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陽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Xiny ang T eachers Colleg e第 21 卷 第 2 期 2001 年 4 月( Philos. &Soc. Sci. Edit . ) Vol . 21 No. 2 Apr. 2001歷史研究鄭樵通志藝文略及其貢獻馮文龍( 成都大學管理系, 四川成都 610081)摘 要: 通志藝文略是我國第一部通史性史志目錄, 其思想的精華和核心是“會通”的觀點 , 與會通思想緊密聯(lián)系的是他的“類例”原則。藝文略在著錄內(nèi)容上和分類體系上的兩大突破,極大地豐富了古典目錄學寶庫, 對后世有著積極的影響。關鍵詞: 鄭樵; 通志藝文略
2、;古典目錄學; 中國; 目錄學思想中圖分類號: G257. 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3-0964( 2001) 02-0101-04鄭樵( 1104-1162 年) 字漁仲, 自號西溪遺民, 興化軍莆田人( 今福建莆田) , 南宋著名的史學家和校勘、目錄學家。自幼嗜學, 不仕科舉, 結(jié)茅夾氵祭山中,潛心書事, 誦記不絕, 執(zhí)筆未殆 30 余載。他著述宏富 , 自稱“山林三十年, 著書千卷”,生平著作達 84 種左右, 現(xiàn)僅存通志200 卷、夾氵祭遺稿3 卷以及一些零散遺文。而其中以“五十載總為一書”的通志最為重要, 是他畢生瀝血之作。通志中的校讎略、藝文略、圖譜略、金石略較為全面
3、系統(tǒng)地反映了他的目錄學思想。同時, 也是古典目錄學發(fā)展的第一次階段性的理性總結(jié), 代表了古典目錄學發(fā)展到這一時期的最高成就,成為目錄學史研究的一個領域。檢視近幾年來的研究篇目, 眾多文章旨趣于從校讎略出發(fā)研究鄭氏的目錄學思想, 應當說這種探討是有積極意義的。但要系統(tǒng)把握鄭氏的目錄學思想, 不能忽視對藝文略的研究, 因為藝文略是他目錄學思想的具體映射, 也是他書目實踐工作的結(jié)晶, 理論與實踐相互羽翼共同構(gòu)成其目錄學思想體系, 本文則著意在于此。一、通志藝文略概況從玉海卷 52、夾氵祭遺稿等有關材料來看,鄭樵以群書會記36 卷為底本, 并參考了以前的一些史志目錄如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
4、志以及當時國家書目如四部書目、崇文總目,還有民間的荊州田氏書目、漳州吳氏書目、道藏目錄等,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藝文略。此外, 在其“八九年為討論之學”時所得的, 諸如求書厥記、亡書備載等無疑對他的藝文略編撰有著積極影響。藝文略共計 8 卷, 每一條目上著書名、卷數(shù),下錄撰述者, 不分存佚亡闕并同著錄, 僅偶在書名、著者下略述殘亡情況。例如經(jīng)部易類: “連山十卷,夏后氏, 易至唐始出, 今亡。”史部正史類: “后漢書一百卷, 張?zhí)刈? 惟存有天文志二卷。”藝文略無小序與解題, 只于“疑晦處則釋之”,在“家”之下著種、部、卷, 每“種”之下著錄部卷之數(shù),共牢籠書籍 10, 912 部、110, 9
5、72 卷 748 篇 12 章 37 圖; 其分類體系為十二分法, 暗合“分天之綱十二野者”之意, 以其總挈天下百家學術(shù)之綱略, 其下再細分出“家”(二級類目) 和“種”(三級類目) 。其類目之巨細, 實曠古之未有。藝文略類目繁蕪, 目錄學界對此介紹各有異辭, 眾說紛紜, 例有來新夏古典目錄學淺說“十二類、百家、三百七十一種”;羅孟禎古典文獻學“十二類、八十八小類、四百四十二目”等諸說。茍若不判明類目, 無疑會影響到對鄭樵分類思想的進一步探索。為研究方便, 僅臚列姚名達 1 、王重民 2 二先生及鄭樵之說, 并附本文重新計核之數(shù)于下, 歸納成表, 且對類目統(tǒng)計略作說明。由表 1 可以看出, 對
6、于 12 大類的確認各家之說并無歧義, 但對“家”、“種”二、三級類目的統(tǒng)計則差異頗大。這主要是對二、三級類目歸屬的認定和二、三級類目能否重復計算有關, 當然也有統(tǒng)計歸總時收稿日期: 2000-07-07; 收修日期: 2001-02-18作者簡介: 馮文龍( 1964-) , 男, 四川樂山人, 成都大學管理系副系主任, 講師, 研究方向為古典文獻學。101第 21 卷第 2 期信陽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年 4 月的明顯錯誤。目, 又分“魏吳”為“魏”、“吳”兩目; 鄭氏校讎略計表 1“經(jīng)類”88 種, 經(jīng)核藝文略當為 89 種; 王氏“文類”誤為 46 種( 即按王氏二
7、、三級類目重復計算, 也僅一級類目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小十41 種) 。四六七八九十十統(tǒng)二一二三五一小諸天五藝醫(yī)二今不憚其纖細重新統(tǒng)計, 藝文略當是 12 大計三經(jīng)禮樂史類學子文行術(shù)方文級類、71 家、430 種。書者類類類類類類類類類類類類類計目二、鄭樵目錄學思想與藝文略鄭樵二級9711131133011124102三級8854118904815331726262454鄭樵以當時較為進步的目錄學思想來指導其書姚名達二級9711813113301627無22157目實踐活動, 其思想的精華和核心是“會通”的觀點,三級8954無無953915無無無無無292其具體表現(xiàn)則為著錄上的“紀百代之有
8、無, 廣古今而王重民二級97111314341212682三級8954118964815301726246442無遺”,并以謹密、科學的部伍之法類例百代之書, 從本 文二級97111311311112271而形成了“異乎諸史藝文志”的藝文略。三級8954118954015301726243430盡管藝文略沒有嚴格的標記符號標識其分類鄭樵目錄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與其“會通”史觀相一致的著錄思想。他十分重視“會通”,在通志等級, 也沒有對此作具體說明, 但從整齊劃一的著錄總序里就開宗明義地提出: “百川異趨, 必會于海,格式出發(fā), 不難判明這一點。例: 經(jīng)類第一中, 春秋外然后九州無浸淫之患; 萬國
9、殊途, 必通諸夏, 然后八傳國語, 其格式為注解( 5部、104 卷) ; 章名( 1 部、22荒無壅滯之憂”,故而提出“今之道不可以不會, 會通卷) ; 非駁( 1 部、2 卷) ; 音( 2 部、4 卷) , 凡國語 4 種、9之義大矣哉。”這種“會通”思想, 不僅是他史學思想部 132 卷, 意指“經(jīng)類”為一級類目, 國語為二級類的精粹, 也是他治史和歷史編纂所遵循的原則, 通目, 其下有注解、章名、非駁、音 4 個三級類目, 凡道志各略的史料整理和編修都體現(xiàn)了“會通”的思想。家 25 種 1323 部 3706 卷, 是指二級類目“道家”有下鄭樵的“會通”思想是一種全面的、發(fā)展的歷史位
10、類 25 個。王氏把其中“道一”、“道二”、“道三”、“道觀。從其“總詩、禮、樂而會于一手”來看, “會”是指歷四”作為四個二級類目來統(tǒng)計, 但藝文略中“道一”等之后并無“凡道一種部卷”的小計,史資料的綜合。當把各種歷史資料窮盡、總于一手之間, 方能高屋建瓴地構(gòu)畫歷史、學術(shù)的全廓, 這自然把“道一”作為二級類目統(tǒng)計有乖于著錄格式。我們是指橫的方面; 從其“貫二帝三王而一家”而視, “通”認為如此區(qū)分, 是由于這一“家”中其“種”較多而示是指把整個社會( 包括學術(shù)流派) 的發(fā)展變化以歷史分段區(qū)別而已, 不能計入二級類目中。在“醫(yī)方”、“別的有機聯(lián)系, 做到時代相續(xù), 上本下源, 這自然是指集”中
11、, 王氏也有類似情況出現(xiàn)。從而視之, 姚氏將縱的方面?!皶ā敝笾颊瞧髨D在“百川異趨”、“樂類”中的 11 種上升成二級類目來統(tǒng)計,也是忽視“萬國殊途”的宏大場景中, 以歷史的繼承、發(fā)展為經(jīng)著錄格式而造成的錯謬。線, 全面匯總各種歷史材料, 力求上有淵源之本, 下鄭樵從當時學術(shù)的具體情況出發(fā)來設置類例,有因襲之末, 從而探尋歷史、學術(shù)發(fā)展的脈絡與軌因而藝文略實際上是一個不完整的三級分類體跡。我們認為鄭樵“會通”思想包含了一定的以全面系, 從而也導致統(tǒng)計上的出入, 這頗值商榷。其一是( 會) 、發(fā)展( 通) 的目光看待社會諸事物和現(xiàn)象的辯“家”下僅有一“種”的, 例“文類”中的“總集”:“凡
12、總證因素。他的“紀百代之有無, 廣古今而無遺”的著錄集 1 種72 部 4862 卷”這種情況。將“總集”計入二級思想正是“會通”史觀于目錄學中具體體現(xiàn)。類目是無異見的, 然能否再計入三級類目中, 便有不鄭樵在這種進步史觀的積極引導下, 力圖通過同處理意見, 鄭氏、王氏兩人是復計入三級類目, 姚廣紀古今有無之書來實現(xiàn)系統(tǒng)反映百代學術(shù)大端的氏僅計入二級類目。從著錄格式及分類的實用性而目的。藝文略承繼王儉闕書之志、阮孝緒亡書之錄言, 似無意義再計入到三級類目中; 其二是大類下沒以及隋書經(jīng)籍志記亡佚之書的傳統(tǒng), 并發(fā)展為有“家”而直接著“種”的,例“小學類”:“凡小學類 8通記亡書。這不僅為后世查考
13、典籍、錄訪書籍提供了種 240 部 1839 卷”這種情況。姚氏是將 8種作為二一定的依據(jù), 更重要的是從“會”的角度出發(fā), 系統(tǒng)地級類目來統(tǒng)計的, 我們認為從著錄格式出發(fā), 應作一揭示出某一學科總的文獻情況和學術(shù)發(fā)展水平。耐點靈活處理, 可認為“小學類第四”下僅有“小學類”一家, 其下有 8 種。人尋味的是, 藝文略中絕大多數(shù)部類之下并沒有另外, 在對類目統(tǒng)計和匯總時, 這幾家也有明顯 詳注亡闕, 這或許是鄭樵無法也無力去一一核實, 或錯誤。例姚氏將“明堂針灸”割為“明堂”、“針灸”兩 許正說明他力圖把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而已殘亡的書有102馮文龍: 鄭樵通志藝文略及其貢獻機聯(lián)系起來“會通”地反映
14、某學科、學術(shù)所曾有的詳盡資料和學術(shù)興衰隆替, 做到“上有源流, 下有沿襲,學者亦易學, 求者亦易求”3 , 把握其發(fā)展的線索, 這對學術(shù)史、??莆墨I的研究都有一定裨益。從這個角度出發(fā), 鄭氏力圖實現(xiàn)把百代古今有無之書會于一書的宏愿, 對我國墳典之啟到有宋一代書籍的產(chǎn)生、流傳作一次全面的歷史性總結(jié), 從而利于把握宋時我國全部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和學術(shù)發(fā)展的脈絡, 這是一般史目所不能比擬的。與“會通”思想緊密聯(lián)系的是他的“類例”原則,這也是鄭樵目錄學理論中的重要內(nèi)容。他認為類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綱紀書籍。他考察了圖書流傳中存亡的情況, 認為“書籍之亡者, 由類例之法不分也?!? 因而, 若能做到“書守其類”
15、,盡管“世有變故,而書不亡”、“若有條理, 雖多而治”。另一方面, 類例更重要的是可以反映出學術(shù)發(fā)展、演變的情況, 勾勒百家學術(shù)之大略。他提出了“類例分, 則百家九流各有條理”的觀點, 力圖從類例角度來揭示學術(shù)概貌,剖析學術(shù)源流?!氨嬲聦W術(shù), 考鏡淵流”是我國古典目錄學長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許多古典目錄多使用小序和解題的方式來反映學術(shù)淵流。而鄭樵認為“類例既分, 學術(shù)自明睹其書可以知其學之源流?!? 因此, 在藝文略中他取消了小序與解題的方式, 直接以類例與書的有機結(jié)合來揭示學術(shù)淵源。他認為目錄中的小序和解題有“應釋”和“不應釋”的方式, 例崇文總目中有不當釋而釋; 新唐書藝文志中有當釋而未釋的疵
16、誤?;谶@些思想, 鄭樵設計了一個龐大細密的分類體系來勾勒學術(shù)源流, 統(tǒng)攝百代之書, 顯示出“會通”的規(guī)模、氣魄和條理??梢哉f, 鄭樵的“類例”原則是“會通”思想的必然結(jié)果, 也是“會通”材料組織、有序化的邏輯基礎。當然, 鄭樵的這一做法也存在一些局限, 類例的形式過于突出, 歷史的變革往往被淹沒; 類例的運用有時也僅僅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的邏輯分析上, 很難真正反映出學術(shù)內(nèi)在的繼承、演變。但鄭樵能夠以較科學、謹密的類例條別古今無遺的墳籍, 從而較為直觀、感性地反映學術(shù), 盡管存在著粗疏, 然而這種著意創(chuàng)新的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三、藝文略對目錄學的貢獻在其“會通”思想和“類例”原則指導下, 藝文略在
17、著錄上的“廣紀”與分類體系上的突破這兩個方面, 極大地豐富了古典目錄學寶庫, 對后世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 著錄內(nèi)容的貢獻藝文略在著錄內(nèi)容上力圖達到“紀百代之有無, 廣古今而無遺”這一目的。藝文略是否實現(xiàn)這一目標, 是我們闡釋其貢獻時首先應深入考察的一個問題。從同時代的官修書目來看, 仁宗時王堯臣等所編修的崇文總目著錄圖書 30, 669 卷, 到徽宗時增補而改為秘書總目,比崇目溢出 25, 923 卷; 宋南渡后, 高宗下旨訪書, 爾后由陳馬癸所編修中興館閣續(xù)書目達 59, 429 卷, 這是宋代國家書目著錄數(shù)量的高峰, 而藝文略共著錄圖書 110, 972 卷。由此看出, 藝文略著錄數(shù)量
18、雄踞于當時的官目之上, 這充分說明藝文略著錄了大量宋前亡佚的書籍。微觀而視, 宋史藝文志“儒家類”中共著錄圖書1 69部、1 , 2 34卷; 藝文略共著錄20 4部、 1, 613 卷 370 篇。具體核對兩書之著錄可以看出,藝文略未著錄的正是出于宋人之手的著作, 例孟子一書僅 8 部, 而宋史藝文志著錄 28 部, 宋代理學的發(fā)展自然導致孟子之書的增加。藝文略所錄宋以前著作, 例漆雕子十三篇、宓子十六篇、新語二卷、說苑二十卷、新序二十卷等書, 在宋史藝文志中均未著錄, 這更說明了藝文略中記了不少亡書??梢哉f藝文略基本上實現(xiàn)了“紀百代之有無”這一目標的。至于“廣古今而無遺”,從歷史的縱向來看
19、, 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共著錄圖書 5 萬多卷, 舊唐書經(jīng)籍志又著 5 萬多卷, 北宋時所編三部國史藝文志通共著錄 7 萬多卷, 除去重復者,迄宋為止, 當時典籍約有 11 萬多卷, 這個數(shù)目與藝文略著錄的情況也是基本相當?shù)?。綜上所述, 藝文略大致達到了“紀百代之有無, 廣古今而無遺”的目的。但由于在歷史過程中典籍聚散的情況頗為復雜, 又兼鄭氏無力、無時也無法去參據(jù)更多的公私書目, 意欲憑己弱羽, 獨善實難完全遂其初衷。然而, 藝文略在著錄內(nèi)容上著意創(chuàng)新, 突破諸史舊志之矩范與囿拘, 將收錄范圍積極拓展到“今、古、有、無、存、厥”之百代書籍, 極大寬泛和豐富了著錄內(nèi)容, 對后來明焦 國史經(jīng)籍
20、志與章學誠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都有著積極影響。( 二) 分類體系的貢獻作為“會通”著錄的必然要求, 鄭樵以其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設計了 12 大類、詳盡其細的三級分類體系來類例圖書與學術(shù)文化, 這種分類體系在古典目錄學中占有重要位置。藝文略分類體系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首先將書籍總括于 12 大類中。隋書經(jīng)籍志以降, 四分103第 21 卷第 2 期信陽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年 4 月之法基本牢籠天下, 歷代書目多依仿四分, 追其風范。而鄭樵敢于質(zhì)疑傳統(tǒng)學術(shù)觀點, 突破前人藩籬,改四分為十二分法, 足顯其膽識?!蔼殑?chuàng)分類法者, 厥推南宋莆田鄭樵為魁首、始祖”。鄭樵的 12 部類, 一方面
21、是將四分法中的小類提為大類, 例把“經(jīng)”類中的“禮”、“樂”、“小學”提出與“經(jīng)”類并列; 另一方面, 則是由于宋代自然科學的迅速發(fā)展, 在天文學方面出現(xiàn)了蘇頌、黃裳、楊忠, 涌現(xiàn)了沈括、秦九韶、楊輝等一批自然科學家和科學著述 , 特別是醫(yī)學方面, 宋又刻印、編輯了大量醫(yī)籍。藝文略根據(jù)這種實際狀況, 將原子部中的“天文”、“醫(yī)方”、“五行”等獨立成大類, 以期更能反映這一時期的書籍與學術(shù)狀況。這種12 分法詳密于以前的任何分類體系, 特別是把某些自然科學部類提到一級類目予以重視, 不啻是對在“重德輕藝”傳統(tǒng)思想下設置類目的一個巨大沖擊。其后, 清人孫星衍撰孫氏祠堂書目也首列 12 類, 并將天
22、文、醫(yī)律等也獨立為大類, 這足見鄭樵對后世之影響。藝文略分類體系的另一個特點是三級分類體系的創(chuàng)設。確切地說, 三級分類并不是伊始于鄭樵,在唐毋日巨 的古今書錄中已有三級分類的雛形, 例火“史部正史類”后的小計: “右八十一部, 史記六家、前漢二十五家、后漢十七家、魏三家、晉八家、宋三家、后魏三家、后周一家、隋二家、齊二家、梁二家、陳三家、北齊三家、都史三家, 凡四千四百四十三卷”。由此可視, 在古今書錄中已有部分區(qū)分較為詳盡, 出現(xiàn)了類似在“正史類”中已有“史記”、“前漢”、“后漢”等三級類目情況, 但這一特點與形式在古今書錄中并不太明顯和普遍。鄭樵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fā), 認為簡單的分類體系難
23、以類例古今之書籍, 或類目粗疏而致圖書紊亂、混雜, 以致迷殆后學。他抨擊了七略所分與四庫所部的茍簡、荒唐之處, 在校讎略中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經(jīng)一類分九家, 九家有八十八種書, 以八十八種書而總為九種書??珊?”認為當時易類已有古易、石易、章句等 16 種書而不能再簡單地總名為“易”一類, 因而他不憚其詳?shù)貙⒎诸愺w系推至三級類目??梢哉f, 三級類目的出現(xiàn)是社會發(fā)展、分工細化以及學術(shù)分化的必然結(jié)果。在藝文略中, 鄭樵對三級分類體系作了進一步的推展, 在二級類目的基礎上作了全面展開, 共達 430 個三級細目, 且等級形式十分顯著, 成為第一個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娜壏诸愺w系。在這一點上, 后來
24、的分類都無法超越,如清代著名的四庫總目仍然是二級分類體系。遺憾的是, 這一特色并未被古典目錄學所承繼, 直至西洋分類法傳入中國后, 才出現(xiàn)了三級分類或更細分類體系。鄭樵以其“會通”的思想和求實態(tài)度, 在藝文略中設置了與當時學術(shù)文化較為一致的三級分類體系來綱紀百代之書, 揭示學術(shù)源流, 成為第一部通史性的史志目錄, 顯示出在目錄學著錄、分類上的特色與價值。由于鄭氏有“高自稱許”的毛病, 而著述中又有不少粗疏荒漏和分類不當?shù)牡胤? 以致后人多有譏毀。其中四庫總目中攻擊較烈, 南宋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也有苛責之意, 只是到清代章學誠時才給鄭樵較為允正的評價。我們應當看到, 在藝文略中, 鄭氏確有“卓識名理, 獨見別裁”之處, 但也不可否認, 由于“鄭君區(qū)區(qū)一身, 僻處寒陋”的客觀局限,負己淹學, 借己薄力, 而意欲編制類例百家、通錄古今的通史性史目, 當然不免有乖謬差訛。鄭氏也清楚地認識到“大抵開基之人不免草創(chuàng), 全屬繼志之士為彌縫”。發(fā)凡新例, 獨創(chuàng)蹊徑, 初始為者難具周詳, 因而不當以此苛責古人。鄭樵的藝文略采摭浩博, 在著錄、分類上別見心裁, 把著錄圖書、類例百家與研究學術(shù)有機結(jié)合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營銷經(jīng)理勞動合同范本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自由組合定律專題
- 西南財經(jīng)大學天府學院《基本體操(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廣安市代市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教學質(zhì)量檢測試題模擬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建筑大學《文學與大眾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工程技術(shù)學院《藥物分析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與社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工商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數(shù)據(jù)挖掘與人工智能》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上海民辦張江集團校2024-2025學年中考物理試題原創(chuàng)模擬卷(十)含解析
- 天津仁愛學院《報紙采編實戰(zhàn)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地理課題的研究與演講模板
- DB11T 1888-2021 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
- 人教版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5.4 扇形的面積 同步練習(附答案解析)
- 【安踏體育跨國并購亞瑪芬體育的財務績效探究12000字(論文)】
- 2024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經(jīng)典常談》知識梳理+專項訓練解析版
- 【涪陵榨菜產(chǎn)品成本控制問題及完善措施分析9600字】
- 土方工程轉(zhuǎn)讓合同范本2024年
- 終止合作意向書
- 動力電池技術(shù)協(xié)議模版
- 喝懂一杯中國茶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江西財經(jīng)大學
- 2024北京西城區(qū)高三一模英語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