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BNC腦血管病臨床指南第一章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 TIA應該作為急癥處理,早期治療以防發(fā)展為腦卒中。持續(xù)服藥仍發(fā)生TIA或輕微缺血性卒中的人群,往往更容易復發(fā)卒中。TIA患者在一些情況下很有可能復發(fā),包括:高度狹窄的血管供血區(qū)與癥狀相符、癥狀反復出現(xiàn)。在此情況下,需快速評估、合理治療。一、診斷1、是否為卒中 TIA應該符合如下特點:(1)起病突然;(2)腦或視網(wǎng)膜局灶性缺血癥狀;(3)持續(xù)時間短暫,頸內動脈系統(tǒng)TIA平均發(fā)作14分鐘,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TIA平均發(fā)作8分鐘,多在1小時內緩解,最長不超過24小時;(4)恢復完全;(5)常反復發(fā)作。2 、應鑒別的疾病包括: 局灶性癲癇、復雜性偏
2、頭痛、暈厥、美尼爾綜合征、腦腫瘤、硬膜下血腫、低血糖、低血壓。3 、區(qū)分頸內動脈系統(tǒng)TIA還是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TIA(1)出現(xiàn)下列癥狀考慮為頸內動脈系統(tǒng)TIA:偏身運動障礙;偏身感覺障礙;單眼一過性黑蒙;一過性語言障礙。(2)出現(xiàn)下列癥狀考慮為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TIA:眩暈、平衡障礙、復視、吞咽困難和構音不良;交叉性運動障礙和或感覺障礙;猝倒發(fā)作。4、尋找TIA的病因,制定預防方案 應該進行下列檢查,以尋找導致TIA的病因和危險因素:(1)測雙上肢血壓,除外血液動力學病因(2)頸動脈超聲:除外頸動脈病變。(3)心電圖:除外心源性原因。(4)頸椎影象學檢查:除外頸椎病變對椎動脈的壓迫。(5)凝血及纖溶
3、功能檢查。(6)血脂和血糖檢查。(7)血液流變學檢查。二、治療1、去除危險因素(1)積極治療高血壓(2)積極糾正血液動力學異常,包括低血壓(3)停止吸煙(4)合理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和瓣膜病(5)禁止過度飲酒(6)治療高脂血癥(7)腦供血動脈狹窄的治療(見第六章第八節(jié))2、藥物治療(1)抗血小板藥物: 使用抗血小板制劑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血栓性TIA進一步發(fā)展為卒中。 首選阿斯匹林,開始每日300mg,2周后改為每日80mg。阿斯匹林對血小板的作用取決于藥物的吸收率。出現(xiàn)下列兩種情況改為每日氯吡格雷75mg,或每日抵克力得250mg:服用阿斯匹林過程中仍有發(fā)作;因為消化道不良反應,病
4、人不能耐受治療。抵克力得或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需數(shù)天后才能達到全效,除非加量用藥。 鹽酸噻氯匹啶能阻止二磷酸腺苷(ADP)凝聚血小板。兩組大樣本、多中心隨機試驗肯定了噻氯匹啶在腦血管病中的療效。腹瀉是噻氯匹啶最常見的副作用,為12.5%。另一個常見的副作用為中性粒細胞減少,在TASS和CATS研究噻氯匹啶組中占2.4%;其中重度粒細胞減少占0.8%(而TASS阿斯匹林組為0);均為可逆性。鑒于90天內可發(fā)生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建議每2周全血細胞計數(shù),篩查副作用。自從此藥問世后,有文獻報道了另一種血液系統(tǒng)疾患-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噻氯匹啶的副作用限制了其預防卒中的療效。噻氯匹啶一般
5、用于對阿斯匹林不耐受或阿斯匹林無效。由于大多數(shù)副作用發(fā)生在3個月內,若治療早期能夠耐受,通??沙掷m(xù)服用。氯吡格雷與噻氯匹啶的化學構造類似,抑制ADP凝聚血小板。副作用較噻氯匹啶少,使得此抗血小板制劑受到重視。氯吡格雷安全性強于阿斯匹林。噻氯匹啶常見腹瀉和皮疹;阿斯匹林常有胃腸道刺激、出血。鑒于氯吡格雷無過多的骨髓毒性,不必像噻氯匹啶那樣經(jīng)常血常規(guī)檢查。對于減少卒中,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噻氯匹啶/阿斯匹林。還未有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啶的直接比較,但在安全性上,氯吡格雷勝過噻氯匹啶。對阿斯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氯吡格雷又是一種選擇;對于阿斯匹林失效者,也可能有作用。 環(huán)氧化酶抑制劑-阿斯匹林與環(huán)核酐磷酸二
6、酯酶抑制劑-潘生丁聯(lián)合應用,藥理上勝過單獨制劑。阿斯匹林-潘生丁合劑明顯地降低卒中危險度-相比阿斯匹林,可減少23.1%,相比潘生丁,可減少24.7%;幾乎是阿斯匹林、潘生丁的2倍。阿斯匹林-潘生丁合劑耐受好,是阿斯匹林預防卒中的又一種替代制劑。而阿斯匹林聯(lián)合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治療TIA或卒中還未開展;這類合劑的療效和安全性還不得而知。有證據(jù)證實氯吡格雷、阿斯匹林與緩釋潘生丁聯(lián)合制劑(Aggrenox),取代阿斯匹林單獨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比單獨使用阿斯匹林有效。也有證據(jù)證實阿斯匹林-潘生丁聯(lián)合制劑,療效優(yōu)于任何一種抗血小板單獨藥劑。(2)抗凝藥 不主張常規(guī)抗凝治療TIA。TIA抗凝治療的2個
7、適應癥是:A 懷疑心源性栓子引起;B 既往大血管狹窄,癥狀頻繁發(fā)作或癥狀持續(xù)時間超過平均時間(前組血管超過8分鐘,后組血管超過12分鐘)。此時在全部檢查過程完成前應使用抗凝治療。 慢性心房纖顫者考慮使用華法令,INR目標值2-3,這種方法在老年人群更有效。 機械性心瓣膜存在是抗凝治療適應癥。 其他對抗凝治療反應良好的TIA病因有:顱外頸內動脈內膜剝脫,嚴重的頸內動脈狹窄需行內膜剝脫術,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腦靜脈竇血栓形成。(3)不同類型TIA的治療 大動脈低血流量 特征:刻板性、反復性、短暫性、數(shù)分鐘。強烈提示頸內動脈系統(tǒng)嚴重狹窄。 治療:去除病因,改善腦血流量。 栓塞性 A 動脈-動脈栓塞 特
8、征:較少刻板性、稀疏性、常1h。 B心源性栓塞 診斷:癥狀不局限于某一個血管支配區(qū),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栓塞的表現(xiàn),心臟檢查提示有栓子的來源。 建議:對于TIA伴心房纖顫者,建議長期口服抗凝藥(A級推薦),INR的推薦目標是2.5(范圍2.03.0)。口服抗凝藥對其他高危心源性栓塞病人預防卒中也有效。對于口服抗凝藥禁忌的病人推薦應用阿斯匹林。 歐洲房顫試驗表明:對于并發(fā)TIA的房顫患者,抗凝制劑預防卒中的療效優(yōu)于阿司匹林。另外,大量的隨機試驗表明:對于房顫患者,首選抗凝治療。房顫患者的卒中高危因素有:高血壓病史,左室功能差,風濕性二尖瓣疾患,換瓣術后,既往卒中、TIA、栓塞病史,年齡75歲。阿司
9、匹林預防心源性栓塞的療效低于華法令。心源性栓塞高危患者,若禁忌口服抗凝藥,可推薦使用阿司匹林。TIA患者若伴有其它源性的心因性栓子,也適用于抗凝治療。復發(fā)性心源性栓塞源于機械瓣膜、心梗、左室血栓、擴張性心肌病、惡性心內膜炎。對于心房卵圓窩未閉和房間隔動脈瘤患者,抗凝治療在TIA的治療還不清楚??鼓委煹淖罴褟姸龋?.5INR(2.03.0)適合大多數(shù)口服抗凝治療。 腔隙性特征:刻板性、反復性、局限性、短暫性。需除外大動脈低血流量性TIA。 其他病因 包括非動脈粥樣硬化性和血液系統(tǒng)異常(包括血液高凝狀態(tài))。以下標準提示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征: (1) 2次檢查,每次檢查相隔至少3個月,抗心磷脂抗體2
10、0GPL單位,(2)抗核抗體陰性,和(3)缺乏心源性栓塞和大動脈粥樣硬化。 不明原因包括以下可能:(1)通過詳細檢查未發(fā)現(xiàn)可能的病因,(2)未發(fā)現(xiàn)可能病因但檢查欠詳細,和(3)病人可能存在2種以上病因,入病人有房顫和 同側明顯頸動脈狹窄。第二章 腦梗死 BNC腦血管病臨床指南 血流減少80%會發(fā)生腦缺血。其中心源性梗死占2030%,動脈硬化性梗死占1440%,腔隙性腦梗死占1530%,其他為血液動力學(分水嶺)梗死及其他原因等。一、診斷 1、明確是否腦梗死 臨床上突然出現(xiàn)的腦局灶性癥狀和體征都要懷疑腦梗死的可能,容易之相混淆的是腦出血,區(qū)別腦梗死與腦出血的最可靠方法是頭CT和或MRI,其他臨床
11、方法均不能作為確診方法。 2、鑒別診斷 診斷腦梗死時同時要區(qū)別于腦腫瘤、暈厥、癲癇、慢性硬膜下血腫等。 3、尋找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通過生化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頸動脈超聲等檢查尋找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頸動脈狹窄、高脂血癥等。 4、腦梗死的病因診斷 (1)栓塞性梗死: 心源性包括房顫、近期心肌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13%)、人工瓣膜、先天性瓣膜病、心內膜炎、附壁血栓、擴張性心肌炎。動脈源性是指血栓性、膽固醇性栓子,發(fā)展自動脈弓和顱外動脈(如頸內動脈和椎動脈)。栓塞性梗死具有突發(fā)性,神經(jīng)影象顯示有數(shù)個血管區(qū)的既往梗死。 栓子主要來源于心臟附壁血栓、頸動
12、脈及主動脈不穩(wěn)定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線索包括: 突然起病,癥狀迅速達到高峰; 病史上有風濕性心臟病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歷史; 心電圖表明有心房纖顫; 頸動脈和主動脈超聲發(fā)現(xiàn)有不穩(wěn)定斑塊; TCD栓子檢測發(fā)現(xiàn)腦血流中有過量的栓子存在。 (2)血栓形成性梗死: 血栓性病因包括內皮細胞損傷或缺失、顯露內皮下結構激活血小板、促發(fā)血栓生成、抑制纖溶系統(tǒng)、血液凝滯?;颊呷硇詣用}粥樣硬化可產(chǎn)生顱內的動脈粥樣硬化。診斷線索為: 發(fā)病年齡多較高; 多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 發(fā)病前可有TIA; 安靜休息時發(fā)病較多,常在睡醒后出現(xiàn)癥狀; 癥狀多在幾小時或更長時間內逐漸加重; 多數(shù)病人意識清楚,偏癱、失語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局
13、灶體征明顯; 腦脊液多正常。CT檢查早期多正常,2448小時后出現(xiàn)低密度灶。 (3)腔隙性梗死: 腔隙(lacuuae)一詞首先由Durand-Fardel(1843)提出,意指發(fā)生在大腦深部的小型軟化灶。在CT問世前,腔隙性腦梗死只能依靠病理檢查才能證實。Fisher在1042例尸檢中,發(fā)現(xiàn)11%有這種局限性小軟化灶,大多數(shù)腔隙直徑在0.5cm左右,最大直徑可到1.8cm,絕大多數(shù)腔隙分布在殼核、尾狀核、丘腦、腦室旁白質,也見于橋腦、小腦,但大腦皮層少見。腔隙性梗死的病因包括繼發(fā)于高血壓、血管炎、動脈硬化玻璃樣變和淀粉樣血管變性所引起的微動脈粥樣硬化、脂質透明變性、纖維素樣壞死;但大多數(shù)與高
14、血壓有關。在所有的梗死類型中,腔隙性梗死預后最好。 CT顯示出低密度軟化灶可以證實臨床診斷,CT未顯示出來也不能排除腔隙性梗死的存在。CT的陽性檢出率平均為50%左右,它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一是腔隙灶的部位,凡內囊、丘腦區(qū)者易于顯示,而橋腦區(qū)不易顯示。二是腔隙灶的大小,有癥狀者腔隙灶直徑一般都大于0.71cm,而無癥狀者一般都小于0.63cm。三是掃描時間,最早期軟化的腦組織對X線的吸收率與正常腦組織差別不大,CT難以分辨。過晚又容易與出血灶形成的囊腔混淆。以十天左右進行CT掃描其檢出的陽性率與準確率最高(超過58%)。(4)分水嶺梗死: 分水嶺梗死占缺血性腦血管病的10%,若有頸內動脈狹窄或
15、閉塞,可占40%。臨床診斷線索包括: 病史中有全身血壓下降的佐證; 由坐位或臥位變?yōu)橹绷⑽皇蛊鸩。?病史中反復一過性黑朦; 頸動脈檢查發(fā)現(xiàn)有高度狹窄; 影象學上發(fā)現(xiàn)符合分水嶺梗死的表現(xiàn)。(5)其他病因: 動脈壁的炎癥,如結核性、梅毒性、化膿性、鉤端螺旋體感染、結締組織病、變態(tài)反應性動脈炎等,還可見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高凝狀態(tài)等。(6)原因不明: 有些腦血管病原因不明。 二、病房輔助檢查1、尋找頸動脈狹窄的證據(jù),須進行的檢查包括頸部B超、MRA或DSA及TCD。2、CT顯示不清的病灶必須行頭部MRI檢查。3、必須行危險因素檢查,如血糖、血脂、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檢查。4、懷疑腦栓塞
16、病人需行超聲心動圖及心電圖檢查以明確栓子來源。5、入院時測一次雙上肢血壓。6、梗死面積可用CT的ASPECT評分7、分水嶺梗死可用相應的CT和MRI模板 三、一般治療1、保持呼吸道通暢:通過血氧飽和度和氧分壓測定發(fā)現(xiàn)低氧血癥的病人,要給與吸氧治療,如果仍不能糾正者,輔以機械通氣。2、合理使用降壓藥:在發(fā)病3天內一般不用抗高血壓藥,除非出現(xiàn)下列七種情況:(1)平均動脈壓大于130mmHg;(2)出現(xiàn)梗死后出血;(3)合并高血壓腦病;(4)合并夾層動脈瘤;(5)合并腎功能衰竭;(6)合并心臟衰竭;(7)需要溶栓治療。若收縮壓高于220mmHg,舒張壓高于120mmHg,緩慢降壓。選擇藥物見急診部分
17、。3、抗感染 出現(xiàn)下列兩種要使用抗生素:(1)出現(xiàn)感染的證據(jù),如肺部和泌尿系感染(2)明顯的意識障礙。4、糾正血糖:見急診控制血糖部分。 四、各類型腦梗死特殊治療方法1、腔隙性梗死治療首選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的藥物,如己酮可可堿。2、血栓形成性梗死治療首選溶栓治療(發(fā)病36小時內)。3、分水嶺梗死治療禁用降壓藥,慎用鈣拮抗劑。首選提高灌注壓藥物,如擴容藥物和中藥。4、栓塞性梗死首選抗凝治療。 5、其他病因:治療首選針對病因。 五、溶栓治療(一)靜脈溶栓(梗死發(fā)作6小時內)1、建議 對于急性缺血性梗死發(fā)病3小時內, 無溶栓禁忌癥者, 推薦靜脈內使用rt-PA(A級推薦)或UK。rt-PA 0.9m
18、g/Kg(最大用量90 mg),UK100-150萬IU。10%靜脈推注1分鐘,其余靜脈點滴=1小時。治療后,前24小時內不得使用抗凝藥或阿斯匹林。24小時后CT顯示無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療。梗死發(fā)作后3-6小時,不推薦常規(guī)rt-PA、UK靜脈給藥,若應用可在特殊影象(PWI、DWI)指導下應用。不推薦使用鏈激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2、研究背景 美國國立神經(jīng)病與卒中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oke Study Group,NINDS)第一及第二部分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雙
19、盲、安慰劑對照方案。624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發(fā)病在3小時內(其中48%1小時。結果:與對照組比較,3個月無殘疾或僅有輕微殘疾率至少30%;36小時癥狀性腦出血率,治療組6.4%,對照組0.6%;3個月死亡率,治療組17%,對照組21%,(p=0.03)。基于上述研究,美國FDA于1996年6月推薦靜脈內使用rt-PA 0.9mg/Kg,缺血性卒中發(fā)病3小時內,無禁忌癥者溶栓治療方案(I 級證據(jù),A級推薦)。在3小時時間窗內治療,靜脈點滴rt-PA溶栓治療對于以下常見的缺血性卒中有良好的療效:動脈血栓性/動脈栓塞性卒中、心源性梗死、小血管閉塞性(腔隙性)梗死。無論患者的年齡、性別、種族,治療對
20、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輕度、中度、重度缺損都有好處。雖然rt-PA靜脈治療有3小時治療時間窗,但rt-PA在90分鐘內使用,療效優(yōu)于3小時的兩倍。 ATLANTIS研究(the Alteplase Thrombolysis for Acute Non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Ischemic Stroke )在癥狀發(fā)作后3-6小時靜脈給予rt-PA未能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北美42個中心142人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研究,rt-PA3小時以后給藥,1天后的評估發(fā)現(xiàn)部分病人有較弱的效果,但療效未持續(xù)至30天。以上兩個研究,癥狀性顱內出血率增加。歐洲急性卒中協(xié)作研究( the Eur
21、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ECASS I & II):ECASS I,rt-PA 1.1mg/Kg;ECASS ,rt-PA 0.9mg/Kg,均于發(fā)病6小時內給藥,rt-PA治療效果未被肯定,有關它的危險性與益處的比率問題仍存在疑問。因此,卒中3小時以后不推薦常規(guī)靜脈給予rt-PA。3、影象下指導進行溶栓的原因 溶栓治療的前提是可逆性缺血半暗帶的存在。DWI、PWI的綜合應用,在確定半暗帶是否存在、在溶栓治療時間窗的把握、治療的個體化、除外TIA方面極占優(yōu)勢,是影象下指導溶栓治療的得力工具。雖然國際公認的治療時間窗在卒中后3小時,但挽救缺血組
22、織的時間窗更取決于充分的側枝循環(huán)和代謝狀態(tài),這在不同個體、不同部位是可變的,即使在相同血管供血區(qū)域也可極為不同,每個個體均有對干預治療潛在有效的自己的時間窗。 部分病人雖發(fā)病仍在時間窗內,但CT已顯示早期改變、PWIDWI、以及末端血管閉塞者,其缺血腦損傷已達最終結局,此時治療已無效,并增加出血的風險。部分超過治療時間窗的病人,仍存在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帶;另外需要對時間窗重新判定,因有些病人、家屬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卒中早期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癥狀。 因此對發(fā)病3-6小時者,可根據(jù)PWI、DWI重新判斷。存在下列情況時可以溶栓:PWIDWI; DWI面積1/3MCA分布區(qū)。 4、溶栓方案(1)適應癥急性缺血性
23、卒中發(fā)病3小時內,MRI指導下可延長至6小時年齡18歲(2)絕對禁忌癥TIA或迅速好轉的卒中以及癥狀輕微者病史和體檢符合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兩次降壓治療后血壓仍高于185/110mmHg治療前CT檢查發(fā)現(xiàn)有出血、占位效應、水腫、腫瘤、AVM在過去14天內有大手術和創(chuàng)傷活動性內出血7天內進行過動脈穿刺病史中有血液學異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T15sec,INR1.4,PTT40sec,血小板100109/L)正在應用抗凝劑或卒中發(fā)作前48小時內應用肝素者(3)相對禁忌癥意識障礙CT顯示早期大面積病灶(超過MCA分布區(qū)的1/3)2月內進行過顱內和脊髓內手術過去3個月患有卒中或頭部外傷前21天
24、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血糖22.2mmol/L(400mg%)卒中發(fā)作時有癲癇以往有腦出血史妊娠心內膜炎、急性心包炎嚴重內科疾病,包括肝腎功能衰竭(4)治療過程rt-PA: 0.9mg/Kg(最大量90 mg),其中10%先靜脈推注,其余加入液體連續(xù)靜脈點滴(1小時)U K:0.9%鹽水100ml + UK 100-150萬IU ,靜脈點滴1小時,或按rt-PA靜點方法進行。監(jiān)測神經(jīng)功能變化和出血征象測血壓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60min16h生命體征q1h12h,其后q2h12h 神經(jīng)功能評分q1h6h,其后q3h72h 24小時后每天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用藥后臥床24小時,其后
25、再評價維持血壓低于180/105mmHg如果出現(xiàn)嚴重頭痛、急性高血壓、惡心和嘔吐,停止使用rt-PA或UK,即刻CT檢查24小時后重復CT檢查原則上24小時內不使用靜脈肝素和阿斯匹林,24小時后重復CT沒有發(fā)現(xiàn)出血,可以開始使用阿斯匹林和/或肝素用藥后45分鐘時檢查舌和唇以判定有無血管源性水腫,如果發(fā)現(xiàn)血管源性水腫立即停藥,并給予抗組織胺藥物和糖皮質激素(5)合并用藥: 治療后頭24小時內不得使用抗凝藥或阿斯匹林。24小時后CT顯示無出血,可行抗血小板或/和抗凝治療。阿斯匹林:溶栓后24小時,口服水溶阿斯匹林200-325mg/d10天,維持量75-120mg(繼發(fā)腦或全身大出血者停用)。輕度
26、皮膚粘膜及胃出血,出血停止1周后繼續(xù)給予維持量。不能耐受阿斯匹林者口服抵克力得0.25/d或氯吡格雷75mg/d。(6)不可合并使用的藥物: 禁用普通肝素、其他抗凝劑、溶栓制劑及蛇毒制劑(7)腦出血及嚴重全身出血并發(fā)癥的處理繼發(fā)腦出血:有突然的意識障礙、血壓升高、頭痛吐、肢體障礙加重者,應考慮出血并發(fā)癥,停止使用rt-PA。即刻復查CT。查血小板及凝血象可輸凍血漿;新鮮凍血漿(每袋100ml,提前通知血庫,需溶解40分鐘),使纖維蛋白原100mg%可輸1單位的血小板,特別是近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療者(提前通知血庫,需找臨時獻血員,4小時以上的制備)。 (8)血管再閉塞或持續(xù)加重的處理: NIH評分
27、再惡化的判定標準是:最初改善2分后,再惡化2分;或與基線評分比較惡化4分。在排除腦出血的前提下,給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30.4ml,每日兩次,710天。如血小板記數(shù)8萬mm3,則停用。禁用普通肝素。(9)其他并發(fā)癥的對癥處理降顱壓,甘露醇 (0.25 0.5 g/kg 靜點) 輸液速度大于20分鐘,可以快速降低顱內壓,每隔6小時給一次。通常每天的最大量是2 g/kg。靜脈內給予40 mg 速尿可以補充應用治療那些癥狀進行性惡化的病人中,但不能用在長期治療中,并且應監(jiān)測電解質;抑酸及胃粘膜保護劑;抗感染等。對于嚴重卒中(NIH評分22),CT有早期改變:大面積梗死的早期改變、腦溝消失、占
28、位效應及水腫,應慎重應用rt-PA或UK治療。(10) 監(jiān)測項目治療前: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血糖、心電圖、凝血功能(PT、APTT、INR、FIB)。應用低分子肝素者動態(tài)查血小板記數(shù),以后根據(jù)情況檢查。發(fā)病后24小時復查CT。NIHSS評分:治療前;治療后q1h6h,其后q3h72h ,24小時后每天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治療后14、30、90天;Bathel指數(shù)、改良Rankin量表:治療后14、30、90天。 (二)動脈溶栓1、建議 大腦中動脈阻塞發(fā)病3-6小時者;基底動脈阻塞12小時者可行動脈溶栓治療。具體方法是經(jīng)股動脈行選擇性腦血管造影,明確腦血管閉塞的部位及程度,即經(jīng)導引管放入3F導管,盡可能
29、地前進接近血栓部位或用多側孔的顯微導管穿入栓子,在X線監(jiān)視下,從導管直接向栓子內注射5mg rt-PA,然后以每分鐘12 mg的速度滴注,維持2030分鐘,總量5mg。注入完畢后,經(jīng)微導管注入少量造影劑,在X線熒屏下觀察閉塞血管再通情況。大腦中動脈阻塞者:發(fā)病36小時溶栓可能有益(級證據(jù))?;讋用}阻塞者,動脈內給予pro-UK和rt-PA即使發(fā)病超過12小時仍可能有益。2、研究背景 尚無大樣本的隨機研究。Prolyse in Acute Cerebral Thromboembolism II(PROACT II)動脈內pro-UK溶栓隨機研究提示,發(fā)病6小時溶栓可能對大腦中動脈阻塞有益(級證
30、據(jù))。動脈內給予pro-UK和rt-PA對基底動脈阻塞有益,即使發(fā)病超過12小時。一些個案報道也提示:嚴重后循環(huán)卒中,24小時IA溶栓有效。因此,發(fā)病15)。因此,對大部分病人來說,大的梗死(超過MCA區(qū)域50%),未被控制的高血壓,進展的微血管病變是抗凝治療的禁忌癥。從理論上講,肝素可能對預防栓塞的再發(fā)生及血栓的進展有益,但可導致出血的并發(fā)癥包括腦出血,從而使作用抵消。肝素治療開始的時間、劑量、持續(xù)時間均未獲得一致的意見。急診科醫(yī)師應請教神經(jīng)科主治醫(yī)師有關特殊病人的肝素應用(級證據(jù))。低分子抗凝制劑較傳統(tǒng)肝素有很多優(yōu)勢,但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仍尚待評價。七、抗血小板治療 (一)建議1、不能
31、進行溶栓治療者,在排除腦出血性疾病的前提下,應盡快給予阿斯匹林(300mg/d)(A級推薦),推薦劑量范圍(50325mg)。靜脈溶栓24小時后,加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抵克力得。2、對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斯匹林是唯一經(jīng)過證實的抗血小板制劑。一旦腦梗死診斷明確,若不能rt-PA或肝素治療,應盡快給予(缺血性卒中發(fā)生后48小時內)。推薦使用阿斯匹林(50325mg), 持續(xù)至二級預防措施制定。可以減少早期再缺血的危險,而無早期出血并發(fā)癥的大危險,并可改善長期預后。3、阿斯匹林能增加rt-PA的出血,并抑制rt-PA的溶栓效應。盡管48小時內服用阿斯匹林有一定的療效,但最好還是在rt-PA結束后再
32、應用。(二)研究背景 兩個大組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IST)和Chinese Acute Stroke Trial(CAST)隨機、非盲、干預研究證明:阿斯匹林在急性梗死發(fā)作后48小時內給藥可產(chǎn)生作用雖小但肯定的療效(有統(tǒng)計學意義)。IST應用300mg/d可使梗死后14d內的死亡率及梗死再發(fā)生率下降1.1%,而沒有大的早期出血并發(fā)癥的危險。低-中等劑量(160mg-300mg/d)可改善長期預后,可將梗死后3個月的致殘率降低1% 。阿斯匹林早期應用的效果,是針對梗死自身還是預防卒中再發(fā)生的作用尚不清楚。有研究阿斯匹林的NTN抗炎作用可能影響所有的結果
33、。八、降纖治療(一)建議: 降纖制劑于發(fā)病早期使用,包括類蛇毒制劑,隔日一次,共3次,劑量為10u 、5u 、5u,需在用藥前后監(jiān)測FIB。 (二)研究背景 發(fā)病3小時內應用蛇毒并持續(xù)5天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預后。其生化作用是將纖維蛋白原轉換為可溶性纖維蛋白,降低纖維蛋白原的血漿濃度,使形成血栓的底物減少。STAT 500例隨機對照研究,發(fā)病3小時內給藥,3個月時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復,治療組42%,安慰劑組34%(p=0.04)。最近,歐洲蛇毒6小時內給藥研究,已因不成熟而終止。九、神經(jīng)保護劑 所有的神經(jīng)保護劑均處于實驗階段,目前尚無一個獨立的神經(jīng)保護劑表明影響卒中的預后。 可考慮的用藥為:胞
34、二磷膽堿、鈣拮抗劑(低灌注梗死禁用)、銀杏制劑、硫酸鎂等。 使用方法:最好聯(lián)合用藥。十、中藥治療 目前尚缺乏可靠數(shù)據(jù)表明中藥影響病人的卒中預后,無循癥醫(yī)學依據(jù)。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可參考使用適宜的中藥制劑。十一、其它治療 若急性梗死延誤治療的時間較長,將不適合溶栓治療。對此類患者定時反復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以確保卒中無發(fā)展。內科疾患,如低、高血糖、低容量、低血壓、心衰、缺氧、高熱,應予以糾正。尋找危險因素,并進行相應處理。十二、不推薦的治療 有足夠的證據(jù)證實,下列治療無效甚至有害:皮質激素(證據(jù)確定);SK靜脈或動脈應用;巴比妥酸鹽(證據(jù)確定) 第三章 腦出血BNC腦血管病臨床指南 典型的腦出血(IC
35、H)的表現(xiàn)是突發(fā)局灶神經(jīng)功能缺損,病程幾分鐘到幾小時,伴隨頭痛、惡心、嘔吐、意識水平下降和血壓升高。自發(fā)性ICH的癥狀、體征發(fā)展迅速,需快速分診救治。血進入腦組織可產(chǎn)生壓迫,由于重要的深部腦結構受壓或扭曲,以及ICP增高,可導致死亡。ICH的結果及死亡率取決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特別是血腫的大?。ㄖ睆交蝮w積)-根據(jù)CT測量結果;意識水平(GCS評分);CT影象(如,出血引起的腦室擴大、繼發(fā)性腦積水)。 最恰當?shù)奶幚泶胧┦欠乐估^續(xù)出血;降低ICP;在許可的情況下及時外科減壓。大的腦內或小腦血腫常需外科干預。CT掃描用作鑒別診斷。如果腦水腫導致昏迷,腦室引流管的置入可能挽救生命。 高齡和高血壓是I
36、CH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持續(xù)高血壓導致的動脈和小動脈的病理生理改變一般認為是ICH最重要的原因。腦淀粉樣血管病作為老年人腦葉出血的原因也日益增多。其他ICH的原因包括血管畸形、動脈瘤破裂、凝血障礙、使用抗凝藥和溶栓藥、腦梗死后出血、腦腫瘤出血和吸毒。 ICH病人睡醒時出現(xiàn)癥狀占15%。大約50%意識水平下降,在缺血性卒中不常見;40%出現(xiàn)頭痛,相比較缺血性卒中病人為17%。嘔吐是一個重要的體征,特別是大腦半球血腫。在哈佛卒中數(shù)據(jù)庫中,49%的幕上ICH病人嘔吐,而頸動脈缺血病人2%,SAH病人45%。嘔吐是后顱窩各種類型卒中病人的常見癥狀。;90%的病人血壓升至很高水平;約6%7%的病人發(fā)生癲癇
37、,腦葉比深部出血更常見。一、 診斷(一)建議:1、 ICH經(jīng)常是引起早期神經(jīng)功能惡化的臨床急癥。急性卒中病人嘔吐、早期意識改變、血壓突然升高提示腦出血。2、 對懷疑腦出血的病人推薦CT檢查(級證據(jù),A級推薦)。3 、所有需手術治療,出血原因不明的病人(特別是臨床情況穩(wěn)定的年輕、血壓正常者)需做腦血管造影(級證據(jù),C級推薦)。4 、老年高血壓病人出血位基底節(jié)、丘腦、小腦、腦干,而且CT未提示結構損傷者不需血管造影。大部分老年病人深部腦室鑄型、再出血率高,不適宜血管造影(級證據(jù),C級推薦)。腦血管造影時機,取決于病人臨床情況和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判斷手術緊急程度。5 、MRI和MRA有助于篩選是否需做血管
38、造影的病人,對血壓正常的腦葉出血病人,有助于尋找血管畸形(級證據(jù),C級推薦)。影象學可診斷顱內動靜脈畸形。CT平掃敏感度低,可表現(xiàn)為鈣化和低密度;注藥后增強。MRI敏感度高,T1、T2加權像呈現(xiàn)不同的流空影,含鐵血黃素提示既往出血。MRI可明確AVM部位和層面的詳細信息,有助于治療參考。MRA雖無創(chuàng)、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不能詳盡顯示血管團內動脈瘤、供血動脈瘤、靜脈引流方式的全面資料、顱內動靜脈畸形血管團的細微特點。動脈血管造影是顯示動脈、靜脈的金標準。6 、建議MRI和全腦4支血管造影,以了解AVM的詳細解剖情況。(二)診斷內容1、 判斷有無出血判定有無腦出血,也就是從臨床上鑒別腦出血與腦梗死的
39、可靠方法是頭顱CT掃描,CT上表現(xiàn)為高密度,CT值為7580Hu。2 、出血量的估算出血量估算的方法有很多,適合臨床使用的是多田氏公式。根據(jù)CT影象,計算方法如下:出血量(ml)0.5最大面積長軸(cm)最大面積短軸(cm)層面數(shù)3 、CT檢查可顯示血腫部位、大小、形態(tài),是否破入腦室,血腫周圍有無低密度水腫帶及占位效應、腦組織移位和梗阻性腦積水等。4 腦出血的病因診斷腦出血的病因多種多樣,要盡可能做出病因診斷,以有利于治療。下面給出常見病因的診斷線索。(1)高血壓性腦出血:常見部位是豆狀核、丘腦、小腦和腦橋。 急性期極為短暫,出血持續(xù)數(shù)分鐘。 高血壓病史。 無外傷、淀粉樣血管病等其他出血證據(jù)。
40、(2)腦淀粉樣血管?。豪夏瓴∪嘶蚣易逍阅X出血的年輕病人。 出血局限于腦葉。 無高血壓史。 有反復發(fā)作的腦出血病史。 確診靠組織學檢查。(3)抗凝劑導致的腦出血:長期或大量使用抗凝劑。 出血持續(xù)數(shù)小時。 腦葉出血。(4)溶栓劑導致的腦出血:使用抗凝劑史。 出血位于腦葉或原有的腦梗死病灶附近。(5)瘤卒中: 腦瘤或全身腫瘤病史。 出血前有較長時間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局灶癥狀。 出血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非典型部位。 多發(fā)病灶。 影象學上早期出血周圍水腫和異常增強。(6)毒品和藥物濫用導致的腦出血: 毒品濫用史。 血管造影血管呈串珠樣改變。 腦膜活檢的組織學證據(jù)。 免疫抑制劑有效。(7)動靜脈畸形出血: 發(fā)病早,
41、年輕人的腦出血。 遺傳性血管畸形史。 腦葉出血。 影象學發(fā)現(xiàn)血管異常影象。 確診依據(jù)腦血管造影。二、一般治療1、 最初的治療是保持氣道通暢、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穩(wěn)定。確定局灶神經(jīng)功能損傷,注意外部創(chuàng)傷征象,檢查是否合并褥瘡。同時控制血壓、高顱壓、液體治療、預防癲癇、控制體溫。2 、支持治療:全面護理、監(jiān)護。開放氣道,糾正呼吸、循環(huán),必要時氣管插管。3 保持呼吸道通暢和穩(wěn)定血壓:通過血氧飽和度和動脈血氧分壓測定發(fā)現(xiàn)有缺氧證據(jù)時,要給與吸氧治療,如果仍不能糾正者,輔以機械通氣。4 、合理使用降壓藥:在發(fā)病3天內不要將血壓降低到正常高限(14090mmHg)。不要馬上降血壓。雖然血腫的增大與血壓的關系還不
42、令人信服,但臨床觀察表明:認真治療器質性高血壓有利于控制持續(xù)出血,特別是: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3060分鐘重復檢查; 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動脈內膜剝脫,血壓200/110mmHg者,血壓水平應控制平均動脈在130mmHg以下。如果收縮壓低于90mmHg,應給予升壓藥。5 、靜脈補液避免脫水。6、 禁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三、 特殊治療 腦內血腫周圍的腦組織受壓,出現(xiàn)水腫,血腫較大時可引起顱內壓增高,使腦組織和腦室移位、變形,重者可形成腦疝。若臨床癥狀逐漸擴大,應多考慮腦水腫周圍水腫所致。若癥狀急劇加重,常因血腫擴大所致。若血腫周圍水腫或血腫擴大導致顱壓明顯升高,靜脈甘露
43、醇合用/不用速尿。甘露醇 (0.25 0.5 g/kg 靜點) 輸液速度大于20分鐘,可以快速降低顱內壓,每隔6小時給一次。通常每天的最大量是2 g/kg 靜脈內給予40 mg 速尿可以補充應用在治療那些癥狀進行性惡化的病人中,但不能用在長期治療中,并且應監(jiān)測電解質。同手術血腫清除相比,ICH后藥物治療(如類固醇激素)對預后無明顯益處。ICH預后不良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特別是腦組織變化導致神經(jīng)元壞死、血腫周圍膠質增生。大多數(shù)ICH患者死于顱內壓增高或局部占位效應,而這些情況可緊急用藥治療。若患者血腫巨大、同時顱內壓增高(ICP)導致昏迷,藥物治療將非常困難。對這類病例,需監(jiān)測ICP,因為腦自身
44、調節(jié)使得CPP、ICP和平均動脈壓遵從以下公式:CPP = MAP - ICP。CPP應維持在至少70mmHg水平。有證據(jù)表明:30%以上的丘腦血腫或神經(jīng)節(jié)血腫在24小時內增大是由于不斷出血所致。這支持了早期手術血腫清除并仔細止血的觀點。四、 腦出血的病因治療1、 高血壓性腦出血 建議:治療的關鍵是控制升高的血壓,防止再出血。 腦出血常伴慢性持續(xù)性高血壓或急性高血壓。其最常見的腦出血部位:殼核、丘腦、大腦半球腦葉白質、腦干、小腦。急性腦內出血的病人常伴血壓的升高,但單純血壓升高不足以診斷高血壓性腦出血。其它有助于診斷高血壓的證據(jù)為:視網(wǎng)膜病變、腎功能不全、左心室肥大。一般來說,高血壓證據(jù)充分,
45、血腫位于深部腦組織,不需要血管造影。2、 出血性疾病 建議:糾正凝血機制紊亂所致的顱內出血。 糾正凝血異常:除非下列原因導致的腦出血,否則不應該使用止血藥,使用止血藥的情況包括:(1) 與使用華法令相關的腦出血用凍干健康人血漿和維生素K。(2)與使用肝素相關的腦出血使用魚精蛋白。(3)與使用溶栓藥相關的腦出血使用魚精蛋白和6氨基已酸。(4)與血小板功能障礙相關的腦出血靜脈輸入新鮮血小板。(5)血友病相關的腦出血靜脈輸入凝血因子。 凝血機制紊亂是腦出血的少見原因,經(jīng)常由使用抗凝劑及溶栓劑引起(見表17)。使用抗血小板制劑、抗凝劑及溶栓劑的病人如出現(xiàn)新的局灶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頭痛、意識改變應懷疑有腦出
46、血。遺傳性或獲得性凝血性疾病可導致腦出血,包括XIII、IX凝血因子的缺乏。 顱內出血是口服或非腸道抗凝劑使用過程中最常見的致命并發(fā)癥。肝素、低分子(LMW)肝素、LMW類肝素在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時,可出現(xiàn)梗死的出血性轉化、初發(fā)腦出血。對急性心機梗死及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應用溶栓劑,可有較高的出血或顱內出血危險??寡“逯苿┹^抗凝劑顱內出血風險低,但在初級預防及急性期治療時仍可有出血事件發(fā)生。在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時,阿斯匹林可增加溶栓藥物出血的風險。 如果顱內出血一經(jīng)診斷,要進行最低限度的凝血功能評估:PT、INR、APTT、血小板計數(shù)。檢查血型并交叉配血,以備提供特殊的血制品或糾正凝血機能的紊
47、亂。外科手術前應糾正凝血功能障礙。糾正方法見表17。不斷監(jiān)測凝血檢驗,隨時給予糾正并提供必要的血制品、凝血因子。3 、血管畸形(1)臨床表現(xiàn) 可引起局部腦出血的血管畸形包括:毛細血管擴張癥、動-靜脈畸形、靜脈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 除出血的表現(xiàn)外,還可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的偏頭痛樣的頭痛、癲癇。大的、高血流的血管畸形還可在頭顱或頸部產(chǎn)生血管雜音。除毛細血管擴張癥外,其它的血管畸形均可在增強CT掃描或MRI上發(fā)現(xiàn)。(2)手術治療選擇 目前為止,腦AVM治療方法有四種:顯微神經(jīng)外科、介入血管內技術、放射外科 、栓塞后手術的聯(lián)合治療。 手術治療 若需神外治療(如小腦出血、急性腦積水),急診神外會診。血腫的外
48、科減壓是神經(jīng)外科的特殊指征(如壓迫腦干,應立即手術減壓),若病情需要,通知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 選擇治療要考慮到利弊。一般來講,對于Spetzler-Martin I級、II級病變,首選外科手術切除。對于小病灶,由于部位和供血血管解剖情況,手術可能危險性增大,可考慮放射外科治療。對于級病變,常選擇栓塞后手術的聯(lián)合治療。對于、級病變,單純外科手術危險度高,不主張推薦。 血管內治療 隨著技術的進步,介入神經(jīng)放射即血管內神經(jīng)外科成為治療腦AVMs的新方法。漂浮微導管的應用可安全地引導到顱內各血管,并更加準確地釋放栓塞物質。 一般來講,Spetzler-Martin、級病灶可在術前或放射外科前栓塞。、級病灶
49、不能行栓塞,除非聯(lián)合其它治療(手術或放射外科)才能完全治愈病變。但也有例外:伴有靜脈阻塞的、級病灶,栓塞是為了減少動脈血流以控制水腫;或者是有盜血的患者,栓塞的目的是緩解AVM短路的程度。 定向放射外科 是治療腦AVMs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放射外科的目的是照射AVM的血管產(chǎn)生進行性的管腔閉塞,從而防止出血。受照射的團塊皺縮是治愈反應的最后階段,也是炎癥反應的最后階段。此時AVM血管閉塞、AVM體積縮小。由于是聚焦照射,AVM周圍的腦組織的放射劑量很小。 對于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高危的病變,可考慮放射外科治療。放射外科對小病灶效果更好;故此方法主要用于小病灶而非大病灶。然而,病變體積并不是唯一決定
50、因素。病灶的部位、患者年齡、癥狀、血管周圍解剖情況也要考慮到。對于可用手術治療的小病灶(Spetzler-Martin、級),手術比放射外科危險度小。對于大病灶(Spetzler-Martin級),若目標是完全閉塞病灶,可考慮聯(lián)合放射外科治療。放射外科和栓塞介入部分治療大型病灶并不能消除出血的危險。五 、顱內血腫開顱清除術和微創(chuàng)清除術 理想的手術治療ICH的目標是盡可能快而多地清除血凝塊,而手術本身引起的腦損傷盡可能小。如果可能,手術也能去除ICH的潛在病因,如動靜脈畸形和預防ICH并發(fā)癥,如腦積水和血凝塊的占位效應。 顱骨切開術曾經(jīng)是ICH的標準治療方法。主要好處是能充分暴露,清除血凝塊。充
51、分的血凝塊清除術,能減輕升高的ICP解除血凝塊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手術范圍廣泛的弊端在于導致進一步腦損傷,特別是深部出血的病人。除此之外,顱骨切開術清除血凝塊的作用遠不理想 。 清除ICH的技術進展包括:采用立體定向儀進行出血定位、手術中超聲檢測及改進手術技術。手術方式:血腫穿刺抽吸,可以由神經(jīng)內科醫(yī)生在病房進行,此種手術可能解除顱高壓,但對功能恢復無幫助。 開顱血腫清除,轉神經(jīng)外科。 第四章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BNC腦血管病臨床指南 癡呆是一種獲得性智能障礙綜合征。卒中是血管性癡呆進展的明顯因素(A級推薦)。血管性癡呆是僅次于Alzheimer病后最常見的癡呆類型。值得注意的是相當多的血管性癡呆病人家屬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B級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區(qū)塊鏈技術應用開發(fā)人員勞動合同書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節(jié)約合作協(xié)議字體要求
- 二零二五年美容院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服務合同
- 2024年物業(yè)管理服務合同(升級版)
- 二零二五年度科技園區(qū)商鋪租賃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受托支付合同(農(nóng)業(yè)項目資金監(jiān)管)
- 2025年度住宅小區(qū)地下停車位租賃與智能家居服務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國橢圓形電熱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股權投資聯(lián)營協(xié)議
- 2025年度員工自愿放棄社保及養(yǎng)老保險合同范本
- 2022閥門制造作業(yè)指導書
- 科技創(chuàng)新社團活動教案課程
- 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表格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作文總復習課件
- SHS5230三星指紋鎖中文說明書
- 無水氯化鈣MSDS資料
- 專利產(chǎn)品“修理”與“再造”的區(qū)分
- 氨堿法純堿生產(chǎn)工藝概述
- 健康管理專業(yè)建設規(guī)劃
- 指揮中心大廳及機房裝修施工組織方案
- 真心英雄合唱歌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