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詞的禪學(xué)意境_第1頁
蘇東坡詞的禪學(xué)意境_第2頁
蘇東坡詞的禪學(xué)意境_第3頁
蘇東坡詞的禪學(xué)意境_第4頁
蘇東坡詞的禪學(xué)意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蘇東坡詞的禪學(xué)意境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fēng)雨,一半相妨。又何額,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fēng)皓月,苔茵展、云幕 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這首滿庭芳是我至愛。雖過千年時光,讀起來依然理解不難,將任運的人生道理全講明白了。做一個“知行合一 ” 。王世德儒佛道思想的融合 蘇軾文藝美學(xué)思想研究所言: “蘇軾詩詞常有空靈妙境。顯然與佛老虛無觀點、物我俱忘、天人合一思想不無關(guān)系。在這里儒佛道思想的融合表現(xiàn)在:執(zhí)著人生而不執(zhí)著于得失,熱愛事業(yè)而不熱衷于進退.表現(xiàn)出蕩滌去鄙吝俗氣的曠達而空靈的妙境。佛教用語 懸崖撒手意謂面臨絕境幡然醒悟。在蘇詞中就是一種出人意外的轉(zhuǎn)折和

2、感悟,常以超脫的達觀消解去感傷悲哀和難解的人世矛盾。蘇軾的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是夢。宋神宗元豐二年( 1079 )四月,蘇軾自徐州調(diào)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經(jīng)過平山堂。這時距蘇軾和其恩師歐陽修最后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逝世八年。適逢自己政治處境艱難,蘇軾為重游故地、緬懷恩師而作的這首詞,自然會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最后兩句是說: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夢中,終歸一切空無。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著某種

3、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禪悟還得靠學(xué)人自己,禪是不可傳授的,它純屬個體的行為禪悟的境界也人人各別、最具個性特征。在禪宗自心說等思想的啟發(fā)下,蘇軾詞中抒寫自我的傾向日趨鮮明:蝶戀花述懷云水縈回溪上路。疊疊青山,環(huán)繞溪東注。月白沙汀翹宿鷺。更無一點塵來處。 溪叟相看私自語。底事區(qū)區(qū)苦要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畝。歸來分得閑中趣。虞美人述懷歸心正似三春草。試著萊衣小。橘懷幾日向翁開。懷祖已嗔文度、不歸來。 禪心已斷人間愛。只有平交在。笑論瓜葛一枰同??慈§`光新賦、有家風(fēng)。行香子寓意三入承明。四至九卿。問書生、何辱何榮。金張七葉,紈綺貂纓。無汗馬事,不獻賦,不明經(jīng)。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鄭子真、巖各躬耕。

4、寒灰炙手,人重人輕。除竺乾學(xué),得無念,得無名。行香子述懷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 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詞題之 述懷”、寓意”頗為引入矚目。如果說這些詞的小標題或有后人追加之嫌,而我們所熟悉的定風(fēng)波 奠 聽穿林打葉聲、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等的詞序則無可置疑地表明蘇軾詞創(chuàng)造的主體化走向,而這幾首詞的小標題不管是蘇軾或者是后人所加,都同樣說明蘇軾已經(jīng)非常自覺地在詞中抒寫自我了。一些詞中的夢并非足寫做夢,而是把夢作為一種喻體,來比喻 世事”的無常,但這 世事”也基本局限于 戀 情”

5、一事,如這首踏莎行:雪盡寒輕,月斜煙重。清歡猶記前時共。迎風(fēng)朱戶背燈開,拂檐花影侵簾動。繡枕雙鴛,香苞翠風(fēng)。從來往事都如夢。傷心最是醉歸時,眼前少個人人送。從來往事都如夢”,單看似乎是很深廣的感嘆,但聯(lián)系整首詞,其指向之單一便顯而易見。而與他們不同 的是,蘇軾之夢幻感更徹底、更深重,更具思想深度與哲理內(nèi)涵,也更發(fā)人深省、啟人覺悟: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鳳葉已嗚廊??慈∶碱^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南鄉(xiāng)子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方漸消風(fēng)力軟,颼 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jié)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醉蓬

6、萊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fā)蕭蕭,對荒園搔首。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 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此會應(yīng)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 重嗅。搖落霜風(fēng),有手栽艱柳。來歲今朝,為我西顧,爵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具體來看,蘇軾筆下的夢大多不是具體的生理之夢,而是一種比喻.而且他說的是整個的人生一一世事一場大夢”、萬事到頭都是夢”、笑勞生一夢”,自己已經(jīng)度過的時光 一一十五年間真夢里”,這就使得他的夢幻 之喻具有一種深度、廣度與力度,絕非泛泛之論,而與深刻的人生體驗相連。 蘇軾夢幻之喻既是吸取 莊子齊 物論中 蝴蝶之夢”影響的結(jié)果,衛(wèi)更多地加入佛禪因素。為了說明

7、所有相”的虛幻不實.佛禪做出了很多比喻,如維摩經(jīng):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炎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相生。”禪師語錄中。夢幻之喻更是隨處可見。如牛頭法融禪師之 乙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趙州從詒禪師之 夢幻空華,徒勞把捉”。能夠說,佛禪的夢幻之喻與蘇軾的更為相似.均是從整體上否定現(xiàn)實的虛幻不實。木蘭花令之草頭秋露流珠滑。二三五盈盈還霜馀已失長淮闊??章犱鍧}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用電光來比喻人生虛幻。點絳唇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傋骺栈ㄓ^。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

8、遠。白 云飛亂???有年年雁”用空花來比喻世事無常。另外在其詩文中,還有 “泡影 ”、 “浮云聚漚 ”、 “露電 ”等佛禪式比喻,如六觀堂老人草書 :“物生有象象乃滋,夢幻無根成斯須。方其夢時了非無,泡影一失幻影殊。 ”可見蘇軾的人生空幻感的確較多地受到了佛禪的影響。能夠說,只有到了蘇軾手中,詞中才第一次出現(xiàn)了這么深廣、這么沉重的人生感悟,給人的心靈撞擊也絕非之前的戀情之夢可比。蘇軾承認人生的虛幻不實目的不是為了否定現(xiàn)實人生,而是為了追求達觀,這在他的文章中有很清楚地表露:洞庭春色賦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斑。舉棗葉之有馀,納芥子其何限。宜賢王之達觀,寄逸想于人寰 酒隱賦世事悠悠,浮云聚謳-眇

9、萬事于一瞬,孰能兼忘而獨游?爰有達人。泛觀天地。不擇山林,而能避世。引壺觴以自娛,期隱身于一醉 魚枕冠頌我觀此幻身,已作露電觀若見冠非冠,即知我非我。五濁煩惱中.清凈常歡喜。從這些文字中,能夠看出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當(dāng)他悟得世事如 “泡幻 ”、 “浮云聚漚 ”之后,不是否定現(xiàn)世人生,走向避世,而是要做個 “達人 ” ,擁有 “達觀 ”之心,從而 “寄逸想于人寰”、 “不擇山林,而能避世。引壺筋以自娛期隱身于一醉” 、 “清凈常歡喜”,心態(tài)平靜超然地面對人生世事;其次,因為理解到了 “富貴功名一幻耳 ” ,所以放棄了對功名富貴的執(zhí)著,心頭的重負解除了,人一下子變得自信、輕松起來,這時詞人登臺遠望,不

10、是捶胸頓足、拍欄長嘆,而是那樣的胸懷暢然: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靶μm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保ㄋ{(diào)歌頭 落日繡簾卷)平日里隨便走走,便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松與適意,眼前的一切也顯得異常平靜、和諧:“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星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鷓鴣天)滿庭芳是蘇軾表現(xiàn)這方面心態(tài)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于忙。事皆前定。誰弱 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fēng)雨,

11、一半相妨。又何額,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fēng)皓月,苔茵展、云幕 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詞中表現(xiàn)的即是詞人放棄了功名利祿之后的輕松愉快心情。明代錢允治類選箋釋草堂詩余卷三記載:“詩僧號晦庵者亦有一詞名滿江紅云:擾擾勞生,待足何時是足。接見定隨家豐儉,便堪龜縮。得意濃時休進步,須防世事多翻覆。枉教人、白了少年頭空碌碌。 誰不顧,黃金屋。誰不愛,千鐘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枉使心機閑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又何須、采藥訪蓬萊但寡欲。 此詞亦是達觀之見,俗以此曲與坡詞作對刊碑刻云。 ”說明蘇詞與僧人詞主旨的近似,均以勘破生死富貴之達觀而警人,而蘇詞比之僧人詞更多出一種瀟灑自在、超然自得的意

12、味,藝術(shù)上也更為圓熟。在蘇軾詞中甚至還出現(xiàn)了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樣充滿生活熱情的句子。這也是不難理解的一個放棄了心理重負、自我折磨而笑對人生世事的人怎能不積極樂觀!禪思想來說,主要是一念凈心(無念、無相、無?。?、直下承當(dāng) (安心)、隨緣任運、隨處解脫?!耙荒顑粜?”是蘇軾化解人生煩惱的重要法門,這個法門的獲得是詞人潛心鉆研佛禪典籍的結(jié)果。蘇軾的文集中曾多次提到 “一念清凈 ”的學(xué)禪體驗:道子,畫圣也。出新意于法度之內(nèi),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蓋所謂游刃馀地運斤成風(fēng)者也。觀地獄變相 ,不見其造業(yè)之因而見其受罪之狀悲哉! 能于此間一念清凈, 豈無脫理,但恐如路旁草,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13、耳。元豐六年七月十日齊安臨皋亭借觀。予過濟南龍山鎮(zhèn),屠者賣肉,娼者唱歌,或因以悟。若一念清靜,墻壁瓦礫皆說無上法而云佛語深妙,菩薩不及,豈非夢中語乎 ? 乙巳至今二十八年書經(jīng)三十二人,逝者幾三之二。夢幻之喻,非虛言也。惟一念歸向之善,歷劫不壞,在在處處常為善友。元祜七年正月二十二日。若能一念,了是法門,于剎那埂,轉(zhuǎn)八十藏,無有忘失,一句一偈。東坡居士,說是法已,復(fù)還其經(jīng)。元祜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減字木蘭花 彭門留別一詞:玉筋無味。中有佳人千點淚。學(xué)道忘比。一念還成不自由, 如今未見,歸去東園花似霰。一語相開。匹似當(dāng)初本不來。“一念還成不自由 ”與 “一念清凈 ”說明了問題的兩個方面,即 壇經(jīng)中

14、“不修即凡, 一念修行, 法身等佛。 ”自由與不自由全在一念之間。 “無念 ”、 “無相 ” 、 “無住 ”是惠能吸收佛典理論而提出的重要成佛法門。 壇經(jīng)中言: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何名為相無相,于相而離相。無念者,于念而不念。無住者-于一切法上無??;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縛: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烏臺獄后, 蘇軾痛定思痛, 他寓居佛寺之中, 研讀佛教典藉, “蓋歸誠佛僧, 求一洗之 ”( 黃州安國寺記 ) ,在佛禪思想的浸潤下,在對憂患人生的反思中,蘇軾形成了坦然面對現(xiàn)實苦難的人生哲學(xué),即隨遇而安,超然樂處。定風(fēng)波心境的表露:奠聽穿林打葉聲。何

15、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睛。不管是風(fēng)雨還是彩虹,不管是泥濘還是平坦,不管是炎熱還是寒冷,詞人都不會為之左右,改變心情, “清凈本心 ”永遠是不變的。要識自本心就要做到 “念念不住 ” , “一念清凈 ”、 “直下承當(dāng) ” 的結(jié)果便是內(nèi)心不再有困擾、矛盾、痛苦,而是做到了 “心安 ” “隨緣放曠 ”,時時處處都能夠心情安適、逍遙自在?!靶陌病?的寧靜:浣溪沙傾蓋相逢勝白頭。故山空復(fù)夢松楸。此心安處是菟裘。 賣劍買牛吾欲老,乞漿得酒更何求。愿為辭社宴春秋。定風(fēng)波常羨人問琢玉郎。天應(yīng)乞與點酥娘。盡道

16、清歌傳皓 齒。風(fēng)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奘。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兩首詞都是詠寫 “心安 ”精神狀態(tài)的。正如足適可忘屨,腰適可忘帶心適自然可忘 “世事煩惱 ”。正是學(xué)會了 “心安 ”,蘇軾才能夠處處表現(xiàn)出灑脫開朗、隨緣任運的精神風(fēng)貌。 “心安 ”或 “安心 ”是禪宗用來說明達到禪悟境界的心理狀態(tài),達摩為二祖慧可安心的公案眾所周知,蘇軾也應(yīng)該非常熟悉。他的詩書蕉山綸長老壁說的就是 “心安 ” 的道理:“法師住焦山,而實未嘗住。我來輒問法,法師了無語。法師非無語,不知所答故。君看頭與足,本自安冠屨。譬如長鬣人,不以長為苦。一旦或人問: 每睡安所措

17、?歸來被上下,一夜無著處。展轉(zhuǎn)遂達晨,意欲盡鑷去。此言雖鄙淺,故自有深趣。持此問法師,法師一笑許。 ”長著長胡子的人本來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胡子問題,每天睡得很隨意,突然有一天被問了 “睡覺時胡子這么長怎么放 ” 的問題之后,便再也不能安然人睡了,因為他開始思考胡子的放置問題。這也就是被 “念 ”所縛,心有所住,所以不能獲得清凈本心。從詩中可知,這是蘇軾與禪師之間的一次對話,蘇軾正是拿這則小故事來說明 “心安 ”禪理的, 并且得到了 “法師一笑許” , 也可見蘇軾對禪理確有會心。 所以黃宗羲說: “子瞻深悟禪宗 故獨超脫。 ”我們讀蘇軾的詞作,往往為其 “超脫 ”的情懷所感染這與其對禪宗的深刻領(lǐng)悟

18、有密切關(guān)系。禪悟的第二重境界是 “空山無人 ,水流花開 ” 。第九尊者 , 食已璞缽 , 持數(shù)珠誦咒而坐, 下有童子構(gòu)火具茶, 又有埋筒注水蓮池中者。頌曰 : 飯食已畢 , 璞缽而坐 , 童子著供 , 吹禽發(fā)火 。我作佛事, 淵乎妙哉 , 空山無人 , 水流花開。這是蘇東坡十八大阿羅漢頌中的兩句。 彥周詩話有過這樣的評論:韋蘇州詩云: “落葉滿空山 ,何處尋行跡 ”。東坡用其韻曰: “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跡” 。此非才不逮,蓋絕唱不當(dāng)和。如東坡羅漢贊云: “空山無人 ,水流花開 ”八字,還許人再道否?“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在禪悟上又進了一步,雖然佛尚未尋到,但水流花開,這個生動的直觀,已是一個

19、無欲無人,從而傳達出了對我執(zhí)、法執(zhí)有所破除的消息。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 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垂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 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這首詞雖涉女性世界,極易寫得濃艷,但蘇軾卻出之以清麗淡雅,這主要得力于詞人審美情趣的清雅。寫女子脫去脂粉濃艷。盡顯冰清玉潔。再村之以疏星朗月的靜夜,時光無聲流失的細微感觸,使整首詞透出清麗淡雅的韻味來。所以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卷一說東坡: “間作媚詞卻洗盡鉛華 ” 。另如行香子之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渡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20、。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 念奴嬌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均表現(xiàn)清曠空靈之審美境界。對禪宗 “無住 ”精神有所領(lǐng)悟,才使得蘇軾形成了 “通達無礙 ”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作出 “暢達 ”風(fēng)格的作品。正如其哨遍為米折腰所云: “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這與其文中 “行于所當(dāng)行 止于不可不止”相類, 正是一種 “無所住心 ”的精神境界。 這種 “無住 ”精神表現(xiàn)在詞體風(fēng)格上.形成了蘇軾詞作的暢達”之風(fēng),如其八聲甘州寄

21、參寥子: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自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關(guān)b文焯大鶴山人詞話評之日:突兀雪山,卷地而來,是作從至情流出,不假熨貼之工?!辟澝赖募词翘K詞 “卷地而來 ”、 “至情流出 ”、 “不假熨貼 ”的暢達自然之風(fēng)格特征,這種風(fēng)格的形成無疑得益于蘇軾 “無住 的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蘇東坡這個人性格直爽,總是嘴給身子惹禍,總是不經(jīng)意就得罪了當(dāng)朝權(quán)貴。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妾: “你們有誰知道我這

22、里面有些什么? ”大老婆答: “文章。 ”二老婆說: “見識。 ”蘇東坡?lián)u搖頭,王朝云笑道: “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時宜。 ”蘇東坡聞言贊道: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圍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張炎詞源卷下評日: “機鋒相摩,起句便合讓東坡出一頭地,后片愈出寂奇,直是壓倒古今。 ”蘇軾詞的 “奇”就在不同尋常, 打破傳統(tǒng): 其起句 “似花還似非花”就非同一般 不是從

23、楊花的形態(tài)人手, 而是別開生面,引人遐思。以下句句雙關(guān)不但寫出之間,也即他所提倡的 “神似” 。相對于詞壇上流行的追求“形似 ”的詠物詞來說,無疑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其次,張炎這里用禪語 “機鋒 ”來說,透露出蘇軾受到禪宗機鋒公案影響的信息。緒論中已經(jīng)提到, “機鋒 ”是禪家話頭,指的是禪師之間斗智斗能的行為。佛禪思想不但影響了蘇軾的人生旨趣與生活態(tài)度,而且進一步影響到了蘇詞的境界與風(fēng)格。元佑五年,蘇 軾應(yīng)詩僧清順之請賦減字木蘭花詞: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fēng)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首二句寫幻, 詞人化靜為動, 本來靜止的古松卻有如兩條巨龍

24、沖天而起, 在風(fēng)雨中飛騰, 極具勁健飛動之勢。接下 “疏影微香”、 “幽人晝夢 ”二句寫實,烘托環(huán)境之幽靜。下片先寫風(fēng)吹鵲噪,隱然有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致。結(jié)尾兩句則似動實靜,借凌霄花的輕輕飄落烘托出環(huán)境之靜謐。 宗白華指出: “禪是動中的極靜, 也是靜中的極動,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靜穆的觀照和飛躍的生命構(gòu)成藝術(shù)的兩元,也是禪的心靈狀態(tài)。”這首詞喧寂相襯,動靜相形,即是受了禪宗思維方式的影響。且全詞泯滅了詞人的主觀感情,沒有得失憂樂之情,一切都自由自在,鵲自噪,花自落,物我兩忘,超然自在,這正是禪境的活潑潑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可與王維輞川諸詩參看。三部樂情景:美人

25、如月。乍見掩暮云更增妍絕。算應(yīng)無恨,安用陰晴圓缺。嬌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懶,未語先咽。數(shù)日不來落盡一庭紅葉。 今朝置酒強起問為誰減卻,一份香雪。何事散花卻病雛摩無疾。卻低眉、慘然不答。唱金縷 、一聲怨切??罢郾阏?,且惜取少年花發(fā)。檢維摩詰經(jīng) ,其觀眾生品第七云: “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天人聞聽說法,便現(xiàn)其身,即以天花,散諸菩薩、大弟子上?!埃ㄓ帧狈奖闫返诙疲浩洌ňS摩)以方便現(xiàn)身有疾?!本C合觀之,散花之天女未嘗有疾,而蘇軾云 “散花卻病 ” ,維摩亦由 “現(xiàn)身有疾 ”變?yōu)?“無疾 ” ,蘇軾反用佛典究有何意?依薛瑞生之說,此詞似為朝云而作,從 “乍見掩暮云”, “數(shù)日不來,落盡一庭紅葉”

26、, “問為誰減卻一分香雪” , “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發(fā)”諸句可知此詞當(dāng)寫美人遲暮之慨,故 “散花卻病 ”意指朝云因愁而病, “維摩無疾 ”暗示自己身體尚健,雖用佛典意實與之無關(guān)。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 (gua巾,談笑間,橘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尊)還酷(1 e)i江月。念奴嬌 赤壁懷古云: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眻A覺經(jīng)中有 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之語。,喻事物空虛寂滅之本質(zhì)。而蘇軾用之形容曹操失敗,用其語不用其

27、意。章質(zhì)夫,福建蒲城人, 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 , 蘇軾的這個首是次韻之作。依照別人詞的原韻,作詞答和,連次序也相同的叫 “次韻 ”或 “步韻 ”。 ? 一般認為這首詞作于公元1087 年(哲宗元祐二年) ,時蘇軾與章同在京城,交往頻繁。但信中提到 章質(zhì)夫 “正柳花飛時”出任巡按,則與公元1081 年初夏 (史料記載為神宗元豐四年四月) 章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的經(jīng)歷及季節(jié)特征相吻合。 故定為公元 1081年(元豐四年)更為妥當(dāng),時為蘇軾因 “烏臺詩案 ” 被貶黃州的第二年? ? ? 這首詞是蘇軾婉約詞中的經(jīng)典之作。詞家一向以詠物為難,張炎詞源曰: “詩難于詠物,詞為尤難。體

28、認稍真,則拘而 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jié)句,斯為絕妙。 ”章質(zhì)夫的柳花詞已經(jīng)以其摹寫物態(tài)的精妙成為一時傳誦的名作。步韻填詞,從形式到內(nèi)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經(jīng)達到極大的藝術(shù)水平的情況下,和韻要超越原唱實屬不易。蘇軾卻舉重若輕,不但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擬人的藝術(shù)手法,把詠物 與寫人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 , “即物即人,兩不能別 ”。全 詞寫得聲韻諧婉,情調(diào)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此詞一出,贊譽不絕,名聲很快超過章的原作,成為詠物詞史上 “壓倒古今” 的名作。此詞

29、約作于公元1081 年(元豐四年) ,蘇軾 45 歲,正謫居黃州。當(dāng)時其好友章質(zhì)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nèi)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zhèn)洹⒐P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 當(dāng)高的藝術(shù)水平,因而受到當(dāng)時文人的推崇贊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zhì)夫的水龍吟,并和了這首水龍吟 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寄給章質(zhì)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zhì)夫慧眼識珠,贊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章質(zhì)夫的 “楊花詞 ” ,整體感知大意。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fēng)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霏瓊綴。繡床旋滿,香空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吹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譯文:燕兒忙筑巢,鶯兒懶啼唱,繁花凋殘,正暮春,是全無才華和情思。悠閑地趁著春天的游絲,悄悄蕩入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進入閨房,卻又被陣風(fēng)吹起。上被落絮鋪滿, 結(jié)成無數(shù)香球, 才滾圓卻又破碎??缰鸢坝握屡_,眼中涌滿盈盈淚。前人評價章詞大堤上柳花飄墜。柳花輕飛亂舞,點綴著樹林,像深深的庭院,春日漸長,院門緊閉。柳花緊挨著珠箔蘭帳中美人才睡醒,正驚怪春衣被雪沾瓊花綴。繡床時時見著蜂兒粘花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