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_第1頁
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_第2頁
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_第3頁
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_第4頁
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 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 信息搜尋、市場信號及其傳遞信息搜尋、市場信號及其傳遞 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 激勵機制設計激勵機制設計 2 西方經濟學中,通常假定生產者和消費者具有完全的信西方經濟學中,通常假定生產者和消費者具有完全的信 息。完全信息假定意味著生產者和消費者知曉他們選擇息。完全信息假定意味著生產者和消費者知曉他們選擇 的有關經濟變量的集合和相關信息。消費者不僅知道自的有關經濟變量的集合和相關信息。消費者不僅知道自 己的偏好,且對商品的價格、特征完全了解,生產者不己的偏好,且對商品的價格、特征完全了解,生產

2、者不 僅知道生產技術,而且知道所有商品的價格,知道要素僅知道生產技術,而且知道所有商品的價格,知道要素 的生產力等。那么,如果經濟當事人的信息不完全、不的生產力等。那么,如果經濟當事人的信息不完全、不 對稱時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這就有了信息經濟學。對稱時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這就有了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就是要研究與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對稱有關信息經濟學就是要研究與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對稱有關 的經濟行為及相應的制度設計問題。的經濟行為及相應的制度設計問題。 市場信息一般表現(xiàn)為公共信息(常識)和私人信息,同市場信息一般表現(xiàn)為公共信息(常識)和私人信息,同 質信息和異質信息,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對稱信

3、息質信息和異質信息,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對稱信息 和不對稱信息(參見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和不對稱信息(參見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第第476頁)。頁)。 在市場信息方面,人們重點關注的是不完全信息和非對在市場信息方面,人們重點關注的是不完全信息和非對 稱信息稱信息 3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 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同,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同, 一方比另一方具有信息優(yōu)勢。一方比另一方具有信息優(yōu)勢。 信息的非對稱性可從兩個角度劃分:一是非對信息的非對稱性可從兩個角度劃分:一是非對 稱發(fā)生的時間;二是非對稱信息的內

4、容稱發(fā)生的時間;二是非對稱信息的內容. 信息不對稱可以發(fā)生在事前,也可以發(fā)生在事信息不對稱可以發(fā)生在事前,也可以發(fā)生在事 后。事前信息不對稱的例子是次品市場,導致后。事前信息不對稱的例子是次品市場,導致 的結果是逆向選擇;事后不對稱的例子是委托的結果是逆向選擇;事后不對稱的例子是委托 代理問題,產生的后果是道德風險。代理問題,產生的后果是道德風險。 從內容上講,非對稱可能是隱藏行動,也可能從內容上講,非對稱可能是隱藏行動,也可能 是隱藏信息。是隱藏信息。 4 隱藏行動隱藏行動隱藏信息隱藏信息 事前事前逆向選擇模型逆向選擇模型 信號傳遞模型信號傳遞模型 信息甄別模型信息甄別模型 事后事后 隱藏行

5、動的道德隱藏行動的道德 風險模型(行動風險模型(行動 和知識都不對稱)和知識都不對稱) 隱藏信息的道德風險模隱藏信息的道德風險模 型(行動知道,知識不型(行動知道,知識不 知道)知道) 5 一、模型一、模型1:次品市場與逆向選擇:次品市場與逆向選擇 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提出:“二手貨二手貨”的價格問題。的價格問題。 喬治喬治.阿克萊夫于阿克萊夫于1970年發(fā)表了一篇經典論文年發(fā)表了一篇經典論文 “次貨(檸檬)市場次貨(檸檬)市場”,對該問題給出了解釋。,對該問題給出了解釋。 下面我們分四個問題來分析:下面我們分四個問題來分析: 買主的決策買主的決策 賣主的決策賣主的決策 逆向選擇是如何發(fā)生的逆向

6、選擇是如何發(fā)生的 信息不對稱下的市場萎縮信息不對稱下的市場萎縮 6 買主的效用函數(shù)和預算約束買主的效用函數(shù)和預算約束 q表示質量,表示質量,n表示購買的數(shù)量。為分析方便起見,設表示購買的數(shù)量。為分析方便起見,設n 為一個零一變量。為一個零一變量。M表示舊車以外的消費。表示舊車以外的消費。 潛在買者的預算約束潛在買者的預算約束 注意:在這里,不同質量的舊車對買主而言,只有一注意:在這里,不同質量的舊車對買主而言,只有一 個價格,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其他商品的價格假定個價格,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其他商品的價格假定 為為1. 第一步:買主的決策第一步:買主的決策 2 (3 / 2) .uMq n 2

7、 2 . . yMp n Myp n 7 買主的期望效用函數(shù) 買主要在預算約束下,實現(xiàn)期望效用最大化。 為什么是期望效用最大化而不是效用最大化, 在于信息不對稱下,購買決策的不確定性。 由于此前假定效用函數(shù)是連續(xù)的,因而,期 望效用與期望值效用是一樣的,這表明舊車 市場的買主是風險中立者。 E(u2)=M+(3/2)E(q)n=M+(3/2)n 這里,=E(q),表示二手車的平均質量 8 買主的決策 買主在預算約束下,實現(xiàn)期望效用的最 大化。把預算方程代入期望效用函數(shù)得: E(u2)=y2+(3/2)-pn 買主按照上式決策, n或為0或為1, 根據(jù)上式,只有當(3/2)p時,潛在購 買者才會

8、購買。 是否購買舊車取決于平均質量與價格之 間的關系。 9 第二步:賣主的決策第二步:賣主的決策 賣主是否出手二手車,也是從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出賣主是否出手二手車,也是從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出 發(fā)的。發(fā)的。 賣主的效用函數(shù)和預算約束(見下頁)賣主的效用函數(shù)和預算約束(見下頁) 注意:這里注意:這里q的系數(shù)為的系數(shù)為1,與買主的效用函數(shù)相比,與買主的效用函數(shù)相比, q的系數(shù)變小,原因在于對同樣的車,買主的評價的系數(shù)變小,原因在于對同樣的車,買主的評價 高于賣主。這時,賣高于賣主。這時,賣n=0,不賣,不賣n=1。 如果如果q的信息是公開的,則若的信息是公開的,則若p在在1p0;如果s=0表示質 次,則

9、生產成本c0 (0,1) 34 35 36 兩個重要的結論兩個重要的結論 1、只有當價格、只有當價格p足夠高時,壟斷者才有足夠高時,壟斷者才有 動力去改進質量。動力去改進質量。 2、如果、如果 越高,則壟斷者越有可能去提越高,則壟斷者越有可能去提 供優(yōu)質品。供優(yōu)質品。 37 模型模型2 文憑的信號模型文憑的信號模型 Spence在首創(chuàng)了在首創(chuàng)了“信號傳遞信號傳遞”理論后,于理論后,于1974 年將這一理論運用于勞動市場的分析。在他的年將這一理論運用于勞動市場的分析。在他的 勞動市場模型中,存在著有關雇員勞動能力的勞動市場模型中,存在著有關雇員勞動能力的 信息不對稱。雇員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

10、信息不對稱。雇員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 道,但雇員的教育程度向雇主傳遞了有關雇員道,但雇員的教育程度向雇主傳遞了有關雇員 能力的信號。能力的信號。 教育程度之所以成為傳遞雇員能力的信號,關教育程度之所以成為傳遞雇員能力的信號,關 鍵在于,高能力的人受同樣教育的成本低于低鍵在于,高能力的人受同樣教育的成本低于低 能力的人,低能力的人的理想選擇是低教育水能力的人,低能力的人的理想選擇是低教育水 平,因此,高能力的人能夠通過選擇接受教育平,因此,高能力的人能夠通過選擇接受教育 把自己與低能力的人區(qū)分開了。把自己與低能力的人區(qū)分開了。 38 在該模型中,斯彭思使用了一個極端的假定:即高等教在該模型中

11、,斯彭思使用了一個極端的假定:即高等教 育對提高勞動生產能力不起任何作用,高質量勞動者接育對提高勞動生產能力不起任何作用,高質量勞動者接 受教育純粹是為了通過這種教育向雇主發(fā)送信號,以示受教育純粹是為了通過這種教育向雇主發(fā)送信號,以示 自己不同于低質量勞動者。自己不同于低質量勞動者。 Spence(1974)Spence(1974)假定:一個人如果能干的話,則意味著其在假定:一個人如果能干的話,則意味著其在 升學、畢業(yè)的競爭過程中也可輕而易舉;反過來,如果升學、畢業(yè)的競爭過程中也可輕而易舉;反過來,如果 一個人在升學與畢業(yè)的競爭過程中遭到淘汰,則說明這一個人在升學與畢業(yè)的競爭過程中遭到淘汰,則

12、說明這 個人的能力有問題。因此,一個具有較高生產率的人會個人的能力有問題。因此,一個具有較高生產率的人會 選擇攻讀高學位作為其信號,向雇主顯示自己具有較高選擇攻讀高學位作為其信號,向雇主顯示自己具有較高 的生產能力,使雇主對其支付較高的工資。如果這種較的生產能力,使雇主對其支付較高的工資。如果這種較 高等級的文憑確實代表較高的生產能力,那當然不錯。高等級的文憑確實代表較高的生產能力,那當然不錯。 但是,即使高文憑并不一定會帶來較高的生產能力,即但是,即使高文憑并不一定會帶來較高的生產能力,即 使高的教育程度對生產并沒有實際的作用,文憑本身也使高的教育程度對生產并沒有實際的作用,文憑本身也 具有

13、分離勞動力的作用會改變勞動市場的配置。具有分離勞動力的作用會改變勞動市場的配置。 39 實際上在西方經濟學界持這種觀點的人還實際上在西方經濟學界持這種觀點的人還 很多。如肯尼思很多。如肯尼思.阿羅說阿羅說“較高的教育水平較高的教育水平 年對于獲得更好的經濟成就絕無助益,它年對于獲得更好的經濟成就絕無助益,它 既不增加認識能力,也不增強社會化程度,既不增加認識能力,也不增強社會化程度, 相反,它作為一種甄別手段發(fā)揮作用,在相反,它作為一種甄別手段發(fā)揮作用,在 其中可以把具有不同能力的個人加以分類,其中可以把具有不同能力的個人加以分類, 從而向勞動的購買者傳遞信號從而向勞動的購買者傳遞信號”。(參

14、見。(參見 張培剛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第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第487頁)頁) 40 假定:假定: 1 1)只有兩類工人,高生產率和低生產率。前者)只有兩類工人,高生產率和低生產率。前者 的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為的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為3 3,后者為,后者為1 1; 2 2)廠商生產產品的價格為)廠商生產產品的價格為1 1。 如果信息充分,雇主會按照不同能力的工人的邊如果信息充分,雇主會按照不同能力的工人的邊 際生產力提供工資,分別為際生產力提供工資,分別為3 3和和1 1;如果信息不對;如果信息不對 稱,則向所有工人支付工資稱,則向所有工人支付工資2 2,即按照平均邊際,即按照平均

15、邊際 收益產品價格提供工資。收益產品價格提供工資。 (結果如何呢?潛在雇員如何選擇呢?)(結果如何呢?潛在雇員如何選擇呢?) 41 潛在雇員提供教育這一信號時的情況如何呢?潛在雇員提供教育這一信號時的情況如何呢? 進一步假定:求職者只有接受教育和不接受教進一步假定:求職者只有接受教育和不接受教 育兩種情況;且教育與生產能力無關,僅僅是育兩種情況;且教育與生產能力無關,僅僅是 廠商事先判斷雇員的一個信號。盡管接受教育廠商事先判斷雇員的一個信號。盡管接受教育 與生產能力無關,但接受教育是有成本的。假與生產能力無關,但接受教育是有成本的。假 定低能力的人接受教育的成本是定低能力的人接受教育的成本是3

16、 3,高能力的人,高能力的人 接受教育的成本是接受教育的成本是1. 1. 那么,潛在雇員和雇主該如何選擇呢?那么,潛在雇員和雇主該如何選擇呢? 對于潛在雇員而言,他可以選擇接受教育和不對于潛在雇員而言,他可以選擇接受教育和不 接受教育。對于廠商而言,他向高生產能力的接受教育。對于廠商而言,他向高生產能力的 人提供工資人提供工資3 3,向低生產能力的人提供工資,向低生產能力的人提供工資1. 1. 42 如果信息是充分的即不需要通過教育這一信號傳遞勞動如果信息是充分的即不需要通過教育這一信號傳遞勞動 能力的信息即可分辨勞動能力的差別,則潛在雇員均選能力的信息即可分辨勞動能力的差別,則潛在雇員均選

17、擇不接受教育。因為,對低擇不接受教育。因為,對低生產能力的人而言。接受教生產能力的人而言。接受教 育成本為育成本為3 3,工資為,工資為1 1 ,不接受教育,成本為,不接受教育,成本為0 0,工資為,工資為1 1; 對高生產能力的人而言,接受教育成本為對高生產能力的人而言,接受教育成本為3 3,工資為,工資為3 3, 不接受教育,成本為不接受教育,成本為0 0,工資為,工資為3. 3. 如果信息是不對稱的,廠商按教育程度支付工資,這時,如果信息是不對稱的,廠商按教育程度支付工資,這時, 潛在雇員如何選擇呢?低能力的人選擇不接受教育,因潛在雇員如何選擇呢?低能力的人選擇不接受教育,因 為,不接受

18、教育,為,不接受教育,“利潤利潤”為為1 1,接受教育,接受教育,“利潤利潤”為為 0 0;高能力的人選擇接受教育,因為,不接受教育,;高能力的人選擇接受教育,因為,不接受教育,“利利 潤潤”為為1 1,接受教育,接受教育,“利潤利潤”為為2 2。 結果:通過顯示接受教育的程度,高生產能力的人結果:通過顯示接受教育的程度,高生產能力的人 得到高工資,低生產能力的人得到低工資。廠商通過教得到高工資,低生產能力的人得到低工資。廠商通過教 育程度這一信號把潛在雇員區(qū)分開來。育程度這一信號把潛在雇員區(qū)分開來。 43 進一步分析進一步分析 上面分析中所列舉的數(shù)字是精心設計的,實際中,勞上面分析中所列舉的

19、數(shù)字是精心設計的,實際中,勞 動者的教育狀況并非兩個極端,雇主面對的是接受不動者的教育狀況并非兩個極端,雇主面對的是接受不 同程度教育的勞動者。這時,對雇主而言,需要確定同程度教育的勞動者。這時,對雇主而言,需要確定 的是某一教育年限,在該年限前,給低工資,在該年的是某一教育年限,在該年限前,給低工資,在該年 限后,給予高工資。通過接受教育年限區(qū)分高生產能限后,給予高工資。通過接受教育年限區(qū)分高生產能 力的人和低生產能力的人。力的人和低生產能力的人。 廠商選擇的教育門檻水平如果過低,那么所有雇員都廠商選擇的教育門檻水平如果過低,那么所有雇員都 會選擇接受教育;如果過高,所有雇員就會選擇不接會選

20、擇接受教育;如果過高,所有雇員就會選擇不接 受教育。受教育。 同時對于選定的教育門檻水平,如果向接受較高教育同時對于選定的教育門檻水平,如果向接受較高教育 的雇員支付過高的工資,則所有雇員將選擇接受教育;的雇員支付過高的工資,則所有雇員將選擇接受教育; 如果過低,則所有雇員將選擇不結婚搜教育。如果過低,則所有雇員將選擇不結婚搜教育。 44 教育的門檻水平 k e r : () : w o rwCe fir myw 企業(yè)難題:找出教育的門檻水平e*,使得企業(yè)自己能憑 這個e*去識別誰是能力低的,誰是能力高的。 企業(yè)希望e*具有下列功能,即,如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e e*,則該人應該是能力低的,從而

21、付其工資為w=1;如e大 于等e*,則勞動者的能力是高的,應該付其工資w2。 如果不同能力的人接受教育的成本分別為: ( ) ( ) (1) LowAbility C ee HighAbility C ekek 45 2*1.0() 1 02*() 1* *1 1*1/ kekHighability eLowablity ke e ek 46 模型模型3:信息篩選模型:信息篩選模型以保險市場為例以保險市場為例 保險市場同樣是信息不對稱的。前述信息傳遞模型中是保險市場同樣是信息不對稱的。前述信息傳遞模型中是 擁有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以教育作為生產能力的信號,由信擁有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以教育作為生產能力的信

22、號,由信 息劣勢的一方雇主通過教育水平判斷雇主的生產能力以息劣勢的一方雇主通過教育水平判斷雇主的生產能力以 解決勞動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勞動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勞動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的另外一個解決辦法是由不具有勞動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的另外一個解決辦法是由不具有 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設計一套制度,讓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主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設計一套制度,讓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主 動顯示其生產能力,如崗位工資制等。這樣一套制度設動顯示其生產能力,如崗位工資制等。這樣一套制度設 計的目的是使追求最大化的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偏好、能計的目的是使追求最大化的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偏好、能 力選擇不同的崗位,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

23、同時解決信力選擇不同的崗位,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時解決信 息不對稱問題。息不對稱問題。 保險市場上,保險公司根據(jù)不同投保人(風險大或?。┍kU市場上,保險公司根據(jù)不同投保人(風險大或?。?設計不同的保險合同,使投保人主動顯示自己的風險,設計不同的保險合同,使投保人主動顯示自己的風險, 風險不同的投保人選擇適宜自己的保險合同。風險不同的投保人選擇適宜自己的保險合同。 47 該模型來源于羅森查德(該模型來源于羅森查德(Rothschild)與斯蒂格利茨)與斯蒂格利茨 (Stiglitz)于)于1976年發(fā)表的論文年發(fā)表的論文競爭性保險市場競爭性保險市場 的均衡:關于不完美信息的經濟學的一篇論文的均

24、衡:關于不完美信息的經濟學的一篇論文。 目的是為保險公司設計出一種讓投保人自我選擇目的是為保險公司設計出一種讓投保人自我選擇 (selfselect)的機制)的機制 該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保險公司設計不同的保險組該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保險公司設計不同的保險組 合,使之適應不同的風險偏好,由投保人自行選擇,合,使之適應不同的風險偏好,由投保人自行選擇, 投保人的選擇顯示出其偏好。投保人的選擇顯示出其偏好。 我們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分析該模型:我們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分析該模型: 48 1、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的得益、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的得益 保險公司與投保人都是追求最大化的。首先就要明保險公司與投保人都是追求最大

25、化的。首先就要明 確其利益所在,然后分析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結果。確其利益所在,然后分析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結果。 1)兩類投保人(假定條件)兩類投保人(假定條件) 高風險的投保人;低風險的投保人。高風險的投保人;低風險的投保人。 出事故的概率分別為出事故的概率分別為q和和r,0rq1。 所有投保人的財產均為所有投保人的財產均為W,發(fā)生事故損失為,發(fā)生事故損失為L; 若不買保險,消費者的最終財產為若不買保險,消費者的最終財產為W或或W-L; 若買保險,消費者的最終財產為若買保險,消費者的最終財產為W-P或或W-P-D,其中,其中, P為保險費,為保險費,D為自負損失。為自負損失。 L-D為保險公司

26、賠付額。為保險公司賠付額。 49 2)保險公司的得益)保險公司的得益 對不同風險的人而言:保險公司的期望利潤分別為:對不同風險的人而言:保險公司的期望利潤分別為: 這里,對高風險的人和低風險的人,保險費與自負部分是一樣的,這里,對高風險的人和低風險的人,保險費與自負部分是一樣的, 原因在于,保險公司無法分辨投保人的風險狀況。原因在于,保險公司無法分辨投保人的風險狀況。 為了進一步說明保險公司的得益,需要介紹兩個保險術語:為了進一步說明保險公司的得益,需要介紹兩個保險術語: :( , )() :( , )() LowRisk EP D rPr LD HighRisk EP D qPq LD 50

27、 定義 統(tǒng)計上的公平:如果某種保險政策產生了零的利 潤期望值,則稱該保險政策為保險統(tǒng)計上公平的政策。 定義完全保險:如果D0,即所有損失都由保險公司 賠償,則稱該保險政策為完全保險政策。 完全保險政策下統(tǒng)計公平的保險價格P應滿足 PrL 對于低風險的顧客 P=qL 對于高風險的顧客 這要求保險公司為不同風險的人制定不同的保險價格, 要制定出不同的保險價格,就必須分辨風險類型。 51 3)投保人的利益 兩類投保人的期望效用函數(shù)分別為 :( , ; )()(1) () :( , ; )()(1) () LowRisk EU D P rru wPDr u wP HighRisk EU D P qqu

28、 wPDq u wP 52 注意: 期望值分別為: r(W-P-D)+(1-r)(W-P) q(W-P-D)+(1-q)(W-P) 期望值效用分別為: EU【 r(W-P-D)+(1-r)(W-P) 】 EU【 q(W-P-D)+(1-q)(W-P) 】 期望效用小于期望值效用,原因在于投保 人是風險回避者。 53 保險公司雖然不知道投保人的風險狀況,但保險公司 知道,不同風險狀況的投保人對風險價格P和自負部 分D的態(tài)度存在很大差別。 對于風險高的人而言,他們寧愿付較高的保險價格以 降低自負部分;對于風險低的人而言,他們寧愿較高 的自負部分以換取保險價格的降低。 這樣,保險公司就可以根據(jù)投保人

29、對待P和D的不同偏 好,設計不同的保險合同。 54 2、保險政策的篩選功能 1)兩類不同的消費者對待P與D的偏好 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P與D的組合來篩選不同的消 費者,讓顧客自我選擇。 謹慎的人由于自己出事故的概率小,會選擇高的自負部分D與 低的保險價格P,對他來說,出事故的可能性較低。 冒失的人由于出事故的概率較高,所以會喜歡選擇低的D與 高的P的那類組合,即寧可付較高的保險費去換得較低的自 負部分風險。 由于兩類人對D和P的偏好不同,二者之間的邊際替代率 就有了差別。高風險的人的無差異曲線平坦,低風險的人的 無差異曲線陡峭。 55 56 ()()(1) () / ()() ()(1)

30、 () / () P D EUru WPDr u WP dD dP EUru WPD qu WPDq u WP dD dP qu WPD 盡管兩類投保人的無差異曲線的斜率都為負, 但風險大的顧客的無差異曲線的斜率負得少一些, 因而曲線會更加平坦一些。 57 2)保險政策的篩選功能)保險政策的篩選功能 保險公司對保險公司對D和和P可以有多種搭配,搭配的基本原則是讓可以有多種搭配,搭配的基本原則是讓 二者之間存在替代關系。即較高的保險價格和較低的自二者之間存在替代關系。即較高的保險價格和較低的自 付部分如付部分如B點或較高的自付部分與較低的保險價格如點或較高的自付部分與較低的保險價格如A點點 (下

31、頁圖)。(下頁圖)。 圖中,圖中,A、B是保險公司設計的兩種搭配,它能把不同風是保險公司設計的兩種搭配,它能把不同風 險狀況的人區(qū)分開嗎?險狀況的人區(qū)分開嗎? 對高風險的人而言,對高風險的人而言,B點的效用大于點的效用大于A點(注意在這里,點(注意在這里, 無差異曲線的位置越高,效用越?。?,于是高風險的人無差異曲線的位置越高,效用越?。谑歉唢L險的人 選擇了選擇了B點即高點即高P與低與低D的組合;的組合; 對低風險的人而言,對低風險的人而言,B點的效用小于點的效用小于A點,于是低風險的點,于是低風險的 人選擇了人選擇了A點即高點即高D與低與低P的組合的組合. 58 保險政策的篩選功能 59

32、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委托委托代理理論代理理論 事后的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事后的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 當市場的一方(例如保險公司)無法觀察到另一方(例 如投保人)的行為,或無法獲知另一方行動的完全信息 時,就出現(xiàn)了“不對稱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或“隱藏的信息”(hidden information)的情形,不完全 信息或不對稱信息下會發(fā)生敗德行為,也叫“隱藏的行 為”(hidden action) 擁有私人信息的人可以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其他人在沒 有獲得 私人信息的情況下就會有風險,這種風險叫道德風險。 以保險公司為例,投保人在購買了全額保險之后,其行 為會變得不

33、合情理。再如:醫(yī)療保險貴重藥品;家 庭財產盜竊險放松防范;火災險不再注意防火 甚至縱火;領取失業(yè)救濟金努力尋找工作; 60 一、委托一、委托代理關系和代理問題代理關系和代理問題 1、代理理論的產生、代理理論的產生 1)產生的背景)產生的背景 新古典企業(yè)理論的缺陷新古典企業(yè)理論的缺陷 2)新制度經濟學的企業(yè)契約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的企業(yè)契約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對傳統(tǒng)微觀經濟理論把組新制度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對傳統(tǒng)微觀經濟理論把組 織看作是一個生產函數(shù)的論點提出了質疑,相應地它用織看作是一個生產函數(shù)的論點提出了質疑,相應地它用 契約來對組織進行研究。契約來對組織進行研究。 企業(yè)契約理論的

34、基礎是:企業(yè)是一系列合約的聯(lián)結企業(yè)契約理論的基礎是:企業(yè)是一系列合約的聯(lián)結 (文文 字的和口頭的,明確的和隱含的字的和口頭的,明確的和隱含的)。 其代表人物較多,如科斯、阿爾欽、德姆塞茨、威廉姆其代表人物較多,如科斯、阿爾欽、德姆塞茨、威廉姆 森、詹森和麥克林、張五常、哈特等。森、詹森和麥克林、張五常、哈特等。 61 3)代理理論的重點 企業(yè)契約理論中最具有影響的是交易費用理論 和代理理論。形成了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突 破現(xiàn)代企業(yè)理論。它已成為近二十多年來 經濟學的前沿和熱門領域。 代理理論的重點在于企業(yè)內部結構與企業(yè)中的 代理關系。代理理論更為關心企業(yè)的內部結構 (橫向一體化)的問題。 62

35、 2、代理問題 1)代理關系的含義 代理理論中廣義的代理關系泛指承擔風險的委托 人授予代理人某些決策權并與之訂立或明或暗的 合約。 狹義的代理關系則專指公司的治理結構,即作為 委托人的出資人授予代理人(經理人員)在合約(如 公司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的權利(控制權)。凡在合約 中未經指定的權利(剩余索取權)歸屬委托人。 雇主雇員、律師當事人、醫(yī)生病人、保險 公司投保人、股東經理等等就是代理關系的 例子。 63 2)代理問題的產生 由于構成代理關系雙方的條件各異,需要有別,行為目 標也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沖突,而且信息的不對稱也使 委托人很難驗明代理人的實際行為是否合理或面臨著驗 明這一情況的費用會很高

36、。 因此,如何協(xié)調好代理關系,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構成的 組織能夠有效運行,便成為一個獨特的組織問題,也就 是所謂的“代理問題”。 64 3、委托代理關系并不必然會導致委托代理問題: 如果委托人有完全的理性,那么在簽訂委托代理契約時, 可以把代理人可能的機會主義行為全部想到并寫進契約, 此時,委托代理問題不會產生。 如果委托人與代理人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或者說,委 托人可以不費成本地監(jiān)督代理人,此時,委托代理問題 不會產生。 如果代理人沒有機會主義動機,完全忠誠,也不會產生 委托代理問題。 如果兩者的目標函數(shù)完全同構,也不會產生委托代理問 題。 也就是說,代理問題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委托人與代理 人

37、目標不一致、信息不對稱、代理人的機會主義傾向。 65 假定產出是代理人努力的一個函數(shù),則兩者的函數(shù)關系可以用公假定產出是代理人努力的一個函數(shù),則兩者的函數(shù)關系可以用公 式表示如下:式表示如下: =(a) (1) 式(式(1)中)中是產出或利潤,是產出或利潤,a是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或行動,是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或行動, (a)是以代理人工作努力表示的生產函數(shù)。)是以代理人工作努力表示的生產函數(shù)。 該公式表明,不管代理人的目標函數(shù)如何,他的工作努力是可以該公式表明,不管代理人的目標函數(shù)如何,他的工作努力是可以 觀察到的。這樣代理人就不至于損害委托人的利益。退一步,即觀察到的。這樣代理人就不至于損

38、害委托人的利益。退一步,即 使工作努力程度是不可觀察的,但是如果產出是能夠觀察到的,使工作努力程度是不可觀察的,但是如果產出是能夠觀察到的, 而且產出與努力是對應關系,那么代理人的行為(工作努力程度)而且產出與努力是對應關系,那么代理人的行為(工作努力程度) 也可以從產出中準確地推斷出來,在此情況下,委托代理問題是也可以從產出中準確地推斷出來,在此情況下,委托代理問題是 不容易出現(xiàn)的。不容易出現(xiàn)的。在此 66 但是客觀上,由于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的存在,因 而影響產出除了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外,還存在著一個外 在變量,我們假定這個隨機變量為Q,那式(1)變成了 式(2)。 =(a,Q) (2)

39、此時,代理人的偷懶和機會主義行為就難以推斷出來。 因為,代理人會告訴委托人,由于受客觀環(huán)境(即隨機 變量Q)的影響,他的行動受到阻礙。而由于信息(對 Q)不對稱,委托人無法知道代理人所說的真?zhèn)?,于是?委托代理問題就產生了。 這就意味著委托人要通過一定的合同條款來激勵和約束 經理在簽約以后能夠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對這些最優(yōu) 合同的尋找就構成了規(guī)范的委托人代理人理論。 67 二、代理理論二、代理理論 1、規(guī)范代理問理論、規(guī)范代理問理論 所謂委托代理問題,所謂委托代理問題,是指由于代理人目標函數(shù)與委托人目標函數(shù) 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代理人有可能偏離委 托人的目標函數(shù)而委托人難以觀

40、察并監(jiān)督之,而出現(xiàn)的代理人損 害委托人利益的現(xiàn)實。 代理理論存在兩類特別相關的問題。 一個是“代理問題” ,它 產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目標沖突和改變代理人行為的困難 性(或高成本)。 第二個是“風險共享” (risksharing)問題,它產生于委托人 和代理人對風險的不同態(tài)度。代理理論的焦點在于委托人和代理 人之間的契約和從委托人角度如何使契約執(zhí)行得更有效的方法上。 68 1、實證代理理論代理成本理論 1)含義: 規(guī)范的代理理論追求特定形式的合同設計,注重對問 題的數(shù)學模型化處理,從效用函數(shù)、不確定信息分布和 報酬安排出發(fā),構造風險適當分擔的合同關系。其認為 企業(yè)的所有權和分配是給定的,

41、重點在于事前雇傭合同 和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 。 實證代理理論是由阿爾欽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麥 克林(1976)開拓的實證代理理論或稱代理成本理論。假定 上述規(guī)范問題已經解決,著重研究表明委托人和代理人 之間關系的均衡合同的決定因素和面臨的激勵問題,其 側重點在于尋找以最小的代理成本構造可觀測合同的方 法。 69 詹森和麥克林(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并認為 代理成本是企業(yè)所有權結構的決定因素。他們認為, 代理成本來源于管理人員不是企業(yè)的完全所有者這樣 一個事實。在部分所有的情況下:當管理者盡力工 作時,他可能承擔全部成本而僅獲取一部分利潤; 當他消費額外收益時,他得到全部好處但只

42、承擔一小 部分成本。由此其工作積極性不高,熱衷于追求額外 消費,故企業(yè)的價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時的價值,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被稱為代理成本。 70 2、代理成本的組成(詹森,麥克林) 委托人的監(jiān)督成本 是指委托人為了激勵和控制代理人,使后者為 前者的利益盡力的成本。 董事會、監(jiān)事會的運作成本 聘請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的成本 給代理人的獎勵或分工 賦予代理人的職務消費 委托人為以上而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機會成 本) 71 擔保成本 是指代理人用來保證其不采取損害委托人行為所付出的費 用,以及采取了那種行為將支付的賠償。 承包責任制的承包保證金; 投資機構代客戶理財時,經常以客戶委托代理金額的 10%作為擔保金; 剩余損失 指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決策而產生的一種價值損失,大小 等于由代理人決策與委托人在假定具有代理人相同信息和 才能的情況下決策所獲得的價值的差額。 它實際上是代理人偷懶(不盡力)而產生的損失。 72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73 一、代理人的激勵機制一、代理人的激勵機制 經營者的目標函數(shù)是個人效用最大化。經營者的目標函數(shù)是個人效用最大化。 其效用函數(shù)為其效用函數(shù)為=f(x1,x2xi),xi為經營者為經營者 的個人收入,職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