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海導可編輯填 kong1、理論上初一、十五為(溯望大 / 大)潮。2 、風海流的副效應是指( 上升流)和下降流。3、海水運動方程,實際上就是(牛二方程)在海洋中的具體應用。4、海水混合過程就是海水各種特性逐漸趨于(均勻)的過程。5、海面海壓為 0 ,每下降 10 米,壓力增加(一個大氣壓/1013.25hpa)。6、我們平日所見的 蔚藍的大海 ,蔚藍指的是大海的(海 )色。7 、引起洋流西向強化的原因是(科氏力隨緯度的 變化 )。9 、風浪的成長與消衰主要取決于海面對(能量 )攝取消耗的平衡關系。10 、根據(jù)潮汐漲落的周期和潮差情況,舟山屬于(半日)潮。1 、理論上日潮汐橢球與月潮汐橢球長軸相
2、疊時為(大 / 朔望大)潮。2、風向為北風,若流向為 200 ,則風矢量與流矢量的夾角為( 20 )3、副熱帶輻聚區(qū)的 海水下沉形成( 次表層 )層水。4 、海水對流混合不可能形成( 密度)躍層。5 、南半球地轉流,觀察者順流而立,等壓面傾斜方向為(右高左低) 。6 、深水波中水質點的運動軌跡為(圓) 。7 、強大的灣流和黑潮從地理位置上講都屬于(西邊界) 。9 、風浪的成長與消衰主要取決于海面對( 能量)攝取消耗的平衡關系。1、地球平均半徑 6371KM ,旋轉的地球因慣性力心力影響,呈現(xiàn)為(梨 / 倒梨 /橢圓)形。2 、北半球副熱帶到溫帶海區(qū) ,大洋等溫線偏離帶狀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極地彎
3、曲,這是由于海流 /暖流 /高溫水舌)的影響。3、地球內部圈層由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大圈層。4、海面海壓為 0 ,在海里每下降 10 米,壓力增加( 1013.25 )hPa 。(答對量級即可)5、風向為北風,若流向為200 ,則風矢量與流矢量的夾角為( 20 )6、風區(qū)中某一點,當實際風區(qū)大于最小風區(qū)時,風浪為(過渡/ 成長)狀態(tài)。7、狹長半封閉海灣中的潮流形成駐波的情況下,(波節(jié) / 半潮面)處潮流最大。8、海洋中聲線的傳播向聲速(小)的水層彎曲。10 、印度受印度季風的控制,中國東南沿海屬于(東亞)季風區(qū)。1 、(麥哲倫 )因為完成人類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而被載入史冊。
4、2、用地震波探測地球內部圈層時,在某一深度遇到橫波波速強烈的衰減,這一層被命名為軟流圈。該軟流圈位于(上地幔( 60-250km )/ 地幔 )。3、按海所處的位置,東海屬于(邊緣)海。4、島弧亞型大陸邊緣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組成單元缺失大陸隆,發(fā)育結構為(溝- 弧-盆 )體系。5、為使海水的鹽度值與氯度脫鉤而采用的新的鹽度定義是海水(實用)鹽度7、青島近海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容易形成海霧,那是由于該處海溫(小于)氣溫的緣故。8 、大洋表層鹽度隨緯度的變化,基本上受制于(E-P )。9 、海洋各種參數(shù)中,隨緯度變化呈馬鞍狀雙峰分布的是鹽度;呈W 型的,是(大洋主溫躍層深度 /P-E )。10 、風
5、向為北風,若流向為 100 ,則風矢量與流矢量的夾角為( 80)11 、實際海洋中的地轉流流速上層大于下層,等密面與等壓面的關系是(傾斜方向相反 / 大 于)。12、當相對水深(h/入)大于1/20而小于1/2時,隨深度增加,水質點的運動軌跡為(長軸隨深度逐漸減小的橢圓 / 橢圓)。13 、風區(qū)中某一點,當實際風時大于最小風時時,風浪為(定常)狀態(tài)。14 、臺風一般由臺風眼區(qū)、眼壁和(螺旋云雨帶)組成。1、(挑戰(zhàn)者 )號的環(huán)球航行,被認為是現(xiàn)代海洋學研究的真正開始。2、地球平均半徑 6371KM ,旋轉的地球因慣性力心力影響,呈現(xiàn)為(倒梨/ 橢圓)形,赤道半徑大于兩極半徑。3、按海所處的位置,
6、波羅的海屬于(內)海。4、(活動 / 太平洋)型大陸邊緣是全球最強的構造活動帶,具有強烈而頻繁的地震和火山活 動。5、海面海壓為 0 ,每下降 10 米,壓力增加( 1013.25hPa/ 一個大氣壓) 。6、射達海面的太陽總輻射是太陽直達輻射和(散射)輻射兩部分之和。7 、影響太陽月輻射總量隨緯度變化的原因,除了太陽高度外,還有(日照時間)。8、低緯海區(qū)海水有凈的熱收入,向兩極的熱傳送主要依靠(海流)完成。9 、北半球副熱帶到溫帶海區(qū) ,大洋等溫線偏離帶狀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極地彎曲,這是由于 (環(huán)流)因子的影響。11 、南半球地轉流,觀察者順流而立,等壓面傾斜方向為(左高右低) 。13 、沿
7、前進波傳播方向,波浪峰前谷后的水質點發(fā)生(輻聚) 。2 、海底擴張中心和海洋巖石圈增生的場所是(中央裂谷)。3、影響海洋表層水鹽度分布的主要因子是(E-P )。5 、當海水上層流速大于下層流速時,等壓面與等勢面相對x 軸傾斜方向(相反) 。6、到達海面的太陽輻射與大氣透明度、天空的云量、云狀以及(太陽高度)有關9、當實際風區(qū)大于最小風區(qū)時,海面為(過渡)狀態(tài)。13 、干凈大洋海水, (蘭)光散射率最強。1、加勒比海屬于(陸間)海。2 、海底擴張中心和海洋巖石圈增生的場所是(中央裂谷) 。3 、定容比熱容 Cv 的值比定壓比熱容 Cp 略(?。?、全世界海的總數(shù)為( 54 )個,其面積只占世界
8、海洋總面積的9.7% 。6 、海洋與大氣的感熱交換主要受制于兩個因素:海面風速和(海氣溫差) 。7、海面風應力與垂直于海氣界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成正比。8、海水運動方程,實際上就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在海洋中的具體應用。9 、無限深海漂流的體積運輸在北半球方向為(垂直于風矢量向右) 。10 、副熱帶輻聚區(qū)的海水下沉形成(次表層水)水。11 、淺水波中水質點的運動軌跡為( 橢圓)。12 、具有相同波長的界面內波與表面波相比,界面內波的傳播速度比表面波(慢)13 、根據(jù)潮汐漲落的周期和潮差情況,舟山屬于(不正規(guī)半日)潮。14 、季風形成的主導因素是(海陸熱機) ,但并不完全由其決定。1、地球的平
9、均半徑約為( 6371 ) km 。2 、風向為南風,若流向為 100 ,則風向與流向的夾角為( 100 )。3、潮間帶系指(平均高低潮之間)的區(qū)域。5、海- 氣界面的水、氣溫差( tw-ta )為正時,(有利)于海面蒸發(fā)。6、干凈大洋海水, (蘭)光透射率大, (蘭 )光散射率強。7、于風區(qū)內某點 A ,當實際風時大于最小風時時,海面波浪應為(定常)狀態(tài)。地轉流)8、南極繞及環(huán)流為一自西向東的強大流動, 其上部為 (漂流) 性質,其下部則為 性質。9、海水中的營養(yǎng)元素主要指( N )( P)(Si )。10 、地轉流是僅考慮(水平壓強梯度力)與(科氏力)取得平衡時的穩(wěn)定流動。11 、北半球順
10、地轉流而立,密度大的海水在(左)手邊。12 、海面熱平衡因子主要有( Qs )、( Qb )、(Qe )和( Qh )。1、 平潮 2、降低;降低 3、78cm ;實際大洋4、手2acos rt sinkx ; x= (2n +1)/4 .入,(n=0,1,2);鉛直運動;x= n/2入,(n=0,1,2);水平運動5、深水波;淺水波;C2=g 2 n; C2=gh ; 6、太平洋型大陸邊緣;海溝;7、濃度為32.4356 %。的KCI溶液 8、 T-1000 千克/米 3 ; 9 、 ;北半球,偏于風矢量右方 45 度,南半球,偏于風矢 量左方 45 度 10 、海面;聲速極小值處 11 、
11、海洋對入射光選擇性吸收和選擇性散射的 綜合結果 12 、 2 ;約 446 公里填空題(共 25 分,每格 1 分)1 、 19.374 %2、溫度、鹽度、壓力 3、 B、 C 4、地轉偏向力、切應力、引潮力5、弱 6、黑潮;西風漂流; 北赤道流 7、 0608122018322444(次日 0044 )8 、大;旋轉;反時針9、表層;深海1 、海洋的主要部分為洋,占海洋總面積的 90.3% ,附屬部分為海,海灣和 -海峽。2、大西洋呈 S 的形狀,平均水深為 3627 米,其中脊的分布特點是位居中央, 延伸方向 與兩岸平行。3、漲潮時潮位漲到最高以后,短時間內不漲也不退稱之為平潮。 落潮是潮
12、位落到最低以后,短時間內不漲也不退稱之為停潮。4 、飽和溶解氧的含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隨鹽度增高而降低。5、用平衡潮理論得到最大可能潮差為 78 厘米,這與實際大洋潮差相近。6 、地轉流的流速表達式 ,其流向 。7 、駐波的波剖面方程為 ,其中波腹的點 x= ,其升降運動 , 波節(jié)的點 x= ,其升降運動為 。8、波浪按相對水深(h/入)可分為深水波和淺水波,它們的波速表達式分別為-和-。1、地球上海洋的平均深度約3795 米,陸地的平均高度約 875 米。 2、按照海所處的位置可將其分為陸間海、內海、邊緣海。 3、活動型大陸邊緣又稱太平洋型大陸邊緣 -,其組成上 具有海溝 -與大洋底分界。4
13、、1978 年實用鹽度選用濃度為 32.4356% 。的 KCI 溶液作為固定參考點。 5、海水的比容 偏差表達式 ,熱比容偏差表達式 。6、海水的熱膨脹系數(shù)是指溫度升高1K (或1 C)時單位體積海水的增量,壓縮系數(shù)是指單位體積的海水當壓力增加 1 帕時其體積的負增量-。 7、表面風海流的流速經(jīng)驗公式 - V0=0.0127/ W - ,其流向 -北半球,偏于風矢量右方45 ,南半球,偏于風矢量左方 45 。 8、深水波的波速表達式 ,淺水波的波速表達式 。9、界面內波指發(fā)生在兩層密度不同的海水界面處的波動其振幅的特點約為表面波的30 倍。10 、用潮汐靜力理論可以解釋潮汐的日不等;半月不等
14、;月不等;年不等;多年不等 的現(xiàn)象。11 、表層聲道的聲道軸位于海面,深海聲道的聲道軸位于聲速極小值深度。大洋表層鹽度隨緯度的變化基本受制于 。海水運動方程實際上就是 方程在海水中的具體運用。按照海所處的位置中國的渤海屬于 ,東海屬于 。 地轉流的流速表達式 ,其流向 。潮汐類型可分為 、 、 月球引潮力是 和 合力用平衡潮理論得到最大可能潮差為 。飽和溶解氧的含量隨溫度升高而 ,隨鹽度增高而。波浪按相對水深(h/入)可分為和,它們的波速表達式分別為 和 。 10 、海水的冰點和沸點隨著鹽度的增大沸點 ,冰點 。1、大洋表層鹽度隨緯度的變化基本受制于(蒸發(fā)與降水之差)3、 按照海所處的位置中國
15、的渤海屬于(內海),東海屬于( 邊緣海)4、 地轉流的流速表達式(v=g/f.tg 3),其流向(在等壓面與等勢面的交線上流動,在北半球垂直于壓強梯度力指向右方,當觀測者順流而立時,右側等壓面高,左側低,在南 半球則與之相反 )5、 潮汐類型可分為(正規(guī)半日潮)、(正規(guī)日潮) 、(混合潮)6、月球引潮力是(地球繞地月公共質心運動所產(chǎn)生的慣性離心力)和(月球引力)合力7、 用平衡潮理論得到最大可能潮差為(78cm )8、 飽和溶解氧的含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隨鹽度增高而(降低)9、 波浪按相對水深(h/入)可分為(深水波)和(淺水波),它們的波速表達式分別為(c=) 和( c= )10 、海
16、水的冰點和沸點隨著鹽度的增大沸點(升高) ,冰點(下降)1、標準海水是指氯度值(19.374 %。),鹽度(35.000 %。)的大洋水。2、 小振幅重力波的深水波波速表達式(c= ),淺水波波速表達式( c= )。3、 界面內波的振幅約為表面波的( 30 ) 倍6、根據(jù)潮汐動力理論,在北半球的長海峽中,沿潮波傳播方向看,右岸的潮差比左岸的潮 差(大);在半封閉寬海灣中的潮流為(旋轉)流,北半球潮流矢量(反時針)偏轉。7、 下圖是北太平洋的主要環(huán)流模式,其中(1)表示(黑潮) ;(2)(親潮)影響水平衡的因子除了蒸發(fā)和降水外,還有(大陸徑流)和(結冰與融冰) 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17、) ,隨鹽度增加而(降低) 。10 、現(xiàn)代海岸帶包括(海岸) 、(海灘)、(水下岸坡)三部分。11 、水色是指是由海水、海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質以及有機和無機的懸浮顆粒對入射光的選 擇性吸收和選擇性散射的綜合結果- ,海色是指海洋的顏色, 通常由海面反射光譜和來自海洋內部的向上輻照度光譜組成二、名詞解釋(2 00=20分)(評分標準:正確表述給 2分,大意相近給1分)1 、月球引潮力: 地球繞地月公共質心運動 ,單位質量物體所產(chǎn)生的慣性力與地球引力的合力。2、波形傳播的麥浪效應: 波浪傳播過程中水質點并不傳播,而是圍繞平衡位置做周期運 動。3 、黃道:太陽的 周年視運動。4 、淺水波:水深相對波
18、長很小時(一般取h )的波動。5 、最小風時:風浪成長至理論上最大尺度所經(jīng)歷的最短時間。6 、回歸潮:月球赤緯最大時,潮汐日不等現(xiàn)象最顯著,半日周期部分最小的潮汐。7 、南極輻聚帶:南極海區(qū)的低溫、低鹽、高溶解氧的表層水再極鋒向極一側輻聚下沉。8 、傾斜流:由外壓場引起的地轉流,有表層至海底,流速流向相同。9 、波群:傳播方向、振幅相同,波長與周期近似的兩列正弦波相疊加形成。10、海水透明度: 直徑 30 厘米白色圓盤垂直放入海里直到剛剛看不見為止,此時圓盤位 置的深度。1 、風海流的副效應:上升流和下降流。 2 、赤道流:赤道兩側高溫高鹽高透明度的海水自 西向東的流動3 、風浪充分成長狀態(tài):
19、風浪成長到一定階段,其攝取和消耗的能量達到平衡時,波浪尺寸不在增大的狀態(tài)。4 、長波:即淺水波,水深相對波長很小時(一般取h )的波動。 5、天赤道: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6 、分點潮:月赤緯為 0 時,日周期部分為 0 ,半日周期部分最大時的潮汐。7、南極輻散帶:南極海區(qū)的低溫、低鹽、高溶解氧的表層水再極鋒向極一側輻聚下沉。8、密度流:由密度引起的內壓場傾斜而形成的地轉流,各層流速流向不同。9 、駐波:兩列振幅、周期、波長相同,傳播方向相反的正弦波的疊加。(波形不傳播的波)10 、水色:海水的顏色。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反射光的成分,從海面正上方所看到的海水 的顏色。1、大洋主溫躍層:垂直方向
20、上海水溫度變化劇烈的區(qū)域。2、海水狀態(tài)方程:描述海水溫、鹽、密等狀態(tài)參數(shù)之間關系的數(shù)學表達式。3、大洋中脊:貫穿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體系。 冷鋒:被冷氣團推動移向暖氣團的鋒面。天頂距:天體方位圈上,天體與天頂之間所張的角度。 熱帶輻合帶:赤道低壓帶兩側南北半球信風形成的氣流輻合帶。 潮間帶:高低潮之間的地帶。2、厄爾尼諾:東太海溫異常升高的現(xiàn)4、天赤道:地球赤道在天球上投影。5、臺風:具有暖心結構的熱帶氣旋。6、風浪充分成長狀態(tài):風浪成長到一定階段,其攝取和消耗的能量達到平衡時,波浪尺寸 不在增大的狀態(tài)。7、地轉流:只考慮水平壓強梯度力和科氏力區(qū)的平衡時的海水運動狀態(tài)。8、海水
21、組成恒定性原理: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樣中的含量雖然不同,但它們之間的比值是近似的。10 、熱赤道:海水最高溫度出現(xiàn)的位置,一般為北緯 7 度左右。2、飽和水氣壓:水分子從水面逃出同時又回到水中的過程達到動態(tài)平衡時,水面上水汽所 具有的壓力。3、海流:海水大規(guī)模相對穩(wěn)定的流動。4、海面有效回輻射:海面長波輻射與大氣回輻射之差。6、開爾文波:科氏力作用下的前進波。7、風暴潮:由于強烈的大氣擾動(臺風)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高的現(xiàn)象。當與天文大潮耦合 時最為劇烈。8、ENSO :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的合稱。指東太水溫異常升高,引起全球海洋和大氣環(huán)流 異常。9、聲道:聲能大部分集中的水層。10 、極鋒:近極地
22、海域水溫梯度大的海域。大陸架: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絕熱變化:水團與外界沒有熱交換,只是水團內的溫度變化。 太陽高度:太陽光線與地球觀測點的切線之間的夾角。 水團:有近似的源地和形成機制,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物理化學生物特征及變化趨勢。 位勢米:表示兩等勢面之間位勢差的單位。風海流的副效應:上升流和下降流。 界面內波:發(fā)生在兩層密度不同的海水界面處的波動。 塑望大潮:月潮汐橢球和日潮汐橢球相互疊加時引起的海面上升與下降。ITCZ :熱帶輻合帶。10 、海色:有反射、散射而從海面映射出來的顏色。1、大地水準面:全球靜止海面與它向大陸之下延伸的假想海面 的總稱。2、K15 : 15 C, 1013.25
23、hPa 下,海水樣品的電導率與標準 KCI溶液電導率之比。3、比蒸發(fā)潛熱:使單位質量海水化為同溫度的蒸汽所需要的熱量。5、黃道: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軌道。7、南極福聚帶:南極海區(qū)的低溫、低鹽、高溶解氧的表層水在極鋒向極一側輻聚下沉。9、ITCZ :熱帶輻合帶,赤道低壓帶兩側南北半球信風形成的氣流輻合帶。10、聲道軸:在某一深度上存在的一個聲速極小值水層。1 、大地水準面:全球靜止海面與它向大陸之下延伸的假想海面的總稱。2、R15:15C,1013.25hPa 下,水樣的電導率與標準海水電導率 (鹽度精確為千分之 35.000 ) 之比值。3、太陽高度H :太陽光線與地球觀測點的切線之間的夾角。6、
24、最小風時:風浪成長至理論上最大尺度所經(jīng)歷的最短時間。7、分點潮:月赤緯為 0 時,日周期部分為 0,半日周期部分最大時的潮汐。9、大洋極鋒:西風漂流區(qū)內溫度經(jīng)線方向梯度明顯的區(qū)域。2、海水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份在水樣中的含量雖然不同,但它們之間的比值是近 似恒定的。3、 海水位溫與位密:海水中某一深度(壓力為P)的海水微團,絕熱上升到海面時所具有的溫度稱為該深度海水的位溫,記為。海水微團此時相應密度稱為位密,記為Po3、大洋主溫躍層:低緯海水的暖水只限于薄薄的近表層之內,其下便是溫度鉛直梯度較大 的水層,在不太厚的深度內,水溫迅速遞減,此層稱為大洋主溫越層。4、海洋水團:源地和形成機制相
25、近,具有相對均勻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征及大體一致的變化趨勢,而與周圍海水存在明顯差異的宏大水體。5、海洋斜壓場:海洋中等壓面相對于等勢面發(fā)生傾斜的壓力場。6、深水波(短波):當水深h大于波長的一半(h/入建5 ),此時的波動稱為深水波。8、天體赤緯:從天赤道沿著天體的時圈至天體所張的角度稱為該天體的赤緯。9、分點潮:天體赤緯3=0的潮汐。此時地球上各處都是正規(guī)半日潮。111 、氣旋:依流場觀點,低壓系統(tǒng)為氣旋。13 、 CTD:14、密度超量(kg/m3 ): 丫= p-1000kg/m31 、大陸架2、??寺?、溫躍層4、潮差5、混合1 、位溫:海洋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團,絕熱上升到海面時
26、所具有的溫度。2、溫躍層:在不太厚的水層里, 水溫隨深度增加而迅速減小, 即溫度鉛直梯度較大的水層。4、引潮力:指月球、太陽或其它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的物體的引力與對地心單位質量物 體的引力之差,即天體的引力與慣性離心力的合力。5、內波:發(fā)生在海水密度層結穩(wěn)定的海洋中的一種波動。1 、地轉流 :水平壓強梯度力與水平地轉偏向力平衡時的穩(wěn)定海流。2、波導傳播:在某典型水文條件下 (正聲速梯度分布 ),聲傳播損失較小的傳播 .3、 熱鹽環(huán)流:由溫、鹽變化引起的環(huán)流。4、大陸架:大陸周圍被海水淹沒的淺水地帶, 是大陸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 其范圍是從低潮線起以極其平緩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變大的 地方為止
27、。5、高潮間隙:月中天時至下一個高潮發(fā)生時刻的時間間隔。 大陸架:大陸周圍被海水淹沒的淺水地帶,是大陸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圍是從低潮線起以極其平緩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變大的地方為止2 南大洋:從南極大陸到南緯 40 為止的海域,或從南極大陸起到亞熱帶輻合線明顯時的連 續(xù)海域。3 平潮:漲潮時潮位不斷增高,達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時間內不漲也不退 溫躍層:在不太厚的水層里,水溫隨深度增加而迅速減小,即溫度鉛直梯度較大的水層。 大陸邊緣:大陸與大洋之間的過渡帶。海岸帶:水位升高便被淹沒,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狹長地帶 位溫:海洋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團,絕熱上升到海面時所具有的溫度。熱鹽環(huán)流:由溫、鹽
28、變化引起的環(huán)流。 涌浪:指海面上由其他海區(qū)傳來的或者當?shù)仫L力迅速減小、平息,或者風向改變后海面上遺留下來的波動。簡答題1、試從天文地理兩方面解釋錢塘潮成因。答:(1 )潮汐靜力理論,太陽于太陰引起的潮汐橢球在農(nóng)歷十五會重疊引起天文大潮,由于海水堆積需要一定時間, 所以滯后到十八發(fā)生。 (2 )再加上錢塘江口特殊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大洋傳入的潮水到了近岸后,能量聚集,波高遞增。2、試描述世界大洋表層水環(huán)流的主要特征。(1 )世界大洋表層環(huán)流南北半球都存在一個與副熱帶高壓對應的巨大反氣旋型環(huán)流:( 2)它們之間為赤道逆流: (3)兩大洋的西邊界流異常強大,南半球較弱: (4 )北太平洋與北 大西洋
29、沿洋盆西側都有來自北方的寒流; ( 5)在高緯度地區(qū)配以一小型氣旋式環(huán)流。3、有人說 無風不起浪 ,可又有人反對說明明是 無風三尺浪 ,你說呢?還有人說 風大浪高 ,一定是這樣嗎?理由何在?答:各自有理。 (1)前者說的為風浪, (3分)后者為涌浪。 (4分)風大不一定浪高,因為 還要受風時風區(qū)的限制。4、中國黃海和東海沿岸潮差比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潮差小許多,如何解釋這種現(xiàn)象?答: ( 1)根據(jù)潮汐動力理論,將中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北部沿岸與同 一緯度的朝鮮西岸視為長海峽, 由外海傳入的潮波進入這長海峽, 即為科氏力作用下的前進 波(開爾文波) ,( 2)北半球開爾文波特性,沿傳播方向看,右岸潮
30、差大于左岸。5、右圖為南半球海中某點的受力分析圖,互相垂直的一組線條為其水平和鉛直方向的分量。 從右上向左下方傾斜的線條是海洋中的等壓面。 A 請判斷科氏力和地轉流的流向。簡要說明理由。 fv 答:科氏力如圖,地轉流向在 A 點垂直于紙面向外。 ( 5) 因為,地轉流為科氏力與水平壓強梯度力平衡時的海水 流動。科氏力在南半球為垂直于流向指向左方。 (5 )1 、解釋臺風過境海域形成的 冷尾跡 現(xiàn)象。答:臺風為氣旋,引起海面水體產(chǎn)生氣旋式旋轉(3),引起海水向外的體積運輸( 3 ),從而導致下層冷海水涌生( 4 )。2、南極環(huán)流帶對大洋水呈層狀分布有重要影響,試析之。答:(1 )西風漂流區(qū)內,由
31、于大洋鋒的作用,海水輻聚下沉,形成南極輻聚帶,此處形成 為大洋中層水源地; (2 )在極地東風作用下,貼近南極大陸形成東風環(huán)流,有向岸的體積 運輸,形成南極大陸輻聚,此處低溫海水沿海盆下沉,形成大洋底層水。 ( 3)在兩個輻聚 帶之間形成南極輻散帶。中國黃海和東海沿岸潮差比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潮差小許多,如何解釋這種現(xiàn)象?答: ( 1)根據(jù)潮汐動力理論,將中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北部沿岸與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視為長海峽, 由外海傳入的潮波進入這長海峽, 即為科氏力作用下的前進 波(開爾文波) ,( 2)北半球開爾文波特性,沿傳播方向看,右岸潮差大于左岸。4、何謂潮汐橢球?如何用它解釋潮汐的發(fā)生? 答:
32、由潮汐靜力理論,是地球為一被等深海水覆蓋的園球,海水沒有粘滯性也沒有慣性,不 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此時在考慮引潮力后,海面變成了橢球形,此為潮汐橢球, 并且它的長軸指向月球( 5 )。地球在潮汐橢球中自轉形成潮汐( 6 分) 海流角度分析舟山群島成為全國最好的漁場的天然條件。 答:閩浙沿岸流引起的上升流區(qū)帶上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 5 )與長江沖淡水與臺灣暖流形成的 海洋鋒區(qū)限制了魚群生態(tài)環(huán)境穩(wěn)定在舟山群島。1、八月十八錢塘潮是如何形成的?潮水滾滾向岸而來的理論依據(jù)是什么? 答:潮汐靜力理論, 太陽于太陰引起的潮汐橢球在農(nóng)歷十五會重疊引起天文大潮, 由于海水 堆積需要一定時間, 所以滯后到十
33、八發(fā)生。 再加上錢塘江口特殊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大洋傳 入的潮水到了近岸后, 能量聚集, 波高遞增。 潮水滾滾向岸而來的理論依據(jù)是波浪自深水區(qū) 傳入淺水區(qū),波鋒線有與等深線平行的趨勢。(指出潮汐橢球疊加引起大潮者, 給 3-4 分;指出錢塘江特殊地形者給 3 分;理論依據(jù) 3_4 分,答對方向者酌情給分)2、中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北部沿岸潮差比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潮差小許多,如何解釋這種 現(xiàn)象? 答:根據(jù)潮汐動力理論, 將中國渤海、 黃海和東海北部沿岸與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視為長海 峽,由外海傳入的潮波進入這長海峽,即為科氏力作用下的前進波(開爾文波) ,北半球開 爾文波特性,沿傳播方向看,右岸潮差
34、大于左岸。5、南極環(huán)流帶對大洋水呈層狀分布有重要影響,試析之。答:西風漂流區(qū)內,由于大洋鋒的作用,海水輻聚下沉,形成南極輻聚帶,此處形成為大洋 中層水源地;在極地東風作用下,貼近南極大陸形成東風環(huán)流,有向岸的體積運輸,形成南 極大陸輻聚, 此處低溫海水沿海盆下沉, 形成大洋底層水。 在兩個輻聚帶之間形成南極輻散 帶。(三個輻聚輻散帶各 2 分,兩個輻聚帶形成的水層各 2 分)6、臺風是經(jīng)常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災害性天氣現(xiàn)象之一。什么是臺風?其結構如何?太平 洋海域的臺風多生成在西太平洋副熱帶地區(qū),為何東南太平洋和赤道地區(qū)沒有臺風生成? 答:(3 分)臺風是有暖心結構的熱帶低壓。 (3 分)平面結
35、構為臺風眼、云墻、螺旋云雨帶。 (2 分)赤道沒有臺風因為赤道沒有臺風生成所必需的足夠大的科氏力。( 2 分)東南太平洋沒有臺風是因為那里的海面水溫達不到 26.5 度四、簡答題(10分X 6= 60分)1、有人說”無風不起浪”,也有人說”無風三尺浪”,請為他 們做判官。所謂 風大浪高 是一定的嗎?簡述風與風浪成長間的關系。 答:各自有理(1 分)。 前者說的為風浪,后者為涌浪。 ( 3 分)風大不一定浪高,因為還要受風時風區(qū)的限制。 (判 斷出各為何種波浪者各 3 分)2 、試從海流角度分析舟山群島成為全國最好的漁場的天然條件。 答:因為舟山群島處在很強的上升流區(qū)和海洋鋒區(qū)。 (說明為上升流
36、區(qū)者給 6-7 分,從其它 方面說明的,酌情給分)3 、何謂潮汐橢球?如何用它解釋潮汐的發(fā)生? 答:由潮汐靜力理論,是地球為一被等深海水覆蓋的園球,海水沒有粘滯性也沒有慣性,不 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此時在考慮引潮力后,海面變成了橢球形,此為潮汐橢球, 并且它的長軸指向月球( 4 )。地球在潮汐橢球中自轉形成潮汐(往這個方向分析的酌情給 分, 6 分)。(通過作圖分析的可酌情給全分)4、中國黃海和渤海沿岸潮差比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潮差小許多,如何解釋這種現(xiàn)象?答:根據(jù)潮汐動力理論, 將中國渤海、 黃海和東海北部沿岸與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視為長海 峽,由外海傳入的潮波進入這長海峽,即為科氏力作
37、用下的前進波(開爾文波) ,北半球開 爾文波特性,沿傳播方向看,右岸潮差大于左岸。(作圖并指出開爾文波性質者可酌情給全分; 從水質點運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分析者酌情給全 分;指出從動力理論分析、科氏力作用者各點酌情給 2-3 分)5、南極環(huán)流帶對大洋水呈層狀分布有重要影響,試析之。 答:西風漂流區(qū)內,由于大洋鋒的作用,海水輻聚下沉,形成南極輻聚帶,此處形成為大洋 中層水源地;在極地東風作用下,貼近南極大陸形成東風環(huán)流,有向岸的體積運輸,形成南 極大陸輻聚, 此處低溫海水沿海盆下沉, 形成大洋底層水。 在兩個輻聚帶之間形成南極輻散 帶。(三個輻聚輻散帶各 2 分,兩個輻聚帶形成的水層各 2 分)6
38、、副熱帶高壓是非常重要的天氣系統(tǒng),它的減弱會誘發(fā) ENSO 的形成。請簡述 ENSO 是 如何形成的, 它對全球有哪些方面的影響?答: 正常年份, 副高靠赤道一側的信風帶將赤道 表層海水從東太吹到西太,導致西太水溫高, 東太水溫低,西太水面高于東太,從而導致西 太降雨豐富, 而東太沿岸為上升流區(qū)。 每隔 3-7 年,副高會突然變弱, 導致赤道東風減弱, 西太水沒有強大的支撐而向東面傾倒,暖水減弱, 降水減少。 而東太有大量暖水涌入, 水溫 升高,降雨增加,上升流減少, ENSO 發(fā)生。它會改變全球的大氣環(huán)流而引發(fā)各種自然災害。試題五標準答案一四、簡答題( 8 分 X 5=40 分) 1、簡述大
39、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答:(3 )大西洋:居中,與兩岸平行,邊坡陡; (3 )印度洋: 入 字形;(2)太平洋:片 動,邊坡平緩。2、兩小兒辯日, 一曰: 日初出滄滄涼涼, 及其日中如探湯, 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 此子所析緣由對否?解釋之。答:(答錯或對皆可,只要解釋能自圓其說)可從太陽高度方面解釋,太陽高度早晚小,正 午最大,使得一天內,中午前后所接受的太陽輻射大于早晚?;驈妮椛淦胶夥矫娼忉?。3 、試從海流角度分析舟山群島成為全國最好的漁場的天然條件。答:上升流區(qū)( 5)與海洋鋒區(qū)( 3 )。4、試解釋錢塘潮的成因。答:塑望大潮的形成( 4)和錢塘江口地形的作用( 4 )。5、何
40、謂潮汐橢球?如何用它解釋潮汐的發(fā)生? 答:由潮汐靜力理論,是地球為一被等深海水覆蓋的園球,海水沒有粘滯性也沒有慣性,不 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此時在考慮引潮力后,海面變成了橢球形,此為潮汐橢球, 并且它的長軸指向月球( 4)。地球在潮汐橢球中自轉形成潮汐。 ( 4) 五、問答題( 15 分)世界熱帶大洋自表至底有哪幾層水(5 )?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5)?各層的典型性性質是什么( 5 )?P179 試題六標準答案四、簡答題( 8 分 X 5=40 分) 1、中國黃海和東海沿岸潮差比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潮差小 許多,如何解釋這種現(xiàn)象? 答:該處可視為長海峽,有外海涌入的潮波在科氏力作用下波動
41、幅度右高左低。2、淺析冬季太陽月輻射量隨緯度的變化比夏季的更加明顯的原因,為何夏季最大輻射量在 副熱帶地區(qū)? 答:冬季太陽高度與日照時間呈同相變化,夏季相反。輻熱帶地區(qū)被高壓控制,晴朗少云, 而赤道多云導致輻射減少。釋臺風過境海域形成的 冷尾跡 現(xiàn)象。答:臺風為氣旋,引起海面水體產(chǎn)生氣旋式旋轉, 引起海水向外的體積運輸,從而導致下層 冷海水涌生。4、何謂地轉流?簡述南半球地轉流流速、流向。 答:只考慮水平壓強梯度力與科氏力平衡的海水的流動。南半球流速流向如圖。5、為什么海邊觀測到的海浪總是滾滾向岸而來? 答:近岸處海浪波鋒線與等深線平行。五、問答題( 15 分 X 1=15 分)為什么在海灣處
42、,容易形成淺淺的白色泡沫浪花? 答:波陡超過 1/7 ,波浪破碎。試題七標準答案三、簡答題(10 X5=50分)1 、簡述海冰形成的條件和過程。答:必要條件:海水溫度降至冰點并繼續(xù)失熱、相對冰點 稍有過冷現(xiàn)象并有凝結核存在。 ( 4 分) 海水最大密度溫度隨鹽度的增大而降低的速率比其冰點隨鹽度增大而降低的速率快。 當鹽度 低于 24.695 時,結冰情況與淡水相同;而海水鹽度一般比 24.695 度高,海水冰點高于最 大密度溫度,因此, 即使海面降至冰點, 但由于增密所引起的對流混合仍不停止, 因此只有 當對流混合層的溫度同時達到冰點時, 海水才開始結冰。 所以海水結冰可以從海面至對流可 達深
43、度內同時開始。 ( 6 分)2、 波高為2m的二維小振幅重力波波陡 1/3,以2m/s的速度沿x軸傳播,求此波的波剖 面方程。(振幅、正負號、x系數(shù)、t系數(shù)、方程形式各 2分)3、有人說 無風不起浪 ,可又有人反對說明明是 無風三尺浪 ,那你說呢?還有人說 風大浪高 ,一定是這樣嗎?理由何在?答: 無風不起浪 說的時風浪( 3 分),而無風三尺浪 指的是涌浪( 3 分),都是海洋中波 動的狀態(tài),都是可能的。 風大浪高 是不一定的,因為風浪的成長除了與風力有關以外還受制于風時和風區(qū)。 (4 分)4、中國黃海和東海沿岸潮差比同一緯度的朝鮮西岸潮差小許多,如何解釋這種現(xiàn)象?答:中國黃海、 東海和朝鮮
44、半島之間可視為長海峽, 那里的潮汐不完全是天體引潮力的直接 運動,而是太平洋潮波向黃海、東海傳播形成的( 3 分)。在傳播過程中受科氏力( 3 分), 在北半球沿潮波傳播方向看, 可視為科氏力作用下的前進波, 右岸的潮差大于左岸 (4 分), 也就是說右岸朝鮮西岸的潮差大于左岸中國黃海和東海沿岸潮差。5、右圖為南半球海中某點的受力分析圖,互相垂直的一組線條為其水平和鉛直方向的分量。從右上向左下方傾斜的線條是海洋中的等壓面。 A 請判斷科氏力和地轉流的流向。簡要說明理由。 fv 答:科氏力如圖,地轉流向在 A 點垂直于紙面向外。 ( 5) 因為,地轉流為科氏力與水平壓強梯度力平衡時的海水流動???/p>
45、氏力在南半球為垂直于流向指向左方。(5 )試題八標準答案三、簡答題(10 X5=50分)1 、簡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點。答:大西洋:中脊位居中央,延伸方向與兩岸平行,邊坡較陡; 印度洋: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分歧三支,成入(或 人)字形展布;太平洋:偏東,邊坡平緩。5 、右圖為北半球海中 A 點的受力分析圖,互相垂直的一組線條為其水平和鉛直方向的分量。從右上向左下方傾斜的線條是海洋中的等壓面。請判斷科氏力和地轉流的流向。簡要說明理由。 A fv 答:科氏力如圖,地轉流向為在 A 點垂直于紙面向向里。 因為,地轉流為科氏力與水平壓強梯度力平衡時的海水 流動??剖狭υ诒卑肭驗榇怪庇诹飨蛑赶蛴曳?/p>
46、。試題九標準答案三、簡明回答下列問題(共 50 分)1 、北半球有哪幾支西邊界流?有何主要特征?(5 分)答:北太平洋的黑潮;北大西洋的灣流。 都是北半球主要反氣旋式環(huán)流的一部分。 與近岸流 海水相比,具有赤道流的高溫、高鹽、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2 、簡述北半球無限深海漂流的空間結構。 (8 分) 答:無限深海漂流的流向和流速都是深度的函數(shù), 隨深度的增大而指數(shù)減小, 流向也發(fā)生變 化。當風沿y方向吹時,在海面(z=0 ),流速為V0,合成流向與x軸的夾角為450,即右 偏于風矢量方向 45o. 當深度增大,流速迅速減小,流向相對風矢量逐漸右偏。當?shù)侥Σ辽?度D=- n/a時,流速只有表面
47、流速的 4.3%,流向-1350,恰與表面流向相反,此時流動可 忽略不計了。3、 設二維小振幅波面方程為,給出其波高、波長、周期、波速與傳播方向。 (沒有 單位)( 5 分)答:H=2 ;入=4;T=6;C=2/3; 傳播方向:向 x軸正向傳播。4、 為什么海邊觀測到的海浪總是滾滾向岸而來?(4 分)5 、何謂潮汐橢球?如何用它解釋潮汐的發(fā)生?(10 分)答:假設 1 )地球為一圓球, 被等深海水覆蓋 2)海水沒有慣性,沒有粘滯性 3)不考慮 科氏力與摩擦力在上述假設條件下, 由于引潮力的存在, 海水通過變形、 升降的調整, 使得任意時刻的海面 是在重力和引潮力共同作用下達到新的平衡, 形成一
48、長軸指向月球 (天體) 的橢球形狀的等 勢面,稱之為潮汐橢球。由于地球自轉, 地球表面相對橢球形的海面運動, 這就造成了地球表面上的固定點發(fā)生周期 性的漲落而形成潮汐。6 、前進潮波中,潮位與潮流的關系如何?( 8 分)答:北半球, 當潮波沿一長海峽通過時, 面順潮波傳播方向, 右岸潮差大于左岸。 高潮時(潮 波鋒) 潮流方向與潮波傳播方向相同;低潮時則與高潮時相反,即,潮流流向與潮波傳向相 反。高低潮時流速最大。平潮面時流速為0 。7、世界熱帶大洋自表至底有哪幾層水?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各層的典型性性質是什么? ( 10 分)答:世界熱帶大洋子表至底有以下五層水: 表層水:源于低緯海區(qū)密度最小
49、的表層暖水本身;具有高溫、相對低鹽特性; 次表層水:源于副熱帶輻聚區(qū)表層海水下沉;具有獨特的高鹽特征和相對高溫; 中層水:低鹽中層水,源于西風漂流中的輻聚區(qū)表層水下沉,具有低鹽特征; 高鹽中層水,源于地中海、紅海 - 波斯灣的高鹽水溢出;高鹽; 深層水:源于北大西洋上部但在表層以下的深度;貧氧; 底層水:源于極地海區(qū);最大密度。試題十標準答案四、敘述題(共 40 分,每題 10 分)1、風浪是風直接作用下產(chǎn)生的水面波動。涌浪是風浪離開作用海區(qū)后,或風作用海區(qū)內風 速急劇下降或風向急劇改變后形成的。 風浪的特征往往波峰尖削, 在海面上的分布很不規(guī)律, 波峰線短,周期小,當風大時常常出現(xiàn)破碎現(xiàn)象,
50、形成浪花。涌浪的波面比較平坦,光滑,波峰線長,周期、波長都比較大,在海上的傳播比較規(guī)則。涌浪傳播的特性是:涌浪在其傳 播過程中波高將逐漸減低;涌浪在傳播過程中周期和波長增加;涌浪的傳播距離十分驚人。2 、清凈的大洋水的光學性質: 其散射主要是分子散射, 散射強度與波長的負四次方成比例, 因此散射光中的短波部分比例顯著增大。 而吸收系數(shù)又在短波部分最小, 這在客觀上增大了 短波部分的散射強度, 并使這部分光能較容易地射出海面, 從而使海水呈現(xiàn)藍色。 近岸水的 光學性質: 隨著與大陸的靠近, 海深愈來愈淺,混合愈來愈強,海水中的有機和無機懸浮顆 粒的數(shù)目和粒度以及黃色物質的濃度等都在相應增大。 由
51、于這些物質對短波部分的強烈的選 擇吸收,散射光中短波部分相應減少。另一方面,粒子的散射特性又與分子散射很不相同, 隨著粒子的增大,其散射的選擇性愈來愈弱, 與分子散射相比,在散射光中,波長較長的光 所占的比重愈來愈大,從而使近岸水水色降低呈現(xiàn)黃褐色。3、 前提海水密度分布是均勻的。穩(wěn)定均勻的風長時間吹刮于無限寬廣、無限深的海洋上。只考慮垂直湍流粘滯系數(shù)所引起的水平摩擦力,且Az為常數(shù)。不考慮科氏力隨緯度變化。結論表面流向在北半球偏于風的右方45。,在南半球偏于風的左方45。流速隨深度增加迅速減小,至摩擦深度(約為200300米)約為表面流速的 4.3%。流向隨深度增加線性增大,至摩擦深度流向與
52、表面流向相反。4、垂直分布特點: 在大洋真光層, 三種營養(yǎng)鹽含量都很低。 隨著深度增加含量 急速增大。 硝酸鹽、磷酸鹽的含量在 8001000 米處出現(xiàn)最大值,最大值深度以下一般變化不大。硅 酸鹽沒有這樣一個最大值層, 其含量隨深度而增加。 在各大洋中不同深度處, 三種營養(yǎng)鹽的 含量有一定差異。 對于硝酸鹽來說, 表現(xiàn)為印度洋大于太平洋大于大西洋; 磷酸鹽表現(xiàn)為印 度洋等于太平洋大于大西洋; 而硅酸鹽則與前兩者有較明顯的不同, 即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 層水中含量比大西洋深層水高得多。2 )原因: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吸收營養(yǎng)鹽,致使它們的含量都很低,有時甚至被消耗 降低至分析零值。 被生物攝取的營
53、養(yǎng)鹽, 在生物新陳代謝過程中有一部分重新釋放回到水中, 因而隨深度增加含量增大。 硝酸鹽和磷酸鹽被浮游生物利用主要是構成細胞原生質, 浮游生 物死后分解歸還海水, 而硅酸鹽被浮游生物利用主要是構成細胞壁和骨骼, 死后不能很快將 其溶解歸還海水,需經(jīng)很長時間甚至沉到海底才緩慢溶化。敘述題(共 40 分,每題 10 分)1、水平分布表面水溫分布:渤海和黃海中北部年平均表面水溫等溫線呈緯向型,黃海南 部和東海平均表面水溫等溫線呈東北西南走向, 南海年平均表面水溫分布比較均勻, 等溫 線大致呈緯向型。冬季, 表面水溫自北向南逐漸升高,溫度的水平梯度很大,等溫線的分布 在黑潮區(qū)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 其它
54、海區(qū)大體上與海岸和等深線平行。 南海冬半年溫度的 水平梯度在粵東和粵西較大,走向與岸線平行。夏季,表面水溫分布比較均勻,等溫線分布 比較稀疏, 水平梯度小, 其走向除黑潮主干區(qū)外基本呈緯向型。南海夏半年水平梯度小,呈 緯向型。底層水溫分布:溫度有規(guī)律地自北向南遞增,25 N以北 等溫線大致呈緯向分布,以南則與岸線平行。 冬季, 黃海中部以南底層等溫線分布大體上和等深線一致。黃海冬 季的底層水溫分布和同月表面水溫相似。 夏季, 渤海灣和大陸沿岸底層水溫都比較高, 等溫 線大致與岸線平行,且由岸向外逐漸減小。黃海中心有明顯的冷水團存在。垂直分布:冬半年渤海、黃海的全部以及東海的大部分淺水海域由于偏
55、北向季風的吹 掠,混合可直達海底,在深水區(qū)也可達 100 米乃至更深,致使這一上混合層內水溫的鉛直 向分布極為均勻,這種狀態(tài)維持時間的長短因海區(qū)而異,一般是由北向南遞減;南海水溫均勻層冬季加深的現(xiàn)象在北部海區(qū)尚屬明顯,在南海中南部海域不明顯。春、夏季水溫鉛直向分布的突出特點是季節(jié)性溫躍層的形成和強盛。 渤海、 黃海、 東海的陸架海域下層海 水基本保持了冬季的低溫特征, 出現(xiàn)上均勻層、 躍層和下均勻層三層結構; 東海深水區(qū)在季 節(jié)性溫躍層(約 50m )之下,水溫隨深度仍有較大的變化,在次表層水之下又出現(xiàn)第二躍層,直至深層水范圍水溫隨深度的變化才趨于緩慢春、夏之交在黃海、東海某些海域還有逆溫分布
56、在南海的海盆深、底層水范圍內,水溫隨深度的增加而略有回升。2 、深海砂礦、 海底石油和天然氣、 磷鈣石和海綠石、 錳結核和富鈷結殼、 海底熱液硫化物、 天然氣水合物。認識方面可自由發(fā)揮。3、當波浪傳播至淺水和近岸時由于地形影響將發(fā)生變化,如波向發(fā)生轉折,出現(xiàn)折射現(xiàn)象;波高增大,波面變陡、破碎以及繞射、反射等。在 海岸上看到波浪的波峰線大致與海岸平行是由于波向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折射的結果。推導略 4、海冰的鹽度一般為 3-7 左右,海冰的密度大致為 914-915kg.m-3 ,海冰的比熱容比純 水冰大, 且隨鹽度的增高而增大, 海冰的溶解潛熱也比純水冰的大, 海冰的熱傳導系數(shù)比純 水冰小, 海冰的熱膨脹系數(shù)隨海冰的溫度和鹽度而變化, 海冰的抗壓強度比純水冰小, 海冰 的反射率比海水的反射率大。 海冰對海況的影響: 對海洋水文要素鉛直分布的影響; 對海洋 動力現(xiàn)象的影響;對海水熱狀況的影響;極地海區(qū)形成大洋底層水。試題十二三、敘述題(4 X10分,五題中任選四題)1、什么是海岸帶?說明其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2、試述中國近海水溫分布特點。3、畫圖說明太平洋環(huán)流的一般模式4、上升流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何意義?5、波浪傳播至淺水和近岸有何變化?為什么海岬處波浪增大而海灣處波浪變???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總復習》(教案)
-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4 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 青島版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2 圓的周長 ︳西師大版
- 學習2025年雷鋒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3份)-66
- 數(shù)學-云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試題和答案
- 2025年度東莞市入學積分制社區(qū)教育志愿者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交通事故人傷私了協(xié)議(賠償期限與方式)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機構與康復醫(yī)院醫(yī)生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安保服務滿意度調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白酒品牌授權區(qū)域代理及市場拓展合同
- 班會課件:逆風飛翔破繭成蝶-從《哪吒之魔童鬧?!房辞啻浩诘某砷L與責任
- 2.1 堅持依憲治國 教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
- 【語文試卷+答案】2024-2025學年泉州高二上期末質檢
- 《修繕定額講解》課件
- 大學學生宿舍管理員工作培訓
- 初三物理常識試卷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浙江2024公務員考試真題及答案
- 初中新課標培訓課件
- 2025年吉林省吉林市事業(yè)單位招聘入伍高校畢業(yè)生5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公司銀行貸款申請書范文
-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