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精制塔工藝設計論文.doc_第1頁
丙烯精制塔工藝設計論文.doc_第2頁
丙烯精制塔工藝設計論文.doc_第3頁
丙烯精制塔工藝設計論文.doc_第4頁
丙烯精制塔工藝設計論文.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43 畢業(yè)設計 論文 手冊畢業(yè)設計 論文 手冊 學學 院院 職業(yè)技術學院 專業(yè)班級專業(yè)班級 化工 0832 姓姓 名名 楊文龍 指導教師指導教師 王景蕓 2 43 2011 年 6 月 畢業(yè)設計 論文 任務書畢業(yè)設計 論文 任務書 設計 論文 題目 丙烯精制塔工藝設計 設計 論文 時間 2011 4 11 至 2011 6 19 設計 論文 進行地點 校 內 1 設計 論文 內容 1 丙烯簡介及應用 2 工藝流程的選擇與確定 3 物料衡算 熱量衡算 4 丙烯精餾塔的設計 5 精餾塔附屬設備的選用 2 設計 論文 的主要技術指標 主要進料 丙烯 丙烷 丁烷 其中進料組成 質量分數 分別為 92 75 7 05 0 20 要求通過設計的丙烯精制塔后的塔頂組成為丙烯 99 6 丙烷 0 4 丁烷 0 塔底組成要求丙烯小于 15 2 3 設計 論文 的基本要求 設計思路明確 設計層次分明 內容詳盡嚴謹求實 書寫規(guī)范等 3 43 畢業(yè)設計 論文 任務書畢業(yè)設計 論文 任務書 4 應收集的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 天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編 化工原理 下 天津 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0 上?;W院 基礎化學工程 中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78 石油化工規(guī)劃設計院 塔的工藝設計 北京 石油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1977 化工設備手冊編寫組 金屬設備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中國石化集團 化工工藝設計手冊 上 下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1994 天津大學 基本有機化學工程 中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等 5 進度安排及完成情況 序號設計 論文 各階段任務日 期完成情況 1有關設計任務資料的收集4 月 11 日 4 月 20 日完成 2設計的大綱安排4 月 20 日 4 月 25 日完成 3設計任務的計算4 月 25 日 4 月 30 日完成 4設計計算的審核4 月 30 日 5 月 10 日完成 5設計任務的電子版錄入5 月 10 日 5 月 30 日完成 6畢業(yè)設計的校驗和打印5 月 30 日 6 月 19 日完成 學 生 簽 名 楊文龍 指導教師簽名 系 主 任 簽 名 2011 年 6 月 19 日 4 43 畢業(yè)設計 論文 評閱書畢業(yè)設計 論文 評閱書 指導教師評語 評 分 表 導師建議成績 項目創(chuàng)新摘要內容排版表現合計 權重105601015100 分數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5 43 畢業(yè)設計 論文 評閱書畢業(yè)設計 論文 評閱書 評閱教師評語 評 分 表 評閱教師建議成績 項目創(chuàng)新摘要內容排版合計 權重1057510100 分數 評閱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6 43 畢業(yè)答辯情況表畢業(yè)答辯情況表 答辯時間 答辯時間 年年 月月 日日 答 辯 組 成 員 姓 名職 稱工 作 單 位注 備 答辯評語 建議答辯成績 答辯組長 年 月 日 答辯委員會意見 答辯委員會主任 年 月 日 成 績 7 43 摘要 本人所設計所依據的是以丙烯精制塔為設計原型 我所設計的題目是年產 60000 噸丙 烯精制塔設計 開工周期為 7900 小時 年 其中原料主要組成為丙烯 丙烷 丁烷等組分 按各組分的沸點和相對揮發(fā)度的不同使各組分分離 工藝流程說明如下 原料 丙稀 丙 烷 丁烷的混合液體 經進料管由精餾塔中的某一位置 進料板處 流入塔內 開始精餾 操作 當釜中的料液建立起適當液位時 再沸器進行加熱 使之部分汽化返回塔內 氣相 沿塔上升直至塔頂 由塔頂冷凝器將其進行全部或部分冷凝 將塔頂蒸氣凝液部分作為塔 頂產品取出 稱為餾出物 另一部分凝液作為回流返回塔頂 回流液從塔頂沿塔流下 在 下降過程中與來自塔底的上升蒸氣多次逆向接觸和分離 當流至塔底時 被再沸器加熱部 分汽化 其氣相返回塔內作為氣相回流 而其液相則作為塔底產品采出 設計時 依次進行了物料衡算 熱量衡算 塔結構的相關工藝計算 及換熱設備的計 算及附屬設備的選型 設備選型方面主要按照現場實際 并兼顧工藝控制要求與經濟合理 性 隨著先進控制技術的興起 關鍵控制指標由定值控制向區(qū)間控制轉變 調節(jié)變量與控 制變量的關系由單對單向多變量預估控制轉變 它是裝置控制技術發(fā)展的方向 正在逐步 普及 為了為裝置以后上先進控制提供方便 我們在設計時 注意為塔頂溫度 塔底溫度 回流量等指標保留較大的操作彈性 關鍵詞 丙烯 精餾塔 物料衡算 熱量衡算 塔溫 操作彈性 8 43 目錄 1 1 前言前言 1 1 1 1 丙烯概述 1 1 1 1 主要特性 1 1 1 2 危險性 1 1 2 丙烯行業(yè)特點 2 2 2 丙烯精制塔的工藝計算丙烯精制塔的工藝計算 3 3 2 1 原始數據 3 2 2 物料衡算 4 2 2 1 關鍵組分 4 2 2 2 計算塔頂小時產量 4 2 2 3 計算塔釜質量組成 4 2 2 4 質量分數轉換 5 2 2 5 計算進料量和塔底產品量 5 2 2 6 物料衡算計算結果 6 2 3 塔溫的確定 6 2 3 1 確定進料溫度 6 2 3 2 確定塔頂溫度 6 2 3 3 確定塔釜溫度 7 2 4 塔板數的計算 7 2 4 1 最小回流比的計算 7 2 4 2 計算最少理論板數 9 2 4 3 塔板數和實際回流比的確定 9 2 5 確定進料位置 10 2 6 全塔熱量衡算 10 2 6 1 冷卻器的熱量衡算 10 2 6 2 再沸器的熱量衡算 11 2 6 3 全塔熱量衡算 11 2 7 板間距離的選定和塔徑的確定 12 2 7 1 計算混合液塔頂 塔釜 進料的密度及氣體的密度 12 2 7 2 求液體及氣體的體積流量 13 2 7 3 初選板間距及塔徑的估算 14 2 8 浮閥塔塔板結構尺寸確定 15 2 8 1 塔板布置 15 2 8 2 溢流堰及降液管設計計算 16 2 9 水力學計算 17 2 9 1 塔板總壓力降的計算 18 2 9 2 霧沫夾帶 18 2 9 3 淹塔情況校核 22 9 43 2 10 浮閥塔的負荷性能圖 22 2 10 1 霧沫夾帶線 22 2 10 2 液泛線 24 2 10 3 降液管超負荷線 25 2 10 4 泄露線 25 2 10 5 液相下限線 25 2 10 6 操作點 26 2 11 塔的附屬設備計算 27 2 11 1 再沸器的計算 27 2 11 2 塔頂冷凝器的計算 27 2 11 3 確定塔體各接管及材料 28 3 3 總結總結 3131 4 4 致謝致謝 3232 設計參考資料設計參考資料 3333 1 43 1 前言 1 1 丙烯概述 6 丙烯 propylene CH2 CHCH3 常溫下為無色 無臭 稍帶有甜味的氣體 分子量 42 08 密度 0 5139g cm 20 4 冰點 185 3 沸點 47 4 易燃 爆炸極限為 2 11 不溶于水 溶于有機溶劑 是一種屬低毒類物質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 主要 用于生產丙烯腈 異丙烯 丙酮和環(huán)氧丙烷等 1 1 1 主要特性 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 丙烯 化學品英文名稱 propylene 英文名稱 propene 分子式 C3H6 結構簡式 CH2 CH CH3 分子量 42 081 丙烯燃燒化學方程式 2C3H6 9O2 6CO2 6H2O 1 1 2 危險性 健康危害 本品為單純窒息劑及輕度麻醉劑 急性中毒 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識喪失 當濃度為 15 時 需 30 分鐘 24 時 需 3 分鐘 35 40 時 需 20 秒鐘 40 以上 時 僅需 6 秒鐘 并引起嘔吐 慢性影響 長期接觸可引起頭昏 乏力 全身不適 思維 不集中 個別人胃腸道功能發(fā)生紊亂 環(huán)境危害 對環(huán)境有危害 對水體 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易燃 1 1 3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 保持呼吸道通暢 如呼吸困難 給輸氧 如呼吸停止 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就醫(yī) 1 1 4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易燃 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 與 二氧化氮 四氧化二氮 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 與其它氧化劑接觸劇烈反應 氣體比空氣 重 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 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 切斷氣源 若不能切斷氣源 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 噴水冷卻容器 可 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 霧狀水 泡沫 二氧化碳 干粉 1 1 5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上風處 并進行隔離 嚴格限制出入 切斷火源 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 穿防靜電工作服 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用工業(yè)覆 蓋層或吸附 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 防止氣體進入 合理通風 加速擴 散 噴霧狀水稀釋 溶解 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 如有可能 將漏出氣用 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 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 修復 檢驗后再用 丙烯是僅次于乙烯的一種重要有機石油化工基本原料 它主要用于生產聚丙烯 苯酚 丙酮 丁醇 辛醇 丙烯腈 環(huán)氧丙烷 丙烯酸以及異丙醇等 其他用途還包括烷基化油 催化疊合和二聚 高辛烷值汽油調合料等 2 43 1 2 丙烯行業(yè)特點 縱觀中國丙烯行業(yè) 有如下幾個主要的特點 1 總體規(guī)模較大 2 中國丙烯工業(yè)體系較為完善 發(fā)展實力雄厚 具有資源優(yōu)勢 3 丙烯工廠較多 較為分散 單線丙烯生產能力相對較小 4 丙烯生產技術有待多樣化 丙烯來源途徑需要增加 中國丙烯主要來源于乙烯裂解裝置 煉廠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裝置 現有生產裝置多 已采用國內開發(fā)的增產丙烯技術 裝置開工率超過 100 中國丙烯增產技術與國際水平同 步 特別是煉廠深度催化裂解裝置增產丙烯技術 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但中國在其他丙 烯生產技術如丙烷脫氫 PDH 甲醇制烯烴技術 MTP 烯烴相互轉化 乙烯丁烯易 位歧化技術等方面 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 國外上述技術已工業(yè)化或正在工業(yè)化 而國內尚處于研究階段 近年來 中國丙烯工業(yè)都是以進口為主 出口相對較少 2007 年 1 12 月 中國丙烯進 口量 726010 499 噸 累計金額 81395 39 萬美元 2007 年 12 月 中國丙烯進口量 75702 81 噸 12 月交易金額 88077966 美元 12 月貨物平均單價 1163 47 美元 噸 2007 年 1 12 月 中國丙烯進口均價 1121 1 美元 噸 較 2006 年的 1108 1 美元 噸增長 1 2 2007 年 1 12 月 中國丙烯出口量 86 575 噸 累計金額 15 89 萬美元 2007 年 12 月 中國丙烯出口量 2 噸 12 月貨物平均單價 1000 美元 噸 2008 年 1 12 月 中國丙烯進口量 917259 245 噸 累計 金額 113171 4027 萬美元 2008 年 12 月 中國丙烯進口量 118047 072 噸 12 月交易金額 5993 26 萬美元 2008 年 1 12 月 中國丙烯進口均價 1233 8 美元 噸 較 2007 年的 1121 1 美元 噸增長 1 0 2008 年 1 12 月 中國丙烯出口量 118 13 噸 累計金額 18 05 萬美元 2008 年 1 12 月 中國丙烯出口均價 1527 77 美元 噸 近年來 由于丙烯下游產品的快速發(fā)展 極大的促進了中國丙烯需求量的快速增長 到 2010 年 中國將不斷新增大型乙烯生產裝置 同時煉廠生產能力還將繼續(xù)擴大 這將增 加丙烯的產出 預計 2010 年 丙烯消費量為 1905 萬噸 缺口為 825 萬噸 屆時 聚丙烯 仍是丙烯最大的消費衍生物 約占丙烯消費量的 76 左右 中國到 2011 年的丙烯產能將達到 1380 萬噸 年 預計 2008 2011 年間 中國丙烯產能 年均增長率為 12 3 高于全球平均增長率 4 1 屆時還將有大量丙烯衍生物進口 中國 丙烯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 3 43 2 丙烯精制塔的工藝計算 2 1 原始數據 原始數據見表 1 表表 1 原始數據原始數據 物料名稱進料組成 質量分數 塔頂組成 質量分數 塔釜組成 質量分數 丙烯 92 75 92 0 25 N 99 6 15 2 丙烷7 050 4 丁烷0 200 操作壓力 P 1 74Mpa 表壓 年生產能力 60000t 丙烯 丙烯精餾塔工藝流程簡圖如圖 1 所示 精 餾 塔 再沸器 貯 罐 貯 罐 冷凝器 冷凝器 4 43 圖圖 1 丙烯精餾塔工藝流程簡圖丙烯精餾塔工藝流程簡圖 工藝流程說明如下 原料 丙稀 丙烷 丁烷的混合液體 經進料管由精餾塔中的某 一位置 進料板處 流入塔內 開始精餾操作 當釜中的料液建立起適當液位時 再沸器 進行加熱 使之部分汽化返回塔內 氣相沿塔上升直至塔頂 由塔頂冷凝器將其進行全部 或部分冷凝 將塔頂蒸氣凝液部分作為塔頂產品取出 稱為餾出物 另一部分凝液作為回 流返回塔頂 回流液從塔頂沿塔流下 在下降過程中與來自塔底的上升蒸氣多次逆向接觸 和分離 當流至塔底時 被再沸器加熱部分汽化 其氣相返回塔內作為氣相回流 而其液 相則作為塔底產品采出 5 2 2 物料衡算 2 2 1 關鍵組分 按多組分精餾確定關鍵組分 揮發(fā)度高的丙烯作為輕關鍵組分在塔頂分出 揮發(fā)度低 的丙烷作為重關鍵組分在塔底分出 2 2 2 計算塔頂小時產量 計算每小時塔頂產量 每年的操作時間按 7900h 計算 7000 100 N 由題目給定 60000000 7900 7595 h 2 2 3 計算塔釜質量組成 設計比丙烷重的全部在塔底 比丙烷輕的全部在塔頂 以 100 h 進料為基準 進行物料衡算見表 2 表表 2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進料量 h 餾出流量 h 釜液量 h 丙烯92 750 996D0 152W 丙烷7 050 004D7 05 0 004D 丁烷0 200 2 共計100D7 25 0 004D 0 152W F D W 15 2 WD W 152 0 004 0 25 7 152 0 100 D W 或 92 75 0 996D 0 152W 100 D W 解得 W 8 1161 h D 100 8 1161 91 8839 h 丙烷 XWC3H8 82 34 WD D 152 0 004 0 25 7 004 0 05 7 項 目 組 分 5 43 丁烷 XWC4H10 2 46 WD152 0 004 0 25 7 2 0 式中 F 原料液流量 h D 塔頂產品 餾出液 流量 h W 塔底產品 釜殘液 流量 h XW 釜液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 2 2 4 質量分數轉換 將質量分數換算成摩爾分數 按下式計算 XA CWCBWBAWA A MXMXMX MX WA 式中 XA 液相中 A 組分的摩爾分數 MA MB MC A B C 組分的摩爾分數 kmol XWA XWB XWC 液相中 A B C 組分的質量分數 各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見表 3 表表 3 各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各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 分 子 式相對分子質量 丙烯C3H642 08 丙烷C3H844 09 丁烷C4H1058 12 丙烯進料摩爾組成 XF C3H6 12 58 002 0 09 44 0705 0 08 42 9275 0 08 42 9275 0 0 9310 同理 計算得各組分的摩爾分數如表 4 所示 表表 4 各組分的摩爾分數各組分的摩爾分數 進 料塔 頂 產 品塔 釜 液 丙烯0 93100 99620 1591 丙烷0 06750 00380 8223 丁烷0 001500 0186 共計1 00001 00001 0000 2 2 5 計算進料量和塔底產品量 F W D F XF D XD W XW 因為 D 7595 h 項 目 組 分 項 目 組 分 6 43 所以 F 7595 W F 0 9310 7595 0 9962 W 0 1591 解得 W 641 5261 h F 7595 641 5261 8236 5261 h 式中 XF 原料液中易揮發(fā)組分的質量分數 XD 餾出液中易揮發(fā)組分的質量分數 XW 釜殘液中易揮發(fā)組分的質量分數 2 2 6 物料衡算計算結果 見表 5 表表 5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組 分C3H6C3H8C4H10共計 相 對 分 質 量42 0844 0958 12 h 7639 3780580 675116 47308236 5261 質量分數 92 757 050 2100 Kmol h181 544213 17020 2834194 9978 摩爾分數 93 106 750 15100 h 7564 6230 3807595 質量分數 99 60 40100 Kmol h179 76760 68900180 4566 摩爾分數 99 620 380100 h 97 5120528 232615 7815641 5261 質量分數 15 282 342 46100 Kmol h2 317311 98080 042314 3404 摩爾分數 15 9182 231 86100 2 3 塔溫的確定 2 3 1 確定進料溫度 操作壓力為 P 1 84 絕對壓力 假設 泡點進料 溫度為 45 依 T P 得到平衡常數 k 值 10 因為 0 99222 1iiXK 所以 確定進料溫度為 45 進料組成的 KiXi值見表 6 進 料塔 頂塔 釜 7 43 表表 6 進料組成的進料組成的 KiXi值值 進 料XiKiKiXi C3H60 93101 00 9310 C3H80 06750 90 06075 C4H100 00150 310 000465 共計1 00002 210 992222 2 3 2 確定塔頂溫度 假設 塔頂露點溫度為 44 同理得 k 值 10 塔頂物料組成的 yi ki值見表 7 表表 7 塔頂物料組成的塔頂物料組成的yi ki值值 塔 頂 物 料xi yiki i i k y i i k x C3H60 99620 981 016531 C3H80 00380 880 004318 C4H1000 300 共計1 00002 161 020849 因為 1 0208948 1 i i k y 所以 確定塔頂溫度為 44 塔頂物料組成的 yi ki值見表 7 2 3 3 確定塔釜溫度 假設 塔釜溫度為 52 得 k 值 10 因為 1 053076 誤差超過 2 說明假設溫度過高 iiXK 再假設 塔釜溫度為 51 得 k 值 10 因為 1 007002 1iiXK 所以 確定塔釜溫度為 51 計算過程數據見表 8 表 9 表表 8 塔釜溫度計算過程數據 一 塔釜溫度計算過程數據 一 塔 釜 物 料xikikixi C3H6 C3H8 C4H10 共計 0 1591 0 8223 0 0186 1 0000 1 15 1 05 0 36 2 56 0 182965 0 863415 0 006696 1 053076 表表 9 塔釜溫度計算過程數據 二 塔釜溫度計算過程數據 二 塔 釜 物 料xikikixi C3H6 C3H8 C4H10 共計 0 1591 0 8223 0 0186 1 0000 1 12 1 00 0 35 2 47 0 178192 0 822300 0 006510 1 007002 2 4 塔板數的計算 8 43 2 4 1 最小回流比的計算 1 求相對揮發(fā)度 ij 66 頁式 7 18 1 ij j j i i x y x y j i k k 丙烯 k44 0 98 k51 1 12 Ki 1 0477cckk 514412 1 98 0 丙烷 k44 0 88 k51 1 00 Ki 0 9381cckk 514400 1 88 0 丁烷 k44 0 30 k51 0 35 Kj 0 3240cckk 514435 0 30 0 其相對揮發(fā)度為 ij j i k k 2336 3 3240 0 0477 1 相對揮發(fā)度見表 10 表表 10 相對揮發(fā)度相對揮發(fā)度 組 分 k44 k51 cckk 5144 ij 丙烯 丙烷 丁烷 0 98 0 88 0 30 1 12 1 00 0 35 1 0477 0 9381 0 3240 3 2336 2 8954 1 2 求 值 87 頁式 7 39 1 1 n i i iix 1 式中 組分 i 對某一參考組分的相對揮發(fā)度 可取塔頂 塔釜的幾何平均值或用進料泡i 點溫度下的相對揮發(fā)度 xi 進料混合物中組分 i 的摩爾分數 進料的液相分率 滿足上式的根 因為泡點進料 故 1 0 則有 9 43 011 1 0015 0 1 8954 2 0675 0 8954 2 2336 3 9310 0 2336 3 整理得 3 2074 12 5636 9 3626 0 解得 2 9160 1 00104 舍去 3 求最小回流比 87 頁式 7 40 1 1min R x ij Diij 1min ij Diijx R 8 60861 9160 2 8954 2 0038 0 8954 2 9160 2 2336 3 9962 0 2336 3 式中 最小回流比 minR xDi 餾出液中組分 i 的摩爾分數 2 4 2 計算最少理論板數 塔頂丙烯 丙烷的相對揮發(fā)度 1136 1 88 0 98 0 D 塔釜丙烯 丙烷的相對揮發(fā)度 12 1 00 1 12 1 W 1168 1 12 1 1136 1 WD 平均 90 頁式 7 42 1 平均 lg lg 1 1 1 min W h D hx x x x N 63 6533 塊1 1168 1 lg 1591 0 8223 0 0038 0 9962 0 lg min N 式中 塔頂 塔底溫度下相對揮發(fā)度的幾何平均值 平均 下標 1 h 分別代表輕 重關鍵組分 最少理論塔板數 minN 2 4 3 塔板數和實際回流比的確定 取回流比 R 15 由 依據 107 頁吉利蘭特圖得 10 3995 0 1 min R RR 31 0 1 min N NN 解得實際塔板數 N 92 70 10 43 其余實際塔板數的確定見表 11 表表 11 實際塔板數的確定實際塔板數的確定 R 1 min R RR 1 min N NN NTR 1 min R RR 1 min N NN N 13 14 14 5 0 3137 0 3594 0 3801 0 38 0 35 0 32 103 28 98 47 94 08 15 15 5 16 0 3995 0 4177 0 4379 0 31 0 30 0 28 92 70 91 36 88 80 由上表可見 當 R 14 5 15 之間時塔板數變化為最慢 所以 NT 94 08 塊 取實際塔板數 N 100 塊 計算板效率 109 頁式 6 53 10 ET 08 94 100 08 94 N NT 式中 ET 塔板效率 NT 理論塔板數 塊 N 實際塔板數 塊 2 5 確定進料位置 依據 90 頁式 7 43 10 泡點進料 lg 2 lg206 0 Dh Wl Fl Fh s r x x x x D W N N 100 srNN 解得 NS 38 01 塊 Nr 61 99 塊 式中 Nr 精餾段塔板數 塊 Ns 提留段塔板數 塊 所以 進料位置為從塔頂數 62 塊塔板數進料 2 6 全塔熱量衡算 2 6 1 冷卻器的熱量衡算 按 31 頁式 6 27 1 DHHRQLDVDP 1 VViiVDHHyH 混合 LLiiLDHHxH 混合 式中 QP 冷凝器的熱負荷 kcal h HVD 每千克塔頂蒸汽的焓 kcal HLD 每千克塔頂液產品的焓 kcal HVi 每千克氣相純組分 i 的焓 kcal 11 43 HLi 每千克液相純組分 i 的焓 kcal 混合熱 混合H V 0 L 0混合H 混合H 查 158 159 頁圖 10 4 圖 10 5 得 2 丙烯 HVi 168 5kcal HLi 99 5kcal 丙烷 HVi 100 5kcal HLi 29kcal HVP 168 5 0 9962 100 5 0 0038 168 2461 kcal HLP 99 5 0 9962 29 0 0038 99 2321 kcal QP R 1 D HVD HLD 14 5 1 7595 168 2416 99 2321 8123970 864 kcal h 3 4013 kJ h 7 10 式中 HVP 每千克由冷凝器上升蒸汽的焓 kcal HLP 每千克冷凝液的焓 kcal 2 6 2 再沸器的熱量衡算 依據 32 頁式 6 30 1 再沸器熱損失忽略不計 得 QW V HVW W HLW L mLH V HVW HLW 式中 QW 再沸器的熱負荷 kcal h V 提餾段上升蒸汽的量 h 提餾段下降液體的量 h L HVW 每千克由再沸器上升的蒸汽焓 kcal HLW 每千克釜液的焓 kcal 每千克在提餾段底層塔板 m 上的液體焓 kcal mLH 查 158 160 頁圖 10 4 圖 10 5 圖 10 6 2 丙烯 HVi 168 5kcal HLi 99 5kcal 丙烷 HVi 102kcal HLi 34kcal 丁烷 HVi 110 5kcal HLi 30 5kcal HVW 168 5 0 1591 102 0 8223 110 5 0 0186 112 7383 kcal HLW 99 5 0 1591 34 0 8223 30 5 0 0186 44 3560 kcal QW R 1 D 112 7383 44 3560 12 43 8050135 312 kcal h 3 3704 kJ h 7 10 2 6 3 全塔熱量衡算 依據 33 頁式 6 32 1 損QQWHDHFHQPLWLDFW 式中 熱量損失 kcal h 損Q 每千克進料的焓 kcal FH 丙烯 HVi 168 5kcal HLi 99 5kcal 丙烷 HVi 100 5kcal HLi 29kcal 丁烷 HVi 108kcal HLi 26kcal kcal 6310 940015 0 260675 0299310 0 5 99 FH 左邊 FWFHQ 8050135 312 8236 5261 94 6310 8 8 kcal h 6 10 3 68 kcal h 7 10 右邊 DLWLDQWHDH 7595 99 2321 641 5261 44 3560 8123970 864 8 8 kcal h 6 10 3 68 kcal h 7 10 所以 左邊 右邊 2 7 板間距離的選定和塔徑的確定 2 7 1 計算混合液塔頂 塔釜 進料的密度及氣體的密度 1 液體的密度 查 25 26 頁圖 2 得 45 44 51 下純組分的密度 見表 12 按 10 頁式 2 17 2 計算 i i ml x 11 式中 液體平均密度 m ml 塔頂溫度 44 13 43 462 1 0038 0 477 1 9962 0 1 ml m 9412 476 ml 表表 12 液體密度液體密度 組分 密度 44 m 密度 45 m 密度 51 m C3H6 C3H8 C4H10 477 462 0 475 460 551 460 449 549 液體平均密度見表 13 表表 13 液體平均密度液體平均密度 項目44 45 51 液體平均密度 m 476 9412474 0546452 2528 2 氣體的密度 查 10 頁 得公式 2 ZRT pM mV 式中 氣體平均密度 m mV 操作壓力 Pa p Z 壓縮因子 由對比溫度和對比壓力查圖而得 M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T 操作溫度 K R 通用氣體常數 塔頂 對比溫度 8691 0 9186 364 15 317 cii r Ty T T 對比壓力 4057 0 3546 45 4 18 cii r py p p 式中 TC 臨界溫度 K Pc 臨界壓力 Pa 由 Tr Pr查附圖 2 3 2 得 Z 0 690 m 1300 43 15 31708205 0 690 0 0876 42 4 18 ZRT pM mV 14 43 同理 求得塔釜 m 1895 47 mV 各組分的物性常數見表 14 表表 14 各組分的物性常數各組分的物性常數 組分摩爾分數臨界溫度 T0 K 臨界壓力 PC yiTiyipciyiMi 丙烯0 9962364 9045 37363 513445 197641 9201 丙烷0 0038369 8041 321 40520 15700 1675 丁烷042537 46000 共計1 0000364 918645 354642 0876 2 7 2 求液體及氣體的體積流量 V L D L RD 所以 V R 1 D 15 5 180 4566 2797 0773kmol h 因為 1 0 所以 依據恒摩爾流假定 精 提餾段上升氣體的摩爾流量相等 VV kmol h4177 28113404 140773 2797 WVL L RD 14 5 180 4566 2616 6207kmol h 式中 V 精餾塔內精 提餾段上升蒸氣的流量 kmol h V L 精餾塔內精 提餾段下降液體的流量 kmol h L 轉換為質量流量 V 2797 0773 42 087638 117722 3769 h 2797 0773 42 087638 117722 3769 h V L 2616 6207 42 087638 110127 3848 h 2811 4177 42 087638 118325 9304 h L 轉換為體積流量 V 117722 3769 43 1300 2729 4778 m h 0 7582 m s 117722 3769 47 1895 2494 6732 m h 0 6930 m s V L 110127 3848 476 9421 230 9030 m h 0 06414 m s 118325 9304 452 2528 261 6367 m h 0 07268 m s L 計算結果匯總見表 15 表表 15 精餾段 提餾段上升蒸氣及下降液體量精餾段 提餾段上升蒸氣及下降液體量 項目 h m hm s項目 h m hm s V117722 37692729 47780 7582 V 117722 37692494 67320 6930 L110127 3848230 90300 06414 L 118325 9304261 63670 07268 15 43 2 7 3 初選板間距及塔徑的估算 1 計算塔徑 查 148 頁表 9 4 1 依據流量初選塔徑 2 4m 板間距為 500mm 根據公式 V L S S T V L gH C 21 055 0 式中 C 負荷系數 HT 塔板間距 m LS 下降液體的體積流量 m s VS 上升蒸氣的體積流量 m s 液相密度 m L 氣相密度 m V g 重力加速度 m s 精餾段 0780 0 1300 43 9412 476 7582 0 06414 0 21 5 081 9 055 0 C m s2474 0 1300 43 1300 439412 476 0780 0 max V VL Cu 式中 最大空塔氣速 m s maxu 實際氣速 取 u 0 65max 0 8 6 0 uu maxu 所以 u 0 65 0 2474 0 1608 m s m4508 2 1608 0 785 0 7582 0 785 0 u V D 式中 D 塔徑 m 提餾段 0739 0 1895 47 2528 452 6930 0 07268 0 21 5 081 9 055 0 C m s2165 0 1895 47 1895 472528 452 0739 0 max u 所以 u 0 65 0 2165 0 1407 m s m505 2 1407 0 785 0 6930 0 785 0 u V D 16 43 取塔徑 D 為 2 8m 2 計算實際空塔氣速ku 2 785 0 D V u S k 精餾段 m s1232 0 8 2785 0 7582 0 2 ku 提餾段 m s1126 0 8 2785 0 6930 0 2 ku 2 8 浮閥塔塔板結構尺寸確定 2 8 1 塔板布置 1 浮閥型式 選擇 F1 型重閥 閥片厚度 2mm 閥質量為 33g H 11 5mm L 15 5mm mm39 浮閥最大開度 8 5mm 最小開度 2 5mm 2 溢流型式 當直徑大于 2 2m 時 采用雙溢流塔板 浮閥排列采用三角形叉排方式 3 求閥孔氣速 根據閥孔動能因數 取 F0 1012 900 VuF V F u 0 0 式中 F0 氣體通過閥孔時的動能因數 U0 氣體通過閥孔時的速度 m s 精餾段閥孔氣速 m s5227 1 1300 43 10 0 u 提餾段閥孔氣速 m s4557 1 1895 47 10 0 u 4 確定浮閥數及開孔率 根據 2 00785 0 du V N S 式中 N 閥孔數 個 d0 閥孔直徑 d0 0 039m 精餾段 個0331 417 039 0 785 0 5227 1 7582 0 2 N 提餾段 個7149 398 039 0 785 0 4557 1 6930 0 2 N 查 120 頁表 4 5 8 得雙溢流型塔板結構參數 見表 16 17 43 表表 16 雙溢流型塔板結構參數雙溢流型塔板結構參數 弓型降液管塔徑 D mm 塔截面積 AT 板間距 HT mm 降管長度 mmLW 降管寬度 mmWd 降管寬度 mmWd 降液管截 面積 2 mAf TfAA DLW 28006 158050017523082800 7389120 626 查 630 頁 8 得到浮閥數見表 17 表表 17 浮閥數浮閥數 浮 閥 總 數塔 徑 TfAA t 80 280012448 所以確定用 448 個浮閥 開孔率 10 7 8 100 8 2 448039 0 100 2 2 2 2 0 D Nd 對于加壓塔 應小于 10 故滿足要求 2 8 2 溢流堰及降液管設計計算 塔盤為雙溢流塔板 溢流堰為弓型 降液管為弓型 1 計算停留時間 按 196 頁式 7 14 3 計算 s5 3 S Tf L HA Af 0 7389 LS 0 06414 m s 精餾段 s 5s 5 11 0 06414 2 0 50 7389 2 S Tf L HA 提餾段 s 5s 2 10 0 07268 2 0 50 7389 式中 液體在降液管內的提留時間 s Af 降液管的截面積 液體在降液管內的提留時間不應小于s 計算結果均滿足要求 5 3 2 降液管底隙高度 h0計算 根據 197 頁式 7 16 3 OLwuL L h 0 式中 LW 弓型降液管出口堰長度 m 降液管底隙流體速度 m s OLu 其中 L LS 2 因為雙溢流 LW 0 626 2 8 1 7528m m s 取 0 2 m sOLu0 25 0 07 18 43 精餾段 m09148 0 2 07528 1 2 06414 0 0 h 提餾段 m1037 0 2 07528 1 2 07268 0 0 h 取 h0 50mm 1 3 計算溢流堰上液層高度 hOW 采用平堰 根據 195 頁式 7 10 3 取 E 1 0 3 2 1000 84 2 W h OW L L Eh 式中 E 液流收縮系數 Lh 塔內液體流量 m h 精餾段 m0463 0 752 1 2 9030 230 1000 84 2 3 2 OWh 提餾段 m0504 0 752 1 2 6367 261 1000 84 2 3 2 OWh 取出口堰高 hW 50mm 根據 194 頁式 7 9 3 板上液層高度 OWWLhhh 精餾段 mm 3 96 3 4650 Lh 提餾段 mm 0 100 0 5050 Lh 取 mm 100 Lh 2 9 水力學計算 2 9 1 塔板總壓力降的計算 根據 201 頁式 7 23 3 m 液柱 hhhhlCP 式中 hp 塔板總壓力降 Pa hC 干板壓力降 Pa hl 板上清液層阻力 Pa 表面張力的壓力降 Pa h 1 干板壓降 hC 對于 F1 型重閥 根據設計參考資料 2 201 頁式 7 25 全開前 LL C u u A h 175 0 0 175 0 0 1 9 19 133 7 0 式中 A1 干板壓降系數 精餾段 9412 476 5227 1 9 19 9412 476 1 5227 1 33 7 0 175 0 175 0 1 A hC 0 0449 m 液柱 19 43 提餾段 m 液柱 0470 0 2528 452 4557 1 9 19 175 0 Ch 全開后 L V C g u h 2 37 5 2 0 精餾段 m 液柱 0574 0 9412 476 1300 43 81 9 2 5227 1 37 5 2 Ch 提餾段 m 液柱 0605 0 2528 452 1895 47 81 9 2 4557 1 37 5 2 Ch 取兩者較大的值 hC 0 0574 m 液柱 0 0605 m 液柱 C h 2 板上清液層阻力 根據 201 頁式 7 26 3 OWWlhhh 4 0 精餾段 m 液柱 0663 0 0463 0 05 0 4 0 lh 提餾段 m 液柱 0700 0 0500 0 05 0 4 0 lh 3 忽略表面張力的壓力降 0 h 故氣體通過塔板的壓力降 精餾段 m 液柱 1237 0 0663 0 0574 0 Ph 提餾段 m 液柱 1305 0 0700 0 0605 0 Ph 2 9 2 霧沫夾帶 1 根據 202 頁式 7 33 式 7 34 3 泛點率 100 136100 1 aAF SV AC ZLC F 或 100 78 0 100 1 AFT V CA C F 式中 F1 泛點率 CV 氣相負荷 m s Z 溢流的流程長度 m CAF 氣相負荷系數 AT 塔的截面積 Aa 鼓泡區(qū)面積 其中 氣相負荷 VL V VVC 精餾段 m s2391 0 1300 439412 476 1300 43 7582 0 VC 提餾段 m s2365 0 1895 472528 452 1895 47 6930 0 VC 20 43 溢流的流程長度 m904 1 280 0 308 0 28 22 ddWWDZ 鼓泡區(qū)面積 6802 4 7389 0 21580 6 2 fTaAAA 查圖得最大氣相負荷系數 精餾段 提餾段 122 0 0 AFC120 0 0 AFC 不同物系的系數因數為 1 0 所以氣相負荷 精餾段 122 0 0 1122 0 AFC 提餾段 120 0 0 1120 0 AFC 將所有參數代入 得 精餾段 96 70 100 6802 4 122 0 904 1 06414 0 1362391 0 100 1 F 80 40 100 122 0 1580 6 78 0 2391 0 100 1 F 提餾段 62 75 100 6802 4 120 0 904 1 07268 0 1362365 0 100 1 F 03 41 100 120 0 1580 6 78 0 2365 0 100 1 F 取最大值 F1 70 96 及 F1 75 62 對于大塔 均滿足 F1 80 82 2 用夾帶量經驗公式 7 3 2 72 1 052 0 m u H hA e T L 式中 e 霧沫夾帶量 對于一般大塔 其值應在 10 以下 A 當 HT 400mm 時 A 0 159 0 95 當 HT 400mm 時 A 9 48 4 3 7 10 系數 對于浮閥塔 0 6 0 8 開孔區(qū)截面積占塔總截面積的比率 TPAA 氣體流速 m s m 氣液物性影響參數 根據設計參考資料 2 203 頁式 7 37 425 0 295 0 5 1063 5 V VL V m V 氣體黏度 s 液體表面張力 dyn cm 計算液體表面張力 由 65 頁查表面張力 10 見表 18 表表 18 液體的表面張力液體的表面張力 44 i 1 cmdyn 51 i cmdyn 丙烯 丙烷 丁烷 4 8 4 6 4 1 3 9 8 7 表面張力 組 分 21 43 1 mNcmdyn 101 1 3 計算液體平均表面張力 iimx 式中 表面張力 dyn cm m 44 時 0038 0 6 49962 0 8 4 m 4 79924 dyn cm 51 時 0186 0 7 88223 0 9 31591 0 1 4 m 4 0211 dyn cm 計算氣體黏度 依據 43 頁式 3 5 10 ii iii m My My 各組分氣體的黏度見表 19 表表 19 各組分氣體的黏度各組分氣體的黏度 單位 微泊 P 44 51 丙烯 丙烷 丁烷 92 0 85 0 94 87 81 計算氣體的平均黏度 44 時 PmV 9728 91 09 440038 0 08 429962 0 8509 440038 0 9208 429962 0 s 6 109381 0 51 時 PmV 9608 87 12 580186 0 09 448223 0 08 421591 0 8112 580186 08709 448223 09408 421591 0 s 6 108972 0 44 時 1419 0 109381 0 1300 439412 476 1300 43 79924 4 1063 5 425 0 6 295 0 5 m 51 時 溫 度 組 分 22 43 1298 0 108972 0 1895 472528 452 1895 47 0211 4 1063 5 425 0 6 295 0 5 m 計算開孔區(qū)截面積占塔總截面積的百分率 r x rxrx r x rxrxAP 1 122 1 2 1 1222 sin 180 2sin 180 2 SdWW D x 2 式中 AP 開孔區(qū)面積 取破沫區(qū)寬度 WS 80mm 邊緣區(qū)寬度 WC 60mm mx012 1 08 0 308 0 2 8 2 mWWxSd234 0 08 0 308 0 2 1 2 1 1 mWrC34 1 06 0 4 18 2 2 1 34 1 012 1 sin34 1 180 012 1 34 1 012 1 2 1222 PA 34 1 234 0 sin34 1 180 234 034 1 234 02 1222 4 8518 1 2478 3 604 5853 0 TPAA 將以上數據代入 精餾段 7 3 295 0 1419 0 5853 0 1232 0 7 0500 72 1 3 96052 0 159 0 e 1 2522 10 提餾段 7 3 295 0 1298 0 5853 0 1126 0 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