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摘 要: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是指因違約行為致對方嚴重的精神損害時,受害方可以提起違約之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囊环N違約救濟方式。傳統(tǒng)民法理論認為,精神損害賠償只能在侵權之訴中獲得救濟,違約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chǎn)責任,不應包括精神損害賠償。我國在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上有著很大的爭議,通說持否定態(tài)度。誠然,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倪m用缺乏基礎理論的支撐,但現(xiàn)實生活隨社會變遷有了變革需求,而且各國立法、司法和學說都開始傾向于承認違約精神損害賠償之可行,我國法律也應做出相應變革。一味否定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必然限制當代人對自身合法利益請求賠償?shù)臋嗬?。完善我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當代法律的大勢
2、所趨。關鍵詞:違約精神損害賠償 現(xiàn)實生活 權利 完善 目 錄引 言1一、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睦碚摶A1二、我國建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谋匾院涂尚行?(一)必要性2(二)可行性31.順應憲法基本原則及人權精神32.合同法保護范圍的擴張3三、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倪m用范圍3四、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臉嫵梢?(一)違約行為4(二)精神損害事實存在并且達到一定程度4(三)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5五、我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5(一)采用“原則例外”的立法模式5(二)違約精神損害賠償適用的合同類型61.合同以獲得精神上的享受或者消除痛苦為目的62.合同標的物負載精神利益的合同63.婚慶、殯葬等具有
3、特殊意義的合同64.醫(yī)療服務合同6(三)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其他問題71.違約精神損害的認定72.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問題7結論8參考文獻9引 言違約中精神損害是否賠償問題在理論上有很大爭議,持否定意見的學者認為其難以運行:精神損害是違約方在締約時難以預見的損害;支持精神損害的訴求將產(chǎn)生證據(jù)障礙和估算難度;允許對違約中的精神損害給予賠償將增加締約成本,阻礙商業(yè)發(fā)展等等。然而近年來,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的對于違約責任要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南嚓P案例呈上升趨勢,王利明,房紹坤,王軼.合同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但由于法律規(guī)定的空白,導致司法實踐中的判決并不統(tǒng)一,甚至相似的案例判決結果
4、卻大相徑庭,長此以往法律制度的嚴肅性將受影響。一、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睦碚摶A我國民法通則初步構建了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guī)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guī)定?!币勒瘴囊鈦斫忉屵@里的“賠償損失”的話,當然不應該將精神損失排除在外,從學理上來看,也是應該包括精神損失在內(nèi)的。當然,這些規(guī)定僅限于侵權的情況下,然而,在目前我國立法中并非完全找不到規(guī)制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梢?guī)范的痕跡。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
5、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應當相當于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由此,我們可以抽象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規(guī)定時的賠償公式:“預期利益+可預見性”。它應當能解決諸如旅游合同等目的合同之目的不達所帶來的非財產(chǎn)性損害問題,應包括因目的不達而造成的精神傷害。在諸如此類具有十分明顯的以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悅為目的的合同,如果合同另一方違約,守約方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損失就應當是可以被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所能夠預見的。這樣以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悅為標的的合同,其精神享受當然屬于守約方預期的利益。可以
6、說,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實際上已經(jīng)將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暗含、默認于法律條文本意之中了。此外,我國合同法關于在責任競合情況下,允許以侵權的方式提起違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也為確認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提供相當側面的法律依據(jù)。筆者認為,我國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雖然也只能屬于權宜之計,但這確為今后在民事法律或司法解釋中明確確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於艘欢ǖ幕A。二、我國建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谋匾院涂尚行裕ㄒ唬┍匾浴皳p害賠償之債在實務上最稱重要,萬宗歸流,民法上之問題,實發(fā)此為核心”?!皳p害賠償之債于各種債之類型均得發(fā)生。因此,損害賠償責任遠遠較責任的其他救濟方式更為重要,是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共有的救濟形式。從
7、損害賠償?shù)谋局紒砜?,其目的在于填補所生之損害,回復到應有狀態(tài)(即損害未發(fā)生時應有狀況)。王澤鑒.民法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精神損害賠償是權利主體在受到精神痛苦時而要求獲得一定的金錢作為精神補償?shù)囊环N損害賠償方式,精神損害賠償?shù)膶崿F(xiàn)不應因為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差別而有所區(qū)別,并導致對精神損害賠償進行限制,精神損害賠償本身并非也不應當是侵權責任所獨有的救濟方式。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在建立當時,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兩者所依托的基礎是完全不同的。侵權責任建立在違反法定義務的基礎之上,違約責任則建立在合同一方違反雙方約定的基礎之上,而當時,合同被認為是商業(yè)交易的一種形式,在違約的情況下,精
8、神損害賠償就自然不被認為是在商業(yè)交易中所能夠約定的,也就將精神損害賠償排除在了違約責任之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社會價值取向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合同的內(nèi)容和種類也大大增多,違約責任的基礎也跟著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違約責任既然融入了新的因素,合同義務的違反又是違約責任發(fā)生的前提,那么,我們不妨以合同義務的發(fā)展變化為主線來歷史地考證違約責任與精神損害賠償?shù)陌l(fā)展方向。從違約與侵權責任的競合范圍上看,確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能夠適用責任競合理論來解決違約精神損害的前提是,導致精神損害產(chǎn)生的違約行為同時又是侵權行為。否則,依據(jù)我國現(xiàn)有法律,當某一違約行為給一
9、方當事人造成了精神損害,但該行為并不導致侵權時,守約方就將無法通過責任競合理論來提起侵權之訴,并最終獲得精神損害賠償。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情形下,守約方不能通過合同法對精神損害予以救濟,因為此時并不存在違約責任與侵權的責任的競合。另一方面,如果合同一方當事人的加害給付行為既造成了另一方當事人的合同利益損害,也造成另一方當事人固有權益的侵害,包括精神利益的損害,此時,無論當事人單獨選擇違約之訴或是侵權之訴,均不能完全救濟其所遭受合同利益的損失與固有權益的侵害兩個方面。因此,就必須將守約方固有權益所遭受的損害納入到合同法保護的范疇內(nèi),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拇_立十分必要。然而,社會不斷的發(fā)展,原有的法律已
10、不能完全應對層出不窮的各種社會問題,違約引發(fā)的精神損害賠償就是這一現(xiàn)象的例證,因此,在立法上明確確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將勢在必行。(二)可行性1.順應憲法基本原則及人權精神在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原始、奴隸和封建社會,人的這種最基本的權利也被統(tǒng)治階級及其所制定的法所無情剝奪。人權的充分保障及其實現(xiàn),只有在現(xiàn)代的法治與民主的社會中,生產(chǎn)力水平取得相當提高的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隨著人類社會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發(fā)展,人權才獲得了認可并予以保障的社會條件。人權是包括以精神利益為內(nèi)容的權利。當今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精神權益的保護。我國憲法也著重對公民精神權益的全面有力的保護。既貫徹了人權不可侵犯的法制精神。
11、也順應了世界民法和時代發(fā)展的趨勢。現(xiàn)如今,人們在訂立合同追求經(jīng)濟利益和其他利益的時候,也越來越多地期盼在合同中能使精神權益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侵權可以產(chǎn)生精神損害,同樣違約也可能產(chǎn)生精神損害。生理或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是受害人真切的感受,而所謂侵權行為、違約行為畢竟只是過去一個時代法學家們所作的概念細分,如果僅僅因為概念,將精神損害賠償局限于以侵權為前提,勢必使侵權行為以外原因引起的精神痛苦得不到救濟。按照法律保護人權的內(nèi)在要求,精神損害只由侵權法加以救濟的傳統(tǒng)觀念將逐漸擯棄。這要求人們必須在違約責任中承認精神損害救濟,從而完善我國合同法,實現(xiàn)合同法的人權價值取向,更好地保護合同債。2.合同法保
12、護范圍的擴張隨著社會交換活動的發(fā)展,合同法的利益保護范圍逐漸擴張。如德國審判實踐中出現(xiàn)了積極侵害債權制度;英美法國家通過案例對合同當事人的精神痛苦給予損害賠償,并且明確了可以在合同法中判處精神損害的案件類型。另外,各國合同法還提出了合同附隨義務、保護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及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等合同法保護理論。也就是說,在性質(zhì)上原本應是合同當事人約定的義務才受法律保護。在合同法保護范圍的這一擴張當中,當然不應排除精神損害賠償?shù)倪m用。我國合同法第 60 條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jù)合同的性質(zhì)、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蓖鯘设b.民法思
13、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可見,我國合同法將合同義務分為約定義務和附隨義務,并把違反附隨義務造成的損害賠償納入到違約賠償?shù)姆秶?,全面構建了違反合同義務應承擔賠償責任的體系。三、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倪m用范圍通過違約之訴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是建立在合同的附隨義務中有保護他方當事人的人身、財產(chǎn)利益的義務基礎上的,精神損害是違反這種附隨義務的結果如果合同的性質(zhì)不同,其附隨義務也不同,且附隨義務并不都具有保護義務的內(nèi)容,因而對附隨義務的違反并不一定都產(chǎn)生精神損害,所以也就不存在救濟的問題。日本判例認為,作為附隨義務的安全注意義務是發(fā)生在“基于某種法律關系”處于特殊法律關系的當
14、事人之間,并總結出屬于“某種法律關系”之列的幾種合同:雇傭與勞動合同、住宿以及各種設施的利用合同、旅游合同、托兒所合同等等。在前面的比較法研究中可看到,美國和英國也總結出可適用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膸追N合同,而且在判例中又體現(xiàn)了突破。其實我國合同法也規(guī)定了對合同當事人人身安全的保護,第282條規(guī)定:“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在合理使用年限內(nèi)造成人身和財產(chǎn)損害的,承包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钡?02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钡?33條、246條等規(guī)定也涉及到對人身安全的保護和相應的
15、違約責任。四、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臉嫵梢ㄒ唬┻`約行為違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違約行為可能是合同當事人單純的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也可能是當事人在違反合同義務,同時違反了法律強行性義務,如保護、通知、忠實等附隨義務或其他法定的不作為義務。這些行為都歸入違約行為,合同一方當事人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依據(jù)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可獲得賠償。實踐中,往往是因為合同履行不適當,從而給合同另一方當事人造成精神上的損害。如美容服務合同中提供的服務存在瑕疵造成對方精神痛苦的,旅游合同中提供的旅游景點與約定的情況不符等等。只有存在違約行為的時候,才會發(fā)生違約責任。違約行為分為預期違約和實際違約
16、。預期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合同一方無正當理由但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限到來后將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為表明其在履行期限到來后將不可能履行合同。預期違約并非違反現(xiàn)實中的義務,而是表示將來不履行義務,侵害了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將來的利益。實際違約與預期違約都損害了守約方的權利,影響合同交易的正常進行,都可以引起精神損害賠償。另外,由于預期違約制度有阻止損害進一步擴大的功能,在確定實際損失時,應當考慮到從預期違約到履行期限到來之前,受害人有很長的時間可以采取措施減輕損害,這些減輕的損害應當從損害賠償?shù)臄?shù)額中扣除。對于預期違約我們一方面要肯定其可以引起精神損害賠償,一方面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比照實際違約適
17、當減少損害賠償?shù)臄?shù)額。(二)精神損害事實存在并且達到一定程度 無損害即無賠償,精神損害賠償?shù)那疤岜仨毷强陀^上確有精神損害的發(fā)生。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存在與否的判斷標準及思路原則上與侵權精神損害賠償?shù)幕疽恢?。但是,任何合同的違反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精神受挫,但并不是對這些損害都給予賠償,只有當因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超過一定的限度,在一方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并非是單純的煩惱、情緒的不寧、苦惱或失落感,而是比這種更深一層的精神傷害時,才能獲得賠償。在司法實務中,必須區(qū)分精神損害在什么情況下僅為一些必須忍受的不舒服感,什么情況下構成傷害而必須給予損害賠償。為了解決存在的精神損害的客觀性,可以將精神損害分為“名義
18、上的精神損害”與“證實的精神損害”。名義上的精神損害是指只要受害人舉證合同一方當事人有違約行為,依一般的認識水平,法律推定損害事實存在的真實性。此處的法律推定以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暮贤愋蛠碜鳛橐罁?jù)和標準。當根據(jù)合同的類型仍做不出明確的判斷或者難以確定時,就利用證實的精神損害來判定。所謂證實的精神損害,是指法律不能推定受害人是否存在精神損害結果的真實性時,受害人必須舉出證據(jù)證明其在心理上、精神上受到損害,如通過醫(yī)生的診斷、司法鑒定等,判斷精神損害存在的真實性江平.民法各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三)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哲學上原因是引起某一現(xiàn)象發(fā)生的現(xiàn)象,結果是被某一現(xiàn)
19、象引起的現(xiàn)象,客觀現(xiàn)象之間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就是事物的因果關系。因果關系是一切損害賠償責任都必須具備的要件,也就是說客觀發(fā)生的損害后果與行為人的客觀行為之間必須具備客觀的因果關系,即行為人的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fā)生產(chǎn)生了作用。對于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必須是因一方違約行為引起的,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是法律歸責的客觀基礎。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體現(xiàn)了價值判斷對因果關系成立與否的影響,考量了可預見性、過錯等因素。在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中,法官只能依社會一般見解,依合理第三人的標準對違約一方違約行為是否給合同另一方當事人造成精神損害加以判斷。若通常情形下,可能發(fā)生精神損害,則應認定
20、違約方給另一方以精神損害賠償??深A見性理論是指依合理第三人的標準,行為人只對其可以預見的全部損害承擔責任。其所強調(diào)的可預見性是損害種類的可預見性,而損害的程度、嚴重性或損害發(fā)生的方式都不需要預見。而對違約進行精神損害賠償,需要預見到損害的嚴重性,既可以救濟守約方受損的權利,也可以防止濫訟結果的產(chǎn)生。五、我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一)采用“原則例外”的立法模式現(xiàn)階段,我國理論界對于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臓幾h仍然很大,并且主流的觀點都傾向于否認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采用“原則例外”的立法模式更容易被接受。根據(jù)我國現(xiàn)有法律制度的規(guī)定,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幾乎都被劃歸到侵權法的領域來解決,根據(jù)合同法12
21、2 條的規(guī)定,當違約行為同時符合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時,即產(chǎn)生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此時,若造成了精神損害,那么當事人可以選擇以侵權責任為基礎提起訴訟,使自己的精神損害得到救濟。因此,采用“原則例外”的立法模式來構建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這種規(guī)定原則上一般不予承認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賠償,這樣較為符合了我國現(xiàn)階段的主流觀點,這個規(guī)定也應該能讓大部分人所接受。(二)違約精神損害賠償適用的合同類型1.合同以獲得精神上的享受或者消除痛苦為目的這類合同以旅游合同最為典型。這類合同的目的是一方當事人滿足對方精神上的利益,使對方得到精神的某種享受或者消除某種煩惱痛苦,若此類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違約,不僅使對方
22、當事人不能享受原本應當可以享受到的愉悅和快樂,沒有消除原本應當能夠消除的煩惱和痛苦,反而還會給對方帶來更大的打擊和痛苦,這類合同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是顯而易見的房紹坤.民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合同標的物負載精神利益的合同這類合同主要以保管合同和加工承攬合同為代表。在保管合同和加工承攬合同中,標的物往往承載著當事人很大的感情價值,一旦保管物丟失或者在加工承攬過程中被損毀,當事人的精神上將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違約方自然應當賠償相對方相應的精神損害,在這類合同中,違約方是否應當給付相對方精神損害賠償,關鍵要看在訂立合同時違約方是否明知合同標的所承載的精神利益,
23、在訂約時是否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合同標的對于當事人的重要性,相對方的精神損害要屬于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是可預見的范圍,受損方提出的精神損害賠償要求才能得到支持。3.婚慶、殯葬等具有特殊意義的合同婚慶服務合同和殯葬服務合同,涉及結婚、喪葬等具有特殊重大意義的活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老病死、成家立業(yè)是人生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禮過程美好,值得回憶,家人也希望自己親人的葬禮莊重肅穆,希望親人的最后一程走的平靜,因此婚慶服務合同和殯葬服務合同由于承載著這些特別的情感,而具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這些合同中,如果由于提供合同的一方違約,將會給合同相對方造成情感上的嚴重傷害,帶來精神損失這是毋庸置
24、疑的,因此在這類案件中,一方當事人由于違約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的精神損害是應當?shù)玫劫r償?shù)摹?.醫(yī)療服務合同在醫(yī)療服務合同中,違約方的行為通常都會導致相對方的人身權益遭受巨大的損害,在相對方遭受巨大的人身傷害時,精神上和心靈上也必將受到極大的創(chuàng)傷,這種精神損害是無需再過多贅述的。在現(xiàn)實中,此類合同引起的精神損害賠償訴訟也最為常見,而在司法實踐當中,通常都是通過侵權責任的救濟方式對受害方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但是應當注意到,在這類型合同中,某些情況下,造成精神損害的一方當事人的行為并不必然構成侵權,在這種情況下,若將此類案件歸入侵權領域進行解決,難免“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在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中,仍然
25、有必要將此類案件納入其中。(三)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其他問題1.違約精神損害的認定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適用必須要以存在違約引起的精神損害事實為前提,而對于精神損害事實的判斷不能單單從主觀上看,或者僅僅靠法官的自由裁量,對這一事實的判斷也應當有一個綜合的客觀的標準。因為從廣義上來說,任何違約行為都能夠造成精神上的不適,這種精神上的不適包括情緒的不愉快,煩惱,抑郁等等,當然并不是這些精神上的損失都能夠獲得賠償。設想一下,如果不論什么情況下的精神損害都可以獲得賠償,這樣必將導致濫訴的出現(xiàn),并且也極不利于對合同雙方利益的保護。自古以來都有法律不涉及瑣事的定論,因此,若精神上的損害沒有到達一定的嚴重
26、程度,是不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shù)?。最高法院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解釋中就有規(guī)定,只有當精神損害達到了嚴重的程度,法院才會支持。2.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問題對于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起步較晚的我國來說更是如此。隨著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一步步的發(fā)展,盡管有著一定的進步,但是在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上存在的問題仍然是不可忽視的。而要完善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對于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尤為重要。在我國的現(xiàn)行立法上,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解釋中對于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提供了六個參考性因素,但是這些規(guī)定太過于原則化,在實踐中指導性并不明確。對于違約精神損害
27、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必須要明確以下兩點:第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加以考慮。在前文對精神損害的認定中已經(jīng)提到要綜合多種情形來考慮,同樣在對于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上也要結合多方面因素來考量,比如違約方的過錯程度,違約的具體情形,非違約方的過錯程度,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水平等等,總之要盡可能地考慮到可能影響到精神損害數(shù)額認定的各種相關因素。第二,對賦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要加以限制。在實務中若遇到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由于該問題的特殊性,較其他案件而言會更多地依賴于法官的自由裁量,畢竟精神損害相關問題的認定會涉及較多的主觀判斷,在這個時候法官如何行使好自由裁量權顯然尤為重要。這種時候,法律必須給予法官一定的限制,一面法官不當?shù)匦惺沽俗杂刹昧繖?,使得賠償數(shù)額不合理,尤其是在法官素質(zhì)并不高的現(xiàn)狀下,這種限制顯然非常必要。結論每種法律制度的產(chǎn)生,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職業(yè)教育機構與企業(yè)實習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知識產(chǎn)權運營公司掛靠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診所財務人員聘用及預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家庭贍養(yǎng)老人醫(yī)療費用分攤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商標轉讓與電商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服裝企業(yè)電子商務運營團隊用工合同
- 第二單元課題1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上冊
- 2025年幼兒園中班《啄木鳥》科學標準教案學習資料
- 二零二五年度服裝店鋪委托經(jīng)營管理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用空調(diào)系統(tǒng)保養(yǎng)與維修專項合同
- (兒科學課件)腎病綜合征
- 光纜線路工程段終版施工圖
- 2023年最新的郭氏宗祠的對聯(lián)大全
- 礦井年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 畢業(yè)論文-基于Java Web的模擬駕校考試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
- 駱駝祥子1一24章批注
- 《中國古代文學史》宋代文學完整教學課件
- 新部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 物業(yè)服務企業(yè)市場拓展戰(zhàn)略規(guī)劃課件
- 進制轉換教學設計
- 垂直度和跳動形位公差間的關系及取代應用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