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趕花》案例_第1頁
感受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趕花》案例_第2頁
感受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趕花》案例_第3頁
感受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趕花》案例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感受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趕花案例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早晨,我滿懷喜悅像趕海似的搭乘“海馬輪”快艇趕往鶴浦海島,參加我縣首次教導主任新課程跨學科研討活動。這次活動由全縣的六位教導主任上六門學科的公開課,探索跨學科研討的新課改思路。我上的是小學語文第十冊趕花一課。為了上好這堂課,我做了精心的準備,包括重溫新課程標準,查閱各種資料,精心預設教學方案,制作了配套的課件。并針對自己所在班級的試教中出現的問題,作了相應的調整,同時,也研究了海島學校學生的特點,仔細考慮了各種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應對之策。可以說準備得是相當充分的,心中憧憬的也是一堂在新課程理念觀照下富有創(chuàng)意的好課。然而,這堂課的實際

2、效果和課前預設的卻相差甚遠。課堂上,我講得多,教得累,好像完全失去了平時上課的從容灑脫課后,縣教研員唐懋龍老師一語中的:“你有沒有感覺,你就像養(yǎng)蜂人趕花那樣在馬不停蹄地趕著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啊,回想一下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我更多思考的是達成課前的預設,特別是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呈現,教學內容的深層解讀,卻忽視了當時學生所暴露出來的實際問題。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語言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這些已非常熟悉的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竟如此難以進入。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課堂局面呢?還是從課堂上所呈現的教學細節(jié)中探尋究竟吧:課堂鏡頭一:(括號內的是課堂上教學行為后的預設目標和當時的心理活動) 上課伊始,在初步了解學生對課文

3、內容的把握情況后,師生之間交流對課文的整體感受: 師:當你了解了養(yǎng)蜂人一年四季馬不停蹄地趕花的生活后,你心里有怎樣的想法呢?(目的是想讓學生說說讀文后對趕花的感受:艱辛、詩情畫意) 生:養(yǎng)蜂人為什么要這樣天南海北地趕花? 師:好的,你請坐,還有嗎?(沒想到學生會提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不是難題,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問題) 生:養(yǎng)蜂人的生活非常美好,他們和鮮花在一起(沒想到學生先體會到養(yǎng)蜂人趕花是美好的,這不是我想要的回答。) 師:養(yǎng)蜂人這樣一年到頭地趕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還是希望學生會說出“艱辛”) 生:養(yǎng)蜂人具有奉獻精神。(更感意外) 師: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生:因為它們?yōu)槿藗儎?chuàng)造了香甜的蜜

4、師:是的,可他們這樣馬不停蹄地趕,給你最大的感受應該是什么呢?(再次努力引導學生說出艱辛) 多名學生齊答:艱辛(終于如愿以償) 反思問題一:預設與生成應關注學生的實際問題。 學生提的第一個問題:養(yǎng)蜂人為什么要這樣地趕花?是我備課時壓根兒沒有考慮到的,試教中,也根本沒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對這班孩子來講,卻是一個問題?,F在想來,這也正是養(yǎng)蜂人天南海北趕花的真正原因呀!這個問題剛好把一年四季趕花的地點、花期、蜜蜂的習性等串聯了起來,也正是揭示了養(yǎng)蜂人要如此艱辛的根本原因,是學習課文應該了解的首要背景。這么好的一個教學契機,竟白白錯過了! 其實,如就該生所提的問題展開討論,并稍作交代,學生就能明白

5、,花時也不會太多,卻非常有必要。因此,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一個勁兒地按預設的設計往下教,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理清學生的思想脈絡;看準學生思想的癥結和可能的走向,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展現真實自然的課堂教學。 反思問題二:預設與生成應關注學生學習資源的利用。 本想讓學生講出讀后的最大體會是養(yǎng)蜂人的艱辛,因為按照常理來講,這應該是讀課文后最直接的感受。可課堂上卻恰恰相反,他們竟然讀懂了美好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而且有理有據。這令我困惑,更令我不知所措,于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引導學生說出“艱辛”,引得好苦,導得好累!從第一個學生所提的問題

6、來看,從這堂課上該班學生整體的閱讀能力來看,他們不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水平呀我一直感到疑惑。直到第二天早上晨讀課,我進該班了解課堂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時,才發(fā)現了其中的原因。原來有好多學生有一本跟我學語文的參考書,同時他們在預習課文時有抄答案的習慣。課堂上,學生就拿這些標準答案來回答。原來如此,學習輔導書,使用不當,不但不會帶來幫助,反而帶來了害處。于是,我對他們做了正確的引導 反過來我又想,問題二的出現,難道就只能責怪于學生?從教師教的角度出發(fā),難道就沒存在問題嗎?現在看來,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出發(fā),根據學生現有的認識水平(資料、網絡、輔導書籍等多渠道獲得),當學生談出“美好”的感覺時,是否可引導學生用

7、文中一個詞語來說明?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聯想到“詩情畫意”這個詞,然后再談談對這個詞的初步理解。在此基礎上順引:除了感到詩情畫意之外,你對養(yǎng)蜂人趕花還有別的感受吧?如此引導,問題的指向性不就更清晰了嗎?這樣,既節(jié)約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快速披文入情,進一步讀文深究,提高閱讀的效率。課堂鏡頭二:(體會第8節(jié)養(yǎng)蜂人千里迢迢趕來采蜜后,重點學習第12、14節(jié))師:同學們,12、14節(jié)正是具體寫出養(yǎng)蜂人一年四季趕花的艱辛,這兩段中也寫到了許多地點,你能快速默讀找到它們嗎?(直接找到并熟悉地點,體會養(yǎng)蜂人天南海北趕花的艱辛) 生速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地點。學生不熟悉地名的情況下,教師結合課件,主導講解。 師

8、:好,今天孫老師就領著你們,到地圖上去熟悉這些地方。(點擊課件,講解):延安在陜西的北部,就是課文第一節(jié)寫到的陜北高原;朝北走,就是榆林地區(qū)綏米一帶,綏米一個詞實際上包含兩個地方,譬如奉化象山一帶;這里是山西呂梁山區(qū),文中養(yǎng)蜂人的家鄉(xiāng);延安的西北角和內蒙古交界的是三邊一帶,三邊,就是有三個地點組成;陜西的大西南地區(qū)和四川省四川盆地相連,俗稱“巴山蜀水”,;陜西省中部是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同學們,這里雖然只有幾厘米,實際上卻稱為 “八百里秦川”,你再想想從陜北榆林到巴山蜀水,從內蒙古到這里該是一個怎樣的距離啊,所以課文里有一個詞天南海北。(對學生不理解的內容,就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9、通過簡潔有效的手段傳授給學生) 生聽講解,看地圖,對這些地點加深了感受,對天南海北、千里迢迢有了更深的感受。 師:同學們,現在當你熟悉了這些地點后,再來讀這兩段話,肯定會有更深的感受。請你一邊讀,一邊想,你還能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養(yǎng)蜂人的艱辛?(意在引導學生從時間和趕花的動作來體驗“艱辛”。) 生:(讀文體會,劃找字詞,相互交流,反饋) 生: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里停,哪兒梨花開就往哪里趕。 師:是啊,誰能來具體講講養(yǎng)蜂人是怎樣一年四季不停地趕花的?(學生找不到具體的字詞,我再進一步引導。) 生:我從“再過些日子” 師:你知道在此之前,一開始是什么時候嗎?(意在引導學生找到初夏。)

10、生:春天。 師:誰有不同意見? 生:是初夏。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第一節(jié)知道 師:好,你來讀給大家聽聽。 該生讀,再齊讀 生:七、八月,還有臘月(在學生回答過程中,師邊引導邊點擊課件,出示表示時間的字詞) 師:這一類描寫時間的詞語,以具體寫出了養(yǎng)蜂人一年四季趕花的艱辛。你還能從哪些詞語中讀出? 生:我從“跑到”、“感到”這些字詞讀出養(yǎng)蜂人趕花很辛苦。 師:對,這一類是表示什么的詞?你還能找出來嗎? 生接著反饋,師同上法點擊課件,出示此類詞語。 師:這一類詞語寫出了養(yǎng)蜂人馬不停蹄地趕花的情景,為什么不都用“趕”呢?(意在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生:為了寫出“艱辛”。 師:是為

11、了寫出“艱辛”,但同樣用“趕”字也能寫出“艱辛”呀,為什么這里要用“轉回”、“折回”、“啟程”這些詞呢?我們來看看養(yǎng)蜂人一年四季趕花的過程好嗎? 師動畫演示,并引導學生從地圖上思考“啟程”一詞的運用。學生體會到“啟程”一詞里含有路程遠的意思。 師:對啊,你還能說說其他動詞的運用的好處嗎? 生:我知道了從家鄉(xiāng)出發(fā)回到家鄉(xiāng),用“轉回”;最初從延安開始采,最后又趕回原地,用 “折回”,讀來不重復。 師:對啊,作者正是用這些恰當生動的動詞,讓人感覺到養(yǎng)蜂人的艱辛,現在你體會到了嗎?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吧?生自由讀,師指讀,再次引讀體會重點段15節(jié)后,引導體會“詩情畫意”。 生美讀這兩段。 反思問題三:預設

12、與生成應關注教材的獨特性。 從以上教學過程來看,其中關于地名講解的教學,我感覺很好,因為課文中的許多地名,學生不熟悉,難理解,這就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通過課件展示地圖,并通過簡潔的講解,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較具體的表像,從而很快進入了文本。但從整堂課看,教師講得很多,學生學得被動,我原先預定的思路是通過語句的朗讀、琢磨來達成解讀文本的深層含義(在自己班上試教時效果很好),結果卻成了師生之間拉鋸式的一問一答。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沒有養(yǎng)成成段表述的習慣和能力;朗讀水平不高,存在唱讀現象。說明教學的預設對海島學生的實際情況還是考慮不周。從教師的角度分析,我重在引領學生解讀文本,重在預設的實施(課件的運用),而忽視了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未能及時意識到這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對課堂生成的實際情況缺乏應對,根源還是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其實,當學生找不準找不全表現養(yǎng)蜂人生活艱辛的字詞時,教師不應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機械地引著學生讀課文找字詞。因為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用意并不在找到這些字詞,而在于讓學生抓住這些字詞來成段表述,培養(yǎng)成段表述的能力,從而感悟養(yǎng)蜂人的艱辛。所以,在學生有困難的情況下,教師可自己點出這些字詞(課件中有),放上一塊時間,讓學生運用這些詞語(時間、動詞、地點)來說說養(yǎng)蜂人趕花的經過。學生經過深有感觸地講述后,再去體會動詞的運用,或許會更自然,更容易,更有效。而且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