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導學案_第1頁
《地圖》導學案_第2頁
《地圖》導學案_第3頁
《地圖》導學案_第4頁
《地圖》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經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三節(jié)七年經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三節(jié) 地圖地圖 導學案導學案 課型新授課課時 第 1 課時 主備人梁毅輝審核 七年級 地理組 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 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記住比例尺的三種表示形式并能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并能夠正確運用比例尺 換算圖上和實際距離 2 記住地圖上依據(jù)經緯線或者指向標辨別方向的方法 初步具備在實際生 活中運用地圖的能力 如辨別方向等 3 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正確運用比例尺 換算圖上和實際距離 2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 教學準備教學準備 地圖冊 課本中的相關插圖 小黑板上的一幅指向標地圖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比較法 讀圖法 活動法 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1 溫故知新 1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 方向 周期 產生的地理意義 2 地圖展示地球公轉 列表復習節(jié)氣 時間 太陽直射點 北半球氣節(jié)和南半 球氣節(jié)的關系 3 五帶的劃分 2 謎語導入 容納千山萬水 胸懷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 渾身絢麗多彩 地圖 3 地圖的基本要素 自主學習 1 地圖的定義 2 地圖的三要素 交流展示 同桌或小組交流學習結果 4 比例尺 比例尺的公式是什么 表示比例尺的形式有哪些呢 請你比較下列比例尺中 哪一個最大 教師啟發(fā)誘導學生 在比較時要換 算成哪一種方式 然后再比較 A 1 600000 B 1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50 千米 C 1 800000 通過上面的比較你能總結出比例尺大小的比較方法嗎 活動活動 要求 學生獨立閱讀課本 13 頁圖 1 22 和地圖冊上的中國地圖 北京市地圖 北京城區(qū)圖 然后回答比例尺的公式和表示形式 通過演算總結比例尺大小的 比較方法 可以同桌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學生活動 師生活動 小結 尤其注意說明比例尺的公式里 圖上的單位一般是厘米 實地距離的 單位也要換算成厘米 才能計算出圖上距離相對于實地距離縮小的倍數(shù) 練習練習 讀 臺灣島圖 量算臺北到高雄的實地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請你填出下列比例尺的其他兩種形式 提醒學生注意單位換算 由 千米換算成厘米時 要在千米數(shù)字后加五個零 由厘米換算成千米時 要在厘 米數(shù)字中去掉五個零 數(shù)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1 6000000 0 10 千米 1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50 千米 比較下列三種比例尺的大小 1 10000 1 10000000 1 100000000000 啟思啟思 請同學們觀察課本 23 頁中的 北京市地圖 和 中國地圖 回答下列問 題 比較這兩幅圖 哪幅地圖表示的范圍大 說明哪幅地圖表示的內容詳細一些 再比較這兩幅地圖的比例尺的大小 由此 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活動活動 要求 學生分組討論 各小組選一個代表發(fā)言 學生活動 師生活動 小結 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 地圖比例尺越大 要表示的范圍越小 表示的 內容越詳細 反之 地圖比例尺越小 表示的范圍越大 表示的內容越簡略 板書 比例尺大小與地圖表示內容詳略及范圍大小的關系 5 方向 三種表達方式 一般定向法 經緯網定向法 指向標定向法 閱讀課本圖 1 23 思考 回憶經線指示什么方向 緯線指示什么方向 如果兩點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上 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 如何確定這兩點之間 的相對位置 在圖中的 X Y Z 三點 分別注出它們的東 南 西 北方向 圖中的 Y 點在 X 點的什么方向 X 點在 Z 點的什么方向 有經緯網的地圖 該怎樣辨別方向 當一個人站在南極點上 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站在北極點上 他 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讀課本 15 頁 活動 2 題 處理習題 圖例 啟思 啟思 請同學們看圖 1 24 一些常用的圖例 請你想辦法 如何盡快記住一些 重要的圖例 活動 活動 要求 分組討論 相互交流記憶的方法 學生活動 討論方法并記住常用圖例 梳理知識 本堂課所學內容 由各小組同學先在小組內交流 然后選一名代 表總結本堂課學習內容 七年經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三節(jié)七年經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三節(jié) 地圖地圖 導學案導學案 課型新授課課時 第 2 課時 主備人梁毅輝審核 七年級 地理組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 2 初步學會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 能力目標 1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頂 山脊 山谷等 2 能夠在地圖上識別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等 3 初步學會閱讀和繪制地形剖面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 等高線形態(tài)與地勢高低 坡度陡緩的關系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2 難點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形種類 教學準備教學準備 地圖冊 等高線地形模型 課本上的相應插圖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比較法 讀圖法 活動法 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1 溫故知新 1 地圖的三要素 2 三種定方向的方法 3 挑學生上臺畫一些常用的圖例 2 激趣導入 3 學習過程 一 地形圖的判讀 學生閱讀課本圖 1 27 觀察圖中甲點的高度有哪兩個數(shù)據(jù) 它們的單位是 什么 有什么區(qū)別 1 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海拔 相對高度 巧練巧練 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 8848 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說珠穆朗瑪峰 高 4000 多米 請你解釋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什么 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中的 1 28 等高線示意圖 你能總結等高線的繪制方 法嗎 海洋中的等深線也是同樣的繪制方法嗎 小組合作討論 學生活動 小結 以海平面為起點 測出地面上各個地面的海拔 把它們填注在地圖 上 然后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成線 這就是等高線 每條等高線上 都標有高度 單位是米 等深線的繪制方法一樣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點連接 成線就得到等深線 2 等高線地形圖 啟思啟思 出示等高線地形模型 學生觀察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怎樣判斷 各地的高低呢 觀察等高線地形模型 左右兩個山坡哪個坡陡 哪個坡緩 與等高線的 疏密分布情況有什么關系 結合課本圖 1 29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tài)示意圖 觀察等高線形 狀和山地實體形態(tài)的差別 你能總結出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斷這些地形的方法 嗎 活動活動 要求 前兩個問題獨立思考 第三個問題小組討論 學生活動 判讀地勢高低 識別坡度陡緩 坡陡的地方 等高線密集 坡緩的地方 等高線稀疏 識別地形部位 山脊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 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 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 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3 分層設色地形圖 等高線地形圖與分層設色地形圖 判斷地勢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學生閱讀 1 30 說出圖中各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的海拔高度 總結分層設色地形圖 其著色有什么規(guī)律 對照分層設色地形圖和五種地形景觀圖 試找出它們高度和地面起伏程 度的區(qū)別 完成課本 17 頁 活動 1 題 小結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只要讀出各地面點的海拔 就可以知道地面上 哪里高 哪里低 而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出來的 地 面上各地點的海拔高低 是用不同顏色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情況 在分層設色 地形圖上 一般著色規(guī)律是 綠色表示平原 藍色表示海洋 淺綠色表示盆地 淺黃色表示丘陵 深黃色表示高原 棕黃色表示山地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 示雪線以上的部分 4 地形剖面圖 怎樣得到地形剖面圖 觀察課本 18 頁圖 1 32 已繪制部分 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圖補充完整 嗎 圖中的 C 點 D 點的海拔大約各是多少米 地形剖面圖與等高線地形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比較有什么優(yōu)勢 師生活動 小結 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 陡緩 二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當前 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 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 下列三位同學各需要選擇什么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