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復習提綱.doc_第1頁
中外建筑史復習提綱.doc_第2頁
中外建筑史復習提綱.doc_第3頁
中外建筑史復習提綱.doc_第4頁
中外建筑史復習提綱.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國建筑史課程復習提綱中國建筑史部分:1 中國木構建筑主要的兩種結構體系(含圖示),以及其特點和優(yōu)缺點的比較。穿斗式和抬梁式穿斗式特點:用穿枋把柱子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檁條直接擱置在柱頭上;在沿檁條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由此形成一個整體框架。這種木構架廣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區(qū)。抬梁式特點:柱上擱置梁頭,梁頭上擱置檁條,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較短的梁,如此層疊而上,梁的總數可達35根。當柱上采用斗拱時,則梁頭擱置于斗拱上。這種木構架多用于北方地區(qū)即宮殿、廟宇等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比較:穿斗式木構架用料小,取材較易,整體性強,但柱子排列密,只有當室內空間尺度不大時(如居室、雜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構架可采用跨度較大的梁,以減少柱子的數量,取得室內較大的空間,所以適用于宮殿、廟宇等建筑。因此南方的一些廟宇、廳堂也多混合使用這二者。2 “斗栱”的概念以及“斗栱”的組成與作用。斗栱:中國木構架建筑特有的結構構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組成。在結構上挑出以承重,并將屋面的大面積荷載經斗拱傳遞到柱上。它又有一頂的裝飾作用,是建筑屋頂和屋身立面上的過渡。此外,它還作為封建社會中森嚴等級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標準。斗:介于上下兩層翹、昂間的斗形立方塊稱為“斗” ,四面開口。栱:置于坐斗口內或跳上的短橫木。昂:斗栱中斜置的構建,起杠桿作用。3 何謂“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4 中國古建筑的形式特征和屋頂特征,包含中國古代建筑屋頂的九種基本樣式及其圖示。 屋頂:懸山、硬山、廡殿、歇山、重檐、圓攢尖、三角攢尖、四角攢尖、八角攢尖。5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點。(1) 規(guī)模宏大、規(guī)劃嚴整;(2) 建筑群處理俞趨成熟;(3) 木建筑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并已定型;(4) 設計與施工水平提高;(5) 磚石建筑進一步的發(fā)展;(6) 建筑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6 何謂“舍宅為寺”。士族,富商自己的家宅捐為佛寺,這種風尚叫作“舍宅為寺”,是當時市井寺廟的重要源頭.7 何謂“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會諸侯、發(fā)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8 何謂“中國傳統(tǒng)復興式”建筑。采用當時西方建筑的工程技術和材料,平面設計符合西方建筑的功能主義設計理念,外部造型模仿或挪用中國宮殿寺廟建筑構圖元素并與西方建筑風格相糅合的新建筑式樣.9 營造法式及其作者。作者:營造法式宋 李誡 內容:當時建筑設計與施工經驗的集合與總結,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術書籍,標志著中國古代建筑已經發(fā)展到了較高階段。詳細記錄了當時的官式建筑做法,附有大量精致的圖樣, 是北宋李誡在繼承和總結了古代傳統(tǒng)的基礎上,根據當時熟練工匠的經驗編訂的。記載了北宋宮殿、寺廟、官署、府第等木構建筑的建造中,模數的制定和運用,設計、技術、裝飾、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原地區(qū)的建筑技術和藝術水平。10 何謂“金剛寶座塔”。金剛寶座塔建筑樣式為方形的塔座(金剛寶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構成。寶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樓閣式、覆缽式等多種,有的金剛寶座塔還建在佛教建筑頂上。11 何謂“流杯亭”。流杯亭是我國園林中所特有的一種娛樂性建筑,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涼亭,古時人們常在這種亭子上臨水沐浴、招魂續(xù)魄、除災求福的活動。12 山西五臺佛光寺大殿平、立面的圖示。13 北京天壇祈年殿正立面圖。外國建筑史部分:1 何謂“瑪斯塔巴(Mastaba)”。古埃及早期陵墓,在 形 式 上 可 能 源 自 于 對 當 時 住 宅 的 模 仿,內 有 廳 堂 ,墓 室 在 地 下,上下有階梯形斜坡道相連。2 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柱式。希臘柱式A:塔司干式 B:多立克式 C:愛奧尼式 D:科林斯式 E:混合式古羅馬柱式3 帕提農神廟的立面簡圖。4 古羅馬拱券技術。(P67)混凝土券拱技術是羅馬建筑最大的特色與成就,對歐洲建筑有很大的奉獻。拱券結構技術使得古羅馬宏偉壯麗的建筑有了實現的可能,使建筑那種空前大膽地創(chuàng)造精神有了物質基礎。通過拱券技術改造了希臘建筑遺產的形制、風格和形式。希臘的柱式在和拱券技術結合之后擴展了它的藝術手法,拓寬了它的適應性,從而增加了生命力。5 古羅馬大角斗場的特征。大角斗場立面高48.5m,分為4層。下3層各80間券柱式,第四層是實墻。立面上不分主次,適合于人流均勻分散的實際情況。券柱式的虛實、明暗、方圓的對比很豐富,角斗場又是長圓形,光影富有變化,雖然周圓一律,卻并不單調。保持原有幾何體的單純性,渾然而無始終,更顯得宏偉、完整、奇大無比。疊柱式的水平劃分更強化了這效果和它的整體感。6 古羅馬萬神廟的建筑特征。萬神廟采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而穹頂的材料有混凝土和磚。萬神廟平面式圓型的,穹頂直徑達43.3米,頂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當時的觀念,穹頂象征天宇。穹頂中央開了一個直徑8.9米的圓洞,可能寓意著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種聯系。門廊高大雄壯,也華麗浮艷,代表著羅馬建筑的典型風格。從洞進圓來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闊的內部,有一種宗教的寧謐氣息。萬神廟內部的藝術處理非常成功。十分完整,幾何形狀單純、明確而和諧,開朗、闊大而莊嚴。7 拜占庭建筑的穹頂與帆拱。穹頂:在4個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邊發(fā)券,在4個券之間砌筑以方形平面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這個穹頂仿佛一個完整的穹頂在4邊被發(fā)券切割之后所余下的部分。她的重量完全有4個券下面的柱墩承擔。帆拱:水平切口和4個發(fā)券之間所余下的4個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稱為帆拱。8 維特魯威建筑十書。 內容有建筑師的修養(yǎng)和教育,建筑構圖的一般法則,柱式,城市規(guī)劃原理,市政設施,廟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設計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質、生產和使用,建筑構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裝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機械和設備等等。書中記載了大量建筑實踐經驗,闡述了建筑科學的基本理論。9 何謂“帕拉第奧母題”。帕拉第奧母題是指對已建大廳進行改造,增建樓廳并加固回廊設計。原廳層高、開間和拱結構決定了外廊立面不適合傳統(tǒng)構圖,建筑師創(chuàng)造性解決立面柱式構圖,后人稱帕拉第奧母題。帕拉第奧母題又常僅僅是指處于兩個壁柱之間的三個窗洞的處理即當中的呈券形,高而且寬;兩旁的豎向矩形,低而且狹。10 希臘十字式和拉丁十字式(含平面)。 中央的穹頂和它的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為希臘十字式。 在這種形式的教堂里,東西向的本堂和南北向的軸廊垂直相交,狀如十字架,故得名拉丁十字式。11 何謂“羅馬風建筑”。是西歐1012世紀封建社會確定時期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qū)的建筑風格,原意為羅馬建筑風格的建筑,多見于修道院和教堂。12 哥特式建筑的結構及立面特征。結構: 使用骨架券作為拱頂的承重構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節(jié)省了材料。 骨架券把拱頂荷載集中到每間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到獨立的飛券在兩側的凌空越過側廊上方,在中庭每間十字拱的4角的起腳抵住她的側推力。 全部使用兩圓心的尖拱和尖券。側推力小,有利于減輕結構。立面特征: 鮮明的矛盾性,形體之間主次難分; 建筑體型很長,有著很強的向上的動勢; 建筑是多彩多色的; 建筑外立面富有裝飾。13 巴洛克建筑的風格特征。 炫耀財富。大量使用貴重材料,充滿了裝飾,色彩鮮麗 追求新奇。賦予建筑實體和空間以動態(tài),或者騷亂沖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繪畫的界限,使他們相互滲透;不顧結構邏輯,采用非理性的組合 趨向自然。建筑逐漸開敞,增加了自然題材。14 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