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3章 能量與物質交換第3章 能量和物質交換3.1 生物的營養(yǎng)生物的營養(yǎng)3.1.1 綠色植物的營養(yǎng)綠色植物的營養(yǎng)3.1.1.1二氧化碳的攝取二氧化碳的攝取o 主要通過氣孔來完成,氣孔特點如下:1、下表皮氣孔多,與海綿組織連通。2、保衛(wèi)細胞的滲透壓大:吸水膨脹氣孔張開;失水收縮氣孔閉合。3、葉肉二氧化碳濃度高時氣孔閉合。4、晝開夜合。3.1.1.2 水和礦物質的攝取水和礦物質的攝取o 主要依靠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礦物質,功能部位根毛區(qū)根毛區(qū)。1、礦物質攝取、礦物質攝取o 礦物質在土壤水溶液中是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 1)如果土壤離子濃度高,陽陰離子均可依靠離子濃度差滲透而入,陽離子更容易。 2
2、)若土壤離子濃度低,依靠主動運輸進入(主要方式)。2、水分攝取、水分攝取 1)依靠滲透壓/根壓,主動吸水。 2)依靠蒸騰作用,被動吸水。3.1.1.3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缺素造成的危害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缺素造成的危害o必需元素16種,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1)氮()氮(N)o重要性:重要性:蛋白質、核酸、磷脂、葉綠素、植物激素、維生素等組成元素。o吸收形式吸收形式:銨態(tài)氮(NH4+),硝態(tài)氮(NO3-)。o缺素癥狀缺素癥狀:植株矮??;葉小色淡;花少;籽粒不飽滿。老葉癥狀明顯。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2)磷()磷(P)o 重要性:重要性:磷脂、核酸、輔酶、ATP的組組成
3、分。o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磷酸根離子(H2PO4-,HPO4 2-)o 缺素癥狀缺素癥狀:細胞分裂減慢;植株矮?。蝗~色暗綠/呈紅色;花果少并延遲。老葉癥狀明顯。3)鉀()鉀(K)o 重要性:重要性:60多種酶的活化劑,調節(jié)滲透壓和氣孔開閉,促進有機物的合成和積累。o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離子態(tài)o 缺素癥狀:缺素癥狀:葉具褐色斑點,葉緣和葉尖枯焦壞死;葉片卷曲皺縮;莖弱易倒伏。老葉癥狀明顯。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4)鎂()鎂(Mg)o 重要性:重要性:葉綠素的組成分;多種酶的活化劑;穩(wěn)定核糖體的結構。o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離子態(tài)o 缺素癥狀:缺素癥狀:葉片失綠;葉片中心出現(xiàn)
4、黃斑,葉片呈紅紫色,但葉脈仍為綠色。老葉癥狀明顯。5)鈣()鈣(Ca)o 重要性:重要性:果膠酸鈣(細胞壁成分);鈣調蛋白(激活多種酶);消減草酸和其他過量離子的毒害。o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離子態(tài)o 缺素癥狀:缺素癥狀:頂芽死亡, 幼葉呈鉤狀,色淡;葉緣和葉尖干枯壞死;葉脈間出現(xiàn)紅褐斑。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6)硫()硫(S)o 重要性:重要性:幾乎所有的蛋白質都含硫;輔酶A的組成分。o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硫酸根(SO4 2-)o 缺素癥狀:缺素癥狀:幼葉葉脈缺綠o 加上碳、氫、氧共計加上碳、氫、氧共計9 9種種。2、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鐵(Fe)、錳(Mn)、鋅
5、(Zn)、銅(Cu)、鉬(Mo)、硼(B)、氯(Cl)等7種元素。3.1.2 動物的營養(yǎng)動物的營養(yǎng)3.1.2.1 食物和營養(yǎng)物食物和營養(yǎng)物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提供能量身體結構組成物2、脂肪、脂肪(fat)能量來源身體結構組成物;保持體型,絕緣保溫等。3、蛋白質、蛋白質(protein)原生質中除水之外的主要成分。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8種: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色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赊D化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4、水、水(water)5、礦物質、礦物質(mineral)結構物質;代謝調節(jié)物6、維生素、維生素(vitamin)必需通過食物獲得
6、。3.1.2.2 哺乳動物的消化與吸收哺乳動物的消化與吸收消化(消化(digestion):動物把攝入的食物經過機械作用和化學作用,以形成易于被吸收的簡單化合物的過程稱為消化。o 細胞內消化細胞內消化(intracellular digestion):簡單有機分子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供細胞新陳代謝之用。o 細胞外消化細胞外消化(extracellular digestion):對多細胞生物來說,食物的消化過程是在細胞外的消化腔或消化管內進行的,叫細胞外消化。o 消化后的產物經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稱為吸收。1、食物消化過程、食物消化過程1)機械消化)機械消化o 食物在消化道內被
7、磨碎,并與消化液混合,不斷向消化道下方運行的過程。o 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化學分解的過程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化學分解的過程:u食物口腔(機械消化為主) 胃機械+化學消化(胃蛋白酶和胃酸)多肽食糜 小腸(重要消化場所,機械消化+化學消化)多肽(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氨基酸淀粉(淀粉酶)麥芽糖(麥芽糖酶消化) 葡萄糖 脂肪(膽汁乳化) 小油粒(脂肪酶) 脂肪酸和甘油 小腸末端u 消化過程基本完成,殘渣進入大腸2)化學消化)化學消化2)化學消化)化學消化脂肪球膽汁鹽乳化滴甘油單脂分子團甘油三脂乳糜微粒膽汁管2、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o 小腸是主要場所小腸是主要場所 水和無機鹽直接
8、被小腸吸收 大腸吸收殘留的水和無機鹽o 運輸途徑:運輸途徑:1)進入毛細血管2)進入毛細淋巴管淋巴系統(tǒng)血液3.2 生物的呼吸生物的呼吸3.2.1 植物的氣體交換植物的氣體交換o 主要通過氣孔來進行,輔佐以皮孔、根毛、幼根表皮、氣生根(沼生植物等)3.2.2 動物的呼吸動物的呼吸3.2.2.1 呼吸概述呼吸概述1)外呼吸:外界環(huán)境和內環(huán)境(血液)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2)內呼吸:內環(huán)境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 寄生動物,無呼吸器官,依靠分解糖原完成呼吸作用。 單細胞生物,以細胞膜擴散進行呼吸。 蚯蚓等,皮膚呼吸。 魚等,鰓呼吸。 陸生動物,氣管。由鼻腔、氣管、支氣管和肺共同完成,肺部進行CO2和
9、O2的交換。O2和CO2以化學結合為主。O2和血紅蛋白形成可逆性結合Hb(O2)4。CO2有兩種結合形式:HCO3-和Hb(CO2)3.2.2.2 人和哺乳動物的呼吸人和哺乳動物的呼吸3.3 物質運輸物質運輸3.3.1 植物的物質運輸植物的物質運輸3.3.1.1 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運輸o體內整體途徑:體內整體途徑: 根毛皮層內皮層中柱鞘導管 莖、葉導管葉肉細胞 氣孔(莖內橫向運輸:射線)o組織間途徑:組織間途徑: 1)共質體(symplast)途徑:胞間連絲,順濃度梯度 2)質外體(apoplast)途徑:細胞壁和細胞間隙運輸動力:運輸動力: 1)細胞間:水勢差 2)導管內:根壓和蒸
10、騰拉力3.3.1.2 有機物質的運輸有機物質的運輸o 有機物來源于葉片,通過韌皮部的篩管向生長點(根尖,莖、葉生長錐等)和貯存器官(根,莖,果實等)運輸。1、運輸特點:、運輸特點:1 1)有機物有優(yōu)先運向)有機物有優(yōu)先運向生長中心生長中心運輸?shù)奶匦?。運輸?shù)奶匦浴? 2)在多個生長中心之間,有機物會向競爭力強的生長點轉)在多個生長中心之間,有機物會向競爭力強的生長點轉移。移。3 3)有機物的運輸具有)有機物的運輸具有“就近供應就近供應”的特點。的特點。4) 4) 有機物縱向運輸以有機物縱向運輸以同側運輸同側運輸為主。為主。3.3.1.2 有機物質的運輸有機物質的運輸2、運輸機制、運輸機制壓力流動
11、力學說壓力流動力學說(pressure-flow hypothesis) 同化物從源源向庫庫的運輸是沿著由細胞滲透作用建立起來的壓力梯度壓力梯度進行的。源端源端(光合作用)蔗糖(主動運輸) 葉脈末梢篩管水勢下降水勢下降(滲透壓增大) 水進入篩管壓力勢增加壓力勢增加庫端庫端.庫端庫端(呼吸作用/貯藏物) 篩管水勢增高水勢增高水入導管篩管壓力勢降低壓力勢降低.結果結果 源端源端壓力勢壓力勢 庫端庫端壓力勢壓力勢 光合產物光合產物: : 源端源端庫端庫端 水水( (蒸騰拉力蒸騰拉力):): 庫端庫端源端源端. .3、影響有機物運輸是因素、影響有機物運輸是因素1)溫度:2030最適宜2)水分:缺水時,
12、光合作用和運輸受抑制,呼吸作用增強3)激素:有助于運輸3.3.1.3 蒸騰作用蒸騰作用(transpiration)及其意義及其意義o 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向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向外界散失的過程。外界散失的過程。3.3.1.2 有機物質的運輸有機物質的運輸1)水分及礦物質和有機物運輸?shù)闹饕獎恿Α?)降低植物體溫,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3)調節(jié)氣孔的開閉.3.3.2 動物的物質運輸動物的物質運輸3.2.3.1血液運輸血液運輸o 單細胞生物:滲透和擴散o 原體腔動物(蛔蟲),靠體腔液o 具血管和心臟動物,靠血液o 高等動物高等動物,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更加發(fā)達,是主要的運輸系統(tǒng).1 1)運輸)運
13、輸O O2 2和和COCO2 2, ,以便完成氣體交換。以便完成氣體交換。2 2)運輸經消化器官消化的營養(yǎng)物到全身各處,并將代謝)運輸經消化器官消化的營養(yǎng)物到全身各處,并將代謝廢物及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運到腎臟排除。廢物及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運到腎臟排除。3 3)運輸內分泌腺產生的激素到相關組織。)運輸內分泌腺產生的激素到相關組織。3.3.2 動物的物質運輸動物的物質運輸3.3.2.2 淋巴系統(tǒng)運輸淋巴系統(tǒng)運輸o 是血液循環(huán)的輔助系統(tǒng),輔助是血液循環(huán)的輔助系統(tǒng),輔助組織液組織液流入血液。流入血液。 組織液組織液:是血漿濾過毛細血管壁而形成的。 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義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義1 1)回收蛋
14、白質)回收蛋白質. .2 2)運輸脂肪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運輸脂肪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 .3 3)調節(jié)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液體平衡)調節(jié)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液體平衡. .4 4)清除組織中的紅細胞、細菌及其他微粒)清除組織中的紅細胞、細菌及其他微粒. .3.4 生物的調控生物的調控3.4.1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3.4.1.1 水分平衡調節(jié)水分平衡調節(jié)o植物體內水分的吸收和消耗之間的平衡關系,稱為植物的水分平衡水分平衡。1、氣孔調節(jié)、氣孔調節(jié)表皮角質層防止水分散失,而以氣孔加以協(xié)調。包括:保衛(wèi)細胞膨壓變化,晝開夜合的節(jié)律性及脫落酸等激素調節(jié)2、葉片脫落、葉片脫落3、變態(tài)調節(jié)、變態(tài)調節(jié)3.4
15、.1.2 植物體溫度及其對溫度的調節(jié)植物體溫度及其對溫度的調節(jié)1、植物對低溫的適應與調節(jié)、植物對低溫的適應與調節(jié) 1)形態(tài)適應)形態(tài)適應:芽鱗片,表面蠟質,密毛,樹干木栓層等 2)生理適應:)生理適應: 細胞質濃度增加,降低冰點。 轉入休眠,減輕質壁分離。 形成抗凍蛋白1)形態(tài)適應)形態(tài)適應:密被絨毛、鱗片,葉片垂直排列或對折,木栓層隔熱。2)生理適應:)生理適應: 糖或鹽濃度增加,增強抗凝結力。 蒸騰作用增強。 反射紅外線能力。3、植物生長的積溫、植物生長的積溫 生物學零度生物學零度: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溫度以上才能開始生長發(fā)育,這一溫度稱為生物學零度。 溫帶:5/6 亞熱帶:10 有效積溫有效
16、積溫:整個生長發(fā)育期或某一階段內,高于生物學零度的晝夜溫度的總和。 活動積溫活動積溫:高于0以上的晝夜溫度的總和。 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積溫總量。起源和栽培于高緯度、低溫地區(qū)的植物要求的積溫總量少;反之則高。2、植物對高溫的適應與調節(jié)、植物對高溫的適應與調節(jié)3.4.1.3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 o在植物體內產生在植物體內產生, ,并能從合成部位轉移到其他部位并能從合成部位轉移到其他部位, ,在很低的濃度下在很低的濃度下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產生顯著作用的有機化合物就稱為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產生顯著作用的有機化合物就稱為植物激素。1、生長激素、生長激素(auxin, IAA) 功能功能:刺激營養(yǎng)體生長
17、和果實發(fā)育;頂端優(yōu)勢;向光性。2、赤霉素、赤霉素(gibberellin, GA) 功能功能:促進種子萌發(fā)、莖伸長和葉片生長;刺激開花和果實發(fā)育。3、細胞分裂素、細胞分裂素(cytokinin, CK) 功能功能: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刺激開花;延緩衰老;破除頂端優(yōu)勢,促進側芽生長。4、脫落酸、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 功能功能:抑制生長(10-7mol/L);維持芽和種子休眠;促進果實和葉的脫落;導致氣孔關閉。5、乙烯、乙烯(ethylene, 氣體) 功能功能:促進果實成熟;抑制根、莖、葉及花的生長發(fā)育。3.4.2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控動物生命活動的調控3.4.2.1 神
18、經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1、神經系統(tǒng)的演化、神經系統(tǒng)的演化 無神經系統(tǒng)(單細胞動物)網狀神經系統(tǒng)(腔腸動物)梯形神經系統(tǒng)(扁形動物)鏈狀神經系統(tǒng)(環(huán)節(jié)動物)具腦的背神經管系統(tǒng)(頭索動物)具發(fā)達腦的神經系統(tǒng)(脊椎動物)2、哺乳動物的神經調節(jié)、哺乳動物的神經調節(jié)1)反射弧)反射弧(reflex arc)及反射作用及反射作用o 哺乳動物的行為都是通過“感受器感受器 傳入神經傳入神經 反射中樞反射中樞 傳出神經傳出神經 效應器效應器”這樣的順序引起的,這樣的解剖學通路,或者說機能單位就稱為反射弧反射弧.o 感受器感受器:分為外感受器外感受器和內感受器內感受器 接受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感受器為外感受器外感受器/感覺器官
19、感覺器官。 感受體內環(huán)境變化,存在于肌肉、血管、內臟和關節(jié)等處的感受器,稱為內感受器內感受器。o 效應器效應器: 則指肌肉和腺體。o 由感受器感受刺激,經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后,再引起效應器發(fā)生反應的過程,就稱為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是神經活動的基本形式。1)反射?。┓瓷浠?reflex arc)及反射作用及反射作用a)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生物生來固有的反射,是由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射。亦稱“先天性反射先天性反射”。b)條件反射條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由直接刺激與間接刺激相結合反復使用后,再由間接刺激所引起的反射。亦稱“獲得性反射獲得
20、性反射”。條件反射形成的原理:條件反射形成的原理:o 任何反射在中樞都存在有其特定的反射弧。反射弧不但任何反射在中樞都存在有其特定的反射弧。反射弧不但存在還要具有相應的存在還要具有相應的功能聯(lián)系功能聯(lián)系。條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在。條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定的條件下,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有關神經元之間建立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有關神經元之間建立了新的功能聯(lián)系新的功能聯(lián)系。o 巴甫洛夫認為:這是一種暫時性的功能聯(lián)系,只有在建巴甫洛夫認為:這是一種暫時性的功能聯(lián)系,只有在建立這種新的功能性聯(lián)系后,神經沖動才能沿著這條反射立這種新的功能性聯(lián)系后,神經沖動才能沿著這條反射弧進行傳導,表現(xiàn)出某些新的條件反射。
21、弧進行傳導,表現(xiàn)出某些新的條件反射。o 例如例如: : 非條件刺激非條件刺激( (食物食物) ) 嗅覺嗅覺中樞中樞唾液腺唾液腺. . 條件刺激條件刺激( (鈴聲鈴聲)+)+非條件刺激非條件刺激( (食物食物) ) 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 中建立了中建立了聽覺和嗅覺間的暫時神經聯(lián)系聽覺和嗅覺間的暫時神經聯(lián)系唾液腺唾液腺. . 條件刺激條件刺激( (鈴聲鈴聲) ) 聽覺聽覺中樞中樞唾液腺唾液腺. .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區(qū)別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區(qū)別: 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反射;條件反射是后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反射;條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天建立的。 非條件反射中樞在皮層下;條件反射中樞在
22、大非條件反射中樞在皮層下;條件反射中樞在大腦皮層。腦皮層。 非條件反射固定不變;條件反射可建立、可改非條件反射固定不變;條件反射可建立、可改變、可消失。變、可消失。 條件反射必須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條件反射必須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2)感受器)感受器2、按感受器感受適宜刺激分:、按感受器感受適宜刺激分:光感受器、聲音感受器、化學性感受器、溫度感受器、光感受器、聲音感受器、化學性感受器、溫度感受器、痛覺感痛覺感受器、受器、機械性感受器機械性感受器( (觸覺、壓覺觸覺、壓覺) )等。等。 1、 按分布的位置分:按分布的位置分:外感受器外感受器淺表感受器:淺表感受器: 內感受器內感受器深層感
23、受器:深層感受器: 分布于肌肉、肌腱、關節(jié)、韌帶深部結分布于肌肉、肌腱、關節(jié)、韌帶深部結構的本體感受器和內臟感受器。構的本體感受器和內臟感受器。分布于皮膚、粘膜的痛、溫觸壓感受器分布于皮膚、粘膜的痛、溫觸壓感受器2)感受器)感受器 溫度感受器溫度感受器 痛覺感受器痛覺感受器 機械性感受器機械性感受器( (觸覺、壓覺觸覺、壓覺) )痛覺感受器痛覺感受器觸覺感受器觸覺感受器壓覺感受器壓覺感受器2)感受器)感受器o 光感受器光感受器眼睛眼睛 視網膜視網膜(retina) 由腦外側的突起膨大并內凹發(fā)育而來.視錐細胞,視桿細胞視錐細胞,視桿細胞 鞏膜鞏膜(sclera) 包在視網膜之外. 角膜角膜(co
24、rnea) 由眼球前方的鞏膜形成. 晶狀體晶狀體(lens) 虹膜虹膜(iris)鞏膜視網膜脈絡膜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液)(盲點)視桿細胞視錐細胞瞳孔韌帶視桿細胞視神經外耳外耳(auris externa): 耳廓(auricula) 外耳道(meatus acusticus externus) 鼓膜(eardrum)中耳中耳(auris media): 錘骨(hammer) 砧骨(anvil) 鐙骨(stirrup)內耳內耳(auris interna): 耳蝸(cochlea) 前庭器(vestibular apparatus)聽覺的產生聽覺的產生:鼓膜振動錘骨砧骨鐙骨耳蝸產生壓力波基膜
25、基膜振動激活毛細胞毛細胞細胞膜電位變化產生沖動聽神經大腦聲音感受器聲音感受器蓋膜蓋膜基膜基膜(前庭器半規(guī)管)(前庭器半規(guī)管)前庭器前庭器平衡覺平衡覺化學感受器化學感受器味覺感受器味覺感受器:感受溶解的離感受溶解的離 子或分子的刺激子或分子的刺激嗅覺感受器嗅覺感受器:感受氣味變感受氣味變化的,但本質和味覺感受器化的,但本質和味覺感受器一樣一樣腦的高級活動腦的高級活動學習和記憶(1)、短時記憶短時記憶,數(shù)秒到數(shù)十分鐘神經沖動在神經回路中循環(huán)傳導的結果,之后迅速衰減。神經元傳來的信號到達大腦皮層后所構成短時反射振蕩,當反射回路在短時間內因疲勞而停止振蕩時,短時記憶就消失。(2)、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數(shù)
26、年甚至終身神經突觸發(fā)生了結構變化/數(shù)目變化等,并以硬布線的形式長期存在于腦中。巴甫洛夫的觀點:學習和記憶的過程就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3)、記憶的分子基礎記憶的分子基礎記憶與細胞中RNA含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3.4.2.2 激素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1、內分泌腺與激素、內分泌腺與激素有管腺/外分泌腺: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無管腺/內分泌腺:無導管,分泌物直接進入血液或淋巴液隨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轉全身。o激素按化學特性分為兩大類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多數(shù)激素屬于此類,易被分解破壞易被分解破壞,如腎上腺素、甲狀腺素、胰島素等。類固醇激素類固醇激素:不易被酶解不易被酶解,如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3.4.2.2 激素
27、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2、激素調節(jié)的一般特點、激素調節(jié)的一般特點 1)調節(jié)蛋白質、糖和脂肪等物質的代謝。 2)調節(jié)細胞外液的量和組成成分。 3)調節(jié)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殖機能。 4)配合神經系統(tǒng)對有害刺激和環(huán)境變化產生抵抗和適應能力。 5)具有特異性,只作用于能夠識別該激素的細胞,這種細胞稱為靶細胞靶細胞。 6)激素在體內被不斷被形成和滅活/排出體外,血液中的激素濃度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3、激素的作用原理、激素的作用原理1)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o通過與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來傳遞信息,有3種方式:a)結合后改變離子通道的活性。b)受體本身就是酶,激素作為激活劑可改變其活性。c)激素與受體結合
28、后,可促使與受體耦聯(lián)的蛋白釋放活性因子活性因子,并發(fā)揮作用。如:腎上腺素受體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催化ATP環(huán)腺苷一磷酸cAMP激活蛋白激酶生理效應第一信使第二信使2)類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類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 激素擴散靶細胞“激素-受體復合物”細胞核作用于基因產生相應蛋白質生理效應4、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1)反饋調節(jié))反饋調節(jié)o 當激素作用引起的特定生理效應達到相對平衡后,反過來抑制該種激素的分泌:否則,激素分泌量加大.2)中樞神經調節(jié))中樞神經調節(jié)o 內外環(huán)境急劇變化時,腦可大幅度地調節(jié)激素的分泌水平.注意:注意:絕大多數(shù)內分泌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o 如:機體受刺激興奮中
29、樞神經腦垂體激素隨血液某內分泌腺激素隨血液相應組織生理效應3.5 免疫免疫(immunity)o 動物體抵御感染而使自己免患疾病的應答反應稱為免疫。o 分為:固有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3.5.1 固有性免疫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非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o機體天生的、固有的、經遺傳獲得的免疫。o特點:特點:具廣泛免疫能力,包括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皮膚和粘膜第二道防線,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3.5.1.1 吞噬細胞吞噬細胞1)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受傷組織巨噬細胞吞噬細菌2)自然殺傷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
30、r, NK)o淋巴細胞,殺死受感染的機體組織細胞,特別是病毒感染細胞。3.5.1.2 殺菌物質殺菌物質o補體補體(complement),血漿中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有約20種蛋白質組成,故稱為補體系統(tǒng)。3.5.1.3 炎癥反應炎癥反應(inflammatory response)o機體對感染的局部產生的非特異性反應。o細菌入侵組織組織胺和前列腺素血管舒張、通透性增加吞噬細胞穿過組織吞噬細菌。3.5.1.4 溫度反應溫度反應(temperature response)o是白細胞介素和細菌外毒素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刺激下丘腦導致的發(fā)熱反應。o發(fā)熱可促進吞噬作用,減少血液鐵含量。3.5.1.1 吞噬細胞吞噬
31、細胞3.5.2 獲得性免疫獲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o可以特異性地識別和消除外來病原體和分子,是受病原體感染或接種疫苗而獲得的免疫。o特點:特點:特異性,特異性,記憶性,記憶性,識別自我識別自我 和非我和非我, , 放大性。放大性。抗原抗原:入侵物通常含有一種或幾種特異性的化學物質,可引起機體產生對這些物質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這些物質就稱為抗原.免疫應答免疫應答(immune response):抗原刺激免疫細胞發(fā)揮免疫效應,并將抗原破壞、清除的這個過程就叫免疫應答免疫應答.o特異性免疫分為細胞免疫細胞免疫(cel
32、lular immunity)和體液免疫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1、體液免疫、體液免疫o 是在淋巴細胞B細胞細胞主導下完成的。o B細胞為骨髓依賴淋巴細胞骨髓依賴淋巴細胞,來自人和哺乳動物的骨髓骨髓或鳥類的腔上囊。o 免疫過程如下:抗原B細胞記憶細胞漿細胞抗體結合抗原抗體反應T細胞輔助刺激抗原刺激定義定義:機體在機體在B B細胞主導下細胞主導下, ,依靠產生抗體在體液中消滅異依靠產生抗體在體液中消滅異 物的免疫方式稱為物的免疫方式稱為體液免疫體液免疫. .2、細胞免疫、細胞免疫o T細胞為胸腺依賴淋巴細胞胸腺依賴淋巴細胞,來自于胸腺胸腺。T細胞能識別不同于自身的所有糖蛋白分子/異物。o 免疫過程如下:T細胞異物刺激大量新T細胞分泌物激發(fā)產生巨噬細胞免疫記憶外源細胞破裂異物刺激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關系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關系: :o 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是兩種不同的特異性免疫機制是兩種不同的特異性免疫機制. .其中其中體液免疫需要體液免疫需要T T細胞的協(xié)助來完成細胞的協(xié)助來完成, ,但當病毒或但當病毒或其他蛋白顆粒等外物侵入細胞內時其他蛋白顆粒等外物侵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建房材料租賃合同范例
- 代理與商家合同范例
- 中標后電梯合同范例
- 產品補貨合同范例
- epc總價固定合同范本
- 臨時施工圍擋合同范例
- 保安開除員工合同范本
- 亞克力合同范本
- 公司提供宿舍合同范例
- 上海物業(yè)合同范例
- 2024年05月浙江金華成泰農商銀行員工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帶看協(xié)議書范本(2篇)
- 2025-2030年中國科教玩具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新版
- 股權投資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北京廣播電視臺招聘(14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復工復產安全培訓
- 中學生宿舍日常與管理
- 2025中國南光集團限公司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歷史】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復習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 社區(qū)中心及衛(wèi)生院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分析報告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