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doc_第1頁
心理治療.doc_第2頁
心理治療.doc_第3頁
心理治療.doc_第4頁
心理治療.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擇題】(一)A型題 1.精神(心理)治療的主要適應證是 A.神經(jīng)癥 B. 抑郁癥 C. 躁狂癥 D. 精神分裂癥 E. 精神發(fā)育不全 2.從事特殊心理治療的人員應為 A.具有醫(yī)師資格者 B.心理學本科畢業(yè)者 C.經(jīng)過特殊心理治療培訓的醫(yī)師和心理學工作者 D.經(jīng)過特殊心理治療培訓的各級人員 E.具有一定學歷或自學成才者 3.某女性患者,25歲,診斷為癔癥性抽搐發(fā)作。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患者的癥狀是對心理沖突“壓抑” (或潛抑)而導致的,這種心理防御過程是 A.有意識的 B.潛意識的 C.有計劃的 D.有目的的 E.沒考慮后果 4.下列哪種情況不適用于特殊的心理治療 A.精神分裂癥急性期的幻覺妄想狀態(tài) B.兒童和青少年的行為問題 C.惡劣心境 D.強迫癥 E.恐怖癥 5.在開始心理治療時,哪項最重要 A.認真記錄病人的談話 B.樹立治療者的權威性 C.為病人提供治愈疾病的保證 D.制造神秘氣氛,使病人容易相信 E.建立信任感 6.心理治療中治療者與被治療者的關系應是 A.相互促進的關系 B.職業(yè)性關系 C.親密無間的關系 D.互助關系 E.盈利關系 7.心理治療時下列哪種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 A.在任何情況下都遵守職業(yè)道德 B.在任何情況下都尊重患者的人格 C.在任何情況下都嚴守保密的原則 D.在任何情況下都嚴格地執(zhí)行原治療計劃 E.在任何情況下都強調醫(yī)患關系的重要性 8.心理治療理論發(fā)展的趨向是 A.精神分析理論 B.行為主義 C.人本主義 D.通用理論 E.認知理論 9.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是 A.情緒決定認知和行為 B.行為決定情緒和認知 C.情緒、行為與認知互為因果 D.認知決定情緒和行為 E.行為與認知關系不大 10.Beck的認知治療首先是對哪種病人進行研究的 A.人格障礙 B.躁狂癥 C.抑郁癥 D.強迫癥 E.精神分裂癥 11.厭惡療法的原理是 A.心理防御機制 B.交互抑制 C.人本主義 D.自我強化 E.條件反射 12.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發(fā)現(xiàn)者是 A.巴甫洛夫 B.森田正馬 C.弗洛伊德 D.華生 E.斯金納 13.系統(tǒng)脫敏療法的最佳適應證是 A.恐懼癥 B.神經(jīng)衰弱 C.抑郁癥 D.精神分裂癥 E.躁狂癥 14.以下哪項不是厭惡療法的適應證 A.酒癮 B.恐懼癥 C.窺陰癖 D.同性戀 E.煙癮 15.對場所恐懼癥的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時,先讓患者回想哪些場合可引起緊張或恐懼,并按嚴重程度劃分等 級,然后按等級(由輕至重)逐步接近這些場合,同時進行放松訓練,使患者對這些場合的恐懼逐步減 輕。此種療法稱為 A.暴露療法 B.系統(tǒng)脫敏 C.沖擊療法 D.認知行為療 E.行為矯正療法 16.以下哪條不是行為治療的基本理論 A.學習理論 B.強化作用 C.經(jīng)典條件反射 D. 操作性條件反射 E.人本主義理論 17.下面哪些內容不是對行為治療的描述 A.基于實驗心理學的成果 B.關注病人對事物的理解 C.幫助病人消除不良行為 D.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 E.可操作性相對較強(二)B型題 A.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訓練 B.應付技巧(coping skills)訓練 C.悖論干預(paradoxical intervention)與癥狀處方(symptom-prescription): D.記秘密紅帳(keeping merit-accounts): E.角色互換(role-exchanging)練習 1.著重處理沒有應激處境時的個體的認知過程缺陷 2.著重處理面對問題處境時的缺陷 3.要求患者故意保持或“加重”癥狀行為。是一種“以毒攻毒”的治療技術 A滿灌療法 B.厭惡療法 C.系統(tǒng)脫敏 D.消極訓練法 E.陽性強化法 4.讓露陰癖病人幻想在異性面前暴露生殖器產生性興奮的同時想像既往被人抓獲、指責的情景 5.對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禮貌言行的小孩在其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不予理睬,而當他舉止文明時給予關心和獎勵 6.要求強迫洗手的病人主動延長洗手的時間,反復訓練后使其對洗手的行為產生厭煩 7.在取得病人的同意下,讓一個怕臟的病人完全暴露在骯臟的環(huán)境中,無論病人多么緊張仍要求其堅持不離開,反復訓練以消除病人對臟的恐懼 A. 領悟 B.阻抗 C.移情 D.共情(同解心) E.宣泄 8.病人把自己幼年時期的重要情感關系如與父母的情感關系在不知不覺中轉移到和治療者的關系上 9.治療者站在病人的角度去體驗病人的處境和情感 10.治療稍有好轉時病人無明確原因地終止治療 A.分析性心理治療 B.行為治療 C.家庭治療 D.支持性心理治療 E.認知性心理治療 11.認為認知過程是情緒與行為反應的決定因素,因此治療的著眼點在于改變對事物的認知 12.一種運用治療者與病人間建立的良好關系,積極的運用治療者的權威、知識與關心,來支持病人,使病 人能發(fā)揮其潛在的能力處理問題,度過心情上的危機或避免精神崩潰的方法 13.認為正常行為和適應不良行為都是學習獲得,可以習得,也就可以放棄(三)X型題 1.以下屬于行為療法的有 A.系統(tǒng)脫敏 B.沖擊療法 C.模仿法 D.催眠治療 E.陽性強化 2.按心理學派常將心理治療分為以下哪幾類 A.精神分析治療(psychoanalytic therapy) B.認知行為治療(behavioral-cognitive therapy ) C.人本主義治療(humanistic therapy) D.系統(tǒng)治療(systemic therapy) E.生物反饋治療 3.系統(tǒng)脫敏法是行為治療的一種,常用于治療以下疾病或癥狀 A. 強迫洗手 B. 兒童孤獨癥 C. 恐怖癥 D. 焦慮 E. 陽痿 4.系統(tǒng)脫敏治療應包括 A、確定主要癥狀 B、按嚴重程度劃分癥狀等級 C、由輕至重逐級暴露癥狀 D、松弛訓練 E、逐級脫敏 5.行為醫(yī)學的理論認為 A.正常行為是遺傳的 B.正常行為是習得的 C.適應不良行為是遺傳的 D.適應不良行為是習得的 E.正?;蜻m應不良行為既是遺傳的又是習得的 6.重建自我認知的技術包括 A.闡釋(interpretation)技術 B.隱喻性闡釋(metaphoric interpretation)技術 C.認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技術 D.靜坐冥想(meditation)技術 E.催眠暗示、誘導技術 7.下面哪些內容是對家庭治療的描述 A.以家庭為對象進行治療 B.把焦點放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上 C.注重解決一個成員的心理問題 D.把家庭看成一個整體 E.要改變病態(tài)的表現(xiàn)或行為不能單從治療某一個成員著手 8.以下哪些常用于來改變個體的行為技巧和人際交往模式 A.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技能訓練 B.悖論干預(paradoxical intervention)與癥狀處方(symptom-prescription) C.記秘密紅帳(keeping merit-accounts) D.角色互換(role-exchanging)練習 E.應付技巧(coping skills)訓練 9.在家庭治療的方法和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A.要時刻站在患者一方 B.注重成員的多方參與,不能忽略任何成員,包括小孩在內 C.要注重家庭的過去 D.對要求改善的行為,可讓家人在治療當場進行練習 E.要利用家庭原有的正性情感,發(fā)揮家庭內各種有益的心理資源的作用 10.家庭治療時應 A.將家庭視為一個整體 B.依靠其他家庭成員來教育患者 C.注重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及其處理 D.不代替做決定 E.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 11.心理咨詢的形式有 A.門診咨詢 B.住院咨詢 C.電話咨詢 D.個體咨詢 E.團體咨詢 12.心理咨詢內容 涉及 A.詢問 B.商議 C.建議 D.忠告 E.決定 13.催眠指導語應具備哪些特點 A.態(tài)度從容 B.口氣堅定 C.鼓勵性的內容 D.聲音洪亮,有節(jié)奏感 E.重復性的語言 14.心理咨詢的對象可以是 A.神經(jīng)癥患者 B.心身疾病患者 C.心理障礙患者 D.正常人 E.精神分裂癥的恢復期 15.專門的或狹義的心理治療 A.對各類患者均適用 B.對各個病期的患者均適用 C.主要用于神經(jīng)癥類患者 D.某些精神障礙的重病期不可使用 E.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益無害的 16.心理治療的作用在于 A.醫(yī)治心理疾患 B.緩解心理痛苦 C.提高心理素質 D.避免分裂癥復發(fā) E.替代藥物治療 17.心理治療者的基本功能是 A.觀察 B.傾聽 C.表達 D.辯駁 E.樹立自己的權威 18.心理治療的適應證包括 A.各種神經(jīng)癥 B.兒童少年期的情緒和品性障礙 C.某些應激性障礙 D.某些心理生理障礙 E.各種精神病 19.常用于處理軀體和情緒不適、改變異常行為模式的技術有 A.漸進性放松訓練(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 B.靜坐冥想(meditation) C.催眠治療(hypnotherapy) D.系統(tǒng)脫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E.滿灌療法(flooding) 20.認知療法可用于下列哪些病癥 A.心身疾病 B.焦慮癥 C.抑郁癥 D.青少年行為障礙 E.強迫癥 21.認知治療的主要目的是 A.改變患者的錯誤認知,消除癥狀 B.改變患者的人格特征 C.給患者以心理支持 D.矯正患者的不良情緒 E.了解患者的潛意識內容 22.影響心理治療效果的因素包括 A.疾病的種類 B.治療者的能力 C.心理治療的形式 D.病人的人格特征 E.治療者的人格魅力 23.有關治療師與患者之間形成的互動關系治療關系的描述哪些是對的 A.應該是能使病人能力增強,能設身處地進行相互理解的關系 B.良好的治療關系有助于治療師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 C.治療關系是導致治療變化的重要因素 D.以平等、理性、坦誠為基礎,不是互相利用的關系 E.不是一種簡單的人際交往關系 24.心理治療按治療對象分類,可分為 A.個別治療 B.夫妻治療 C.家庭治療 D.集體治療 E.人際互動治療 25.以下哪項不是心理治療的目標 A.改變異常的情感 B.改變異常的行為模式 C.改變病人不良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D.提高病人的應付能力和技巧 E.幫助改變病人的人格 簡答題一、試述心理治療的定義。 答: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一種以助人為目的的、專業(yè)性的人際互動(interaction)過程,治療師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方式影響患者或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為和軀體功能的積極變化,達到治療疾病、促進康復的目的。 治療師通過言語、表情、行為舉止及特意安排的情境,可以使病人或來自普通人群的“咨客”(client)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發(fā)生變化,以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從而能更好地適應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二、按治療對象常將心理治療分為哪幾類? 答:按治療對象常將心理治療分為以下幾類: 1.個別治療(individual therapy):以單獨的患者或咨客為對象的心理治療。多數(shù)治療或咨詢采取治療師與求助者進行一對一訪談的形式。 2.夫妻治療(couple therapy)或婚姻治療(marital therapy):以配偶雙方為單位的治療??梢砸暈榧彝ブ委煹囊环N形式。重點處理影響婚姻質量,引起心理痛苦的各種問題,如夫妻關系、性問題。 3.家庭治療(family therapy):以家庭為單位的治療。核心家庭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際系統(tǒng),其中發(fā)生頻繁而緊密的人際互動與個體的精神衛(wèi)生狀態(tài)密切相關。所以,該類治療多以核心家庭為干預目標。必要時,家庭治療師還邀請核心家庭之外的大家庭成員參加治療,甚至會涉及到家庭外的社會大系統(tǒng)的人員如教師、朋友等。 4.集體治療(group therapy):以多名有相似問題,或對某一療法有共同適應證的不同疾病的患者為單位的治療。按照系統(tǒng)論“總體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論點,集體治療不是個別治療的簡單相加,而是與家庭治療一樣,重視群體成員構成人際系統(tǒng)后產生的“群體心理動力學”現(xiàn)象,利用人際互動來消除病態(tài),促進健康。三、按心理學派常將心理治療分為哪幾類? 答:按心理學派常將心理治療分為以下幾類: 1.精神分析治療(psychoanalytic therapy)及心理動力性治療(psychodynamic therapy):其特征是對于人的潛意識和人格發(fā)展,提出了內容十分豐富、復雜的一套心理動力學學說。 2.認知行為治療(behavioral-cognitive therapy ):主要以巴甫洛夫(Pavlov)的經(jīng)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Skinner)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學說為理論基礎,認為環(huán)境中反復出現(xiàn)的刺激,包括人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通過獎賞或懲罰的體驗,分別“強化”或“弱化”某一種行為。因此,治療的任務是,設計新的學習情景,使合意的行為得到強化、塑形,使不合意的行為得到弱化、消退。 3.人本主義治療(humanistic therapy)或咨客中心治療(client-centered therapy):以二十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一類治療方法,重視人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層次、情感體驗與潛能,提倡治療師應該具有高度的同情心(empathy),以平等、溫暖、關切和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咨客或病人。代表性先驅人物是羅杰斯(Rogers)和馬斯洛(Maslow)。 (4)系統(tǒng)治療(systemic therapy):是一類強調個體與人際系統(tǒng)間的心理動力學關系的治療方法。特點是其對系統(tǒng)整體、對人際系統(tǒng)中各種互動性聯(lián)系的關注。與其它療法關系密切,有很好的兼容性,但又有自己獨到的理論觀點和技術。四、科學的心理治療應具備哪些要素? 答:一般而言,科學的心理治療應該具備如下幾個要素:實施者應具有社會認可的身份、受過專業(yè)訓練;在專門的醫(yī)療機構和心理衛(wèi)生機構、場所實施;以助人、促進健康為目的,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社會利益;遵守技術規(guī)范和倫理原則,并符合法律的要求;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不濫用、誤用;對治療過程及其后果能夠控制、查驗,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副作用,能進行合理解釋,不使用超自然理論。五、簡要概括心理治療的適應證與療效。 答:結合M. J. Lambert 等對2000多篇論文的薈萃分析,心理治療適應證與療效問題可簡單概括如下: 1.不同類型的神經(jīng)癥患者都可以從心理治療中得到有益幫助。治療能夠緩解癥狀,不僅加快疾病的恢復過程,還常常提供新的應對策略和對付未來問題的方法。 2.神經(jīng)癥、兒童少年期的情緒和品行障礙患病率較高,是心理治療的重要適應證;成人的其它心理問題、精神障礙和心身性障礙,包括一些與軀體疾病、創(chuàng)傷相關的適應問題、情緒障礙等,也常常根據(jù)情況,需要心理治療作為唯一的、主要的或是輔助的治療。 3.正規(guī)治療的療效一般是持久的。專業(yè)心理治療的療效優(yōu)于一般的支持性人際關系和安慰劑治療。 4.一些非技術性因素,如人際性、社會性和情感性因素,在促進治療變化方面有巨大作用。治療師的個性影響有時超過操作技術。信任、溫暖、悅納和智慧的個人魅力在治療中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 5.治療師以及病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心理治療并不是使人人都受益。除了病人方面的因素,治療師方面消極的個性特征、應用技術不當,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對病人造成傷害。六、要取得病人信任,需注意哪些問題? 答:注意以下幾點,有利于取得病人的信任: 1.見面、互致問候 根據(jù)當?shù)亓曀?、患者或咨客系統(tǒng)成員的年齡、性別和社會身份,決定需不需要握手、摸孩子的頭、拍肩、鞠躬、做自我介紹等。 2.選擇合適的話題 將對方引入治療室并一一落座后,可以大致介紹環(huán)境、擺設和設備,觀察有無猶豫、警覺、挑剔或好奇的神態(tài)表情,并以此為線索寒暄、解釋幾句。隨后以“我今天能在這里為您做點什么?”之類的話,將發(fā)言權交給對方。 3.空間安排與設施 最好在安靜、整潔、優(yōu)雅的正規(guī)治療室進行治療。雙方坐同樣舒服的椅子,距離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以免讓有些病人或家屬感到不自在。不要讓無關的人旁聽。如果室內光線不均勻,不要讓病人對著光線而自己背對著光。在有攝像、音響設備或單向玻璃觀察窗的情況下,必須解釋使用的目的,承諾對對方無傷害。如果對方不同意使用這些設施,應立即關閉,并且承諾這并不影響接下來的合作。 4.減少神秘感、不安全感 一些人對精神科、對心理治療懷著神秘感,認為治療師好像會一眼看穿心靈,或能夠耍魔術似地使人進入不可自控的境地,或馬上給人以力量,輕易解決問題。其實,最好的治療關系應該是立足于自然的人際關系之上。心理治療并不神秘,它只不過是在專業(yè)知識的指導下,進行規(guī)劃、重新學習、面對自我的過程。與少年兒童單獨談話,或與異性患者單獨在治療室談話,應設法消除不安全感。七、重建自我認識的技術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答:重建自我認識的技術主要有: 1.闡釋(interpretation)技術 闡釋,指對病人心理、行為及人際情境中的關系或意義提出假設。闡釋在解決問題的努力中給予病人更多自由,使其用與以往不同的詞匯、語言及新的參照系來看待、描述心理和行為現(xiàn)象。 2.隱喻性闡釋(metaphoric interpretation)技術 是利用譬喻、比方、象征的手段來促進病人及其相關系統(tǒng)形成一種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前面提到的咨客中心治療、系統(tǒng)治療、認知治療尤其偏好這類做法。 3.認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技術 認知技術源自Ellis的理性-情緒治療和Beck的認知治療,焦點是發(fā)展有適應性的思維,改變對事物的不良認知,引導產生建設性的行為變化。以上方法的共同目標是幫助病人澄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新觀點看待和理解病理性問題與各種內外因素的關系,獲得領悟,使其能走上自己解決問題的新路。八、何謂漸進性放松訓練? 答:漸進性放松訓練(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是幫助病人體會主要肌群的緊張感與放松感,進而學會調控,以后自己進行放松練習。治療師按一定的順序,讓病人從頭到腳逐一對肌群進行“收縮-放松-收縮-放松”訓練,并提示其注意相應的身體感覺。訓練后讓病人在家中堅持訓練,每日兩次。九、何謂催眠治療? 答:催眠治療(hypnotherapy) 催眠不是一種特殊的治療流派,而是心理治療的基礎技術,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它技術聯(lián)合使用。催眠通過改變意識狀態(tài),使具有高度受暗示性的潛意識活躍起來,不僅可以誘導產生治療時的各種新鮮體驗,包括深度的放松,還可以喚起被壓抑的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和被遺忘的記憶內容。成功的催眠后暗示甚至能夠影響治療后清醒狀態(tài)下的行為。臨床上可單獨使用催眠,以達到鎮(zhèn)靜、降低焦慮水平、鎮(zhèn)痛的目的。十、何謂系統(tǒng)脫敏治療? 答:系統(tǒng)脫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典型的行為治療方法。通過讓患者循序漸進地接觸、適應原先會引起焦慮等不良體驗的情景,對由于條件化作用而形成的癥狀行為逐步進行 “反條件化”。這是一種溫和的暴露療法,其機制是讓全身放松的患者暴露于引起較弱焦慮情緒的刺激之下,于是使這個刺激漸漸失去引起焦慮的作用。然后,讓患者暴露于引起較強反應的刺激之下,使之再次用體驗放松反應來對焦慮情緒進行交互抑制。適應這一強度水平后再上一個臺階,以此類推。治療的第一個階段是進行放松訓練。第二個階段,請患者按引起焦慮反應的嚴重程度,依次列出相關誘發(fā)事物或情境的清單,然后從引起最弱的焦慮反應的情境開始,逐一向病人呈現(xiàn)或由其想像、描述這些情境。每一步驟做到病人適應,感到徹底放松為止,然后再接著做下一個使其更為緊張的情境,直至最強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焦慮為止。完成這些訓練之后,可以讓病人進入真實情境進行適應。十一、何謂滿灌治療? 答:滿灌療法(flooding) 這是在作用機制方面與上述系統(tǒng)脫敏方法剛好相反的另一種暴露療法。最常用于治療恐懼癥。治療師不是讓病人按由輕到重的次序逐漸面對所懼怕的人、事、情景,而是迫使患者突然面對最強大的刺激,而且持續(xù)較長時間。進行如此過分的接觸,病人會產生強烈的恐懼反應,但隨后這種反應終會自行耗竭。多次重復后,患者對于原先可以引起強烈反應的情景的反應逐漸減弱,最后無反應,或產生放松性的反應,達到適應的程度。十二、做好闡釋,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做好闡釋,以下幾條建議值得借鑒: 1.掌握好時機和內容 訪談早期只宜針對病人對于治療的態(tài)度、轉診背景,做一般化的和嘗試性的反映和澄清。待訪談深入、討論的問題較廣時,逐漸切入癥狀問題,增加以相關理論為基礎的,對于諸如動機、防御機制、阻抗等較深層心理活動的對質和解釋。在提出一種闡釋之前,應判斷對方有沒有進入合適的準備狀態(tài),即對涉及的主題是否愿意深入,對于自己提出的闡釋有沒有興趣等等。接近訪談結束時,讓病人有機會做出自己的解釋,即讓其總結、歸納他在治療后對問題的新想法。 2.積極的闡釋能發(fā)揮良性的塑形作用和強化作用 積極的闡釋表達出來的是善意的鼓勵,使人有進一步改善的動機,使人正視自己沒有很好承擔過的責任。聽起來精彩但隨后卻讓人感到無助無望的闡釋,不但無用,有時還起副作用。 使用醫(yī)學診斷“標簽”,緊接著給一套高深的學說,會使多數(shù)病人產生沮喪、絕望或無能為力之感。還有一些病人,可能樂意接受限制性闡釋,因為那樣的話,他們根本不用再做任何改變現(xiàn)狀的努力,甚至還可以增加繼發(fā)獲益。以上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疾病的“慢性化”。 3.注意柔和,避免武斷 信息的“宏大、有道理”并不等同于表達時的強硬或粗魯。有說服力的聲音常常是溫和、留有余地的。建議多用“我感覺到,似乎”,“有人可能會猜想,”之類試探性語句,少用“我看就是那樣”,“這意思肯定是”之類的表達方式。醫(yī)生與病人爭辯,或責問“你怎么不愿承認我的說法?”等情況更應避免。 4.重復 重復是重要的學習原則。要讓闡釋“深入人心”,就得利用合適的機會和新出現(xiàn)的證據(jù),以不同的形式重復大致相同的內容。這樣做的效果如何,要看對方的阻抗是增加了還是降低了。十三、何謂隱喻性闡釋技術? 答:隱喻性闡釋(metaphoric interpretation)技術是利用譬喻、比方、象征的手段來促進病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通過以類比為基礎的象征性思維進行的交流活動,是非常有效的助人方法。治療師既可運用故事療法、閱讀療法、看錄像治療等方法來傳達自己的闡釋,也可由此來促成病人產生自己的闡釋。通過形象化地打比方,將思想感覺化,講神話故事,講別人的故事,講治療師杜撰的故事,根據(jù)病人的處境用成語進行概括以及繪畫、音樂、雕塑、心理劇等藝術治療形式來啟發(fā)病人觀念、情感和行為的改變,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十四、何謂認知療法? 答:認知方法(Cognitive therapy),由Ellis及Beck等倡用。他們都認為認知過程是情緒與行為的決定因素。強調情緒和行為的產生依賴于個體對環(huán)境情況的評價,而這種評價又直接來源于個體的認知觀念。認知療法就是通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改變人的觀念來糾正患者的適應不良情緒和適應不良行為。治療時,著眼于患者的錯誤認知,而不僅僅針對其異常的情緒和行為。 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個體容易出現(xiàn)極端的、絕對的、單向的判斷,產生錯誤的認知,繼而出現(xiàn)負性的情緒和行為。而這些負性的情緒和行為反過來又會影響病人的思維,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得某些心理病理現(xiàn)象得以維持下來。所以認知療法往往要透過患者的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為,去尋找產生它們的不良認知。然后將這些不良認知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檢驗,以證實其是錯誤的,再代之以正確的認知。從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與不良行為,使之更好地適應 Beck總結了病人思維歪曲的表現(xiàn)形式,可作為認知治療的靶子:“全或無”思維方式,對個人品質、對事物的評價只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兩個范疇。以偏概全,過度泛化,跳躍性地下結論,將孤立事件的意義作過分擴展,將以特殊事物為基礎而產生的信念用于普通的情境。戴著“墨鏡”看問題,對積極事物視而不見。對事物作災難性推想。人格牽連問題發(fā)生后,即使沒有牽扯,也將事件往人(包括自己)的主觀原因上聯(lián)系,自尋煩惱。情緒化推理,以為自己的消極情緒肯定就是對真實事物的反映,寧可相信直覺,不愿接受事實。十五、何謂家庭治療? 答:家庭治療(family therapy)是將家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心理治療的方法,屬于廣義的集體心理治療的范疇。家庭治療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對來診的家庭進行診斷性評價。不論何種形式的家庭治療,在開始治療之前,醫(yī)師必須邀請求診者全家成員一起座談,以了解該家庭的構成情況、家庭特點、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交流方式,最后對以下6個方面進行診斷性評價:家庭的社會文化背景;家庭在成員心目中的位置;家庭成員交互作用模式;代際間的問題;家庭對患者癥狀的影響作用;家庭目前的應付方式。第二個方面的工作是家庭治療的具體實施。方式是定期訪談和布置家庭作業(yè)。定期訪談就是與家庭全體成員按期座談,一次歷時1小時左右,兩次座談間隔時間初期可短,每周至少一次,以后可逐漸延長至1月或數(shù)月1次,總計訪談次數(shù)612次。訪談過程中,醫(yī)師應針對診斷性評價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干預也是通過談話完成的,但可不囿于某種心理治療的流派,或采用綜合性治療方法。為了鞏固療效,在座談結束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yè)。 家庭治療理想的結果是家庭成員相互交流已趨明晰而直接,發(fā)展了有效的或新的應付方式,代際間的關系、家庭內凝聚力、成員的獨立自主得到完善與發(fā)展,維持原有癥狀的局面和基礎已不復存在。 論述題 論述建立、維持治療關系的技術 答:建立和維持良好的治療關系常要掌握以下一些技術: 1.開場技術 開場(opening)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信任感。只有施術者與患者間建立和睦、親善、默契的治療關系并取得病人的信任,才有可能使治療得以順利進行。 2.接納與反映技術 治療師要神情專注,對于對方說話的內容不帶價值評判地用“嗯”“哦”“請接著說”之類短句進行鼓勵。在建立初始關系后,治療師要通過對病人情感狀態(tài)的理解來深化關系。治療師應象一面“會說話的鏡子”,不時用略為不同于對方的詞匯“接話茬”,或做簡單的附和、評述、提問,將其話語之下那些沒有表達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或思想點明或者反映出來;或者將對方以第三人稱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或思想逐漸引回其自身,使其用第一人稱進行陳述。這樣的做法,即是情感反映的技術。及時有效地識別、反饋、反映、共享病人的情感體驗,增強病人對這些隱蔽著的體驗的感知和理性化、言語化的能力,是治療師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對病人進行“投情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的過程。這是治療師必備的能力。 3.結構(structuring)技術 在對病人的問題、人格特點、人際系統(tǒng)、對治療的期望、轉診背景等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應對治療過程的性質、條件、可能的努力方向、局限性和可能達到的目標作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