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學實驗指導 13級_第1頁
食品化學實驗指導 13級_第2頁
食品化學實驗指導 13級_第3頁
食品化學實驗指導 13級_第4頁
食品化學實驗指導 13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食品化學實驗指導實驗一 蛋白質(zhì)的功能性質(zhì)(一)一、引言蛋白質(zhì)的功能性質(zhì)一般是指能使蛋白質(zhì)成為人們所需要的食品特征而具有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即對食品的加工、貯藏、銷售過程中發(fā)生作用的那些性質(zhì),這些性質(zhì)對食品的質(zhì)量及風味起著重要的作用。蛋白質(zhì)的功能性質(zhì)與蛋白質(zhì)在食品體系中的用途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是開發(fā)和有效利用蛋白質(zhì)資源的重要依據(jù)。蛋白質(zhì)的功能性質(zhì)可分為水化性質(zhì),表面性質(zhì)、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相互作用的有關性質(zhì)三個主要類型,主要包括有吸水性、溶解性、保水性、分散性、粘度和粘著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膠作用等。本實驗以卵蛋白、大豆蛋白為代表,通過一些定性試驗了解它們的主要功能性質(zhì)。 二、實驗材料和試劑

2、蛋清蛋白;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g蒸餾水稀釋,過濾取清液;卵黃蛋白:雞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黃搗碎。分離大豆蛋白粉;1M鹽酸;1M氫氧化鈉;飽和氯化鈉溶液;飽和硫酸銨溶液;酒石酸;硫酸銨;氯化鈉;葡萄糖酸內(nèi)酯;氯化鈣飽和溶液;水溶性紅色素;明膠。 三、實驗步驟(一)蛋白質(zhì)的水溶性(1)在50ml的小燒杯中加入0.5ml蛋清蛋白,加入5ml水,搖勻,觀察其水溶性,有無沉淀產(chǎn)生。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飽和氯化鈉溶液,搖勻,得到澄清的蛋白質(zhì)的氯化鈉溶液。取上述蛋白質(zhì)的氯化鈉溶液3ml,加入3ml飽和的硫酸銨溶液,觀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銨至飽和,搖勻,觀察清蛋白從溶液中析出,

3、解釋蛋清蛋白質(zhì)在水中及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質(zhì)沉淀的原因。(2)在四個試管中各加入0.1-0.2g大豆分離蛋白粉,分別加入5ml水,5ml飽和食鹽水,5ml 1M的氫氧化鈉溶液,5ml 1M的鹽酸溶液,搖勻,在溫水浴中溫熱片刻,觀察大豆蛋白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在第一、第二支試管中加入飽和硫酸銨溶液3ml,析出大豆球蛋白沉淀。第三、四支試管中分別用1M鹽酸及1M氫氧化鈉中和至pH 4-4.5,觀察沉淀的生成,解釋大豆蛋白的溶解性以及pH值對大豆蛋白溶解性的影響。 (二)蛋白質(zhì)的乳化性(1)取5g卵黃蛋白加入250ml的燒杯中,加入95ml水,0.5g氯化鈉,用電動攪拌器攪勻后,

4、在不斷攪拌下滴加植物油10ml,滴加完后,強烈攪拌5分鐘使其分散成均勻的乳狀液,靜置10分鐘,待泡沫大部分消除后,取出10ml,加入少量水溶性紅色素染色,不斷攪拌直至染色均勻,取一滴乳狀液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被染色部分為水相,未被染色部分為油相,根據(jù)顯微鏡下觀察所得到的染料分布,確定該乳狀液是屬于水包油型還是油包水型。(2)配制5%的大豆分離蛋白溶液100ml,加0.5g氯化鈉,在水浴上溫熱攪拌均勻,同上法加10ml植物油進行乳化。靜止10分鐘后,觀察其乳狀液的穩(wěn)定性,同樣在顯微鏡下觀察乳狀液的類型。 (三)蛋白質(zhì)的起泡性(1)在三個250ml的燒杯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0ml

5、,一份用電動攪拌器連續(xù)攪拌1-2分鐘;一份用玻棒不斷攪打1-2分鐘;另一份用玻管不斷鼓入空氣泡1-2分鐘,觀察泡沫的生成,估計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穩(wěn)定時間的長短。評價不同的攪打方式對蛋白質(zhì)起泡性的影響。(2)取二個250ml的燒杯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0ml,一份放入冷水或冰箱中冷至10,一份保持常溫(30-35),同時以相同的方式攪打1-2分鐘,觀察泡沫產(chǎn)生的數(shù)量及泡沫穩(wěn)定性有何不同。(3)取三個250ml燒杯各加入2%蛋清蛋白溶液50ml,其中一份加入酒石酸0.5g,一份加入氯化鈉0.1g,以相同的方式攪拌1-2分鐘,觀察泡沫產(chǎn)生的多少及泡沫穩(wěn)定性有何不同。用2%的大豆蛋白溶液進行以上的同

6、樣實驗,比較蛋清蛋白與大豆蛋白的起泡性。 (四)蛋白質(zhì)的凝膠作用(1)在試管中取1ml蛋清蛋白,加1ml水和幾滴飽和食鹽水至溶解澄清,放入沸水浴中,加熱片刻觀察凝膠的形成。(2)在100ml燒杯中加入2g大豆分離蛋白粉,40ml水,在沸水浴中加熱不斷攪拌均勻,稍冷,將其分成二份,一份加入5滴飽和氯化鈣,另一份加入0.1-0.2g 葡萄糖酸內(nèi)酯,放置溫水浴中數(shù)分鐘,觀察凝膠的生成。(3)在試管中加入0.5g明膠,5ml水,水浴中溫熱溶解形成粘稠溶液,冷后,觀察凝膠的生成。解釋在不同情況下凝膠形成的原因。實驗二 美拉德反應初始階段的測定一、原理美拉德反應即蛋白質(zhì)、氨基酸或胺與碳水化合物之

7、間的相互作用。美拉德起始反應,以無紫外吸收的無色溶液為特征,且還原力增強。隨著反應不斷進行,溶液變成黃色,在近紫外區(qū)吸收增大,同時還有少量糖脫水變成5-羥甲基糠醛(HMF),以及發(fā)生健斷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產(chǎn)物,最后生成類黑精色素。本實驗利用模擬實驗:即葡萄糖與賴氨酸在一定pH緩沖液中加熱反應,一定時間后測定HMF的含量和在波長為285nm處的紫外消光值(吸光度)。HMF的測定方法是根據(jù)與對氨基甲苯和巴比妥酸在酸性條件下的呈色反應。此反應常溫下生成最大吸收波長550nm的紫紅色。因不受糖的影響,所以可直接測定。這種呈色物對光、氧氣不穩(wěn)定,操作時要注意。二、儀器與試劑(一)儀器:分光光度

8、計、水浴鍋、試管、堿性pH試紙(測pH9.0的樣品)等。(二)試劑1巴比妥酸溶液:稱取巴比妥酸500mg,加約70ml水,在水浴上加熱使其溶解,冷卻后轉(zhuǎn)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2對氨基甲苯(又名:對甲苯胺)溶液:稱取對氨基甲苯10.0g,加50ml異丙醇,在水浴上慢慢加熱使之溶解,冷卻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冰醋酸10ml,然后用異丙醇定容。溶液置于暗處保存24小時后使用。保存4-5天后,如呈色度增加,應重新配制。31mol/L葡萄糖溶液。40.1mol/L賴氨酸溶液。52mol/L 亞硫酸鈉溶液三、操作步驟(一) 取5支試管,分別加入5ml 1.0mol/L葡萄糖溶液和0.1mol

9、/L賴氨酸溶液,編號為A1,A2,A3,A4,A5。A2、A4調(diào)pH到9.0(0.1mol/LNaOH調(diào)節(jié)pH),A5加亞硫酸鈉溶液2ml。5支試管置于90水浴鍋內(nèi)并記時,反應1h,取A1,A2,A5管,冷卻后測定它們的285nm紫外吸收(以現(xiàn)配的未加熱葡萄糖賴氨酸溶液為對照)和HMF值。(二) HMF的測定:A1,A2,A5各取2.0ml于三支試管中,加對一氨基甲苯溶液5ml。然后分別加入巴比妥酸溶液1ml,另取一支試管加A1液2ml和5ml對一氨基甲苯溶液,但不加巴比妥酸液而加1ml蒸餾水,將試管充分振搖。試劑的添加要連續(xù)進行,在1-2min內(nèi)加完,以加水的試管為對照,測定在550nm處消

10、光度值,通過消光度比較A1,A2,A5中HMF的含量可看出麥拉德反應與哪些因素有關。編號90反應1小時反應1h后反應條件(1-2min內(nèi)迅速加完)對照迅速測定A1加熱測285nm吸光值取2.0ml,加對氨基甲苯,巴比妥酸取A1反應液2.0ml,加對氨基甲苯,水測550nm吸光值A2pH調(diào)到9.0,加熱測285nm吸光值取2.0ml,加對氨基甲苯,巴比妥酸測550nm吸光值A3加熱記出現(xiàn)深色時間A4pH調(diào)到9.0,加熱記出現(xiàn)深色時間A5加亞硫酸鈉2ml,加熱測285nm吸光值取2.0ml,加對氨基甲苯,巴比妥酸測550nm吸光值(三)A3,A4兩試管繼續(xù)加熱反應,直到看出有深顏色為止,記下出現(xiàn)顏

11、色的時間。四、注意事項HMF顯色后會很快褪色,比色時一定要快實驗三 脂肪氧化、過氧化值及酸價的測定(滴定法)一、原理脂肪氧化的初級產(chǎn)物是氫過氧化物ROOH,因此通過測定脂肪中氫過氧化物的量,可以評價脂肪的氧化程度。同時脂肪氧化的初級產(chǎn)物ROOH可進一步分解,產(chǎn)生小分子的醛、酮、酸等,因此酸價也是評價脂肪變質(zhì)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本實驗通過油脂在不同條件下貯藏,并定期測定其過氧化值和酸價,了解影響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與空白和添加抗氧化劑的油樣品進行比較,觀察抗氧化劑的性能。實驗中過氧化值的測定采用碘量法,即在酸性條件下,脂肪中的過氧化值與過量的KI反應生成I2,用Na2S2O3滴定生成的I2,求出

12、每千克油中所含過氧化物的毫摩爾數(shù),稱為脂肪的過氧化值(POV)。酸價的測定是利用酸堿中和反應,測出脂肪中游離酸的含量。油脂的酸價以中和1克脂肪中游離酸所需消耗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shù)表示。 二、材料、儀器與試劑(一)材料:油脂。(二)儀器:小廣口瓶,應保證規(guī)格一致,并干燥。恒溫箱(控溫60)。(三)試劑:1丁基羥基甲苯(BHT)。20.01mol/L Na2S2O3:用標定的0.1mol/L Na2S2O3稀釋而成,棕色瓶中貯存。3氯仿一冰乙酸混合液:取氯仿40ml加冰乙酸60ml,混勻。4飽和碘化鉀溶液(最好現(xiàn)用現(xiàn)配):取碘化鉀10g,加水5ml,必要時可以微熱溶解,然后貯于棕色瓶中,如

13、發(fā)現(xiàn)溶液變黃,應重新配制。50.5%淀粉指示劑:500mg淀粉加少量冷水調(diào)勻,再加一定量沸水(最后體積約為100ml),或者稍微加熱溶解,放置于冰箱中保存。60.1mol/L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標準溶液。7中性乙醚95%乙醇(2:1)混合溶劑:臨用前用0.1mol/L堿液滴定至中性。81%酚酞乙醇溶液。 三、操作步驟(一)油脂的氧化:在干燥的小燒杯中,將120g油分為二等分,向其中一份中加入0.012g BHT,兩份油脂作同樣程度的攪拌至加入的BHT完全溶解。向三個廣口瓶中各裝入20g未添加BHT的油脂,另三個中各裝入20g已添加BHT的油脂,按下表所列編號存放,一星期后測定過氧化

14、值和酸價。 室溫光照1未添加BHT的油脂2添加BHT的油脂603未添加BHT的油脂4添加BHT的油脂(二)過氧化值的測定:稱取2g(準至0.01g)油脂置于干燥的250ml碘量瓶底部,加入20ml氯仿一冰乙酸混合液,輕輕搖動使油溶解,加入1ml飽和碘化鉀溶液,搖勻,加塞,置暗處放置5min。取出立即加水50ml,充分搖勻,用0.01mol/L Na2S2O3滴定至水層呈淡黃,加入1ml淀粉指示劑,繼續(xù)滴定至藍色消失,記下體積V。(三)酸價的測定:稱取油脂4g(準確至0.01g)于250ml的錐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50ml,小心旋轉(zhuǎn)搖動燒瓶使試樣溶解,加三滴酚酞指示劑,用0.

15、1mol/L堿液滴定至出現(xiàn)微紅色在30s不消失,記下消耗堿液毫升數(shù)(V)。四、計算(一)過氧化值(POV)            N×V×1000POV=(mmol/kg油) 2W  式中:NNa2S2O3溶液摩爾濃度(mol/L) V消耗Na2S2O3溶液體積(ml) W稱取油脂重量(g)  (二)酸價 N×V×56.1 酸價(mg KOH/g 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