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_第1頁
牛頓第一定律_第2頁
牛頓第一定律_第3頁
牛頓第一定律_第4頁
牛頓第一定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之所以能看得遠,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頓,“車為什么總要停下來?”,踢出去的足球能永遠飛行嗎?,1.知識與技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知道慣性的概念。2.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通過活動體驗,一切物體都有慣性。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1.維持運動需要力嗎2.牛頓第一定律3.慣性,自學教材,運動,靜止,維持,改變,力的作用,速度,直線,方向,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如果要使一個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這個力被撤銷,物體就會停止運動。,1.維持運動需要力嗎,維持運動需要力,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觀點,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阻力。,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愛因斯坦:伽利略的發(fā)現(xiàn)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的真正開端。,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把實驗與邏輯推理和諧地結合在一起,論證了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_。,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推理:,運動速度將保持不變,_,無休止地運動,下去,,理想狀態(tài):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重點詮釋,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1)伽利略用“實驗科學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2)第一次確立了物理實驗在物理研究中的基礎地位。(3)揭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4)理想實驗在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1圍繞“力與運動”的關系的認識與研究人類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下列敘述符合歷史事實的是()A亞里士多德根據(jù)“用力推車,車子前進,停止用力,車子就停下來”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B亞里士多德在分析“推車問題”時,只強調了推力,而忽視了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錯誤的結論,C伽利略用自己設計的理想實驗,觀察到了沒有摩擦力的作用時小球就可以以恒定的速度運動下去,從而推翻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錯誤結論D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是假想實驗,無法完成,因而得到的結論是不可靠的解析:圍繞“力與運動”的關系的認識,由歷史事實可知A、B兩選項是正確的。在當時伽利略的實驗中不可能真正觀察到“無摩擦力時小球以恒定速度做直線運動”,故C選項錯誤?!袄硐雽嶒灐笔俏锢韺W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但是由此推理得到的結論是可靠的,故D選項錯誤。答案:AB,伽利略結論,伽利略:物體不受力時,就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完善),笛卡兒結論,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比較完善),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狀態(tài)或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也叫慣性定律。2運動狀態(tài)如果物體速度的或改變了,我們就稱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或,我們說它的運動狀態(tài)沒發(fā)生改變。,自學教材,勻速直線運動,靜止,改變這種狀態(tài),大小,方向,靜止,牛頓(Newton,1642-1727),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牛頓:“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一切物體,是指宇宙中所有物體,不論物體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牛頓第一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孤立的單個物體,是指一直不變的意思。,指一個物體只能處于一種狀態(tài),到底處于哪種狀態(tài),由原來的狀態(tài)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不受外力作用,3)總保持,5)或,4)改變這種(運動)狀態(tài),相當于改變速度,重點詮釋,1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tài),但不受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因此一般認為與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等效的。(2)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它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利用邏輯思維對事實進行分析的產(chǎn)物,不可能用實驗直接驗證。(3)牛頓第一定律只適用于慣性參考系中的運動,在非慣性參考系中不適用。(慣性參考系是指以相對地面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作為參考系,簡稱慣性系),2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1)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慣性。(2)牛頓第一定律正確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糾正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錯誤觀點,明確指出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3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3種情況(1)速度的方向不變,只有大小改變(物體做直線運動)。(2)速度的大小不變,只有方向改變(物體做曲線運動)。(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時發(fā)生改變(物體做曲線運動)。,2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人只有在靜止的車廂內,豎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會落在起跳時的位置B人在沿直線勻速前進的車廂內,豎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將落在起跳點的后方C人在沿直線加速前進的車廂內,豎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將落在起跳點的后方D人在沿直線減速前進的車廂內,豎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將落在起跳點的后方,解析:人豎直跳起離開車廂瞬間,人與車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相同,由牛頓第一定律知如果車子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人都將落回原地,故A、B項錯誤;如果車加速前進,則在相同時間內人的水平位移比車的水平位移小,故落在起跳點后方,C項正確,反之,若車子減速前進,則在相同時間內人的水平位移比車子的水平位移大,故落在起跳點的前方,D項錯誤。答案:C,雨雪天氣,很多道路要封閉,雨雪天路滑,需慢速行駛,用手指向下猛擊紙條,使紙條抽出,可筆套依然不動,這是為什么?,使筆套保持靜止這一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是什么?,1997年,“亞洲第一飛人”柯受良駕駛跑車成功飛越了黃河天塹壺口瀑布,長度達55米,使車保持飛越這一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是什么?,1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狀態(tài)或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2慣性的量度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自學教材,勻速直線運動,靜止,質量,人被絆倒后,為什么往前倒?,3.慣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特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特性。,運動狀態(tài),一切物體,靜止,勻速直線運動,慣性,:固體、液體、氣體,:靜止或運動、快或慢、勻速或變速,任何情況,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在杯子中盛滿水,突然急速拉動杯子,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液體具有慣性。,有什么現(xiàn)象,重點詮釋,1慣性與質量(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2慣性與力(1)慣性不是力,而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性質,因此說“物體受到了慣性作用”“產(chǎn)生了慣性”“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越大,運動狀態(tài)越易改變;慣性越大,運動狀態(tài)越難改變。(3)慣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無關。3慣性與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性質。(2)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和物體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無關。,4慣性與慣性定律(1)慣性不是慣性定律,慣性沒有條件限制,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2)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運動所遵守的一條規(guī)律。,特別提醒(1)在不受力(或合外力為零)的條件下,慣性表現(xiàn)為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2)在受力條件下,慣性表現(xiàn)為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難易程度。,3關于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靜止的物體和運動的物體都有慣性,運動的物體慣性較大B速度相等時,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C質量相等的物體,速度大的慣性大D慣性的唯一量度是質量解析:慣性的唯一決定因素為質量,與其他因素無關,故只有D選項正確。答案:D,請用慣性知識解釋:,當汽車剎車時,人的腳底由于摩擦而隨之靜止,人的上身由于慣性,會保持繼續(xù)向前運動的狀態(tài),所以剎車或減速時,人會前傾。,當汽車加速時,人的腳底由于摩擦而隨之加速,人的上身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慢速行駛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加速時,人會后仰。,那么下圖中,汽車做什么運動?,汽車加速,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運動規(guī)律,物體的一種性質,不受力條件下,不需任何條件,因為物體有慣性,在不受力時才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例1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A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的作用時的運動規(guī)律B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C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沒有外力維持木塊運動的結果D飛跑的運動員,由于遇到障礙而被絆倒,這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解析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tài),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不變,A、B正確;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飛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而被絆倒,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C錯誤,D正確。答案ABD,(1)應用牛頓第一定律分析實際問題時,要把生活感受和理論問題聯(lián)系起來深刻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正確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克服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直觀印象,建立正確的思維習慣。(2)如果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則物體必然受到不為零的合外力作用。因此,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以及如何改變,應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借題發(fā)揮,1一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tài)不變,這是因為()A物體一定沒有受到任何力B物體一定受到兩個平衡力作用C物體所受合力一定為零D物體可能受到兩個平衡力作用解析:物體不受任何力的狀態(tài)是不存在的,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的合力一定為零,可能是兩個平衡力,也可能是多個平衡力。答案:CD,例2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人走路時沒有慣性,被絆倒時有慣性B百米賽跑到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慣性,停下時就沒有慣性了C物體沒有受外力作用時有慣性,受外力作用后慣性被克服了D物體的慣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受力情況均無關思路點撥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解析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且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受力情況均無關,它僅取決于物體的質量大小,因此A、B、C錯誤,D正確。答案D,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物體具有慣性是不需要條件的。不要以為只有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才具有慣性,做變速運動的物體沒有慣性;或者誤以為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慣性也改變了。物體慣性的有無、慣性的大小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與物體的受力情況無關。,借題發(fā)揮,2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汽車剎車時,乘客身子會向前傾倒,是因為汽車有慣性B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和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C只有物體的速度發(fā)生改變時,才有慣性D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與物體是否運動無關,與物體速度是否變化也無關解析: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故選D。答案:D,牛頓第一定律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慣性: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注意:(1)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事實,再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2)牛頓第一定律闡明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tài)會發(fā)生改變,因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3)慣性是物體的屬性,它與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等均無關。,(4)慣性和力是兩個實質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性質,它與外界因素無關。(5)把物體慣性的表現(xiàn)說成是物體受到“慣性力”或者說“物體受到了慣性”是錯誤的。(6)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也大。,研究科學,不怕犯錯,善于觀察,總結反思,不畏權貴,貴在堅持,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據(jù)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chuàng)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fā)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知識鏈接:,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1609年,伽利略創(chuàng)制了天文望遠鏡(后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木星的四顆衛(wèi)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jù),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借助于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后發(fā)現(xiàn)了土星光環(huán)、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xiàn)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shù)恒星組成等等。這些發(fā)現(xiàn)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笛卡爾,勒奈笛卡爾(Rene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國都蘭城。笛卡爾是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解析幾何的創(chuàng)始人。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國小鎮(zhèn)拉埃的一個貴族家庭。因家境富裕從小多病,學校允許他在床上早讀,養(yǎng)成終生沉思的習慣和孤僻的性格。1606年他在歐洲最有名的貴族學校耶穌會的拉弗萊什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