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同伴地位與社交問題解決的關(guān)系研究重點_第1頁
兒童同伴地位與社交問題解決的關(guān)系研究重點_第2頁
兒童同伴地位與社交問題解決的關(guān)系研究重點_第3頁
兒童同伴地位與社交問題解決的關(guān)系研究重點_第4頁
兒童同伴地位與社交問題解決的關(guān)系研究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兒童同伴地位與社交問題解決的關(guān)系研究老師:學(xué)生:摘要 : 本研究考察了小學(xué)兒童的社交地位與其社交問題解決的關(guān)系。研究考察了社交 問題情境的和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質(zhì)量與兒童社交地位的聯(lián)系。本研究涉及三種社交問 題情境:發(fā)動交往、維持交往和解決沖突。在選擇積極還是消極的社交目標方面,不同社交 地位的兒童并無顯著差別;被拒絕兒童更傾向于借助他人幫助來發(fā)動交往。而在使用不同的 社交策略上,被忽視和被拒絕兒童比正常兒童更少選擇言語溝通和解釋策略。被忽視兒童發(fā) 動交往的有效性低于其他兒童, 被拒絕兒童解決沖突的適當(dāng)性低于受歡迎兒童和一般型兒童。 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對選擇策略的原因解釋也是不同的。關(guān)鍵詞

2、: 社交地位 ; 社交問題 ; 社交問題解決策略英文:1 問題的提出 作為社會交往的一種后果,兒童的社交地位與其解決社交問題的特點有著密 切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早就引起了關(guān)注( Shure & Spivack ,1974),研究者對不同 年齡階段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在社交問題解決方面的特點作了一系列的探討,研 究涉及不同社交地位兒童社交策略的產(chǎn)生和選擇( Richard & Dodge,1982;Rubin & Daniels-Beirness ,1983;Erwin , 1994)、不同情境中的社交問題解決、社會 交往目標( Lochman,Wayland & White ,1993)、社交問題解

3、決與兒童情緒的聯(lián)系 (Sadowski, Moore, Kelley,1994; Goodman, Gravitt, Kaslow,1995 ),以及社交問題 解決對兒童行為干預(yù)的意義( Elliott & Gresham ,1993)。這些研究為了解兒童 的社交地位與社交問題解決提供了基本的信息。也有研究更廣泛地探討了兒童社 會技能與同伴關(guān)系的聯(lián)系 ( 鄒弘,1996) 。從年齡發(fā)展來看,Rubin和Daniels-Beirness (1983)的研究表明,不受歡迎 兒童(社會測量地位低)在社交問題解決能力方面的缺陷早在5 歲或 6歲就已出現(xiàn)。他們研究了幼兒園和一年級兒童備選策略的產(chǎn)生,發(fā)現(xiàn)

4、幼兒園兒童中受歡迎 者提出的解決方法質(zhì)量比不受歡迎者的更高。 Erwin (1994)對5-6歲兒童的觀察 研究也發(fā)現(xiàn),與不受歡迎的兒童相比,受歡迎兒童在自由活動中對社交沖突給出 了更有效的和更具關(guān)系定向的解決策略,能更多地給人積極強化,在獨自一人時 也表現(xiàn)了更多積極的活動。到小學(xué)階段,二年級至五年級的受歡迎兒童比攻擊型和孤立型兒童提出了更多的解決辦法,而攻擊型和孤立型兒童之間則沒有差異 ( Richard & Dodge,1982)。Lochman Wayland,和White (1993)研究了不同類型青少年的社會交往目標, 發(fā)現(xiàn)攻擊型男性青少年的社交目標在支配性和報復(fù)性上高于非攻擊型青少

5、年,其 社交目標的親和性則低于非攻擊型青少年,并且社交目標與兩類青少年在社交問 題解決上的差異也是相關(guān)的。近期有效地研究比較深入地考察了青少年的社會接納性對其自我認知的影 響, Keltikangas-Jarvinen 的研究( 2002)涉及青少年早期攻擊性問題解決策略 與攻擊行為的關(guān)系,以及青少年社會接納性對這種關(guān)系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攻擊性 問題解決策略與攻擊行為有著不高但顯著的相關(guān),社會接納性在其中起著重要的 作用:被接納的攻擊型青少年低估了其攻擊性,而非攻擊型青少年自我評定的策 略則與其社會接納性無關(guān)。也有研究揭示了兒童的社交問題解決在情緒方面的效應(yīng)(Goodman, Gravitt,

6、Kaslow.1995)。對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低家庭的兒童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在經(jīng)歷消極的生活事件時, 社會問題解 決技能好的兒童比社交問題解決技能差的兒童報告了更少的抑郁。社交問題解決的研究,對 兒童社會技能缺陷的干預(yù)也有重要的意義。 Elliott 和 Gresham (1993) 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社會 技能缺陷兒童的干預(yù)中,除了操作性條件作用和社會學(xué)習(xí)方法最為有效,社交問題解決方法 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些研究對于了解社交地位高低不同的兒童在社交問題解決能力方面的差異 是有幫助的,但這些研究的結(jié)果有時難以解釋,因為在兒童的社交問題解決測量 方面存在困難。有關(guān)研究使用的測量情境和標準大多不一致,使得不

7、同研究的結(jié) 果難以比較和整合。 例如,社交地位高低不同的兒童提出的解決方法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 差異問題、兒童對自己的解決策略的解釋差異等等。另外,已有研究大部分在西方完成 ,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中兒童的社交地位與兒童社 交問題解決的聯(lián)系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為探討這些問題,本研究試圖以訪談法考察不同社交地位的小學(xué)兒童在社交 問題解決方面的差異,并結(jié)合社交問題的不同情境,了解問題情境與解決策略之 間的關(guān)系。本研究使用訪談法提出的社交問題包括三種社交情境:進入同伴的活 動或發(fā)動交往;維持社會交往或關(guān)系;解決沖突。本研究假設(shè):高地位兒童在所 有三種情境中所提出的解決方法都會比低地位兒童獲得更高的有效性和適當(dāng)性得分,高

8、地位兒童的策略類型會與低地位兒童有所不同,高地位兒童對其策略所作 的原因解釋也會更復(fù)雜。2 研究方法 采用訪談法,兒童的社交問題解決策略是通過實施“社交知識訪談”的來測 量的。施測:本研究的施測在學(xué)校內(nèi)一間活動室進行,主試由心理學(xué)研究生擔(dān)任, 對每一名兒童單獨施測;主試以表格記錄被試的回答。隨機安排訪談問題和被試 性別的出現(xiàn)順序。每個兒童的訪談約需 30 分鐘。2.1 被試:從大城市一所普通小學(xué)抽取二、 四、六年級各一個班兒童共 155 人作為被試, 其中男生 77 名,女生 78 人。這些兒童的家庭背景條件屬中等水平,父母多為工 人和普通職員。2.2 步驟:2.2.1 對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測

9、量采用訪談法,訪談由經(jīng)過訓(xùn)練的 2 名心理學(xué)研究生進行,訪談施測在兒童所 在學(xué)校內(nèi)的一間活動室進行; 對全體被試的訪談均單獨進行。 被試進入活動室后, 主試先就一般性話題作預(yù)熱性質(zhì)的談話,約 2-3 分鐘后開始正式內(nèi)容的訪談。主 試在事先設(shè)計的表格上當(dāng)場記錄被試的回答。對訪談問題和被試性別的出現(xiàn)順序 作隨機安排,整個社交問題解決測驗約需 2030 分鐘。隨機抽取部分被試的回答記錄進行評分者間一致性考察;對部分被試進行 2 3 周間隔的重測,以考察訪談評分的重測信度。社交問題解決的訪談依據(jù)“社交問題解決訪談提綱”完成。該訪談提綱借鑒 了 Asher & Renshaw( 1981)的思路。提綱包

10、括三類情境,即發(fā)動社會交往、維 持社會交往、解決沖突。每一類由三個具體的場景構(gòu)成,共九個情境。每一情境 由主試以當(dāng)場口頭講述的形式按隨機順序呈現(xiàn)給每一名兒童。例如,了解兒童解決沖突策略的情境為: “放學(xué)后, 你的一位同學(xué)和你一起在 你家里看電視,正在看你喜歡的節(jié)目,他(她)沒問你就換了一個頻道看另一個 節(jié)目,這時你怎么辦?為什么?你還有別的辦法嗎?”了解發(fā)動交往策略的情境 為:“你看見有兩個同學(xué)正在玩一個新奇的電動玩具, 你覺得那個玩具很好玩, 這 是你怎么辦呢?為什么?你還有別的辦法嗎?”兒童對“社交問題解決訪談提綱”中每個問題情境的反應(yīng)都考察以下五項指 標:兒童對各社交情境所確定的目標的類

11、型;策略類別:對兒童回答“怎么 辦”提出的策略進行分類。分類標準根據(jù)訪談預(yù)試后編制的編碼手冊進行。有 效性:即成功地達到特定交往目標的可能性。適當(dāng)性:在特定情境中該反應(yīng)對 于社會交往的適當(dāng)程度 ,也可以理解為大多數(shù)人對該方式在該交往情境中的接受 程度。有效性和適當(dāng)性依據(jù)以下標準進行五點量表的評分。當(dāng)兒童在特定情境中 有極大的可能性達到目標, 該反應(yīng)就評為 5 分;或者該反應(yīng)在絕大多數(shù)人看來對 于給定的情境在社交上極為恰當(dāng), 也評為 5分。如果反應(yīng)在給定的情境中有一定 的可能性達到目標,或在給定情境中有一定的社交適當(dāng)性,則評為 3分;如果一 個反應(yīng)在給定的情境中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或根本就不可能達到

12、目標,或被絕大多 數(shù)人認為在社交上不合適 ,則評為 1分。 4分和 2分的評定則相對地位于 5與 3和 3與1之間。對兒童就其提出的原因所作的解釋進行分類, 根據(jù)訪談預(yù)試情況, 將策略原因分為六類。詳見附錄中的編碼手冊。為了確定對問題情境分類的信度,請一位不了解本研究的心理學(xué)工作者將 9 個問題情境分別歸入三種情境類型,所得到的分類結(jié)果與事前的分類完全一致。由于測評是由兩位評分者完成的,必須考慮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研究者對 全體訪談被試中的 30人作了有效性和適當(dāng)性的評定, 訪談對象隨機抽取。 評分者 間一致性百分數(shù)是用一致數(shù)除以一致數(shù)與不一致數(shù)之和。(一致數(shù) /(一致數(shù) + 不一致數(shù)) )。

13、 一致數(shù)包含完全一致和差別不超過 1 分的評定(正或負)。 1 分以內(nèi)的 一致性達到 75%。2.2.2 兒童社會交往地位的測量同伴社會交往地位的測量采用限定提名法,集體施測。先讓每一被試看一遍 全班同學(xué)的名單。 然后請被試分別就 “你最愿意(或最不愿意) 和誰一起學(xué)習(xí)(或 一起玩)”提出同班的兩名同學(xué)。對每位被試在四個問題中的兩次提名次數(shù)累加, 得到每個人的積極提名和消極提名次數(shù),并以班級為單位標準化,求出 Z 分數(shù)。 按以下標準確定每個兒童的社交地位:受歡迎型:積極提名Z分數(shù)1且消極提名Z分數(shù)w 0;被拒絕型:積極提名Z分數(shù)w 0且消極提名Z分數(shù)1;被 忽視型:積極提名Z分數(shù)w -0.5且

14、消極提名Z分數(shù)w -0.5;一般型兒童:除上 述三類兒童外其他兒童都屬于一般型兒童。3結(jié)果因為在Brochin & Wasik (1992)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兒童對訪談中的社會交往問 題作出的第一反應(yīng)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第一反應(yīng)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兒童的最好或 最差反應(yīng)有顯著相關(guān),表明兒童作出的第一反應(yīng)能夠代表它們其它反應(yīng)。因此本 研究只考慮兒童在反應(yīng)中提出的第一個反應(yīng),而沒有考慮兒童在反應(yīng)中提出的其 它補充回答。3.1重測信度選取來自2個班的被試共24人(每班12人,男女各半)在二周后接受了重 測。重測中對兒童的反應(yīng)也按上述五個方面編碼評分。用計算評分者間一致性相 同的公式計算九個問題兩次施測的一致性。

15、如表1,百分數(shù)處于中高等范圍內(nèi),在70%以上的超過一半。這些結(jié)果表明,第一次施測中反應(yīng)在大部分問題回答中與 第二次施測中的反應(yīng)一致。換言之,對單個問題的反應(yīng)的質(zhì)量與僅隔兩周之后的 反應(yīng)有較高水平的一致性。本訪談的重測信度是可以接受的。表1訪談問題兩次施測一致性的百分比問題目標類型策略類型策略適當(dāng)性策略有效性策略原因問題一90.885.366.268.192.7問題二88.279.376.180.589.5問題三87.692.590.386.288.9問題四86.381.168.665.284.4問題五88.970.265.371.483.3問題六82.168.575.674.486.3問題七8

16、2.271.568.657.682.4問題八94.585.479.868.878.4問題九89.582.758.457.586.3平均87.878.172.170.084.93.2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的目標根據(jù)訪談中被試對社交問題的反應(yīng),對被試所確定的交往目標進行分類。兒童對發(fā)動交往情境確定的目標分為如下三類:設(shè)法發(fā)動交往;關(guān)注:旁觀、 注意等待或?qū)ふ野l(fā)動交往的機會;不予理睬。對解決沖突情境確定的目標分為 如下三類:堅持自己的利益;妥協(xié):即試圖讓雙方都讓步;放棄:指放棄 自己的利益或放棄對問題的解決。對維持交往情境確定的目標分為如下三類: 主動地維持;有條件地維持;不維持。在上述分類的基礎(chǔ)上,將各

17、種情境中 的第類和第類視為“積極目標”,即作出努力或試圖作出努力去發(fā)動交往、 解 決沖突或維持交往;將各情境中的第類反應(yīng),即在發(fā)動交往情境中不予理睬、 在解決沖突情境中不試圖解決問題或被動地放棄自己的利益、在維持交往情境中 不作維持的努力的反應(yīng)視為“消極目標”。兩類目標在一個被試的反應(yīng)中累計次數(shù) 之和為9。不同社交地位兒童提出的社會交往目標頻次的分布列于表 2。表2不同社交地位兒童中社會交往目標的分布被 試社會交往目標類型積極目標消極目標平均值標準差平均值標準差全體7.43231.57921.33551.0337受歡迎兒童7.6667.90751.3333.9075被拒絕兒童7.00002.4

18、8631.25001.2154被忽視兒童7.14291.16731.85711.1673一般型兒童7.47751.59461.27931.0106在全體被試中,每個兒童所確定的積極交往目標顯著地多于消極目標T(155=33.93, PV .001)。對兒童所確定的積極和消極交往目標的次數(shù)分別就社交地位、年級和性別因 素作方差分析(ONE-WAY),結(jié)果表明,只有年級因素有顯著的效應(yīng):積極目標 中 F(2,151)=10.22, Pv0.01;消極目標中 F(2,151) = 6.07, Pv0.01。不同性別和不 同社交地位的兒童所確定的社會交往的積極目標和消極目標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 異。3.

19、3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類型對兒童在三種情境中提出的解決策略分別進行分類。具體類別如下:對于發(fā)動交往的情境,兒童提出的策略共分為五類:言語溝通和請求;向?qū)Ψ教峁?利益;借助共同的活動;借助第三方的幫助;其它。對于解決沖突的情境, 兒童的解決策略分為如下五類:言語溝通和解釋;直接攻擊;妥協(xié)、讓步 或脫離沖突情境;借助第三方的幫助;其它。對于維持交往的情境,兒童的 策略分為如下五類:言語溝通和解釋道歉;提供利益補償、給對方好處或分 享;采用替代、變通的方法或回避沖突;借助第三方的幫助;其它。對兒童在不同情境中提出的各種策略作 4 (社交地位)X 2 (性別)X 3 (年 級)的多元方差分析(MAN

20、OVA),結(jié)果表明社交地位因素有顯著的主效應(yīng),WILKS Lambda ( 3, 5 1/2 , 53 )= .79, pv .05,年級因素也有顯著的主效應(yīng), WILKS Lambda ( 2, 6,53 )= .68, pv .05。對社交地位不同的兒童在各策略上的平均值作進一步的 ONEWAY 和 SNK 多重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兩類策略上存在顯著性的組間差異:在發(fā)動交往的第四類策略上,在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之間有顯著的差異,被 拒絕兒童(M= .36, SD=.50)選擇“借助第三方幫助”策略的顯著高于其它三種 類型的兒童 (受歡迎兒童 M= .06, SD= .23;被忽視兒童 M= .0

21、7, SD= .27;一般型兒 童 M= .14, SD= .35)。在解決沖突的第一類策略上,在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受歡迎兒童(M=1.56,SD= .92 )和一般型兒童(M=1.41, SD=1.00)選擇言語溝通 和解釋策略的顯著高于被拒絕兒童(M= .67, SD=.78)和被忽視兒童(M= 1.36, SD= 1.00)??梢姳痪芙^兒童和被忽視兒童在沖突情景中使用語言溝通和解釋策略較 少。3.4 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有效性和適當(dāng)性 對兒童在九個社會交往情境中提出的策略分別作有效性和適當(dāng)性評定,然后 分三種情境得到各種情境策略的有效性和適當(dāng)性平均得分。按社交地位的策

22、略有 效性和適當(dāng)性得分分布如表 3。對兒童在三種情境中提出的策略的適當(dāng)性和有效性作4(社交地位)X 2(性別)X 3 (年級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結(jié)果表明多因素條件下社交地位因 素也有顯著的主效應(yīng),WILKS Lambda (3, 1 , 57 1/2 )= .80, pv .05;性別因素有顯 著的主效應(yīng),WILKS Lambda ( 1,2,57 1/2 )= .86, pv .010各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均 不顯著。表3社交問題解決策略適當(dāng)性和有效性得分的社交地位分布社交地位發(fā)動交往解決沖突維持交往適當(dāng)性有效性適當(dāng)性有效性適當(dāng)性有效性受歡迎兒童3.333.303.593.484.1

23、14.19被拒絕兒童3.123.182.423.734.054.03被忽視兒童3.172.432.933.553.713.86一般型兒童3.123.153.343.564.094.08對社交地位不同的兒童各策略的適當(dāng)性和有效性得分作進一步的ONEWAY和SNK多重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發(fā)動交往的有效性上,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有著顯著的差別,被忽視兒童發(fā)動交往的有效性(M=2.43, SD= .63)明顯低于其他各類社交地位的兒童,受歡迎兒童( M=3.30, SD= .85)、被拒絕兒童(M=3.18, SD= .90)和一般型兒童(M=3.15, SD= .69)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解決沖突的適當(dāng)

24、性上,受歡迎兒童(M=3.59, SD=1.07)和一般型兒童(M=3.34, SD= .77)顯著高于被拒絕兒童(M=2.42, SD=.47)。受歡迎兒童和一般型兒童之 間差異不顯著,被拒絕兒童和被忽視兒童(M=2.93, SD= .88)之間差異也不顯著。3.5兒童對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原因解釋將兒童對其提出的策略所作的原因解釋分為九類:沒有解釋;遵從規(guī)則;服從權(quán)威;維持關(guān)系;自我中心;物品所有權(quán);逃避懲罰;其它。 將各類原因在九類問題情境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累計作為每個兒童所看重的原因類別指 標。對八類原因作4(社交地位)X 2(性別)X 3(年級)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 ), 結(jié)果表明多

25、因素條件下社交地位因素有顯著的主效應(yīng),WILKS Lambda ( 3, 2 1/2 ,57 1/2 )= .69, pv.03。就不同的原因解釋對兒童的社交地位作進一步的ONEWAY和SNK多重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以第五類原因即“自我中心”來解釋其策略選擇的兒童在被忽 視兒童中(M= .43, SD= .85 )明顯高于受歡迎兒童(M=0, SD=0 )和一般型兒童(M= .10, SD= .36)。受歡迎兒童中根本就沒有人以“自我中心”的原因解釋其選 擇策略的原因。以第六類原因即“物品所有權(quán)”來解釋其策略選擇的兒童在被忽視兒童中(M= .43, SD= .85)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兒童,受歡迎兒

26、童( M= .05, SD= .24)、 被拒絕兒童( M= .09, SD= .30 )與一般型兒童( M= .07, SD= .30 )之間差異不明 顯。以第七類原因即“逃避懲罰”來解釋其策略選擇的兒童在受歡迎兒童中(M= .67, SD= .91)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兒童,被拒絕兒童( M= .09, SD= .30)、 被忽視兒童( M= .07, SD= .28 )與一般型兒童( M= .29, SD= .36 )之間差異不明 顯。3 討論本研究通過對兒童常見社交問題情境的多指標分析以及社會地位高低不同的 兒童解決社交問題的目標、策略和策略原因的比較,擴展了關(guān)于社交地位與兒童 社會認知

27、領(lǐng)域的研究,為了解兒童同伴評定、問題情境以及社交問題解決策略之 間的關(guān)系提供了基本的信息。本研究最重要的結(jié)果是發(fā)現(xiàn)在發(fā)動交往和解決沖突情境的社交問題解決中, 兒童所選擇的策略類型和策略的有效性與適用性有著不同的特點。這一結(jié)果部分 地證實了本研究的假設(shè)。本研究選擇的發(fā)動交往、維持交往、解決沖突三種社交問題情境是小學(xué)兒童 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經(jīng)驗。與最初假設(shè)不一致的是,在維持交往的情境中,不 同社交地位的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的表現(xiàn)并無明顯差異。 Feldman 和 Dodge( 1987) 探討了兒童的社交地位是否與對以下三種不同社交問題的反應(yīng)相關(guān):加入同伴活 動、嘲弄和模糊的場景。他們請兒童完成幾項

28、認知作業(yè),結(jié)果表明,只有嘲弄一 個情境中可以從兒童的反應(yīng)預(yù)測其社會測量地位。高地位兒童對此問題提出的解 決方法比低地位兒童提出的方法更為有效。這種社會測量地位的差異在男孩中比 在女孩中更為突出。這一研究與本研究的結(jié)果都說明,情境變量在兒童的社交問 題解決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問題情境可能對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意味著 不同的含義和要求。一致的結(jié)論是,解決沖突的情境最能反映不同兒童社會地位 兒童的策略差別。被拒絕兒童在解決沖突情境中提出策略的適當(dāng)性顯著低于受歡 迎兒童和一般型兒童,可能反映出被拒絕兒童對沖突情境中包含的要素缺乏適當(dāng) 的認知和應(yīng)對策略。在受歡迎兒童與不受歡迎兒童對沖突問題解決的差異

29、方面,以前也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了這種差異。事實上,不受歡迎兒童與受歡迎兒童相比一貫表現(xiàn)出在這類 問題解決上的缺陷( Richard & Dodge,1982;Rubin &Daniels-Beirness,1983)。有些實驗室環(huán)境下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受歡迎兒童在進入同伴群體時比受歡迎兒 童表現(xiàn)出更多困難( Putallaz,1983,Putallaz & Gottman,1981),這與本研究發(fā)現(xiàn)被忽視兒童發(fā)動交往的有效性低于其他兒童的結(jié)果頗為相似。本研究中,對于發(fā)動交往情境,被忽視兒童策略的有效性不如其他兒童,而 Pulallaz (1983) 的研究中對兒童的實際行動的觀察也發(fā)現(xiàn)不同社交地位的兒

30、童 發(fā)動交往的表現(xiàn)確有差異。對假設(shè)的情境問題提出方法與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的行 為觀察兩類信息能相互印證 , 這在同類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本研究表明訪談法對于了解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策略是適當(dāng)?shù)?。但是,對假設(shè) 的社交問題解決這種方法的心理測量適用性尚需進一步研究,如情境的代表性、 問題解決策略的水平指標等。未來的研究應(yīng)考慮提出一些測量社交問題解決的新 的方法,要研究哪些問題和問題情境能區(qū)分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并且,這類信 息可以更準確地確定影響被拒絕和被忽視兒童的社交問題解決缺陷。還應(yīng)建立社 交問題解決能力的常模資料,弄清對特定年齡階段的兒童哪類問題是困難的,以 便能為建立適當(dāng)?shù)母深A(yù)計劃提供指導(dǎo)

31、。對這些問題的注意,有助于我們理解兒童 的社會認知和社會問題解決技能對其社交地位的(影響)作用。4 結(jié)論兒童對社會交往情境所確定的建立和維持交往關(guān)系的積極交往目標普遍多于 放棄關(guān)系的消極目標。但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所確定的社會交往的積極目標和消 極目標的多少并無顯著差別。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在解決社交問題的策略選擇上有著不同的特點。被拒絕 兒童更傾向于借助他人幫助來發(fā)動交往。社交處境不利的兒童(被忽視和被拒絕 兒童)比正常兒童更少選擇言語溝通和解釋策略。被忽視兒童發(fā)動交往的有效性 明顯不如其他兒童,被拒絕兒童解決沖突的適當(dāng)性低于受歡迎兒童和一般型兒童。在選擇社會交往策略的原因方面, 被忽視兒童比正

32、常兒童更注重 “自我中心” 的理由,也比其他各類兒童更多地用“物品所有權(quán)”來解釋其策略選擇。有趣的 是,受歡迎兒童比其他兒童更多地用“逃避懲罰”來解釋其策略選擇。10參考文獻鄒弘( 1996):兒童社會技能與同伴關(guān)系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第1 期,第 2025頁。Elliott, S. N., & Gresham,F.M.(1993).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Special Issue: Social skill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33、. Behavior Modification , 17, 287-313.Erwin, P. G., (1994).Social problem solving, social behavior, and childrens peer popularity. Journal of Psychology , 1994 ,128, 299-306.Feldman, E.,& Dodge K.A.(1987).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ociometric status: Sex, age, and situational effects. Journa

34、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5,211-227.Goodman S.H.; Gravitt Jr. G.W.; Kaslow N.J.(1995)Social problem solving: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life stress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hildren.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v23,4,473-416.Keltikangas-Jarvinen L.(2002) Aggressi

35、v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social acceptance in early and late adolesc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31,4 279-288.Lochman J.E.; Wayland K.K.; White K. J.(1993) Social goals: relationship to adolescent adjustment and to social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Abnormal

36、 Child Psychology, 21, 2, 135-152.Putallaz, M.(1983). Predicting children s sociometric status from. tChehirldbDeheavveilorpment ,54,1417-1426.Putallaz, M.,& Gottman,J.M.(1982).An interaction model of children enstry into peer groups. Child Development , 52, 986-994.Richard, B.A., & Dodge, K.A. (198

37、2). Social maladjustment and problem-solving in school-aged childre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0,226-233.Rubin, K.A. & Daniels-Beirness, T. (1983). 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correlates of sociometric status in kindergarten and grade one children.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 29,

38、 337-351.Sadowski C., Moore L.A, Kelley M.L. (1994)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ocial Problem Solving Inventory (SPSI) with normal and emotionally disturbed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2, 4, 487-501.Shure, M.B., & Spivack,G.(1974). The PIPS test manual: A cognitive measur

39、e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 cf: H.A.Brochin , & B.H.Wasik (1992).Social problem solving among popular and unpopular children.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 20,377-391.社交問題解決訪談提綱指導(dǎo)語: 姓名: 你好,下面有一些常見的問題,與你的學(xué)習(xí)成績和老師對你的評價都沒有關(guān)系,請你認真思考,按照你 的真實想法回答,答案沒有“對” “錯”之分。我們會把你的回答保密的。1. 如果你看見有

40、兩個你不認識的同學(xué)正在玩一種很好玩的小玩具,你對他們的玩具很感興趣。這時 你會怎么辦?你怎樣才能跟他們一起玩呢?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2. 如果你正在看一本小人書,另一個同學(xué)也想看,他還想把你的書搶過去,你會怎么辦?怎樣才能不讓 他搶拿走呢?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3. 假如你和你的一位朋友因為一件事鬧了矛盾, 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好多天了。 你會怎么辦呢?怎樣才能跟他 和好呢?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4. 一天放學(xué)后,你的一位同學(xué)和你一起在你家里看電視,正在看你喜歡的節(jié)目,他卻沒問你就換了一個 頻道看另一個節(jié)目,這時你會怎樣呢?怎樣才能接著看你自己想看的節(jié)目?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5 、如果你看到幾個陌生孩子正

41、在欺負你的一個朋友,這時你會怎么辦?你怎樣才能不讓朋友受欺負 為什么用這種辦法?6. 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一位同學(xué),他向你借錢,可你的錢剛好只夠買一個你急著要用的作業(yè)本。這時你會 怎么辦呢?怎樣才能既不得罪同學(xué)、又買回作業(yè)本呢? 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7. 你帶著你的溜冰鞋出去玩,碰到你的朋友,他沒有溜冰鞋。這時你會怎么辦?你怎樣才能使兩個人都 玩得高興呢?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8. 假如你轉(zhuǎn)學(xué)到一所新學(xué)校, 你第一天來到新學(xué)校, 會不會主動去認識班上的同學(xué)呢?怎樣才能認識其 他同學(xué)呢?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9. 別的班上有一位同學(xué)身體好、學(xué)習(xí)好、對人也很友好。你想不想成為那個同學(xué)的好朋友?怎樣才能跟 那個同學(xué)成為好朋友呢?為什么用這種辦法呢? 附錄二“兒童社交問題解決訪談”結(jié)果編碼手冊(一)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分類A 發(fā)動交往的策略: 言語溝通和請求;提供利益;共同活動;通過第三方;其它。B 解決沖突的策略:言語溝通和解釋;直接攻擊;妥協(xié)、讓步或脫離沖突情境;通過第三方;其它。C 維持交往的策略:言語溝通、解釋、道歉;提供利益補償、給對方好處、分享;用替代、變通,回避沖突;通過 第三方;其它。(二)兒童對所選策略作的原因解釋的分類無解釋;遵從規(guī)則;服從權(quán)威;維持和諧;自我中心;物品所有權(quán);逃避懲罰;其它。(三)策略的有效性和適當(dāng)性評分細則 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