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儒學的興起 確立正統(tǒng) 漢代儒學的興起 1 知道董仲舒的 大一統(tǒng) 思想主要觀點 2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史實 漢武帝 罷黜百家 和創(chuàng)建太學等措施 理解其目的和影響 3 體會漢代儒學 大一統(tǒng) 的精神價值 加深對國家統(tǒng)一觀念的認同 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以及發(fā)展路程的認識 弘揚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激發(fā)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 專題一考點 預習檢查 儒學的興起 孔子孟子荀子 創(chuàng)始人發(fā)展改造 系統(tǒng)完整蔚然大宗 沉重打擊 春秋戰(zhàn)國 秦 焚書坑儒 漢 成為正統(tǒng) 罷黜百家表彰六經 知識 梳理 轉化實質 百家爭鳴 文化專制 中央集權的強化 思想控制的加強 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 一 背景 一 秦 秦始皇 焚書坑儒 二 漢 客觀 社會需要主觀 儒學創(chuàng)新二 過程 一 董仲舒建議 二 漢武帝采納三 影響 一 背景 一 秦 秦始皇 焚書坑儒 秦始皇 一 功 完成統(tǒng)一鞏固統(tǒng)一 杰出政治家二 過 暴政 激化矛盾 專制暴君三 評價 功大于過 人物 探究 和戰(zhàn)國時期相比 秦的文化氛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1 變化 戰(zhàn)國時期 百家爭鳴 思想解放 秦朝時走向沉寂 法家主導 2 原因戰(zhàn)國時期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制度 各國紛爭的局面造成了寬松的學術氛圍 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創(chuàng)立 出于政治統(tǒng)一的需要 思想也走向專制 課堂探究2為什么儒學在秦時受到嚴厲打擊 儒學以古非今 抨擊時政 不利于秦的統(tǒng)治 課堂探究3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醫(yī)藥 卜筮 種樹之書 秦王朝焚書的目的是為了遏制知識分子的思想 而醫(yī)學 卜筮 種樹之書是實用之學 對社會國家直接有益 今秦二世立 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 而饑者甘糟糠 天下囂囂 新主之資也 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 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 縞素而正先帝之過 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 建國立君以禮天下 虛囹圄而免刑戮 去收孥污穢之罪 使各反其鄉(xiāng)里 發(fā)倉廩 散財幣 以振孤獨窮困之士 輕賦少事 以佐百姓之急 約法省刑 以持其后 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 更節(jié)修行 各慎其身 塞萬民之望 而以盛德與天下 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 惟恐有變 雖有狡害之民 無離上之心 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 而暴亂之奸弭矣 過秦論 思想 二世不行此術 而重以無道 壞宗廟與民 更始作阿房之宮 繁刑嚴誅 吏治刻深 賞罰不當 賦斂無度 天下多事 吏不能紀 百姓困窮 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偽并起 而上下相遁 蒙罪者眾 刑戮相望于道 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 人懷自危之心 親處窮苦之實 咸不安其位 故易動也 是以陳涉不用湯 武之賢 不借公侯之尊 奮臂于大澤 而天下響應者 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 見終始不變 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 務在安之而已矣 下雖有逆行之臣 必無響應之助 故曰 安民可與為義 而危民易與為非 此之謂也 貴為天子 富有四海 身在于戮者 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過也 二 漢代 罷黜百家道家黃老學說指導下的休養(yǎng)生息 秦暴政 農民戰(zhàn)爭 楚漢戰(zhàn)爭之后 民失作業(yè) 而大饑饉 人相食 死者過半 自天子不能具鈞駟 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 食貨志 歷史資料 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樸 文景之治 從漢高祖到漢景帝幾十年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實行 西漢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為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材料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 國家亡 無 事 非遇水旱 則民人給家足 都鄙 邊境 廩庾 糧倉 盡滿 而府庫余財 京師之錢累百巨萬 貫朽而不可校 計數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充溢露積于外 腐敗不可食 漢書 食貨志 漢武帝立在泰山的無字碑 隨著社會穩(wěn)定 經濟發(fā)展 黃老之學不能適應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雄才大略 漢武帝實現 大一統(tǒng) 1 政治 1 中央官制 2 監(jiān)察制度 3 地方 推恩令 解除王國威脅2 經濟 鹽鐵官營3 民族 反擊匈奴 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形成4 外交 開通絲綢之路5 文化 背景 大一統(tǒng)得到鞏固 專制主義政體定型 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 春秋 所以大一統(tǒng)者 六合同風 九州共貫也 二 罷黜百家的過程 一 董仲舒改造儒學 二 漢武帝 一 董仲舒改造儒學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古之造文者 三畫連其中 謂之王 三畫者 天地人 而連其中 通其道也 謂之王 董仲舒言論 這段話反映董仲舒的什么觀點 君權神授 大一統(tǒng) 材料二 春秋 大一統(tǒng)者 天地之常經 古今之通誼也 今師異道 人異論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 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 孔子之術者 皆絕其道 勿使并進 古之王者 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為大務 立太學以教于國 設庠序以化于邑 漢書 董仲舒?zhèn)?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董仲舒的 大一統(tǒng) 統(tǒng) 什么 并分析這一主張產生的結果與影響 10分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董仲舒的 大一統(tǒng) 統(tǒng) 什么 并分析這一主張產生的結果與影響 10分 11 閱讀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天者 百神之君也 王者之所最尊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人之為人 本于天 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此人之所以乃上類也 人之形體 化天數而成 人之血氣 化天志而仁 人之德行 化天理而義 人之好惡 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 化天之寒暑 人之受命 化天之四時 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 反應 春秋夏冬之類也 為人者天 材料三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故號為天子者 深察名號 請回答 1 概括材料一的觀點 不得照抄原文 2 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 不得照抄原文 3 綜合三則材料 概述作者的基本思想 1 概括材料一的觀點 不得照抄原文 天是至高無上的 必須無條件的服從天的意志 2 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 不得照抄原文 3 綜合三則材料 概述作者的基本思想 天是至高無上的 必須無條件的服從天的意志 天是主宰一切的 皇帝是天的兒子 代表天統(tǒng)治人民 因此人們必須服從天的安排 董仲舒以 君權神授 來論證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合法性 人是天根據自己的特征創(chuàng)造出來的 所以 天人感應 天人合一 思想主張 1 大一統(tǒng) 儒學獨尊 2 君權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應 3 發(fā)揮儒家仁政思想 4 三綱五常 作用 思想統(tǒng)一 政治統(tǒng)一 中央集權 加強君權 服從統(tǒng)治 愛護百姓 減輕負擔 緩和矛盾 改善生活 為人處事標準 天 君 神化君權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一 結論 與時俱進 適應當時社會政治 經濟的需要 既是國家的需要 也是統(tǒng)治者的需要 更是時代的需要 材料二與天同者大治 與天異者大亂 故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 三綱五常君為臣綱 君臣義父為子綱 父子親夫為妻綱 夫妻順 仁 親也 對人寬厚有愛心 義 事之宜也 為人正派 愛憎分明 禮 理也 待人彬彬有禮 行為端莊 智 智慧也 處事果斷周密 信 誠信也 做人誠實穩(wěn)重講信譽認為 三綱 是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系 而 五常 是用來調整倫常關系的基本原則 用以維護封建君主集權制 材料二 春秋 大一統(tǒng)者 天地之常經 古今之通誼也 今師異道 人異論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 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 孔子之術者 皆絕其道 勿使并進 古之王者 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為大務 立太學以教于國 設庠序以化于邑 漢書 董仲舒?zhèn)?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董仲舒的 大一統(tǒng) 統(tǒng) 什么 并分析這一主張產生的結果與影響 10分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董仲舒的 大一統(tǒng) 統(tǒng) 什么 并分析這一主張產生的結果與影響 10分 政治統(tǒng)一 思想統(tǒng)一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3分 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 確立儒學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 但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 創(chuàng)建太學 使儒學教育官方化 制度化 推動了儒學的傳播與發(fā)展 儒學地位的上升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影響深遠 7分 11 2010年廣東深圳檢測 董仲舒 開啟了儒學神學化 儒家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進程 董仲舒思想中 最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b a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b 天人感應 天人合一 c 春秋大一統(tǒng) d 三綱五常 有人認為董仲舒的 天人感應 學說繼承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 這一觀點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主張 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 b 提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 c 認為天子受命于天 地位不可動搖d 認為人君要愛護百姓 如果殘暴 天將降災禍于他 8 秦始皇 漢武帝 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 五經通義 云 易姓而王 致太平 必封泰山 禪梁父 天命以為王 使理群生 告太平于天 報群神之功 這表明 帝王泰山封禪的共同用意在于 a 炫耀文治武功b 祭祀天地神祗c 宣揚君權神授d 報答天地之恩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區(qū)別 5 漢代儒學特點 1 內容 宣揚 君權神授 天人感應 以儒家思想為主外儒內法 兼有道家 陰陽家等思想 2 影響 開啟了儒學神學化 儒家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進程 3 地位 4 實質 文化專制 漢武帝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張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 關鍵是因為 它適應了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這里的儒術指 a吸收了佛教 道教等思想的儒學b正統(tǒng)的孔孟學說c糅合了道家 陰陽家等學說的儒學d儒家學說與權術 c 漢武帝采用董仲舒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主張 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a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主張b 民貴君輕 的思想c 仁 與 禮 的學說d 大一統(tǒng) 的思想 d 二 漢武帝 罷黜百家 表彰六經1 表現 1 思想 尊儒 肯定董仲舒的儒學思想 2 政治 起用 賢良文學 儒者參與國家大政 2 教育 倡儒 興辦太學 漢武帝 漢昭帝 儒學官方化和制度化 命各郡國設學校 漢武帝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tǒng) 使儒學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地位完成了罷黜百家 提升儒學地位的文化體制和文化政策的轉變 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2 影響 2 影響 積極 1 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2 興辦學校 有利于教育的發(fā)展 3 百家爭鳴局面結束 結束各學派平等競爭局面 4 確立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 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5 有利文學儒者參與國家大事 6 推動了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展 消極 結束了各學派平等競爭的局面 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 本質是文化專制 實質是一種文化專制政策 1 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2 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 賢良之士 的儒生大量進入國家政權機構 擔任職務4 儒學經典成為科舉考試 隋唐 的主要內容 進一步強化了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 概念 儒學的興起 原因 對儒學態(tài)度 手段 作用 目的 實質 作用 秦剛剛統(tǒng)一 秦統(tǒng)治受到儒士攻擊 國力強盛 董仲舒發(fā)展儒學 適應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 排斥 打擊 尊崇 簡單粗暴 倡導 勸勉 教化 儒學發(fā)展陷入低潮 確立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 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以思想統(tǒng)一鞏固政治統(tǒng)一 文化專制 有利國家統(tǒng)一 但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不利于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 1 秦朝實行 焚書坑儒 西漢實行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二者的根本著眼點是a 壓制知識分子b 區(qū)別對待古代文化c 完善法律機制d 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 三 太學的出現 1 漢武帝創(chuàng)立太學 2 太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家培養(yǎng)政治人才的官立學校 是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志 3 漢武帝時代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tǒng) 思考 漢代太學規(guī)模的不段擴大 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樣的趨勢 思想 文化和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 太學創(chuàng)建的意義有哪些 1 帶動了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 對于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 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壟斷官位的情形得到改變 一般地主子弟入仕的門徑得以拓寬 少數出身社會中下層的人 也得到入仕的機會 東漢太學生 清朝學者趙翼說 西漢開國 功臣多出于亡命無賴 至東漢中興 則諸將皆有儒者氣象 出現 儒者氣象 是因為 a 孔子有教無類b 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c 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d 五經的流傳 下圖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師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 在當今 能成為博士 是眾多莘莘學子的追求 也是一個人學識學力的證明 但漢代的 博士 含義卻和今天不一樣 它是指 a 漢武帝設立的專事研究 傳播 五經 的教官b 儒家學派的弟子c 有很高的學問并博聞廣記的士人d 泛稱有高深學問 幫助皇帝出謀劃策的官員 四 科舉制的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某某市抗旱應急預案
- 內分泌學(醫(yī)學高級):腎上腺疾病考試答案(題庫版)
- 2025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內部控制與審計解題技巧與真題分析含答案
- 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對皮膚衰老的改善作用
- 老年人-可學習彈鋼琴等
- 魯科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 2025年天津國科匯康健康體檢中心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內蒙古興安銀鉛冶煉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海洋防波堤修建要點
- 老師職業(yè)心態(tài)培訓課件
- 《雪山上的達娃》知識點匯-總以及閱讀題測試
- 《全媒體營銷》課件-項目一 全媒體營銷基礎與產業(yè)變革
- 內網滲透面試題及答案
- 戀愛自愿贈予協(xié)議合同
- 2025年知識產權市場環(huán)境分析
- 非法金融活動類型與防范指南
- 人教版八下道德與法治6.5國家司法機關教學設計
- 2023年開封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
- 第18課 冷戰(zhàn)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基礎深耕】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 采血后預防淤青的按壓方式
- SnRK1在植物逆境響應和生長發(fā)育中的作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