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紅色經濟文化暑期實踐報告(1)_1_第1頁
XX紅色經濟文化暑期實踐報告(1)_1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 紅色經濟文化暑期實踐報告(1)讀書人文檔頻道給廣大網友提供最實用的文檔資料 原創(chuàng)投稿XXXX 紅色經濟、文化暑期實踐報告- 關于對梁弄鎮(zhèn)橫坎頭村紅色經濟及文化的研究一、 首語 此文是星星之火團隊對這次暑期實踐的總結。 我們調查的對 象是余姚市梁弄鎮(zhèn)橫坎頭村。希望能過真實的反應橫坎頭村 的紅色經濟、文化的狀況。能給當地帶來一些積極的建議。二、對橫坎頭村的簡介 橫坎頭村是梁弄鎮(zhèn)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鎮(zhèn)區(qū)以南 2 2 公里處, 總面積平方公里。氣候宜人,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是由原 橫坎頭、 紫溪、 百丈岙等六個村合并而成。 全村共有農戶 897897戶,總人口 28212821 人,現(xiàn)有耕地 15

2、461546 畝,山林 53165316 畝, ,有 3535 個村民小組。它是寧波市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寧波市“四型”先進村黨 組織、余姚市“五好”黨組織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橫坎頭村 為中心的寧波市浙東 , , 抗日根據地舊址被中宣部、國家發(fā)改 委、國家旅游局等部門聯(lián)合命名為全國 100100 個紅色旅游經典 景區(qū)之一。橫坎頭村有許多文化建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抗日戰(zhàn) 爭時期,以余姚梁弄為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著名的 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根據地領導機關“中共浙東區(qū)委員 會”的所在地就位于此?,F(xiàn)在浙東區(qū)黨委舊址是浙江省省級 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浙東區(qū)委舊址及其周圍的浙東銀行舊址、 新浙東報舊

3、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教導大隊舊址、譚、何 住處、浙東魯迅學院舊址等革命舊址構成了一個以區(qū)黨委舊 址為核心的包括浙東抗日根據地黨、政、軍、金融、新聞各 方面情況的浙東革命史跡網,完整的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領導 下的浙東革命根據地在政治、軍事、文化及政權建設等方面 的歷史足跡。當地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達,其中以櫻桃、楊梅采摘等為主。工業(yè)以 制造室外燈具為支撐性產業(yè),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產業(yè)。都 是一些污染較輕的產業(yè)。由此決定,工業(yè)在當地并非是中心 產業(yè),發(fā)展緩慢。如今的橫坎頭村,是一個整潔和美麗山村:一條條水泥路穿 村而過,一幢幢兩層小樓隨地勢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庫、一 條條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綠色果園生機盎然在

4、這個面 積6. .6平方公里的山區(qū)小村上,傳統(tǒng)風貌、紅色風姿、古 典韻味和現(xiàn)代氣息、開放意識,都和諧地交織在一起,煥發(fā) 出浙東紅村的特有魅力。三、橫坎頭村的紅色文化1.1. 紅色文化資源 (1 1)浙東行政公署和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這個舊址位于橫坎頭村黃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內,是 余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XXXX 年初,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投 入 800800 萬元資金和大量人力,整體搬遷住戶2727 戶,總建筑面積 21672167 平方米,拆除面積 15921592 平方米,完成了該舊址的 居民搬遷、房屋整修、文物資料收集,以及陳列布展等大量 工作,最近已對外開放。陳列品的主要內容是“浙

5、東抗日民 主政權史跡” 。舊址的墻上還保留了抗戰(zhàn)時期的一些宣傳畫, 其中一幅“打到寧波去”的宣傳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展覽 的圖片資料比較豐富,但實物資料比較缺乏,多為復制品, 影響了展出效果。(2 2)中共浙東區(qū)黨委舊址。已開辟為一個浙東抗日根據地革命遺跡博物館。博物館 內陳列了大量書畫、照片、文獻及有關抗戰(zhàn)時的實物,有數 千件。一個村級博物館能擁有這么多藏品是難能可貴的。藏 品不足之處仍是復制品較多,種類不夠齊全。( 3 3)浙東銀行舊址。房屋比較破敗,但墻壁上仍殘留著當年抗戰(zhàn)時期的一些文 字遺跡,還有一個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磚刻雖 然破舊,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韻味。( 4 4)譚啟

6、龍舊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內,是一排獨立瓦房中的一個小間,比較 陰暗破舊,只在門口豎了一塊“譚啟龍舊居”的牌子。中共浙東區(qū)委舊址及其周圍的浙東銀行舊址、新浙東報舊址、 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教導大隊舊址、譚、何住處、浙東魯迅 學院舊址等革命舊址構成了一個以區(qū)黨委舊址為核心的包 括浙東抗日根據地黨、政、軍、金融、新聞各方面情況的浙 東革命史跡網,完整的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浙東革命 根據地在政治、軍事、文化及政權建設等方面的歷史足跡。2.2. 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以及修繕、擴建 當地政府在 0909 年下?lián)芰朔课菀椎匕仓醚a助款,這些農戶的 安置房抽簽工作才得以進行。橫坎頭村有中共浙東區(qū)黨委、 浙東行政公署、浙東報社、浙東銀行等革命舊址,享有“浙 東紅村”之稱。 近幾年來, 該村黨總支緊緊抓住當前新農村 建設的有利時機,堅持“農業(yè)立村、工業(yè)強村、旅游興村、 民主治村”的發(fā)展思路,立足本地產業(yè)特色,大力發(fā)展“紅 色旅游”。XXXX 年初,在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被列為全國 個重點建設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后,該村編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