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doc_第1頁
中醫(yī)診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doc_第2頁
中醫(yī)診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doc_第3頁
中醫(yī)診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doc_第4頁
中醫(yī)診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穴位注射療法用具及常用藥液它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激發(fā)經絡、穴位的治療作用,結合近代醫(yī)藥學中的藥物藥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療法。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根據(jù)使用藥物的劑量大小及針刺的深度選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針頭。常用的注射器為1ml(用于耳穴和眼區(qū)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針頭為4-6號普通注射針頭。 2、常用藥物:中草藥制劑:復方當歸注射液、丹參、黃芪注射液、板藍根、魚腥草、銀黃注射液等;維生素制劑:如維生素B1、B6、B12,維生素C、K3等;其他常用藥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鹽水、鹽酸普魯卡因,注射用水等。 作用:1、止痛作用 大量的臨床資料和實驗結果證實,穴位注射與針刺一樣,可以興奮多種感受器,產生針感信號,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脊髓和腦,產生誘發(fā)電位,這種誘發(fā)電位可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號進入中樞后,可以激發(fā)許多神經元的活動,釋放出多種神經介質,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羥色胺、內源性嗎啡物質,這些物質的釋放起到了止痛作用。2、防御作用 穴位注射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針刺可以激發(fā)體內的防御機理有關。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清除外來抗原物質和自身變形物質,以維持機體外環(huán)境相對恒定所產生的一系列保護性反應。3、調整作用 穴位注射對人體的消化、呼吸、循環(huán)、泌尿系統(tǒng)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作用。如對消化系統(tǒng)的調整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調整消化液分泌,調整胃腸蠕動等方面,其調節(jié)作用是雙向的,當功能亢進時,通過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緩解;當功能低下時, 通過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強。穴位選擇1、一般可根據(jù)針灸治療時的處方原則進行辨證選穴。 2、作為水針的特點,臨床上常結合經絡、經穴的觸診法選取陽性反應點進行治療。觸診檢查的部位一般是背腰部的背俞穴,四肢部則沿經絡循行路線觸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及一些經驗穴。有壓痛等陽性反應者,注入反應點往往效果較好,反應不明顯者,也可取有關俞、募、郄穴進行治療。 3、軟組織損傷者可選取最明顯的壓痛點;較長肌肉的肌腹或肌腱損傷時,可取肌肉的起止點;腰椎盤突出癥,可將藥液注入到神經根附近。 4、發(fā)現(xiàn)使用頻率最高的4個主穴依次是足三里、曲池、肺俞和血海,配穴頻率最高的兩個是血海和大椎。 操作方法1、操作程序:根據(jù)所選穴位及用藥量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用無痛快速進針法將針刺入皮下組織,然后緩慢推進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脹等“得氣”感應后,回抽一下,如無回血,即可將藥物推入。 2、注射角度與深淺:根據(jù)穴位所在部位與病變組織的不同要求,決定針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淺。同一穴位可從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決定注射深淺度,如三叉神經痛于面部有觸痛點,可在皮內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勞損多在深部,注射時宜適當深刺等。 3、藥物劑量:穴位注射的用藥劑量決定于注射部位及藥物的性質和濃度。頭面部和耳穴等處用藥量較小,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量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豐厚處用藥量較大,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量為2-15ml;刺激性較小的藥物,如葡萄糖、生理鹽水等用量較大,如軟組織勞損時,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乙醇)以及特異性藥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較小,即所謂小劑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為常規(guī)用量的1/10-1/3。中藥注射液的常用量為1-2ml。 4、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應強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 治療疾病水針療法的應用范圍較廣,我科室主要對以下疾病運用本法治療:1、痹證:肩周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2、神經系統(tǒng):頭痛、睡眠障礙、面神經麻痹;3、消化系統(tǒng):胃痛(胃下垂、潰瘍病、胃腸神經官能癥)、腹瀉、痢疾等;4、呼吸系統(tǒng):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刮痧技術操作規(guī)程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復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試經絡穴位,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fā)揮營衛(wèi)之氣的作用,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刮拭要點(五度一方向):角度:刮板與刮拭方向保持45度90度進行刮痧。長度:刮痧部位刮拭時應盡量拉長,如背部每條615厘米力度:力量適中均勻速度:適中程度:一般刮拭20次左右,以痧痕為度,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強求。總原則:1)一般頭部、頸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為順序,從上到下,從內到外,2)單方向刮拭,不宜來回。3)刮好一部位(經絡),再刮另一部位(經絡)刮痧的補瀉方法:補法:按壓力度小、作用淺、速度慢、刺激輕、順經絡行走、刮拭時間相對較長,對皮膚細胞、肌肉有興奮作用。宜用于體弱多病、久病虛弱的虛證患者,或對疼痛敏感者。瀉法:按壓力度大、作用深、速度快、刺激重、逆經絡行走、刮拭時間相對較短,對皮膚細胞、肌肉有抑制作用。宜用于身體強壯、疾病初期的實證患者以及骨關節(jié)疼痛患者。平補平瀉法:介于補法與瀉法兩者之間:按壓力度和速度適中,時間因人而異。適宜于虛實夾雜體質者,尤適宜亞健康人群或慢性病患者的康復刮痧。治療時間:每個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個患者選3-5個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min,全身刮痧宜20-30min。治療刮痧時,汗孔開泄,消耗正氣。為有利于扶正法邪,或祛邪而不損正氣,故治療時間一般限制在25分鐘之內,每次宜治療一種病癥。如采用瀉刮手法超過25分鐘時,正氣消耗過多,會出現(xiàn)疲勞反應。 治療刮痧應在飯后半小時以后進行。 臨床刮痧治療病癥一、支氣管哮喘癥狀: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在易感者此種炎癥克引起反復發(fā)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咳嗽等癥狀,多在夜間或凌晨發(fā)生,氣道 對多種刺激因子反應性增高。主要激發(fā)因素有特異性火非特異性吸入物、感染、食物、氣候改變、 精神因素、運動及藥物因素等。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以12歲以前開始發(fā)柄者居多,一秋冬季發(fā)病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是國內外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一種慢性疾病。【刮痧療法】取穴部位:1、背部:大椎、定喘、肺俞、風門、腎俞、志室 2、頸部:天突 3、胸部:膻中、中府 4、上肢部:尺澤、大淵 5、下肢部:足三里操作步驟: 1、發(fā)作期:先刮大椎和兩側定喘、肺腧穴,再刮天突、膻中、中府穴及前 胸部 ,然后刮尺澤及上肢內側,力度由輕到重,到皮膚出現(xiàn)痧痕為度 。 2、 緩解期:先刮定喘、風門、肺俞穴,再刮腎俞、志室穴及腰部,然后刮太淵穴及前臂內側,最后刮足三里穴,力度適中,以出現(xiàn)痧痕為 度 。 二、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癥狀: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是由病毒、細菌感染,物理、化學因素刺激,以及過敏等引起的氣管黏膜炎癥。一咳嗽、咳痰為主要癥狀。常發(fā)生于寒冷季節(jié)或氣溫突然變化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一般起病教急,病程短,多在1-3周好轉,個別遷延不愈,可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刮痧療法】選穴部位:1、背部:大椎、定喘、大杼、風門、肺俞 2、上肢部:尺澤、大淵、合谷 3、頸部:天突 4、胸部:中府 5、下肢部:豐隆操作步驟: 1、先刮大椎穴,再刮定喘、大杼、風門、肺俞穴,從上到下進行操作;刮尺澤、大淵和合谷穴,從左到右,力度由輕到重,急性力度較重,慢性力度適中,均刮至皮膚出現(xiàn)痧痕為止 2、刮頸部天突穴,至皮膚出現(xiàn)痧痕為止;刮胸部,以中府為主穴,刮至皮膚出現(xiàn)痧痕為止;刮下肢部豐隆穴。三、頭痛癥狀:頭痛是臨床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由肝陽上亢,痰淤互結而導致清陽不升,或濁邪上犯,清竅失養(yǎng)所致。頭痛部位多在頭部一側的額顳部、前額、巔頂或后枕部,或左右展轉發(fā)作,或呈全頭痛。頭痛的性質多呈跳痛、刺痛、脹痛、隱痛或頭痛如裂等。頭痛每次發(fā)作可持續(xù)數(shù)分鐘、數(shù)小時,也有持續(xù)數(shù)周者。本病常隱若起病,逐漸加重或反復發(fā)作。可見于血管神經性頭痛、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病【刮痧療法】 取穴部位:百會、大椎、肩井、肩髎、合谷、陽輔、昆侖、行間; 操作步驟:1、頭部:刮百會、大椎穴; 2、上肢部:刮肩井、肩髎、合谷穴,至出現(xiàn)痧痕為止; 3、下肢部:刮陽輔、昆侖、行間穴至出現(xiàn)痧痕為止。 四、眩暈癥狀:眩暈由風陽上擾,痰淤內阻等導致腦竅失養(yǎng),腦髓不充,以頭暈目眩,視物旋轉為主要表現(xiàn)。輕者閉目自止,重者如坐車船,甚至撲倒。可伴惡心嘔吐,眼球震顫,耳鳴耳聾,汗出,面色蒼白等。本病常慢性起病,逐漸加重,也有急性起病,或反復發(fā)作??梢娪趦榷匝灐㈩i椎病、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缺血性腦血管病及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貧血等病。可做相應的檢查以明確眩暈的病因。應注意排除腦腫瘤、血液病等。【刮痧療法】 取穴部位:風池、太陽、百會、翳風、大椎、大杼、膏盲、神堂、合谷、足三里; 操作步驟:1、頭頸面部:刮風池、太陽、百會、翳風穴以皮膚潮紅為度; 2、背部:刮大椎、大杼、膏盲、神堂穴,至出現(xiàn)痧痕為止; 3、上肢部:刮合谷穴; 4、下肢部:刮足三里。注意事項1要了解病情,辯證施治,審病求因,確定刮拭的部位。 2根據(jù)病人的虛實、寒熱、表里、陰陽采取手法。 3婦女懷孕者,腹、腰、骶部禁刮。 4皮膚有感染瘡療、潰瘍、瘢痕或有腫瘤的部位禁刮。 5不要面向電風扇刮痧、盡量避風。 6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時可以補刮,以加強退痧作用。 7刮痧時,有一定量的毛細血管出血,滲到附邁組織,然后再行吸收,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種方法。 8.怕疼的人,可先泡熱水澡或熱敷再刮痧,以減少疼痛。 9刮痧后,會使汗孔擴張,半小時內不要沖冷水澡,可洗熱水澡,邊洗邊刮無妨。 10刮痧后喝一杯熱(溫)開水,以補充體內消耗的津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作的排出。 其他適應癥:感冒、發(fā)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癥。 刮痧禁忌證: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臟病出現(xiàn)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4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用輕手法。 5大病初愈、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饑餓狀態(tài)下也不宜刮痧。 拔火罐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拔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現(xiàn)象的一種療法。此法具有溫通經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作用。適用于風濕痹證,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腸疾病,如脘腹脹痛、胃痛、嘔吐及腹瀉等。【用物準備】 治療盤、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鉗、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時備毛毯、屏風、墊枕。根據(jù)拔罐方法及局部情況備紙片、凡士林、棉簽、0.5碘伏、鑷子、干棉球、三棱針或梅花針、紗布、膠布等?!静僮鞣椒ā?1. 點火選用下列方法之一,將火罐吸附于所選部位上。 1.1 閃火法:是用長紙條或用鑷子夾95酒精棉球一個,用火將紙條或酒精棉球點燃后,伸入罐內中段繞一周(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迅速將火退出,立即將罐按扣在所選部位或穴位上。1.2 貼棉法:是用大小適宜的95酒精棉一塊,貼在罐內壁中段(不要過濕),點燃后迅速按扣在應拔的部位。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燒紙片或95酒精棉球(擰干)一個,點燃后投入罐內,迅速將罐按扣在應拔的部位,此法適用于側位橫拔。2. 拔罐根據(jù)病情需要,可分為下列幾種拔罐方法。 2.1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將罐吸附在皮膚上不動,直至皮膚呈現(xiàn)瘀血現(xiàn)象為止,一般留置10分鐘左右,此法適用于鎮(zhèn)痛治療。2.2 閃罐法:即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膚潮紅充血或瘀血為度。多用于局部肌膚麻木、疼痛等癥。2.3 走罐法:又稱推罐法,即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及罐口上,涂一層凡士林等潤滑油,再將罐拔住,然后,醫(y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或瘀血時,將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癥。2.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規(guī)消毒后,先用梅花針叩打,或用三棱針淺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鐘,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膚。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3. 起罐右手扶住罐體,左手以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待空氣進入罐內即可將罐取下?!静僮鞒绦颉?1. 備齊物品,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 取合理體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 根據(jù)部位不同,選用合適火罐,并檢查罐口邊緣是否光滑。4. 根據(jù)拔罐部位及所備用物,選用不同的點火方法。5. 根據(jù)病情選用不同的拔罐方法。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膿血,應清潔局部皮膚,作常規(guī)消毒,外涂所需藥物,必要時覆蓋消毒敷料。7. 操作完畢,協(xié)助病人衣著,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元。8.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適應癥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統(tǒng)適應癥】 急性及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水腫、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風門、肺俞、膺窗。 【循環(huán)系統(tǒng)適應癥】高血壓 主穴:肝俞、膽俞、脾俞、腎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點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齊 主穴:心俞、腎俞、膈俞、脾俞。 心臟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門。 【神經系統(tǒng)適應癥】 神經性頭痛、枕神經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墊)、至陽。 因風濕勞損引起的四肢神經麻痹癥 主穴:大椎、膏盲俞、腎俞、風市,及其麻痹部位。 【注意事項】 1. 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病人;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處;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2. 拔罐時應采取適當體位,選擇肌肉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發(fā)較多處不宜拔罐。3. 拔罐過程中隨時觀察檢查火罐吸附情況和皮膚顏色。4. 防止燙傷和灼傷。拔罐時動作要穩(wěn)、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如拔罐局部出現(xiàn)較大水泡,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外涂龍膽紫,保持干燥,必要時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5. 凡使用過的火罐,均應清潔消毒,擦干后備用。醒腦開竅針法 針灸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防病治病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和人們對健康的不斷需求,針灸已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廣泛傳播使用,正逐步成為世界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靶涯X開竅”針刺法在選穴上以陰經和督脈穴為主,并強調針刺手法量學規(guī)范,有別于傳統(tǒng)的取穴和針刺方法。對于各種并發(fā)癥,配用相應的穴位 醫(y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具體方法如下: 一、選穴 主穴:內關(手厥陰心包經)、人中(督脈)、三陰交(足太陰脾經)。 輔穴:極泉(手少陰心經)、委中(足太陽膀胱經)、尺澤(手太陰肺經)。 配穴:吞咽障礙加風池、翳風、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語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內翻加丘墟透照海。二、手法 內關:直刺0.51寸,采用捻轉提插結合瀉法,施手法1分鐘。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 三陰交: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呈45度角斜刺,進針11.5寸,用提插補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為度。 極泉:原穴沿經下移1寸,避開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瀉法,以患側上肢抽動3次為度。 醫(y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委中:仰臥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瀉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為度。 尺澤: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瀉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動3次為度。 風池、完骨、翳風:針向結喉,進針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每穴施手法1分鐘。 合谷針向三間穴:進針11.5寸,采用提插瀉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動或五指自然伸展為度。 上廉泉:針向舌根1.52寸,用提插瀉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12ml。 丘墟透向照海穴:約1.52寸,局部酸脹為度。 三、并發(fā)癥的治療 (一)便秘:針外水道、外歸來、豐隆。 (二) 呼吸衰竭:針刺雙側氣舍。 (三) 尿失禁、尿潴留:針中極、曲骨、關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熱敷。 (四) 共濟失調:針風府、啞門、頸椎夾脊穴。 (五) 復視:針天柱、晴明、球后。 (六) 癲癇:針大陵、鳩尾、 (七) 肩周炎:針肩髃、肩髎、肩內陵、肩貞、肩中俞、肩外俞,痛點刺絡拔罐。 (八) 血管性癡呆:針百會、四神聰、四白、太沖。 (九) 睡眠倒錯:針上星、神門。四、治療時間 每日針2次,10天為1療程,持續(xù)治療35個療程。中藥灌腸療法1.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高熱不退方法:取生地30g,生石膏45g,竹葉10g,知母10g,生大黃10g,甘草10g,加水500ml,用文火煎至150200ml,將煎好的藥液冷卻至3840度。囑患者排便一次或者給予排便性灌腸一次。用一次性輸液器,以14號導尿管由肛門插入2530cm,緩慢滴入藥液,滴速以60滴/分,囑患者盡量忍耐,使藥液盡可能保留較長時間,用藥后每隔半個小時監(jiān)測患者體溫變化。2.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腎功能不全方法:取大黃1015g,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