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1 地球與地圖課件.ppt_第1頁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1 地球與地圖課件.ppt_第2頁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1 地球與地圖課件.ppt_第3頁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1 地球與地圖課件.ppt_第4頁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1 地球與地圖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1地理 專題一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講地球與地圖 4 5 6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一 地球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由上圖知 地球赤道半徑略大于極半徑 故其形狀是兩極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7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2 經線與緯線 8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特別提醒在地球儀上 東西方向是相對的 要根據(jù)劣弧進行判斷 南北方向是絕對的 北極點為最北點 南極點為最南點 9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3 經度與緯度 10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11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12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二 地圖1 地圖三要素 1 比例尺 公式 比例尺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表示形式 特點 在同樣圖幅的地圖上 比例尺越大 表示的實地范圍就越小 反映的內容越詳細 精確度越高 13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2 方向 3 圖例和注記 珠穆朗瑪峰8844 43m中 屬于圖例 珠穆朗瑪峰 和 8844 43m 為注記 14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2 等高線地形圖 1 海拔與相對高度 海拔 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 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如下圖中甲點海拔為1500米 乙點海拔為500米 甲點與乙點的相對高度是1000米 15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2 等高線地形圖 概念 在地圖上 海拔相同的點的連線 常見的等高線地形圖 16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17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二 一 18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2 3 4 1 5 一 經緯網定位1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河流眾多而短小 漁業(yè)資源豐富 根據(jù)下列材料 結合所學知識 完成下題 材料印度尼西亞地理位置示意圖 印度尼西亞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位于半球 主要氣候類型是 答案 解析 19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2 3 4 1 5 二 經緯網定向2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gps 技術可用于定位 導航 若在甲 乙兩地gps接收機顯示的經緯度坐標分別為36 08 27 n 118 54 08 e和34 08 09 n 116 53 34 e 則甲在乙的 a 東南方向b 東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 答案 解析 20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2 3 4 1 5 3 下圖中所示中國 中亞天然氣管道長度約為 提示 sin45 0 71 a 1300kmb 1800kmc 1000kmd 2100km 答案 解析 21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2 3 4 1 5 四 地圖三要素4 下圖示意某gis軟件顯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圖窗口及其屬性 如用途 建筑面積 建筑高度等 的瀏覽窗口 面積單位 m2 高度單位 m 讀圖 完成下列各題 1 若圖中瀏覽窗口中的建筑物屬性與地圖窗口中的圖形對應 此時瀏覽窗口中選中的對象對應的圖形是 a b c d 22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2 3 4 1 5 2 若在該gis軟件中量算到學校局部用地的長為300m 寬為220m 要將此用地的平面圖用1 1000的比例輸出 則選用紙張幅面最小的是 a a4紙 29 7cm 21cm b b4紙 36 4cm 25 7cm c a3紙 42cm 29 7cm d b3紙 51 5cm 36 4cm 答案 解析 23 知識梳理 對點演練 2 3 4 1 5 五 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5 等高線圖可以反映一個地區(qū)的地貌特征 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 單位 m 圖 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1 圖中兩條400米等高線之間部分表示的地形單元是 a 山脊b 陡崖c 斷塊山脈d 峽谷 2 圖中310米等高線相鄰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崩塌堆積物 突出小基巖 河中的沙洲 低矮的山丘a b c d 答案 解析 24 要點一 要點二 經緯網的應用1 定位 1 確定具體經緯度位置 25 要點一 要點二 經緯網圖上經緯度位置的確定 在經緯網圖上確定經緯度 首先要判斷出經緯線 然后根據(jù)度數(shù)確定出經緯度 如上圖中a點為 23 5 n 70 e b點為 23 5 n 135 w c點為 66 5 s 45 w 根據(jù)北極星仰角確定緯度在北半球 北極星仰角即為當?shù)氐乩砭暥?2 確定半球位置 可根據(jù)經緯度確定半球位置 如東西半球 南北半球 水陸半球等 3 確定區(qū)域位置 根據(jù)經緯度確定所在的地形區(qū) 氣候區(qū) 自然帶 大洲 大洋等區(qū)域 26 要點一 要點二 2 定向在經緯網中 確定兩點之間的方位按以下流程 依據(jù)經線定南北 依據(jù)緯線定東西 綜合定方向 1 方格狀經緯網圖 確定南北方向 在南 北半球的兩點 北半球在北 南半球在南 同在北半球 緯度值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 緯度值大者在南 確定東西方向 同在東經 經度值大者在東 同在西經 經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別在東西經 如下圖所示 27 要點一 要點二 若下圖中a b兩點經度差180 a在b的東北方向 28 要點一 要點二 2 弧線式經緯網圖 以極地經緯網圖為例 如圖中a b兩點位于同一緯線上 根據(jù)自轉方向判斷b在a的正東方 b c位于同一經線上 根據(jù)極點位置判斷c位于b的正南方 c a既不在同一經線上 也不在同一緯線上 根據(jù)以上方法分別判斷東西 南北方向 可確定c在a的東南方 29 要點一 要點二 3 不在同一經緯網圖上兩點方向的判斷 若已知兩點不在同一經緯網圖上 或只告訴兩點的經緯度 需要把兩點轉繪到同一經緯網圖上再來判斷方向 如下面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過轉繪來判斷 30 要點一 要點二 3 定距離和范圍 1 定距離 在經線上 緯度1 的實際弧長處處相等 大約是111千米 如上圖中 若兩地在同一條經線上 只要知道兩地的緯度差 就可以計算出兩地之間的距離 在緯線上 經度1 的實際弧長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大約是111 cos 千米 表示該緯線的緯度數(shù)值 如上圖中 圖中bc的距離可根據(jù)勾股定理估算出 31 要點一 要點二 2 定范圍 相同緯度且跨經度數(shù)相同的兩幅圖 其所示地區(qū)的面積相等 跨經度數(shù)相同的地圖 緯度越高 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 圖幅相同的兩幅圖 則跨經緯度越廣 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大 比例尺越小 如圖中a b兩區(qū)域相比 實地區(qū)域范圍大小為a b 當a b兩區(qū)域的圖上面積 即圖幅 相等時 則比例尺大小為a b 32 要點一 要點二 方法技巧經緯度的判斷方法1 根據(jù)經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判斷 1 經度及東西半球的判斷 33 要點一 要點二 2 緯度及低 中 高緯的判斷 34 要點一 要點二 2 根據(jù)地球的自轉方向判斷這種判斷方法適合極地投影圖及其變式圖 35 要點一 要點二 1 若自轉方向是逆時針 該緯度為北緯 圖1 若自轉方向是順時針 該緯度為南緯 圖2 2 若順著自轉方向 經度數(shù)越來越大 該經度為東經 越來越小為西經 圖1既有東經又有西經 圖2只有西經 36 要點一 要點二 典例研析 2016 河南鄭州調研 讀我國南極考察站示意圖 完成下列各題 37 要點一 要點二 1 我國南極中山站 69 s 76 e 和南極最高點的昆侖站 80 s 77 e 直線距離約為 a 820千米b 1020千米c 1220千米d 1420千米 2 我國泰山站 73 51 s 76 58 e 位于中國南極中山站與昆侖站之間 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站 據(jù)圖可知長城站位于泰山站的 a 東南方b 東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 答案 解析 38 要點一 要點二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步驟 39 要點一 要點二 1 看圖名 圖例 根據(jù)圖名和圖例掌握圖示區(qū)域范圍和區(qū)域內地理事物 2 看等高線數(shù)值變化 圖示等高線數(shù)值增大的方向為山頂所在區(qū)域 3 看等高線疏密程度 在同一比例尺的等高線圖中 等高線的疏密反映了地形坡度的陡緩 4 看等高線凸向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 等高線凸向高處為山谷 凸向低處為山脊 5 看等高線閉合 在等高線圖中出現(xiàn)局部的閉合區(qū)域 根據(jù)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方法判讀 40 要點一 要點二 2 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常見計算 1 計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h相 h高 h低 2 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 如右圖中甲處 假設n為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條數(shù) d為等高距 h大為重合等高線數(shù)值中最大的 h小為重合等高線數(shù)值中最小的 則圖中n 4 d 100米 h大 400米 h小 100米 利用這些信息我們可以進行以下計算 41 要點一 要點二 陡崖的相對高度 h 計算公式為 n 1 d h n 1 d 因此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的取值范圍為300米 h 500米 陡崖的絕對高度 a 陡崖崖頂?shù)慕^對高度 h大 h頂 h大 d 圖中崖頂?shù)慕^對高度的取值范圍為400米 h頂 500米 b 陡崖崖底的絕對高度 h小 d h底 h小 圖中崖底的絕對高度的取值范圍為0 h底 100米 42 要點一 要點二 3 估算某地形區(qū)的相對高度 一般來說 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任意兩點之間有n條數(shù)值不同的等高線 等高距為d米 則這兩點的相對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 1 d米 h n 1 d米 如圖所示a b兩點間的相對高度為200米 h 400米 4 計算兩地的氣溫差 已知某地的氣溫和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根據(jù)氣溫垂直遞減率 0 6 100m 可計算兩地的氣溫差異 t差 0 6 h相 100m 43 要點一 要點二 3 在等高線圖上判斷五大地形 1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 等高線稀疏 較為平直 2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 相對高度小于200米 等高線稀疏 彎曲部分較和緩 3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相對高度大于200米 等高線較密集 4 高原 海拔較高 500米以上 相對高度小 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 而內部明顯稀疏 5 盆地 海拔沒有一定標準 四周等高線較密集 數(shù)值大 中間等高線較稀疏 數(shù)值小 6 海岸線 0米等高線表示海平面 沿海地區(qū)一般表示海岸線 44 要點一 要點二 4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步驟 45 要點一 要點二 46 要點一 要點二 5 等高線地形圖的綜合應用 1 等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