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學_第1頁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學_第2頁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學_第3頁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學_第4頁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肝的生物化學肝的生物化學biochemistry of liver概概 述述u 人體最大的腺體u 肝動脈/門靜脈雙重血液供應u 肝靜脈/膽道兩個輸出通道u 豐富細胞器和酶系統(tǒng)細胞膜通透性大,細胞中有豐富的各種亞細胞細胞內含酶的種類、數量豐富,新陳代謝最活躍u肝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具有多種多樣的代謝功能,它在體內糖、脂、蛋白質、維生素、激素等物質的代謝中均起著重要的作用。u同時,肝還有分泌、排泄、生物轉化等方面的功能。目 錄 第一節(jié) 肝臟在代謝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第三節(jié) 膽汁和膽汁酸鹽代謝 第四節(jié) 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section 1 function of l

2、iver in material metabolism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肝臟在代謝中的作用肝臟在代謝中的作用*維持血糖濃度恒定維持血糖濃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組織,尤其,保障全身各組織,尤其是大腦和紅細胞的能量供應。是大腦和紅細胞的能量供應。v肝糖原的合成與分解;肝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v糖異生;糖異生;v糖酵解途徑。糖酵解途徑。肝內進行的糖代謝途徑肝內進行的糖代謝途徑: :一、肝在糖代謝中的作用一、肝在糖代謝中的作用不同營養(yǎng)狀態(tài)下肝內的糖代謝 飽食狀態(tài)肝糖原合成;過多糖則轉化為脂肪,以vldl形式輸出 空腹狀態(tài)肝糖原分解 饑餓狀態(tài)以糖異生為主;脂肪動員酮體生成 節(jié)省葡萄糖二、肝在脂類代謝中的作用二、

3、肝在脂類代謝中的作用作用:作用:在脂類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在脂類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與運輸均具有重要作用。與運輸均具有重要作用。肝內進行的脂類代謝主要有肝內進行的脂類代謝主要有: 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 酮酮體的生成;體的生成; 膽固醇的合成與轉變;膽固醇的合成與轉變; 脂蛋白脂蛋白與載脂蛋白的合成與載脂蛋白的合成 (vldl, hdl, apoc);脂蛋白的降解等脂蛋白的降解等肝在脂類代謝各過程中的作用肝在脂類代謝各過程中的作用u消化吸收消化吸收分泌膽汁,其中膽汁酸為脂類消化吸收所必需分泌膽汁,其中膽汁酸為脂類消化吸收所必需u合成合成脂肪

4、酸、甘油三酯、酮體、脂肪酸、甘油三酯、酮體、 膽固醇膽固醇 、磷脂、磷脂 u分解分解脂肪酸的脂肪酸的 -氧化、氧化、 膽固醇的降解與排泄(膽汁膽固醇的降解與排泄(膽汁酸)、酸)、ldl 的降解的降解u運輸運輸合成與分泌脂蛋白、載脂蛋白,如合成與分泌脂蛋白、載脂蛋白,如vldl三、肝在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三、肝在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 在血漿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合成與分泌血漿蛋白質(球蛋白除外)清除血漿蛋白質(清蛋白除外) 在氨基酸代謝中的作用氨基酸的脫氨基、脫羧基、脫硫、轉甲基等(支鏈氨基酸除外)。解氨毒(合成尿素);胺類的生物轉化四、肝在維生素代謝中的作用四、肝在維生素代謝中的作用 脂溶性維生素的吸

5、收 維生素的儲存是vit a、e、k和b12的主要儲存場所。 維生素的運輸合成視黃醇結合蛋白;合成vit d結合蛋白。 維生素的轉化vit d3 25-(oh)-vit d3;水溶性維生素輔酶的組成成分。五、肝在激素代謝中的作用五、肝在激素代謝中的作用 激素主要在肝中轉化,降解或失去活性的過程稱為激素的滅活。 主要方式:生物轉化。激素的滅活激素的滅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section 2 biotransformation function of liver第二節(jié) 肝的生物轉化作用 體內物質代謝產生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代謝終產物如激素、神經遞質、膽色素、氨及胺等

6、,以及由外界進入人體的各種異物、毒物,大多不能轉變?yōu)榻ㄔ旖M織細胞的原料,也不能徹底氧化分解供能,故稱為非營養(yǎng)物質。非構件成分、非供能物質。一、生物轉化作用的概念一、生物轉化作用的概念 生物轉化作用(biotransformation)*機體對各種非營養(yǎng)物質進行的代謝轉變,包括氧化、還原、水解以及各種結合反應,使其水溶性提高、極性增強,易于通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 主要器官:肝是主要器官,肺、腎、胃腸道和皮膚也有一定生物轉化功能 。內源性:如激素、胺類等內源性:如激素、胺類等外源性:如藥物、毒物等外源性:如藥物、毒物等轉化對象:轉化對象:非營養(yǎng)物非營養(yǎng)物 對體內的非營養(yǎng)物質進行轉化,使其滅活 (

7、inactivate),或解毒(detoxicate); 更為重要的是可使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體外。生物轉化的意義生物轉化的意義例 外u少數藥物需在體內經第一步轉化后,才有活性。如環(huán)磷酰胺、水合氯醛等需經生物轉化才能成為有活性的藥物。u部分非營養(yǎng)物質經生物轉化反而毒性增強。如:黃曲霉素b1經氧化后成為直接致癌物 解毒與致毒的雙重性解毒與致毒的雙重性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第一相反應:第一相反應:氧化、還原、水解反應氧化、還原、水解反應第二相反應:第二相反應:結合反應結合反應氧化反應是最主要的第一相反應,由肝細胞微粒體中的加單氧酶系、線粒體中的胺氧化酶系或胞液及線粒

8、體中的脫氫酶系催化。(一)氧化反應(一)氧化反應 依賴p450的單加氧酶 組成:cyt p450,nadph+h+,nadph-細胞色素 p450還原酶 存在部位:肝細胞微粒體內(滑面內質網) 作用:能直接激活氧分子,使一個氧原子加到作用物分子上,生成羥基化合物;另一個氧原子還原為水,因此又稱為羥化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1.1.單加氧酶系單加氧酶系單加氧酶催化的基本反應單加氧酶催化的基本反應:rh+o2+nadph+h+ roh+nadp+h2o產物:羥化物或環(huán)氧化物舉例:nh2nh2ho苯胺苯胺對氨基苯酚對氨基苯酚 存在部位:線粒體內 催化的反應:催化胺類氧化脫氨基生成相應的醛rch2nh2+

9、o2+h2o2rcho+nh3+h2o2. 單胺氧化酶單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 存在部位:胞液中 催化的反應:醇脫氫酶催化醇類氧化成醛。醛脫氫酶催化醛類生成酸。 將乙醇最終氧化成乙酸3. 脫氫酶系脫氫酶系乙醇在體內的代謝乙醇在體內的代謝 通常人體中都存在醇脫氫酶,且數量基本相等,但缺少醛脫氫酶的人較多。醛脫氫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導致飲酒后體內乙醛堆積。乙醇乙醇醇脫氫酶醇脫氫酶乙醛乙醛醛脫氫酶醛脫氫酶乙酸乙酸乙醇在體內的代謝為什么酒后會“頭重腳輕”?“口齒不清” ?“惡心嘔吐”? 硝基還原酶 (nitroreductase)和偶氮還原

10、酶( azoreductase) 將硝基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還原成胺類。這類化合物多見于食品防腐劑、工業(yè)試劑、食品色素、化妝品等。(二)還原反應(二)還原反應 多種水解酶類,包括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等。 主要分布于胞液,可催化不同類型物質的水解。(三)水解反應(三)水解反應 某些非營養(yǎng)物質的極性基團可與一些內源性小分子物質結合,使其生物活性、分子大小、溶解度等發(fā)生改變,這就是生物轉化中的結合反應。(四)結合反應(四)結合反應結合對象:凡含有羥基、羧基或氨基的藥物、毒物或激素。 反應場所:多在肝細胞的微粒體、胞液或線粒體內進行。 結合劑:葡萄糖醛酸(ga)、硫酸、乙酰輔酶a、谷胱甘肽、甘氨酸、甲基

11、等 最多見的結合反應 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體: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udpga) udpga來自糖醛酸循環(huán)1. 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ga)結合反應:)結合反應:2nad+2nadh+ 2h+udpg脫氫酶脫氫酶糖醛酸途徑生成葡萄糖醛酸糖醛酸途徑生成葡萄糖醛酸催化酶:催化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 (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 ugt) 。舉例:舉例:+ udpgaoh苯酚苯酚ccocccohohohhhhhhocooh+ udp苯苯-葡糖醛酸苷葡糖醛酸苷多環(huán)芳烴的生物轉化反應多環(huán)芳烴的生物轉化反應 反應場所:在胞漿中進行 結合對象:各種醇、酚、芳

12、胺類化合物。 硫酸供體: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paps)。 催化酶:硫酸轉移酶 (sulfate transferase) 2. 硫酸結合反應硫酸結合反應 芳胺類化合物(-nh2)主要在胞液乙酰基轉移酶作用下與乙酰輔酶a的乙?;Y合。 苯甲酸、苯乙酸(-cooh)則可在線粒體酶系作用下,先與輔酶a結合形成?;o酶a,再與甘氨酸或谷氨酰胺結合3. 酰基結合反應?;Y合反應 nocnhnh2+ ch3cocoanocnhnhcoch3+ hs-coa異煙肼異煙肼 乙酰輔酶乙酰輔酶a 乙酰異煙肼乙酰異煙肼 輔酶輔酶a酰基結合反應?;Y合反應4. 谷胱甘肽結合反應谷胱甘肽結合反應:環(huán)氧萘環(huán)氧萘

13、谷胱甘肽谷胱甘肽 s-二氫萘醇谷胱甘肽二氫萘醇谷胱甘肽5. 甘氨酸結合反應甘氨酸結合反應苯甲酰苯甲酰coa甘氨酸甘氨酸馬尿酸馬尿酸輔酶輔酶a膽酸膽酸 甘氨酸甘氨酸 甘氨膽酸甘氨膽酸6. 甲基化反應甲基化反應nconh2+ 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轉移酶nconh2ch3+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尼克酰胺尼克酰胺 n-甲基尼克酰胺甲基尼克酰胺甲基供體:s - 腺苷甲硫氨酸(sam)結合反應結合反應 結合基團直接結合基團直接供體供體酶類酶類酶定位酶定位底物類型底物類型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結合結合二磷酸尿苷葡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萄糖醛酸(udpga)葡萄糖醛酸轉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移酶微粒體微粒體酚、嗎啡、酚

14、、嗎啡、可卡因可卡因硫酸結合硫酸結合3-磷酸腺苷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磷酸硫酸(paps)硫酸轉移酶硫酸轉移酶胞液胞液醇、酚、芳醇、酚、芳香胺類、雌香胺類、雌酮酮甲基化甲基化s-腺苷蛋氨酸腺苷蛋氨酸(sam)甲基轉移酶甲基轉移酶胞液胞液兒茶酚胺、兒茶酚胺、尼克酰胺、尼克酰胺、組胺組胺乙?;阴;阴]o酶乙酰輔酶a乙酰基轉移酶乙?;D移酶胞液胞液芳香胺、胺芳香胺、胺、氨基酸、氨基酸、磺胺藥磺胺藥1反應的連續(xù)性2反應類型的多樣性 3解毒與致毒的雙重性三、生物轉化作用的若干特點三、生物轉化作用的若干特點肝的生物轉化作用肝的生物轉化作用解毒作用解毒作用影響因素:年齡、性別、疾病、誘導物、抑制物等意義:指

15、導用藥如:肝細胞損傷時,生物轉化能力低下,藥物的滅活速度較低-肝病病人用藥如:新生兒肝微粒體葡糖醛酸轉移酶在出生后8周才達到成人水平,而體內90%的氯霉素是與葡糖醛酸結合后解毒,故新生兒易發(fā)生氯霉素中毒;新生兒黃疸四、影響生物轉化的因素四、影響生物轉化的因素藥物或毒物對生物轉化酶類的誘導作用 苯巴比妥可誘導肝微粒體中單加氧酶系及udp-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的合成 長期服用導致機體對苯巴比妥類催眠藥的轉化能力增強,從而產生耐藥性。 臨床上可用苯巴比妥治療新生兒黃疸。section 3metabolism of bileand bile acids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膽汁和膽汁酸的代謝膽汁和膽汁酸的代謝一

16、、膽汁一、膽汁膽道系統(tǒng)膽道系統(tǒng)肝分泌肝分泌膽囊濃縮膽囊濃縮(肝膽汁肝膽汁)(膽囊膽汁膽囊膽汁)主要有機成分主要有機成分膽汁酸鹽膽汁酸鹽(含量最高含量最高) 膽汁酸是存在于膽汁中一大類膽烷酸的總稱,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存在,即膽汁酸鹽,簡稱膽鹽 (bile salts)。 膽汁中特有的化學成分包括膽汁酸鹽(bile salts)、膽色素、膽固醇和卵磷脂等。二、膽汁酸的代謝二、膽汁酸的代謝 膽汁酸(bile acid)是膽汁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占膽汁固體成分的一半以上。是膽固醇在肝中的主要轉化產物。游離膽汁酸游離膽汁酸(free bile acid)結合膽汁酸結合膽汁酸(conjugated bile

17、 acid)按按結構結構分分(一)膽汁酸的分類(一)膽汁酸的分類游離膽汁酸游離膽汁酸 膽酸膽酸 鵝脫氧膽酸鵝脫氧膽酸hocoohohohh3712hocoohohh37hoconhch2coohohohh3712hoconhch2ch2so3hohohh3712結合膽汁酸結合膽汁酸- -羧基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羧基與甘氨酸或?;撬峤Y合 ?;悄懰崤;悄懰?甘氨膽酸甘氨膽酸按按來源來源分分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primary bile acid)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膽酸、鵝脫氧膽酸及相應結合型膽酸、鵝脫氧膽酸及相應結合型膽汁酸膽汁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初級膽汁

18、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初級膽汁酸 7-羥羥基脫氧后生成的膽汁酸,包括脫氧膽基脫氧后生成的膽汁酸,包括脫氧膽酸及石膽酸酸及石膽酸hocoohohohh3712hocoohohh3127a-脫羥脫羥膽酸膽酸脫氧膽酸脫氧膽酸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hcoohoh3127石膽酸石膽酸hcoohohoh3127鵝脫氧膽酸鵝脫氧膽酸7 -羥基脫氧羥基脫氧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 部位:肝細胞的胞液和微粒體中 原料:膽固醇 關鍵酶:膽固醇7-羥化酶(二)膽汁酸的代謝(二)膽汁酸的代謝1初級膽汁酸的生成:初級膽汁酸的生成:膽固醇膽固醇(27c)(27c)7a-7a-羥化膽固醇羥化膽

19、固醇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24c)(24c)結合型初級膽汁酸結合型初級膽汁酸7a-7a-羥化酶羥化酶 過程過程游離型初級膽汁酸游離型初級膽汁酸hcoohoho ho h312724膽酸膽酸coohhoho h3712鵝脫氧膽酸鵝脫氧膽酸 部位:小腸下段和大腸 過程:2次級膽汁酸的生成次級膽汁酸的生成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腸菌腸菌水解水解/ /脫羥脫羥 游離型次級膽汁酸也可與甘氨酸或?;撬峤Y合,形成結合型次級膽汁酸,主要包括甘氨脫氧膽酸和?;敲撗跄懰?。 石膽酸由于溶解度較低,通常隨糞便排出體外。 在腸道內大部分膽汁酸被重吸收入血,經門靜脈入肝,游離型膽汁酸重新結合為結合型膽汁酸

20、,再隨膽汁排入腸道,形成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三、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三、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 正常成人肝、膽內膽汁酸代謝池約正常成人肝、膽內膽汁酸代謝池約35g,每餐后膽汁酸可進行,每餐后膽汁酸可進行24次腸次腸肝循環(huán)。肝循環(huán)。 生理意義:生理意義:使有限的膽汁酸反復使用使有限的膽汁酸反復使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生理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生理作用。四、膽汁酸的功能四、膽汁酸的功能 促進脂類的消化與吸收:膽汁酸的立體構型具有親水和疏水的兩個側面,作為乳化劑131498101711151656142ohch3ohch3cohnch2hoocch3oh疏水側疏水側親水側親水側甘氨膽

21、酸的立體構型甘氨膽酸的立體構型膽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1. 促進脂類物質的消化吸收。2. 維持膽汁中膽固醇的溶解:即膽汁中膽汁酸、卵磷脂與膽固醇的正常比值101。若比例下降,易造成膽固醇析出沉淀,形成膽結石。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 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section 4 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and jaundice 膽色素(bile pigment)是鐵卟啉化合物在體內分解代謝的主要產物,包括膽紅素(bilirubin)、膽綠素(biliverdin)、膽素原(bilinogen)和膽素(bilin)等多種化合物。 體內的鐵卟啉化合物有血紅蛋白(hb)、肌紅

22、蛋白(mb)、過氧化物(氫)酶及細胞色素等。一、膽紅素的來源 約80來自衰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分解。 血紅素由fe2+與原卟啉ix組成,故稱為鐵卟啉化合物。 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中,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其中的血紅素在這些組織中分解生成膽色素。二、膽色素的代謝 (一)膽紅素的生成 部位:肝、脾、骨髓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細胞微粒體與胞液中 過程: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血紅素血紅素珠蛋白珠蛋白氨基酸氨基酸膽紅素膽紅素膽綠素膽綠素膽紅素的生成過程膽紅素的生成過程膽紅素的性質膽紅素的性質 由于形成分子內氫鍵,親水性基團被屏蔽,故膽紅素具有很強的親脂疏水性,對大腦細胞有毒性作用。膽紅素的空間結構示意圖膽紅素的空間結構

23、示意圖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未結合膽紅素為脂溶性,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易對富含脂類的神經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新生兒發(fā)生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時,游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沉積于基底神經核、丘腦、丘腦下核、小腦、延腦、大腦皮質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導致腦損傷,稱膽紅素腦病。 運輸形式:膽紅素清蛋白復合體,轉運至肝。 意義:既增加膽紅素在血漿中的溶解度,又限制膽紅素自由通過生物膜從而產生毒性作用。 競爭結合劑:如磺胺藥,水楊酸等,可與膽紅素競爭結合清蛋白,促使膽紅素游離,增加其透入細胞的可能性。(二)膽紅素的轉運(二)膽紅素的轉運 正常成人每100ml血漿能結合2025mg膽紅素,而正常

24、血漿的膽紅素濃度只有0.11.0mg /100ml (1.717.0mol/l),故在正常情況下,不致有大量游離膽紅素進入細胞產生毒性作用。 未經肝細胞轉化的膽紅素,稱為未結合膽紅素或游離膽紅素。 與清蛋白結合的膽紅素不能被肝外組織細胞攝取,惟有肝細胞能攝取它。 攝?。耗懠t素可以自由雙向通過肝血竇肝細胞膜表面進入肝細胞 胞內轉運:在胞漿膽紅素與配體蛋白結合,轉運至內質網。(三)膽紅素的轉化(三)膽紅素的轉化 部位:滑面內網質 反應:結合反應(udpga) 酶:udp-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 產物:膽紅素葡萄糖醛酸二酯。膽紅素在內質網中的轉化膽紅素在內質網中的轉化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

25、 + udp -葡糖醛酸葡糖醛酸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轉移酶酸基轉移酶膽紅素葡糖醛酸二酯(主)膽紅素葡糖醛酸二酯(主) + udp 膽紅素膽紅素 + udp -葡糖醛酸葡糖醛酸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轉移酶酸基轉移酶 葡葡糖醛酸膽紅素的生成葡葡糖醛酸膽紅素的生成hnhnhnhnoohhch2ch2ch2cooch2coohohhohhohhoochhohohohhohhhohhcoohhh 膽紅素葡糖醛酸二酯的結構膽紅素葡糖醛酸二酯的結構 經肝細胞處理后轉變成的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稱為結合膽紅素。 排泄:結合膽紅素在肝細胞內經溶酶體、高爾基復合物轉

26、運至毛細膽管,隨膽汁排入腸道。 膽紅素經肝的生物轉化后,性質發(fā)生改膽紅素經肝的生物轉化后,性質發(fā)生改變,從極性很低的脂溶性游離型變成為變,從極性很低的脂溶性游離型變成為極極性較強性較強的水溶性化合物,從膽汁排入小腸。的水溶性化合物,從膽汁排入小腸。 解除解除了膽紅素對細胞的了膽紅素對細胞的毒性毒性。 膽紅素轉化的意義膽紅素轉化的意義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膽素原膽素原腸腸 菌菌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還原還原膽素膽素氧化氧化膽素原和膽素的生成過程膽素原和膽素的生成過程膽素原:中膽素原,糞膽素原,膽素原:中膽素原,糞膽素原,d -d -尿膽素原尿膽素原膽膽 素:中膽素,糞膽素,素:中膽素,糞膽素, d

27、-d -尿膽素尿膽素游離膽紅素游離膽紅素 膽素原約有1020%可被腸粘膜重吸收,經門靜脈入肝,其中大部分再由肝排入膽道,構成膽色素的腸肝循環(huán)(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小部分膽素原進入體循環(huán)經腎隨尿排出,即為尿膽素原。它們被進一步被氧化成尿膽素,成為尿液的主要有色成分。 膽色素的腸肝循環(huán)膽色素的腸肝循環(huán)膽紅素的形成與膽素原的腸肝循環(huán)膽紅素的形成與膽素原的腸肝循環(huán) 三、血清膽紅素與黃疸三、血清膽紅素與黃疸 正常血清膽紅素濃度:3.417.1mol/l (0.2 1mg/dl);其中約80%為游離膽紅素,其余為結合膽紅素。 兩種膽紅素:u未與葡萄糖

28、醛酸結合的膽紅素稱為游離膽紅素、未結合膽紅素 ,又稱間接膽紅素。u已與ga結合的為結合膽紅素,又稱為直接膽紅素。 游離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的區(qū)別游離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的區(qū)別 凡能造成膽紅素的生成過多,或使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排泄過程發(fā)生障礙的因素,都可導致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高膽紅素血癥高膽紅素血癥 膽紅素是金黃色色素,在血漿中濃度過高,則能擴散入組織,致組織黃染,稱為黃疸(jaundice)。 顯性黃疸2mg/dl 隱性黃疸膽紅素的生成、運輸及代謝總結膽紅素的生成、運輸及代謝總結溶血性溶血性黃疸黃疸肝細胞肝細胞性黃疸性黃疸阻塞性阻塞性黃疸黃疸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 (

29、肝前性黃疸肝前性黃疸)是由于紅細胞在單核是由于紅細胞在單核- 吞噬細胞系統(tǒng)吞噬細胞系統(tǒng)破壞過多,超過肝細胞的攝取轉化和破壞過多,超過肝細胞的攝取轉化和排泄能力,造成血清游離膽紅素濃度排泄能力,造成血清游離膽紅素濃度過高所致。過高所致。2肝細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 (肝原性黃疸肝原性黃疸)是由于肝的疾病,導致肝細胞處理是由于肝的疾病,導致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不足或下降所致。膽紅素能力不足或下降所致。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 (肝后型黃疸肝后型黃疸):是由于總膽管壓力上升(膽道阻是由于總膽管壓力上升(膽道阻塞)引起膽汁排泄不暢,結合膽塞)引起膽汁排泄不暢,結合膽紅素排出腸腔受阻而返回體循環(huán)紅素排出腸腔

30、受阻而返回體循環(huán)所致。所致。各種黃疸時血、尿、糞中某些指標的改變各種黃疸時血、尿、糞中某些指標的改變【目的要求】一、掌握1. 肝臟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2.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概念、生物轉化的反應類型、意義3. 膽色素代謝:膽紅素的生成、膽紅素在肝細胞內的代謝、膽紅素在腸腔內的變化4. 初級游離和初級結合膽汁酸的概念;次級游離和次級結合膽汁酸的概念,膽汁酸生成的原料。二、熟悉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及生理意義肝臟疾患時與代謝障礙或異常有關的肝臟疾患時與代謝障礙或異常有關的臨床現(xiàn)象臨床現(xiàn)象糖代謝糖代謝 脂類代謝脂類代謝 蛋白質代謝蛋白質代謝 維生素代謝維生素代謝激素代謝激素代謝臨臨床床表表現(xiàn)現(xiàn) 低血糖低血

31、糖厭油膩及脂肪瀉厭油膩及脂肪瀉脂肪肝脂肪肝肝 性 腦肝 性 腦病病 水腫水腫或腹或腹水水凝 血 時凝 血 時間 延 長間 延 長及 出 血及 出 血傾向傾向出血傾向、出血傾向、夜盲癥夜盲癥蜘蛛痣、蜘蛛痣、肝掌肝掌原原因因 肝 糖 原肝 糖 原儲 存 下儲 存 下降 , 糖降 , 糖異 生 減異 生 減弱。弱。分泌膽汁的能力分泌膽汁的能力下降或膽汁排出下降或膽汁排出障礙障礙極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減少合成減少 肝 合 成肝 合 成尿 素 能尿 素 能力下降力下降清蛋清蛋白合白合成減成減少少凝 血 酶凝 血 酶原 、 纖原 、 纖維 蛋 白維 蛋 白原 合 成原 合 成減少減少維生素維生素

32、k k、a a的吸收、儲的吸收、儲存與代謝障存與代謝障礙礙 肝對激素肝對激素的滅活功的滅活功能降低能降低1. 肝維持血糖濃度相對穩(wěn)定是通過調肝維持血糖濃度相對穩(wěn)定是通過調節(jié)下列哪些途徑實現(xiàn)的節(jié)下列哪些途徑實現(xiàn)的a.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b.糖異生糖異生 c.糖原分解糖原分解 d.磷酸戊糖途徑磷酸戊糖途徑 2. 下列肝所特有或為主的代謝是下列肝所特有或為主的代謝是 a.尿素合成尿素合成 b.酮體生成酮體生成c.利用三碳物質異生糖利用三碳物質異生糖d.合成清蛋白合成清蛋白 e.所列都是所列都是 3. 生物轉化反應中參與氧化反應最重生物轉化反應中參與氧化反應最重要的酶是要的酶是 a. 加單氧酶加單氧酶b

33、. 水解酶水解酶 c. 加雙氧酶加雙氧酶d. 胺氧化酶胺氧化酶 e. 脫氫酶脫氫酶 4. 肝臟進行生物轉化的葡萄糖醛酸肝臟進行生物轉化的葡萄糖醛酸(ga)供體是)供體是 a.ga b.udpg c.adpgad.udpga e.cdpga 5. 肝臟進行生物轉化的甲基供體是肝臟進行生物轉化的甲基供體是 a.蛋氨酸蛋氨酸 b.膽堿膽堿c.甲基腺苷甲基腺苷 d.甲基胞嘧啶甲基胞嘧啶 e.sam6.下面關于體內生物轉化作用的敘述正下面關于體內生物轉化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確的是 a. 是對體內非營養(yǎng)物質的解毒過程是對體內非營養(yǎng)物質的解毒過程b. 使非營養(yǎng)物生物活性降低或消失使非營養(yǎng)物生物活性降低或消失c

34、. 可使非營養(yǎng)物溶解度增加可使非營養(yǎng)物溶解度增加d. 使非營養(yǎng)物從膽汁或尿液中排出使非營養(yǎng)物從膽汁或尿液中排出體外體外 7. 肝在糖代謝中最突出的作用是肝在糖代謝中最突出的作用是 a.促進腸道對糖的吸收促進腸道對糖的吸收b.合成肝糖原合成肝糖原c.分解肝糖原分解肝糖原d.參與糖異生參與糖異生e.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 8. 生物轉化作用中屬于第二相反應的生物轉化作用中屬于第二相反應的是是 a.氧化氧化 b.還原還原c.水解水解 d.氧化氧化+還原還原+水解水解 e.結合結合 9. 肝臟合成最多的血漿蛋白是肝臟合成最多的血漿蛋白是 a.-球蛋白球蛋白 b.-球蛋白球蛋白c.清蛋白清蛋白 d.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e.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10. 生物轉化作用的特點是生物轉化作用的特點是 a.反應連續(xù)性反應連續(xù)性b.解毒、致毒雙重性解毒、致毒雙重性c.反應類型多樣性反應類型多樣性d.增大作用物的極性和水溶性增大作用物的極性和水溶性 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