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從太陽系到無限宇宙1、制作宇宙模型教學目標:1. 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了解宇宙知識。2.通過多種方式,制作宇宙模型。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動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難點:通過交流進一步了解宇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過程:1、 課前準備:1學生自己收集資料。2導入:同學們:宇宙奧妙無窮,你對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組交流。二、課堂活動:設計模型 根據(jù)宇宙模型制作記錄本設計出小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記錄本)三、制作模型 講解: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制作,如:剪紙、繪畫、捏橡皮泥等多種方式。 說明:我們所知道的知識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四、
2、修正模型 學生對模型進行修正,達到自己最滿意的效果。五、參觀交流模型 小組內留一個人講解,其余到各組參觀,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六、質疑 如:“宇宙有多大?”“天空有多少個星座?”七、總結: 你從本節(jié)課中學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膽的設想?你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學反思:2、修改模型一、教學目標: 修改“宇宙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增加學生對宇宙的認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修改完善模型;模型與解釋難點:根據(jù)資料查找模型的不足教學過程: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動手制作了宇宙模型,其他同學也已經(jīng)對模型提出了看法和意見,今天我們就這些看法和意見對自己的模型進行修改和完善(板書課題)二、制
3、定各小組的模型修改計劃,展示,并全班討論。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模型修改計劃將自己小組內收集的有關資料進行篩選。三、把篩選出的有效資料填入“小科學家記錄本”上,小組內討論本小組內的資料,找出資料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根據(jù)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總結本小組所討論的結果,并在作業(yè)本上呈現(xiàn)出來。四、根據(jù)本小組內的分工和搜集到的資料及得出的結論進行討論,討論本小組模型的不足之處。分工進行修改和完善,使模型更科學、更完善。五、表達與交流,舉辦宇宙模型展示會: 1、展示完善后的宇宙模型,交流經(jīng)篩選后的有效資料,說說自己的模型先前的不足與自己的修改之處,并說出修改后的好處。 2、回答別人根據(jù)自己的模型所提出的問題。六、拓展活動:
4、1、做宇宙的膨脹實驗 2、閱讀科學自助餐。(9、10頁)教學反思:第二單元時間的腳步1、精確時間的步伐一、教學目標: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搜集關于鐘表的資料,并與同伴交流。2統(tǒng)計整理信息資料,比較分類,并說明工作原理。3選擇感興趣的鐘表,制定研究計劃,進行深入研究。4養(yǎng)成認真細致工作態(tài)度和不懈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搜集關于鐘表的資料,并進行表達交流。教學難點:統(tǒng)計、整理、比較有關鐘表的資料,并說明原理。1、 教學過程:(一)課前預習:預習本課,搜集有關計時工具的資料,并思考工作原理。(二)整理匯報:1學生以組為單位整理有關計時工具的資料,根據(jù)特征分類,并思考工作原理。教師檢查各
5、組搜集資料的情況,并出示教師的搜集資料補充。2小組代表匯報整理結果,并說明各種鐘表的工作原理,其余傾聽、思考、補充,教師相機評價鼓勵學生。3 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大家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鐘表繼續(xù)探究。(三)計劃與組織:1、小組討論選擇感興趣的鐘表,思考交流研究方法。2、小組計論制定書面研究計劃,并詳細分工。3、 展示各組探究計劃,大家討論優(yōu)點與不足。4、各組討論修改探究計劃。(四)延伸探究:1、運用鐘表發(fā)展史,教育學生繼承發(fā)揚人類不懈探究的科學精神,養(yǎng)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進行科學探究,將來為人類的科學事業(yè)貢獻力量。2、學生課下分組探究,做好實驗記錄,并相
6、互交流探究結果。教學反思:2、鐘擺的秘密一、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來了解鐘擺的秘密。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鐘擺的原理,影響擺快慢的因素。難點:擺長與擺擺動快慢之間的關系。三、教學過程:1、觀察、分析、猜想(1)教師出示擺鐘的內部結構模型。(2)學生看完后,提出問題 擺鐘如何工作的? 為什么只有擺在擺動時,秒針、分針、時針走動?(3)擺鐘工作時,哪部分起著作用?(4)教師出示擺的模型,介紹擺臂、擺錘。2、實驗(1)研究在相同時間內同一個擺的擺動次數(shù)是否相同。拿出自制的擺,在三個一分鐘內測出擺擺動的次數(shù),你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大家的擺擺動的快慢一樣嗎?是什
7、么決定了擺的快慢呢?3、研究擺長與擺擺動快慢關系(1)實驗一同樣的擺錘,改變擺長,觀察擺動次數(shù),總結發(fā)現(xiàn)。(2)實驗二擺長相同,改變擺錘的重量,觀察其擺動次數(shù),總結發(fā)現(xiàn)。(3)整理總結(4)你有辦法調整擺的快慢嗎?擺鐘呢?4、作業(y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60秒擺動20次的擺,60秒擺動40次的擺。教學反思:3、小水鐘教學目標:1、通過搜集資料,使學生懂得小水鐘的構造原理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使學生呢感樂于分析總結,動手操作。3、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看問題和想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教學重難點:小組合作制作小水鐘搜集數(shù)據(jù),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在歲月的悠悠長
8、河中,我們發(fā)明了許許多多的積時工具,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古老的鐘表水鐘,課前大家都查找了相關小水鐘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二、圖片觀察分析 1、出示設有數(shù)學盤的水鐘,觀察水鐘的構造,交流它是怎樣用來記時的。 2、出示“受水型”“泄水型”的漏壺。并做簡要的介紹。三、制作 準備適當?shù)牟牧?,小組合作,制作簡易的水鐘。全班交流,相互提建議。四、我們的小水鐘工作得怎么樣?有辦法使小水鐘更精確、測量時間更長嗎?大膽使一使,我們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1、實驗,并整理所得的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10秒流出的水滴數(shù) 測量次數(sh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水滴數(shù) 我的發(fā)現(xiàn)2、學生說說為什么流水可以用來做“鐘”了?水鐘有
9、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說說自己的理解。五、閱讀20頁的小資料。六、拓展活動 留心家里或學校里水龍頭滴漏現(xiàn)象,測算一小時、一天、一個月流失的水量。教學反思:4、小小鐘表設計師 教學目標: 1、 根據(jù)自己獲得的各種資料和數(shù)據(jù),比較各種鐘表的工作原理,提出自己的見解,找出不同材料做成的鐘表的共性. 2、 學會動手設計鐘表,敢于大膽地實踐.3、 學會自我客觀的評價 4、 了解各種各樣的鐘 教學重難點:目標和目標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反思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精確時間的步伐、鐘擺的秘密和小水鐘等,以及我們獲得的各種資料,我們從中比較各種鐘表的工作原理,人們用不同材料或物體來計算時間,你能
10、找出這些物體之間的共性嗎? 自由發(fā)言(可參照書本上的資料卡)總結:看來運動有規(guī)律的物體都可以用來制作計時工具。二、活動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們利用某些物體相對穩(wěn)定的運動規(guī)律,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鐘表。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那同學們能自選一種來設計自己的鐘表嗎?看看誰是我們班的發(fā)明大王? 學生自己設計鐘表。(可以合作交流想法) 展示自己的鐘表,小組交流,評出最有創(chuàng)意者在班上進行講解交流。三、科學自助餐 學生自己閱讀書本上的“有趣的生物鐘”。如驢鐘、花鐘和人體的生物鐘。那我們人體內的生物鐘,對身體有什么影響呢?學生討論后,舉手發(fā)言。四、自我評價: 搜集到了哪些鐘表的資料?完成了哪些鐘的
11、實驗研究? 搜集到的資料,是否與同伴進行了交流、學習? 大家對我設計的鐘是如何評價的?五、設計未來的鐘表 展開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設想用圖畫或文字表達出來。(畫到24頁)教學反思:第三單元熱能考察之旅1、尋找熱能教學目標: 1、 了解什么是熱能。通過學習交流,知道熱能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 能運用表達與交流的方法把自己知道知識與同伴共享。 3、 能把掌握的熱能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教學重點: 了解熱能,以及熱能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拓展思維,利用熱能知識服務人類生活。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是來自外星系的小科學家友友。我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球上的熱能。你們能協(xié)助我
12、考察嗎?”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2、 探究新知 1、交流資料,認識熱能。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熱能知識或課前查到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習,使學生把自己獲得的資料予以展示,給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可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動手實驗,體會生活中熱能的產(chǎn)生過程。 (分小組進行交流,由小組長進行記錄,然后全班相互交流學習。) 生1:反復折鐵絲,可使它發(fā)熱。 生2:將兩只手互相搓一搓,產(chǎn)生熱能。 生3:電爐通電后,可產(chǎn)生熱。三、熱能在生活中的運用 通過交流,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熱能,以及熱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怎樣才能把學到的熱能知識運用到生
13、活中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教材第29頁的內容“制作冰淇淋”。(1) 指導學生看材料超市中需要的材料。(2) 探究制作方法與步驟。 要求:每個同學都要進行探究,活動??蓡为毣顒樱部蓭讉€同學結合活動。(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四、課后小結。 熱能與我們的生活十分密切,只要我們留意生活,就能發(fā)現(xiàn)很多知識,讓我們攜起手來,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為人類造福吧!教學反思:2、體積變化之謎教學目的: 1、會做熱脹冷縮的試驗。 2、能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出物體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教學重點: 會做熱脹冷縮的試驗。教學過程:一、導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飲料時,
14、發(fā)現(xiàn)水被凍成了冰,玻璃瓶也裂開了。二、猜想與假設 玻璃瓶為什么會裂開呢?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吧!三、試驗 1、寫出研究計劃 2、試驗 裝一滿杯水,不該蓋子。把杯子放進冰箱,讓水結冰。觀察并會不會超過杯口。如果并超過杯口,說明水結冰后體積變大了。 3、得出結論。 水遇冷結冰后,體積會變大。四、分析與總結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能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歸納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遇冷后體積一般都會變小。物體一般都有遇熱膨脹、遇冷收縮的性質。四、拓展活動 在地球上,冷水重還是熱水重?學生先猜想一下,同學們設計試驗。教學反思:3、冬暖夏涼的房子教學目標: 1、會做熱傳導的試驗。2、直到熱能在物
15、體間傳遞的方向。3、能設計出冬暖夏涼的房子。4、能以折線圖的方式建立模型,表達熱傳遞方向的規(guī)律。教學重點: 1、會做熱傳導的試驗。2、能設計出冬暖夏涼的房子。教學過程:一、導入 友友感覺房子里比較熱,同學們能不能給友友設計一所冬暖夏涼的房子呢?二、觀察與提問房子里的氣溫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可能回答:1.房子朝哪個方向。2.建房自用的材料。3.房子外面的溫度。4.空調和暖氣安裝在什么地方。三、分析用折線圖來表示試驗中記錄的數(shù)據(jù)。總結分析上面的記錄表和折線圖,能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得出結論: 熱總是從高溫的物體傳向低溫的物體,而不會從低溫的物體向高溫的物體。四、表達與交流1.相互交流自己得到的資料。
16、2.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所冬暖夏涼的房子。(把自己的設計畫在一張大白紙上)五、科學自助餐自學40-41的內容,交流學習心得。六、試劍石 1、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為什么夏天人們用棉襖來改住雪糕,雪糕卻不融化? 2、把木勺、塑料勺、鐵勺固定在盆子邊上當做樹,用硬紙剪3個小猴子圖案,用黃油或凡士林把小猴子圖案站在3棵“樹”的同樣高度,往盆子里倒熱水。想一想,哪知小猴子會先掉下來?為什么?教學反思:第四單元生命的旅程1、我從哪里來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從哪里來”,能從“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引導學生感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母、
17、珍愛生命的情感。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如何搜集、整理、運用資料了解孕育生命的過程。2、讓學生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感悟親情。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最近,同學們運用以前科學課中學到的方法,把我從哪里來作為一個科學課的課題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寫出了比較詳實的調查報告。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我從哪里來”這個課題。 (二)展示資料感受生命來之不易1、教師:誰愿意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分享給大家?2、學生展示資料,教師播放課件補充學生資料。(胎兒的形成、試管嬰兒、雙胞胎) 3、活動:給小寶寶安家4、教師適時評價總結出科學的學習方法。(板書:搜集分析運用)5、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研討,
18、你有什么想說的? (三)游戲體驗感受母親的辛苦 今天,就讓我們來做一個體驗游戲,(出示課件)“我做5分鐘的媽媽”。 1、教師:同學們的書包大約十幾斤,和媽媽懷孕時增加的體重差不多,我們就把書包當作媽媽懷孕時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師來做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注意體會做動作時的感受,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 2、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動作。(坐著吃飯、伸手夠東西、低頭看腳尖、抬腿上樓梯、彎腰撿東西、彎腰穿鞋系鞋帶) 3、學生根據(jù)感受談體會。 4、教師: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的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會經(jīng)常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
19、長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媽媽毫無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給媽媽聽吧!那就大聲地說出來吧?。úシ耪n件音樂) 5、學生說心聲四、總結升華情感同學們,我們要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同時我們更要珍愛我們的生命,就讓我們把你最真摯的話語寫在卡片上,送給你的父母吧!教學反思:2、我們在成長教學目標:了解人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fā)生變化;腦、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會測量并記錄自己的身高,體重,胸圍等數(shù)據(jù)。(重點教會學生測量)能堅持定期測量和積累數(shù)據(jù),供以后分析比較這些數(shù)據(jù),掌握人體生長變化規(guī)律。能設計長期測量身體各種數(shù)據(jù)的表格。教學重
20、難點:重點: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難點:掌握人體生長變化規(guī)律。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想考一考你們的眼力。 1、請同學們看一看這是誰的照片?出示幼兒、兒童、少年、青年時期的某同學的照片。(猜猜他是誰)(每張照片上的年齡)。 A、現(xiàn)在能猜出來嗎? B、為什么剛才你們猜不出來呢?(生:照片與本人不一樣、成長變化了等)2、 大家說的都很正確,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我們自己。板書課題:我們在生長三、(出示圖片人的成長過程)我們是在不斷成長變化的,誰能說一說從哪些現(xiàn)象你感覺到自己長大了?(生:衣服變小了、身體長高了、力氣大了、跑的快了等有關的外觀的變化,最后教師要引導到知識、技能
21、、思維方面的變化.。) 過渡:同學們說出了我們生長變化的一些現(xiàn)象,你們有沒有好辦法更準確的了解我們的生長變化情況?(引導學生自由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生:用測量記錄的方法來了解自己的生長變化情況。師:要想知道自己生長變化的精確情況,科學的方法是通過測量來比較。你們認為我們該如何測量呢?(生自由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四、指導測量方法。 小組討論:如何對我們的身高,體重,手和腳還有胸圍進行測量呢?學生實際測量,了解自己生長變化的情況。五、拓展活動 畫一畫:將來的我 根據(jù)自己的猜想,畫出將來自己的模樣。(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各自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教學反思:3、生命的周期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
22、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通過活動、探究、交流,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通過活動、分析、總結,來了解生物成長過程。教學重難點:知道任何有生命個體的成長與變化,并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求知精神。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你們了解生物的成長過程嗎?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名字叫“空當接龍”活動:空當接龍(1)教師出示活動規(guī)則。(2)學生看完后,開始游戲(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游戲時間)通過游戲,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全班進行交流。二、模型與解釋 人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回憶上一節(jié)學過的我們在成長各種動物、植物的一生與人的一生是一樣的嗎?小組內進行比較,交流。3
23、、 整理自己收集的相關資料,并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解釋。 比如整理總結出蝴蝶一生經(jīng)歷的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卵)。 師做小結并出示“生命周期”或“成長周期”,師給生做相關的解釋。 那么,我們可以怎樣來表示生物的生命周期呢?(小組內相互交流探究)4、 課外知識拓展科學自助餐(動物寶寶與父母的外形)5、 做54頁的試劍石。教學反思:第五單元地球在變臉1、從“天圓地方”說起教學目標:1、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狀。2、 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3、 通過小組合作,能制造出簡單的地球模型。教學重點:認識地球形狀及地球內部的構造。教學難點:制作地球模型。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a、古
24、時候,不同地區(qū)人們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出示課件: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覆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這一學說被稱為“天圓地方說”。) b、古人為什么會對地球形狀有那樣的認識?如果我們生活在古代會不會有同樣的認識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二、表達與交流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狀的呢?地球的形狀是人們通過那些事實與證據(jù)推測出來的?(出示教學課件: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通過長期的觀察,得出了結論:“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麥哲倫和他的船員們,經(jīng)過長達3年艱苦的海上航行,勝利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
25、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圓形的。 現(xiàn)在,宇航員從太空中拍攝的照片也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三、觀察與提問: 教師拿出地球儀,讓學生觀看:你能在地球儀上找出自己的家鄉(xiāng)嗎?說一說在地球儀上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看到地球儀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內交換意見)四、搜集資料。 關于地球內部的有關資料請同學們到黑板前展示。大屏幕出示資料卡:人類在地球上已經(jīng)生活了幾百萬年,地球的內部到底是什么樣子呢?科學家通過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發(fā)等,間接地揭示了地球內部的奧秘。一般認為地球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層薄殼,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處厚度不一,陸地厚度平均約35千米,而海洋部分
26、平均厚度約7千米。下一層是地幔,平均厚度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態(tài)巖漿的發(fā)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體。大多數(shù)地震是由地?;顒釉斐傻摹5厍蛑行牟糠譃榈睾?,半徑3470千米左右,溫度約3000攝氏度,最高可達5000攝氏度。地核又分為外層地核和內層地核,根據(jù)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測定,外核可能是液態(tài)物質,內核可能是固態(tài)物質。五、教學反饋: 這節(jié)課你有那些收獲?教學反思:2、地球大“變臉”教學目標:1、知道地球表面變化對生物和環(huán)境的影響。2、了解常見的礦產(chǎn)資源。教學重點:知道地球表面變化對生物和環(huán)境的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 地球的臉是指什么? 地球的臉是指地球的外貌,簡稱“地貌”。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并
27、非是一成不變的。它經(jīng)歷了復雜的變化。二、閱讀與提問 閱讀59頁的課本內容,然后讓學生提問,并存入問題銀行。三、交流資料 讓學生交流搜集到有關地貌的資料。四、模型與解釋 整理有關地貌的資料,并制作一個模型來給大家演示地貌的形成過程。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地貌。最后舉辦一個模型展示會。教學反思:3、地球“變臉”之謎教學目的: 能通過搜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會運用模型解釋地貌變化的主要原因。教學重點: 能通過搜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教學過程:一、猜想與驗證 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變化?學生猜想:火山爆發(fā)、地震、風二、模型與解釋 以小組為單位做火山爆發(fā)模型(1)先準備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
28、將飲料瓶埋起來,使它們像一座錐形火山。 (3)把小蘇打、面粉、紅墨水和水混合成漿狀,倒進瓶子里;最后倒白醋。三、探究活動 環(huán)太平洋沿岸地區(qū)的地震活動最頻繁,為什么?教學反思:第六單元 開心游樂場1、 走進游樂場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認識生活中的幾種力。2.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力。3.教育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重力、彈力、磨擦力等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搜索出各種不同的力,并能用口語表達出來。教學過程:一、提問:你們去過游樂場嗎? 好,這么多同學都到過,老師很高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種力,如重力,彈力,磨擦力看哪些同
29、學能從游樂場中找出它們? 1、指導看書搜索力 2、設計表格把搜索結果填在表格里,比一比看誰搜索出的多。二、表達與交流 師:剛才我們從游樂場里搜索到許多的力,其實,生活中不僅僅這些,比如我們平時看到的火車在鐵道上奔馳,成熟的果子從樹上落下,這里面都有什么力?你還從其它科技書和電視以及網(wǎng)上等了解到相關的資料,請設計手抄報與同學交流。3、 交流匯報教學反思:、蹦床里的學問教學目標:()通過試驗,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彈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通過自己親身實驗,如玩蹦床、橡皮筋拉長,讓學生了解一定限度內,彈力大小與什么有關。教學重難點:理解彈力的形成與特性教學過程:一、導入:(課前讓學生利用
30、周末的時間去玩一次蹦床,并試著發(fā)現(xiàn)點什么,可以幾個人一塊去,互相說一說感受)玩蹦床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誰可以勇敢的站起來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和疑問呢?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什么叫彈力,什么是彈性?并讓學生大膽猜想彈力是這樣產(chǎn)生的?2、 向學生介紹彈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三、實驗 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做的實驗可以是拉彈簧秤,或者是橡皮筋)通過實驗,觀察如何判斷彈力的大小。四、分析交流1、小組之間先整理實驗結果進行交流,結合以下問題:你們的猜想正確嗎?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2、全班進行交流。3、總結新的發(fā)現(xiàn):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就越大。五、拓展活動 制作“小小火箭發(fā)射塔”。學生根
31、據(jù)自己所學的彈力知識,自制一個“小小火箭發(fā)射塔”。制作過程中,可以結合以下問題進行思考并及時糾正。六、課外拓展: 根據(jù)學生課前的調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應用彈力的例子?教學反思:3、 滑梯里的奧秘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淺顯力學知識物體間的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它們之間的壓力有關。 2、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操作的技能和分析、綜合能力;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過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說出自已對滑梯里的科學道理的理解、疑惑和猜想。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滑梯嗎?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具體說說怎樣刺激嗎?) 師小結:看來,滑梯中有著很多的科學道理
3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滑梯的奧秘。(板書課題)二、引導觀察,進行猜想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幾個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課件)為什么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慢?(學生猜測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呢?(師講解)我們在滑滑梯時,滑梯就給了我們一個摩擦力。 2、那你們來猜一猜,怎么樣才能滑得更快呢?(猜一猜) 3、學生個別發(fā)言。(師問:你認為會有什么情況?這個想法不錯你的猜想是什么?這個猜想也很好你猜想到了什么?這也是個不錯的想法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師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板書:重量、表面的光滑度、坡度。 4、小結:大家都是愛思考的好孩子!一下子猜想了好幾種情況。三、動手實驗,自主探索 1、要比較物體的摩擦
33、力的大小有何不同?可以用什么實驗方法?(對比實驗) 2、進行自主探索。四、綜合分析,形成結論 小結:通過剛才的驗證,我們發(fā)現(xiàn)了物體越重,摩擦力就越大。(板書) 你們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嗎?(物體間的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它們之間的壓力有關。)看來關于力學的知識還有很多,同學們今后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五、知識運用,拓展延伸 摩擦力無處不在,既可恨,又可愛。需要是,人們設法增大它,不需要時,人們就設法減小它。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課件演示)減小摩擦力的例子:(課件演示) 談一談: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應用了滑梯的科學六、創(chuàng)造設計,激發(fā)思維 看了這么多好玩的項目,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也來
34、做一回設計師。七、總結談話,鼓勵進取 本節(jié)課同學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滑梯的科學,還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問題。老師預祝同學們都能成為偉大的設計師和科學家!教學反思:4、我們的游樂器材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自制游樂器材,并在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2、讓學生述說自己的設計思路,演示自己的設計成果,培養(yǎng)說話能力與演示能力。 3、認識重力、彈力與摩擦力等幾種力。4、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培養(yǎng)自信。教學重難點: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勇于表現(xiàn)。教學過程:一、導入: 出示蹺蹺板、滑梯、蹦蹦床的圖片,談談自己玩過后的感受。你還玩過什么器材?愿意自己制作游樂器材嗎?二、新授: 1、欣賞借鑒教材8687頁的三種游樂器材展示,小組交流體會。 2、你有更好的點子嗎?小組同學討論自己的設計方案,并形成文字,力求詳細實用。三、自學認識五種力關于這五種力你還知道什么知識?你還知道什么力?四、拓展 1、討論:運動員在上單杠前,要在手里涂些鎂粉,這是為什么呢? 2、找找圖中出現(xiàn)的力。(90頁)教學反思:第七單元生生不息的原動力1、光合作用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習科學家們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習科學家們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自發(fā)光標志牌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商鋪租賃合同:包含裝修補貼及經(jīng)營指導服務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特色小吃車租賃合同規(guī)范
- 中國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行業(yè)全景評估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2025年智能分揀系統(tǒng)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度高檔家具打蠟保養(yǎng)合作協(xié)議
- 川教版(2019)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上冊3.1《新年晚會策劃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5年度綠色食品生產(chǎn)與銷售合同-@-1
- 中國IC設計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趨勢與投資分析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房屋蓋瓦合同范本
- 《現(xiàn)代管理學》全套課件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9版)配套題庫
- 【部編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全冊課件
- 《殯葬文化學》課程教學大綱
- DBJ51T 198-2022 四川省既有民用建筑結構安全隱患排查技術標準
- 退役軍人基層服務平臺
- DB15T 2427-2021 公路水泥穩(wěn)定鋼渣混合料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
- 稅法最全課件完整版ppt教程整套教學講義(最新)
- 廣東佛山祖廟導游詞
- 硬筆書法紙可打印
- 正丁烷的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