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電荷》教學案例_第1頁
《兩種電荷》教學案例_第2頁
《兩種電荷》教學案例_第3頁
《兩種電荷》教學案例_第4頁
《兩種電荷》教學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兩種電荷教學案例 黔西四中:馬娟設計思想: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問題的解決,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再進行探究。 具體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設計方案、交流演示、 歸納總結、實際應用。 學情分析:本節(jié)是學生初步接觸電學知識的第一節(jié),主要任務是既要讓學生學習到知識,同時還要激起同學們學習電學的興趣。學生對電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多數(shù)是基于從前課程的零碎認識和一些簡單的生活經(jīng)驗,初中生正處于心智的迅速成長階段,對新知識、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對電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膽怯,而且他們善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思維常常與感性經(jīng)驗直接相聯(lián)系,

2、因此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盡可能多的聯(lián)系生活,設計學生活動,在活動中思維,在活動中學習。本節(jié)采用講練結合、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通過活動的層層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摩擦起電現(xiàn)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2.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3.了解原子及其結構,初步理解摩擦起電的實質;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了解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重點: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學難點:導體中有大量自由移動的電子。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具: 橡膠棒、玻璃棒、絲綢、驗電器、水、礦泉水瓶、梳子教學程序:教學中以了解、學習

3、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1、 學生預習,教師出示課堂目標。 1. 認識摩擦起電現(xiàn)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2. 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3. 了解原子及其結構,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了解導體與絕緣體。(出示課堂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帶著目的和任務學習,以免產(chǎn)生盲目性。) 二、引入新課 思考:當空氣干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為什么頭發(fā)會隨梳子“飄”起來?如果我們身上穿了化纖衣服,衣服會粘在皮膚上,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fā)出響聲,甚至出現(xiàn)火花。這些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用生活實例導入

4、,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造成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師生探究 1. 摩擦起電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老師利用礦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讓梳子靠近水流觀察現(xiàn)象,然后在頭發(fā)上摩擦幾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觀察現(xiàn)象。你看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學生觀察:水流方向發(fā)生了變化)師:摩擦以后梳子能吸引水流?因為摩擦起電,梳子帶了電荷,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學生實驗:先用塑料尺、塑料梳子、圓珠筆、橡膠棒等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xiàn)象。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圓珠筆和頭發(fā)、玻璃棒和絲綢布、橡膠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xiàn)象?(學生回答:摩擦后的

5、梳子等能吸引小紙屑) 引導歸納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就叫摩擦起電。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類似的摩擦起電現(xiàn)象嗎?(討論后舉例)在空氣干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頭發(fā)會隨著梳子飄起來; 在干燥的秋冬季節(jié),晚上脫毛衣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響聲;經(jīng)常使用的電風扇,扇葉表面往往會帶上一些灰塵;(采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電荷的概念,讓學生通過實驗概括總結出摩擦起電,對摩擦起電有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中舉例說明,進一步認識摩擦起電現(xiàn)象。) 2.兩種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么它

6、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帶電的物體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呢? (1) 演示實驗:用絲綢分別摩擦兩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將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 此現(xiàn)象又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并回答。)(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直觀感知,注重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感性認識。)師:(1)自然界中只有2種電荷。用綢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正電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叫負電荷,可用“”表示。(2)根據(jù)剛才的實驗,同學們說說2種電荷間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呢?(學生回答: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7、,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練習:有三個帶電體,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帶負電,則B帶什么電,C帶什么電?(通過練習,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解決疑惑,加強理解和掌握。)(3) 師: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 (4)如何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驗電器 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A、 檢驗方法:檢驗時,把物體與金屬板接觸,如果物體帶電,就有一部分電荷傳到兩片金箔上,金屬箔由于帶了同種電荷,彼此排斥而張開,所帶的電荷越多,張開的角度越大。 B、 工作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實物展示、分析,把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易于理解。) 3.原子及其結構 學生思考:原子的結構是怎

8、樣的?通常情況下,為什么物體不帶電?(學生回顧,閱讀教材并思考) 引導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在數(shù)量上相等。原子整體不顯電性,物體對外也不顯電性。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束縛電子本領弱因為摩擦會失去電子帶正電荷,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了多余的電子而帶負電荷。(舉例分析)歸納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引導學生密切聯(lián)系原有的原子結構知識,通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摩擦起電的實質,突破本節(jié)難點。) 4. 導體與絕緣體 (

9、1)演示實驗:1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使A帶電,B不帶電,用金屬棒把A和B連接起來。看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B的金屬箔片張開了師:說明金屬桿中有電荷在定向移動。金屬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叫自由電子。可見金屬是導電的,像金屬這樣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常見的導體有: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大地等)。 (2)接著老師讓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使A帶電,B不帶電,用塑料棒把A和B連接起來??从惺裁船F(xiàn)象發(fā)生?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B金屬箔片沒有變化。師:電荷不能通過塑料桿定向移動??梢娝芰喜簧朴趯щ?。我們就把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常見的絕緣體有:橡膠、玻璃、塑料、陶瓷等。) 四、教師小結: 1.摩擦起電 2.兩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 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結構:原子是由原子核(帶正電荷)和核外電子(帶負電荷)組成的。5.導體與絕緣體: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因為有大量的自由電子)。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體內(nèi)幾乎沒有自由電子)(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從實踐到理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