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fā)證技術方案(討論稿)概要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1.gif)
![XX市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fā)證技術方案(討論稿)概要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2.gif)
![XX市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fā)證技術方案(討論稿)概要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3.gif)
![XX市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fā)證技術方案(討論稿)概要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4.gif)
![XX市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fā)證技術方案(討論稿)概要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a4c71cfe-bb6f-440c-bea0-6fdfb091da3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試點技術方案XX市國土資源局XX分局目錄1概述11.1目的和意義11.2試點概況11.3工作模式32技術路線32.1數(shù)學基礎32.2引用文件42.3 土地分類64.5調查工作底圖122.5技術流程83資料搜3.1圖件資料3.2控制資料93.3權屬調查資料94權屬調查104.1基本要求104.2調查范圍104.3調查單元104.6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134.7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184.8宅基地使用權194.9國有土地使用權215地籍測215.1地籍測量的內容215.2技術方法及流程215.3控制測235.4 1:10000比例尺農村地籍圖測255.5界址點與其它地
2、物要素測26繪305.6地籍圖與宗地圖圖件編5.7面積量算與匯總326農村集體土地地籍數(shù)據(jù)庫及管理系統(tǒng)建設336.1農村集體土地地籍數(shù)據(jù)庫內容336.2建庫流程346.3數(shù)據(jù)入庫與數(shù)據(jù)測試366.5管理系統(tǒng)建設要求377確權發(fā)證377.1申請387.2提交資料397.3權屬審核40證.7.5登記、頒43料.8成果資求.8.1基本要43告8.2文字報43果.8.3權屬調查成43果.8.4控制測量成44果.8.5數(shù)據(jù)庫成44果.8.6圖件成44計.8.7面積量算及匯總統(tǒng)45收.9檢杳驗7.4公434245查459.1項目的質量控制及檢9.2項目的驗收4510附件461概述1.1目的和意義農村集體土
3、地地籍調查是維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需要,通過 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能明晰集體土地產權,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確權登 記發(fā)證工作,最終形成產權明晰、權能明確、權益保障、流轉順暢、分配合理的農 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全面夯實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基礎、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按照河北省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實施方案的要求,省國土資源廳在 11個設區(qū)市按各個類型選擇1個鄉(xiāng)作為試點,其中XX市上寨鄉(xiāng)、山尹村鎮(zhèn)作為 XX地區(qū)的試點鄉(xiāng),率先進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 使用權等確權登記工作。利用河北省最新基礎地理信息資料,結合第二次全國土地 調查成果數(shù)據(jù),通過試點先行,發(fā)現(xiàn)問題、摸
4、索經驗、創(chuàng)新思路,建立和完善河北 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調查方法,制定村鎮(zhèn) 地籍調查技術細則,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fā)證工作,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 實需求。1.2試點概況XX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偏西,太行山東麓。處于東經114 18北緯38 0,總面積603平方公里;東距河北省省會 XX市15公里,并與正定縣、欒城縣接 壤,北與靈壽縣、平山縣為界,南接元氏縣,西臨井陘縣。XX市地處晉、冀交通咽喉,區(qū)位十分優(yōu)越。境內有京廣、石太、大宋鐵路,有107、307國道,石環(huán)路、石銅路、獲銅路、石微路、石獲路、裝院路,有京深、石太、青銀、張石等高 速公路。XX市南北長、東西
5、窄,依靠太行山脈,自西向東傾斜,山區(qū)、丘陵、平原各 占三分之一,主要山脈有掛云山、九里山、蓮花山、抱犢寨、龍池山、封龍山等; 主要河流有石津渠、古運河、太平河、金河、洨河等,人工渠有引崗渠、源泉渠、 計三渠及其支分渠;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為 133C,年降雨量536毫米,日照時數(shù)2554小時,無霜期197天。XX市全市轄9個鎮(zhèn)、3個鄉(xiāng)、1個開發(fā)區(qū),包括:獲鹿鎮(zhèn)、銅冶鎮(zhèn)、寺家莊 鎮(zhèn)、上莊鎮(zhèn)、李村鎮(zhèn)、宜安鎮(zhèn)、黃壁莊鎮(zhèn)、大河鎮(zhèn)、山尹村鎮(zhèn)、石井鄉(xiāng)、白 XX 鄉(xiāng)、上寨鄉(xiāng)、XX經濟開發(fā)區(qū)。本次試點鄉(xiāng)(鎮(zhèn))為上寨鄉(xiāng)和山尹村鎮(zhèn)。上寨鄉(xiāng)地處河北省XX西南部15公里處,位于元氏、井陘三
6、縣(市結合處,屬 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全鄉(xiāng)轄5個行政村,總面積31.7平方公里,包括上寨、南寨、梁莊、北寨、常河等5個村,鄉(xiāng)政府駐上寨村。上寨鄉(xiāng)屬太行山淺山區(qū),氣候溫潤,雨量 適中。山尹村鎮(zhèn)位于XX市最南部,距省會10公里,與元氏縣接壤,下轄7個村, 包括山尹村、南平同、東郭莊、西郭莊、韓家園、山南張莊、底下園,鎮(zhèn)政府駐山 尹村。全鎮(zhèn)總面積23.7平方公里,山區(qū)、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1.3工作模式以試點鄉(xiāng)(鎮(zhèn))為工作單元,按照土地總登記模式,集中人員、時間和地點開 展工作,由省國土資源廳統(tǒng)一組織協(xié)調,制定相關文件及措施,XX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按計劃逐步開展工作。在此基礎上,總結工作經驗,
7、為全省三 權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做準備。2技術路線2.1數(shù)學基礎2.1.1坐標及高程系統(tǒng)。本次調查采用國家1980西安坐標系,1.5分帶,高斯正形投影,中央子午線 為114 00投影面為參考橢球面。高程系統(tǒng)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2.1.2比例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地籍調查采用 1:10000比例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宅基地使用權調查:上寨村、山尹村為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 在地,采用1:500比例尺;其它村莊采用1:2000比例尺。2.1.3圖形分幅2.131圖幅編號方法:對于調查中大比例尺圖形分幅采用50cm 350cm正方形 分幅,采用圖幅西南角坐標對圖幅進行編號,其中圖角坐標取位至千米。具體
8、做法為:a. 對于1: 500比例尺地籍圖,假設其西南角坐標點為 P(x,y ),則該圖幅編 號為x-y。其中x,y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b. 對于1: 2000比例尺地籍圖,假設其西南角坐標點為 P(x,y ),則該圖幅 編號為x-y。其中x,y取位至整千米。2.1.3.2 1:10000地籍圖分幅采用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2.133地籍圖均應加注圖名。2.2引用文件2.2.1法律法規(guī)及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
9、若干規(guī)定(國家土地管理局1995);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guī)定(國土資源部 2001);土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國土資源部 2003);日常地籍管理辦法農村部分(試行)(國家土地管理局1992);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45號);印發(fā)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通知(國土資發(fā) 2004234號);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fā)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fā)2008 146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fā)20101號)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yè)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fā)201160號);國土資源部關
10、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的通知(國土資發(fā)201028號;2.2.2河北省法規(guī)及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扎實做好2010年農業(yè)農村工作的實施意見(2010年1月26日);河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2002年7月1日);河北省土地登記辦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09第11號);2.2.3技術規(guī)范: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TD/T 1014-2007;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TD1001-1993;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類(GB/T 21010-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代碼(GB/T 2260-2007;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8-99;全球定位系
11、統(tǒng)(GPS )測量規(guī)范(GB/T 18314-2009衛(wèi)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范(CJJ 74 2010 ;測繪成果質1 : 500、1 : 1000、1 : 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1995; 量檢查與驗收(GB/T24356-2009);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數(shù)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guī)定和質量評定;土地基本術語;國土資源信息核心元數(shù)據(jù)標準;宗地編碼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全國土地登記信息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土地利用數(shù)據(jù)庫標準;城鎮(zhèn)地籍數(shù)據(jù)庫標準;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細則;河北省城鎮(zhèn)地籍調查技術細則。2.3 土地分類按照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類執(zhí)行,
12、采用二級分類。其中一級類12個,二級類57個。2.4計量單位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其中,長度單位用米(m ),保留2位小數(shù);面積量算單 位采用平方米(m 2,保留1位小數(shù);面積匯總單位采用公頃(hm 2)和畝,公 頃(hm 2)保留2位小數(shù),畝由公頃直接換算,保留 1位小數(shù)。2.5技術流程dan*r- rr w .1 .EI414- MBTMrldtJl3資料搜集3.1圖件資料1.試點范圍內的1:2000正射影像圖,航攝時間為2010年6月-2011年4月, 可以作為本次調查的工作底圖。由省廳 2011年統(tǒng)一制作的1:2000調查區(qū)域的數(shù)字 線劃圖可用于地籍圖的制作。2. 第二次土地調查期間經省級
13、或國家檢查驗收后的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地籍圖、 宗地圖等。3.2控制資料1. 試點范圍內的國家二、三等三角點及高等級 GPS控制點,可作為本次試點 控制測量、碎部測量的起算點使用。2 試點附近有XX、平山、趙縣等3個CORS基站,目前運行狀況良好。該 基站為河北省測繪局布設的河北省衛(wèi)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tǒng)的一部分,可以作為地籍 測量時網(wǎng)絡RTK的基站使用。3.3權屬調查資料1. 河北省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期間完成的土地調查記錄手簿;土地權屬協(xié)議 書或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地籍調查表;數(shù)據(jù)庫資料。2. 各種集體土地土地權屬來源資料;土地征用、征收等資料。3.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宅基地使用證及批準資料
14、。4. 其他各種相關權屬資料。4權屬調查4.1基本要求權屬調查是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的前期和基礎,應以第二次全國土 地調查成果為基礎,結合大比例尺地籍調查工作的逐步推進,全面開展集體土地所 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地籍調查工作。以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準確”為原則,依據(jù)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guī)定、確定土地所 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guī)定等相關技術規(guī)定的要求、因地制宜選取調查方法,查清農村每一宗地的權屬、界址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調查成果,為農村土地確權 登記發(fā)證提供依據(jù)。4.2調查范圍農村集體土地權屬調查是對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 用權的權屬調查工作
15、,同時完成城鎮(zhèn)地籍調查范圍以外的國有土地調查工作。本次農村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試點的具體范圍為上寨鄉(xiāng)和山尹村鎮(zhèn)行政界線內的 所有土地,其中上寨鄉(xiāng)包括上寨、南寨、梁莊、北寨、常河等5個村,全鄉(xiāng)總面積31.7平方公里;山尹村鎮(zhèn)包括山尹村、南平同、東郭莊、西郭莊、韓家園、山南張 莊、底下園等7個村,全鎮(zhèn)總面積23.7平方公里。4.3調查單元權屬調查的基本單元是宗地。凡是被連續(xù)的權屬界址線所封閉的地塊稱為宗 地。一個地塊內由幾個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間又難以劃清界限的也稱為一宗 地。過境公路、鐵路等國有線狀地物,應按用地范圍單獨劃宗,不調查使用權人, 僅調查地類。其他未確定使用權的土地,如住宅區(qū)內的街巷用
16、地、排水溝渠等公共基礎設施用地,須按用地范圍單獨劃宗,使用權確權給 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宅基地要逐戶分宗進行調查。4.3.1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劃分原則由同一農民集體所有權界址線所封閉的集體土地劃分為一宗地。同一所有者的 集體土地被鐵路、公路、溝渠等線狀國有土地或其它集體所有權土地分割的,應分 別劃分為宗地。4.3.2集體土地使用權宗地劃分原則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內的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按使用權劃分宗地。433國有土地使用權宗地劃分原則國有土地按照使用權分宗。一個地塊由一個國有土地使用者獨自使用的劃為一 宗地,一個地塊由幾個權屬單位共同使用,其間難以劃清權屬界線的,劃為共用宗 地。4.3.4有爭議
17、土地的宗地劃分原則有爭議的土地按雙方各自所指的界線劃出爭議區(qū),設為爭議宗地,在地籍調查 表的權屬調查記事與調查員意見欄內記載爭議情況。4.4地籍編號參照宗地編碼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要求,宗地代碼采用五層17位層次碼結構,按層次分別表示縣級行政區(qū)劃、地籍區(qū)、地籍子區(qū)、土地所有權類型、宗地 號。在同一個地籍子區(qū)內,宗地號按照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則,用阿拉伯數(shù)字依次連續(xù)編號。xxxxxx -xx -xxx -x XXXXXX行政區(qū)劃代碼6位宗地號6位土地所有權類型 地籍子區(qū)3位地籍區(qū)3位第一層次為縣級行政區(qū)劃,代碼為 6位,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代 碼;第二層次為地籍區(qū),代碼為3位,用001-
18、999表示;第三層次為地籍子區(qū),代碼為 2位,用001-999表示;第四層次為土地所有權類型,代碼為 1位,用G、J、Z表示?!癎表示國有 土地所有權,“ J表示集體土地所有權,“ Z表示土地所有權爭議;第五層次為宗地號,代碼為6位,包括1位宗地特征碼和5位宗地順序碼。其 中:宗地特征碼用 A、B、S、X、C、D、E、F、W、丫表示?!癆表示集體 土地所有權宗地,“B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表),“ S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上),“ X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下),“ C表示宅基地使用權宗地,“ D表示土地承包經營權宗地(耕地),“ E表示林地使用權宗地,“ F表示草原使用權宗地,“
19、W 表示使用權未確定或有爭議的土地,“丫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權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擴展。宗地順序碼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應的宗地特征碼后順序編碼。4.5調查工作底圖試點區(qū)域內的影像地面分辨率為 0.48米的1:2000標準分幅數(shù)字正射影像圖及 第二次土地調查時影像數(shù)據(jù),可作為權屬調查工作的底圖使用。調查區(qū)范圍內現(xiàn)勢性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圖也可作為權屬調查工作的底圖使 用。4.6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集體土地所有權是指勞動群眾集體對屬于其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 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土地集體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現(xiàn)。4.6.1集體土地所有權分類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所有權村農民集體所有權村內農民集
20、體(村民小組)所有權4.6.2權利主體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分別屬于村民小組、村、鄉(xiāng)農民集體三級所有,其中村民小組是集體土地所有權最基本的權利主體。463權屬調查的基本原則1、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及原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fā)證相關成 果資料,按照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和集體土地所有權技術規(guī)定要求, 重點核實國有和集體土地之間的界線,對國有和集體所有界線不清的荒山、荒坡、 荒灘、河流、水利設施、林地、草地等,進行核實和調查。2、所有權調查分三步進行,即村級實地調查,鄉(xiāng)級核實確認,縣級審核審 批。將所有權確認到每一個具體的集體經濟組織。3、有爭議的界線,依法予以調處。對縣級政府原已發(fā)證,但由于
21、近年來村級 區(qū)劃調整等原因造成其主體、權屬、面積等發(fā)生變化的,注銷原集體土地所有權 證,重新核發(fā)證書。并將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一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 濟組織。4、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時形成的土地權屬界線協(xié)議書中核定的權屬界線,經 復核無誤的,可不再重新調查、指界和簽字。手續(xù)不完善的,應補辦相關手續(xù)。未 簽權屬協(xié)議的,要對權屬界線進行補充調查。(1)經核實,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時形成的土地權屬界線未發(fā)生變化的,直 接轉繪其界線、抄錄坐標及界線走向描述。(2)經核實,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時形成的土地權屬界線作了調整的,應按 調整界線標繪確定。(3)因比例尺不同或權屬界線劃定與本次土地權屬界線調繪方
22、法不同等技術因素造成的不一致,按相鄰雙方實地指界確認的界線標繪上圖5、農村集體所有土地與國有土地之間的土地權屬界線,雙方有邊界協(xié)議或正 式文件或國有土地使用者已辦結土地登記手續(xù)的,其協(xié)議書及附件作為權源資料, 符合要求的,可直接引用,不用指界。464權屬調查1、按調查工作計劃發(fā)放指界通知書,并通知農民集體土地所有者及相鄰 農民集體土地所有者或國有土地使用者對權屬界線進行核實或到現(xiàn)場指界。土地權 屬界線調查時,必須由調查員會同雙方指界人共同到現(xiàn)場指界。經雙方認定的界 線,必須由雙方指界人在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表上簽字。2、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指界人由該農民集體依法推舉產生,并由村委會出具 證明。3、涉
23、及與國有土地相鄰的權屬界線調查,應由相關國有土地使用者的法人代 表親自到現(xiàn)場指界,若不能出席指界時,必須由其指定委托代理人到現(xiàn)場指界,并 提交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證明書及指界委托書。4、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與尚未確定使用者的國有土地的權屬界線,根據(jù)有關法 規(guī)和實地調查結果由該集體土地指界人與國有土地使用者代表指界、簽字。5、土地權屬界線有爭議的,應進行現(xiàn)場調解處理。經調解未達成協(xié)議的,按 爭議宗地處理。&如一方指界人無正當理由未在規(guī)定時間出席指界,暫以另一方所指認界線 作為雙方權屬界線。將確界結果以書面形式送達違約缺席者。缺席者如有異議,其 有權在15日內提出重新劃界申請,并由申請人負擔重新劃界
24、的全部費用,逾期不 提出申請,視同對確定的界線無異議。7、指界人若無正當理由拒絕在權屬調查表上簽字,視同缺席,參照6條執(zhí)4.6.5界址點設置與標注1、權屬界線的明顯變化處(拐點)及兩個以上權屬界線交叉處,應設置界 標,并在工作底圖上標注界址點。重要的界址點(比如:兩個以上權屬界線交叉 處、經常出現(xiàn)糾紛的界址點)應埋設水泥界樁,界樁上要標注界址線走向。2、對于部分特殊的,無法在實地準確定位的界址點(如渠中、溝底),可不 設置界標,但要在雙方的共同指認下在工作底圖上標出。3、界址點編號:以宗地為單位,從左上角按順時針方向以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數(shù)字注記字頭向北向西標注;對于宗地套宗地的情況,界址點編號
25、先編外圍,然后 按外圍的順序號繼續(xù)編內部宗地的界址點號。4、根據(jù)實際需要,在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表中對特殊界址點和權屬界線走向作文字描述。466 土地權屬調查表1、土地權屬調查表主要內容:權屬調查完成后調查人員現(xiàn)場應將權屬調查的結果填寫在土地權屬調查表上。 土地權調查表上填寫的內容有:土地所有者名稱、重要界址點位置和主要權屬界線 走向描述、宗地被線狀國有或其他農民集體土地分割的說明、圖幅號、宗地編號、 雙方指界人簽字蓋章、宗地草圖、權屬調查記事及調查員意見。2、填寫要求:(1)土地權屬界線調查表必須做到圖表內容與實地一致,各項目填寫齊全, 準確無誤,字跡清楚整潔;(2)填寫內容劃改不得超過兩處,劃
26、改處應加蓋劃改人員印章;(3)每宗地填寫一份; (4)項目欄的內容填寫不下的可另加附頁;(5) 文字內容一律使用藍黑鋼筆或黑色簽字筆填寫467宗地草圖宗地草圖是描述宗地所在位置、界址點、線和相鄰宗地關系的實際資料,不得 涂改,只允許劃改,地籍調查人員在現(xiàn)場繪制,應保證權屬清楚,界址準確,注記 清晰規(guī)范。宗地草圖按約略比例,用2H鉛筆繪制,線條字跡要清楚,注記字頭大致向北 向西書寫。注記過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處理。宗地過大的草圖可分幅繪制,并標注 相關位置。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草圖的內容要求如下:1、本宗地所有者;2、本宗地界址點、界址線;3、與界址點有直接關系的建筑物、構筑物和重要建筑物和構筑物;
27、4、相鄰宗地的地籍編號和權利人名稱;5、地理名稱包括道路、水系等;&指北線、丈量者名稱、審核員名稱以及繪圖日期;7、調查人員認為其他有必要的內容。468有關問題的處理1、尊重農村集體土地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歷史現(xiàn)狀,按照主體平等”的 原則確定所有權主體,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 村內有兩個以上農民集體的,所有權確權給村內各農民集體。凡是土地家庭聯(lián)產承 包中未打破村民小組(原生產隊界線,不論是以村的名義還是以組的名義與農戶簽訂承包合同,土地應確認給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發(fā)證到村民小組農民集體;對 于已經打破了村民小組農民集體土地界線的,應本著尊重歷史、承認現(xiàn)實的原則
28、, 對這部分土地承認現(xiàn)狀,明確由村農民集體所有;能夠證明土地已經屬于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應依法確認登記給鄉(xiāng) (鎮(zhèn)農民集體。2、 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以“x村(組、鄉(xiāng))農民集體”表示??紤]到各地的差 異和村民小組組織機構不健全的實際,在對村民小組農民集體土地進行登記發(fā)證時,可以將集體土地所有證發(fā)放到村,采取組有村管”的模式。3、涉及依法 合村并組”的,合村并組”后土地所有權主體保持不變的,所有權仍然確權給原農民集體,并在土地證書上備注;合村并組”后土地所有權主體發(fā)生變化的,按照變化后的主體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因移民安置、土地整治等情形,涉及依法調整土地的,按照調整協(xié)議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
29、的歸屬。4.7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4.7.1集體土地使用權分類鄉(xiāng)鎮(zhèn)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村集體企事業(yè)單位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4.7.2權利主體一般情況下,除農民集體辦鄉(xiāng)(鎮(zhèn))、村企業(yè)和農民建住宅使用本村集體土地,鄉(xiāng)(鎮(zhèn))、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yè)建設使用集體土地外,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 都只能使用國有土地,即不能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但目前也有例外情況,如通過 兼并、聯(lián)營、破產、拍賣等形式獲得集體土地使用權。4.7.3權屬調查結合第二次土地調查和已登記發(fā)證的成果,對縣級政府原已頒發(fā)的集體土地 使用權證,經核查其主體、權屬、界址、面積、用途等未發(fā)生變化的,原登記合 法有效;對發(fā)生變化的,按規(guī)定辦理變更登
30、記手續(xù)。1、鄉(xiāng)鎮(zhèn)建設用地使用權按照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和工作程序進行。2、村辦企事業(yè)建設用地,有合法權源材料的按照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和工作程 序進行;否則,其用地范圍由村委會或集體經濟組織會同調查人員共同指認,只統(tǒng) 計備案,不予登記,并按要求填寫地籍調查表。4.7.4地籍調查表地籍調查表采用集體建設用地調查表。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同填寫相 關內容。集體建設用地調查表詳見附錄 4。4.7.5宗地草圖宗地草圖是描述建設用地所在位置、界址點、線和相鄰宗地關系的實際資料, 地籍調查人員在現(xiàn)場繪制,應保證權屬清楚,界址準確,注記清晰規(guī)范。宗地草圖 是處理土地權屬的原始資料,不得涂改,只允許劃改。宗地草圖按約
31、略比例,用2H鉛筆繪制,線條字跡要清楚,注記字頭大致向北 向西書寫。注記過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處理。宗地過大的草圖可分幅繪制,并標注 相關位置。宗地草圖的內容要求如下:本宗地界址點、界址線、注記界址邊長;與界址點有直接關系的建筑物、構筑 物和重要建筑物和構筑物及相關信息如 層數(shù)”等;本宗地及相鄰宗地的地籍編號、 門牌號和權利人名稱;道路、水系等地理名稱;指北針、丈量者名稱、審核員名稱 以及繪圖日期;調查人員認為其他有必要的內容。4.8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指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的,占有和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并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權利。4.8.1宅基地使用權權利主體農村宅基地
32、使用權權利人原則上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4.8.2宅基地權屬調查的任務宅基地權屬調查的任務是按權利人申請及其提供的權源資料對宅基地范圍、界線、界址、權屬性質、用途、建筑物等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記錄并經相 鄰各方認定,填寫地籍調查表,為地籍測量打下基礎,為發(fā)放土地證書提供具 有法律效力的調查文件和憑證。4.8.3調查要求1、已發(fā)證的宅基地使用權按照發(fā)證的結果確認。2、農村居民使用的宅基地宗地范圍,原則上按居民實際建造房屋及附屬生活 設施的現(xiàn)狀范圍調查。在不涉及公共利益和相關權利人權益的前提下,可以房屋滴 水線作為宗地的界址線。3、村莊內已有道路、規(guī)劃道路和排水溝等公共設施用地,不劃入宗地調查范 圍。
33、4、一處宅基地中有幾戶共用,且難以劃分使用范圍的,可作為共有土地使用 權宗地處理。各戶可先自行協(xié)議分攤使用面積,無法分攤面積的按共用共有處理。5、一處宅基地中有多人共用,符合多戶分宗條件的,分戶分宗調查。6只建圍墻未建房或打好基礎未建房,能夠明確土地使用者的,應按明確的 宅基地使用者進行調查7、村內老房子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部分倒塌,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調查 的,應予調查。8、宅基地以戶為單位申請登記。戶的確定,原則上以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為 準。4.8.4權屬調查1、工作底圖以我省1: 2000標準分幅的數(shù)字正射影像圖作為權屬調查的工作底圖,調查范 圍內現(xiàn)勢性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圖也可以作為權屬調查
34、的工作底圖。2、調查方法及步驟宅基地使用權調查按照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和工作程序進行。地籍調查表采 用農村宅基地調查表,見附錄 5。4.9國有土地使用權農村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按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進行權屬調查,并填寫 地籍調查表,見附錄6。5地籍測量5.1地籍測量的內容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測量的主要任務是對所調查的每一宗土地進行測量,以 查清農村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調查成果,為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提供依據(jù)。5.2技術方法及流程521技術方法1、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測量: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農村土地調查已采用1:10000比例尺進行了集體土地 所有權的調查。
35、本次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中,可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的基 礎上,根據(jù)需要按照1:10000比例尺,采用DOM數(shù)據(jù)以VRS測量方法、全野外 數(shù)字化測量法、圖解法等對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進行權屬界址點的細化、明晰測量。當界線位于大比例尺測圖區(qū)域內時,可采用高精度成 果代替低精度數(shù)據(jù)。城鎮(zhèn)地籍調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鐵路和公路等已登 記發(fā)證的用地的界址點數(shù)據(jù)經核實無誤的,界址線不再重測直接引用。其它地籍、 地物要素可采用DOM解譯或直接引用已有調查、測量成果。2、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測量:測量方法對不同區(qū)域分別采取全野外數(shù)字化測量法、航測法等進行。建制鎮(zhèn)、 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采用
36、1:500比例尺全野外解析法測量;其他村莊以 1:2000比例尺影像 圖為工作底圖進行權屬調查,界址點采用全野外解析法進行測量,地物要素可以采 用航測法成圖,比例尺為1:2000。5.2.2作業(yè)技術流程1、全野外數(shù)字化測量法:5.3控制測量本項目一級、二級、圖根控制點的起算依據(jù)一般采國家或省高等級GPS大地控制點、河北省衛(wèi)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tǒng) CORS基站或一、二、三等大地控制點。 觀測時可采用網(wǎng)絡RTK作業(yè)模式,也可采用GPS-RTK單基站作業(yè)模式。平面控制點測量應滿足以下要求:1、 RTK測量主要執(zhí)行衛(wèi)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范(CJJ/T 73-2010)和 全球定位系統(tǒng)實時動態(tài)測量(RTK
37、)技術規(guī)范(CH/T 2009-2010)的技術要求。主要用于一級、二級、圖根點及界址點、碎部點的測量。2、 布設的控制點以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進行編號。一級GPS控制點編號以” GI開頭,加阿拉伯數(shù)字流水號表示點號;二級 GPS控制點編號以” GII開頭,加阿拉 伯數(shù)字流水號表示點號;圖根點編號以“A開頭,加阿拉伯數(shù)字流水號表示點號;同一鄉(xiāng)(鎮(zhèn))內不允許有重號。3、埋石點密度為:1:500每幅圖不少于3點;1:2000每幅圖不少于9點。當基 本控制點全部埋石后,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選擇一級地籍圖根控制點進行埋石。 每個村莊居民點附近至少含有2個一級以上埋石控制點。4、GPS-RTK測量按精度應劃分
38、為一級、二級、圖根和碎部。各等級的技術要 求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等級相鄰點阿距離(m)點位中誤差50051/20000級51/10000四等及以上圖根1005W1/4000一級及以上耳2:級以上W3注:、網(wǎng)絡RTK測量時可不受起算點等級、流動站到單基準站間距離的限 制;、困難地區(qū)相鄰點間距離縮短至表中的2/3,邊長較差不應大于2cm。5、施測一、二級時,天線必須固定在三腳架上,須經過整平和嚴密對中。6 RTK控制點應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邊長、角度或導線聯(lián)測檢核,導線聯(lián)測應按低 一個等級的常規(guī)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執(zhí)行。RTK平面控制點檢核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等級邊氏檢核角度檢核導線聯(lián)測檢核測距中誤
39、差(価)邊氏較差 的相對中 誤差測角中誤差角度較差 限差C )角度閉合差 C )邊長相對閉合差一級 151/14000514W 161/10000級 151/7000W820W 士 24 仏1/6000圖根201/2500W2060W 土 601/2000注:表中n為測站數(shù)。7、基準站應架設在高等級控制點上,并應采用能夠覆蓋測區(qū)的至少3個控制點進行校準,最大作業(yè)半徑為 5km ;采用網(wǎng)絡RTK測量時可不受起算點等級、流 動站到單基準站間距離的限制8、點位應選在視野開闊處,保證每個點有 1個以上相互通視的點位,視場內障 礙物的高度角不宜超過15度。9、點位應遠離大功率的無線電發(fā)射源、高壓輸電線及
40、大面積水域,離高壓線 不少于50m,離發(fā)射源距離不少于200m。10、GPS接收機技術指標應為;雙頻接收機,標稱精度 15 b、流動站的觀測 衛(wèi)星數(shù)5 c、衛(wèi)星幾何圖形強度因子 PDOP V 6;5.4 1:10000比例尺農村地籍圖測量1:10000比例尺農村地籍圖測量主要用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的調查和測 量。它是在二調已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調查成果基礎上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 權宗地界址的明晰和細化。對于二調成果無變化或已有發(fā)證成果數(shù)據(jù)的界址,可直 接引用,不用重新測量;對于新確認、埋設的界樁或有變化且適于測量的界址,應 野外實地測量;已由大比例尺測量的界址,采用精度高的成果代替精度低
41、的數(shù)據(jù); 范圍內包含大比例尺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宗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時,其宗地 面積小于1:10000比例尺上圖面積的,圖形輸出時可不上圖,但數(shù)據(jù)庫中不能取 舍;不適于直接測量或有爭議的工作界,可采用圖解法利用DOM直接解譯。宗地內地籍、地物要素數(shù)據(jù),可直接引用二調數(shù)據(jù);也可采用影像圖作為背景 或采用圖解法利用DOM直接解譯;已測制大比例尺圖區(qū)域,圖形輸出時可由大比 例尺圖數(shù)據(jù)進行編繪,但數(shù)據(jù)庫中不能取舍。圖上地物點對附近野外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平地、丘陵地不超過 ).50mm ;山地、高山地不超過 .75mm。5.5界址點與其它地物要素測量5.5.1界址點測量1、施測方法界址點應采用
42、解析測量法(如野外數(shù)字測量法、極坐標法、截距法、測距交會 法、直角坐標法、測角交會法、GPS-RTK法、導線測量法等)。2、精度要求野外采集界址點的最大邊長不應超過 150米,界址點坐標單位為米,取值到小 數(shù)后三位。界址點測量的精度指標及適用范圍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類別界址點對鄰近圖根點點位誤差(cm)界址點間距允 許誤差(cm)界址點與鄰近地 物點關系距離允許誤差Ccm)適用范圍中溟差允許誤差W 5. 0W土eoW10 0城鎮(zhèn)街坊外圉界址點及街* 明顯的界址點-WE5. 0W 15. 0城鎮(zhèn)街坊內部隱蔽的界址. 村莊內部的界址點注:界址點對鄰近圖根點點位中誤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點應滿足的精度要
43、 求;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及界址點與鄰近地物點關系距離允許誤差系指各種方法勘 丈界址點應滿足的精度要求。3、技術要求(1)采用全站儀測量界址點,應在二級圖根或以上控制點上設站,使用不低于J6級全站儀,用極坐標法測定,并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CJJ 8的規(guī)定。(2) 采用RTK測量時,其施測方法和技術要求等同于圖根控制測量。(3) 對街坊內隱蔽地區(qū)的界址點,可使用內插、外插、距離交會、直角推算等間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1)距離丈量應使用經檢驗合格的鋼尺丈量兩次取中數(shù);2)用直角推算時,嚴禁用短邊推長邊;3)用距離交會時,條件邊不少于 3邊;4)用間接方法計算界址點坐標的數(shù)量,不應超過界址點總數(shù)的20
44、%。 ( 4)經權屬調查確認的已有界址點,現(xiàn)場核實界標未損壞、移動,經重新測量,坐標差 值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應使用原界址點坐標成果;如發(fā)現(xiàn)界址點有誤,應重新測量 界址點坐標。(5)分割、合并與新增的界址點,可用申請者給定的條件計算坐標后,在實 地放樣埋設界樁。界址點埋設的要求與放樣的精度應符合本次調查的要求。(6)部分山區(qū)范圍內困難地區(qū)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界址點可采用圖解法,圖解 界址點組成的界址線應有界址走向描述。5.5.2其它地物細部測量1、精度要求地物點測量平面位置精度按下表要求執(zhí)行:項 忖圖上中誤差Gnm)圖上允許誤菱(mm)界址點與鄰近地物點關系距離W0. 3WQ 6宗地內部地物點點位5
45、W L 0鄰近地物點間距W0.4W0.8與界址無關的次要地物(如道路邊線.橋梁等)W0. 6注: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在丘陵、山區(qū)可按上述規(guī)定放寬一倍。2、 有近期相應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地區(qū)及有省廳下發(fā)的1:2000DLG區(qū)域,地 物要素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可直接采用圖上的相關內容,但應對變化的地物要素應 進行修測。3、地物要素的內容地物要素的內容主要包括: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地類界等。(1地物要素測繪原則:1:500比例尺地形圖地物要素一般應詳盡表示,1:2000 比例尺地形圖可進行必要的綜合取舍,但與界址點位置、精度有關的地物不能進行 綜合取舍。(2)建筑物和構筑物:1)建筑物及
46、構筑物應按實地輪廓準確進行測繪,1:500比例尺圖中實地面積大于等于6m 2房屋均要表示,1:2000比例尺圖可適當進行綜合取舍;房屋以外墻壁主輪廓線為準,外圍小于50cm 350cm的裝飾性細部(如墻面外磚柱)可舍去;室外落地的扶梯、樓梯等允許包括在建筑內,不落地的可舍去。2)懸空建筑物如水上房屋、騎樓等,應按實地輪廓線測繪其水平投影位置。 地下鐵道、遂道、人防工程的出入口等,均應測定與標繪其位置。建筑物和圍墻輪 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4mm、簡單房屋小于0.6mm時可用直線連接。1:500比例尺 測圖中建筑群內天井或院子宜區(qū)分表示,1:2000圖上面積小于等于6mm 2以下的 天井或院子可不
47、表示。3)1:500比例尺圖上實地面積大于等于 6mm 2的臺階、有柱雨蓬、花池等要 表示,1:2000比例尺圖上可適當進行綜合取舍。4)兩層以上房屋應加注層數(shù),不同層數(shù)毗連的房屋,要繪出分層線。房屋建 筑材料性質要表示。5)圍墻、桓柵等與界址線有密切關系的構筑物體均應實測。6)有名稱的大型建筑物要注記名稱。7)軍事用地或保密單位內部可協(xié)商測繪。軍事或保密單位名稱不要求標注。(3)道路:包括鐵路、公路、街道及人行道、大車路、鄉(xiāng)村路等,均應測 繪。1)鐵路、公路除按規(guī)定圖式符號表示外,還應標繪出權屬界線;2)道牙線是界址線的要表示,不是界址線的酌情表示;3)道路中間或兩邊的綠地、花池、行樹,當面
48、積較大或與界線相關時要表 示。4)橋梁、大型涵洞、隧道用相應符號表示,且須符合投影原理。5)地下道路、架空道路用相應符號表示。6)道路名稱要注記。(4水系:水系包括河流、池塘、溝渠及主要水工設施等地物。水系的測繪,無特殊要求 時通常以岸邊為準。當河流兩岸不規(guī)則時,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可對小的彎曲和 岸邊不明顯的地段進行適當取舍。水系名稱、河流的流向均應標注。(5地貌:大面積斜坡、陡坎、路塹、路堤、臺階路等均應實地測定范圍,并按相應圖式 表示。(6)地類界:宗地內部除建筑物之外的較大面積的綠化地、水面等也應實地測繪,并按相應圖式表示。根據(jù)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按照溝、渠、路、堤等線狀地物,劃分為若干
49、個地 塊。當?shù)仡惤缇€彎曲過多時,在保持地類界線特征的前提下,可適當綜合取舍圖上 最小地塊。5.6地籍圖與宗地圖圖件編繪5.6.1基本要求1、地籍圖圖式圖例采用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和城鎮(zhèn)地籍 調查規(guī)程及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附錄圖式;2、數(shù)據(jù)分層和編碼應符合城鎮(zhèn)地籍數(shù)據(jù)庫標準的要求。3、地籍圖的編繪在1:500及1:2000比例尺地形圖基礎上,根據(jù)實測界址點成 果及權屬調查成果編輯進行。編繪時,與界址點位置、精度有關的地物在1:2000比例尺地籍圖上不能進行綜合取舍。5.6.2分幅地籍圖1、地籍圖表示的內容:地籍圖表示的內容由地籍要素、地物要素和數(shù)學要素三部分組成
50、。1)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街道線與街道編號、街坊線與街坊編號、土地 權屬界線及權屬名稱、界址點及編號、宗地編號、土地利用類別編碼等。2)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水系、地貌、植被、注記等。3)數(shù)學要素包括:平面坐標系統(tǒng)、高程基準、內外圖廓線、坐標格網(wǎng)及注 記、控制點點位及其注記、比例尺、圖幅名稱、圖幅編號、相鄰圖幅接合表、國土 資源局全稱、地籍調查年代、調查者、審核者等。2、地籍圖的編繪:1)地籍圖一般選用雙色,地籍要素用紅色,其它用黑色。2)當界址線與地形要素重合時,要突出顯示界址線。當宗地界址線與行政界 線重合時,應遵循高級覆蓋低級的原則,在地籍圖上只繪制高級界線。行政界線與
51、 宗地界址線的級別依次為:?。ㄊ校┬姓缇€、區(qū)(縣)行政界線、鄉(xiāng)鎮(zhèn)(街道) 行政界線、街坊界線、國有土地使用權或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界址線、集體建設用 地使用權宗地界址線或宅基地使用權界址線、其它地籍要素界線。3)集中連片的住宅區(qū),當?shù)仡惥幋a相同時,圖上可省略地類編碼。4)為了方便使用,需標注土地使用者姓名或單位名稱。5)地籍圖上不注區(qū)縣編號,只注記鄉(xiāng)鎮(zhèn)(街道)號、街坊號、村名稱及宗地 號。鄉(xiāng)鎮(zhèn)(街道)號、街坊號注記在圖幅內有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街坊區(qū)域的適中部 位,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名稱或村名稱注記在圖幅內有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界線及街坊界 線內的適中部位。6)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只注記宗地號,注記在宗地內
52、適當?shù)奈恢?;國有土?使用權宗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宗地號和地類編碼的注記以分式表示,分 子表示宗地號,分母表示主要地類編碼,并注記在宗地內適當?shù)奈恢谩?)具有權屬界線標識意義的圍墻、房屋、溝渠、坡坎等地物應與界址線、界 址點同時表示,不可省略。5.6.3宗地圖1、宗地圖的主要內容:宗地圖的主要內容包括:圖幅號、地籍號;地類號、門牌號、面積及權利人名稱;本宗地界址點、界址點號(含與鄰宗地共用的界址點、界址線及界 址邊長;本宗地內建筑物、構筑物;鄰宗地界址線(示意);相鄰宗地號、道路、 街巷及其名稱;比例尺、指北方向、圖廓線、制圖單位、制圖員、審核員及日期 等。2、宗地圖的比例尺應根據(jù)宗地
53、大小和內部建筑物、構筑物形狀、大小與稀疏 程度繪制,圖紙大小分為50cm 350cm、A3、A4三種規(guī)格。宗地圖一般用 A4紙, 宗地過大時,原則上可按分幅圖整飾;宗地圖必須依比例尺繪制;宗地圖上界址邊長必須注記齊全,界址邊長注記采用實丈邊長和解析反算邊長均可;宗地圖指北方 向必須與相應的地籍圖指北方向一致;宗地圖的整飾、注記規(guī)格同地籍圖。3、宗地圖宜利用已測制地籍圖或地籍數(shù)據(jù)庫繪制。地籍或地物要素從原 1:500或1:2000地籍圖上獲取,宗地圖應點、線清晰,各種注記清楚,宗地四至關 系正確。4、對于已有宗地圖的宗地,在變更地籍測量后,宗地圖應重新繪制564整飾要求地籍圖分幅與編號見2.1.3節(jié)要求,圖形整飾參照河北省城鎮(zhèn)地籍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建筑幕墻抗風抗震性能檢測合同
- 2025年度環(huán)保管家環(huán)境應急響應與處置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國內電子信息產業(yè)保理業(yè)務合同協(xié)議書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第五片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鎮(zhèn)江2025年江蘇鎮(zhèn)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第一批編外用工招聘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重慶2025年重慶醫(yī)科大學招聘緊缺高層次人才5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衢州2025年浙江衢州市第三醫(yī)院招聘第一批編外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肇慶廣東肇慶德慶縣總工會招聘鎮(zhèn)(街道)社會化工會工作者1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溫州浙江溫州海關綜合技術服務中心招聘編外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池州2024年安徽池州學院招聘事業(yè)編制黨政管理崗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成長型思維課件
- 高中學生宿舍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6.4-密度的應用-課件
- 礦山應急管理培訓
- DB41T 2486-2023 叉車維護保養(yǎng)與自行檢查規(guī)范
- 一年級家長會課件2024-2025學年
- 1、DL-T5113.1-2019 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質量等級評定標準第一部分:土建工程用表
- 三相四線及三相三線錯誤接線向量圖分析及更正
- 120急救車輛管理規(guī)范與120駕駛員管理制度
- 白酒業(yè)務員考勤管理制度
- 2024年海南省??谑行∩鯏?shù)學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