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的注釋、標(biāo)點與翻譯.ppt_第1頁
古書的注釋、標(biāo)點與翻譯.ppt_第2頁
古書的注釋、標(biāo)點與翻譯.ppt_第3頁
古書的注釋、標(biāo)點與翻譯.ppt_第4頁
古書的注釋、標(biāo)點與翻譯.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書的注解、標(biāo)點與翻譯,第一節(jié) 古書的注解,一、古書注解與訓(xùn)詁、訓(xùn)詁學(xué) 對古代書籍進(jìn)行詮釋,以溝通古今的工作,謂之給古書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古注,古代屬于小學(xué)范疇之一訓(xùn)詁,它同音韻、文字構(gòu)成古代文獻(xiàn)語言學(xué) 說文解字言部:“訓(xùn),說教也,從言,川聲?!倍巫ⅲ骸罢f教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引申之凡順皆曰訓(xùn)?!?說文:“詁,訓(xùn)故言也。從言,古聲。”段注:“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xùn)者,說教也。訓(xùn)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教人,是之謂詁。訓(xùn)故者,順釋其故言也”。,訓(xùn)詁:對古代文獻(xiàn)所作的一切解釋、說明工作都可稱之為訓(xùn)詁。 訓(xùn)詁學(xué):以古代書面語言訓(xùn)詁為研究對象,以語義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疏通古代書面語言

2、的矛盾障礙,總結(jié)前人注疏經(jīng)驗,闡明訓(xùn)詁的體制和義例、方式和方法、原則和應(yīng)用,以便更好地指導(dǎo)訓(xùn)詁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古文教學(xué)、古籍整理、詞典編纂等工作,以體現(xiàn)其系統(tǒng)性、實習(xí)性、綜合性特征的應(yīng)用科學(xué)。 訓(xùn)詁內(nèi)容:專著研究、專題研究、俗語詞研究、訓(xùn)詁方法及研究、編詞典、訓(xùn)詁學(xué)的應(yīng)用、訓(xùn)詁史的研究,古注出現(xiàn)的原因和意義 1 原因:洪誠說:“訓(xùn)詁起于語言之變。” 歷史與語言隔閡的原因。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趙歧注:“折枝,案摩,折手節(jié),解罷枝也。 劉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朱熹注:“為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謬) 杜甫詩戲作俳諧體遣悶“

3、家家養(yǎng)烏龜,頓頓食黃魚”。 爾雅義疏:鸕鶿,蜀人畜以捕魚。杜詩或說即此。即江蘇人謂之水老鴉。,表達(dá)的需要 例如: 公羊傳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天子之居必以重大之辭大也。 墨子:“夢者,臥而以為然。” 韓非子有解惑喻老 荀子有“天論、禮論、樂論”。 2 古注作用與意義 古注是閱讀古言語的階梯和橋梁。 古人注釋,接近實際,較為可靠。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頭,是今人注的重要依據(jù)。 讀古注有時比查字典更能解決問題。,三 古注源流 先秦萌芽時期。爾雅產(chǎn)生為標(biāo)志。 周易說卦:“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周易系辭:“形而上者

4、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xué)則三代共之”。 國語:“人三為眾,獸三為群,女三為粲。”左傳:“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兩漢唐。初興到保守。 今文學(xué)派:闡發(fā)“微言大義”,講讖緯之學(xué),注釋往往繁瑣冗雜。 古文學(xué)派:重文字訓(xùn)詁,考證名物制度,注釋循經(jīng)立訓(xùn),簡約質(zhì)樸,不離經(jīng)空發(fā)。古文學(xué)派的這種學(xué)風(fēng),人稱“樸學(xué)”、“漢學(xué)”。 兩漢注家:賈逵、服虔、馬融、鄭興、鄭眾、許慎、鄭玄(鄭家)。 三國:王肅(王學(xué)) 魏晉南北朝:義疏體形成,集解體出現(xiàn) 隋唐:孔穎達(dá)五經(jīng)正義,宋元明。改革到衰落。 十三經(jīng)

5、注疏集大成; (宋學(xué))朱熹; 陸九淵的“六經(jīng)皆我注腳”; 清復(fù)興到鼎盛。 復(fù)興漢學(xué),新十三經(jīng)注疏 王氏父子、四大家。 近現(xiàn)代從打倒到再復(fù)興。 古注是層加式的。 春秋三傳杜預(yù)集解 孔穎達(dá)正義,四 古注的類型 傳注 傳:傳述解說。最早用于對經(jīng)書的注解。 論衡正說:“圣人作其經(jīng),賢者作其傳。” 漢書古今人表“傳曰”注:“師古曰:傳謂解說經(jīng)義者也。” 秦漢之際,人們把儒家的易、書、詩、禮、樂、春秋等著作稱為“經(jīng)”,把解釋經(jīng)的叫“傳”。例如“毛傳” 、“孔傳” 。 到后代,傳也做一般的注釋名稱,依照文字逐句解釋疏通,如離騷傳。,注:本義是灌注。 賈公彥儀禮疏“注者,注義于經(jīng)下,若水之注物也?!?段玉裁“

6、解經(jīng)以明其義曰注”(說文解字注) 一般的說,傳和注都是解經(jīng)的,從東漢開始, “注”成為古書注解的通稱,如十三經(jīng)注疏。 箋:本義指小竹片,說文:“箋,表識書也?!?作為注釋體,“箋”的名稱始于鄭玄。一般是對原注隱晦而不顯略和不詳之處加以申發(fā),或者記下自己的不同看法,如:鄭玄毛詩箋。 鄭六藝論“注詩,宗毛為主,毛義若隱略,則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識別也?!?毛亨傳,鄭玄箋,毛亨傳,鄭玄箋,鄭玄箋,義疏 義疏:疏通其義,又稱“疏”、“注疏”、“義注”、“講疏”等。 既釋經(jīng)文,又兼釋注文,通常都是先注后疏,例如周禮注疏漢鄭玄作注,唐賈公彥疏;爾雅注疏晉郭璞作注,宋邢昺疏。 義疏興起于魏晉南北

7、朝,唐人對前代的義疏加以整理修訂,其中奉詔官修的義疏稱為正義,即“正前人之疏義,奉詔列裁,定名曰正?!闭x類必須遵守“疏不破注”的原則。,孔穎達(dá)疏,孔穎達(dá)疏,孔穎達(dá)疏,章句 章句:離章辨句、分析章節(jié)句讀。 劉師培國語發(fā)微:“章句之體,乃分析經(jīng)文之章句者也?!?章句著重于逐句逐章串講文意,分析其中的含義。 章句于每章之末還有章旨,總括該章主旨。 趙歧孟子章句梁惠王篇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將以利吾國乎?” 趙歧章句“曰,辭也。叟,長老之稱也,猶父也。孟子去齊,老而至魏,故王尊禮之。曰:父不遠(yuǎn)于千里之路而來至此,亦將有可以為寡人興利除害者乎?”,東漢趙岐孟子章句,集解類 集解類:

8、匯集眾說并加上編者意見的一種注釋,又稱集注、集傳、集釋等。如:何晏的論語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詩集傳,郭慶藩的莊子集釋。 名非集解,實為集解體:鄭玄周禮注 名為集解,實非集解體: 晉代杜預(yù)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魏何晏 論語集解,補注類 補注類:有補、補疏、補釋、補義、補正等名稱,對前人注釋作補充、訂正。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焦循論語補疏。 音義類 音義:注音釋義,興起于魏晉,另有音訓(xùn)、音詁、音注、音解、音證、音隱、音釋等名稱。唐陸德明的經(jīng)典釋義。 以注音為主,有時兼有簡單釋義,或指出經(jīng)典不同版本的異文現(xiàn)象。音義類在給多音多義的詞注音時,注音本身即暗含著釋義,這是應(yīng)該注意的。,五 古注

9、的體例 注疏體 注疏體是正文、注、疏三者合刻的一種注釋體例,又叫“義疏體”。如十三經(jīng)注疏中的春秋左傳正義。 集注體 集注體是匯集諸家注釋和集注者自己注釋于一書的注釋。在集注體注文中,集注者對于各家注釋并非有文必錄,而是依據(jù)集注者的觀點加以取舍的。,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雍也: 樊遲問知。子曰。務(wù)民之義。王曰務(wù)所以化道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芍^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黷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芍^仁矣。孔曰先勞苦而后得功此所以為仁子曰。知者樂水。包曰知者樂運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己仁者樂山。仁者樂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動而萬物生焉知者動。包曰日進(jìn)故動仁者靜??自粺o欲故靜知者樂。鄭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樂 仁者壽

10、。包曰性靜者多壽考,六 古注的內(nèi)容 (一)釋字詞 1解釋詞義 (1)直接釋詞 聲訓(xùn):即用聲同、聲近的字進(jìn)行解釋。 如周易說卦:干,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坎,陷也。 說文:天,顛也;旁,溥也,祈,求也。 釋名:廣平曰原,原,元也;煩,繁也,物繁則相雜撓也;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日,實也;月,缺也。, 義訓(xùn):直陳語義 A 同義相訓(xùn): 互訓(xùn):珍,寶也;寶;珍也;玩,弄也;弄,玩也。 同訓(xùn):之,逝、于、適、徂、往也。 遞訓(xùn):爾雅:速,征;征,召也。 今語釋古語、通語釋方言、常用語釋非常用語。 B 反義相訓(xùn):釋詁亂,治也。故,今也。 C 歧訓(xùn):指多義詞 廣雅:濟(jì),渡也,成也,益也。 周禮天官:太宰之

11、職,掌建邦之六典。鄭玄注:典,常也,經(jīng)也,法也。,D 義界:用下定義來解釋詞語的方法。 耳,主聽者也;人,人所以言食也;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牙,牡齒也;步,行也;若,擇菜也。 E 描寫比況:對詞所表示事物的性狀加以描寫,或用類似的事物加以比擬 如:爾雅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爾雅釋獸犀,似豕,形訓(xùn):分析字形以解釋詞義 。 說文:而,頰毛也,象形;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被,寢衣也;從衣,皮聲;京,人所為絕高丘也。 (2) 串講中釋詞 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中的“儀”字,毛傳并沒有單獨拿出來注釋,而是在串講句意中解釋“無禮義者雖居尊位猶為暗昧之行”?!皟x”解

12、釋為“禮儀”。,(3) 辨析同義詞 詩經(jīng)大雅公劉:“于時言言,于時語語?!泵珎鳎骸爸毖栽谎裕撾y曰語。”孔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對文故別耳,散則言語通也。 (4)注釋虛詞 墨子魯問:“公輸子自魯南游楚,焉始為舟戰(zhàn)之器?!睂O詒讓注:“焉猶于是也?!?2 注音 譬況:用描述性詞語來注音,如釋名釋天青、徐言風(fēng),踧口開唇推氣言之。 讀為:既是訓(xùn)詁術(shù)語,又是注音術(shù)語。用本字解釋借字的一種注音訓(xùn)詁方法,如詩經(jīng)氓 “隰則有泮” 鄭玄箋“泮,讀為畔” 直音:用一個比較常用的字直接給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注音。例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泚,音此”、“污,音烏”等。 反切:用兩個字配合起來為另一個漢

13、字注音的方法,如檀,徒丹反。,3 文字校勘 即糾正錯別字。古書在歷代的傳抄、刻印過程中,文字往往有訛誤,有衍文、脫文、訛字、倒字、異文等現(xiàn)象,為了幫助讀者正確理解文意,古注常糾正這些錯誤。 所謂??保褪菍ν环N書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關(guān)資料相互核對,比較其文字篇章的異同,以訂正其錯誤。 隨文釋義的注疏常常兼有??钡膬?nèi)容,例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鄭箋“殄當(dāng)作腆”,即是正字例。,(二)釋文句 1 疏通文意 文意賴詞義而顯,詞義在文意串講中而明,二者互為補充。 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毛傳:“水所以潔污垢,反于河上而為淫昏之行。”鄭箋:“伋之妻齊女來嫁于衛(wèi),其心本求燕婉之人,謂伋也,反得籧篨不善,謂宣公也?;c篨,口柔,

14、常觀人顏色而為之辭,故不能俯也。” 古注串講文意,有時相當(dāng)于對上文的翻譯或改寫,有時則是點明或闡發(fā)正文的言外之意。 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蓖跻葑ⅲ骸把匀赵聲円钩P?,忽然不久,春秋往來,以次相代。言天時易過,人年易老也?!?2 分析篇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保献恿夯萃跎希?朱熹注:“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也。此二句乃一章之大指,下文乃詳言之?!?3分析句讀 明注:就是明確指出該斷句之處。 左傳昭公三年:“即成昏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此也吾弗知齊其為

15、陳氏矣?!倍抛ⅲ骸安恢渌?,唯知齊將為陳氏?!币袅x:“吾弗知,絕句?!?暗示法:通過講解句意暗示句讀起止的方法。 資治通鑒漢紀(jì)二十九:“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與欲得。”胡三省注:“顏師古曰:方賣不售,官收取之;無而欲得者,官出與之?!?音律句讀:根據(jù)句子結(jié)構(gòu)、音節(jié)、語感來斷句。 詩邶風(fēng)柏舟:“微我無酒,以邀以游?!泵珎鳎骸胺俏覠o酒可以邀游忘憂也?!?詩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太祖?!泵珎鳎骸巴趺现儆谔??!?4 講解語法 (1)虛詞的詮釋 指出虛詞 詩大雅文王:“思皇多士,不此王國?!泵珎鳎骸八迹o也。”也疏:“思,語辭,不為義?!?講解語法意義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盡心焉耳

16、矣。”趙注:“焉耳者,懇至之辭?!?比較分析虛詞用法的細(xì)微差別。 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頃熊,雨不克葬。庚寅,是中而克葬?!?春秋定公十五年:“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昃乃克葬。” 公羊傳:“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為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2)句式的分解 古注分析解釋句式,大致包括指出句子省略成分,說明實詞的語法作用,說明分句之間關(guān)系等。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有渝此盟,以相及也?!倍抛ⅲ骸耙詯合嗉?。” 左傳莊公十九年:(十八年冬巴人伐楚)“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敗于津。”杜注:“御巴人,為巴人所敗?!?孟子離婁上:“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敝祆渥ⅲ?/p>

17、“道揆,謂以義理度理事物而制其宜;法守,謂以法度自守。由上無道揆,故下無法守?!?(3)詞序變異、詞類活用的說解 詩周南汝墳:“既見君子,不我遐棄?!笨资琛安晃义跅?,猶云不遐棄我,古人之語多倒,詩之此類眾矣。” 詩經(jīng)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编嵐{“我事女三歲矣,曾無教令恩德來顧眷我。” 史記衛(wèi)世家:“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表f昭注:“繄,是也。是使白骨生肉,德至厚也?!?左傳桓公四年: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倍抛ⅲ骸扒匾攒切。p之,故為芮所敗?!?5 說明修辭手段 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毛傳:“興也。皋,澤也。言身隱而名著也?!薄板e,石也,可以

18、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 (三) 補證史實 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倍蓬A(yù)注:“昭王,成王之孫。南巡守,涉漢,船壞而溺。周人諱而不赴,諸侯不知其故,故問之?!笨追f達(dá)疏:“舊說皆言漢濱之人,以膠膠船,故得水而壞,昭王溺焉。”,(四)指明典故出處 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 禮記子曰:回,得一善,拳拳不失之矣。鄭玄曰:拳拳捧持之貌。說文曰:列,分解也。 (五)考釋人物歷史地理 司馬貞史記索隱、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裴松之三國志注、酈道元水經(jīng)注 (六)說明名物制度 左傳隱公元年:“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倍蓬A(yù)注:“古者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七 古注的常

19、用術(shù)語 (一)注音方面 1讀若、讀如 主要用于注音,被釋詞放在術(shù)語之前,釋詞放在術(shù)語之后。例如: 說文:“沖,涌搖也。從水中。讀如動?!?周禮大宰:“以利得民?!编嵭ⅲ骸袄?,讀若上思利民之利,謂以政教利之。” 有時,“讀如”也用來解釋通假字。例如: 禮記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编嵭ⅲ骸靶抛x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2 讀為、讀曰 主要用來明通假,即表明被釋詞與解釋詞之間是通假關(guān)系。被釋詞放在術(shù)語之前,釋詞放在術(shù)語之后。例如: 莊子逍遙游:“而御六氣之辯?!惫鶓c藩注:“辯讀為變?!本褪钦f,“辯”通“變”。 周禮春官司幾筵:“祀先王昨席,亦如之?!编嵭ⅲ骸靶^昨讀曰酢,謂祭祀及王受酢之

20、席?!本褪钦f,“昨”通“酢”。 古注中偶爾也有用“讀為”來注音的。例如 禮記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聞也。”鄭玄注:“居,讀為姬姓之姬,齊魯之間語助也?!?3 如字 標(biāo)明多音字讀音的術(shù)語。一個字若有兩個以上的不同讀音,其中表示常用義的讀音叫“本音”,其余的讀音都算是變讀?!叭缱帧北硎具@個字在當(dāng)前語言環(huán)境中應(yīng)讀它的本音。例如: 禮記大學(xué):“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經(jīng)典釋文:“惡惡,上烏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報反,下如字。” 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敝祆渥ⅲ骸皬?,如字。從,隨也。” 與之相對的為“讀破、破字”用本字來改讀古書中的假借字,或者改變一個字原來的讀音

21、,以表示意義的轉(zhuǎn)變。,(二)釋義方面 1曰、為、謂之 一般是用來解釋的詞語在前,被解釋的詞語在后。用來直陳詞義,是“叫做”、“稱為”的意思。對用時,常常具有分別同義詞之間細(xì)微差別的作用。例如: 國語越語下:“田野開辟,府倉實。”韋昭注:“貨財曰府,米粟曰倉。” 國語周語下:“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表f昭注:“五尺為墨,倍墨為丈;八尺為尋,倍尋為常?!?爾雅釋器:“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2謂 被釋詞在前,解釋詞在后。主要用于以狹義釋廣義,以具體釋抽象,以分體名釋總體名,以一般釋特殊,或者解釋詞在上下文里的臨時意義、比喻意義等?!爸^”具有“是說”、“

22、是指”、“說的是”、“指的是”的意思。例如: 左傳隱公元年:“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倍蓬A(yù)注:“厚謂土地廣大?!?左傳成公二年:“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杜預(yù)注:“大國謂齊。”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壁w岐注:“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3言 一般用于串講句意,往往緊接古書原文,直接串講古書句意。如果古書原文中有難詞需解釋,則先注釋難詞,然后用“言”串講句意。例如: 左傳隱公元年:“公曰:無庸,將自及。”杜預(yù)注:“言無用除之,禍將自及?!?左傳成公二年:“欲勇者,賈余余勇。”杜預(yù)注:“賈,買也。 言 己勇有余,欲賣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墓之木拱矣。”杜預(yù)注:

23、“合手曰拱。 言 其過老悖,不可用。” 4 猶 一般是被釋詞在前,解釋的詞語在后?!蔼q”在古注中用法很廣,主要有:,解釋近義詞。例如: 周禮夏官司馬形方氏:“大國比小國。”鄭玄注:“比,猶親也?!?義隔而通(即用遠(yuǎn)引申義來解釋)。例如: 周禮天官序:“體國經(jīng)野。”鄭玄注:“體猶分也。” 以今語釋古語。例如: 文選報任少卿書:“諺曰:誰為為之?”李善注:“誰為猶為誰也?!?用常用字釋非常用字(表示同一意義)。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敝祆渥ⅲ骸爸豹q但也?!?解釋假借字 楚辭大招:“萬物遽只”朱熹注:“遽,猶競也?!?5貌、之貌 主要用于注釋形容詞,一般放在形容詞或動詞之后,說明事物的

24、性質(zhì)或狀態(tài),相當(dāng)于“的樣子”。例如: 詩經(jīng)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毛傳:“藐藐,大貌?!?楚辭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敝祆渥ⅲ骸凹?,盛多貌;總總,聚貌;斑,亂貌。” 6之言、之為言 一般是“聲訓(xùn)”,即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作注解,兩者音義相通,一般是同源字的關(guān)系。被釋詞要放在“之言”、“之為言”的前面。例如: 詩經(jīng)大雅泮水:“思樂泮水?!编嵭{:“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用“之言”注釋的詞,釋詞和被釋詞之間,有時兩者只是通其音,而不通其義,是本字和通假字的關(guān)系。例如: 詩經(jīng)鄘風(fēng)載馳:“載馳載驅(qū)?!编嵭{:“載之言則也?!?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抑此皇父,

25、豈曰不時?!编嵭{:“抑之言噫。噫是皇父,疾而呼之。” 用音同或音近的詞說明被釋詞的語源。如 爾雅釋訓(xùn)鬼之言歸也。 7辭、詞 作用指明虛詞。如 詩經(jīng)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泵珎鳌八?,辭也?!?說文解字矢部矣,語已詞也。,8屬、別 表示事物的種類。如 說文解字禾部稗,禾別也。說文艸部蔓,葛屬。 9渾言、析言 渾言又叫統(tǒng)言、散言、散文、散;析言,又叫別言、對言、對文。意義相近或相對的兩個字,在語言運用中,不計其差別而籠統(tǒng)稱說,叫做渾言;計其差別而對舉分說,叫做析言。渾言則通,析言則別。如 說文解字貝部財,人所寶也。 貨,財也。 賂,財也。段玉裁注:“周禮注曰:金玉曰貨,布帛曰賄。析言之也。

26、許渾言之,貨、賂皆釋曰財?!?10某者,某也 注釋中最基本的格式,有時省去“者”字,或者省去“也”字,也有都省的。采用判斷句的形式,解釋字詞的意義。被解釋的字詞和用以解釋的字詞是義同或義近的關(guān)系。 詩經(jīng)魏風(fēng)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鄭箋“碩,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闭f文士者夫也。 (三)校勘方面 1當(dāng)為、當(dāng)作 主要用來改正古書中的錯字。一般放在被訓(xùn)釋語后面,由于字形相似造成的錯誤為字之誤,由于音同音近造成的錯誤為聲之誤。例如:,禮記喪大記:“君之喪,大胥是斂?!编嵭ⅲ骸榜?,樂官也,不掌喪事。胥當(dāng)為祝,字之誤也?!?禮記緇衣:“資冬祈寒。”鄭玄注:資,當(dāng)為至,齊魯之語。聲之誤也。 有時古

27、注中“當(dāng)為”、“當(dāng)作”并非用來正誤,而是用來表明通假。例如 禮記文王世子:“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xué)?!编嵭ⅲ骸皟懂?dāng)為說。說命,書篇名,殷高宗之臣付說之所作。” 2 衍、脫(奪) “衍”即“衍文”,又叫“衍字”,古注中用此術(shù)語注明因傳抄、刻印而誤添的字?!懊摗奔础懊撐摹保址Q“奪”或“奪字”,古注中用此術(shù)語注明因傳抄、刻印而脫漏的字句。例如:,潛夫論思賢:“上醫(yī)醫(yī)國,其次下醫(yī)醫(yī)疾?!蓖衾^培箋:“下醫(yī)二字衍。晉語:醫(yī)和曰:上醫(yī)醫(yī)國,其次疾人?!迸龛I校正:“晉語人字衍,醫(yī)字蒙上省。此文醫(yī)字不省?!?詩經(jīng)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编嵭{:“家人猶室家也?!笨追f達(dá)疏:“桓十八年左傳曰:女有家,男

28、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此云家人,家猶夫也,猶婦也?!比钤?庇洠骸蔼q婦上當(dāng)脫人字?!?3或作、或為 或作,又寫作本或作、本又作、一作?;蜃?、或為,常用來說明不同版本中的異文。 如漢書高帝紀(jì)上“人乃以嫗為不誠,欲苦之?!鳖亷煿抛ⅰ敖駮嘧郑蜃黧?。笞,擊也。” 禮記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编嵭ⅰ靶牛驗樯??!?八 閱讀古注應(yīng)注意的問題 1剔除封建糟粕,反對厚古薄今 七月: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毛傳:傷悲,感事苦也。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始也;及,與也;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時出,同時歸也。 2去掉穿鑿附會的解說,對煩瑣冗雜的注解進(jìn)行取舍 李陽冰解字,說父之弟為尗,從上小,言其尊

29、行居上而己小也。,漢書儒林傳說漢元帝時:“一經(jīng)說至百余萬言?!鼻毓дf尚書堯典十余萬字,說:“曰若稽古”四個字就是三萬言。劉寶楠論語正義:“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一句,注一千言。 3不懂古義 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八月剝棗”毛亨傳“剝,擊也”??追f達(dá)疏“棗當(dāng)剝擊取之。”王安石解釋為“剝棗者,剝其皮而進(jìn)之,養(yǎng)老故也。”,第二節(jié) 古書的句讀與標(biāo)點,什么是句讀 所謂句讀,就是斷句。 斷句時常用的符號有“?!焙汀啊ⅰ?,句子結(jié)束就在 字的旁邊加一個圓圈,記個“?!保凶觥熬洹?;一句 話沒完,句間需要停頓之處就在字的下面加一個 點,記個“、”,叫做“讀”。 古人很重視句讀的訓(xùn)練,韓愈師說云:“彼 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

30、讀。” 禮記學(xué)記中則 說:“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句讀只是起斷句的作用,標(biāo)點符號不但能斷句,而且能標(biāo)出句子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及句子的語氣。 古人所說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號。 論語注疏: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論語譯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為古文加上現(xiàn)在通行的標(biāo)點符號叫做“古文標(biāo)點”或“標(biāo)點古文” 。,二 標(biāo)點古書的意義 不能句讀就讀不懂古書。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烏,乎九齡而與我玄文(法言問神) 宋袁文饔牖閑評以“吾家之童”讀斷,以“烏乎”為句,云:“子云嘆其子童蒙而早亡,故曰“烏乎,即鳴乎字?!睂O德

31、謙說:“于童下用點,可知袁氏讀書頗以點讀為不可忽也;” 宋姚寬西溪叢話云:“有一老先生讀法言,謂吾家之童為一句,烏連乎字作一句讀,韻嘆聲也。仆觀鄭固碑曰:大男有楊烏之才,年七歲而夭。蘇傾賦:童烏何壽之不將。是時去子云未遠(yuǎn),所舉為不謬。于是知童烏為子云小名?!?樹達(dá)按御覽三百八十五引劉向別錄 云:“楊信,字子烏,雄第二子?!?句讀有誤,會導(dǎo)致對文義,史實的誤解,造成注釋的失誤。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禮記檀弓: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殯于五父之衢。人之

32、見之者,皆以為葬也。其慎也,蓋殯也。問于陬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司馬遷作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鼻鹕辶杭v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鬃幽杆?,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陬人朝父之母誨孔子父墓 ,然后往合葬于防焉。,誤讀會造成??钡氖д` 錯誤的句讀會導(dǎo)致??钡氖д`,造成誤改、誤刪、誤補、誤乙。 有利于古籍整理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才人武氏,出家為尼。削發(fā),可免(,)去塵俗之念。 標(biāo)點可加深對古書內(nèi)容的理解。 如莊子. 逍遙游“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

33、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三 古書標(biāo)點中的主要問題 當(dāng)斷不斷 嶺南嘗獻(xiàn)入筒細(xì)布一端八丈。 (資治通鑒,1956年中華書局版,第3745頁) (李欣)少舉進(jìn)士,當(dāng)?shù)霉贄壢踅聿剪脼榈廊恕?(春渚紀(jì)聞,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5頁) 不當(dāng)斷而斷 高祖為沛公也,參以中涓從。擊胡陵、方與。 (漢書曹參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 始皇曰:“天下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東坡志林,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第161頁),當(dāng)歸上句而誤判屬下句 會漢將欒布、平陽侯等兵至齊,擊破三國兵,解圍。已后聞齊初與三國有謀,將欲移兵伐齊。 (漢書高

34、五王傳,中華書局本,第1998頁)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古文觀止桃花源記,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 當(dāng)屬下句而誤判歸上句 蓋新春以來,無風(fēng)不南,無日不晴,梅柳桃李,舊臘已如錦繡。昨風(fēng)轉(zhuǎn)北,天即陰晦,寒氣逼人,如北方之冬室中,非火不足以御寒。 (廣陽雜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1985年第二次印刷,第108頁),雜糅粘連 (孫)太初性通敏,華藻溜亮而質(zhì)父交陽明先生,以道學(xué)自任,多矜持。 (明史資料叢刊第一輯賢博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2頁) 惟錢塘則不然,初望之一片青氣,稍近則茫茫白色,其聲如雷,其勢如山吼擲;狂奔一瞬,至岸,如崩山

35、倒屋之狀。 (五雜組,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01頁) 句子雖已點斷,但標(biāo)點符號使用有錯誤 興元中,有僧曰法欽,以其道高,居徑山。時人謂之徑山長者。(唐語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0頁) 揖門者曰:“官人幸顧我,他日來,幸亡阻我也!”門者答揖,大喜奔出。(古文觀止新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8頁),四 古書標(biāo)點致誤原因 不明詞義致誤 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 (史記選,王伯祥主編,第1頁) (佗)復(fù)與兩錢散。成得藥去。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三國志華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803頁,1982年版已改正) 不明語法致誤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唯

36、善,故能舉其類。 (春秋左傳讀本,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319頁),不明音韻致誤 吳黃龍中,童謠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 (史記會注考證卷六,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黃龍:三國吳孫權(quán)年號) 不明文化常識致誤 彗星復(fù)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中華書局1956年版資治通鑒,第1844頁,1976年重印時已改正) 癸丑,以光祿勛陳國、袁滂為司徒。(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1844頁,1976年重印時已改正),五 提高古文斷句能力的“捷徑” 從句子首尾常見的詞語判斷句子 句首詞 發(fā)語詞:“蓋”、“夫”、“且夫”、“若夫”、“今夫”等; 時間副詞:“是時”、“

37、昔者”、“曩”、“曩者”、“日者”、“向者”、“既已”、“既而”、“已而”、“俄而”、“俄頃”、“頃之”、“頃間”、“方今”、“有頃”、“乃今”等; 復(fù)音虛詞:“其唯”、“豈特”、“豈獨”、“豈徒”、“然則”、“故夫”、“大抵”、“得無”、“得微”、“得毋”、“何為”、“曷為”、“胡為”、“何以”、“奚以”、“胡以”、“何其”、“何故”、“未嘗”等; 謙詞:“臣”、“竊”、“仆”、“愚”、“妾”、“孤”、“寡人”等; 敬詞:“公”、“君”、“卿”、“子”、“先生”、“足下”、“吾子”、“陛下”、“殿下”等。,句尾詞 語氣詞:“歟”、“耶”、“乎”、“哉”、“也”、“矣”、“焉”、“耳”、“兮”

38、等 復(fù)音虛詞:“何如”、“奈何”、“若何”、“也夫”、“已矣”、“矣哉”、“云爾”、“云云”、“也乎”、“也已”、“也已矣”、“也哉”、“矣乎”等。 在大多數(shù)句子中,結(jié)尾是實詞,而以名詞、名詞性短語、代詞居多。補語在句尾,不及物動詞作謂語在句尾,及其他詞語作謂語在句尾也不少見。 從獨立的詞語或詞組判斷句子 用于句子之前的嘆詞:“嗟夫”、“嗚呼”、“嘻”等; 概括之詞: “故曰”、“由此觀之”、“由是觀之”、“此所謂”、“其所謂”、“要之”等,有過渡銜接、承上啟下、概括歸納的作用。,從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判斷句子 從表序數(shù)和表順序的詞語判斷句子 夫立策決勝之術(shù),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勢,三曰情。形

39、者,其大體得失之?dāng)?shù)也;勢者,言臨時之宜、進(jìn)退之機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實也。(資治通鑒漢紀(jì)二)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通過句中表疑問的詞語判斷句子 如:“何(曷、盍)”、“胡”、“奚”、“安”、“焉”、“誰”、“孰”。 從表言詞語判斷句子 如:“曰”、“言”、“謂”、“告”等。,從各種句式常用詞語的固定結(jié)構(gòu)判斷句子 判斷句:“者,也” ,“者也”、“非必”、“非則”、“非即”、“誠也”、“必也”、“亦也”、“乃也”等; 疑問句:“如何”、“奈何”、“若何”、“何焉為”、“無乃乎”等; 反問句:“何之有

40、”、“何有于”、“于何有”、“何以為”、“何為”、“不亦乎”、“非而何”、“非而誰”、“非如何”、“庸乎”等。,假設(shè)句:“誠則”、“茍則”、“使則”、“若則”等; 選擇句:“寧其寧”、“寧無”、“與其毋寧”等。 “有者”常用于句子的開頭,提出主語; 賓語前置:“惟是”、“其之謂乎” ; 遞進(jìn)語句:“尚況”、“尚猶而況”、“猶尚況”、“猶況”等。 從修辭判斷句子 比喻、對比、頂真、反復(fù)、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也是判斷句子的重要標(biāo)志。,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y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 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呂氏春秋察今) 且公卿之不肖

41、,既推其類,以聚于朝廷;朝廷之不肖,又推其類,以備四方之任使;四方之任使者,又各推其不肖,以布于州郡。(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從章法特點判斷句子 常見的章法特點有:有總有分(或有分有總,或總分總結(jié)合)、雜中見整、環(huán)環(huán)相扣等。 陽嘉之年,復(fù)造候風(fēng)地動儀(名稱),以精銅鑄成(質(zhì)料),員徑八尺(大小),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形狀),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裝飾)。(后漢書張衡傳),從文體的語言特點判斷句子 議論文體:多用分析、綜合、推理、歸納的方法,語言嚴(yán)密,句式往往比較嚴(yán)整,句與句之間多相互照應(yīng); 說明文體:多注意說明的順序,語言準(zhǔn)確、簡明,環(huán)環(huán)相扣; 記敘文體:大都注意記敘的要素,人、事、景、情

42、清楚,語言形象、生動,句式靈活多變。 駢體文:多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鋪排,句子又以四字句居多,間以六字句(不含虛字)。,六 標(biāo)點古文的要求 字句必須能講得通 (誤)今往仆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yīng)風(fēng)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曹植與楊修書) (誤)(漢景帝四年)秋,赦徒作陽陵者死罪;欲腐者,許之。(中華書局版,標(biāo)點本漢書) (誤)晝居外次,晨門曰:“有九疑生持一刺來謁,立西街以須?!鄙9诜今?,淺拱舒拜,且前致詞稱。贄其文,頗涉獵前言。(劉禹錫送魯周儒赴舉詩引),內(nèi)容必須符合情理 (誤):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

43、矣?!彼熘瘕R師。(左傳莊公十年) (誤):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斬首亦如之。(資自通鑒卷三十七) (誤):李當(dāng)尚書鎮(zhèn)南梁境,內(nèi)有朝士莊產(chǎn),子孫僑寓其間,而不肖者相效為非當(dāng)嚴(yán)明有斷,處分寬,織篾籠,召其尤者,遂命盛以竹籠,沉于漢江。(唐語林政事),語句必須符合文言語法 (誤):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唯善,故能舉其類。 (誤):且夫天者,氣邪?體也。實論之,天體非氣也。(論衡談天) (誤):趙王餓,乃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五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誠兮何故。棄國自快中野兮,蒼天與直。吁夫不可悔兮,寧早自賊。”(漢書高五王

44、傳),練習(xí),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惫釉唬骸盁o之?!苯唬骸靶幸?!懷與安,實敗名?!惫硬豢伞=c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第三節(jié) 古書的翻譯,一 古文今譯的標(biāo)準(zhǔn)和要求 “譯事三難:信、達(dá)、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不達(dá),雖譯猶不譯

45、也,則達(dá)尚焉。信、達(dá)而外,求其爾雅。”嚴(yán)復(fù) 信:指譯文必須忠實反映原文的意思,表達(dá)要準(zhǔn)確; 達(dá):指譯文的表達(dá)要通順、曉暢; 雅:指譯文要典雅、優(yōu)美,能反映原文的語言風(fēng)格。,二 古文今譯的方法 直譯 直譯又叫對譯,就是要求對文言材料的每個字詞一一轉(zhuǎn)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對等說法或相應(yīng)詞語,做到不增不漏,句法結(jié)構(gòu)也要基本相當(dāng)。 直譯能保持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反映原文的語言風(fēng)格。 直譯中常見的問題是或增或漏文言材料。,例如: 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呂氏春秋壅塞) 譯文一 齊國的國王愛好用箭射東西,高興人們談?wù)撟约耗苡脧娪膊蝗菀桌瓌拥墓?譯文二 齊宣王喜好射箭,喜歡別人說自己能用強弓。 孟嘗

46、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戰(zhàn)國策齊策四) 譯文一 孟嘗君感到奇怪,問道:“此人是誰?”左右答道:“就是唱長鋏歸來的?!?譯文二 孟嘗君對此感到奇怪,問道:“此人是誰?”近侍們答道:“就是唱那長鋏歸來的門客?!?直譯常見的另一問題是“死譯”或“硬譯”,即逐字逐句地復(fù)制原文,不能用通順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表達(dá)原文的內(nèi)容。例如: 故禍莫慘于欲利,悲莫痛于傷心,行莫丑于辱先。 (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文一 因此災(zāi)禍沒有哪一種悲慘超過貪圖私利,悲痛沒有哪一種悲痛超過傷心,行為沒有哪一種恥辱超過污辱先人。 譯文二 因此災(zāi)禍沒有比貪圖私利更悲慘的,悲痛沒有比傷心更厲害的,行為沒有比

47、使先人受辱更羞恥的。,意譯 所謂意譯,就是在不違背原意的前提下,對原文詞語作適當(dāng)?shù)脑鰷p變更,對原文詞序作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從而通暢準(zhǔn)確地再現(xiàn)原意。 一夫作難而七廟。 (賈誼過秦論) 譯文: 陳涉一人帶頭發(fā)難,整個秦王朝便很快滅亡。 責(zé)畢收,以何市而反? (戰(zhàn)國策齊策四) 譯文: 債款全部收齊后,用(它)買些什么回來?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左傳隱公元年) 譯文:(姜氏)請求京地(作段的封邑),(莊公)讓(段)居住在京地,(人們)稱他為“京城大叔”。,三 古文今譯應(yīng)注意的具體問題 準(zhǔn)確的理解原文,并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譯出來。 射其右,斃于車中。(左傳鞌之戰(zhàn)) 譯文:又射他車右的人,那人死在車中。 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文:怨恨心中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在恥辱中離開人世,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表明于后世。 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譯文:姜氏有什么滿足?,文言材料中的各個字詞的意義都必須在譯文中得到落實,即能對譯的盡量對譯。 遇到不能對譯的地方,要妥善處理。 詞語問題 文言材料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在不再使用的詞語,必須把它們轉(zhuǎn)換成意義和感情色彩相當(dāng)?shù)默F(xiàn)代漢語詞語。 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讬之。(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一旦山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