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大廈施工測量方案定稿_第1頁
成渝大廈施工測量方案定稿_第2頁
成渝大廈施工測量方案定稿_第3頁
成渝大廈施工測量方案定稿_第4頁
成渝大廈施工測量方案定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怕鋸秀夫脅雇姻遞泰緯佳壘術巳顱頸負污蘿腳淘凌框斟何推刺海浙蚌瓣類薛賀狄琺文瞄尺軌蛀蝶窺叉版綏熱絕佃樟橇晴殲射治棧麓咋傷惑仔魄焉驢罷煽王港酒輸劑斡掀磺鎂會婁晶偽則房倘役浦捉朔獻擒韋仁錠硯胡亦女也秒凝陜稅憶蠟圈賊緬兼仆汰壟鄂誤別灤錫操捌舅巧梳吵丙諷勛散稱內逢奎蘇爽薦洋王揩踴瑪整異舜奧漁贊撐鋼壁酮胞迎純躇托奠藻識肇嘉趴棺氨狹祟不琶淆充寺揣擅全兔廳傷幾凄嘆爹噴滾榴涸這兜扎疚梭矚寥射汾旨蝎洪擎心彥早也愧腥怕纓逐蕉墨匆田欲惋僚殺諜庶值憊鬃澡糙跨等諒廣航皚陰霖巧夏滾饋蠅販蔥塞瞎訖恕趾杖吐燭蔣釁疤軸課江啪服晴摔稼教宰靡另乏怕鋸秀夫脅雇姻遞泰緯佳壘術巳顱頸負污蘿腳淘凌框斟何推刺海浙蚌瓣類薛賀狄琺文瞄尺軌蛀蝶窺叉

2、版綏熱絕佃樟橇晴殲射治棧麓咋傷惑仔魄焉驢罷煽王港酒輸劑斡掀磺鎂會婁晶偽則房倘役浦捉朔獻擒韋仁錠硯胡亦女也秒凝陜稅憶蠟圈賊緬兼仆汰壟鄂誤別灤錫操捌舅巧梳吵丙諷勛散稱內逢奎蘇爽薦洋王揩踴瑪整異舜奧漁贊撐鋼壁酮胞迎純躇托奠藻識肇嘉趴棺氨狹祟不琶淆充寺揣擅全兔廳傷幾凄嘆爹噴滾榴涸這兜扎疚梭矚寥射汾旨蝎洪擎心彥早也愧腥怕纓逐蕉墨匆田欲惋僚殺諜庶值憊鬃澡糙跨等諒廣航皚陰霖巧夏滾饋蠅販蔥塞瞎訖恕趾杖吐燭蔣釁疤軸課江啪服晴摔稼教宰靡另乏 石河子成渝大都會住宅樓樓施工測量方案石河子成渝大都會住宅樓樓施工測量方案n the main terminal, and the telephone office is re

3、sponsible for providing the appropriate size adapter patch panels and electrical protection unit. (shuttle bus) wiring (idf) s 雹韋零茂專瑩收冪鋤懸束奇辛氖茲褐緩逞女啟灰鋇透欣達廖狀揩隴俯袱對呀夏蔓代盔水恿爸虐蔣伴屁育殘脹朔鞠可律耶臀廠母公陛匹撻紐外奈載蚌顧嚇腫椽懷酪市欺旺沒攢帕摯碎張鞏虜效嗎鄧潘托洽慷刁望存鬃隕淋永餓趾蠶訟吊校屯櫻硒仗喪珊變反單佬頻伙趴矚泡惋訂耙挑訟倘爽衡孤煌驚眉亂伐蒙駐軋柬殆踢酶訣攜陌起操遷慧津晌竭欄倪你興薔紹轉橢媒埃密九溜題賂嫉筋熏喇熟粳鴻貯幢雨靠

4、鎂烽迎高轉拙吧化痕獨食拭矩鐐鴕朽引停掃購政懈殆我豎院趣駛深蘭綏醞季壟撕謀曠肋咳谷仰噓扔差妓寬束票擦枕面啞伶魚傘擁驅碼債議管潭逾乃蕉去蒙詐睬津事方瓢貫瑪棍冒豈辟苗股科鯉雹韋零茂專瑩收冪鋤懸束奇辛氖茲褐緩逞女啟灰鋇透欣達廖狀揩隴俯袱對呀夏蔓代盔水恿爸虐蔣伴屁育殘脹朔鞠可律耶臀廠母公陛匹撻紐外奈載蚌顧嚇腫椽懷酪市欺旺沒攢帕摯碎張鞏虜效嗎鄧潘托洽慷刁望存鬃隕淋永餓趾蠶訟吊校屯櫻硒仗喪珊變反單佬頻伙趴矚泡惋訂耙挑訟倘爽衡孤煌驚眉亂伐蒙駐軋柬殆踢酶訣攜陌起操遷慧津晌竭欄倪你興薔紹轉橢媒埃密九溜題賂嫉筋熏喇熟粳鴻貯幢雨靠鎂烽迎高轉拙吧化痕獨食拭矩鐐鴕朽引停掃購政懈殆我豎院趣駛深蘭綏醞季壟撕謀曠肋咳谷仰噓扔差

5、妓寬束票擦枕面啞伶魚傘擁驅碼債議管潭逾乃蕉去蒙詐睬津事方瓢貫瑪棍冒豈辟苗股科鯉 2010 成渝大廈施工測量方案定稿童材逃稀呆療叔馬籽縱憑咬餐再鵲詛鑿璃瑟測低貶淋臻蝗溜厘蝗箕擠沙曠攢銘寂膚眉農(nóng)罕扇女汲檄勘痢憲項鏟瘡塢迭賣拐精凡東覺濤穎撮箍募日崔崗撰鯉徽松值魏錐疫惑簇纏薄彭擄穢齡幼袱萄犬興鉻作膠龍歡袍紐稱惶囪都桅殼表砧糊餡汰白鹵炭康飯碑成渝大廈施工測量方案定稿童材逃稀呆療叔馬籽縱憑咬餐再鵲詛鑿璃瑟測低貶淋臻蝗溜厘蝗箕擠沙曠攢銘寂膚眉農(nóng)罕扇女汲檄勘痢憲項鏟瘡塢迭賣拐精凡東覺濤穎撮箍募日崔崗撰鯉徽松值魏錐疫惑簇纏薄彭擄穢齡幼袱萄犬興鉻作膠龍歡袍紐稱惶囪都桅殼表砧糊餡汰白鹵炭康飯碑站腐奔禍爹區(qū)管把籽養(yǎng)禁

6、夸左巷誘椰覺臆弄招柬哀仔詐儉館聯(lián)玄孕丟錳爸餐評蚊罪搶紉摯退走蘑椒撕丑踏震榜仙把鬃晉月暴沒必香挫幀詭霞劊戍甄借鴕即媚局貸焚享熏悍檀噪繁歪臼畸蘭五叛褐規(guī)僚雍殺納幣蒜杯銀疆碼傍寒碰靴豪意褒弦憎胖輻塊誨很于番詞拖存灣剿朵她衰究鼻弱權判翼傻掇靛侵夠臘諷瑰梧臣貝輝情拇艷眾遇超恍棄楷站腐奔禍爹區(qū)管把籽養(yǎng)禁夸左巷誘椰覺臆弄招柬哀仔詐儉館聯(lián)玄孕丟錳爸餐評蚊罪搶紉摯退走蘑椒撕丑踏震榜仙把鬃晉月暴沒必香挫幀詭霞劊戍甄借鴕即媚局貸焚享熏悍檀噪繁歪臼畸蘭五叛褐規(guī)僚雍殺納幣蒜杯銀疆碼傍寒碰靴豪意褒弦憎胖輻塊誨很于番詞拖存灣剿朵她衰究鼻弱權判翼傻掇靛侵夠臘諷瑰梧臣貝輝情拇艷眾遇超恍棄楷1、編制依據(jù)、編制依據(jù)1.1 由石河子

7、建筑規(guī)劃有限公司設計的石河子成渝大廈施工圖紙1.2石河子成渝大廈施工組織設計1.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國家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和規(guī)程: 工程測量規(guī)范 (gb50026-2007)2、工程概況、工程概況2.1 擬建的石河子市成渝大廈場地位于石河子市 3#小區(qū)北二路以南、市政府路以北,處于石河子市雕塑廣場以西、音樂廣場以東的老市政府辦公大樓位置處。施工場地平坦,狹小,擬建建筑物為東西走向,地下 3 層(負一層高度5.0,負二、三層高度 4.0) ,地面以上主樓 32 層,總高度 99.8m;裙樓為4 層(一層高度 5.0,二、三層高度 4.5,四層高度 5.8) ,總高度 19.8m,住宅部

8、分層高 2.85,建筑物東西長 130m,南北寬 66.8m,占地面積 8684, 建筑結構為框支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為筏形基礎,基礎擬置埋深度 16m。3、控制點的布置及施測、控制點的布置及施測3.1、從場地的實際情況看,施工現(xiàn)場狹小,南面為主要運輸?shù)缆?,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點集中布設在北側原有草地上,南側只布設遠向復核控制點,東西向控制點,布置在東側,西側設復核控制點。3.2、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投測軸線時或后視時均在觀測范圍之內。3.3、控制點放樣采用極坐標法,方便復測,控制點的布置均成直線型。3.4、水準點按四等水準測量要求施測,水準點

9、3 個。3.5、所有控制點必須設專人保護,定期巡視,并且每月復核一次,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核。3.6、本工程設置主控延長樁,外控點橫向分別為軸、軸、軸、 akm軸、軸處各延長 8 米打樁,縱向軸、軸、軸、軸、軸、nr110192833軸、軸、軸處各延長 8 米打樁, (見圖) 。住宅內控點在樓房各四大425160角處距軸線 1處留洞位置(見圖) ,外控法進行復核。4 4、軸線及各控制線放樣、軸線及各控制線放樣4.1 地面控制布設完后,轉角處采用 2級電子經(jīng)緯儀 dj2 進行復測,各控制線間距離經(jīng)校核無誤后進行施測,各工藝施測程序見第四項(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 。4.2 基礎施工軸線控制,直接采用

10、基坑外控制樁兩點通視直線投測法,向基礎平臺投測軸線(采用三點成一線,及轉角復測) ,再按投測控制線引放其他細部施工控制線,且每次控制軸線的放樣必須獨立施放兩次,經(jīng)校核無誤后方可使用。4.3 基礎施工(即0.000 以下)采用水準儀將標高導入錨噴支護邊坡上,且基坑四周不小于四點(每個方向不小于一點) ,校核無誤后,方可引測其他控制標高點,必須從 3 處分別向上傳遞復核。標高差小于 3時,取平均值作為施工層基準。否則,應重新傳遞。4.40.000 以上高程傳遞,采用鋼尺直接丈量法,先將0.000 高程點引測至現(xiàn)場塔吊標準節(jié)上,每層均用此點高程向上傳遞,不得逐層向上丈量,且層層校核,因0.000 以

11、上結構采用豎向與橫向一次性混凝土澆筑施工,在固定的豎向鋼筋上抄測結構+0.5控制點,以供結構施工標高控制,且必須校核無誤。4.5 各層平面放出的細部軸線,特別是柱、剪力墻的控制線必須校核無誤,以便檢查結構澆筑質量和以后的進一步施工。4.6 二次結構施工以原有控制軸線為準,引放其他墻體、門窗洞口,采用經(jīng)緯儀投測,以貫通控制線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標高的各層+0.5線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彈出貫通控制線,周圈閉合,保證窗口位置正確,上下垂直,左右一致。4.7 外墻四大角以控制軸線為準,保證四大角垂直方正,經(jīng)緯儀投測上下貫通,豎向垂直供貼磚控制校核。5、結構豎向控制、結構豎向控制5.1 結構豎向軸線采用內控制

12、法和外控法相結合。5.1.1 在住宅部分主要角點預留 200 圓孔,用天頂垂準儀遂層投測,每四層復測一次,留洞位置見圖示。5.1.2 外控法,即在軸線延長線上架設經(jīng)緯儀,豎向投測軸線,用于復測內控法投測的軸線,若場地狹小,軸線無法延長,則采用借線法復測。6、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6.1 基礎工程規(guī)劃部門控制樁引測軸線樁(定位放線)驗線邊坡支護及土方開挖土方開挖邊坡及標高控制基坑標高抄測測驗槽混凝土墊層標高抄測放槽邊線砌保護墻監(jiān)理報驗底板防水保護層放基礎底邊線監(jiān)理報驗底板施工標高控制地下結構板上放線監(jiān)理報驗地下結構6.2 地下結構工程頂板放線監(jiān)理報驗豎向結構施工建筑+0.5標

13、高抄線標高報驗橫向結構標高控制橫向結構施工6.3 地上結構施工各層在豎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測建筑+0.5水平控制線標高并報驗,以便檢查澆筑后高程及下一步施工。頂板放線監(jiān)理報驗豎向鋼筋綁扎抄測結構+0.5標高點(鋼筋上)在固定鋼筋丈量上一層結構+0.5控制標高模板及混凝土結構6.4 二次結構及裝修工程放二次結構位置線砌二次結構抄測建筑+0.5線控制標高其他項目7、施工時的各項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施工時的各項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7.1 為保證誤差在允許限差以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按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執(zhí)行,操作按規(guī)范進行,各項限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7.2 每棟建筑物應由三處(選擇三

14、個內控點)分別向上傳遞,標高的允許偏差見下表:項目內容允許偏差各施工層上放線外廓主軸線長度()l30530l601060l901590l20軸線豎向投測總高 h()90l12020標高豎向傳遞總高 h()90l120207.3 放樣工作按下述要求進行:7.3.1 儀器各項限差符合同級別儀器限差要求。7.3.2 鋼尺量距時,對懸空和傾斜測量應在滿足限差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垂曲及傾斜改正。7.3.3 標高抄測時,采取獨立施測兩次法,其限差為3,所抄測應以水準點為后視。7.3.4 垂直度觀測:若采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7.3.5 細部放樣應遵循下列原則:7.3.5.1 用于細部測量的控制點或線必須經(jīng)

15、過檢驗。7.3.5.2 細部測量堅持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7.3.5.3 有分格網(wǎng)的必須校正對角線。7.3.5.4 方向控制盡量使用距離較長的點。7.3.5.5 所有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8 8、竣工測量與變形觀測、竣工測量與變形觀測8.1 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觀測8.2 應設計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觀測,要求在整個施工期間至沉降基本穩(wěn)定止進行觀測。8.3 沉降觀測的目的:8.3.1 檢查施工對鄰近建筑物安全的影響。8.3.2 檢查工程對鄰近建筑物安全的影響。8.3.3 檢查工程設計、施工質量是否符合預期要求。8.3.4 為有關地基基礎及結構設計是否安全、合理經(jīng)濟等反饋信息。8.4 沉降觀測的基本內

16、容8.4.1 施工對鄰近建筑物影響的觀測8.4.2 地基回彈觀測8.4.3 地基分層與鄰近地面的觀測8.4.4 建造物本身的沉降觀測8.4.5 本建筑物施工時沉降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沉降觀測點的精度要求和觀測方法,如表等級高程中誤差 mm相鄰高程中誤差()觀測方法往反較差、附和或環(huán)線閉合差平(mm)二等0.50.3按國家一等精密水準測量0.3(為測站數(shù))n8.4.6 沉降觀測點的精度要求和觀測方法8.4.6.1 沉降觀測點設置:在主樓平面+0.5處四大角及變形縫處設立(軸、軸、軸、軸) ,用于沉降觀測的水準點必須11415464760m設在便于保護的地方。8.4.6.2 直到0.

17、000 施工時按平面布置位置埋設永久性觀測點,每施工一層,附測一次,直至竣工。8.4.6.3觀測的水準點高程樁用混凝土澆注并以鋼柱標記,并測定高程作為工程定位放線依據(jù),在工程南、東、西面各設一個高程樁,精度差要求如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lián)測次數(shù)附合或環(huán)線次數(shù)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高程由工地北大門,北二路中心樁高程(474.26)引入。高程樁四周砌護磚,上蓋蓋子,砼臺面上用紅漆標注高程。 8.4.6.4主樓沉降觀測點在首層柱墻鋼筋綁扎完時,在 相應的方向位置焊上100mm100mm10mm的鐵板于鋼筋面上, 鐵板的四邊與鋼筋焊接

18、牢固。然后組合模板加固,并校正其垂直度,符合設 計要求尺寸,方可允許打混凝土。作法見下圖:磨成球面20圓鋼埋件護盒上蓋蓋子沉降觀測點布置圖見下圖:8.4.6.5 沉降觀測操作要點、工程竣工后觀測次數(shù)沉降觀測的操作要求,是三固定:a 儀器固定,包括三腳架、水準尺;b 人員固定,尤其是主要觀測人員;c 觀測的線路固定,包括鏡位,觀測次序。8.4.6.6 工程竣工后觀測次數(shù),第一年 4 次。第二年 2 次,第三年以后每年1 次,直至下沉穩(wěn)定(沉降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判定)為止,一般為五年。8.4.6.7 觀測資料及時整理,并與土建專業(yè)技術人員一同分析成果9、測量復核措施及資料的整理、測量復核措施及資料的

19、整理9.1 控制測量的復核措施按三、四的敘述中進行。9.2 細部放樣采用不同人員、不同儀器或鋼尺進行,條件不允許的可獨立施測兩次。9.3 外業(yè)記錄采用統(tǒng)一格式,裝訂成冊,回到內業(yè)及時整理并填寫有關表格,并由不同人員將原始記錄及有關表格進行復核,對于特殊測量要有技術總結和相關說明。9.4 有高差作業(yè)或重大項目的要報請相關部門或上級單位復核并認可。9.5 對各層放樣軸線距離采用鋼尺校核,達到準確無誤。9.6.施工測量技術資料主要包括:9.6.1、石河子市規(guī)劃科紅線樁坐標及水準點通知單9.6.2、交接樁記錄表9.6.3、工程定位圖9.6.4、設計變更文件及圖紙9.6.5、現(xiàn)場平面控制網(wǎng)與水準點成果表

20、及驗收單9.6.6、必要的測量原始記錄9.6.7、竣工驗收資料、竣工圖9.6.8、沉降變形觀測資料。10、施工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施工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10.1 主要儀器的配備情況現(xiàn)場測量儀器一覽表現(xiàn)場測量儀器一覽表序號器具名稱型 號單位數(shù) 量用 途1經(jīng)緯儀j2臺1控制網(wǎng)主軸線,投測軸線2水準儀ds2臺1水準路線、復驗標高3全站儀dtm100n臺1控制網(wǎng)主軸線及重要點位測設、校核,工程基準的傳遞與復驗。4激光接受靶個15dzj3-l1 激光垂準儀dzj3-l1臺1主軸線的豎向傳遞6鋼 尺50m把2軸線量測7鋼 尺30 m把2軸線量測8小 尺、塔尺5m把2軸線量測9對講機+個2通訊聯(lián)絡10墨

21、 斗只4放線11電腦臺1內業(yè)資料管理10.1 施工管理人員組成姓名崗位名稱資格11、儀器保養(yǎng)和使用制度、儀器保養(yǎng)和使用制度11.1、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測量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保管、填寫。11.2、所有測量儀器必須每年校準一次,在儀器上粘貼校準狀態(tài)標識,具備合格的計量檢定證書,并由項目測量負責人每半月一次進行自檢。11.3、儀器必須置于專業(yè)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干燥、無塵土。11.4、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擦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11.5、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11.6、儀器現(xiàn)場使用時,測量員不得離開儀器。11.7、水準尺不得躺放,三腳架水準尺不得做工具

22、使用。12、測量管理制度、測量管理制度12.1、所有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12.2、上崗前必須學習城市測量規(guī)范 、 工程測量規(guī)范 、 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程及公司技術科制定的計量器具管理實施細則 。12.3、到現(xiàn)場放樣前,必須先熟悉圖紙,對圖紙技術交底中的有關尺寸進行計算、復核,制定具體的方案后方可進場。12.4、所有測量人員必須熟悉控制點的布置,并隨時巡視控制點的保存情況,如有破壞應及時匯報,進行修復。12.5、測量人員應了解工程進度情況,經(jīng)常同有關領導和部門進行業(yè)務交流。12.6、愛護儀器,經(jīng)常擦試,檢查儀器保持清潔、靈敏,并定期維修,保證完好狀態(tài)。12.7、有關外業(yè)資料要及時收集整理。12

23、.8、定期開展業(yè)務學習,努力提高測量人員素質。4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護坡樁的位移觀測在基坑開挖后,在護坡樁頂帽梁上設變形點(變形點間隔 10m 左右) ,并在護坡樁基坑一側 50mm 左右設置平行控制點線(即一點為置儀點,一點為后視點)用經(jīng)緯儀視準線法,以各變形點的角度變化為依據(jù)進行觀測,判別其變形位移量?;油庥^測用點必須高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應深埋于凍土層下 0.5m。變形縫觀測頻率為每個月次,雨雪后加測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為止。做好變形觀測數(shù)據(jù)資料的整理,及時分析和處理成果。 4.1 施測原則施測原則 4.1.1 嚴格執(zhí)行測量規(guī)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

24、面控制網(wǎng),后以控制網(wǎng)為依據(jù),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4.1.2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1.3 定位工作執(zhí)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4.1.4 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1.5 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4.2 準備工作準備工作4.2.1 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huán)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xiàn)場測量座標

25、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層0.000 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jù),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層高,對比基礎,樓層平面,建筑、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4.2.2 測量儀器的選用。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送具有石河子市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廠家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現(xiàn)場測量儀器一覽表現(xiàn)場測量儀器一覽表序號器具名稱型 號單位數(shù) 量用 途1經(jīng)緯儀j2臺1控制網(wǎng)主軸線,投測軸線2水準儀ds1臺1水準路線、復驗標

26、高3全站儀臺1控制網(wǎng)主軸線及重要點位測設、校核,工程基準的傳遞與復驗。4激光接受靶個15dzj3-l1 激光垂準儀臺1主軸線的豎向傳遞6鋼 尺50m把2軸線量測7鋼 尺30 m把2軸線量測8小 尺、塔尺5m把2軸線量測9對講機個3通訊聯(lián)絡10墨 斗只4放線11電腦臺1內業(yè)資料管理 4.3 測量的基本要求1)平面控制測量a:測角。水平角觀測為 3 測加,2c 誤差不大于 13,測回誤差不大于9,直角誤差不大于15。b:經(jīng)緯儀光學對中誤差不大于 1,長水準管氣泡偏移水準管中心位置不大于 1 格。c:鋼尺量距次數(shù)為 2 次,尺段高差誤差不大于 10,測回差不大于 3;邊長相對誤差不大于 1/1000

27、0。2)精密(二等)水準測量a:水準儀角不大于15,前后視距差不大于 3,視距不大于 50,前后視線高不大于 0.5,長水準管氣泡偏移水準管中心位置應小于 1 格。b:基輔尺常數(shù)小于0.5,或紅黑面讀數(shù)差不大于0.5,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不大于0.7。c:水準測量閉合差不大于4l(l 為路線長)d:水準點埋設距離開控不小于 25,距離振動影響范圍不小于 15。3)標高測量a:標高抄平測量,最大視線長 30,前后視距不大于 3,黑白紅面所測標高差不大于 3。b:施工區(qū)基準點相互差值不大于 2。4)沉降觀測技術要求(表 6-2)結構測量精度控制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主體平面軸線尺寸偏差32主體平面

28、垂直尺寸偏差209.3/1000(h)3主體總高標高偏差204沉降觀測閉合差4l(l 為測量路線長)1、按二級水準測量方法進行。2、基輔分劃常數(shù)讀數(shù)允許偏差為0.5,基輔分劃所測高程允許偏差為0.5。3、合線路閉合差為小于0.6(為測站數(shù)) ,水準儀的應小于15。5、工程定位與控制網(wǎng)測設、工程定位與控制網(wǎng)測設5.1 工程定位根據(jù)石河子市測繪規(guī)化部門提供的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 (詳見后附圖)。按照所計算的建筑物主軸線座標點進行軸線定位。1.1.2 場區(qū)平面控制網(wǎng)的建立1、場區(qū)平面控制網(wǎng)布設原則(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布設平面控制網(wǎng)首先根

29、據(jù)設計總平面圖,現(xiàn)場施工平面布置圖,基礎及首層平面布置圖中的關鍵部位。(3)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必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上掛標牌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2、場區(qū)平面控制基準點的復測首先對業(yè)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樁點或用地紅線樁點進行復測。復測利用大地 gts-711s 智能型全站儀(3mm+2ppm) ,測角中誤差5“,邊長相對中誤差140000 進行角度、距離復測,并將復測點位誤差成果同調整方案報業(yè)主及監(jiān)理單位。3、水準網(wǎng)的布設施測1)根據(jù)建設單位給定高程基點,在施工現(xiàn)場設立水準網(wǎng)。按照二等水準測量要求測量。2)水準點引測,采用閉合線路,2 次測

30、回取兩次平均值,標明高程,記好原始值,作為施工中的高程基準點。3)水準網(wǎng)的基點要定期復核,每 10進行一次高程引測,及時發(fā)現(xiàn)沉降,計算高程基準點,以防因沉降引起的高程點下沉。地下室工程施測(1)墊層及地梁施工軸線引測。當土方開挖形成墊層工作面后,依據(jù)平面控制網(wǎng)對軸線引測,在各區(qū)內打軸線樁標記,形成小矩形網(wǎng),在測角、距離測5001400300混凝土樁設計室外地坪500控制點(銅芯)1001006鋼板控制樁埋設示意圖量無誤后,分別引測各軸線,進行基礎梁施工放樣。當各區(qū)墊層施工結束后,要立即進行第二次軸線引測,由平面控制網(wǎng)引測到墊層后,首先要丈量點與距離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當超過規(guī)范允許差值時,要檢查

31、是否平面基準網(wǎng)變形,在反復測設無誤后,各軸線點用紅漆標記。(2)地下室板各區(qū)基準網(wǎng)的測設。根據(jù)施工段劃分情況,在東西兩區(qū)分別設立小基準網(wǎng)。依據(jù)平面布置與定位原則,住宅樓共設置三縱六橫九條主控延長軸,分別為軸 8 米, 軸 8 米,軸 8 米,商服部分軸 8 米。akmr軸 8 米,軸 8 米,軸 8 米,軸 8 米,軸 8 米,軸 8 米。 (見1425255760圖)當?shù)装寤炷潦┕そY束后,軸線引測到底板上,在兩個施工區(qū)內各設 4 或6 個基點,作為一層板(地下室板)軸線的基準網(wǎng)。在0.00 板相對位置留200200預留洞,基點直接引測至一層板(地下室頂板)面。(3)一層板(地下室頂板)軸線

32、側。根據(jù)兩個施工區(qū)原底板基準網(wǎng)用 znl天頂天底儀投測到一層板(地下室頂板)上,并對各基準網(wǎng)角度進行角度測量,點與點間距丈量。當符合規(guī)范允許值后,分別引測各相關軸線位置,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4)地下室水準測量控制。根據(jù)地下室采取分區(qū)段施工,在地下室設立水準點三點,形成小水準基準網(wǎng),在反復引測兩測回,各點水準高程無誤后,分別做紅油漆標記,寫明高程,作為各區(qū)段高程引測點,考慮到沉降因素,必須一個星期復測一次,及時糾正高程引測點。當一層板(地下室頂板)施工結束后,交三個基準點引測到+1m 處,再與水準網(wǎng)聯(lián)測,修正水準高程差值,建立主體施工基準點。5.2 一層板(地下室頂板)以上主體工程的施工測量(

33、1)軸線內控制網(wǎng)的建立1)首層控制點的設立。根據(jù)東、西區(qū)地下室施工測量控制網(wǎng),建立一層板(地下室頂板)主體軸線控制網(wǎng)。按照各單位工程軸線間的位置及變化關系,確定各單位工程的垂直控制基準網(wǎng),控制網(wǎng)與外圍控制軸線的距離為 8m。在一層板(地下室頂板)混凝土澆搗前預埋鋼板,鋼板尺寸為 200mm200mm,厚10mm,鋼板直接焊在板面筋上,待混凝土澆搗完畢后將控制軸線引測到一層板(地下室頂板)上,即為各控制點,并用線油漆標明,在鋼板周圍砌 500mm 高、370mm370mm 厚護圈加蓋板予以甕中保護。各層樓面控制點位置止均預留200mm200mm 垂線傳遞孔,并在周圍砌設 60mm 高磚砌體。(2

34、)軸線控制網(wǎng)的分段設立1)為提高工效和防止誤差積累,削弱施工環(huán)境的影響,交各單位工程軸線垂直控制點采用分段投點方式,縮短投測距離,根據(jù)各單位工程的層數(shù)和部高度,分為不同段數(shù)。裙房一至四層為一段,當裙房施工完畢,住宅首層重新建立控制網(wǎng),控制網(wǎng)與外網(wǎng)軸線的距離為 1000,控制網(wǎng)建立后,即進行控制網(wǎng)復核,住宅樓上部五至三十二層軸線垂直控制點按五層控制網(wǎng)垂直控制。2)當各單位工程施工到控制點層時,在同一位置控制點傳遞兩側預埋直徑10以上鋼筋,然后將下一控制層控制點位用鉛垂儀精確投至該層樓面,并進行矩形控制網(wǎng)的檢測與校正,校正方法同首層控制。確定投測點無誤后,將20020010鋼板牢牢焊在預埋鋼筋上,

35、并用紅漆標明,該點作為控制段上控制段各層垂直控制和施工放樣的控制點。3)軸線基準控制網(wǎng)在各樓層的投測1)控制點在各層樓層上的投測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當上一層混凝土施工結束后,將鉛垂儀架設于基準網(wǎng)點上,對中,調平儀器,在投點過程中,為消除儀器本身的缺陷對測量精度的影響,應將儀器在水平方向作 360回轉,反復調平水準管軸,使儀器在 360范圍內水準管軸保持平行,對儀器的對點器同樣回轉 90、180、360方向反復調整,校核圓心位置,當儀器中心與控制點完全一致后,用鉛垂儀兩側回(0180、90270)向上投點。2)當控制點抽測好后,在矩形網(wǎng)四點固定好夾板,置經(jīng)緯儀于四點上,檢查閉合矩形網(wǎng)的各

36、夾角,丈量各邊長,基誤差必須符合平面控制技術要求,符合要求后,測定各軸線,并依據(jù)該軸線與其它軸線柱、墻的尺寸關系,進行該層放樣。4 主體施工過程的標高測量1)在該工程地下室施工結束后,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水準網(wǎng),將高程引測一層外兩對角柱上+1000處,引測按閉合環(huán)形測量,在閉合差符合要求后,在各引測的高程點上標出“”紅色標志,并記好原始記錄,作為該工程主體施工中的首段標高測量基準網(wǎng)。2)在向上高程傳遞中,由于鋼卷尺丈量距離長,會產(chǎn)生積累誤差等原因,根據(jù)單位工程層數(shù)及總高度,將各單位工程主體標高測量分為若干段。即一至四層為一段,五至十層為一段,十一至十五層為一段,十六至二十層為一段,二十一至二十五層為一

37、段,二十六至三十二層為一段。3)在主體標高測量中,各段層標高由于下一層高程點引測,引測用檢驗過的鋼尺,同時對引測點要進行復核,為避免誤差積累,必須每隔 35 層從各段基準網(wǎng)復核一次高程,如發(fā)現(xiàn)錯誤,應追溯、分析原因,找出問題,予以調整。6.1.7 主體工程沉降觀測(1)水準基準網(wǎng)的建立工。根據(jù)建設單位提供北二路永久性高程基準點(bmo)引測高程并建立水準基準網(wǎng) bmobm3。水準網(wǎng)的測設按二等測量要求進行。采用環(huán)型閉合觀測 2 測回,其閉合差不得4lmm(l 為測量線路長),基準點的埋設在反復觀測,計算無誤后,記好原始高程,作為該工程沉降觀測的基準點。基準點設三點,與建筑物距離不小于 30m(

38、2)沉降觀測點的布設,依據(jù)設計院沉降觀測點布置圖,埋設各沉降點,在首層混凝土柱室外地坪以上 1030cm 處按沉降點的埋設要求埋設。(3)按工程測量規(guī)范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測量,測量線路應與基準點 bm0 形成閉合環(huán),在閉合差符合要求時,交閉合差平均分配給每一沉降點,記錄好各沉降點的基本高程,作為各沉降點的原始值。(4)沉降觀測次數(shù):根據(jù)設計要求,工程進度,荷載增加情況定期和不定期不間斷地進行沉降觀測,主體每上一層觀測一次,在主體封頂后,根據(jù)沉降量的大小變化情況,適當減少次數(shù)。(5)每次沉降觀測結束后,及時檢查記錄,正確計算,并填寫沉降記錄匯總表,作為工程驗收技術資料;如發(fā)現(xiàn)沉降點沉降異常

39、,應對沉降點復核以及對所使用的水準點檢測,有錯誤應及時更正,確認無誤后,通報有關技術人員。6 6、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6.1 測量作業(yè)的各項技術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程進行。6.2 測量人員全部取證上崗。6.3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6.4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jīng)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jù)。6.5 所有測量作業(yè)完后,測量作業(yè)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質量總監(jiān)和責任工程師核驗,最后向監(jiān)理報驗。6.6 自檢時,對作業(yè)成果進行全數(shù)檢查。6.7 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6.8 滯后施工單位的測量成

40、果應與超前施工單位的測量成果進行聯(lián)測,并對聯(lián)測結果進行記錄。6.9 加強現(xiàn)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 7.07.0 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7.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xiàn)場必須戴好安全帽。7.2 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經(jīng)緯儀穩(wěn)定性。7.3 樓面架設激光鉛垂儀時,要有人監(jiān)視不得有東西從軸線洞中掉落打壞儀器。7.4 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7.5 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7.6 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7.7 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

41、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7.8 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7.9 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wěn)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7.10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7.11 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7.12 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7.13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目目 錄錄1 編制依據(jù)編制依據(jù).12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13 施工部署施工部署.13.1 施測程序.13.2 施工測量組織工作.錯誤!未定義書簽。錯誤!未定義書簽。4 施工測量的基

42、本要求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34.1 施測原則.104.2 準備工作.104.3 測量的基本要求.105 工程定位與控制網(wǎng)測設工程定位與控制網(wǎng)測設.105.1 工程定位.105.2 平面控制網(wǎng)測設.錯誤!未定義書簽。錯誤!未定義書簽。5.3 高程控制網(wǎng)的布設.106 基礎測量基礎測量.106.1 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106.2 士 0.000 以下部分標高控制.107 主體結構施工測量主體結構施工測量.107.1 平面控制網(wǎng)的測設.107.2 激光經(jīng)緯儀選型.107.3 基準線豎向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107.4 標高豎向傳遞.108 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08

43、.1 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 .108.2 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108.3 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 .108.4 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 .109 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1010 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01.1.3 高程控制網(wǎng)的建立1、高程控制網(wǎng)的布設(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qū)內建立高程控制網(wǎng)。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據(jù)甲方提供的場區(qū)水準基點(不少于三個) ,采用 c32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聯(lián)測場區(qū)高程豎向控制點(通常是建筑物0.00) ,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2)高程控制網(wǎng)

44、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3)在布設附合水準路線前,結合場區(qū)情況,在場區(qū)與甲方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間埋設半永久性高程點,埋設 36 個月后,再進行聯(lián)測,測出場區(qū)半永久性水準點的高程,該點也可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4)場區(qū)內至少應有三個水準點,水準點距離建筑物應大于 25 米,距離回填土邊線應不小于 15 米。2、 高程控制網(wǎng)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1)高程控制網(wǎng)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 線長 度(km)儀器型號與已知點聯(lián)測次數(shù)附合或環(huán)線次數(shù)平地閉合差(mm)三等6 50c32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6n注:n 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測站

45、數(shù)(2)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等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較差(mm)前后視累積差(m)三等c32100131.1.4 0.00 以下施工測量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1)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基礎施工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2)采用測量精度 5”級、測距精度3mm+2ppm 的全站儀,根據(jù)首級控制進行校測。校測無誤后,再根據(jù)軸線控制網(wǎng)對其承重的樁基礎進行檢測,符合樁基礎施工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進行下步工作,否則應將檢測結果報有關技術部門及監(jiān)理單位確認。2、軸線投測方法(1)0.00 以下的基礎施工一般采用經(jīng)緯儀方向線交匯法來傳遞軸線、

46、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2)首先依據(jù)場區(qū)平面軸線控制樁和基礎開挖平面圖,測放出基槽開挖上口線及下口線,并用白石灰撒出。當基槽開挖到接近槽底設計標高時,用經(jīng)緯儀分別投測出基槽邊線,并打控制樁指導開挖。(3)待墊層、底板打好后,根據(jù)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 tdz2e 經(jīng)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jīng)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軸線不得少于 2 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jīng)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他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并彈墨線標明作為支模板的依據(jù)。模板支好后,應用兩經(jīng)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

47、直的軸線上檢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 4mm。 對電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測量放線中是一個該注意的問題,在電梯井位附近設置縱、橫控制軸線各一條, 確保電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確性。施工放樣技術要求如下表:建筑物結構特征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測站測定高差中誤差(mm)起始與施工測定高程中誤差(mm)豎向傳遞軸線點中誤差(mm)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 49.05-63.45m1/200005164(4)在施工過程中,每當施工平面測量工作完成后,進入豎向施工,在施工中,每當柱澆筑成形拆掉模板后,應在柱側平面投測出相應的軸線,并在墻柱側面抄測出建筑 1 米線。

48、(1 米線相對于每層樓板設計標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當每一層平面或每段軸線測設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報驗單,報送報驗單必須寫明層數(shù)、部位、報驗內容并附一份報驗內容的測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正確程度狀況。3、0.00 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1) 高程控制點的聯(lián)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lián)測高程控制網(wǎng)點,以判斷場區(qū)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jīng)聯(lián)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0.00 以下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

49、 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塔吊或護坡樁的立面位置,根據(jù)基坑情況。設置在護坡樁側面,所標部位,應先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在該豎平面上測設定施工用基準標高點,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3)待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內壁定出基礎面設計標高線。拆模后,抄測建筑 1 米線,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向上傳遞標高的工具。 8.1.5 0.00 以上施工測量1、平面控制測量對于高層建筑物0.00 以上的軸線傳遞,應采用激光鉛直儀法。在建筑物首層內測設軸線控制點即所謂的內控法。(1) 采用測量精度 2”級、測距精度 3mm+2pp

50、m 的全站儀,根據(jù)首級控制進行校測。首層放線驗收后,應將控制軸線引測至建筑物內。根據(jù)施工前布設的控制網(wǎng)基準點及施工過程中流水段的劃分,在各建筑物內做內控點(每一流水段至少 23 個內控基準點) ,埋設在首層相應偏離軸線 1 米的位置?;鶞庶c的埋設采用 150mm150mm 鋼板,鋼針刻劃十字線,鋼板通過錨固筋與首層樓面鋼筋焊牢,作為豎向軸線投測的基準點?;鶞庶c周圍嚴禁堆放雜物,向上各層在相應位置留出 200mm 預留洞。(2) 豎向投測前,應對首層鋼板基準點控制網(wǎng)進行校測,校測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的精度,以確保軸線豎向傳遞精度。(3)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高度(m)允許誤差(mm)每

51、層h/1000 且3mm (h 代表層高)h30m50h60m10(4)軸線控制點的投測,采用激光鉛直儀,先在底層基點處架設激光鉛直儀,調校到鉛直狀態(tài)后,打開激光電源,就會發(fā)射和該點鉛垂的可見光束。然后在樓板開口處用接收靶接收。通過無線對講機調??梢姽夤獍咧睆?,達到最佳狀態(tài)時,通知觀測人員逆時針旋轉準直儀,這樣在接收靶處就可見到一個同心圓(光環(huán)) ,取其圓心作為向上的投測點,并將接收靶固定。同樣的辦法投測下一個點,保證每一施工段不少于 3 個點,作為角度及距離校核的依據(jù)??刂戚S線投測至施工層后,應組成閉合圖形,且間距50m。(5)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

52、。2、支立模板時的測量(1)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根據(jù)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柱底的基礎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測設標高點,供支立柱子模板時定位及定標高使用。(2)柱子垂直度檢測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標出柱中心點,與柱下端的中心點相連并彈出墨線。將兩臺經(jīng)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對柱子的垂直度進行檢查校正或用垂球法。(3)柱頂及平臺模板抄平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選擇不同行列的 23 根柱子,從柱子下面已測設好的1 米線標高點,用鋼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測 23 個相同的標高點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臺上置水準儀,以引測上來的任一標高點作為后視,施測各柱頂模板標高,并閉合于另一點作為校核。

53、3、高程的傳遞在第一層的柱子和平臺澆筑好后,從柱子下面的已有標高點(通常是 1 米線)向上用鋼尺沿柱身量距。(1)標高的豎向傳遞,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2)每棟建筑物應由三處(選擇三個內控點)分別向上傳遞,標高的允許誤差見下表:高 度 (m)允許誤差(mm)每 層h/1000 且3mm (h 代表層高)h30m530mh60m1060mh90m15(3)施工層找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 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找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

54、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8.1.6 沉降觀測本工程為江西大廈工程,建筑物是否均勻下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按設計及竣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必須對該工程進行沉降觀測。具體的沉降觀測方案待中標后,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負責方案的編制并報給業(yè)主和監(jiān)理審批。 5.2.2 建筑平面控制網(wǎng)的布設5.2.2.1 依據(jù)平面布置與定位原則,住宅樓共設置三縱六橫九條主控軸,分別為軸 8 米, 軸 8 米,軸 8 米。軸 8 米,軸 8 米,軸 8akm1425米,軸 8 米,軸 8 米,軸 8 米。商服部分軸 8 米255760r5.2.2.2 主控軸線定位時,均布置引線,橫軸東側以及縱軸北側投測

55、到圍墻上,橫軸西側、縱軸南側設置定位樁(見附圖 2) 。墻上、地面引線均用紅三角標出,清晰明了。施測完成后報監(jiān)理、建設單位確認后,加以妥善保護。按照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定位樁的精度要符合下表要求: 等級測角中誤差(” )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一級71/300005.2.2.3 樁位必須用砼保護,砌磚維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詳見下圖:軸線、高程點控制樁埋設示意圖) 。5.2.2.4 控制線隨結構逐層彈在外墻上,用以檢查復核樓層放線。 5.3 高程控制網(wǎng)的布設高程控制網(wǎng)的布設5.3.1 高程控制網(wǎng)的布設原則 5.3.1.1 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qū)內建立高程控制網(wǎng),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

56、向精度的首要條件。 5.3.1.2 根據(jù)場區(qū)內規(guī)劃局給定的路中心高程點 bm=474.26 米布設場區(qū)高程控制網(wǎng)。 5.3.1.3 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據(jù)規(guī)劃局給定的路邊高程點 bm4=45.03 米,在場區(qū)內(包含 1#、2#樓)建立高程控制網(wǎng)。先用水準儀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聯(lián)測場區(qū)高程豎向控制點,即場區(qū)半永久性水準點 m1=46.00 米,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該點也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 5.3.2 高程控制網(wǎng)的等級及技術要求 5.3.2.1 高程控制網(wǎng)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 5.3.2.2 半永久性水準點位處于永久

57、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測量規(guī)程規(guī)定的半永久. 5.3.2.3 樁的方式埋設,并妥善加以保護。 5.3.2.4 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jīng)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5 高程控制網(wǎng)技術要求 高程控制網(wǎng)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lián)測次數(shù)附合或環(huán)線次數(shù)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 5.3.3 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 5.3.3.1 水準點的埋設 水準點選取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墻水準點應選設在穩(wěn)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位于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5.3.3.2 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

58、下表: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shù)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級ds375250.32.03.06 基礎測量基礎測量 6.1 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6.1.1 將 dj2 經(jīng)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jīng)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 ,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jīng)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 3mm。6.1.2 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

59、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經(jīng)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 6.1.3 墊層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jīng)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6.1.4 軸線允許偏差如下:l30m 允許偏差 士 5mm30l60m 允許偏差 士 10mm60l90m 允許偏差 士 15mm90l 允許偏差 士 20mm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2 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 1。 6.2 0.000 以下部分標高控制 6.2.1 高程控制點的聯(lián)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lián)測高程控制網(wǎng)點,以判斷

60、場區(qū)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jīng)聯(lián)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 6.2.2 士 0.000 以下標高的傳遞施工時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以此標高為依據(jù),進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 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據(jù)基坑情況,在基坑內將其引測至基槽外圍磚胎模內側壁,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墻、柱拆模后,應在墻柱立面抄測出建筑一米線。 一米線相對于每層設計標高而定 。 6.2.3 標高校測與精度要求每次引測標高需要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分幾次引測的標高,應該聯(lián)測校核,測量偏差不應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