終選擇逃避、放棄。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想讓同學了解作者寫作這個故事的主旨所在:在無限面前人類是多么的渺小、無所適從、恐懼。小說結尾讓沙之書淹沒在圖書館的書海之中應該是最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之一。請大家發(fā)揮想像,再虛構一個不同的結尾。有轉(zhuǎn)賣的,有藏起來的,甚至有繼續(xù)看下去直至瘋癲的,一般都還是博爾赫斯風格,在令人敬畏之物面前選擇停步或選擇逃避放棄。在求知的路上科學探索的路上,我們需要進取與開拓的精神,可以選擇另一種結尾:在無限的“沙之書”面前努力進取,最終解開了秘密。那博爾赫斯式為什么選擇了這樣一個結尾呢?你覺得哪種結尾更真實?其實,面對無限,人類往往是渺小的,甚至是無助的,這種感覺很真實地在我們心中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同學認識到小說除了前面大家找到的真實性之外,本文揭示的事理更為真實人類面對“無限”時無所適從。虛構最大限度地接近心靈的復雜活動,從這一層面來說,虛構是更高意義上的真實。在小說創(chuàng)作或者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虛構與真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界限分明,它可以“仿佛水消失在水中”(博爾赫斯)。要想真正領略這篇小說的魅力,我們還要了解小說的作者。介紹博爾赫斯的相關內(nèi)容:他一生都生活在圖書館中,讀書是他生活中一項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的活動。安靜的、迷宮式的圖書館與現(xiàn)實世界本不同,而且書的世界又可以讓人展開想像,穿越時空,任意遨游,這些都讓博爾赫斯時時心生惶惑,不禁生發(fā)“此身何處,此生為誰”的疑問。也許現(xiàn)代科技知識可以解釋很多問題,卻始終無法解釋人對自身命運的迷惑,無法停止人對時間、空間永恒的追問。就在博爾赫斯被任命為國立圖書館館長的時候,雙目近乎完全失明,但他仍堅持以口授的方式繼續(xù)寫作,成就驚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同學們了解作者,解析創(chuàng)作心理,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走近這個偉大的人!根據(jù)現(xiàn)代主義小說特點,人們認為小說是在虛構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jīng)驗,并將其訴諸散文化語言文字的敘述藝術?,F(xiàn)代主義小說是創(chuàng)造心靈的世界,追求內(nèi)心的真實。虛構是小說的生命,可以這樣定義:小說是作家憑借想象虛構的一個世界。請想像:有一天,你突然變成了一只鳥寫出你飛翔的感受。三、案例分析陳舊的知識是影響外國小說教學的瓶頸,有效教學的突破口在于知識的更新。學生對于小說比較熟悉,此前也接觸過很多的小說,但一般都是傳統(tǒng)的小說。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而現(xiàn)代小說,人物性格越來越模糊,甚至連外貌都不清楚;情節(jié)不那么重要,有的就根本沒有情節(jié);模糊了時間和地點,提供的場景是虛幻的,很難斷定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代、什么地點?,F(xiàn)代主義小說熱衷于抽象、符號化,以虛構、寓言的形式揭示人類存在的本質(zhì)。外國小說欣賞按主編曹文軒教授的說法就是要“引入較新的學術成果,清洗關于文學、小說的一些陳舊認識”。像在其他的一些有名的短篇里一樣,博爾赫斯熱衷于對永恒、荒誕的神秘故事的表面化陳述,他在設法引導你思考,讀這本書就像讀人生。如何讓學生轉(zhuǎn)變自己的有關認識,了解小說的虛構藝術,豐富其想象力,提升其人生境界呢?如何在教學中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的,不是刻意追求,而是不露痕跡,我苦苦地思索著。面對這樣的教學設計,我不知道我是否找到了真正的方向,可我愿意做這樣的嘗試。小說中的“我”還是在惶惶不安中放棄了“沙之書”,有一種朝圣者的謙卑。畢竟這僅僅是一個故事,也許,面對無限,我們還應該在敬畏之中存有一份挑戰(zhàn)進取的勇氣,包括對沙之書的教學。在實際的操作中也還有很多值得思索的地方:1、我所教的是理科學生,雖然一再強調(diào)預習的重要性,可還是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課前沒有看過書。這樣的小說欣賞,老師愛講,學生也愛聽。但是我們的學生很現(xiàn)實,他們知道高考是不可能考這些的,所以對于作業(yè)他們非常馬虎。如何能將新課程的理念落實,有效地高考接軌,這是值得我們探究的。2、知識更新促使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