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專題輔導 專題三十八 文言文的分析綜合練習 第三模塊 文言文閱讀 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6題 孔奮字君魚 扶風茂陵人也 奮少從劉歆受 春秋左氏傳 歆稱之 謂門人曰 吾已從君魚受道矣 遭王莽亂 奮與老母 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 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奮署議曹掾 守姑臧長 八年 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時天下擾亂 惟河西獨安 而姑臧稱為富邑 通貨羌胡 市日四合 每居縣者 不盈數(shù)月輒致豐積 奮在職四年 財產(chǎn)無所增 躬率妻子 同甘菜茹 時天下未定 士多不修節(jié)操 而奮力行清潔 為眾人所笑 或以為身處脂膏 不能以自潤 徒益苦辛耳 奮既立節(jié) 治貴仁平 太守梁統(tǒng)深相敬待 不以官屬禮之 常迎于大門 引入見母 隴蜀既平 河西守令咸被征召 財貨連轂 彌竟川澤 惟奮無資 單車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曰 孔君清廉仁賢 舉縣蒙恩 如何今去 不共報德 遂相賦斂牛馬器物千萬以上 追送數(shù)百里 奮謝之而已 一無所受 既至京師 除武都郡丞 時隴西余賊隗茂等夜攻府舍 殘殺郡守 賊畏奮追急 乃執(zhí)其妻子 欲以為質(zhì) 奮年已五十 唯有一子 終不顧望 遂窮力討之 吏民感義 莫不倍用命焉 賊窘懼逼急 乃推奮妻子以置軍前 冀當退卻 而擊之愈厲 遂禽滅茂等 奮妻子亦為所殺 世祖下詔褒美 拜為武都太守 奮自為府丞 已見敬重 及拜太守 舉郡莫不改操 為政明斷 甄善疾非 見有美德 愛之如親 其無行者 忿之若仇 郡中稱為清平 后漢書 卷三十一 4 下面各句全能表現(xiàn)孔奮清廉的一組是 每居縣者 不盈數(shù)月輒致豐積 奮在職四年 財產(chǎn)無所增 惟奮無資 單車就路 遂相賦斂牛馬器物千萬以上 追送數(shù)百里 奮謝之而已 一無所受 世祖下詔褒美 拜為武都太守 A B C D 5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孔奮年輕時給劉歆講授 春秋左氏傳 深得劉歆的賞識 劉歆對門人說 我已經(jīng)從君魚那里學得了道理 B 姑臧是一個富??h 集市貿(mào)易興旺 孔奮擔任姑臧長官期間 注重節(jié)操 施政以仁義平和為本 深得太守梁統(tǒng)的敬重 C 河西太守縣令等被召進京時 姑臧的官員百姓以及羌胡共同湊集了成千上萬的牛馬器物 追了數(shù)百里 想送給孔奮 D 孔奮施政清明果斷 是非分明 對品德高尚的人 愛之如親人 對品行不端的人 則視之如仇人 郡中的人都稱他清廉公平 參考答案 4 C 句是說其他到這里來做官的人 與孔奮無關(guān) 句是當?shù)匕傩盏男袨?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績 而非廉潔 5 A 少從劉歆受 春秋左氏傳 是說他年輕時跟劉歆學習 左傳 不是給劉歆講授 參考譯文 孔奮 字君魚 扶風茂陵人 年輕時跟隨劉歆學習 春秋左氏傳 劉歆稱贊他 對學生說 我已從孔君魚那里學到了大道 遭王莽之亂 孔奮與老母親和幼弟到河西地區(qū)躲避兵禍 建武五年 河西將軍竇融邀請孔奮作自己官署的議曹掾 擔任姑臧長官 八年 賜爵位為關(guān)內(nèi)侯 當時天下紛擾混亂 唯有河西地區(qū)較安定 姑臧被人們稱為富縣 這里與羌胡通商貿(mào)易 每天有四次集市 每一任縣官 沒有幾個月便都富裕起來 孔奮任職四年 財產(chǎn)一點沒有增加 親自帶著妻子兒女一同以普通飯菜為食 當時全國仍未安定 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 而孔奮卻盡力實行清正廉潔 因此被眾人所笑 有的人說他身處富庶地區(qū) 不能使自己富裕起來 只是徒然自討苦吃 孔奮注重節(jié)操 施政注重仁義平和 太守梁統(tǒng)對他深為敬重 不以官屬的禮節(jié)對待他 常到大門口迎接 領(lǐng)入內(nèi)室引見給自己的母親 隴西和蜀地被平定后 河西地區(qū)的太守 縣令都被征召入京 官員的財物連車滿載 塞滿了山川 只有孔奮沒有資財 乘一輛空車上路 姑臧的官員百姓以及羌胡都說 孔君清廉 仁義賢明 全縣都蒙受他的恩惠 他如今離去 我們?yōu)槭裁床粓蟠鹚亩鞯?于是共同湊集了成千上萬的牛馬器物 追了數(shù)百里送給孔奮 孔奮只是拜謝而已 一點都不接受 孔奮抵達京城后 被任命為武都郡丞 當時隴西殘余的賊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擊官府 殘殺了郡太守 賊人害怕孔奮窮追不舍 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兒女 企圖用他們作人質(zhì) 孔奮當時年已五十 只有一個兒子 但他始終沒有顧及 仍盡力征討 官員 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動 沒有不加倍努力與賊人作戰(zhàn)的 賊人窘迫惶恐 被逼急了 于是把孔奮的妻子兒女推到陣前 希望孔奮退兵 而孔奮卻攻擊得更加急迫 終于擒獲消滅了隗茂等人 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卻被賊人所殺 光武帝因此而下詔褒揚贊美他 任命他為武都太守 孔奮在作府丞的時候 都已經(jīng)被大家敬重 等以他被任命為太守后 全郡的人沒有不改變自己的操守 向他學習的 孔奮施政清明果斷 是非分明 嫉惡揚善 見到人有美德 愛之如同親人 對品行不端的人 則像對待仇人一樣 郡中的人都稱他清廉公平 文段二參考譯文 君子的話很少但實在 小人的話多卻空洞 君子求學 聽到耳朵里 記在心中 親身去實踐它 君子做事 開始時看不出什么 結(jié)束時 別人就 趕不上了 君子不怎么考慮福 考慮禍的時候卻很多 君子選擇對象吸取 卻不選擇對象給予 君子學問充實卻好象空虛 有才學卻像沒有才學 二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5題 馮立 同州馮翊人也 有武藝 略涉書記 隱太子建成引為翊衛(wèi)車騎將軍 托以心膂 建成被誅 其左右多逃散 立嘆曰 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 于是率兵犯玄武門 苦戰(zhàn)久之 殺屯營將軍敬君弘 謂其徒曰 微以報太子矣 遂解兵遁于野 俄而來請罪 太宗數(shù)之曰 汝在東宮 潛為間構(gòu) 阻我骨肉 汝罪一也 昨日復出兵來戰(zhàn) 殺傷我將士 汝罪二也 何以逃死 對曰 出身事主 期之效命 當職之日 無所顧憚 因伏地歔欷 悲不自勝 太宗慰勉之 立歸 謂所親曰 逢莫大之恩 幸而獲濟 終當以死奉答 甚眾未幾 突厥至便橋 立率數(shù)百騎與虜戰(zhàn)于咸陽 殺獲甚眾 太宗聞而嘉嘆 拜廣州都督 前后作牧者 多以黷貨為蠻夷所患 由是數(shù)怨叛 立到 不營產(chǎn)業(yè) 衣食取給而已 嘗至貪泉 嘆曰 此吳隱之所酌泉也 飲一杯水 何足道哉 吾當汲而為食 豈止一杯耶 安能易吾性乎 遂畢飲而去 在職數(shù)年 甚有惠政 卒于官 舊唐書 忠義傳 辛酉 馮立 謝叔方皆自出 薛萬徹亡匿 世民屢使諭之 乃出 世民曰 此皆忠于所事 義士也 釋之 資治通鑒 3 下列各組句子中 分別表明馮立 知恩圖報 和 清廉 的一組是A 遂解兵遁于野 在職數(shù)年 甚有惠政B 有武藝 略涉書記 遂畢飲而去C 苦戰(zhàn)久之 殺屯營將軍敬君弘 前后作牧者 多以黷貨為蠻夷所患D 立率數(shù)百騎與虜戰(zhàn)于咸陽 不營產(chǎn)業(yè) 衣食取給而已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馮立身懷武藝 偶爾也做做抄抄寫寫的事務(wù) 曾侍奉隱太子李建成 太子被殺之后 太子左右的侍從都逃跑離散了 只有馮立率領(lǐng)士兵進行反擊 B 馮立殺了軍將敬君弘后 已經(jīng)逃跑到了野外 可不久又回來向太宗請罪 太宗對他一番訓斥 又寬赦他后 他決心痛改前非 一心一意為太宗效勞 C 文中寫馮立經(jīng)過貪泉 發(fā)表一番感慨 并大飲一頓才離去 是以吳隱之作對比 更加突出馮立的清廉之志 D 資治通鑒 認為馮立自動出來請罪 是義士之舉 從 舊唐書 所寫看 不僅可看出馮立知恩圖報的品質(zhì) 同時也可看出他憨厚的性格 參考答案 3 D4 B 文中并沒有表現(xiàn)馮立痛改前非的意思 參考譯文 馮立 同州馮翊人 身懷武藝 偶爾也做做抄抄寫寫的事務(wù) 隱太子李建成引薦為護衛(wèi)將軍 將身家性命托付給他 太子被殺后 太子左右侍從全都逃跑離散了 馮立感慨地說 哪里有一生受其恩惠 而在他遭難時逃走的道理 于是率領(lǐng)士兵攻打玄武門 一番苦戰(zhàn) 殺了將軍敬君 然后對他手下說 稍稍可以報答太子了 于是放下武器逃跑到野外 不久又回來請罪 太宗訓斥他道 你離間我兄弟 阻隔我手足之情 你罪過之一 發(fā)兵攻打玄武門 殺死我的將領(lǐng) 你罪過之二 怎么能免于死呢 馮立回答說 委身侍奉主子 只圖為主子效命 該為主子而戰(zhàn)的時候 就沒有考慮那么多了 于是痛哭流涕 悲不能已 太宗寬敕了他 馮立回去后 對他的親友說 受此不殺之莫大恩惠 有朝一日當以死相報 不久突厥攻到便橋 馮立率領(lǐng)數(shù)百人奮力作戰(zhàn) 斬殺俘虜了很多敵人 太宗大為嘉賞 派馮立往南海任廣州都督 他的前任后任多為貪財之徒 當?shù)厣贁?shù)民族對他們頗為厭惡 曾多次反叛 馮立到了之后 不貪錢財 取足衣食之用而已 他曾到貪泉 在那里感慨地說 這就是吳隱之飲過的貪泉吧 只飲一杯有什么好夸耀的 我要用它來做飯吃 怎能只是一杯 就能改變我的品性 于是大飲一頓方才離 在那里任職幾年 有很好的政績 后死于任職期間 辛酉 初五 馮立和謝叔方都自動出來 薛萬徹逃亡躲避起來以后 李世民多次讓人曉示他 他也出來了 李世民說 這些人都能夠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 是義士啊 于是都免除他們的罪 三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6題 文天祥字宋瑞 又字履善 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舉進士 對策集英殿 帝親拔為第一 咸淳九年 起為湖南提刑 因見故相江萬里 萬里素奇天祥志節(jié) 語及國事 愀然曰 吾老矣 觀天時人事當有變 吾閱人多矣 世道之責 其在君乎 君其勉之 十年 改知贛州 德祐初 江上報急 詔天下勤王 天祥捧詔涕泣 發(fā)郡中豪杰 有眾萬人 事聞 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 其友止之 天祥曰 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 一旦有急 征天下兵 無一人一騎入關(guān)者 吾深恨于此 故不自量力 而以身徇之 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 盡以家貲為軍費 明年正月 除知臨安府 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如軍中請和 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 北至鎮(zhèn)江 天祥夜亡入真州 展轉(zhuǎn)至高郵 泛海至溫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 趨南嶺 天祥方飯五坡嶺 張弘范兵突至 天祥倉皇出走 千戶王惟義前執(zhí)之 至潮陽 見弘范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禮見之 與俱入崖山 使為書招張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 索之固 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 崖山破 弘范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燕凡三年 上知天祥終不屈也 召入諭之曰 汝何愿 天祥對曰 天祥受宋恩 為宰相 安事二姓 愿賜之一死足矣 然猶不忍 遽麾之退 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 從之 天祥臨刑殊從容 謂吏卒曰 吾事畢矣 南鄉(xiāng)拜而死 年四十七 節(jié)選自 宋史 文天祥傳 4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 全都表明文天祥有 志節(jié) 的一組是 捧詔涕泣 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盡以家貲為軍費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張弘范兵突至 天祥倉皇出走 天祥受宋恩 為宰相 安事二姓 A B C D 5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A 咸淳九年 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時遇見舊相江萬里 談及國家大事 江萬里容色改變 認為改變社會狀況的責任大概在有志節(jié)的文天祥身上 B 德祐元年 元軍進逼愈急 皇上下詔號召天下起兵幫助朝廷抗敵 文天祥 發(fā)郡中豪杰 響應 有眾萬人 并傾盡家財為軍費 領(lǐng)兵入衛(wèi) C 德祐二年 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顏談判時據(jù)理力爭 遭到元方的扣押 被帶到鎮(zhèn)江 后來趁夜色逃離 最后來到溫州 D 至元十五年 元將張弘范兵突至 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執(zhí) 崖山被攻破后 文天祥被送往京師 元朝百般勸降 他堅決不屈服 最后從容就義 參考答案 4 B 表現(xiàn)文天祥憂思國難 表現(xiàn)文天祥舍家為國的義舉 表現(xiàn)文天祥 險象環(huán)生 的處境 5 C 元朝都城 應為 元軍軍營 參考譯文 文天祥字宋瑞 又字履善 吉之吉水人 二十歲中進士 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 被皇上親自選拔為第一 咸淳九年 被提拔為湖南提刑 順便拜見原丞相江萬里 江萬里一向認為文天祥有極高的意志節(jié)操 談及國家大事 江萬里改變?nèi)萆f 我已經(jīng)老了 綜觀天時將有變化 我見過的人才很多 改變社會狀況的責任 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 你可要竭盡全力 咸淳十年 改任贛州知府 德祐元年 元軍進逼愈急 皇上下詔號召天下幫助朝廷抗敵 文天祥捧著詔書大哭 郡中豪杰群起響應 有眾萬人 朝廷知道后 讓文天祥憑江西提刑安撫使的身份領(lǐng)兵入衛(wèi) 他的好友勸阻他 文天祥說 既然國家撫養(yǎng)臣民三百多年 一旦國家遇到緊急情況 向天下征集兵員 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入關(guān) 我對此非常遺憾 所以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 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眾宣示 期望天下有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 于是傾盡家財為軍費 第二年正月授任臨安知府 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 朝廷派他到元營請求和好 跟元丞相伯顏在皋亭山談判時據(jù)理力爭 元丞相伯顏氣憤地扣押了他 文天祥隨元軍到了鎮(zhèn)江 后來趁夜色逃到真州 輾轉(zhuǎn)到了高郵 渡海到了溫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 逃到南嶺 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 張弘范的軍隊突然抵達 文天祥倉皇出逃 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 帶去見張弘范 張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 文天祥不拜 張弘范以禮相待 帶他一起到崖山 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杰 文天祥說 我不能護衛(wèi)皇上 還教別人背叛皇上 能這樣做嗎 張弘范堅持要他寫勸降信 文天祥就將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范 崖山被攻破之后 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 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 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 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 對他說 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說 文天祥受大宋恩澤 擔任宰相 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 只愿賜死就滿足了 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 就讓他退下了 有人進言 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 元世祖同意了 文天祥臨刑時特別從容 對吏卒說 我的事結(jié)束了 向南方行了拜禮后死去 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七歲 四 閱讀下而一段文言文 完成1 題 鐘離意字子阿 會稽山陰人也 少為郡督郵 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 府下記案考之 意封還記 入言于太守曰 詩 云 刑于寡妻 以御家邦 明政化之本 由近及遠 今宜先清府內(nèi) 且闊略遠縣細微之愆 太守甚賢之 遂任以縣事 建武十四年 會稽大疫 死者萬數(shù) 意獨身自隱親 經(jīng)給醫(yī)藥 所部多蒙全濟 舉孝廉 再過 辟大司徒侯霸府 詔部送徒詣河內(nèi) 時冬寒 徒病不能行 路過弘農(nóng) 意輒移屬縣使作徒衣 縣不得已與之 而上書言狀 意亦具以聞 光武得奏 以見霸 曰 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誠良吏也 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恣所欲過 與剋期俱至 無或違者 還 以病免 顯宗繼位 征為尚書 永平三年旱 而大起北宮 意詣闕免冠上疏曰 昔成湯遭旱 以六事自責曰 政不節(jié)邪 使民疾邪 宮室榮邪 女謁 盛邪 苞苴 行邪 讒夫昌邪 竊見北宮大作 民失農(nóng)時 自古非苦宮室小狹 但患民不安寧 宜且罷止 以應天心 帝策詔報曰 湯引六事 咎在一人 其冠履 勿謝 又敕大匠止作諸宮 減省不急 帝性褊察 好以耳目隱發(fā)為明 公卿大臣數(shù)被詆毀 近里尚書以下至見提曳 帝以事怒郎崧 以杖撞之 崧走入床下 帝怒甚 疾言曰 郎出 崧乃曰 天子穆穆 諸侯皇皇 未聞人君 自起撞郎 帝乃赦之 是時朝廷莫不悚栗 爭為嚴切以避誅責 唯鐘離意獨敢諫爭 數(shù)封還詔書 臣下過失 輒救解之 會連有變異 上疏曰 陛下敬畏鬼神 憂恤黎元 而天氣未和 寒暑違節(jié)者 咎在群臣不能宣化治職 而以苛刻為俗 百官無相親之心 吏民無雍雍 之志 至于感逆和氣 以致天災 百姓可以德勝 難以力服 愿陛下垂圣德 緩刑罰 順時氣以調(diào)陰陽 帝雖不能用 然知其至誠 終愛厚之 注 隱親 親自隱恤 女謁 通過宮廷嬖寵的女子請托 苞苴 這里指 行賄的財物 穆穆 美也 皇皇 盛也 雍雍 和也 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 不正確的一項是A 鐘離意勸說太守時引用 詩經(jīng) 的詩句 意在說明 修明政事和教化應該由近到遠 先從清理府內(nèi)開始 寬恕邊遠縣的細微過失 B 鐘離意押送刑徒時 為刑徒制作寒衣 路上讓他們前往拜訪親友 約定期限返回 光武帝知道這些后稱贊他用心仁慈 C 顯宗接受了鐘離意暫停大建宮殿的意見 下令主管營建的官員停止宮殿的建設(shè) 并減少其他不急用的工程 D 顯宗對下屬比較苛刻 大臣們常遭責罵 擲擊 以至于官吏對下屬和百姓也苛刻成風 對此鐘離意上疏指出 對待百姓應用仁愛感化 參考答案 4 B 參考譯文 鐘離意 字子阿 會稽山陰人 年輕時任郡督郵 當時他管轄的縣有個亭長收受 別人的 禮酒 太守下公文查辦他 鐘離意把公文緘封退還 向太守進言說 詩經(jīng)中說 讓妻子遵守禮法 然后把禮法推廣到邦國 修明政事和教化的根本 在于 由近到遠 現(xiàn)在應該先清理府內(nèi) 暫且寬恕邊遠縣的細微過失 太守認為他很賢能 于是任命他管理縣的事務(wù) 建武十四年 會稽流行瘟疫 死的人以萬計算 鐘離意獨自親身撫恤 災民 籌劃供給醫(yī)藥 所屬的 百姓 多依靠他度過 災難 鐘離意 被推薦為孝廉 兩次遷職被征召入大司徒侯霸府中 朝廷 詔令 他 押送刑徒到河內(nèi)郡 當時冬天寒冷 刑徒困苦不堪 不能前行 路經(jīng)弘農(nóng)縣 鐘離意擅自移文屬縣讓他們給刑徒做寒衣 屬縣不得已 做好寒衣 給他 而后向朝廷上書匯報情況 鐘離意也同時把情況詳盡報告朝廷 光武帝得到奏章 把它給侯霸看 說 你所派的屬員用心多么仁慈 或 怎么用心這樣仁慈呢 確實是個好官吏呀 鐘離意就在途中解除刑徒的刑具 讓他們前往拜訪親友 跟他們約定期限 他們 都按時到達 返回 沒有一個違反期限 回來后 鐘離意 因病免去官職 顯宗即位后 鐘離意 被征召為尚書 永平三年夏天大旱 然而朝廷大規(guī)模興建北宮 鐘離意到宮門前 脫掉官帽子上奏皇帝說 以前成湯時遭受大旱 湯 用六件事來責問自己 是執(zhí)政用權(quán)無節(jié)制嗎 是讓百姓受苦嗎 是宮室建設(shè)太繁復嗎 是宮廷的嬖寵的女子請托多嗎 是財物行賄盛行嗎 是行奸使詐的人猖獗呢 我看到北宮的大規(guī)模建設(shè) 使 百姓失去農(nóng)時 自古以來 君王 不是為宮室狹小而苦惱 只是擔心百姓不安寧 應該暫時停止 大規(guī)模 建設(shè) 來順應大意 皇帝把詔書寫在竹簡上答復說 成湯舉了六件事 把過失歸在自己一人身上 你 可以戴上官帽 穿上鞋 不用謝罪 皇帝又下令主管營建的官員停止官室修建 并且 減少不急用的工程 皇帝性情狹窄苛刻 喜歡用探子窺視 揭示別人的隱私 來顯示自己的明察 公卿大臣屢次遭受 他 的責罵 身邊大臣及尚書以下官員甚至被 他 擲擊 拉扯 曾經(jīng)因為有事對郎官藥崧不滿 用木杖撞擊藥崧 藥崧躲入床底 皇帝大怒 高聲喊 郎官出來 藥崧就說 天子儀表美好 諸侯光彩明亮 沒聽過君王自己打郎官 皇帝 聽了 才赦免了他 這時朝廷 上 的官員沒有誰不恐懼戰(zhàn)栗 爭著表現(xiàn)嚴厲來逃避責罰 只有鐘離意獨自敢于進諫抗爭 幾次封還詔書 官員有過失 就解救他們 恰逢接連氣候有異常 鐘離意上疏說 陛下敬畏鬼神 憂心體恤百姓 可是天氣不順和 冷熱違反了季節(jié) 過錯在于群臣不能傳播教化 整治職責 卻把苛刻作為習慣 官員之間沒有彼此和好之心 官吏和百姓之間沒有和諧的意愿 以至動搖逆轉(zhuǎn)和順氣候 招來天災 百姓可以憑借德政 美德 使他們馴服 很難用壓力使他們屈服 希望陛下您施圣德 減輕刑罰 順應時節(jié)氣候來調(diào)和陰陽 皇帝雖然不采納 他的 然知其至誠 終愛厚之 五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一6題 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 薛公藏于賣漿家 公子欲見兩人 兩人自匿 不肯見公子 公子聞所在 乃間步往 從此兩人游 甚歡 平原君聞之 謂其夫人曰 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 今吾聞之 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 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謝夫人去 曰 始吾聞平原君賢 故負魏王而救趙 以稱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 徒豪舉耳 不求士也 無忌自在大梁時 常聞此兩人賢 至趙 恐不得見 以無忌從之游 尚恐其不我欲也 今平原君乃以為羞 其不足從游 乃裝為去 夫人具以語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謝 固留公子 平原君門下聞之 半去平原君歸公子 天下士復往歸公子 公子傾平原君客 公子留趙十年不歸 秦聞公子在趙 日夜出兵東伐魏 魏王患之 使使往請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 乃誡門下 有敢為魏王使通者 死 賓客皆背魏之趙 莫敢勸公子歸 毛公 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 公子所以重于趙 名聞諸侯者 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 魏急而公子不恤 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 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語未及卒 公子立變色 告車趣駕歸救魏 4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 全都表現(xiàn) 公子天下無雙 的一組是 乃間步往 從此兩人游 故負魏王而救趙 以稱平原君 天下士復往歸公子 公子傾平原君客 賓客皆背魏之趙 莫敢勸公子歸 公子所以重于趙 名聞諸侯者 徒以有魏也 語未及卒 公子立變色 告車趣駕歸救魏A B C D 5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信陵君思賢若渴 他悄悄步行往見身處 博徒賣漿者流 的毛公 薛公 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 信陵君所見的毛公 薛公被平原君斥為荒唐之人 這使信陵君改變了對平原君的看法 并整裝離他而去 C 信陵君禮賢下上的行為感動了平原君的門客 他們紛紛離開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門下 D 魏國危急 魏王使使往請信陵君 眾多門客都不敢勸其歸魏 只有毛公 薛公以大義相勸 使他離趙救魏 參考答案 4 C 本題可用排除法 表明信陵君門客不敢勸說他的原因 是毛 薛二公勸說信陵君的話 排除包含這兩句的選項 就只有C項正確了 5 B 平原君恥笑的不是毛 薛二公 而是信陵君 另外 整裝離他而去 的說法也欠妥當 因為從后面看 信陵君只是準備離開 參考譯文 魏公子聽說趙國有隱士毛公隱居在賭徒群中 又有 薛公隱居在賣酒人的家里 魏公子想要會見這兩個人 兩人主動躲起來 不肯會見公子 魏公子知道了他們隱藏的地方 就秘密地步行前去 跟這兩個人交往 彼此非常融洽 平原君聽說這件事 對他的夫人說 當初我聽說您的弟弟 信陵 公子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人物 現(xiàn)在我聽說他竟然隨便跟賭徒和賣酒漿的人交往 公子是個糊涂人罷了 平原君夫人把這些話告訴了魏公子 魏公子就告別平原君夫人要離開 趙國 說 當初我聽說平原君賢能 所以辜負了魏王而救援趙國 來滿足平原君的心意 但平原君和人們的交游 只是一種裝飾門面的壯舉罷了 并不是為了尋求賢士 我在大梁的時候 時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 到了趙國以后 唯恐不能見到他們 像我這樣的人跟他們交往 還怕他們不要我呢 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當作是羞恥的事情 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 于是整理行裝準備離開趙國 平原君夫人把這些話全部告訴了平原君 平原君就脫掉帽子謝罪 堅決挽留魏公子 平原君的門下客聽說這件事 半數(shù)人離開平原君來歸附魏公子 天下的士人又前往歸附魏公子 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門客都到自己門下來了 魏公子留居趙國十年不回國 秦國聽說魏公子在趙國 日夜加緊派兵東去進攻魏國 魏王憂慮這件事 派遣使者去請魏公子回國 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 就告誡門下客 有誰敢替魏王的使者通報的 處死 賓客都是背棄魏國來到趙國的 沒有誰敢勸告公子回國 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公子說 公子之所以在趙國受到重視 聲名傳聞到各國 只因為有魏國 現(xiàn)在秦國進攻魏國 魏國危急而公子不同情 假使秦軍攻破大梁 毀壞先王的宗廟 公子還有什么臉面站立在世上呢 話還沒有說完 公子立刻變了臉色 吩咐準備車馬趕快啟程回去解救魏國 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6題 蘇武 字少卿 少以父任 兄弟并為郎 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時漢連伐胡 數(shù)通使相窺望 匈奴留漢使 前后十余輩 匈奴使來 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 且 侯單于初立 恐漢襲之 乃曰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盡歸漢使 武帝嘉其義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因厚賂單于 答其善意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既至匈奴 置幣遺單于 單于益驕 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緱王者 昆邪王姊子也 與昆邪王俱降漢 后隨浞野侯沒胡中 及衛(wèi)律所降者 陰相與謀劫單盂母閼氏歸漢 會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漢時 素與副使張勝相知 私候勝曰 聞漢天子 甚怨工律 常能為漢伏拏射殺之 吾母與弟在漢 幸蒙其賞賜 張勝許之 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 單于出獵 獨閼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 其一人夜亡 告之 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 緱王等皆死 虞常生得 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 張勝聞之 恐前語發(fā) 以狀語武 武曰 事如此 此必及我 見犯乃死 重負國 欲自殺 勝 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張勝 單于怒 召諸貴人議 欲殺漢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謀單于 何以復加 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 武謂惠等 屈節(jié)辱命 雖生 何面目以歸漢 引佩刀自刺 衛(wèi)律驚 自抱持武 馳召醫(yī) 鑿地為坎 置煴火 覆武其上 蹈其背以出血 武氣絕 半日復息 惠等哭 輿歸營 單于壯其節(jié) 朝夕遣人候問武 而收系張勝 4 能表現(xiàn)蘇武堅貞不屈的一組是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見犯乃死 重負國 屈節(jié)辱命 雖生 何面目以歸漢 引佩刀自刺 武氣絕 半日復息 單于壯其節(jié) A B C D 5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本文主要敘述蘇武出使匈奴 被匈奴扣留的經(jīng)過 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來刻畫蘇武的浩然正氣 B 第二 三段寫由于蘇武副使張勝的唆使 匈奴產(chǎn)生內(nèi)訌 從而也累及蘇武 C 從文章內(nèi)容看 衛(wèi)律原是漢朝官員 后投降匈奴 但一直有歸漢之心 D 第四段寫蘇武為了保持氣節(jié) 寧死不受辱 寫張勝投降匈奴 更烘托了蘇武的氣節(jié) 參考答案 4 B 句講漢帝派他出使 句寫蘇武被人救治 蘇醒過來 句是單于對蘇武敬佩的表現(xiàn) 5 A B項不是張勝唆使 C項衛(wèi)律沒有歸漢之心 D項文中沒有張勝投降的內(nèi)容 參考譯文 蘇武 字子卿 少年時由于父親 職位的關(guān)系 而被任用 兄弟 三人 都做了郎官 后來慢慢提升到栘中廄監(jiān) 這時 漢朝連年討伐匈奴 雙方都屢次派使者去窺探對方的虛實 匈奴扣留了漢朝使者郭吉 路充國等十多批人 匈奴的使者來 漢朝也扣留下他們 算是抵數(shù) 漢武帝 天漢元年 匈奴 且鞮侯單于剛即位 害怕漢朝襲擊他 就說 漢天子是我的長輩啊 全部送回了漢朝被扣留的使者路充國等人 漢武帝嘉獎他明大義 就派蘇武以中郎將的官銜 拿著旄節(jié)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 趁便送一批豐厚禮物給 且鞮侯 單于 以答謝他 改善關(guān)系 的好意 蘇武 接受使命后 和副使中郎將張勝 臨時充任的隨員?;菀约罢心嫉氖勘?偵察兵一百多人一起出發(fā) 到了匈奴之后 就把準備好的一份禮物送給單于 答謝他 改善關(guān)系 的好意 而單于卻更加驕傲起來 這不是漢朝原來所希望的 匈奴正要派出使臣護送蘇武等人回國 恰逢發(fā)生匈奴的緱王和漢朝原來的長水虞常等一批人謀反案件 緱王就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 曾經(jīng)跟昆邪王一起投降過漢朝 后來跟浞野侯趙破奴 兵敗被俘投降 而留在匈奴 他們伙同 漢朝叛臣 衛(wèi)律等人 暗中謀劃 企圖劫持單于的母親并投奔漢朝 這時正好蘇武一行人到了匈奴 虞常在漢朝時 平常跟副使張勝熟悉 偷偷去找張勝說 聽說漢朝天子非常怨恨衛(wèi)律 我能夠替漢朝用暗箭射死他 我母親和弟弟都留在漢朝 希望能得到漢朝的賞賜 張勝答應了他 并送了些財物給他 一個多月之后 單于出外打獵去了 只有閼氏和子弟們留在王宮 虞常等七十多人想 趁機 起事 不料 其中有一個人連夜逃走告發(fā)這件事 單于子弟便發(fā)兵和他們作戰(zhàn) 緱王等人全部戰(zhàn)死 虞常被活捉了 單于派衛(wèi)律審理這個案件 張勝聽到這個消息 恐怕以前 和虞常說 的話被揭發(fā)出來 把經(jīng)過情況告訴蘇武 蘇武說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 這就一定要牽連到我身上 受到了侮辱才去死 就更加對不住國家了 想自殺 張勝 ?;菀坏绖褡枇怂?虞常果真把張勝牽連了進去 單于非常生氣 召集貴族們來商議 左伊秩訾說 假如 他們 謀害單于 你們 將用什么更重的處罰呢 最好叫他們?nèi)客督?單于叫衛(wèi)律去召蘇武來受審 蘇武對?;菟麄冋f 喪失氣節(jié) 辱沒了國家的使命 即使活著 還有什么面目歸漢呢 拔出佩刀往自己身上刺 衛(wèi)律大吃一驚 親自上前抱住了蘇武 派人 騎馬去請醫(yī)生 在地上挖個坑 在坑內(nèi) 燒起只冒煙的文火 把蘇武伏在上面 輕拍他的脊背 讓血淌出來 蘇武氣絕半天才恢復呼吸 ?;莸热硕伎蘖?把蘇武抬回營帳 單于非常欽佩蘇武的氣節(jié) 早晚派人問候蘇武 而把張勝關(guān)押起來 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6題 張釋之 字季 南陽堵陽人也 中郎將袁盎知其賢 乃請徙釋之謁者仆射 釋之既朝畢 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 毋甚高論 令今可行也 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 秦所以失 漢所以興者 文帝稱善 從行 上登虎圈 問上林尉禽獸簿 十余問 尉左右視 盡不能對 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 文帝曰 吏不當如此邪 尉無賴 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 釋之前曰 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 臣恐天下隨風靡 爭口辯 亡其實 文帝曰 善 乃止 頃之 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 不下司馬門 于是釋之追止太子 梁王 毋入殿門 遂劾不下公門 不敬 薄太后聞之 使使承詔赦太子 梁王 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釋之 拜為中大夫 從行至霸陵 上謂群臣曰 嗟乎 以北山石為槨 用絮陳漆其間 豈可動哉 左右皆曰 善 釋之前曰 使其中有可欲 雖錮南山猶有隙 使其中亡可欲 雖亡石槨 又何有戚焉 文帝稱善 拜釋之為廷尉 上行出中渭橋 有一人從橋下走 乘輿馬驚 于是 使騎捕之屬廷尉 釋之治問 曰 聞蹕 匿橋下 久 以為行過 釋之奏曰 此人犯蹕 當罰金 上怒曰 此人親驚吾馬 固不敗我乎 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釋之曰 法者 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 更重之 是法不信于民也 民安所錯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 廷尉當是也 其后 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huán) 得 文帝怒 下廷尉治 按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 當棄市 上大怒曰 人亡道 乃盜先帝器 吾屬廷尉者 欲致之族 而君以法奏之 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 釋之免冠頓首謝曰 法如是足也 今盜宗廟器而族之 假令愚民取長陵一土 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文帝與太后言之 乃許廷尉當 文帝崩 景帝立 釋之恐 稱疾欲免去 懼大誅 欲見謝 則未知何如 卒見謝 景帝不過也 釋之事景帝歲余 年老病卒 太史公曰 張季之言長者 守法不阿意 語 曰 不知其人 視其友 張季之所稱誦 可著廊廟 書 曰 不偏不黨 王道蕩蕩 不黨不偏 王道便便 張季近之矣 注 虎圈 養(yǎng)虎的牢檻 口辯 能言善辯 司馬門 漢代宮廷的外門 當時的宮衛(wèi)條令規(guī)定 出入司馬門必須下車 違者 罰金四兩 霸陵 漢文帝為自己修造的陵墓 聞蹕 聽到警蹕的傳呼 天子出行 沿途要警戒清道 禁止他人通行 見謝 見帝而謝罪 3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 全都表現(xiàn)張釋之 依法辦事 的一組是 言秦漢之間事 秦所以失 漢所以興者 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 臣恐天下隨風靡 釋之追止太子 梁王 毋入殿門 于是 使騎捕之屬廷尉 釋之奏曰 此人犯蹕 當罰金 假令愚民取長陵一土 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A B C D 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張釋之秉公執(zhí)法 堅持原則 他認為 即使是皇上 太子也不能不守法 B 張釋之正直 不阿諛奉承 在霸陵 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 而張釋之敢于說直話 C 在處理 驚輿馬 和 盜玉環(huán) 兩件事時 開始文帝認為張釋之處罰過輕 經(jīng)張釋之的堅持 文帝最終同意了他的意見 D 景帝還是太子時 張釋之彈劾過他 不下公門 不敬 后來景帝當了皇帝 張釋之因恐懼而生了疾病 過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5 聯(lián)系全文 下列對 太史公 評論的說明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司馬遷認為張釋之守法不阿 他的言論有長者的風范 B 司馬遷認為張釋之的言論 實在值得在朝廷上傳頌 C 司馬遷用 論語 中的話表明他和張釋之是好朋友 D 司馬遷認為用 尚書 中的一段話來評價張釋之 十分貼切 參考答案 3 D 并無法律依據(jù) 張釋之的擔心 文帝的行為 4 D 不是因恐懼而生的病 5 C 參考譯文 張釋之 字季 南陽堵陽人 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 就奏請?zhí)岚螐堘屩隽酥]者仆射的官 張釋之朝見后 上前進獻一些方便適宜的計策 文帝說 不要高談闊論 只要現(xiàn)在行得通就可以了 于是張釋之就談秦朝和漢朝的事情 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漢朝能奪取天下的原因 文帝稱好 一次 隨從文帝出行 文帝登上養(yǎng)虎的圍欄 向上林尉詢問各種禽獸的情況 一共問了十幾個問題 上林尉左顧右看 都回答不出來 養(yǎng)虎的工人在旁邊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詳細 文帝說 官吏難道不應該如此嗎 上林尉是個沒有才能的人 下詔讓張釋之授予養(yǎng)虎的工人上林令的官職 張釋之上前說 現(xiàn)在陛下因為養(yǎng)虎工人的能言善辯而過多地提拔他 我擔心天下的人會爭著效仿 只注重會說話 而不注重做實事 文帝說 說得對 就沒有實施了 不久 太子與梁王同坐一輛車上朝 經(jīng)過司馬門時沒有下車 于是張釋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 不讓他們進入殿門 并以在司馬門不下馬不敬的罪名彈劾他們 薄太后聽說這件事情后 派使者拿著詔書赦免了太子和梁王 他們才得以進入殿門 文帝因此覺得張釋之是個了不起的人 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職 有一次 跟隨文帝出行到霸陵 文帝對大臣們說 啊 用北山的石頭做外棺 把麻和絲絮切斷鋪在石縫里 然后用漆汁粘好 這樣別人動得了嗎 左右的人都說 好 張釋之說 如果它中間有可以讓人產(chǎn)生貪欲的東西 即使用銅汁把南山澆鑄起來 別人也還能有縫隙進去 如果它中間沒有可以讓人產(chǎn)生貪欲的東西 即使沒有石棺 也不用擔心 文帝稱好 授予張釋之廷尉的官職 一次文帝出行經(jīng)過中渭橋 有個人從橋下跑出來 使文帝馬車的馬受到了驚嚇 張釋之審問他 那人回答說 聽到警蹕的聲音 就躲到橋下去了 過了很久 以為皇上已經(jīng)走了 張釋之回奏文帝說 這個人沒有遵守警蹕而犯法 應當判他罰金 文帝發(fā)怒說 這個人驚嚇了我的馬 難道不是有意要傷害我嗎 可是你卻只判處他罰金 張釋之說 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應共同遵守的 這件事按法律應當如此 改變法律并加重處罰 這會讓老百姓對法律產(chǎn)生不信任感 將來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 希望陛下仔細考慮 文帝過了很久才說 你的判決是正確的 后來有人偷盜高祖廟里神座前的玉環(huán) 被抓住了 文帝很生氣 交給張釋之處理 張釋之按盜竊宗廟供用器物的有關(guān)律法上報 判決這個人在街上當眾處死 文帝大怒說 這個人沒有道德 竟敢偷盜先帝廟里的東西 我交給你處理的原因 是想殺了他全家 而你卻按法律判決上報 這不能體現(xiàn)我對宗廟敬奉的誠意 張釋之脫去帽子 跪在地上謝罪說 按法律這樣處理就夠了 現(xiàn)在盜竊宗廟的器物就殺他全家 如果這個人盜挖了長陵的墓地 陛下又將怎樣處罰他呢 文帝向太后稟報了這件事 后來才同意了張釋之的判決 文帝死后 景帝繼位 張釋之很害怕景帝治他的罪 想稱病辭職 又怕惹怒景帝而被殺 想見景帝主動謝罪 又怕景帝不原諒他 最終還是去見了景帝并謝罪 景帝沒有怪罪他 張釋之侍奉景帝一年多 后因年老生病而死了 太史公說 張釋之的話有長者的風范 他遵守法律 不阿諛奉承 論語 上說 不了解這個人 了解他的朋友就夠了 張釋之的言論可以作為朝廷上的典范 尚書 說 不有所偏私 不袒護同黨 君王的道路才會平坦 不袒護同黨 不有所偏私 君王的道路才會通達 張釋之差不多做到了 八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6題 楊業(yè) 并州太原人 父信 為漢麟州刺史 業(yè)幼倜儻任俠 善騎射 好畋獵 所獲倍于人 嘗謂其徒曰 我他日為將用兵 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 弱冠事劉崇 為保衛(wèi)指揮使 以驍勇聞 累遷至建雄軍節(jié)度使 屢立戰(zhàn)功 所向克捷 國人號為 無敵 太宗征太原 素聞其名 嘗購求之 既而孤壘甚危 業(yè)勸其主繼元降 以保生聚 繼元既降 帝使中使召見業(yè) 大喜 以為右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 師還 授鄭州刺史 帝以業(yè)老于邊事 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 會契丹入雁門 業(yè)領(lǐng)麾下數(shù)千騎自西陘而出 由小徑至雁門北口 南向背擊之 契丹大敗 以功遷云州觀察使 仍判鄭州 代州 自是 契丹望見業(yè)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 大兵北征 以忠武節(jié)度使潘美為云 應路行營都部署 命業(yè)副之 然失利 未幾 詔遷四州之民于內(nèi)地 令美以所部之兵護之 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 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lǐng)眾十余萬 復陷寰州 業(yè)謂美等曰 今遼兵益盛 不可與戰(zhàn) 監(jiān)軍王 侁曰 君侯素號無敵 今見敵逗撓不戰(zhàn) 得非有他志乎 業(yè)曰 業(yè)非避死 蓋時有未利 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 今君責業(yè)以不死 當為諸公先 將行 泣謂美曰 此行必不利 因指陳家谷口曰 諸君于此張步兵強弩 為左右翼以援 俟業(yè)轉(zhuǎn)戰(zhàn)至此 即以步兵夾擊救之 不然 無遺類矣 美即與侁領(lǐng)麾下兵陣于谷口 自寅至巳 使人登托邏臺望之 以為契丹敗走 欲爭其功 即領(lǐng)兵離谷口 美不能制 乃緣灰河西南行二十里 俄聞業(yè)敗 即麾兵卻走 業(yè)力戰(zhàn) 自午至暮 果至谷口 望見無人 即撫膺大慟 再率帳下士力戰(zhàn) 身披數(shù)十創(chuàng) 士卒殆盡 業(yè)猶手刃數(shù)十百人 馬重傷不能進 遂為契丹所擒 其子延玉亦沒焉 業(yè)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 期討賊捍邊以報 而反為奸臣所迫 致王師敗績 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 三日死 4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 全都表現(xiàn)楊業(yè)善于用兵的一組是 善騎射 好畋獵 所獲倍于人 南向背擊之 契丹大敗 今遼兵益盛 不可與戰(zhàn) 今君責業(yè)以不死 當為諸公先 俟業(yè)轉(zhuǎn)戰(zhàn)至此 即以步兵夾擊救之 再率帳下士力戰(zhàn) A B C D 5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楊業(yè)年青的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 暗用兵法運用鷹犬逐雉兔 所以每次畋獵所獲得的獵物總要比同伴多一倍 B 楊業(yè)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勸北漢主劉繼元投降北宋 而并非是貪生怕死 C 楊業(yè)不主張正面與遼軍作戰(zhàn) 但是王侁懷疑他另有圖謀 楊業(yè)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 決定首先出戰(zhàn) D 楊業(yè)敗至谷口卻不見埋伏的援軍 自知必死無疑 卻仍不投降 力戰(zhàn)至被俘 絕食而死 參考答案 4 C 善于用兵 指的是楊業(yè)當將軍之后的事 這時楊業(yè)還未當上將軍 是楊業(yè)不堪忍受王侁的猜忌侮辱而說的話 表現(xiàn)其報國忠心 是楊業(yè)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拼死作戰(zhàn) 體現(xiàn)他的愛國與勇敢 與善于用兵無關(guān) 5 A A 我他日為將用兵 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 是拿以后為將用兵和現(xiàn)在用鷹犬逐雉兔打比方 表現(xiàn)自己的報國思想 B 既而孤壘甚危 業(yè)勸其主繼元降 以保生聚 一句 以 表目的 生聚 即百姓 C 業(yè)謂美等曰 今遼兵益盛 不可與戰(zhàn) 監(jiān)軍王侁曰 君侯素號無敵 今見敵逗撓不戰(zhàn) 得非有他志乎 業(yè)曰 業(yè)非避死 蓋時有未利 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 今君責業(yè)以不死 當為諸公先 陳述的就是這一內(nèi)容 D 望見無人 即撫膺大慟 再率帳下士力戰(zhàn) 身披數(shù)十創(chuàng) 士卒殆盡 業(yè)猶手刃數(shù)十百人 馬重傷不能進 遂為契丹所擒 其子延玉亦沒焉 業(yè)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 期討賊捍邊以報 而反為奸臣所迫 致王師敗績 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 三日死 以上文中語句陳述的就是這一內(nèi)容 參考譯文 楊業(yè)是并州太原人 父親楊信 擔任后漢麟州刺史 楊業(yè)少年時性格豪爽 不拘小節(jié) 喜歡仗義行俠 善于騎馬射箭 喜愛打獵 每次打獵 所得獵物總要比同伴多一倍 楊業(yè)曾對他的同伴說 我以后當將軍領(lǐng)兵打仗 也會像 打獵時 用鷹犬去追逐野雞和兔子一樣 他青少年時代奉事北漢皇帝劉崇 擔任保衛(wèi)指揮使 并以勇猛矯健而聞名 經(jīng)過多次提升以后 出任北漢建雄軍節(jié)度使 在戰(zhàn)爭中多次立功 所到的地方每戰(zhàn)必勝 北漢人都稱他為 楊無敵 宋太宗親征北漢至太原 平日早就聽說楊業(yè)的名聲 曾經(jīng)出重金想購求他 不久 太原城在宋軍的包圍下已成了一座孤城 形勢危在旦夕 楊業(yè)勸北漢主劉繼元主動投降 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 劉繼元投降后 宋太宗派遣宮中的使者召見楊業(yè) 十分高興 讓楊業(yè)擔任右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的職位 出征北漢的 大軍凱旋回朝后 又加授楊業(yè)鄭州刺史之職 宋太宗認為楊業(yè)在邊防事務(wù)方面富有經(jīng)驗 又升任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 正當契丹軍隊侵入雁門關(guān) 楊業(yè)率領(lǐng)部下數(shù)千騎兵從代州北面的西陘寨出發(fā) 從小路趕到雁門關(guān)的北口 由北向南從契丹軍隊的背后發(fā)動攻擊契丹 將契丹軍隊打得一敗涂地 因立有戰(zhàn)功 楊業(yè)被升為云州觀察使 仍判鄭州 代州事 從此 契丹軍隊一看見楊業(yè)的軍旗 就立即領(lǐng)兵逃走 雍熙三年 986 宋朝軍隊開始了對契丹的大舉征伐 任命忠武軍節(jié)度使潘美為云 應路行營都部署 命令楊業(yè)為潘美的副手 然而打了敗仗 不久 宋太宗下詔書 要將云 應 寰 朔四州的居民遷往內(nèi)地 命令潘美等人率領(lǐng)部下的軍隊護送這些居民 這時 契丹皇太后蕭氏與她的大臣耶律漢寧 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一起率領(lǐng)十幾萬軍隊重新攻陷寰州 楊業(yè)對潘美等人說 現(xiàn)在遼國軍隊正處在士氣最旺盛的時候 不能同他們交戰(zhàn) 然而 監(jiān)軍王侁說 您一向被人稱為 楊無敵 怎么現(xiàn)在遇到敵人卻逗留徘徊不與交戰(zhàn)呢 莫非您還有其他的意圖嗎 楊業(yè)說 我并非貪生怕死 只是因為現(xiàn)在時機對我方不利 白白犧牲士兵而不能立功 既然 現(xiàn)在您拿不愿犧牲來責備我 那我就在你們之前首先出戰(zhàn) 臨出兵前 楊業(yè)流著眼淚對潘美說 這次出兵必定失敗 于是 楊業(yè)指著 代州西北的 陳家谷口說 請各位將軍在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 分成左右兩翼準備支援 等我戰(zhàn)敗退到這里時 你們就用伏兵從左右兩邊夾擊敵軍救援我 不然的話 只怕我會全軍覆滅 不剩一人了 潘美就與王侁帶領(lǐng)部下士兵在陳家谷口排好陣式 從寅時一直守到巳時 王侁派人登上托邏臺瞭望前面戰(zhàn)場 以為契丹軍隊被楊業(yè)打敗逃走 就想與楊業(yè)爭功 馬上帶領(lǐng)軍隊離開陳家谷口 潘美不能阻擋 于是 帶領(lǐng)軍隊 沿著灰河向西南前進了二十里 不久 聽到了楊業(yè)兵敗的消息 潘美立即指揮軍隊退卻 楊業(yè)奮力戰(zhàn)斗 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 果然退到了陳家谷口 當他看見陳家谷口沒有伏兵時 當即捶胸大哭 隨即再次率領(lǐng)部下奮力拼殺 身上受傷達幾十處 士兵們也幾乎全部戰(zhàn)死 楊業(yè)還親手斬殺了百十來個敵人 后來因為戰(zhàn)馬受了重傷 無法前進 于是被契丹軍隊俘虜 他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zhàn)斗中犧牲 楊業(yè)于是仰天長嘆道 太宗皇帝待我恩重 我本來指望可以討伐敵人 保衛(wèi)邊疆來報答皇恩 誰知卻被奸臣逼迫出兵 致遭慘敗 我還有什么臉面活下來呢 于是絕食三天而死 九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6題 馮唐者 其大父趙人 父徙代 漢興 徙安陵 唐以孝著 事文帝 文帝輦過 問唐曰 父老何自為郎 家安在 唐具以實對 文帝曰 吾居代時 吾尚食監(jiān)高祛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 戰(zhàn)于巨鹿下 今吾每飯 意未嘗不在巨鹿也 父知之乎 唐對曰 尚不如廉頗 李牧之為將也 上曰 何以 唐曰 臣大父在趙時 為官率將 善李牧 臣父故為代相 善趙將李齊 知其為人也 上曰 嗟乎 吾獨不得廉頗 李牧時為吾將 吾豈憂匈奴哉 唐曰 主臣 陛下雖得廉頗 李牧 弗能用也 上怒 起入禁中 良久 召唐讓曰 公奈何眾辱我 獨無間處乎 唐謝曰 鄙人不知忌諱 乃卒復問唐曰 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 李牧也 唐對曰 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 跪而推轂 曰 閫以內(nèi)者 寡人制之 閫以外者 將軍制之 軍功爵賞皆決于外 歸而奏之 此非虛言也 臣大父言 李牧為趙將居邊 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 賞賜決于外 不從中擾也 委任而責成功 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北逐單于 破東胡 西抑強秦 南支韓 魏 當是之時 趙幾霸 其后會趙王遷立 乃用郭開讒 卒誅李牧 是以兵破士北 為秦所禽滅 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 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 出 私養(yǎng)錢 五日一椎牛 饗賓客軍吏舍人 是以匈奴遠避 不近云中之塞 虜曾一人 尚率車騎擊之 所殺甚眾 夫士卒盡家人子 起田中從軍 安知尺籍五符 終日力戰(zhàn) 斬首捕虜 上功幕府 一言不相應 文吏以法繩之 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 以為陛下法太明 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量化交易系統(tǒng)設(shè)計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VB考試考生指南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設(shè)計師解答技巧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學專業(yè)中的研究方法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問題解析試題及答案總結(jié)
- 年度市場推廣戰(zhàn)略的制定計劃
- 財務(wù)預算工作匯報
- VB程序設(shè)計常見題庫及答案
- 【蘇州】2025年江蘇蘇州市吳中區(qū)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93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軟考設(shè)計師本科知識體系試題及答案
- 運輸供應商年度評價表
- 2023年海南省財金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論文8篇
- 北京中考英語詞匯表(1600詞匯)
- 超市消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shè)計
- 封樣管理規(guī)定
- 黃腐酸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于立項備案
- 管理人員責任追究制度
- 自動旋轉(zhuǎn)門PLC控制
- 電影場記表(雙機位)
- 畢設(shè)高密電法探測及數(shù)據(jù)處理解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