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論醫(yī)話周楣聲_第1頁
醫(yī)論醫(yī)話周楣聲_第2頁
醫(yī)論醫(yī)話周楣聲_第3頁
醫(yī)論醫(yī)話周楣聲_第4頁
醫(yī)論醫(yī)話周楣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論醫(yī)話周楣聲醫(yī)論醫(yī)話周楣聲醫(yī)論醫(yī)話一、皇甫謐對“五腧學說”的重大貢獻(一)五腧穴在經(jīng)絡系統(tǒng)及臨床上的地位腧穴本是人身孔穴 的統(tǒng)稱,而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十二正經(jīng)的各個腧穴,在經(jīng)絡 系統(tǒng)中更有其各自意義。其中不僅有各經(jīng)的郄穴和陰陽表里 經(jīng)的各個絡穴,而且更為重要的就是以井、滎、腧、經(jīng)、合 流注關系為比譬的五個腧穴和為各經(jīng)原氣所聚的各個原穴。靈樞本輸說:“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jīng)絡之所終始,經(jīng) 絡之所別處,五輸(輸與腧通)之所留,六府之所合。” 這就是“五腧”的由來,而稱為“是為五臟六腑之俞”。其中有 與五臟相應的五五二十五腧,六腑中又加入一個原穴,使之 與六腑相應而有六六三十六腧。 在臟經(jīng)之中則是“腧

2、原合一” 因為臟可代表腑,言臟即可以知腑,故稱為“五腧”,而不稱 為“六腧”。這些既是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主要內容,更是針灸臨床的 關鍵,而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二)五腧體系在晉以前尚未臻完備根據(jù)靈樞本輸?shù)挠?載,可見五臟五腧,共有二十五穴;六腑六腧,共有三十六穴。兩者共有六十一穴。而缺少了手少陰心經(jīng)五腧流注的關 系。對此,靈樞邪客作出說明認為:“手少陰之脈獨無腧 者何也?答曰: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 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 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 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腧焉。曰:少陰獨無腧者不病乎? 答曰:其外經(jīng)病而臟不病,

3、故獨取其經(jīng)于掌后銳骨之端,其 余脈之出入曲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陰心主脈行也?!?這從心包的功能為代心行事的臣使官來說,是可以把手少陰 厥陰兩經(jīng)合二為一。但如與第一卷5 19本輸本篇其他 各經(jīng)的流注及靈樞經(jīng)脈陰陽表里的體系相比較,則顯然 是一種缺陷。這就使“五輸學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 處于一種停滯和不完備的狀態(tài)。(三)五腧學說在甲乙經(jīng)中得到了重要的補充和發(fā)展上 述五腧學說的缺陷和未臻完備之處,直到甲乙經(jīng)問世以 后,才得到合理的補充,使之進一步地發(fā)展和提高。在甲 乙經(jīng)卷三,手少陰及臂凡二十六穴這一篇章中,首先引證 了靈樞邪客的原文,接著就對手少陰心經(jīng)的五腧流注關 系,作了明白具體的規(guī)

4、定:“心出少沖,少沖者木也手少 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少府者火也手少陰脈之所溜也, 為滎;神門者土也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俞;靈道者金也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jīng);少海者水也手少陰脈之 所入也,為合?!备鶕?jù)皇甫先生甲乙經(jīng)自序,該書是由素 問,針經(jīng)(即靈樞又名九卷)和明堂孔穴針灸治 要等三書撰集而成的,除最后一書早已亡佚,無從得知其 全貌外,而在其余兩書中,都不能找出手少陰心經(jīng)流注之五 腧關系。因此,姑不論手少陰心經(jīng)的五腧穴是出自明堂孔 穴針灸治要,或是皇甫先生根據(jù)他自己的獨到見解所作出 的推理和補充,其功績都是不可磨滅的!(四)五腧體系的完備開拓了針灸領域的燦爛前程甲乙經(jīng)對針灸學所作出 的貢獻是多方面

5、的,其影響更為深遠。即以五腧穴這方面來 說,對“時間針灸學”的發(fā)展,其價值就很難估量。本來“移光 定位”是時間針灸學的基本概念,早見于素問八正神明論 及六微旨大論。但是由于缺少手少陰心經(jīng)五腧流注這一 重要環(huán)節(jié),就不可能使人體臟腑經(jīng)絡氣血盈虧的節(jié)律,與自 然界陰陽轉化和生克制約的周期性現(xiàn)象作出很好的配合。也 就是說六十一穴的五腧流注,不是測量氣血循環(huán)周期性的標 準。自甲乙經(jīng)而后,六十六穴的五腧流注規(guī)律得到完善, 以“移光定位”古代學說思想為基礎的源遠流長的“子午流注 針法”也就隨之而誕生成長,當前正是方興未艾。在重視和探 討“時間灸學”的同時,應該感激皇甫先生在這方面所建立的 功勛!二、陰升陽降

6、必須明了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學說,是“萬物 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因此,陰陽是萬事萬物的基本屬性,而陰陽的升降關系,又 是陰陽本身的基本屬性。 所以是“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無不 升降,無不出入?!保⒅即笳摚┑沁@種升降出入陰陽 的基本屬性,目前不是少數(shù)人而是很多的人,特別是在我們年輕的中醫(yī)界同仁,莫不認為既然有形為陰,無形為陽,氣 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邙日化氣,陰成形”(陰陽應象大論)自然就是邙日升陰降”。如果有人說是“陰 升陽降”,必將貽為笑柄,斥為荒誕和無知。因此才不得不就 此無知之談,作一番饒舌,以供評論。中醫(yī)是哲學醫(yī)學,其認識體系,是

7、從事物的依存、制約、聯(lián) 系、變化、轉換與轉歸的基本內涵中,作出推理、引伸、識 別和判斷。雖是“清陽為天,濁陰為地”,但地氣必須上為云, 天氣才能下為雨?!办F出地氣”,這就是陰升,“雨出天氣”, 這就是陽降。故在六微旨大論 中又明確指出說:“升已而 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 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第一卷5 2 0高下相召, 升降相因, 而變作矣?!毕嗾倬褪腔ハ嗾賳?,相因就是互為因果。 而后各 種變化才能出現(xiàn)。故“非出入,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 無 以生長化收藏?!边@就是陰升陽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基本道周易一書,是中國哲學體系的大成。對于陰升陽降的關 系,更有精辟的

8、歸納和概括??蓮奶?、否、既濟、未濟四封 中作出說明。陽,以天與火為代表,天在卦為乾;陰,以地 與水為代表,地在卦為坤;水,以坎為代表,火以離為代表。 如果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升已而降,降已而升,這就是天 地交泰之泰卦,如果是有升無降,或有降無升,這就是天地 不交,陰陽決離之否卦。否,塞也,閉塞不通也。如果水在上而火在下,是為水火相 濟之既濟卦,如果水在下而火在上,這就是水火不交之未濟 卦。如果不能從事物的依存和變化中看問題,是不能對陰升 陽降的關系作出正確理解的。在人身來說,則心腎是一身之水火,中醫(yī)歷來均十分重視與 強調心腎相交與水火相濟。在生理病理與臨床治療中的地位 與作用,對此可用古方交泰

9、丸作為說明。 方中重用黃連五錢, 而桂心只用五分,對于心腎不交,水火不濟,因而怔忡不眠 者,具有良效。失眠不寐者,是天氣不降,陽不能入陰也。 故用黃連之苦降以濟心火。而天之不降,亦由地之不升,故 用桂心之辛通而行水氣。一寒一熱,一升一降,如此則水火 濟而心腎交矣。人身經(jīng)絡體系的上下出入, 也不例外,如素問太陰陽明論 曰:“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足厥陰上巔 頂)而下行循臂至指端(手之三陰從胸走手);陽氣從手上行至頭(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而下行至足(足之三陽從頭走 足)。這是說明,陰氣自下向上行,由身體上部達手上肢之 末端后,即將由陰轉陽,再由上肢返回身體上部,自上向下 行,達于下肢

10、之末端后,再轉化為陰氣而上行。如此反復周 流。如正身直立,雙手上舉,貝y陰升陽降的這種關系更為明 顯。由此可見,陽升陰降,乃是事物表面和孤立現(xiàn)象,而陽降陰 升,才是陰陽學說的真正內涵,是陰陽學說的基本準則和變 化的樞要,貫串在中醫(yī)生理與治療原則的理法方藥之中。三、金水相生必須明晰五行的生克制約,是中醫(yī)理論的核心。在相生關系上來說,大家都熟悉木能生火,是說明古代的原 始社會,首先發(fā)現(xiàn)鉆木能取火,而草木也極易燃燒而生火; 火能生土,是說即使如巖石之類的東西,經(jīng)過火的燃燒也能 化為土壤,而大地也需要有陽光的照射才能化生萬物;土能 生金,是說金屬物質從土壤中挖掘而來的。而金能生水,這 就頗為費解。有不

11、少前人,不惜穿鑿附會,出現(xiàn)許多笑話和 奇談!如有人說:開河挖渠,必須要有金屬的工具。又有人 說:將金屬物在火上加熱, 其表面就能出現(xiàn)水滴。 如此等等, 也得流傳。至于水能生木,植物不能缺水,這就不用多說了。時至今日,有關金水相生的理論, 仍是含混模糊,未能明晰。 這對繼承和發(fā)揚來說,無疑是一種缺陷和諷刺。周氏在這方 面的理解,可能有其見地。特整理供參。古人對于五行屬性的概括和推理,是上而天文,下而地理, 中而人事。既是博大無邊,也可退藏于密。因此必須綜合理 解,彼此印證,決不能孤立地為某一事物所局限。約言之, 如眾所周知,在天為風,在時為春,在方位為東,在地為木, 在人為肝;在天為熱,在時為夏

12、,在方位為第一卷5 2 1南, 在地為火,在人為心;在天為濕,在時為長夏,在方位為中 央,在地為土,在人為脾;在天為燥,在時為秋,在方位為 西,在地為金,在人為肺;在天為寒,在時為冬,在地為水, 在人為腎。其他方面不作具述,特就在天為燥,在方位為西, 在地為金,作一探討,以見金水相生的關系與根源。素問氣交變大論曰:“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 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什么 是燥?說文:“燥,干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秋天, 氣候干燥而涼爽,所謂“秋高氣爽”而“天朗氣清”,也只有在秋天才容易看到。正因為如此,所以蘭亭集序這一歷史 名文,才未被梁昭明太子收入他的文選

13、之中。這就是“其德清潔”的說明。歐陽修的秋聲賦曰:“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其容 清明,其氣忄栗冽,其意蕭條,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 脫。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 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边@也就是“其化緊斂,其政 勁切,其變肅殺,其災蒼隕”的說明。 蒼隕者蒼翠之色,遇之 而隕落也。故秋風也叫金風,所謂金風既起,則木葉凋零是 也。封建王朝殺人,也在秋天。這些又與金能生水有什么關 系呢?道理很簡單,熱空氣如不與冷空氣相遇,水氣就不能 凝結,天雨也就不能下降。 而“在天為燥,在時為秋,也就是 金能生水的關鍵所在。而金水相生與地理位置的關系,還應 予以探討。金是代表西

14、方,金水相生,是說水都是從西方來的。早年曾 讀過一本筆記小說,書名已記不清,且藏書早付秦火。但記 憶卻非常深刻。書中有這樣一段簡短的記載,大意是五行中 之金能生水,是說水都是從西方來的,千條江河,都是自西 向東流向大海。此其一;其二,天空中的冷空氣,都是來自 西北方,與南方的熱空氣相遇而成雨; 其三,在降雨過程中, 特別是在雷雨時,大都是由西南方生成,而自東而西的降雨, 卻極為少見。民間曾有這樣一句諺語:“老頭子已活八十八, 未見東南有大水發(fā)?!惫P者為了證明這一問題,曾隨師拜訪了 安徽省氣象學家,得到了他們的指教。更加加深了對“金能生 水”的理解。由此可見,所謂“金水相生”,乃是濕熱的熱空氣必

15、須與涼爽 的冷空氣相結合才能成雨的道理。古人把自然界各種因果推 移與互相的變化規(guī)律,歸納成為五大體系,而稱為“五行”。 行是移的意思(素問八正神明論:“行者移也。”)又是 道路之意(爾雅釋宮:“行,道也?!保?。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曰:“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 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曰五行。 可見“五行”乃是萬事萬物互相推移的規(guī)律與道路,也是中醫(yī) 理論體系不可動搖的組成部分。自應言之成理,而不能模糊 其詞。四、耳聞鼻嗅應有區(qū)分作為中醫(yī)四診之一的聞診,其意義自 無庸贅述。但聞診的內容實應予以明確和肯定,方能有的放 矢,掌握要點,發(fā)揮作用。聞診當然是充分運用聽覺,從病 人語言

16、的聲音,以及身體其他部分所發(fā)出的病理音響,作為 對人體機能與對病理情況的估計,做到“聆音察理”的診察作 用。但“聞”又與“嗅”孔子世家:“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 其臭?!币虼私承┲嗅t(yī)同道,把在病人身上所能嗅到的某 些氣味,也作為聞診的內容,認為這是對中醫(yī)聞診的發(fā)展。這當然未可厚非,但也未可等同?,F(xiàn)將周氏在這方面的見解 與體會,約舉于下,以供爭鳴!1五音五臭是兩個獨立體系: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肝其音角,其臭臊;心其音征, 其臭第一卷5 2 2焦;脾其音宮,其臭香;肺其音商,其臭 腥;腎其音羽,其臭腐。”這就是肝心脾肺腎五臟與角征宮商 羽五音及臊焦香腥腐五臭的各自關系。2 人的聲音與氣味各有其

17、識別器官:聲是單一與一般的聲 響,即單出與凡響均曰聲。音是復合與變化的聲響,以聲之 清濁高下,古代分為宮商角征羽五音,聲變乃成音,音和乃 成樂。這是專門由聽覺器官來識別的。臭,氣也,腐穢與芳香之氣 皆為臭,臭通嗅,嗅,吸其氣也。因此臭也就是吸其氣味, 凡通于鼻者皆稱為臭。聲、音有五,兩者?;鞛橐惑w,與五 臟相應。氣與味也有五,兩者雖常是混淆不分,但又是各自獨立,分別與五臟相通。五氣專門是由嗅覺器官所識別,而 五味則由口舌所體察。因此宮商角征羽五音,臊焦香腥腐五 氣與酸苦甘辛咸五味,乃是中醫(yī)在診斷學方面三個獨立體 系,不可混淆。3 五臭在中醫(yī)診斷學方面的意義:難經(jīng)第四十九難,以暑邪傷心為例說:如

18、果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何以知為傷暑得之?答曰: 五臭各有所入,入肝為臊臭, 入心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肺為腥臭,入腎為腐臭。這一 病人是惡焦臭,故以知其為傷暑得之,素問腹中論說:“ 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吐 血中氣竭,肝傷?!边@是說明何臟受傷則患者自身即 可先嗅到本臟之氣,而感到厭惡,當然也可為醫(yī)生的嗅覺所 察覺。這在臨床上也不乏例證可尋,如嚴重肝病患者所出現(xiàn) 之“肝臭”,就是屬于腥臊氣的范疇,肺病患者確實能感知口 中能出現(xiàn)腥臭氣味??梢姟拔宄簟痹谥嗅t(yī)診斷學方面具有一定 意義,但久已被忽略而未曾得到光大和發(fā)揚。4 用耳聞包括鼻嗅不是對中醫(yī)學說的發(fā)展:目

19、能辨五色, 耳能聽五音,鼻能分五氣,口舌能知五味。如是則眼、耳、 鼻、舌五官各有其不同職能與不同分工,而以聞通嗅,僅是 一種習慣語言,如用鼻子聞一聞,飯店門口也有“聞香下馬” 的招牌。從字義上講是不能混淆的。這種關系用于診斷,更 應有嚴格的準則,中醫(yī)本身的主要缺點,就是在于概念含混, 為了發(fā)展中醫(yī)就是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彌補,而不能再制造新 的混舌L。這是繼承和發(fā)揚的關鍵,特別是對作為中醫(yī)診斷法 綱領之一的聞診法,更不能輕率。五、阿是壓痛機制有別在針灸取穴方法上,對于壓痛穴與阿 是穴應用尤多。目前在針灸教材上,對于兩者的區(qū)分和聯(lián)系, 常常是含混其詞。極易使人誤認為是彼此不分。因而在應用 上也就心中

20、無數(shù)。略予說明,或可有助。1 兩者的相同點:阿是穴與壓痛穴,均是以能出現(xiàn)壓痛反 應為特征。阿是穴古人有稱為天應穴或不定穴。所謂天應, 就是自然出現(xiàn)的,不定是指并無固定的經(jīng)絡體系與位置。如 果兩者同有壓痛反應,且以天應與不定命名,也可以說阿是 穴與壓痛穴是無所區(qū)分。如果就其產生機制及臨床價值而 言,則兩者就決難等同。2 兩者的不同點(1)如眾周知,所謂“阿是”,即在患病的部位所出現(xiàn)之壓痛點,常是病變的中心位置。金針梅花詩鈔曰:“穴為天應病為腧,捫按探尋穴不拘。有痛自能呼 阿是,持針散刺自然蘇?!弊⒃唬骸叭腴T云:散刺者,散 針也。因雜病而散用其穴,隨病之所刺而針之,初不拘于流 注,即天應穴。資生經(jīng)

21、所謂阿是穴是也。阿是之名,見 于千金,不拘經(jīng)穴,捫按有得,患者常自稱阿第一卷5 2 3是,即據(jù)以入針,故亦名不定穴。亦即內經(jīng)以痛為 腧之遺意也?!币虼税⑹茄耸蔷植康牟±眢w征, 也就是直取 病處之取穴法。(2) 而壓痛穴則不然,確可稱之為不定穴與天應穴,它能 出現(xiàn)在遠離病處的他經(jīng)他穴與非經(jīng)非穴的許多部位。內臟有 病可以出現(xiàn)在體表,頭面有病可以出現(xiàn)在手足,手足有病可 以出現(xiàn)在背腰。因此它乃是全身的病理反應,也是遠離病處 之取穴法。(3) 就其應用價值而言,尋找壓痛穴之遠距離取穴法,具 有調節(jié)整體的作用在內,且容易出現(xiàn)感傳,因而其效果也極 為優(yōu)異。而以痛為腧之取穴法,其作用僅是限于局部,當然 不會

22、出現(xiàn)感傳,因而其效果也就不如遠距離之反應穴為好。 由此可見,遠取與近取,局部與整體,感傳作用之有無,效 果之大小,乃是區(qū)分壓痛穴與阿是穴的關鍵。 掌握這些關鍵, 就可大大提高對針灸作用的理解與臨床效果的發(fā)揮。經(jīng)驗方周氏的治學要點是條理要求清晰,脈絡必須分明。選穴處方也不例外。在名案評析中之“雜病十法”已可見一斑。而“治咳六合”更是方法全面,效果明顯,已載入周氏著針 灸經(jīng)典處方別裁之中。特轉錄于下,以供選用一、治咳六合中醫(yī)對于咳嗽的認識,認為不膽肺臟本身在遭受病理刺激可 發(fā)生咳嗽,即在肺臟以外的其他臟腑蒙受病理變化時,也將 互相影響,引起或加重咳嗽而成為惡性循環(huán)。在素問咳論;中又指出,咳是肺先受

23、邪,然后乘他臟之虛而傳與之。如傳 于肝則為肝咳,傳于脾則為脾咳之類。臟咳不愈乃傳于腑。治咳的要領,除依照各經(jīng)的見證而分經(jīng) 論治外,并應按照“臟咳取俞,腑咳取合”的原則綜合治療。又因肺為諸咳總司,不論為何種咳嗽,均應同時采用肺經(jīng)的 孔穴施治。特依照十二經(jīng)脈互為表里的六合關系,創(chuàng)立“治咳六合”的法 則,六合的順序仍以靈樞經(jīng)別為準。在“六合”之中,同 時也配合著原絡主客的法則。分述如下:(一)一合溪委穴組:太溪復溜大鐘委中昆侖京骨飛揚手下 廉合谷魚際用途及釋義: 腎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膀胱咳, 咳而遺尿。及咳喘上氣,咳引尻痛。取太溪(足少陰俞及原),委中(足太陽合),飛揚,京骨(足 太陽絡及原),

24、大鐘(足少陰絡),復溜,昆侖等穴,以足少 陰太陽表里經(jīng)臟原絡俞合同治。魚際對咳引尻痛有效,迭被 古針家所重視。再則魚際與合谷同用,既是從腰以上者手太 陰陽明皆主之的道理,更可增強下腹及下肢諸穴的作用。用法:針或點灸。(二)二合沖陵穴組:太沖陽陵蠡溝光明丘墟竅陰期門合谷 魚際用途及釋義:肝咳,咳則兩脅下痛;膽咳,咳嘔膽汁。 及干咳無痰,頭痛眩暈,中焦痞滿,與內傷咳嗽,肝逆犯肺 者。取太沖(足厥陰俞及原),蠡溝(足厥陰絡),陽陵(足少陽 合),光明,丘墟(足少陽原及絡),與期門(肝募)及竅陰 等穴同用,以足厥陰少陽表里經(jīng)藏原絡俞合同治。合谷與太 沖同用,功用尤為廣博。用魚際不但是通于肺臟而止咳,銅

25、 入魚際主治項下曰:“痹走胸背痛不得息。”近人也證明在 魚際尋找壓痛點,以治胸脅痛(肋間神經(jīng)痛)屢效??梢婔~際對于咳引脅痛及咳引尻痛,具有雙重作用。用法:期門灸,余針或點灸。(三)三合里白穴組:太白三里太淵章門豐隆陷谷公孫沖陽(改用解溪)用途及釋義:脾咳,咳則脅下痛,痛引肩背, 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甚;胃咳,咳而嘔,嘔則長蟲(蛔蟲) 出。及中焦水濕不化,咳嗽多痰。取太白(足太陰俞),公孫(足太陰絡),三里(足陽明合) 沖陽(足陽明原,因近足背動脈故改用足陽明之經(jīng)穴解溪) 豐?。ㄗ汴柮鹘j),與章門(脾募)及陷谷等穴同用,以足 太陰與陽明表里經(jīng)臟原絡俞合同治。尤適用于中焦水濕不 化,濕盛生痰諸見證。取用太淵,不僅是手足太陰之俞穴上 下相應,尚有消除嘔啰,寬胸降氣之功。用法:章門灸,余針或點灸。(四)四合門海穴組:神門小海大陵少澤通里腕骨支正少商 下巨虛心俞用途及釋義:心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 甚則咽腫喉痹;小腸咳,咳而失氣(氣不接續(xù),或欲咳而不 能出聲)。神門(手少陰俞及原),通里(手少陰絡),小海(手太陽合), 腕骨,支正(手太陽及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