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doc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1.gif)
![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doc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2.gif)
![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doc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3.gif)
![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doc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4.gif)
![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doc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6/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65bd6b9a-a92d-4148-b0c0-b28f9788a86d5.gif)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活動目標:1.了解文言虛詞復習要點。2.掌握虛詞“其、以、而、之、于、乃、且”的意義與用法?;顒舆^程:活動一、考點分析:(1)考試趨勢:近年來,南通市中考語文卷中,出現(xiàn)的文言文閱讀,增加了課外古文的閱讀量。這類題目出題的原則就是“考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這就需要我們初三學生在復習階段,系統(tǒng)地梳理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文言知識。(2)考查角度:縱觀近年各地中考試題,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 二、是虛詞在文言句中的翻譯; 三、是虛詞在朗讀中的作用。(3)考點梳理: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5個:其、以、而、之、于、乃、且、夫、蓋、則、然、者、焉、何、若。對于文言虛詞的辨析,主要應依據(jù)全句的意思,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去分析。同一類虛詞,往往也有多種語法作用,應根據(jù)語境推斷其意義和用法。文言虛詞的考查,一般不會考查字詞用法等漢語知識,而是注重語境意義的把握。 活動二、分條縷析逐字分析其一、復習“其”1.用作人稱代詞,代第三人稱,譯為“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2.“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那”、“那個”、“那些”、“這”、“這種”等。如: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專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說) 3、“其”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問、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難道”等,或不譯。如: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 馬說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1.百姓多聞其賢(代詞,代扶蘇)2.殫其地之出(代詞,他們的)3.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詞,它)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代它的) 5.專其利三世也 (代詞,這種)6.其如土石何(副詞,加強反問語氣二、復習“以”(一)“以”用作介詞 ,有三種情況: 1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本句中前一個“以”表原因,“因為”,后一個“以”表目的,“用來”。)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根據(jù)”等。 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以天下之所順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 屠懼,投以骨 太醫(yī)以王命聚之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刑以懲惡”中的“以”用作連詞,譯作“來”,與C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一致。(二)“以”用作連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用來”、“來”。如: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因而”。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3“以”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 醉則更相枕以臥(始得西山宴游記) (三)“以”用作動詞,可譯為“認為”。如: 一兒以日初遠(兩小兒辯日) 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四)“以”用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jīng)”。如: 固以怪之矣。(作副詞,通“已”,譯為“已經(jīng)”)陳涉世家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1.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介詞,把)2.策之不以其道 (介詞,按照)3.屬予作文以記之 (連詞,來)4.以傷先帝之明 (連詞,以致)5.可以為師矣(介詞,憑、憑借)6.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詞,因為)中考例題分析1.【2009年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以”與“以面受沫”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無從致書以觀 B或以錢幣乞之 C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D皆以美于徐公參考答案B A句中的“以”譯作連詞“來”; B句中的“以”譯作介詞“用”; C句中的“以”譯作介詞“因為”; D句的中“以”譯作動詞“認為”。 “以面受沫”中的“以”可譯作介詞“用”,與B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一致。3.【2009年南通卷】下列句中“以”與例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例句:刑以懲惡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C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D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參考答案C A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認為”; B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憑借”; C句中的“以”用作連詞,譯作“來”; D 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因為”。4.【2009年無錫卷】下列句中的“以”與“復于其間為粥以賑”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以土礫凸者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扶蘇以數(shù)諫故 D.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參考答案D A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把”; B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根據(jù)”; C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因為”; D 句中的“以”用作連詞,譯作“來”。 “復于其間為粥以賑”中的“以”用作連詞,譯作“來”,與D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一致。5.【2009年鎮(zhèn)江卷】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答案:因此人家大多數(shù)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讀到各種各樣的書籍。(句中第一個“以”表示原因,譯作“因為”,“以是”譯作“因此”;第二個“以” 譯作介詞“把”)。7.【2009年連云港卷】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答案: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句中兩個“以”分別連接前后兩個詞語,從而形成兩個語意相對獨立的短語,朗讀時可分別在兩個短語后稍作停頓)。三、復習“而”(一)“而”用作連詞,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 1.表示并列關系,可譯為“又”、“也”等,也可不譯。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而白章。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2.表示承接關系,譯作“然后”“就” 。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水落而石出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表示轉折關系,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如: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4.表示遞進關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 敏而好學。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5.表示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 熙熙而樂 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朝而往,暮而歸(二)用作副詞。常依附在表示時間的詞語后面,無實意,一般不譯。如: 既而兒醒,大啼(口技) 俄而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口技)。典型例題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第一個“而” 表示承接,第二個“而”表示轉折)2.弛然而臥(表修飾)3.一鼓作氣,再而衰(表承接)4.起坐而喧嘩者(表并列) 5.傭者笑而應曰(表修飾)四、復習“之” (一)用作代詞,有以下兩種情況: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譯為“他”、“她”(他們)、“它”(它們)等。如:愿陛下親之信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們)肉食者謀之(代事,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代事,這件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謹食之(代物,指蛇)。 “之”代人時,多指代第三人稱,但是,有時“之”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我們”。如: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主人處處款之(于園)2.“之”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二)“之”用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1.結構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如: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獄 。 2.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在意義,不譯。如: 何陋之有?(陋室銘) 3.“之”用作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如: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4. “之”用作音節(jié)助詞,用于湊足音節(jié),無實意,不譯。如: 公將鼓之。久之,目似瞑。(三)“之”用作動詞。譯為:“去”、“往”、“到去”。如: 吾欲之南海(為學) 至之市(鄭人買履)解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 1.輟耕之隴上(動詞,去,到)2.二世殺之 (代詞,代扶蘇)3.囑予作文以記之 (代詞,這件事)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助詞,的)5.悵恨久之(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6.此之謂失其本心(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五、復習“于”介詞“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種: 1.表示處所,譯作“從”、“在”、“到”等。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百里奚舉于市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 3“于”表示被動,可譯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4.“于”表示時間,可譯為:“到”。如: 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5.“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如: 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說)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介詞“于”的意義:1.管夷吾舉于士(從) 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到)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4.吾祖死于是(在)5.有求于我也 (對)2.【2008年無錫卷】下列句中的“于”與“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賢于材人遠矣 C.倉鷹擊于殿上 D.萬鐘于我何加焉參考答案C A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向”; B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比”; C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在”; D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對”。 “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 與C句中的“于”意義與用法相同,都是介詞“在”的意思。6.【2009年蘇州卷】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答案: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 (句中“之”用作代詞,代這件事;句中“于”用作介詞,譯作“到”) 。六、復習“乃”(一)“乃”用作副詞。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于是”等 。如: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2.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3.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如: 久而乃和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二)“乃”用作代詞,譯為“你、你的” 。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三)“乃”用于判斷動詞,相當于“是”“就是”。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陳涉世家)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1.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副詞,才)2.乃大驚 (副詞,竟然)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詞,才)4.乃重修岳陽樓(副詞,于是)5.陳涉乃立為王 (副詞,于是,就)七、復習“且”(一)“且”用作連詞。主要有三種情況: 1.表遞進關系,譯為“況且、而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并列關系,如:河漢清且淺(古詩十九首); 3.表讓步關系,譯為“尚且” ,如: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二)“且”用作副詞,主要有兩種情況: 1.譯為“將要” “將近”,如: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虎大駭,以為且噬己也。(黔之驢) 2.譯為“姑且、暫且” ,如: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中考例題分析1.【2008年淮安卷】下列四項中,加橫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何以戰(zhàn)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小大之獄 /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C戰(zhàn)于長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軾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參考答案B A句中第一個“以”譯作“憑借”,第二個譯作“因為”; B句中兩個“之” 均是結構助詞。譯作“的”; C句中的第一個“于”用作介詞,譯作“在”;第二個譯作“向”; D句中的第一個“而“表順承,第二個表轉折。2.【2008年連云港卷】下列句中加橫線的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皆以美于徐公/不以千里稱也 B.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勝晉于河雍C.子釋之,不谷知之矣/聞寡人之耳者 D.雖無飛,飛必沖天/雖欲言,無可進者參考答案D A句中第一個“以”譯作“認為”,第二個“以”譯作“ 把”; B句中第一個“于”譯作“向”,第二個譯作“在”; C句中第一個“之”是代詞,代“這件事”,第二個是結構助詞“的”; D 句中兩個“雖”都是“雖然”的意思。3.【2008年泰州卷】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4分) (1)不知所之( ) (2)皆以為得實(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賜( )參考答案:(1)之:到去;(2)以為:認為;(3)怪:以為怪,對感到奇怪;(4)微:非,(如果) 沒有。(說明:第1、2題屬于虛詞;第3、4題屬于實詞)4.【2009年揚州卷】下列句中加橫線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有好事者船載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余將告于蒞事者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其真無馬邪D隗且見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參考答案B A句第一個“以”是介詞,“用”,第二個相當于“而”,表順承; B句都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相當于“對”或者“向”; C句第一個“其”是代詞,“它的”,第二個表反問語氣的語氣詞,相當于“難道”; D句第一個“且”是“尚且”,第二個是“將近”。 5.【2009年無錫卷】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孰謂人心之淳,風俗之厚,今不若古哉!答案:(2分) 誰說人心、風俗的淳厚,現(xiàn)在不如古代呢?。ň渲袃蓚€“之”都是結構助詞“的”,“若”譯作“如”或者“比得上”)。6.【2008年鎮(zhèn)江卷】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 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答案: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句中“之”用作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者也”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雙志特制一等粉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液壓沖擊鉆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凝血因子VIII、IX項目建議書
- 《小巷人家》:時代洪流中的女性光輝
- 湖南納米陶瓷項目申請報告范文模板
- 2025年逆變手工弧焊機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中國膨化食品行業(yè)深度調研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環(huán)已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備案
- 2025年中國智能電腦支架行業(yè)市場前瞻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房屋建筑發(fā)展史》課件
- 第6章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數(shù)學探究雞蛋餅的分割教案2024-2025學年蘇科版(2024)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 麻醉、精神藥品培訓課件
- 新媒體導論彭蘭課件
- 安全生產(chǎn)管理制度匯編(一般化工企業(yè))
- 第4周-2023-2024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周周練(含答案)
- 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與參考答案(2025年)
- DB41T 2599-2024 煤礦地震監(jiān)測站網(wǎng)技術規(guī)范
- 小孩進入廠區(qū)安全免責協(xié)議書(2篇)
- 服裝行業(yè)環(huán)保低碳生產(chǎn)方案
- 鄂教版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