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翻譯)PPT課件_第1頁
【文言句式、-翻譯)PPT課件_第2頁
【文言句式、-翻譯)PPT課件_第3頁
【文言句式、-翻譯)PPT課件_第4頁
【文言句式、-翻譯)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文言句式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熟練掌握七大文言句式,迅速準確翻譯句子。本考點將細致講解各種句式以及翻譯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課文中熟悉的例句幫助理解和掌握,為解答翻譯題奠定堅實的基礎。,文言句式,.,2,句式,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判斷句,疑問句,省略句,被動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3,高考鏈接【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2)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省略句)建造五十間房屋。(2)以:因為;履:行為;素:向來,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間:定語后置句,五十間屋。,.,4,【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1)百姓思念王渙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采分點:(1)“為立祠安陽亭西”為省略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安陽亭西為之立祠”;“弦”為名詞作動詞,彈奏、奏樂;“薦”,根據(jù)上下文意推斷為“祭祀、進獻”。,.,5,一、判斷句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在翻譯時必須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6,(續(xù)上表),.,7,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斷句的一項是()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B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C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跟蹤訓練,解析:A項,是“誠”表判斷的判斷句;B項,“也”在句中表停頓,本句是狀語后置句,現(xiàn)代漢語語序為“乎吾前生,其聞道也固乎吾先”;C項,是“為”表判斷的判斷句;D項,是“也”表判斷的判斷句。答案:B,.,8,2、找出與其他三項句式不同的一組是()A.此三者,吾遺恨也B.求人可使報秦者C.梁,吾仇也D.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B,析:ACD三項都是判斷句;B是定語后置句,者是定后的標志,可譯為“的(人)”。,3、找出與其他三項句式不同的一組是()A.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B.陳勝者,陽城人也C.或異二者之為D.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C,析:ABD都是判斷句;C是一般疑問句,“者”是助詞,常附在數(shù)詞后,可譯為“個,樣”。,.,9,注意:古漢語中出現(xiàn)的“是”,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指示代詞,應譯為“這”或“正確”,不能看作判斷詞。,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赤壁懷古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10,二、被動句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所以此類句子翻譯時必須注意關鍵詞,翻譯成被動句。主要有以下形式:,.,11,(續(xù)上表),.,12,“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動,它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勺g為“我”。如:,1、府吏見丁寧(我)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我),1、誠請見教。2、望見諒。3、請勿見笑。,翻譯下列句子:,誠摯地請求教導我。,希望原諒我。,請不要譏笑我。,溫馨提示,.,13,跟蹤訓練,4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動句的一項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C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D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解析:A項,“于”表被動的被動句;B項,“見”表被動的被動句;C項,“為”表被動的被動句;D項,“被”不表被動,通“披”,意思為“穿”。答案:D,.,14,5、選出下列各組中不是被動句的一項()A、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C、帝感其誠D、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A,6、選出下列各組中不是被動句的一項()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B、忠而被謗C、受制于人D、同舍生皆被綺繡,D,世上有災年和豐年,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禹、湯這樣的賢君也曾遭受過。,一起住在旅館的學子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15,7、選出下列各組中不是被動句的一項()A、行將為人所并B、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C、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D、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B,.,16,三、省略句文言文語句中根據(jù)習慣,省略某詞或某種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賓省、對話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翻譯此類句子須分析上下文,補充成完整的句子。省略句主要有五種形式:,.,17,(續(xù)上表),.,18,8下列各句中,沒有省略現(xiàn)象的一項是()A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B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C晉軍函陵,秦軍氾南D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跟蹤訓練,解析:A項,“伐齊”前省略主語“廉頗”;B項,“劍舞”后省略謂語“為樂”;C項,“晉軍”“秦軍”后省略介詞“于”;D項,沒有省略現(xiàn)象。答案:D,.,19,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置,倒裝句,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定語),補,.,20,四、賓語前置句現(xiàn)代漢語中賓語一般處于謂語之后用來回答是“誰”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漢語中,卻往往出現(xiàn)賓語放置在謂語動詞之前的情況,這種現(xiàn)象就叫賓語前置。翻譯時須調(diào)整提前賓語到動詞后。其常見的類型有四種:,.,21,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1、則又何羨乎?2、而今安在哉?3、而彼且奚適也?4、王曰:“縛者曷為者也?”5、彼且惡乎待哉!,“羨何”,“在安”,“適奚”,規(guī)律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格式:賓【誰、何、孰、奚、胡、曷、安、惡、焉】十動詞?,賓語前置句,為曷(何),他還依賴什么呀?,待惡乎,.,22,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令人長號不自禁。未之有也。時人莫之許!成語:我無爾詐,“不禁自”,“未有之”,“莫許之”,規(guī)律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十賓【余、吾、爾、自、之、是】十動,賓語前置句,.,23,賓語前置句,規(guī)律三:敘述句賓語前置,用“是”或“之”等助詞作標記。,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無乃爾是過矣?4、唯利是圖。5、唯命是從。,.,24,1、何以戰(zhàn)?,規(guī)律四:(1)介賓結構,介詞的賓語有時會置于介詞前,形成介詞的賓語前置。(2)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前。格式:賓十介十動,3、國胡以相恤,“以何”,“與誰”,2、微斯人,吾誰與歸?,4、一言以蔽之,5、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秋以為期、夜以繼日,“以胡”,.,25,小試身手,2、下列句子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覺B、時人莫之許也C、人馬燒溺死者甚眾D、未之多見也,C,1、下列句子中,與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項:()A、豫州今欲何至?B、不然,籍何以至此?C、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實不才,又敢誰怨?,C,.,26,3、選出下列各組中不是賓語前置的句子(),A子何恃而往?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舉。D何功之有哉?,B,4、選出下列各組中不是賓語前置的句子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B卿欲何言?C且相如素賤人。D與言皇上無權,君未之信。,C,.,27,.,28,【參考譯文】孔子謁見齊景公,景公送給他廩丘作為食邑??鬃又x絕了,不肯接受,出來以后對學生們說:“我聽說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祿,今天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采納我的建議,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弊寣W生們趕快套好車,告辭以后就走了??鬃舆@時是平民,他在魯國只當過司寇的官,然而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難以跟他相提并論,三位帝王的輔佐之臣不比他顯赫,這是因為他取舍都不茍且??!,.,29,五、定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是指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把定語放到了中心詞之后的一種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譯時須察看標志詞,譯成定語修飾中心詞。定語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種:,.,30,(續(xù)上表),.,31,完成金版學案P116、117第5、6題及下面的練習,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的句子。歐陽公諱曄,字日華。自為布衣,非其義,不輒受人之遺。鄂州崇陽,素號難治,乃徙公治之,至則決滯獄百余事。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公自臨其獄,出囚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飲食之,食訖,悉勞而還于獄,獨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動惶顧,公曰:“殺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視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手,死者傷在右肋,此汝殺之明也?!鼻艏刺槠唬骸拔覛⒁?,不敢以累他人。”(節(jié)選自歐陽曄傳,有刪改),譯:鄂州的崇陽縣,向來號稱難以治理,于是就調(diào)任歐陽公去治理崇陽,到了那里就處理了一百多宗積壓的案件。,譯:桂陽有爭奪船而互相毆打致死的人,這個案件很長時間沒能判決。,.,32,【參考譯文】歐陽公名曄,字日華。自從他作為一個普通百姓時起,不合乎那道義的事,他就不接受他人的饋贈。鄂州的崇陽縣,向來號稱難以治理,于是就調(diào)任歐陽公去治理崇陽,到了那里就處理了一百多宗積壓的案件。桂陽有爭奪船而互相毆打致死的人,這個案件很長時間沒能判決。歐陽公親自到了那個監(jiān)獄,放出關押的犯人,自己就坐在庭院中,打開他們身上的枷鎖,給他們吃飯,犯人們吃完飯后,歐陽公全部安慰他們并讓他們返還到監(jiān)獄中去,只留下了一個人在庭院中。被留下來的人神色驚動惶恐四顧,歐陽公說:“殺人的就是你啊?!蹦莻€囚犯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歐陽公說:“我看吃飯的人都是用右手拿著勺子,而只有你用左手拿,死亡的人傷口在右肋,此人是你殺的是很明白的?!鼻舴妇土髦鴾I說:“是我殺了人,我不敢再因此連累他人了?!?.,33,六、狀語后置句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結構經(jīng)常放在謂語或主語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狀語;而在文言文中,這種介詞卻經(jīng)常放在謂語動詞后面作補語。翻譯時,習慣上把它當作狀語,所以這種語法現(xiàn)象稱為狀語后置或介詞結構后置。翻譯句子時須分析句子結構,調(diào)整狀語到動詞前。狀語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三種:,.,34,1、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州司臨門,急于星火B(yǎng)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C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D申之以孝悌之義,解析:B項,“于”解釋為“到”。其余三項均為狀語后置句。A項,應為“于星火急”;C項,應為“后之覽者,亦將于斯文有感”;D項,應為“以孝悌之義申之”。答案:B,完成金版學案P117第7題及下面的練習,.,35,2、下列句子屬于狀語后置的是:(1)、太尉自州以狀白府。(2)、拜送書于庭。(3)、使歸就求救于孫將軍。(4)、于其身,則恥師焉。(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6)、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7)、公幸教晞以道。(8)、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小試身手,.,36,七、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熟練地掌握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快速、正確地進行文言文翻譯非常有幫助?,F(xiàn)將常見的固定句式匯集如下:,.,37,1何所表疑問的固定結構。是“所者為何”的移位和壓縮,可譯為“的(人、事、物)是什么”。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辭)譯文:問姑娘想的是什么,問姑娘思念的是什么。,.,38,2何如(1)代詞性固定結構。常用于詢問動作行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狀,可譯為“怎么樣”。(2)表示比較的固定結構,可譯為“比怎么樣”。同義結構的還有“何若”“奚如”“奚若”等。如: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譯文:樊噲說:“今天的情況怎么樣?”,.,39,.,40,.,41,5有所、無所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構。“有”“無”是動詞,“所”是“所”字短語作“有”或“無”的賓語??煞謩e譯為“有的(人、事、物)”“沒有的(人、事、物)”。如: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譯文:死也是我厭惡的,(但是我)厭惡的還有比死更嚴重的,所以禍患(也)有(我)不躲避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鴻門宴)譯文:財物沒有拿取的,婦女沒有被寵幸的。,.,42,6有以、無以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構,用在謂語動詞前,相當于助動詞的作用??煞謩e譯為“有用來的(人、事、物)”“沒有用來的(人、事、物)”。如: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譯文:我才能夠有用來報答太子的(機會)。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譯文: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用來到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用來成為江海的(辦法)。,.,43,7孰與(若)表示比較和選擇取舍的固定結構。只表示比較時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樣)”。表示比較之后進行選擇取舍時可譯為“哪比得上”,這種情況還可以與選擇連詞“與其”配合使用,譯為“與其不如”。如:吾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漂亮?,.,44,8之謂也(1)表示總結性判斷的固定結構。其中“之”是標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謂”是動詞,“說”的意思;“也”是表判斷的語氣助詞??勺g為“說的就是”。如: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狈蜃又^也。(齊桓晉文之事)譯文:詩經(jīng)里面講過:“別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這話)說的就是您這樣的人。,.,45,(2)如果“之謂”位于句中,賓語在“謂”的后邊,這是另一種固定結構??勺g為“叫作”“稱作”。如: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譯文: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恥之心。,.,46,9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樣對待、處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結構。其中“如”“若”“奈”是動詞,含有“對付”“處置”“辦理”一類意思;“何”是補語,作“怎么”“怎樣”講;中間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賓語??勺g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47,譯文:憑你的力量,尚且不能削平魁父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本紀)譯文:虞姬啊虞姬,對你怎么辦?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譯文:(沛公說)現(xiàn)在出來了,沒有告辭,對這怎么辦呢?,.,48,10何為(wi)、何以為(wi)都是表示詢問或反問的固定結構。其中“何”是疑問代詞,可用“安”“奚”“曷”等詞來代替;“以”是動詞,“用”的意思;“為”是表示疑問的語氣詞。前者可譯為“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譯為“哪里用得著呢”“要干什么呢”。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譯文:現(xiàn)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么要告辭呢?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譯文:哪里用得著飛到九萬里高處再往南去呢?,.,49,11唯(惟)之(是)表示賓語前置的固定結構,含強調(diào)意義。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圍的副詞,可譯為“只”,“之(是)”是標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可譯為“只謂語動詞前置賓語”。如: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動)。(意譯:只聽從我的指揮。),.,50,12何之有表示賓語前置的固定結構,含反問語氣。其中“何”是賓語,“之”是標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有”是謂語動詞??勺g為“有什么呢”。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譯文: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51,13不亦乎表示反問的固定結構。其中“亦”沒有實在意義,只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勺g為“不是嗎”。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譯文:學習而又按時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嗎?,.,52,14得無乎表示反問的固定結構。它的語氣比較委婉。句末“乎”可用“與(歟)”“邪”“耶”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可譯為“該不會吧”“莫非是吧”“能不嗎”。同義結構還有“得毋乎”“得非乎”等。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譯文:觀賞景物時所發(fā)出的感嘆,該不會沒有差異吧?,.,53,15無乃乎表示疑問的固定結構。它表示的語氣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與(歟)”“耶”等語氣詞替換??勺g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義結構的還有“無乃與”“不乃乎”等。如: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譯文:孔子說:“冉有!恐怕應該責備你們吧?!?.,54,16是故、是以譯為“因此,所以”。如: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譯文:因此,無論(身份)高貴還是低賤,無論年齡大還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55,17所以譯為“用來的”“的原因”“的方法”。如: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師說)譯文: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18庸乎譯為“哪呢”。如: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譯文:我是學習道理的,哪管他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56,19其乎(邪)譯為“難道嗎”。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譯文: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是他們真的不知道千里馬?。?.,57,“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側重于考查對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此考點一般采用主觀題形式,要求翻譯兩至三個句子。這幾個句子一般為: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考生須通讀全文才能理解該句;含有關鍵詞(重點實詞、虛詞)的句子,考生須熟悉關鍵詞,特別是多義詞,才能確定其意,準確譯出,這是得分點;句式較特殊的句子,從表達方式上看,多為敘事性句子,少有議論性句子。,文言文翻譯,.,58,(2015四川卷,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君子內(nèi)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質(zhì)彬彬,然后為德。夫?qū)W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又曰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舍,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若乃含章舒藻,揮翰流離,稱述世務,探賾究奇,使楊、班韜筆,仲舒結舌,亦惟才所居,固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諸生若絕人間之務,心專親學,累一以貫之,積漸以進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滯而不通,何遠而不至邪!(節(jié)選自晉書虞溥傳),典例感悟,.,59,技法:譯出大意,力求字字落實。答案:(1)學習的人不擔心才智趕不上(別人),而擔心不能立志,所以說羨慕駿馬的馬,也就能成為駿馬這一類的馬;仰慕顏淵的人,也就能成為顏淵這一類的人。(重點詞“患”“乘”“徒”“倫”。)(2)然而積聚一勺勺水而成為江河,堆集細微的塵土而使極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奮,按道理沒有辦法成功。(重點詞語:“匪”“由”“濟”。),.,60,參考譯文:君子在內(nèi)端正心志,在外修習自己的行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學文,文質(zhì)彬彬,然后有德行。學習的人不擔心才能不夠,而擔心不能立志。所以說向往千里馬的馬,就能成為千里馬;仰慕顏淵的人,也就是顏淵之類的人。又說鍥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不就是驗證嗎?至于包含美質(zhì)抒發(fā)文藻,下筆流暢而華麗,論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奧的道理,使得楊、班收起筆來,仲舒張口結舌,僅是有才能者的作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積累一勺勺的水成為江河,積聚小土粒增高山峰,如果沒有志氣不勤奮刻苦,當然不能成功。學生如果斷絕人間的雜務,專心學習,長年累月,日積月累,那么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罷了,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有什么遠大的目標不能實現(xiàn)呢?,.,61,八種方法幫你解決翻譯難題1保留法。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臨川王安石記下此文。(“至和元年”是年號,“臨川”是地名,翻譯時應該保留。),思維升華,.,62,2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和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增補法包括:單音實詞增補成雙音實詞;增補主語、謂語、賓語、介詞或分句;數(shù)詞后面增加有關量詞、分數(shù)的詞語。如:(1)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司馬遷鴻門宴)譯文:項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置(在)座位上。(“受”“璧”“置”“坐”,分別應譯為“接受”“玉璧”“放置”“座位”。(于)坐上:省略了介詞(于),在),.,63,(2)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韓愈師說)譯文:問那些嘲笑者,(那些恥笑別人學習的人)就說:“那個人與某個人年齡相近,修養(yǎng)和學業(yè)也差不多。”(“則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語,翻譯時要補出。)(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陳情表)譯文: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九十有六”后添加量詞“歲”。),.,64,3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語法已經(jīng)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如:(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譯文:處在朝廷的高位上,就為他的百姓擔憂;處在江湖邊遠的地方,就為他的君主擔憂。(“廟堂”本指“廟宇”,這里代指“朝廷”,應該替換。),.,65,(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蘇軾赤壁賦)譯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劃著小船在黃州赤壁下游玩。(“既望”為農(nóng)歷每月十六,翻譯時就應換成現(xiàn)代的說法。)文言句子中還有不少的修辭格,翻譯時一般采用更換的方法。諸如此類的還有“蕭墻”“黔首”“阡陌”“七廟”“萬乘”“神器”“垂拱”“弱冠”等。,.,66,4刪削法。文言文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翻譯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的虛設成分等。如:(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譯文:從師學習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jīng)很久了!(“之”為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在意義,故翻譯時應略去。),(2)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譯文:日夜勤勞地工作,孤孤單單,受盡辛苦。(“作息”為偏義復詞,義偏向“作”,故“息”應該不譯。),.,67,5移位法(句式調(diào)整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些特殊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翻譯時,應按現(xiàn)代的語法習慣調(diào)整。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狀語后置)等。如:晉人御師必于殽。譯文:晉人一定在殽山抵抗你們的軍隊。(調(diào)整后置狀語“必于殽”到“御”之前),6固定句式關注法。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句式,翻譯時要用它固定的表達形式來翻譯。如: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譯文:軍隊勞累,精力衰竭,遠方的國家防備我們,恐怕不可以吧?(固定句式“無乃乎”),.,68,7詞類活用關注法。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是翻譯的關鍵,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如: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譯文:鄭國人派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秘密地派軍隊來,鄭國都城可以得到。(“掌”名詞作動詞,“掌管”),.,69,8意譯法(修辭還原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使用了修辭手法,采用直譯法難以表達原文的意蘊,只能采用作為輔助的意譯方式。常見的修辭手法主要有夸張、比喻、借代、對文、合敘、婉曲、用典等。如:(1)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譯文:天下人像云一樣地聚集起來,像回聲一樣地應和著他,擔著糧食像影子一樣地跟隨著他。(“云”“響”“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譯為“像云一樣地”“像回聲一樣地”“像影子一樣地”。),.,70,(2)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我認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更何況大國之間的交往呢?(“布衣”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也就代指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應譯為“平民百姓”“百姓”。),.,71,跟蹤訓練,閱讀下面的文字,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朱云,字游,魯人也,徙平陵。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好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