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藥用價值.doc_第1頁
淡竹葉藥用價值.doc_第2頁
淡竹葉藥用價值.doc_第3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淡竹葉藥用價值藥名:淡竹葉。 漢語拼音:Dn Zh Y 別名:碎骨子、山雞米、金雞米、迷身草。 性味:甘淡,寒,無毒。 歸經(jīng):入心經(jīng)、腎經(jīng)。 功能:甘淡滲利,性寒清降,善導(dǎo)心與小腸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 主治:胸中疾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風(fēng)、止消渴、壓丹石毒。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fēng)失音不語,痛頭風(fēng),止驚悸,瘟疫迷悶,妊婦頭旋倒地,小兒驚癰天吊,喉痹,煩熱。用法與用量:6-15克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及溝邊陰濕處。 資源分布:主產(chǎn)于長江流域至南部各省。 采收和儲藏:夏季未抽花穗前采收。 炮制:揀去雜質(zhì)及根,切段,曬干。 21.竹葉石膏湯(傷寒論)治傷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精兩傷證 淡竹葉。身熱多汗,心胸?zé)?,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竹葉6g,石膏50g,半夏9g,麥門冬20g,人參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葉清熱除煩,兼以生津,為君藥。 2.竹葉湯(外臺秘要)治眼赤。淡竹葉10g,黃連4枚,青錢20文,大棗(去皮核)20枚,梔子7枚,車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豬肉。方中淡竹葉配伍諸藥有清熱除煩,利尿之功。 3.單味煎湯,代茶飲,預(yù)防喉痛。淡竹葉解熱作用 本品水浸膏給注射酵母混懸液引起發(fā)熱的大鼠灌胃,有解熱作用,解熱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及稀鹽酸,但不易溶于醇及醚。對大腸桿菌所致發(fā)熱的貓和兔,2gkg淡竹葉的解熱效價約為33mgkg非那西汀的0.83倍。 利尿作用 正常人試以本品10g煎服,利尿作用弱,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其利尿作用較木通、豬苓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則比豬苓強。 其它作用 本品水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本品粗提物100g(生藥)kg對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43.1-45.6%,但對子宮頸癌-14和淋巴肉瘤-1 腹水型無抑制作用。本品還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毒副作用 對小白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0.645g/10g。本品對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 64.5gkg。鑒別測定性狀鑒別莖圓柱形,長25-30cm,直徑1.5-2mm;表面淡黃綠色,有節(jié),節(jié)上抱有葉鞘,斷面中空。葉多皺縮卷曲,葉片被外形,長5-20cm,寬1-3.5cm;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葉脈平行,具橫行小脈,形成長方形的網(wǎng)格狀,下表面尤為明顯。葉鞘長約5cm,開裂,外具縱條紋,沿葉鞘邊緣有白色長柔毛。體輕,質(zhì)柔韌。氣微,味淡。 以葉大、色綠、不帶根及花德者為佳。常用配方1、淡竹葉治預(yù)防中暑:淡竹葉、大青葉、埔姜葉、金銀花葉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開水泡)當(dāng)茶飲。 2、治發(fā)熱心煩口渴:淡竹葉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葉12克,鮮茅根30克,仙鶴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葉12-15克,叮咚藤、鳳尾草各30克,或燈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葉、生藕節(jié)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6、治膀胱炎:淡竹葉15克,燈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腎炎:淡竹根及塊根、淡竹葉、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8、治口舌糜爛:鮮淡竹葉30克,車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9、治火熱牙痛、牙齦潰爛:淡竹葉50克,生姜5克,食鹽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藥液頻頻含咽。 10、治熱病口渴、心煩不安、口糜舌瘡:淡竹葉、茅根、金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11、治肺炎高熱咳嗽:淡竹葉30克,麥冬15克,水煎,沖蜜服,日2-3次。 12、治小兒發(fā)熱、驚風(fēng):淡竹葉、燈心、麥冬各6克,烏豆15克,竹心20條,柿餅1塊,水煎服。 13、治小兒水痘:淡竹葉、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 14、預(yù)防麻疹:淡竹葉12克,夏枯草30克,錢蔥(馬蹄)40-60克,水煎當(dāng)茶飲。 15、竹葉石膏湯(傷寒論)治傷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精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zé)?,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竹葉6g,石膏50g,半夏9g,麥門冬20g,人參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葉清熱除煩,兼以生津,為君藥。 16、竹葉湯(外臺秘要)治眼赤。淡竹葉10g,黃連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