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物理試題 及答案_第1頁
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物理試題 及答案_第2頁
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物理試題 及答案_第3頁
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物理試題 及答案_第4頁
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物理試題 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川省資陽市2015屆高三一診物理試題本試卷分為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卷1至2頁,第卷3至4頁全卷共11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報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對應的虛線框內2第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第卷用0.5mm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答案無效3考試結束,監(jiān)考人只將答題卡收回第卷(選擇題,共42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7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小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滿分,選不全

2、的得一半分數(shù),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磁波與機械波一樣可以產生衍射、干涉現(xiàn)象,所以它們沒有本質的區(qū)別b電磁波和機械波一樣依賴于介質傳播c空間中某個區(qū)域有變化的電場或變化的磁場,不一定能產生電磁波d用同樣的裝置進行雙縫干涉實驗,紅光和紫光的條紋間距相等2如圖所示為一列在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簡諧橫波在t=4s時刻的波形圖,若已知振在坐標原點o處,波速為2m/s,則a振o開始振動時的方向沿y軸正方向bp點振幅比q點振幅小c再經過t=4s,質點p將向右移動8md再經過t=4s,質點q通過的路程是0.4m3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內用一長為l的細線拴一質量為m的小球

3、,繩的另一端固定在箱子的頂板上?,F(xiàn)把細繩拉到與豎直方向成角自由釋放,當球擺到最低點時,地面受到的壓力為abcd4關于沿圓軌道運行的人造地球衛(wèi)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越大,衛(wèi)星的運行速率就越大b在軌道上運行的衛(wèi)星受到的向心力一定等于地球對衛(wèi)星的引力c在同一條軌道上運行的不同衛(wèi)星,周期可以不同d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只要大于地球的半徑,衛(wèi)星的運行速度大小就一定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間5一帶負電小球,在從空中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受重力、空氣阻力和靜電力作用,重力對小球做功3.5j,小球克服空氣阻力做功0.5j,靜電力對小球做功1j,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比

4、在b點小3.5jb小球在a點的機械能比在b點小0.5jc小球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b點少1jd小球在a點的動能比在b點多4j6如圖所示,a板發(fā)出的電子經加速后,水平射入水平放置的兩平行金屬板間,金屬板間所加的電壓為u,電子最終打在光屏p上,關于電子的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滑動觸頭右移、其他不變時電子打在熒光屏上的位置上升b滑動觸頭左移、其他不變時電子打在熒光屏上的位置上升c電壓u增大、其他不變時電子從發(fā)出到打在熒光屏上的時間不變d電壓u增大、其他不變時電子打在熒光屏上的速度大小不變7第17屆亞運會于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在韓國仁川舉行,我國運動員薛長銳、李玲以5.55m和4.35m分

5、別奪得男、女撐桿跳金牌。如果把撐桿跳全過程分成四個階段:ab、bc、cd、de,如圖所示,則對這四個階段的下列描述錯誤的是aab階段:加速助跑,人和桿的機械能增加bbc階段:桿彎曲、人上升,系統(tǒng)動能減少,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增加ccd階段:桿伸直、人上升,人的動能減少量等于重力勢能增加量d de階段:人過橫桿后下落,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機械能的增加量第卷(非選擇題,共68分)8(17分)(6分)在做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后,某同學將其實驗操作過程進行了回顧,并在筆記本上記下如下幾條體會,你認為正確的是_。a用兩只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應使兩細繩套間夾角為90,以便計算合力大小b用兩只彈簧

6、測力計拉時合力的圖示f與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時圖示f不完全重合,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可以說明“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成立c若f1、f2方向不變,而大小各增加1n,則合力的方向也不變,大小也增加1nd在用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彈簧與木板平面平行(11分)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實驗中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由打點計時器打上的點計算出。(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_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中砝碼的重力;(2)實驗中,下列做法錯誤的是_;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

7、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實驗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再放開小車d上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測出m及m后直接用公式求出(3)在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時,探究加速度與所受力的關系時,由于平衡摩擦力操作不當,兩位同學得到的af關系分別如圖所示。其原因分別是:甲:_;乙:_。9(15分)質量為0.1kg的彈性球從空中某高度由靜止開始下落,該下落過程對應的vt圖象如圖所示。彈性球與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彈離開地面時的速度大小為碰撞前的倍。設球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恒為f,取g10 m/s2,求:(1)彈性球受到的空氣阻力f的大??;(2)彈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彈的高度h。

8、10(17分)10如圖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中有一表面光滑、與水平面成=45角的絕緣直桿ac,其下端(c端)距地面高度h0.8m。有一質量為m=0.5kg的帶電小環(huán)套在直桿上,正以某一速度沿桿勻速下滑。小環(huán)離桿后正好通過c端的正下方p點處。取g=10m/s2,求:(1)小環(huán)在直桿上勻速運動的速度v0;(2)小環(huán)運動到p點時的動能。11(19分)如圖所示,為放置在豎直平面內游戲滑軌的模擬裝置,滑軌由四部分粗細均勻的金屬軌道組成,其中傾斜直軌ab與水平直軌cd長均為l3m,圓弧形軌道apd和bqc均光滑,bqc的半徑為r1m,apd的半徑為r2m,ab、cd與兩圓弧形軌道相切,o2a、o1b與

9、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37?,F(xiàn)有一質量為m1kg的小球穿在滑軌上,以初速度v0從b點開始沿ba向上運動,恰能沿軌道完成一周運動并回到b點。若小球與兩段直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小球經過軌道連接處均無能量損失。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1)小球的初速度v0;(2)小球第二次通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fc;(3)小球第二次通過c點后在cd段上運動的總路程s。資陽市高中2012級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理科綜合物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第卷選擇題(每題6分,共42分)題號1234567答案cddbbbccd第卷(共5題,共68分)8bd(6分)(1)(3分);(2)ad(4分);(3)

10、甲:木板傾角過小,乙:木板傾角過大(每空2分)。9.解:(1)彈性球下落過程,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由vt圖象可知:聯(lián)解得:f0.2 n(2)彈性球第一次反彈后的速度為:由vt圖象可知:彈性球反彈上升過程為勻減速運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規(guī)律有:聯(lián)解得:h0.375 m評分參考意見:本題滿分15分,其中式各3分,式各2分,式各1分;若有其他合理解法且答案正確,可同樣給分。10.解:(1)小環(huán)在桿上勻速下滑時,根據(jù)物體平衡條件有:小環(huán)離桿后做類平拋運動:沿桿方向為勻速直線運動,垂直桿方向為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有:聯(lián)解得:v0=2m/s(2)小環(huán)離桿后受重力和電場力作用,由動能定理有:聯(lián)解得:ek=5j評分參考意見:本題滿分17分,其中式4分,式3分,式各2分,式各1分;若有其他合理解法且答案正確,可同樣給分。11解:(1)由題意知,小球要沿軌道完成一周運動并回到b點,則由動能定理:恰能通過軌道最高點則:能回到b點:聯(lián)解并取合理值得:v0=8m/s(2)設小球第一次回到b點后沿ba上升的位移為x,則:解得:ml,則小球將沿ab返回。設小球第二次通過c點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