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雀山竹書《田法》看戰(zhàn)國畝產和生產率_第1頁
從銀雀山竹書《田法》看戰(zhàn)國畝產和生產率_第2頁
從銀雀山竹書《田法》看戰(zhàn)國畝產和生產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銀雀山竹書田法看戰(zhàn)國畝產和生產率 中國封建地主制前期的糧食畝產和勞動生產率,是中國封建史研究中的重要問題。但現(xiàn)存文獻中的有關資料十分稀少和零散,給研究工作帶來了困難。八十年代公布的銀雀山竹書中有田法篇1 , 一般認為是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作品,其中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糧食畝產、每個勞動力負擔的耕地面積、農業(yè)勞動生產率等問題,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但對這些資料的解釋,目前學術界分歧尚多。李學勤先生作了田法講疏2 , 對田法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我想在這個基礎上談點個人的看法,以就正于讀者方家。(一) 糧食畝產量田法中有關于糧食畝產量的明確記載:歲收,中田小畝畝廿十斗,中歲也。上田畝廿七斗,下田畝十三斗,太

2、上與太下相復以為率。3 這里的”畝”是什么畝? 整理小組注云:”小畝與上文大畝相對,疑指百步之畝。漢書食貨志上記李悝盡地力之教,謂農夫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產量與此接近。”李學勤據(jù)孫詒讓說,指出李悝是據(jù)下地而言,與田法”下田畝十三斗”接近,推知簡文所說的小畝就是食貨志李悝所說的畝,即周制百步之畝。按,食貨志李悝說”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是按百步為畝推算的。又,周禮小司徒:”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數(shù),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碧锓ê單膭t云:”食口七人,上家之數(shù)也;食口六人,中家之數(shù)也;食口五人,下家之數(shù)也?!眱烧哒辔呛希笾?/p>

3、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尤其是東方各國農民家庭的規(guī)模。孫詒讓周禮正義認為李悝所說的”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屬于授予下地之家,是有道理的。戰(zhàn)國時代黃河流域各國一畝產水平不會相差很遠,現(xiàn)根據(jù)田法所載畝產與漢書食貨志接近,推斷田法中的小畝即漢志中的周畝,提供了可以導致問題合理解決的思路。但要證成此說,還需在畝制和量制方面作些必要的說明。有的學者認為,田法是齊國的作品,齊畝比周畝小,田法的小畝應系齊畝,而1齊畝相當于0.64周畝。4 我認為西周時代齊國確實行過小于周畝的”東畝”制,這種習慣到后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來,但隨著各國之間交往的增多,齊國也逐步實行了周畝制。何以見得? 戰(zhàn)國時諸子

4、都在說”一夫百畝”5 , 被認為是齊國作品的管子也談到”一農之量,壤百畝也”(臣乘馬);”地量百畝,一夫之力也”(山權數(shù))。從當時每個農戶所能負擔的耕地看,這畝只能是百步為畝的周畝。那么,有沒有可能田法中的”大畝”是指周畝?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大畝”如指周畝,從田法的記載看,”一夫百畝”就會落空。而且以”小畝”為齊畝,以”大畝”為周畝,田法所載的各種數(shù)據(jù)也就窒礙難通。6 但以”小畝”為周畝,則我們從下文可以看到,它與”一夫百畝”之說是完全可以統(tǒng)一的。以田法和漢書食貨志所載畝產相近來論證其畝制的一致,其前提應是兩者的量制大體一致。這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呢? 戰(zhàn)國的量制很復雜,以致在目前條件下還很難

5、把它完全說清楚;但另一方面,戰(zhàn)國時代,尤其是它的晚期,出現(xiàn)了量制走向統(tǒng)一的明顯趨勢。以齊國的情況來說,原來實行的是四進位的豆、區(qū)、釜、鐘(釜至鐘為十進)制,但后來也采用了升、斗、釜十進位的新量制。子禾子銅釜等即是這種新制的量器。實測一升合今 205毫升,與每升 200毫升的秦量相近。論者據(jù)商鞅銅方升刻銘”齊卿大夫眾來聘”語,推測”可能是齊國和秦國在容量制度方面曾作過交流,并且取得了統(tǒng)一”。7 可以認為田法中的量制也是和秦量一致的。8 至于魏量,似比秦量稍大。如安邑下官銅鐘,刻銘為”大斛斗一益少半益”,實測 1益(升)容量為 225毫升。9 至于漢書食貨志李悝談魏國畝產的那段議論中的量制,吳慧把

6、其中談到的每人平均口糧數(shù),與秦律漢簡中所載口糧數(shù)字相對照,推斷班固在整理資料時已將魏量換算成漢量,文中的”石”是一斗2000毫升的漢大石(漢承秦制,也是每升 200毫升)。10 如此說能夠成立,則田法中所載量制與漢志李悝所說的量制完全相同。也有人認為漢志的石是魏量11 ;不過即使是這樣,也并不能改變、甚至更加證實田法與漢志所載畝產接近的事實。12 田法和漢志所載畝產量,也可以在其他文獻中獲得印證。例如管子輕重甲載:”然則一農之事,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鐘。”百畝二十鐘,一畝合二釜,即二石13 。這與田法所載一致。也有與漢志契合的。如,管子治國云:”嵩山之東,河汝之間,蚤生而晚殺,五谷之

7、所蕃孰也,四種而五獲。中年畝二石,一夫為粟二百石?!边@是說,這個地方氣候溫暖,生長期長,糧食產量比較高?!彼姆N而五獲”,并非象有些學者所說的那樣是多熟種植(四年五熟),而是說這里四次種植(一年一熟)的收成,相當于一般地區(qū)五次種植的收獲量。這是有數(shù)據(jù)可供稽查的。據(jù)李悝所說,戰(zhàn)國初魏國畝產一石半,”五獲”為七石半;嵩山以東河汝之間正是戰(zhàn)國時魏國南境,畝產二石,”四種”收八石,兩者正好相當。14 又,管子揆度:”食民有率,率三十畝而終于卒歲,歲兼美惡,畝取一石,則人有三十石?!边@里的”畝”則是指東畝,即齊畝, 1東畝相當于0.64周畝,一人30畝,五口之家 150畝,折成周畝為96畝,畝產 1石,折

8、成周畝則是 1.56石/畝,比李悝所說的 1.5石稍高,但總產 150石,與李悝所說一致。由此可見,田法和漢志的記載反映了戰(zhàn)國時代不同等級、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土地的一般畝產;大體說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戰(zhàn)國時代的糧食畝產量已逐步達到每周畝二大石的水平。(二) 每個農戶所負擔耕地和所提供糧食確定了戰(zhàn)國時代的糧食畝產量,估算當時的農業(yè)勞動生產率就有了比較可靠的依據(jù)。不過還要有每個農業(yè)勞動力所能負擔的耕地的數(shù)據(jù)。關于當時的農民在各種狀態(tài)下所負擔的耕地和所能提供的糧食,田法的作者有以下的估計:一人而田大畝廿四者王,一人而田十九畝者霸,一人而田十四者存,一人而田九畝者亡。(1)王者一歲作而三歲食之,霸者

9、一歲作而二歲食之,存者一歲作十八月食之,亡者一歲十二月食之。(2)要對上述簡文作出合理的解釋,就要首先弄清這里”大畝”之所指。李學勤在講疏中作了一個推算,他根據(jù)食貨志”食人月一石半”,依簡文中家六口計,每月食糧 90斗,按上引簡文(2)提出的要求,分別算出王者、霸者、存者、亡者每戶所需的年糧食生產量;然后假定 1大畝為6小畝,據(jù)簡文(2)分別算出在王 、霸、存、亡各種狀態(tài)下各農戶負擔大畝數(shù)所能生產的糧食數(shù)量。其結果如下:簡號:各 項 要 求:王:霸:存:亡2:每戶所需年產糧食數(shù):3240斗:2160斗:1620斗:1080斗:每戶所能供食月數(shù):36:24:18:121:”一人”所耕大畝數(shù):24:19:14:9:”一人”所產糧食數(shù):2880斗:2280斗:1680斗:1080斗他認為這兩項計算結果大致相合,故可認定 1大畝等于 6小畝。我覺得李學勤先生對田法中大畝的畝積估算過高了。問題的關鍵在于,他把田法中”一人田大畝廿四者王”的”一人”理解為”受田百畝”的”一夫”。在有關古籍中,”夫”可以指成年男子,可以指以成年男子(家長)為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